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娇珠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似乎有默契一般,沈家的男人里面除了老侯爷都外出了,而女眷们也没有串门,各自守在院中。
作画,最需要的是平心静气。
可她怎也静不下心来。
沈若画心浮气躁的,手一抖,墨汁滴在宣纸上,又是一滴,静静糊成团团,她看得更烦了。
胡乱地把纸揉成一团,墨汁粘在手上了。
沈若画心烦意乱地喊道:“翠影!翠影!”
门外很快传来脚步声,翠影小跑着进来,一看这情况,忙跑去屏风后面打了水过来,墨汁很快染黑了水。
翠影用帕子擦得认真。
沈若画手一挥,转身就往外面走去。
翠影叫了几声。
沈若画没有听见,出了门,就往冯氏住的屋子去。
矮几上的卧褥香炉袅袅升烟。
冯氏正坐前方,手里拿着一件男子的外衫。
“不是有银熏球吗?”何必这么麻烦,她更想说这些事情自有下人去做,最重要的是都到了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心情在这熏衣。
“你爹不喜欢。”冯氏柔声说道:“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别说是银熏球了,金子做的,你爹也只会觉得俗气。”沈则言是沈家三爷,用郑氏的话讲,世家公子的一些颇毛病他都有,就是瞎折腾。
只要他喜欢了,怎么折腾都没关系。
他不喜欢了,怎么折腾也于事无补。
沈若画不知道这些,她只知道她们回来了。纵然这些年西园都是娘在打理,可那正院从来不能踏足,就是理事的时候也不能。这几天,大嫂带着人打扫布置,那是因为正主要回来了。
沈若画从不觉得嫡庶有问题。
她虽是庶女,却是沈家三房唯一的姑娘。
可那个人也回来了,她没办法不去正视这个问题。
“可我也不喜欢,娘”外面的脚步声打断了沈若画要说的话,她看清来人,不悦地说道:“听雨,你跑哪里去了?”
冯氏也看了过去。
许是跑得着急了,听雨双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得喘着气,嘴里断断续续地说道:“进进来了。”
“进来了!”冯氏腾地站起身,脸上的表情非常纠结,想笑又笑不出来。
沈若画恼火:“人都到门口了,不进府,难道住外头去?”她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且对方真这样做了,往后出去她也会没脸。
“不,不是的。”听雨摇头:“是三少爷跪请夫人回府,外头的人都说少爷孝顺呢,不但亲自南下接夫人回来,就是府中也感起孝,孝顺”冯氏的脸色越来越差,手中的外衫飘落在地。
听雨也知不对,声音渐渐没了。
正门大开,引得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围观。
这人喜欢看热闹,不独独是平民百姓的爱好,至少在沈妙珠看来,这据说住了不少官员的七里街也是有不少喜爱八卦的人。
她的心很疼!
沈嘉和跪在青石板上,天气有些冷,地面冰凉凉的。
为了一场戏!
沈嘉和磕得用力。
咚咚咚!也敲得郑氏泪盈于睫。
错了!
都错了!
错的是她,是沈则言,是沈家!
为何苦的是他们兄妹。
郑氏流着泪,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她曾以为眼泪早在离开京都的那一天流尽了,可眼睛里不停地喷涌泉水,滴答滴答,怎么会停不下来!
“娘,哥哥接我们回家了。”沈妙珠眼眶微红,唇角上扬笑着说道。
……
黄阁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不停往外冒的冷汗,老侯爷不说话已经有一盏茶的时间了,从他禀报了三少爷的行为后。
“……好。”老定远侯说道。
黄阁绷着身子,一动也不敢动了。
老定远侯的笑容非常淡:“不愧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他完全可以有其他法子。
老定远侯自认并未逼他入绝境。
既然把人接回来,往后如何,入了沈家的大门,就是后宅内的事情了。可这个孙子偏偏要选择这样的法子。
抬高了郑氏!
至少外人看来,郑氏是被请回府里。
可沈家的脸面呢?
他这是置沈家上下于何地?
“老侯爷……”黄阁躬得上身和下身快合在一起了。
老定远侯沉默地摆摆手。
黄阁倒退着关了房门出去。
老定远侯住的地方叫梅院,郑氏和沈妙珠现在要去的却是老夫人住的梅若斋,沈嘉和跟在身后,额头有些破皮,又红又肿。
第36章
梅若斋,郑氏是没有来过的。
那个时候,这里还不叫梅若斋,只是老侯爷平日听取看戏的的小院,推平了,扩张出去,倒是比从前郑氏住过的西园正院还要大一些。
她从来不是能委屈自己的人。
在梅若斋大门口等待的是余妈妈,崔妈妈不在府里的日子,隐隐有赶超对方在老夫人心中地位的趋势。
余妈妈站在这里,自然不是欢迎她们的到来。
沈嘉和被拦了下来,面色不虞。
郑氏看了女儿一眼,沈妙珠拉了拉沈嘉和的袖子。
沈嘉和见是她,表情缓了一些。
余妈妈看得惊疑,忍不住打量了好几眼。
沈妙珠微微皱眉,她不太喜欢别人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她,就好像是货物一样,在评估价值好坏。
像是看够了,余妈妈朝郑氏福了福身子:“三太太,……姑娘,这边请。”动作一丝不苟,只是脸色那丝若有若无的不屑没有表露出来就更好了。
沈嘉和眉头皱了起来。
沈妙珠低声说道:“我们都说好了。”到了京都会碰到什么情况,沈妙珠也是有一些猜测,她不希望让沈嘉和的处境更难,而她也不会让郑氏和自己吃亏。她大概能猜到沈家会有的一些做法,或者说在那些地方做文章。比如郑氏的析产别居,她的出生,以及她的排序问题。
最重要的是还未到撕破脸皮的时候。
沈嘉和还是走了。
梅若斋里,很是热闹。
从她们进来后,那屋子里的笑声就不绝于耳。
正房那里是一排五间的屋子,中间做了堂屋,方便待客所用,左次间这是寝居室,据说是因为那正对的窗户外面就是一丛芭蕉树,而右次间连着堂屋的地方就是暖阁、库房。沈家的女眷都在暖阁里,沈若画也被叫了过来。
她刚到没有多久,屋内若有若无的打量让她浑身不自在。
余妈妈进来回禀的时候,崔妈妈正和陈妈妈二人坐在老夫人前面的小杌上说着在塘栖镇的事情,有沈嘉和、郑氏,当然更多的还是沈妙珠。
在场的人对郑氏、对沈嘉和或多或少都是有些了解,唯独沈妙珠……崔妈妈不遗余力地描述一个有些粗鄙不堪,没头脑的人。
余妈妈觉得不太像,刚才第一眼看过去,倒像是个沉稳的,至少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不过是装个样子,这种人,她在深宅大院里也是看惯了,别说是那些主子了,就是她们这些底下人谁不是一个人有多张面孔。
老夫人眼睛微阖似在假寐,听到余妈妈的话后,撩开眼皮子,淡淡地说道:“这一等,也快十多年了。”
郑氏掀了帘子,正好听到,笑道:“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夫人的记性依然不太好。”沈妙珠随后走了进来。
“你也是一样的……没规矩。”老夫人面色难看。
郑氏慢慢走过去。
两边坐着的人都是她的妯娌或是沈家的小辈们,有见过的也有素未谋面的,但都在看着她们母女。
郑氏携女归府,对沈家来说是一件大事。
沈家现今的格局有可能被打破,也有可能就像落入平静水面的小石子,只有一点涟漪。李氏是沈家第三代唯一的儿媳妇,出门子前家中就同她说过这个三婶母的事情,不多,寥寥数语,就足够让她好奇。
父母在不分家,沈家是世家,底蕴不是暴发户家庭能比的,可沈家三房却是那个例外,当年充满之际,沈家当然也不能真的让郑氏得了原本该分配给沈家三房的二分之一财产,可也是差不多了。
更何况为了一块遮羞布,那才是沈家耗伤元气的真正所在。
可无论怎么算,郑氏也是拿走了当时沈家十分之一的家产,哪怕碍于所迫,许多产业不能变卖,可年年盈利也够郑氏母女吃香喝辣。
她们的归来,也引得不少人红了眼睛。
郑氏朝老夫人盈盈一拜,笑着回道:“这还多亏了婆母教导有方。”十多年过去了,本以为有些事情也慢慢淡忘了,可站在这个人面前,那些记忆又一点点清晰起来,如果可以,她恨不得杀了这个人。
只是她早已不是一个人,察觉到她细微变化的沈妙珠轻轻握住郑氏的手,她有些不安,这样的母亲,实在陌生。
这幅样子落在有心人眼里,倒是佐证了崔妈妈那有些夸大其词的话。
老夫人也是见了。
她看了看沈妙珠,又看向郑氏:“倒是有些进步。”
郑氏握紧了手。
沈妙珠不解,直觉认为这话里有深意。
沈老夫人朝沈妙珠招手:“上前一些。”
沈妙珠没有动,因为郑氏没有松手。
气氛有些僵持起来。
“别怕,那是你祖母呢。”说话的人是个三十多岁快四十岁的妇女,打扮地雍容华贵,脸上带着温和而又疏离的笑容。
在进来的时候,沈妙珠就看了一圈屋里的人。坐着的人里面有两个妇人,年纪都比郑氏要大一些,说话的人应该就是大伯母胡氏,另外一个表情平静一些,无悲无喜的应该是二伯母卓氏。
沈嘉和同郑氏都以自己的了解细细分析过沈家的人,多是亲近一些,住在沈府大院里的人。沈家是老牌世家,现任的定远侯是家中长子,与三老爷沈则言都是老夫人的亲子,除此之外老侯爷还有一庶子,就是沈家的二老爷,生母卓姨娘已逝,娶的是卓家表姐即现在的沈家二太太卓氏,除此之外还有沈则言这个幺子,另有几个庶女,都已嫁出去。长子继承爵位,老夫人的生活可谓是非常舒坦,哪怕老侯爷住到了外院,也不影响她的好心情,只除了沈家三房的事情。
沈妙珠当然知道这是她的祖母。
郑氏松开手,沈妙珠稳稳上前,定定地看着老夫人,就在对方被看得有些不悦的时候,歪了歪头不经意地说道:“原来祖母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是哪样的?
所有人都想知道。
沈妙珠却是不说了。
沈若画看得有些心急,她想催又觉得不合适,她的身份不管是说什么都容易被人说成不怀好意。
当然她对这个姐姐,本来也没什么好感。
不用回头,沈妙珠就判断出身后那道敌意的方向,站在那个位置的唯有沈家二房和那个便宜姐姐。
沈妙珠敛衽行礼:“祖母。”
不知道为什么,老夫人就觉得若非大儿媳出声,兴许她还听不到这一声祖母,这个念头让她很不高兴。
她不高兴,所以不出声。
沈妙珠不以为意,她本就没有打算从对方身上得到善意,她朝大伯母等人行李,又给卓氏等人行礼。
不知是得了吩咐还是如何,沈家几个姐姐妹妹的都回了礼。
没人知道,沈妙珠为此松了一口气。
她不怕,沈家纵然是龙潭虎穴,她都会来走一遭,也由不得她不来。可若是身边所有人都是恶意的,她还是惶恐的。
就如兄长所言,世家也不都是齐心的。
只要不是拧成一根绳子,对接下来的沈家生活,她就不畏惧。
……
沈嘉和不放心。
几个月的相处却也让他知道,妹妹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她可以帮忙,但不能一直把人护着,因为对方也想护着她这个兄长。
沈嘉和心中暖洋洋的,不自觉在脸上带了出来。
黄阁在梅院前来回踱步,时不时地停下来往外面看去。
“三少爷。”总算是回来了,黄阁差一点就要喜极而泣了。
“黄叔。”沈嘉和板了脸。
“唉,唉。”黄阁一听到这个称呼,扑通跳着的心也没那么剧烈了,他往院里指了指:“老侯爷在里面呢。”
沈嘉和嗯了一声。
黄阁小声说道:“今天的事情,老侯爷很生气。”
沈嘉和点点头,越过黄阁往里面走去。
黄阁正打算把白齐拦住。
白齐已经先一步跳开,笑着说道:“少爷还有事吩咐我,我先走了。”
黄阁抓不住人,恼得也笑了起来。
沈嘉和敲了敲房门,没有等到回答,略微等了一下,就推了门进去。
老侯爷看了他一眼,敲了敲面前的位置。
沈嘉和走上前去,沉默地磕头,沉默地起身,沉默地坐到老侯爷的对面,一声不吭。
老侯爷随意放下黑子。
沈嘉和不假思索地执白子落下。
一炷香后,老侯爷目光如炬地看着他。
沈嘉和抬头,不退不善。
老侯爷哼声:“别忘了,你也姓沈。”对这个一手带大的孙子,他是寄予厚望的,对他不满十五就有的狠劲更是满意。
可这股狠劲放错了地方。“你以为沈家不在了,你还能过着现在的生活?墙倒众人推……”
“树倒猢狲散。”沈嘉和说:“我知道。”
“你知道?”老侯爷拔高了声音。
沈嘉和点头。
黄阁就听到屋里哐当一声,随之一静,他的寒毛都竖起来。
第37章
从梅若斋出来,就去了西园。
院内行走的清油小马车等在那里,郑氏有那么一下子的怔愣。
沈妙珠看见了白齐。
白齐招了招手,飞快地跑了上来。“夫人、姑娘,少爷让奴才送您们去西园呢。”说话的时候悄悄打量着。
“哥哥呢?”
郑氏也关切地看去。
白齐笑道:“少爷回院梳洗呢。夫人和姑娘放心,晚饭的时候,少爷说是要去西园用的,到时候就能见到了。其他人已经跟着春景过去了。”这是沈嘉和不放心,就是金妈妈等人以前住过,可沈家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下人,总有眉高眼低的,有了春景在,也能方便一些。等白齐再过去,就更好了。
随后出来的沈若画听得神情微变。
郑氏已经知道这个就是她的便宜女儿,今年十三岁,比珠珠儿大了一年,只是一个腊月,一个正月,也就是大了一个月。
她的生母,郑氏也是认识,当年也是当了妹妹来看,只怪她眼瞎!
郑氏对这个孩子倒没有多少恶感。
眼前就只有一辆马车,其他人已经走了,她们不过是被老夫人刁难了一下,才走得慢一些。沈家有多大,大到作为新妇的郑氏差一点迷了路,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用双脚走路,从梅若斋到西园,有够累的。
“你同我们一道坐车吧。”
沈若画微楞,狐疑地看着对方。
郑氏眉心蹙起,刚要收回好意,就听对方应了一声是。她只能苦笑一声,投给沈妙珠一个无奈的眼神。
对此,沈妙珠早已习惯。
她不知道从前的或者说没有从京都回来之前的郑氏如何,可在郑家呆了那些年,经常跟着郑老夫人吃斋念佛的郑氏,总会有那么点不忍心。
她并不介意。
沈若画坐在对面,目光微微下垂,余光打量着对面的人,在梅若斋的时候,到底没有现在这样近。
面对面的,谁看谁都是一览无余。
沈妙珠情绪有些复杂。
她了解母亲,若不爱,必然不愿意为这人生儿育女,可这个人大了她一个月有余,那么在怀上自己之前,就已经珠胎暗结。
还有一个荣珍郡主……
马车缓缓前进,白齐有些紧张,他是后悔不已,不该忘记多准备一辆马车,怎么就让三姑娘一起了。
只是也不怪她,沈嘉和从不曾给这个妹妹好脸色,白齐自然不会想起,还特意去准备。
先一步离开的,胡氏带着儿媳妇回到正院。
迎面而来的是被抱着的贞娘。
胡氏伸手抱了过来,笑着说道:“祖母的贞娘,还是你最有福气了。”贞娘咯咯笑了起来。
“还是大嫂有福气。”卓氏今日没有回东园,而是跟着胡氏过来了。
李氏知道婆母和二婶母这是有话要说,从胡氏手里接过贞娘,正欲告退离开。
“你也留下来吧。”胡氏说道。
卓氏怔了怔,点头:“听听也好。”
李氏见状叫来乳娘,把孩子抱走,屋子里的下人都散去了,她走去斟茶,端着茶走回来,就听到卓氏问道:“这些年,她倒是没怎么变。”
那个她,应该是三婶母吧。
胡氏接过茶盏,掀开盖子抿了一口,轻声道:“变了,我们都变了,她怎么可能不变。这个三弟妹,不能小瞧了。”
卓氏警醒,朝胡氏点了点头:“我听大嫂的。”
胡氏满意地点了点头。
“老二的婚事怎么样了?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
二房卓氏有一儿二女,儿子府中行二,今年十七岁,年底成婚,大女儿也到了要成婚的年纪,小女儿虽然还有一两年可也是要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这也是沈家提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