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软饭王-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舍不得租金管不住男人啊!
  “那小铃,就跟过去,给宋城每天做顿热乎饭……”
  原大哥嘴角一撇,就他妹子,还给宋城做顿热乎饭,是宋城每天回来给小铃做热乎饭吧?
  宋城和小铃都要搬到乡里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知青点的知青们几乎都跑来打听。
  等听到宋城说他进乡政府的缘由后,一个个的都若有所思。
  李达是特别的依依不舍。
  “你去了乡里,就没人跟我一起再上山下河了……”
  关键是他没地方蹭饭了。
  这些天他跟着宋城两口子吃,感觉之前饿瘦的肉都长回来了。
  宋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好好学习,我在乡里消息灵通,如果有什么好机会就能通知你!书本你有空就多看看!”
  如果他没料错的话,高考恢复也就是今明两年了。
  虽说考上大学可能比较难,但考上中专什么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而这个时代,考上中专出来,那就是有文化有学历的人,立马能分到铁饭碗的。
  这段时间,他让原歌去看高中课本,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
  现在大概离开放工商业还有近十年呢。
  原歌虽然也能吃苦,也能过农家的生活。
  但不可否认,在这个样样都靠手工劳作的时候,农家生活是太辛苦了些。
  宋城就想让原歌走高考这条路。
  以原歌的水准,只要稍微熟悉一下这个时代的课本,考上个好大学应该是很容易的。
  上了大学就有补助,毕业了就有份轻松的工作。
  把这十年过完,等十年后,有环境了,再随便原歌想做点啥都行。
  至于说宋城,三四年以内,他就不打算参加高考。
  以后参不参加再看看。
  倒不是他不想走点容易的路子。
  而是这不是马上就要有娃了吗?
  总得有个人看孩子吧?
  宋城原歌搬家那天,原家人几乎全家都出动了。
  当然了,其实他们也没多少家当。
  最值钱的大概就是个暖水壶,但宋城都不想带去乡里,非得给原家人留下了。
  带过去的就是衣服被子,锅碗瓢盆这些。
  原母和原大嫂帮着把屋子里外擦得干干净净。
  原父和原大哥则把外头有豁口的泥墙给修补一番,还把小院里荒废的地给开了出来,洒上菜种,甚至还在院子一角垒了个鸡窝。
  让原小铃养鸡这事,是原母早就盘算好的。
  自家闺女没工作,也不去地拿工分,白吃白喝的,迟早遭人嫌,不如自家种点菜,养两只鸡,好歹添个菜。
  鸡原母都带来了。
  是自家顶爱下蛋的一只小母鸡,小母鸡对新鸡窝很满意,才入住就下了一枚热乎乎的蛋。
  原母给原歌交待着养鸡的一二三注意事项。
  宋城一边旁观着,内心哈哈哈哈。


第92章 文艺青年(12)
  女霸总养的鸡; 那得是多高的含金量啊?
  原歌生活过了几个世界; 还真是从来没养过……鸡。
  然而现实如此; 就算是女霸总也得面对,只能老老实实地认真学习,就差拿小本本出来记重点了。
  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原母和原大嫂就在厨房坐了一顿饭,用带来的材料炒了两个菜。
  虽然只是烧豆腐和青菜炒野鸡肉; 对于久不见荤腥的大伙来说,那也是无上的美味了。
  配上热过的饼子; 香得让人觉得那饼子不是糙玉米饼; 而是细白面饼了!
  家当都整理齐了; 地方也打扫干净了; 暖灶饭也吃了。
  原家人叮嘱了几句就告辞了。
  宋城和原歌开始了在镇上的新生活。
  不得不说,这镇上的生活水平的确比在村子里要高多了。
  虽然供销社里的售货员脸色儿难看吧; 但你好声好气地求着买她的东西; 她还是会卖给你的。
  村子里就不一样了。
  整个村子倒是有一家微型供销社; 但里头只有几样东西; 粗盐酱油火柴这些放不坏又不贵的。
  至于什么衣料子,糖块,枕巾,茶杯那些全乎的日用百货; 就完全没有了。
  这是个物资紧缺的时代,完全跟三十年后那种物产丰富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时候不能比。
  而且宋城有了正式的工作,看着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不到二十块钱; 但还有福利呢。
  每个月都能领到劳保用品,什么工作服啊,手套啊,肥皂啊,甚至还能领到胶鞋!
  比如说这胶鞋一年发两次,但穿鞋不费的宋城,就能再领新鞋的时候,跟办公室里的女同志换,大号男式换小号女式,拿回来给原歌穿。
  平时不想做饭了就可以去食堂吃。
  宋城每月都会发几斤饭票,要是说他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肯定是不够的,但他和原歌两个人三五天的去吃一顿,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在搬到镇上的第三个星期,宋城陪着原歌去了乡卫生院。
  确认了原歌的确是怀上了。
  要是在村里吧,这两人哪天结的婚,村里人是记得清清楚楚呢,但凡有点对不上,就容易遭人闲话,不过到了乡里,那乡卫生院的人也不认识他俩,更何况他俩还是有结婚证的合法夫妻,就没人去管那么多了。
  每周周末的时候,宋城就会约上李达,哥俩仍然像从前那样,上山找猎,下河摸鱼,有时有收获,有时就空手……不过反正这个时代的人周末也没什么活动,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锻炼身体了。
  怀着孕的原歌,则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家属。
  做了几辈子女霸总的原歌,起初是很有点不适应的。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还有个全职妈妈的叫法。
  这时代,每个人都是要有工作的,没工作的难免会被人瞧不起。
  原歌跟着宋城住在镇上,两口子全靠着宋城的工资过活,孩子还没出生的原歌可不就感受到了来自邻居和路人的目光压力。
  原歌一咬牙,只能真的埋头养鸡了。
  当一只小母鸡扩大到五只小母鸡的时候,原歌家里的鸡蛋固定每天五个,除了被吃掉的两个以外,每天还能余下三个,这样攒够一篮子,还能送到供销社去换个两三块钱……
  当然了,以供销社售货员们一惯的作派,收鸡蛋也是鼻孔朝天,高高在上的。
  卖鸡蛋的女霸总一怒之下,干脆直接把鸡蛋往大食堂送。
  管食堂的大师傅自从宋城修好了食堂的广播之后,对宋城还是给几分面子的,现在宋城媳妇来送鸡蛋,他打了几个看了看,黄澄澄的,个头大,味道好,就都收了。
  还开了两句玩笑,“小宋媳妇啊,你可是真能干,现在这年月,喂鸡都没得吃的喂,你家的鸡蛋除了吃还能卖,是不是有秘诀啊!”
  原歌哈哈笑着答了两句,拎着空篮子往回走。
  还别说,秘诀是真有。
  鸡是杂食的,什么粮食蔬菜都能吃,但现在这年月不是物资短缺吧,就连种地的农民家里都要精打细算地主要吃粗粮,哪有硬货来喂鸡?
  光吃些草料和菜叶子,鸡是不肯下蛋的。
  原歌想的办法就是在小院里养蚯蚓。
  蚯蚓不是人的口粮,但却是鸡的美食,所以宋家的鸡,那都是下蛋鸡中的战斗鸡。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两年,放开了家庭养殖和自留地,不然养这么多的鸡,肯定要挨批评。
  原歌养鸡大获成功以后,就把这个办法也教给了原母和原大嫂。
  原母和原大嫂一开始还有点不信,只少少地试了试,后来发现的确不错,这才放开了喂,现在原家的鸡也是生龙活虎,个个都像是在健身房练过一样的。
  倒是原父身为大队干部,觉得这个好办法不能藏私,要拿出来教给村民们……目前村民们有的信,有的不信,还在实验阶段。
  如果这个法子能成功的话,对原父肯定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这点小好处,在原歌看来,实在不值得一提。
  她拎着空篮子,眼瞅着快到家门口了,就看到院门口有个年轻的姑娘,正跟右边邻居刘大娘说着话……
  镇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从各村里搬来的,习性和村里差不多,只要有闲工夫,聚在一起聊天说笑什么的都不稀罕。
  但让原歌多看了几眼的是,那个年轻姑娘,打扮明显不是本地人。
  花手绢绑着的小马尾,薄呢子黑大衣,深蓝色的卡裤子,熨得整齐的裤脚,高沿的皮鞋。
  用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绝对是非常时髦的。
  但年轻姑娘的长相就比较一般了。
  虽然皮肤细白,可眼睛细小,鼻子有点塌,嘴唇略厚……
  如果是在三十年后,这种长相还能在化妆的时候往高级厌世脸上靠,但这个时代就不行了。
  再加上年轻姑娘大概是知道自己是大城市来的人,神态动作都透着一股子劲劲儿的得瑟,大大地给她一般的颜值向下拉分了。
  “……他家那个媳妇啊,成天不干活……懒着呢!天天日上三竿了,还在家里睡懒觉呢!顿顿饭不是小宋回来做,就是去食堂吃!你说,这过日子有这样过的么?她要是个天仙,是个娇小姐也就算了,明明就是下头村里的丫头!真是!小宋娶了这样的媳妇,有啥用!”
  原歌一点也不想听到自己被人说的闲话,可谁让她的耳朵就这么尖呢?
  这个右邻刘老太,她儿子儿媳都在县里工作,不跟她住一起,偶而周末的时候回来看看她。
  刘老太整天闲着没事干,可不就是东逛逛,西瞅瞅,跟人说说闲话么。
  不知道怎么地,她就瞄准了宋城两口子了。
  每次宋城一去厨房做饭,刘老太就要在那儿唠叨几句。
  “哎呀,小宋你这一天天的,工作那么辛苦,回来还得做饭啊?”
  “也就是小原命好,碰着这样软脾气的男人,要是我儿子啊,回来吃不着现成饭,早就一巴掌上去了!”
  “大老爷们的系个围裙,真是太不像样了!”
  “诶,现在这些年轻人啊!我年轻那会儿,不光要种地,还要伺候一大家子人,我婆婆吃素,我老公公爱吃咸,我一顿饭要做七八个人的,还得是两三种……诶,现在这些年轻人啊!”
  这也是原歌看着她一个独居的老太太,怕怼出个好歹来,才没理会她的,不然换个年轻点的,非得把她怼到怀疑人生不可!
  然而这老太太可真成,逮着个外地人就在那儿叨叨上了。
  这大中午的,就不知道赶紧回去做饭?
  原歌跺了跺脚,脸上挂起了笑,昂首挺胸地走向自家门口。
  脚步声打断了那两人的说话声,年轻姑娘转过脸来,直勾勾地看向原歌。
  “请问,宋城是住在这儿吗?”
  年轻姑娘的话里虽然有请字,但说话的时候下巴微扬,眼神斜睨,一付高傲的样子。
  原歌看她这身打扮,再看她这个模样,联想到之前宋城曾经给她交待过的一些事,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点数,不由得暗笑一声。
  “没错,现在宋城还在上班呢,你有事找他就去乡政府吧。”
  原歌也没多瞧这人一眼,轻飘飘的丢下一句,就拉开自家木篱笆的院门,走了进去,又把院门给关上了。
  说实在的这种院门又不高,只要不是小娃娃和老太太,都能跳进来,只能是起个象征的阻挡作用,然而就是这关起的院门,还有原歌无视的态度,就让年轻姑娘给气得鼻子都差点歪了。
  年轻姑娘气得直跺脚。
  刘老太看热闹不怕事大,还在那儿帮腔。
  “哎呀,我说小原啊,人家姑娘可是打省城来的干部,专门找宋城谈工作的,你这人怎么回事啊?把客人就关到了院门外了,就不说请人家进去坐坐?你是怎么待客的呢?你说你这一天天的,饭也不做,衣服也不洗,现在来了客人了,也不知道待客……你这媳妇当的哟,要是我媳妇,我非得让我儿子跟她离婚不可!”
  原歌回头打量了年轻姑娘一眼,似笑非笑。
  “刘大娘,你倒是好心呢,可是这做客也有做客的道理吧?”
  “这找上门来,上来都不打招呼,也不说自己是干啥的,为啥来找人,就直眉愣眼的站在门口?谁知道这是客人还是啥啊?要是谈工作,为啥不去工作单位,来家里做啥?刘大娘我看你跟这位省城来的干部说得挺投缘,那你咋不说请人家去你家里坐坐哟?”


第93章 文艺青年(13)
  原歌说完了一扭身; 就进了大门。
  把房门啪的一关,给这两个想说点什么的人一个闭门羹。
  “真没想到; 宋城同志那么有才华的一个人; 居然会娶了这么一个,这么一个……”
  年轻姑娘气得不行。
  她找到这边来; 却没想到听这个老太婆说,宋城居然已经结了婚,结婚的对象还是个村姑; 这个村姑还怀了孩子!
  这对于她来说,可不就是晴天霹雳!
  难怪这都好几个月了; 她就一直没有收到宋城的一点消息!
  她原本还想着; 宋城当初要了她的地址; 就会给她写信,这样在鸿雁传书,互相了解,再定下恋情,等宋城进了县政府做文宣工作以后; 打交道的机会多了; 到时候,她再在省城里跑一跑,看看能不能让宋城调到省城来……
  她就不信; 有她的帮助,宋城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能成为一个大作家!
  而她; 就是那个慧眼识英才,作家背后扶持他的贤内助!
  可没想到宋城一回乡,就杳无音讯。
  等她按捺不住找过来的时候,宋城居然已经结了婚,还很快就有了孩子!
  “这位姑娘啊,你看看小宋媳妇这个样儿,你怕是进不去他家门了,不然你就来我家等会儿吧,小宋估摸着再有半个小时就回来啦!哎,小宋也是可怜啊,每天还得回来给媳妇洗衣裳做饭!这是娶了个媳妇吗?这是娶了个祖宗啊!”
  “那就要麻烦您老了……”
  “不麻烦不麻烦,反正我也是一个人。”
  刘老太把年轻姑娘请进了自家门。
  年轻姑娘一进去,就闻到一股子怪味,说不上来是啥,大概就是霉味和馊味混在一起的味道吧。
  “来来来,进屋坐。”
  年轻姑娘眼神一打转,就退出了屋子,笑着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下了。
  “谢谢大娘,我是要等人的,在院里等着,能方便看着宋城回来了没。”
  “姑娘,你是在省城做什么工作的呀?看着你就是个气派人!像个大干部!”
  刘老太小眼闪着光,心里打着算盘。
  要不是看着这姑娘像个有来路的,她才不会把人放到自己家呢!
  要真是什么大干部,有关系的,那她可得好好巴结着,说不定还能给自己儿子换个好工作呢。
  她儿子在肉联厂倒是不缺肉吃,就是天天得上早班,又脏又累。
  她儿媳妇拿着个扫帚整天扫大街,临时工也挣得不多……不过就那两口子都在城里有工作,比在村里种地强得不知道多少了!
  “我是省报的记者。”
  “呀,记者啊!真是不得了!”
  其实刘老太也不懂记者是干啥的,她想着记着记着,估计就是跟秘书一样,专门记领导讲话的吧?但那也很了不得了,天天都能跟领导打交道,那要办啥事,还不就是跟领导说句话吗?
  “那你们一个月拿多少工资啊?三十块有吧?”
  年轻姑娘嘴角一抽,“嗯,差不多吧。”
  其实她的工资也就二十八块,但她不能让一个乡下老太给看憋了呀!
  当然了这老太瞎打听,让她有点后悔不该进这家的门。
  “你们工作就很轻闲吧?每天就是给领导写几个字呗?你们那儿还招不招工人啊?”
  年轻姑娘干笑两声,“也不轻闲,要到处跑着采访,还要校对排版……咳,这些说了,您也听不懂……我们那儿招人啊,只要是文章写得好的,都会招的!”
  “大娘,你说小宋的媳妇是下头村里的人?我看着不太像啊?”
  年轻姑娘总算是把控了话题,说到她想知道的上头来。
  要是一般的村姑,不是应该一脸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吗?
  要不就是一看到她这样的,就变成疑神疑鬼,大吵大闹的泼妇吗?
  就她所知,她有几个女同学和同事,都是这样,让看中的男人跟老家的媳妇离了婚。
  有的都已经是三四个孩子的爹了,还不是照样扔了老家的媳妇和孩子,在省城另外再结?
  所以当时宋城告诉她,在村里处过一个对象,但是没什么共同语言,很想分手的时候,她一点都没在意。
  一个没文化的村姑,和一个省报的女记者,傻子都知道要选谁好吗?
  就算之前听到这个老太太说宋城结婚了,她也是有信心,能把宋城说动,跟她一起打拼美好的大作家之路的。
  但她是没想到,宋城娶的媳妇,好像还挺难缠的。
  那个傲慢劲儿,比自己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终于看到街口的人影像是宋城,年轻姑娘刷地就站了起来,结束了跟老太太的尬聊。
  “宋城!”
  宋城在乡政府里听到一个好消息,正兴冲冲地往家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