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空间]清风撩人-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公主,请你也一定要保重。马佳氏、荣宪,你欺本王女儿之事,本王不会这么算了的。”


第108章 
  纯禧虽说只是常宁的庶福晋所出; 但因着是常宁的长女; 长得又粉粉嫩嫩、珠圆玉润的关系,自纯禧出生后,常宁可以说是放在心尖子上疼爱的。只不过一道恩旨,便让父女两再无瓜葛; 就算碰面,也只是让他百感交集的五叔罢了。
  纯禧被接过去宫中后,常宁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面对失去女儿后变得有些疯癫的晋氏。因为不光晋氏心痛,他也痛苦。可纯禧是萨满亲口说的大福之人; 能给早年子嗣浅薄的康熙带来福气之人,他也算皇室中人,难道能因为不舍父女分离; 就让康熙子嗣凋零、大清皇位后继无人吗,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因为认生而满脸惊恐的女儿被浩浩荡荡的宫中使臣带进了宫。
  纯禧进宫后,算是应了萨满之言。二个月后; 荣宪平安的出生; 一年之后; 皇太子胤礽、端静公主、胤祉也先后降临人世。有了这些孩子; 整个紫禁城又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景象。
  也许是真应了萨满之言,康熙满足于宫里生气勃勃的景象; 下令皇室格格从纯禧开始序齿; 并改成大公主。从此纯禧成了整个后宫唯一能明着称呼公主之人; 荣宪; 端静; 也不过得了三格格、五格格之名,想要人人尊称一句公主,还得等成年之时正式授封才行。
  其实清之一代,皇帝的女儿,不是养女还是亲生的,获封公主者,一般都会远嫁蒙古,成为大清怀柔蒙古的政治工具。而说起来,对比大清其他皇帝,康熙对待纯禧这个养女算是不错的,可以说比起亲女来也不逞多让。
  只不过怎么说,康熙到底是男子,即使心思深沉,也学不来女子的细腻,根本不会明白一个小小的人儿离了生母生父,生活在皇宫中会有多惶恐,更别提养着她的是心思同样深沉的太皇太后。那时的太皇太后可不像现在这般因为生命快走到尽头而什么都看淡了,还有余力以及闲情逸致、为科尔沁争取更大的利益。
  纯禧来到慈宁宫的那一刻,太皇太后就打定了将她嫁回科尔沁的主意。虽说是这样,但喜欢多思、将人往坏处里想的太皇太后,又怕纯禧长大后仗着大公主的身份飞扬跋扈、欺负她娘家人,所以该学的弓箭骑射是能免则免,女红针线那是丝毫不落,几年的功夫就将原本爽利大方的姑娘变成了、温柔端方,说话也柔柔的大家闺秀。
  纯禧不知道这变化好不好,但宫里人都说好,那么就是好的。因为早在变成康熙养女那一刻,纯禧就已经认命,接受长大后会嫁到蒙古的事。可这认命,并不代表她会默认荣妃所胡扯的那样,两女争一夫啊。所以对荣宪也起了那么一丁点心结的纯禧在暗地里见过常宁后,决定听常宁的话,和三胎就生了五子三女、顶顶有福气的锦贵妃走近点。这不,跟常宁宣泄了心事的纯禧回住所的第二天,就穿着常服到郭宜佳那儿请安了。
  郭宜佳隐隐猜到了纯禧来自己这儿的用意,但因着纯禧没说破,郭宜佳也就假装不知晓一般,和她随意的聊着天。如此两三天后,康熙突然起了兴致要考校胤禔、胤礽骑射功夫,并让胤祉和胤禛这两相差将近两岁的小不点随扈观看,郭宜佳便领着恪靖去糟蹋花花草草、编织花环时,又一次碰巧遇到纯禧时,郭宜佳才终于主动说破。
  “大公主自可放心,本宫虽不是好人,但也不会随意就刁难人,更不会为了荣妃的胡乱之言就迁怒旁人。”
  “儿臣自是知道锦贵母妃大肚,儿臣…儿臣…”在郭宜佳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中,纯禧咬着唇瓣,好像一只小兔子一般慌乱无措,辩解的话就这么断了,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想到郭宜佳直来直去的性格和说话方式,纯禧干脆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没曾想自己坦诚的态度反到让郭宜佳对她高看了一眼。
  “你很不错。正好本宫今儿精神好,就给你说几句真心之言吧。”郭宜佳看了一眼在小型湖泊旁边用扑蝴蝶的网兜网小鱼的恪靖,很直接的对纯禧道:“大公主,博尔济吉特班第于你而言是最合适的。”
  纯禧一愣,随即一笑:“锦贵母妃何出此言。”
  郭宜佳深深地看了纯禧一眼,也是笑着道:“第一,班第只是小小的台吉,嫁给他,说不定会和其他远嫁塞外的公主们不一样,能于京中居住。”毕竟小小的台吉并不像郡王、亲王那样不能长期离开属国。
  “第二,与大公主的身份有关。大公主或许会授封固伦,但毕竟是帝养女。说句不好听的,宫里的人都知道,万岁爷待你如亲女,但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蒙古莽汉不知道啊,如果大公主嫁了亲王、郡王,难保会因为这层关系慢待于你。第三……”
  顿了顿,郭宜佳却是转而问道:“大公主知道咱们大清的公主陪嫁制度吧。”
  纯禧虽说不解话题这么转到这方面了,但却点头,很乖巧的道:“回锦贵母妃,儿臣知道。公主出嫁时,除了公主府外,还要陪嫁一定量的金银珠宝和包衣随从,舞姬伶人。”
  “看来你了解的不错,不过倒与本宫所知的有一点点差别。”
  郭宜佳指着差别是陪嫁嬷嬷制度,郭宜佳不愧是活了几千年的人精,虽说胤礽只是根据记忆、寥寥跟她说了一些胤礽所知道的公主婚后生活,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拿皇太极女儿和顺治养女们出嫁后传回京城的消息作对比,分析陪嫁嬷嬷制度,人家似的郭宜佳还是看不出了不妥。
  “公主出嫁,即赐以公主府第,不与舅姑同居,且舅姑见面都得以见帝礼谒其媳。”郭宜佳顿了顿,见纯禧听得认真,也没藏着掖着的心思,继续说道:“驸马择府另居,公主不宣召的话,不得与之共枕席。
  要知道,咱们女人脸皮子薄,就算思念额驸不忍与额驸分离,也得顾忌落得沉溺于□□的坏名声,不好常常召见额驸。日子一久,难免落得心思郁结。这也就罢了,但问题是公主府的管理权大多是在陪嫁嬷嬷身上。都道人心异变,再加之天高皇帝远的,难免她们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拦公主额驸想嫁,只一句‘无耻’,就会羞煞无数柔懦面软的女子,而碍于颜面,公主们多半也会忍下。”
  “那依锦贵母妃之言,遇到这事该咱们处理。”听得认真的纯禧有些紧张的问。
  “想来大多数公主遇到这种情况,多半是舍了钱财贿赂陪嫁嬷嬷吧。这种办法算是最差劲的法子,只会助长其嚣张气焰,继续贪得无厌。说不定到了最后,被养得心大的奴才还会恶欺主,虐待公主呢。”
  郭宜佳说完令纯禧感到心颤的推测后,抿嘴一笑,又继而说道:“其实陪嫁嬷嬷制度不错,立它的本意估计是为了给远嫁蒙古的公主们撑腰,毕竟大多的蒙古王公都是莽汉,一言不合打老婆的举动也是有的。大公主问本宫遇到这事该怎么处理,本宫想这问题,你的六妹妹就能很好的回答你。”
  郭宜佳看向恪靖,却见恪靖立马丢了网兜,声音清脆却隐隐透露出肃杀之意道:“遇到这种欺主的狗奴才有什么好说的,直接乱棍打死,丢到野地里喂狼。”
  纯禧惊住了,而郭宜佳却噗嗤一笑,很赞同的道:“听到六儿说的话了吧,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看你遇到奴大欺主的事情,会不会狠下心处理了。大公主要谨记一个道理,奴才再怎么奴大欺主也只是奴才,生死都掌握在主子手中,主子一旦强硬,下定决心收拾他,他的结局只有死。”
  或许是郭宜佳对纯禧说的这些冲击力太大,以至于好一会儿,纯禧才缓过神,呆呆地道:“锦贵母妃说的,儿臣都记住了。”
  “记住就好。”郭宜佳笑了笑,显得心情很好的道:“本宫在这附近转转,大公主且陪着六儿在这儿捞鱼吧。”
  纯禧好脾气的点点头后,郭宜佳便转身往她隐隐感应到了灵气波动的地段走去。而她走后,恪靖冲着纯禧灿烂一笑,装着大人样儿的道:“大姐姐,六妹曾见过班第一次,也曾听皇阿玛赞誉班第不错。”
  纯禧摸了摸恪靖柔软的头发,有些莞尔的道:“班第再这么不错,也暂时跟大姐姐无关。”


第109章 
  “可以后就有关了不是。”恪靖眼睛骨碌一转; 再次装着大人样儿道:“而且二哥也说过,依皇阿玛对班第的赞赏; 皇阿玛必会重用班第。所以如果大姐姐嫁给班第的话,估计就会如额娘所推测的那般; 能长留京师。”
  “六妹妹也觉得姐姐适合长留京师吗。”纯禧笑着问恪靖。
  恪靖同样笑着回答:“依大姐姐的性格来讲,生活在熟悉的京师、远比陌生的蒙古大漠要好。”
  “那六妹妹你呢!”纯禧又问。
  “六儿啊,肯定也是要远嫁蒙古的。”恪靖没有丝毫忸怩、害羞的情绪,很坦然; 像是在叙事一般说道:“就像大姐姐出嫁会获封固伦一样; 皇阿玛跟额娘承诺过会破格封六儿固伦公主。六儿虽说年幼,却懂得固伦公主代表的意义。额娘也对六儿说过; 和硕公主或许能留嫁京师八旗、但历来固伦公主者; 无不远嫁蒙古大漠。而六儿; 二哥哥、四哥都说六儿是巾帼英雄,六儿也这么认为。想来只有了阔的大漠是最适合六儿的。”
  恪靖才没有其他公主对于远嫁大漠的恐惧感呢; 在她看来蒙古大漠多好啊,虽说环境恶劣、肯定比不了在京城地界,但她能无拘无束、自由的野啊; 就算和额驸闹矛盾; 她来了脾气用马鞭抽了额驸一顿; 额驸也没处说理、不敢有意见。当然要是敢有意见的话,呵呵; 她就养大群面首气死额驸; 相信她就算这么做了; 她那一向与众不同的额娘定会第一个支持。
  恪靖心中这么美美的想着,却没有说出来给纯禧听。不过幸好她没说出来,不然准让纯禧大吃一惊的同时也刷新了认知,毕竟恪靖年龄虽小,但真心太凶残了,绝逼是一朵霸王、不不,应该是一朵美丽非凡、却真心凶残的食人花。
  恪靖、纯禧说完话,便一起编织花环,等郭宜佳捧着一株只长了三瓣叶子,紫中带蓝的小草过来时,恪靖和纯禧二人,已经编织了七八个花环,并且头上都顶着野花、野草一起编织而成的花环。
  “不错,像对误入人间的花仙子。”
  因为收获了灵草的关系,郭宜佳的心情显得格外的好,在打道回毡房时留了纯禧一起用膳。纯禧本就抱着亲近郭宜佳的念头,所以也没怎么推辞,很干脆的留下来用膳。
  膳后,饮用了灵草所泡的茶水后,郭宜佳自是去午歇,而精力旺盛的恪靖则拉着纯禧一起去了被临时圈起来、作为校场的绿草地处。此时这临时的校场上,正支起一把明黄色的巨伞。伞幔下,康熙正坐在木架椅子上,一手端着茶盏,一手用茶盖拨了拨茶水,浅呷一口后,这才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比赛射箭的胤禔、胤礽身上。
  恪靖、纯禧来之时,恰见胤礽懒洋洋地将弓箭射到了箭靶下的草地上。一时之间胤禔鄙夷,康熙皱眉,胤祉嘲笑,胤禛无语,只有恪靖一脸兴奋的拍手叫好,让胤礽再来一下。
  于是,作为疼爱妹妹好兄长一员的胤礽果断听了恪靖的要求,很干脆利落的搭箭再来一下。很显然,这箭也被射在了同样的位置,与上一支箭矢挨得紧紧地。康熙‘咦’了一声,紧皱的眉头开始放松,同时恪靖又喊了一声‘二哥哥再来’,于是第三支箭矢射出,又与前面两支弓箭挨在了一起。
  “不错,这箭的准头不错,就是射箭的人太调皮了。”康熙失笑评价道。
  也看出个所以然来的胤禔顿时涨红了脸,整个人就跟少年版的关公一样,很是羞恼的憋出话来:“二弟,你真不错。”
  依胤礽之才自然是看出胤禔认定了自己来这一手是为了耍他玩,胤礽也知道就算他好心解释自己不是有意的、估计胤禔也不会相信,所以干脆懒得辩解,将弓箭放下,又接过好弟弟胤禛递来装有解暑酸梅汤的酒囊,大喝几口后,这才笑眯眯地跟恪靖说话。
  “六儿,锦贵额娘准备的凉糕呢。”
  一听这询问,恪靖的眼神顿时漂移了一下。“六儿忘了,额娘也忘了,想来是额娘忘了吧。”
  一旁的纯禧听了,赶紧低头闷笑,而看出个所以然的康熙指着恪靖笑骂道:“忘了,朕看是你嘴馋,在来的路上偷吃完了吧。”
  被康熙一语道破的恪靖跺了跺脚,有些羞恼的道:“皇阿玛知道,就别说出来嘛!”
  “你这丫头,就不怕惹你几个哥哥笑话吗。”康熙摇头,显然心情很好的揶揄道:“这样也就罢了,馋嘴居然拉着你大姐姐,你就怕被你额娘知道了又收拾你?”
  恪靖有些俏皮的嘟嘟嘴巴,嘀咕道:“只要皇阿玛不说,大姐姐不说,二哥哥,四哥以及大哥,三哥不说,额娘怎么会知道。”
  “就算我们都不说,但你确定额娘不会知道,毕竟这事你可是很前科的”胤禛凉凉地来了一句一击必杀,让恪靖顿时萎靡起来,哭丧着脸跟胤礽保证下次不会再偷吃了。
  坐在木架椅子上的康熙笑看了一会儿女打闹,然后便将视线放在了纯禧的身上。
  “锦贵妃和六儿不错,大丫头平时可多走动走动。”潜在意思就是说与荣妃相关之人不要有什么关联。
  纯禧不是个笨蛋,自然明白康熙隐晦、没有表明的意思,当即点头应道:“皇阿玛,女儿明白。”
  “明白就好。”
  康熙浅浅一笑,随即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胤禔、胤礽的身上,并道:“保成不错,保清也很好。你们二人弓箭骑射都有进步,朕心甚欣慰。咱们大清马背上得的天下,无论何时弓箭骑射都不能落下,小三,小四你们两个也要如你们大哥、二哥一样,好好练习弓箭骑射,朕之阿哥,朕不要求他们文武双全,但至少武艺不差……”
  康熙侃侃地勉励、说教几句在场的四位阿哥后,便起身带着恪靖和纯禧出了临时校长。与两个女儿有说有笑的康熙并不知道,他刚出了临时校场,胤禔、胤礽这两天生不对盘的家伙就跟斗鸡似的掐了起来。
  “老二你好得很…”胤禔捏着拳头,恶声恶气,威胁意味十足的说道:“居然敢阴爷。”
  胤礽也是无语,当即翻着白眼表示:“老大,关系这点,咱们俩要好好的说道说道了,你从哪里看出孤阴你了。”
  “哪里都有阴爷。”
  胤禔啐了一口唾沫,咬牙切齿的丢了一句‘老二,你给爷等着’,便扬长而去,连胤祉做好人喊他走慢点,等着他,胤禔都假装没有听到。如此态度让胤祉有些茫然,又让胤礽无语至极。
  胤礽转头问同样无语的胤禛:“小四,你怎么看。”
  胤禛道:“什么怎么看”
  “就问作为围观党的你,看出孤是无意还是有意坑他没有。”
  “老实说,二哥你那举动,的的确确有点故意坑大哥的意思。”胤禛很直接的说道,一点也没给胤礽留面子的意思。“所以,大哥这么生气情有可原。”
  “情有可原?”胤礽琢磨着这词汇,却是道:“就算是情有可原,但小四你瞧他给孤甩了什么话,‘给爷等着’,这是几个意思,难不成保清那犊子打算跟孤约架。”
  胤祉抿抿唇瓣,在一旁插言道。“放心好了,大哥没那么无聊的。”
  “老大是不无聊,但孤无聊啊。”
  胤礽盯着这世越来越有书呆子架势的胤祉意味深长的笑了。这笑容太过荡漾,让插嘴说话的胤祉浑身忍不住起了一层又一层的鸡皮疙瘩。胤祉小动物般的直觉让他不想再待在这临时校场,于是抹了一把冷汗的胤祉借口要抄写金刚经为由,果断的遁了。
  胤祉遁了后,胤礽有神的回望胤禛,有神的道:“胤祉这家伙抄写金刚经干嘛。”
  “估计是荣妃需要吧。毕竟多读读经书,有利于心绪平静。”
  胤礽想到目前正处于惶恐状态,就怕康熙想不开让她滚到冷宫和惠贵人继续做好姐妹的荣妃,点点头,表示赞同胤禛的话,并且很感慨的道:“胤祉这家伙这么有孝心,真让孤大吃一惊啊,要不孤也回营帐抄抄金刚经什么的,给皇额娘烧点。”
  胤礽想了想,想到不管是前前世还是今世一面都没有见过的赫舍里氏,就想到了自己的生日恰好就是赫舍里氏的忌日,不免惆怅起来,也越发打定主意,好好静下心来抄写几本佛经给赫舍里氏烧去。
  胤礽和胤禛回去后,果真抄写起了佛经,不过胤礽没抄写几天,木兰秋狝的活动便中断了,原因无他,只因京城里传来了太皇太后突感风寒,病入膏肓的噩耗。
  在胤礽记忆中,太皇太后是在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初病危,在二十五日的时候,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去世的,而如今才是康熙二十二年,就传出病危的噩耗,在胤礽记忆中可是没有的事,一时之间,胤礽不免开始猜测这消息是真是假。
  马车缓缓回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