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抓住那个穿越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张的,一天到晚啥活也不干。”
  她满脸讨好的冲王姐笑笑,一转眼又冲张灵湖翻白眼儿。
  张灵湖奋起反击:“就你吃的最多,就你偷奸耍滑,掂轻怕重,你是□□集团骨干,你是女流氓,你是偷鸡摸狗坏份子,你长了个芝麻烧饼脸,芝麻烧饼香喷喷,一见小李就恶心。”
  王姐和付春花在一边儿都噗嗤一声笑了。
  小李姑娘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伤害,双手捂脸,哇的一声哭了。
  张灵湖搓手跺脚,心想,哎,这个吵架技术还是不过关,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下次继续努力。
  每天鸡飞狗跳的吵闹也很不像话。于是洪主任想了个分组的办法。三个人看瓷器,三个人看字画。
  其实张灵湖的人缘比小李要好很多,王姐、付春花、四川兄弟都和她好相处,小李姑娘是单干。
  最后四川兄弟和小李姑娘一个组,还是洪主任做思想工作,强制分配的。
  四川兄弟老实听话,每天一到柜台,就是低着头写字,现在书画柜台都是小李姑娘一个人做主,已经充了霸王,哼着小曲儿巡视书画柜台和仓库:“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跟个慈禧老太后差不多。
  张灵湖这边吃奶糖,自然也不会分给小李姑娘。其实现在小李姑娘在自己地盘上干啥,她就当做看不见,小李姑娘也是有点怕张灵湖,井水不犯河水。
  张灵湖每天很忙,上班时间要学习《历代瓷器考》,晚上要熬夜看小说。各种缝隙里还要插空研究报纸。
  光看理论不行,也要结合实践。报纸上公布的对抗饥荒经验,一颗糖可以保证一天不死之类的。她想验证一下。
  于是这天张灵湖早上就没有吃饭,含了一颗奶糖。一上午虽然饿,勉强也能顶的住。到了中午,她借口有事出去,在百货大楼外面呆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吃。
  一整天昏昏沉沉,看书上的字都是重影,也怪外面的天气,比往常阴暗很多。等到下班了,两只腿轻飘飘的,腾云驾雾一般回了家。
  晚上不吃饭,连最最心爱的小说也看不进去了,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到半夜又饿醒了,胃口抽抽抽的疼。
  坚持不下去,实验失败。张灵湖找出一只玉米饼来啃了,又吃了一碗热水,才心满意足的入睡了。
  总结起来,还是有收获的,省下两顿饭。
  到第二天早上,四合院正中间,水龙头下面的青砖池子都结了冰,铁水管用麦秆子扎着包起来一圈儿,也冻死了。要拿开水浇上去,两遍,才通了自来水。
  到了工作单位百货大楼,文具柜台的姑娘向她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天实在冷了,总务办公室那帮人,终于想起来要生炉子了。”
  果然到了下午,每个柜台都发了一只铁炉子,每只炉子每天供应四块煤球。
  这必须是财大气粗的国营重点单位百货大楼,才能有这样的好待遇。
  今年普通市民的配额里,每个月只有五十块的煤球票。如果一天一夜的供应一只煤炉子,连带做饭夜里取暖,是要八块煤球的。三八得二十四,必须的五口之家,才能养的起一口炉子。
  百货大楼的煤球炉子,供应给售货员白天取暖,真是特别好的待遇了。
  有了煤炉子,上班时间更是舒服了很多,古董柜台的三个人围着炉子坐了。
  张灵湖看书,口中念念有词,一只手翻书,另外腾出一只手来,在炉子上面晃着。
  王姐手里拿着一个巨大如船底一般的鞋底子,用一根粗钢针引了硬白线纳鞋底子,她使出吃奶的力气把钢针钻进去一半,然后用一只铁钳子把钢针□□,针脚均匀,鞋底子做的紧实、实在、厚重。
  付春花依旧是双眼盯着镜子看,她那双眼睛,看镜子的时候,形状就会比平时好看上很多,她也学着张灵湖,伸出一只手来,在炉子边上晃来晃去。
  三个人膝盖上都还各自盖了半截儿小褥子,都是自家带来的,早上拿过来,等下午下班了,还依旧拿走,小褥子晚上也要用。
  腿上盖了褥子,脚也跟着暖和起来。要没有这个褥子,坐着半天不动地方,那脚丫子真是要冻成冰块子了。等站起来缓一缓,就是又麻又疼。
  身边有了煤炉子,就又添了许多可以玩的花样儿,在炉子上烤一块儿奶糖,那个甜劲儿软乎劲儿,吃到嘴里让人忍耐不住的吭哧起来,感动的想哭。
  从家里带点儿煮熟的地瓜,在煤炉子上烧热了,烧黑了一点皮子,那效果,真是香气一阵又一阵,袭击心灵抓挠肺腑。地瓜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香气大吃起来味道也好,只不过廉价这个原因,大大降低了人们对它的喜爱。
  古董柜台这边还特别的清净,安逸又温暖,到下午的时候,简直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有一天,上级领导洪主任,抱着一只搪瓷缸子走过来,视察了一遍摆设存货,很重的叹了一口气:“这都俩月没开张了吧?这年头,傻子越来越少了!”
  傻子当然是越来越少,国内的“地富资”都被人民专治,治住了。国外是会零星回来一些,这都十年了,回来的越来越少。
  其实零星也有一次生意,两个星期前张灵湖卖过那只乾隆瓶。洪主任的半斤奶糖显然已经吃完了,所以不记得这回事。
  

  ☆、005发个尿盆儿做福利

  洪主任又走走看看,在货架上翻找了一圈儿,忽然拎出来只康熙青花缠枝大肚瓶来:“这些花里胡哨的,也没个盖子,腌咸菜都不好用,还得自己配个盖子。我拿这个,你们仨儿,每人也拿一个吧!”
  说完了,不知道哪里摸出一只粮食布口袋来,把瓶子一装,就拎着走了。
  三个下属,王姐、张灵湖、付春花都很淡定,这种事情,以前也有个三两回了。
  王姐挑了一只黑瓷敞口和尚化缘钵,略带嫌弃的说:“都是几百年的东西,拿来吃饭心里总有点儿膈应,我拣这个,正好半夜给孩子接尿。你们也挑一个吧,今年真是有点过不下去,别家都有法子想,就咱们柜台,没啥能抓挠的。”
  在百货大楼做售货员,算是肥差,点心渣滓,废料布头都是好处。就她们这个柜台,算是清水衙门。反正库存也是她们几个自己清点,每个月报损几件也不打眼。
  张灵湖挑了一个明朝成化年间的葡萄公鸡图圆瓶。《历代瓷器考》上说这种瓶子“登峰造极、冠绝古今。”又说它“葡萄紫色是真的紫色葡萄的紫色,鸡冠红的颜色和真的公鸡没有差别。”
  付春花也挑了一个民国年间的黑陶化缘钵。个头比王姐的那个还大一号,是厚重的实在物件儿,她小声对张灵湖说:“我拿这个,还剩一只差不多的,小张,你也去拿啊,晚上用。”
  晚上尿尿不用下床了,拿个和尚化缘钵接尿!
  张灵湖脸颊腾地就红了,摆手说:“那个,我就不用了,就要这个瓶子算了。”
  “瓶子能有什么用?”付春花也是思路受到了限制,看见王姐挑尿盆儿,她也光想着尿尿的问题了。或者像洪主任一样拿个腌咸菜,别的就实在想不出来用途了。
  三个人都还挺谨慎的,做贼一样贼眉鼠眼儿悄手悄脚的用帆布袋遮掩着拿回家了。其实真不如拿一只玉米窝窝头实惠,可是关键是她们三个也摸不着玉米窝窝头啊。
  这些东西,卖给华侨两百三百,要是让自己人买,肯定三块钱都没人要,都不如三毛五毛,买只搪瓷缸,洋铁盆子好用。
  又白得了一个瓶子,张灵湖反而有了些危机感,这边柜台要是一直没有生意,会不会把工作给丢了啊?说真的,还是有些舍不得。不过再想想,反正自己根正苗红,高中学历,还有一两个亲戚,要是再换个别的工作,大约也不会太差。
  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张灵湖从锅炉房里提了两暖瓶水,路过书画柜台,看见小李姑娘又在发威。
  这次挑事的竟然是客人。有三个客人站在书画柜台前评点书画,其中一个年老的老先生说:“这个小同志,怎么能在柜台里面生煤火炉子,挨着字画这么近,多容易出事!”
  小李姑娘大怒:“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管的比长江还宽,离得还有丈八远那,怎么就烧着了?”
  老先生说:“我不是说你烧着了,这些画儿就不能挨着炉子,这个宣纸快两百年了,明晃晃的烤着,太干了要发脆坏掉的。这里就不能生煤炉子!”
  这种老棺材也是脸大,还给我讲起理论来了。小李姑娘怒极反笑:“不生煤炉子想把人冻死呀?也不知道那里来的老不死。三天两头的来看,又不是那个台面上的人物,让我伺候你?”
  找茬的客人年岁已经很大,穿着件旧款式二蓝布长棉袍子,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在那里扶着拐杖,喘粗气儿。
  小李姑娘很满意这样的效果,有些嘚瑟的说着:“别说烧煤的炉子了,我就烧一张两张画儿玩又怎么了。”一边说着,一边真的顺手扯过一张画儿来,做出要点火的样子来。
  挑刺的老先生疯了一样跺脚:“郑板桥,万古石。”
  郑板桥画的竹子百节长青,郑板桥画的石头万古不败。
  张灵湖猛地停下脚步,小李姑娘私下有没有破坏东西大家是不知道,可她今天真是要当着众人的面,烧了字画,恐怕这个铁饭碗也是保不住了。
  要赶走小李姑娘其实很容易,张灵湖还真是有点舍不得浪费那副石头图那,于是一瞬间,各路神仙忽然附体,她放下暖水瓶,向着那个老先生冲了过去。
  伸手扶着老先生的胳膊:“老先生,老先生,您怎么啦?心脏病犯了是不是?那个售货员打你了啊?啊,她骂了你。”她转身看向小李姑娘:“出事了,你把这个老先生骂出心脏病来了,快点去找武装部,要马上送去医院。”
  那个老先生原本在那里呼呼喘气儿,满心里都是郑板桥的画儿,后来被张灵湖抓住又莫名其妙,最后恍然如梦一般:“对呀,对呀,我心脏病,我不行了!”他慢慢的弯腰,跪在地上,又伸手爬呀爬,最后在地上爬好了,屁股朝上翘起,脸朝下。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付春花忽然咋呼着喊了一句:“小李,你打死人啦?”
  小李姑娘一步一步往后退,双手乱摆:“我没有,他又不买东西,过来白看还有理了啊?”
  “出事了,出事了。”张灵湖附身半跪在地上,忍着笑狡猾的眨眼,那个老先生居然也很有童趣,狡猾的眨眼回复,一老一小还用手偷偷拉钩,达成了秘密协议。
  张灵湖有了底气,大声喊着:“快去找医生啊,天呀,真的要出人命了。都是被小李同志吓得。”
  王姐招手吩咐四川兄弟:“快,快去找人啊。”
  四川兄弟是最老实听话的,听了吩咐,立刻飞奔去了总务办公室。
  友谊百货的财大气粗,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了,他们竟然从运输部调配了一辆红旗小卡车,把犯病的年老客人送去友谊医院。
  张灵湖作为部门相关人员,一起跟车送去医院。那个老先生是真的有病,心脏不结实,容易气喘,另外两只膝盖都肿胀的厉害,诊断出来是膝关节炎。再有一个,他还有一种诊断不出来病根的症状,就是两只手总是微微发抖。
  这个年纪的人,到医院检查,总是会有几样毛病的。医生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建议住院观察几天,
  老先生随行的有两个中年人,大约是他朋友,连忙点头同意,并且在住院确认书上签了字。
  这个年代,不管是多大的病,住院竟然是不要钱的,反而最重大的负担就是住院期间的伙食费。
  老先生也是上了年纪,心里对古字画又有些痴恋。口里反反复复纠缠不清的,很是告了麻脸姑娘小李一些状。说她没有工作能力,不懂的宣纸不能烤火。又说她心眼儿坏,要烧毁公家的宝贝。
  总务办公室的年轻干部,很耐心的应对,留了十斤细粮票和五块钱给老先生。百货大楼的干部,总是会偏心自己家的员工的。他们把老先生送来就医,已经算是尽到责任了。如果真的打起官司来,这个病到底是不是百货大楼的责任还两说。就算是到最后真的追究,鉴定也是要医院出具。医院和百货大楼都是公家饭,关系密切的很。
  于是等老先生松了口,并且达成了不再追究百货责任的口头协议。这件事就算作罢。
  张灵湖坐着红旗小卡回去,红旗小卡的车头上还插着两面鲜红色的小旗子,橡胶轮胎流畅的翻滚过沥青马路,路面的积下的冰加水溅起小小的浪花。她觉得还蛮威风的,回家要和家里说一下,今天坐了红旗小卡车。
  友谊百货对小李姑娘的处分不算很严重,扣一个月工资,并且记过一次。就小李姑娘那十一块八毛的工资,其实只恰好相当于办公室给住院老先生的慰问金。
  现在黑市上的计算公式,一斤细粮票卖四毛钱。虽然国家不允许黑市买卖。可是亲友熟人之间如果兑换,也不可能管的住。熟人之间的兑换,平时也总是下意识的遵守着黑市价儿。
  处分结果拿到了洪主任手里,洪主任居然又添加了一条。让小李同志也去一趟医院,看望一下老先生。
  甚至连看望的礼品,洪主任都准备好了,就是一刀宣纸,民国货。
  小李同志早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了,总的来说,就是不愿意去。
  洪主任劝说道:“这个事,简单的很,你自己不愿意去,让小张陪着去。”说完了,果真叫了张灵湖过来,嘱咐她陪小李走一趟医院。
  要说洪主任还真是个做小领导的人才,这么一趟下来,大约是顺便把部门内部的员工小矛盾也解决了。
  张灵湖痛快的答应了,借了洪主任的二八单大扛自行车,载着小李姑娘一起跑了一趟医院。这么一来,两人的关系实在缓和了不少。
  小李姑娘经历了这么一趟,忽然变了性子,原本每天吵闹,现在一直就是沉默安静,满脸的丧气。丢掉一个月的工资是丧气,更丧气的是档案里有了一次记过,以后涨工资发福利之类的,她真心特别害怕受影响。
  书画柜台的布局也稍稍做了变动,字画都挂的远了一些。煤球火炉摆在了洋灰柜台的角落里。小李姑娘表情丧气的守着火炉子。
  没有人提撤掉火炉子的事情,这是个友谊百货售货员们的重大福利,取消掉简直太不人道。大家都把单位福利看的特别重要,好像国家主人公的荣耀全部系在这福利上面一样。
  

  ☆、006贵客再次光临

  
  挑事着被打压了气焰,矛盾缓和,同事之间和睦,每个柜台都很安静,从上班开始,背两页书,吃一顿自带的午餐,下午再背两页书,上班时间忽的就过去了。
  张灵湖带着点小温暖的心情下了班,等一出友谊百货大楼的后门,一股子不知道是东南还是西北的风,打着旋儿吹到了身上,棉袄和围巾忽然变得单薄无力起来。她只好把帆布包抱起来,护在了胸前。
  中午的水加雪路面,到傍晚已经变成了冰凌场子路面。张灵湖走的小心翼翼,转了几个弯儿,走到一个汽车牌子边上,恰好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赶紧挤了上去。
  公交车票价一分,以前她还有些舍不得,可是现在算算,粮食价钱也太贵了,每天上下班坐汽车才花两分钱,要真是每天再走一个小时,消耗的粮食两分钱可是买不来了。
  公交车挺快,可是冬天日头短,等到了家,天已经半黑不黑了。进来四合院儿。张妈妈正在自家的小厨房里忙活,看见小闺女回来,顿时又欢喜又心疼:“脚都冻坏了吧?赶紧脱了靴子,被窝里捂着。我给你倒个脚瓶。”
  张灵湖连忙笑着说:“今天鞋也没有湿,路上都没水了,我看着路有点滑,坐了公交车。”她把帆布包放在屋子里,又出来帮妈妈做饭。
  张妈妈正把干粮放在蒸锅里,往外赶她:“去屋里呆着,那里有多少活儿?这都不用你。”
  张灵湖变了脸色,用斥责的声音喊了一声:“妈!”,她黑着脸:“我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用挑食。我和爸妈吃一样的,要吃馒头都吃馒头,要吃菜窝窝就都吃菜窝窝。”
  张妈妈的蒸锅里,他们老夫妻两个准备的晚饭是菜窝窝,给小闺女准备了一个白馒头。现在被小闺女斥责,她叹了一口气,一副无可奈何拿女儿没有办法的样子:“行,都吃一样的。”
  她转身又加了一个菜窝窝,但是没有把白馒头拿出来。准备三人每人一个菜窝窝,再把白馒头分吃了。
  张灵湖还是有些不满意:“怎么不多放俩白馒头?”
  张妈妈脸上带了一点郑重:“今年年景是不好了,你小姨夫说,叫咱们家里偷偷多存些粮食。你爸这几天就想法儿买,对了,你攒了多少钱?先拿出来应个急吧!”
  张灵湖连忙答应了,回房间里翻腾了老大一会儿,才拿出来一个大手绢包儿,里面是极厚的几捆钱,交给她妈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