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抓住那个穿越者-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茉莉画
文案:
土著姑娘抓住一个穿越者!
…… 
张灵湖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土著姑娘,聪明又美丽,根正苗红,有着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百货大楼售货员。她每月领着十六块八毛钱的超高薪水,三天两头还有高人一等的福利。
除了缺吃少穿,每天都很饿饿饿,人生简直太美好了,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一个奇怪的客人,穿越者!
……
土著姑娘是女主!一定要抓住那个穿越者,马上点击,观看精彩战斗……
抓住那个穿越者,让他给我做牛做马。穿越者瑟瑟发抖。
排雷:作者菌打死不承认穿越者是男主,你们可以把他当成每天掉落经验的boss。
内容标签: 时代奇缘 随身空间 种田文 年代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张灵湖 ┃ 配角:白雷,楼军,黄梓桐 ┃ 其它:六十年代,古董,穿越者
==================
  ☆、001意气风发张灵湖
  
  建国第十年的京城,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方正的棋盘,镜头拉近一些,就能看见密密麻麻全是方正的四合院,黑色的屋顶。
  镜头再不断拉近放大,停留在其中一座最普通的四合院内,院子正中是一颗高大的柿子树,叶子掉光了。树下的公用水龙头有些坏了,拧不紧,滴滴哒哒地淌着水,一个破旧的洋铁盆子放在那里接着。
  利用屋子和墙的衔接,好几家都自己搭了小厨房,放着炉子、锅碗家伙,外面一层堆着煤球,北方风大,煤球上面都是土,铺了一层报纸,晒着几根大葱。
  张灵湖就住在这个四合院里,她高中毕业,有一份干净体面的好工作,百货大楼售货员。拿着一份炙手可热的高薪,每个月十六块八毛。
  大清早。
  张灵湖十指翻飞,麻利的扎出两只麻花辫子。用厚毛线围巾包住一半脑袋,剩下的围巾堆在脖子里,凑近了镜子一些,看见镜子里面映着一张十八岁的如花容颜。
  后退两步,观察一下身材,她穿着一身单薄的棉袄棉裤,外面罩的是一套八成新的列宁装衣裤,腰里系着牛皮军装腰带。
  她好看的眉毛微微皱起,腰有点太细了!这么一点腰,看着让人难为情,不像话。
  张灵湖动手,把腰带松开了三个格子。镜子里的腰身看着稍微粗了一些,只不过有点虚虚的,随便撞上一点什么,就能打破这份肥美。
  如果勒紧腰带,会更暖和一些,也更抗饿。可她当然会选择松一些,这样看着漂亮,也更随大流。
  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帆布包,挎在身上,张灵湖走出家门,又反身把厚重的木门上锁。一边往外走,一边和邻居们打招呼。
  “刘奶奶晒太阳那!
  “小灵子上班去啊!”
  “上班,哎,上班!”
  “上学呀!”
  “哎,上学,迟到了啊,哦!”
  “还不快点!”
  ……
  虽然一套四合院里总要挤上那么五六七八户人家,外加祖孙三四代,建国前的阶级成分都不一样,但是大家觉悟高、关系好。邻居们简直可以套用一个成语“亲如一家”。
  张灵湖是根正苗红好出身,新社会的主人公。虽然刚吃完早饭没多久就有些饿了,可她精气充沛精神好,昂首挺胸走在大街上,我自豪啊,我骄傲啊!
  一辆长长的电车在马路上驶过,骄傲的司机按响了喇叭,停靠下来。骄傲的售票员大声的宣布规定:
  “同志们,排队上车,一个一个来,不要拥挤!”
  ……
  张灵湖的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抿了一下嘴唇。然后目光坚毅的向前看,步子迈的更大了。
  坐电车当然是不会坐电车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坐电车,一张电车票一分钱。一分钱也是大钱,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垒出来。
  况且上班也挺近的,走路快的话,三十多分钟也就能到了,太轻松了。
  这个时代,友谊百货大楼,就算是在泱泱大国的,祖国的心脏,一国之都,也能算得上是一个宏伟的地标性建筑。
  友谊百货大楼四层高,大窗户大玻璃一溜总有上百个,红色的墙体,楼顶上还飘着红色的国旗,红红火火炙手可热。
  百货大楼前是乌泱泱的都是人,从远处望去是一片黑色的脑袋顶,今天是个好日子,有特供的“人造布”,布票可以一顶三,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现在做一套衣裳,上杉加上裤子,成年人大概得16尺布。普通市民一年的布票才只有4尺2,一个四口之家,才能凑出一套衣裳来。布票一顶三的机会很少见,百货大楼正门都一层又一层的被购物群众围堵起来了。
  张灵湖不用从正门走,绕了一个圈儿,走后面的员工楼梯,她工作的地方在最高处,四楼的东边一片很大的地方。
  骄傲的出示了工作证,一路打着招呼走过去,掏出钥匙来,这里虽然没有内部隔断门,一米高的柜台却需要开锁才能走进去。
  放下挎包,张灵湖先扫了地,又用湿布擦了柜台货架,最后找出一个巨型毛茸茸的鸡毛掸子来,快速的扫动着灰尘。
  货架上是大大小小的瓷器,从元代的百家争鸣,到明代的景德镇一家独大,然后是康熙朝的古朴厚重,再到雍正间的清新雅致,再到乾隆时的繁复华丽。
  鸡毛掸子飞速转动,几百年的光阴如同河流一般,五分钟的时间就重新流淌了一遍。
  张灵湖是友谊百货文物古董柜台的售货员,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
  普通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就算挣得多,谁没有几门亲戚要救济?怎么会有吃饱了撑的人来买古董!
  世界大了,千奇百怪,客人零星竟然也是有一些的,外交部、民事局、侨胞办偶尔会派干部,带着归国侨胞过来转一圈。
  甚至还有高级翻译,带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清扫工作轻松完成,张灵湖搬动出自己的凳子坐下来,从自带帆布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历代瓷器考》。
  过了一会儿,售货员付春花也踩着八点整的点儿到了,这个姑娘穿着一身“毛青装”。
  张灵湖的列宁装是三个口袋的,下面的两个口袋斜着,方便插手。毛青装是四个大口袋,下面两个口袋又大又方正,是伟大领袖常穿的式样。
  今年的风气,列宁装有点过时了,毛青装是正时兴。
  两个人关系非常好,笑着互相打过招呼。
  付春花前后转了一圈儿:“小张都干完了啊,我啥也不干多不好意思,哎,这个垃圾没扔,我去扔了。”
  她说的垃圾,是一只碎开的元代民窑青花细口瓶,包在一张旧报纸里。
  张灵湖赶紧制止:“先别扔,听说鸡蛋清可以粘起来,我改天试试!”
  付春花噘嘴:“你疯了啊,浪费鸡蛋在这个垃圾上!”
  虽然非常不可思议,她倒是也没有坚持扔掉那个垃圾,而是在自己的凳子上坐了下来,熟练的摸出一面镜子来,认真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个姑娘的爱好就是看镜子,一般一看就是一整天,从来不带厌烦的。
  张灵湖松了口气,动手把那个“垃圾”收了起来,以免被那个忽然勤快起来的给扔了。
  差不多又过了一个小时,小组长王姐也过来了,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没人来过吧?”
  “王姐来啦?没人。”“没人。”张灵湖和付春花笑着回应。
  自然是没有人来过的。于是王姐迟到一个小时的问题也就被轻轻的掀过去了。她已经三十岁了,有三个孩子要照顾,家庭第一,工作是顺便。
  友谊百货,古董柜台的三个主力员工到齐。
  王姐在自己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摸出一只小巧的半成品童鞋,飞针引线,埋头缝纫起来,她几乎每天都在做鞋做袄做裤子,就这样,偶尔还要遗憾一句:“可惜这里不能洗衣裳!”
  王姐家三个小孩儿都是男孩,衣裳脏的快,每天的洗刷也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
  百货大楼上午十点,下午三点供应两次员工热水。
  刚到十点钟,友谊大楼喇叭里喊了一声:“水开了!”
  于是张灵湖提起两只铁皮热水壶,去接热水。
  张灵湖工龄半年,基本工资是十一块八,高中文化还有五块钱的青年预备干部补助,一共是十六块八。
  王姐基本工资也是十一块八,虽然是小学文化,但有十四年的工龄补助,还是柜台的小组长,最后统算也是十六块八。
  付春花基本工资也是十一块八,小学文凭,没有其它补助,最后到手是十一块八。她偶尔就会透露出愤愤不平、怀才不遇的意思来。
  张灵湖尊老爱幼,团结同事,上班一般都是第一个到,活计抢着干,虽然也基本没有什么活计。
  两壶开水提了回来。张灵湖摸出自己的搪瓷缸来,打算倒热水。
  “等等,等等,先别倒!”付春花出声制止,满脸都是笑:“我带了红枣,烧过的。”一边说着,一边递了一枚过来。
  张灵湖很配合的用惊喜的声音说着:“红枣呀!”把红枣掰碎了,放在搪瓷缸里。
  王姐也很高兴,出声指点说:“做枣茶,少放一点水!”
  一排三只搪瓷缸。张灵湖提着开水壶,每只搪瓷缸倒了三分之一的开水。
  付春花手速飞快的把盖子都盖上,深吸一口气,就在刚才小小的时间缝隙里,红枣的香味已经飘了出来,烧过的红枣更多了一丝焦香。
  一只铁皮热水壶的水用掉一半。付春花提了起来:“我再去打一壶!”张灵湖刚才提了两壶,她现在提一壶,不能显得太懒了。
  通常就算是只差半壶热水,她们也是一定会去打来的,公家提供的福利,自然是要充分的利用,为这个三人小集体谋划好处。那怕是半壶热水,这种比芝麻绿豆还要小的好处。
  只有一颗红枣,在炉火上烧过后味道出奇的香浓,泡出的水里竟然也带着丝丝的甜味儿。
  张灵湖非常珍惜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喝完,冲第二缸的时候,自然就比较寡淡了,寡淡也要比纯白开水好喝。
  

  ☆、002五斤牛扎乳糖

  
  到十二点,百货大楼的广播又响了一声:“去锅炉房热饭啊!”
  张灵湖早就饿的不行了,忙站起来:“去热饭!”从帆布包里面拿出一个铝制长方形饭盒来,里面是她自带的午饭。付春花那边也拿出一个同款铝饭盒来,抢着说:“我去热。”
  张灵湖笑着把饭盒递给付春花。
  王姐把做好的童鞋收起来,跺脚又跺脚,笑着说:“那我也该回去了!”
  张灵湖和付春花是自带盒饭,在锅炉房热了吃,王姐是要回家吃的。她家离得也很近,而且中午要做饭给儿子们吃,而且她胸口还积了奶要给一岁的小儿子,不能浪费。总之是必须回去的,理由很多。
  “下午见啊,王姐!”张灵湖笑着回应。
  付春花也在一边说:“下午见啊,王姐!”
  王姐笑的很亲切:“要是下午我来迟了,就辛苦你们了。”
  张灵湖和付春花笑着回应:“咱们谁跟谁,有啥辛苦的。”
  付春花把两个铝制饭盒送去锅炉房,过了十分钟,又跑一趟去拿了回来。
  铝的皮性软,铝饭盒表面都是有些坑洼,虽然猛地看起来,饭盒们都有些像,但是她们送到锅炉房的蒸笼里,每个人认的都很准。
  “你带的什么饭?”付春花睁大眼睛看着。张灵湖打开饭盒,里面是炒的大白菜,一只玉米饼掰碎了成小块。
  张灵湖笑:“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每天老样子。”一面说着,一面看付春华打开的饭盒,半盒南瓜半盒地瓜,填的满满的。
  付春花叹了口气:“唉,我是瓜菜代粮!”
  瓜菜代粮是这两年提倡的口号,张灵湖每月粮食指标34斤,付春花是29斤。要是折合成大米、白面,那怕是玉米面高粱面这样的实在东西,也能应付过去了。
  瓜菜代粮,地瓜吃多了要烧心,吃少了不顶事。南瓜更差一些,全是水分,肠胃里转一圈,一泡稀全出去了。
  付春花吃的还行,她这个虽然是瓜菜,可是分量足,铝制饭盒容量大。
  两人早就饿的狠了,也不废话,各自抱着饭盒猛吃一起来。吃完了,又倒了些热水,晃了晃,水也喝了。铝制饭盒内部干净的闪闪发光,当然也不用洗碗了。
  初冬日短,也不用午睡。张灵湖收起了饭盒,又摸出那本厚厚的《历代陶瓷考》来,这种书,一旦看进去了,还真是颇有趣味。
  瓷器柜台的尽头是一个大玻璃窗子,天色微微有些阴沉,阳光都是有气无力的那种。
  张灵湖正读书到“清朝乾隆年间有个督淘官唐英,在瓷器制造上才冠绝伦,他督造的瓷器又称呼做唐瓷。”
  心中微动,起身去后面的货柜上,拿起一只乾隆年间的“花团锦簇喜相逢大肚细颈敞口瓶”。
  转身的时候,看见前面的书画古董柜台那里有一个客人。书画柜台虽然也冷清,然而冷清的比这边瓷器柜台还是要好很多。
  书画那边,经常会有些旧知识分子喜欢去看看,当然了,他们是敢看不买!这次好像是个年轻的侨胞?
  张灵湖没有放在心上,低头把玩手中的“唐英款”乾隆瓶,白瓷质地细腻,绘图流畅活波,用色艳丽……
  忽然一个很近的男声惊叹:“好漂亮,这个是真的古董呀!”
  张灵湖一抬头,看见刚才书画柜台的那个年轻男子已经站到了这边柜台前。两人目光对视,都是一愣。
  “我们百货大楼怎么会有假货?”张灵湖有点不高兴,回身把乾隆瓶收了起来。
  年轻男子却口齿磕磕绊绊,疯言疯语起来:“哎呀,哎呀,好漂亮,好漂亮,好漂亮的小姐姐呀!”
  张灵湖是真的生气了,颧骨因为气恼微微发红:“光天化日,你说的什么话?耍流氓啊,我警告你,耍流氓要枪毙的!”
  “哈啊……”夸一声漂亮,竟然要严重到要枪毙。年轻男子忽然笑了半声,又停顿下来,努力做成一本正经的严肃来:“对不起,啊对不起,对不起啊,小姐姐,我就是一下子激动,说了大实话,冒犯了。”
  他说着话,双手合十,做出拜佛的礼节来。
  “呵。”张灵湖失笑:“谁是你姐姐?你多大了?乱认亲戚?”
  年轻男子满脸的笑:“我就知道,你这么年轻,怎么能叫姐姐?可是如果我现在改口叫小妹妹,也同样会骂我的。”
  张灵湖:“还挺聪明。”
  年轻男子笑:“那么应该怎么称呼你?请多指教!”
  通常是称呼同志,可是张灵湖觉得和这个人做同志有些不妥,只肯说:“就叫我售货员行了,你那?你是华侨?”
  华侨,更亲切的称呼是侨胞,是侨居在海外的同胞的简称,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最近的政策风向,还是属于需要团结的力量,要靠他们搞些外国资源。
  年轻男子点头:“是,我是华侨,国外回来的,你眼光很好。”
  这根本不算是眼光好了,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这个简直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三百千瓦时大灯泡,太与众不同了,简直刺瞎眼。
  他上身穿的是黑色绸缎质地料棉服,下身蓝色牛仔裤,脚下白色系带橡胶底棉鞋,背着一只黑色尼龙大包,留着干净却略长的平头,黑眸白牙,清爽纯澈,可以说是从头发丝到脚后跟儿,处处和普通人不一样。
  气质上也很独特,他一开始有些疯癫,后来又带了点儿淡定戏耍的感觉,气定神闲,特别大胆,眼睛敢直接盯着人看。如果是根正苗红苦三代总有朴实本色,不能是这样的,如果是本国“地富资”,大地主、富农、资本家,也不敢有这么浓的底气。
  结论只能是华侨,华侨当然是好的,是团结的对象,他们在国外吃了苦,好容易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其中也混杂了“坏反特”,坏人,反动派,特务。
  这个是需要提起精神,保持警觉,仔细鉴别的。
  张灵湖严肃认真起来,保持着端正的姿态,宛如一只即将战斗的猫科动物高手,身姿优雅,却随时可以发出致命一击。
  她打着官腔:“你有什么事,介绍信那?”
  年轻男子笑:“介绍信,恩。我想买那个古董?都需要那里开介绍信?”
  张灵湖:“那个是珍品,唐英款乾隆花团锦簇喜相逢大肚细颈敞口瓶,三级文物,要三百块钱呐!”
  三百,张灵湖工资十六块八,要攒一年半。
  年轻男子笑:“只要三百块?三百块很好,你拿过来吧,我买了!”
  他拉过身后的包,打开,拿出三沓子钱来,三百块!
  付春花已经凑了上来,用很吃惊的语气说着:“三百块啊,这个侨胞先生,你真的买啊?”
  年轻男子笑:“真的买呀,麻烦下,拿过来吧!”
  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张灵湖心里有些不情愿,她故意做的很严肃:“先查钱!”
  钱当然是对的,三百块,三百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