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尊]平安纪事-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军士,太女将那军报打开仔细地从头看了一遍,卢文嘉看太女面沉似水刚想开口询问,就听外面侍卫喊道:“御医来了。”

    太女将那军报袖了起来说道:“快进来。”太医院医正王峻急忙进到偏殿里,还要对太女请安,太女摆手说道:“去给母皇诊脉吧”

    王峻上前为惠帝诊脉,半晌才退到太女身边,刚要说话,太女说道:“来人,抬我出去,刘尚侍,你带人在这伺候母皇。”刘侍流着眼泪答应着。侍卫们将太女抬出偏殿,等偏殿的门关上后,太女才问道:“母皇的身体怎么样?”

    王峻说道:“陛下本有吐血的旧疾,虽然调养着但陛下毕竟春秋已高,一直也没有大好,现在是受了很大的刺激,才激得吐血了。现在要静心调养,不能受一点刺激了。”

    太女点点头:“有劳你了,先去开方子吧”王峻躬身退下,自有侍人领下去开方子。这边太女才拿出刚才袖起来的军报递给卢文嘉:“你们也看看吧”卢文嘉急忙接过来和桓修武等人一起观看,刚看了个开头,便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桓修武抬头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太女,忙又低头去看那军报。

    这份军报来自大梁的西部边关,在大梁的西边,广袤的草原上自先周之时起,便有匈狄在草原上繁衍生息,因其以放牧为主,难于教化,便被先周人称为匈狄。而其实这匈狄并非一族,而是由无数小的部落汇集而成,由于以放牧为主,在秋冬万物凋零的时候,为了生活所迫便有几家人聚集在一起熬过难熬的冬季,久而久之才有了部落,渐次有了部落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被称为大方。

    先周晚期内部纷争不断,诸侯割据,而西边的匈狄却在逐渐的强大起来,由一些很小的部落慢慢地形成有规模的几个大部落。而当先周日益衰弱,匈狄出现了一个不世出的人物,这个人就是统一了草原匈狄诸部的阿渥尔大方,而正是从这位阿渥尔大方开始,匈狄在先周的边境牧草肥硕的地方放牧,在草原最难过的秋冬季节骚扰先周的边境,掠夺财物和人口,以便让更多的匈狄安然过冬。

    大梁的开国之皇正是因为匈狄不断的侵犯先周边境,才被派往大梁这个地方驻守一方,以确保先周西部边陲的安宁。随着先周逐步地分裂瓦解,最终大梁这个西部的诸侯国建国称帝,当时的大梁最主要的外部威胁就是西部草原上的阿渥尔大方及她的后裔,然而与许多的个人魅力极强的英雌一样,阿渥尔活着的时候统治和掌控着草原,她的后世女嗣却没有她的能力和手段,在她死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草原便再一次分崩离析了。在之后草原上不断的分裂整合,慢慢形成了现在比较稳定的禺氐,硏种,封羊,拂涅,越西,龛谷,先领,铁利八个大部落,被大梁称为匈狄八部。

    这八个部落都称自己为阿渥尔大方的后嗣,在她们之间也是纷争不断,但是对于大梁她们却出奇的统一步调,那就是在秋冬之季的劫掠,大梁就好像这些部落的后菜园子,没吃的时候一定要来翻一遍地找点吃食的。大梁以前比较繁荣的时候,也没有能力问鼎天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西部匈狄了,而在大梁羸弱的时候,虽有一些国家和大梁会有些纠缠,但是终没有灭了大梁的原因,也在这西部匈狄的身上,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谁也不愿意在灭大梁的同时马上对抗这股从西部刮来的狂野旋风。而大梁作为自先周以来一直守护边陲的国家,也形成了一套对付匈狄的办法。

    从大梁和匈狄的边境开始一路有六道主关,分别置有烽火台,一旦匈狄犯境便有烽火为号,其它的关镇看见烽火基本就可以坚壁清野,让损失降到最低。这六道重关的最后一关就是宜城,而宜城之后就是雍京,有大梁的陛下在后面撑着,前方的将士哪有不用命的呢?

    而在春夏万物复苏之时,当匈狄在大梁的边境放牧,大梁边关的守军便会出兵骚扰。匈狄人皆可兵,上马时兵下马为民,骑射的功夫个个了得,对大梁的骚扰都是悍然以对,不过大梁这样做还是取得了一些战果,主要就是有效地控制住了匈狄的人口,在春夏的骚扰中死去的匈狄大多为妇孺,秋冬饿死的也是这些人,使得即便有强大骑兵战力的匈狄一直不能进一步地扩大。

    原本惠帝和太女的主意是等北方占领区的一切走上正轨,军事基地的军备装备了和北苏对峙的北关之后,才转而将西关这边的军备跟上,这样做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和匈狄相抗,大约有点麻木了。

    这次在春季进攻大梁,其实已经有悖她们平日的举动,不过这样的事情在以前也发生过,只不过一般来说这样的反常举动只是对大梁的一种威慑,还有就是为了保护匈狄地放牧,大梁的西部边关也会适时作出反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个季节的匈狄和大梁就像两个孩子一般,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下罢了。所以当有匈狄犯境的消息传到雍京的时候,惠帝还是照样开大考,并没有当一回事。

    可是现在到达雍京的这封八百里军报却是一道晴天霹雳,原来在大梁三月的时候匈狄的犯境只是一时的麻痹大梁边关守军的动作,在这之后,不知道匈狄用了什么办法连破四道重关,一直打到了第五道重关大坯的城下,而前面四道关卡居然一道烽火也没有放起来。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听到这样的消息难怪惠帝要激怒攻心了,太女沉住了气,等卢文嘉等人看完军报,并没有问什么,而是对坐在一旁的三个边关军士说道:“说说大坯的情势吧”

    三个军士为首那个慌忙站起身抱拳施礼道:“小的赵原??????”太女微微一笑:“坐下说吧,你们从大坯赶到这花了几日啊?”

    赵原便一屁股坐了下来说道:“只花了四日的时间,一路上路很好走,而且每隔一段距离就可以换马,所以走的很快。”

    太女淡淡一笑:“那你说说看,你们大坯是怎么发现匈狄的呢?”

    赵原咽了口口水说道:“前面几个关镇都没有放烽烟,俺们原本也不知道匈狄要来攻城,奶奶的??????”

    卢文嘉皱了皱眉头,说道:“不要说那些村言俚语”

    赵原又咽了口吐沫嘿嘿傻笑了一下:“那天正好是俺阿姑生日,”

    太女问道:“你阿姑是谁?”

    赵原一拍自己的脑门说道:“瞧俺,俺阿姑就是大坯的守将赵慧啊”见太女点头表示知道,赵原便接着说道:“俺阿姑做寿,俺们就准备热闹一下,俺们还在翠仙楼为俺阿姑找了个没开荤的伶官,奶奶的,哪知道那些个兔崽子没事先灌阿姑的酒,俺就带俺阿姑多喝了几杯,奶奶的,俺有个相好的,俺酒喝多了就准备去找俺那个相好的,俺酒喝多了走错了路,居然按照天天巡关的路走上烽火台那了,奶奶的,谁知道就看见奶奶的匈狄派人夺取烽火台,奶奶的俺正好手上有一坛子酒,俺就倒在柴火上,放了一把火,俺阿姑晚上还要办那个伶官酒没喝多,幸亏没喝多,奶奶的要不然就被那些匈狄夺关的,还好她们偷袭烽火台人也不多,等阿姑处置了这些人登上城头一看,奶奶的,匈狄的大军居然就在城下,奶奶的。”赵原口沫横飞一口一个奶奶的,把卢文嘉等人说的哭笑不得,太女倒是不以为忤始终面带微笑,还时不时地点点头,鼓励赵原说下去。

    在赵原说完之后,太女在轮椅上向赵原抱拳说道:“原来还是赵卿发现的敌情,真是我大梁的幸事,我为大梁的百姓在这多谢赵卿了。”

    赵原慌忙站起来摆着手说道:“不用谢,不用谢,阿姑守着大坯,奶奶的那些匈狄赶着前面几个关镇的百姓做前锋,俺们这个仗不好打啊,奶奶的,要早日派兵支援阿姑。”说到这赵原不好意思地挠了一下头说道:“那个太女,俺叫赵原,原来的原,不叫赵卿,那个太女喊错了。”

    太女笑着说道:“赵原,我记下了。赵原依你之见这匈狄怎么会连破我敦城,曼城,石镇,河磨镇四关的呢?”卢文嘉等具是一愣,这样的事情居然问一个二愣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赵原见太女和蔼可亲,进宫时的那一点局促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时候听见太女问自己,便咽了口吐沫说道:“俺看匈狄在大坯先破烽火台,奶奶的,恐怕在前头几个关镇也用的这个办法,先派人破掉烽火台,杀掉烽火台的守卫姐妹,奶奶的,派人袭城,后面的关镇得不到消息,奶奶的,用这个办法不声不响地端了四个关镇,奶奶的还真奶奶的有法子。”

    太女沉吟道:“嗯,好,赵原,你们都辛苦了,先下去休息,等大军集结后,还请几位为我军前锋,一同奔援大坯”赵原等三人忙站起身施礼出来,自有侍人领她们下去休息。

    太女转过轮椅,对着卢文嘉等人说道:“现在情势危急,各位畅所欲言定下行军大计吧”

    桓修武上前一步说道:“为今之计,应该立刻从北关调兵前往救援大坯,收复敦城,曼城,石镇和河磨镇。”

    卢文嘉也说道:“我同意桓大将军的说法,可是就算是从北关调兵也不能解大坯的燃眉之急啊”

    桓修武说道:“可以从北关抽调一部分的兵力,主要的兵力可以从各地守军那抽调,还有宜城可以抽出五千的守军,若大坯不失,宜城可以支援,而且这件事应立刻通知与大坯和宜城成支援的关镇,谨防匈狄声东击西。”

    太女沉吟半晌说道:“不要从北关抽调兵力了,这次匈狄有悖常理,在非常时间用非常手段,直取了四座重镇,这其中的必有隐情,我们抽北关的兵力支援西关,如果北苏趁机西进的话,会使大梁腹背受敌。”太女沉吟一会,缓缓说道:“传我的钧旨,”卢文嘉等人立刻躬身听令,太女说道:“令洪洛为主帅率怀山禁军张溥部前往大坯,令宜城守军据城自守不得擅动,令曲兰等各关出一半兵力前期先奔援大坯,归大坯守将赵慧指挥,各城守将当严守各城,令北边各城严阵以待不得稍懈。”

    桓修武迟疑地说道:“太女如果调张溥部全体出动,那雍京的守卫就单薄了,我以为这样不妥?”

    太女说道:“能守住西北两边,我雍京何患之有,此事不必复议,下去安排吧”

    桓修武等人忙答应着出去了,卢文嘉犹豫了一下便落在了最后,环顾左右见无人还是说道:“太女,这次匈狄来的和以往皆是不同,以前她们根本不知道烽火台的位置,掳掠了就跑,哪有这样夺关掠镇的?倒是像有高明人的指挥一般,还有听那个赵原的说法,匈狄能够不声不响地端掉烽火台,这也不符合常理啊”

    太女思索着,绿紫的眼眸里精光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太女恢复了她淡淡的神色,说道:“卢大人,值此非常时期,胡乱揣测只会自乱阵脚,被人寻到可趁之机,如此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好,你也下去,粮草,军饷方面马虎不得。”卢文嘉躬身称是,往殿外走去,刚走出殿外不久,就听见殿内太女说道:“来人,母皇病重,宣宜宁郡王进宫请安吧”卢文嘉眼中精光一现,嘴角牵起一丝笑意,而还没有走多远的桓修武和方明德等人具是一愣。

    平安听说惠帝吐血的消息吓了一跳,急忙跟随传太女钧旨的侍卫快马赶到凤鸣宫。现在平安和宫内的侍卫已经混得很熟了,便向侍卫打听关于惠帝吐血晕倒的事情,侍卫自然不会隐瞒,一股脑地告诉了平安,这事就算这侍卫不说,很快平安会知道的。听说大梁边关告急,平安更加着急,一路打马狂奔到了凤鸣宫。

    因御医建议最好不要挪动惠帝,所以现在的明议殿的偏殿就暂时成了惠帝的寝殿,平安慌慌张张地跑进明议殿,见惠帝面色苍白,心中不免有些着慌,抢上一步半跪在惠帝的榻前,仔细端详了一番,见惠帝虽然脸色难看,但是呼吸还是平稳,松了一口气,抬头问旁边时候的刘侍:“找大夫看了吗?”

    刘侍哽咽着说道:“太女已经宣医正王御医看过了。”

    “怎么说?”

    刘侍说道:“说是以前吐血并没有调养好,现在又受了刺激,需要静养。”

    平安点点头,心中有些懊恼,惠帝吐血还源自自己当日在固城失踪,虽然以前对这个便宜母亲,平安并没有什么好感,但就进了雍京以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惠帝对平安都是很好,这种血脉相连的亲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断隔的。看着躺在那人事不知的这个今世的母亲,平安突然哭了起来,平安更希望惠帝能跳起来骂自己,或者把桌子上的东西拿起来砸自己,倒比这个样子让平安安心。

    刘侍本来还在流泪,现在见平安突然放声痛哭,不由得慌了手脚,顾不得礼数一把拉着平安轻声说道:“郡王不要这样哭泣,陛下只是昏迷很快就会好的,您这样一哭,岂不是让人误会。”

    平安忙止住哭声,抽咽着说道:“嗯,你想得周到,我看到阿娘这样,心里难受,就哭了。”刘侍小声安慰着平安,心想这个郡王有时候看着凶神一般的人,这个时候看倒还是个孩子的样子。突然太女的声音在平安的背后响起:“哭就有用了吗?”

    平安抽着鼻子转过身来,看着脸色阴沉的太女,皱了皱眉头说道:“我刚才也听说了,西边出事了,太女决定怎么办呢?”

    太女说道:“郡王,西关虽然这么多年一直遭受匈狄的侵扰,但还从没有出现今天这种局面。”

    平安看了看榻上躺着的惠帝说道:“真的吗?那现在是不是很危急啊?那要我做什么吗?”

    太女突然低下声音说道:“匈狄破烽火台如若无人之境,连取四关,已经有人揣测是不是我大梁内部给她们出卖情报给她们了呢?”刘侍的眼角迅速地扫了一眼太女,立刻又低下头看着惠帝。

    平安抽了抽鼻子说道:“这也不是不??????”突然平安醒悟过来,太女语气中的意思,她猛地抬头盯着太女,厉声说道:“你什么意思?”殿内本来伺候着的侍人原本没有听清楚刚才太女和平安之间的谈话,现在平安突然将声音拔高,而且这种语气中的火药味使得大家都惊慌地抬头看着这个方向。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太女的脸上已经没有平日里那淡淡的笑意,只有隐隐的愤怒,但是声音仍很克制:“我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这事是显而易见的,匈狄破城破的这么轻而易举,难道不值得人怀疑吗?”平安已经站起了身子,虽然太女说的话没错,但是太女的眼神语气都是在表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太女在怀疑,那个被怀疑的人就是平安。

    平安忍着怒气说道:“那你就一定要好好查查是谁出卖的军情了。”

    太女说道:“你以为我没查吗?”说着拿起放在膝盖上的一叠纸递给了平安,平安拿起来一看,大吃一惊,抬起头看看太女又低下头看那纸上的内容,等从头到尾看完,平安摇着头说道:“我不信。”

    太女冷冷地说道:“事实俱在由不得你不信。”

    平安说道:“这不可能,我敢用我的性命打包票,她绝对不会出卖我,出卖大梁的军情。”

    太女终于怒了,喝道:“当初李蕴秀的事情,你也这么说,我帮了你,现在你又这么说,要我怎么相信?难道说出卖军情的人是??????”太女审视着平安,沉声说道:“你出生的宜城,一向在宜城狩猎,而你父亲是前秦大将军的公子,想来对这些军情也是有所了解的??????”

    平安气得把手里的那叠纸一下子扔到了太女的身上,太女的侍卫原在不远处看着,见此情景忙拥上将太女护在当中,其中一人断喝道:“大胆,宜宁郡王,你眼中还有国法家法吗?在陛下病榻之前就敢对太女如此不敬?”

    平安梗着脖子,仰着气得通红的脸,挑衅地看着太女,太女喝道:“玉秀,退下,这是我和郡王之间的事情。”

    玉秀回头看看太女,说道:“太女?”

    太女喝道:“退下”侍卫们只得退了下去,平安冷声说道:“哼,你既然这般怀疑我,那就把我抓起来啊,抓我啊”

    太女皱着眉头说道:“不是我怀疑你,而是这些事情不得不让人怀疑。每件事都指着你身边的人,能让人不怀疑吗?”

    平安说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一进雍京你就不喜欢我,现在母皇这样,你当家了哈,正好整治我了??????”

    太女大约也是怒了,断喝道:“闭嘴”无论是伺候在病榻前的刘侍还是站在偏殿门外的玉秀,这宫里上上下下的人谁不知道太女谦和有礼,大声说话的时候都少有,现在居然被平安气得出了这么大的声气,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