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穿越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到有个姑娘在这里,十分意外,把一大捆玉米秆子放在地上,审视地看着她。
这个是二娃的哥哥,大娃吧?面儿喉头动了动,看着地上的甜玉米秆子,现在进极乐洞天,毫无意义,又不是要躲在里面,永远不见人,毕竟她得在人世间生活。正好要想法弄点吃的。学着古人的样子,向大娃拱下手,极礼貌地道:“不好意思,我迷了路,穿进了你们的玉米林,正想找到路出去,好找个地方吃饭。”
“咕咕……”肚子不争气地发出肠鸣,面儿粉脸羞红,低下了头。
大娃想了想,除了从他家的院子后门进来,别处没有入口,唯一有个地方可以进来,便是东头的木篱下有个水洞。那是种青苗前后才用的,现在收玉米了,所以那里是个干洞。
看她不象干坏事的人,恐怕真是在外面走饿了,想钻进来找点吃的。庄稼人天生厚道,弯腰从那捆玉米秆里抽出两截,递到她面前,“先吃点玉米秆解饥渴吧。”
面儿大方接过来,感激地看着他兄弟俩,说声“谢谢”,就撕下块片玉米秆皮,一只手拿着皮子下端,含在嘴里“嚓嚓”地嚼几下,然后“嘶嘶”地用力吸里面的甜汁。
二娃看着她,又开始“嗞嗞、嘶嘶、嚓嚓”地在吃玉米秆。立即,大石处,传来一片吃津津有味地吃玉米秆的声音。
“大娃,午时过了,收拾东西,回院子吧。恐怕你娘中饭都作好了。”深茂的玉米林里,传来个成熟浑厚的男人声。
“爹。”大娃跑进林子里,和他爹说了地里来了个姑娘,他爹钻出玉米林,穿着个黑色的无袖对襟,背上背着一大背满满的玉米,惊诧地看了面儿一会,“姑娘,你是从那干洞子爬进来的吧?”
面儿脸大红,停下吃玉米秆,不作声。人家都说得这么白了,她可不能抵赖。
“你莫怕,我们姓刘,要是你饿了,跟我们回去吃点稀饭,歇歇脚吧。”
“谢谢刘大叔。”面儿抬头看着眼前不过五尺余高的汉子,他三十余岁的样子,长得浓眉褐面,力气粗夯,满脸厚实。他两个儿子并不象他,生得白净斯文了一点。
面儿想了想,此时客气是愚蠢,脸红红地道:“刘大叔,我实在是遇到了一点点问题。”
“出门在外,莫太客气。肯定是你遇到了困难,才会钻进我家玉米地。”汉子咧嘴笑道,极同情她。
“二娃抱上玉米秆,带这位姑娘先回屋吧。”
刘大娃钻进地里背出来满满一背玉米棒子,二娃一只手扛着一捆玉米秆子,边吃秆子,边和她说话,“你叫什么名字?跟我来吧。”
面儿来自现代,现代人比古人复杂得多,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刘家三父子是十分纯朴老实那种人。
“我叫王面儿。”面儿说出真实名字,若是对这样的人家撒谎,太不地道。
刘二娃领着她钻进一行玉米林,走到上方的一道干沟边,那里筑有一条土石路。刘大娃背着一背玉米跟在面儿后边,刘大叔走在最后。
“面儿姑娘不象方圆一带的人,怎么会孤身走到这坡岩上来?”刘大叔在后边好奇地问,若不是河边涨水,此处算是半山上了。
面儿边走边吃玉米秆,边回答:“几天前,我坐船去了下河镇走亲戚,可是前天起河里涨大水,船家都不开船,我急着回家,便沿着河岸走山路回去。经过你家玉米林,实在是又饿又渴得难受,就钻进来,想折根玉米秆解渴。”
刘大叔大惊,“这里是下河湾,离青河县有百余里路。起码你要走两天才走到青河县城。而且前面的龙虎滩,可不是太平的地方。你一个姑娘家,敢独自走这么远的路?”
“没什么的。我白天走路,晚上找地方歇下来,不怕的。”
原来这里是下河湾,在下河县与青河县的交界处,离青河县有六七十里,若是走山路,七弯八绕的,的确有百余里路程。
在现代,面儿测试过,一小时可以步行七八里多,一天能持续步行八个小时。只要熟路,路况好走,只十二、三个小时,六七个时辰就到了。当然,前提是这个面儿姑娘跟她在现代一样极能步行。
好在面儿没裹足,恐怕是她爹娘打算她继承面业,把她当男孩养,所以才没裹足。
“县城的姑娘真是不同,我家二娃比你小不了多少,都不敢独自走这么远的山路。”刘大叔有些佩服面儿姑娘。
玉米林有半亩多大,很快就走到一片竹林脚,竹林间围着竹箦,里面有不少鸡鸭混养在一起。
竹林深处掩映着一座瓦房和两间茅屋。乍眼一看,刘家的住宅挺宽,不象现代人,买个豆腐干大的地方,都要几十万。
“娘,来客了。”
刘二娃蹦蹦跳跳地跑进竹林里,对竹林深处出来,高声叫喊。
“什么客?”
刘大婶从竹林深处走出来,以为二娃在开玩笑。
7 古代的第一餐
“这半山坡上的人有住得稀疏,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收自家的玉米棒,哪有闲到处串门。”
“一个叫王面儿的姐姐,家是青河县的。”二娃一古脑对着她娘说道。
竹林深处走出一个头包洗得发白的旧布巾的村妇,长得窄额小脸,皮肤白净,五官秀气,一双清秀的眼睛闪着温柔的光芒。刘大娃和刘二娃长得极象他们的母亲,太秀气了些。
看到俏生生的面儿时,刘大婶怔了一下,喃喃道,“还真有客人。可是家里没什么菜的。只有几盘小菜和一碟咸菜。”她两只手在腰间的黑布腰裙上擦了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大婶,搅扰你们了,我是过路的,向你们讨一餐饭吃。”面儿大方地说,“以后,你们上青河县,只要去城北外的白云村,找王面儿的家,我一定好好招待你们。”
刘大婶笑了,梨形的面颊上绽着浅浅的酒窝,看着颇有几分姿色。
“王面儿?是不是你们家是卖铁爪面的?”刘大叔联想到青河有名的王家铁爪面。
面儿惊喜道,“你们知道铁爪面?那正是我家做的。”
刘家的人都面露喜悦,没想到这客人是王铁爪的女儿。刘大婶帮着大娃接下背篓,大娃又帮着他爹接下背篓,后院里一片欢愉。
“原来你是王铁爪的女儿?我们家人的都喜欢吃铁爪面。只是下河湾离青河县太远了,每年我只能上一两次青河县,每次去青河县,都要买两斤铁爪面回来。”刘大叔欢欢喜地道。
“真的?大叔,你们以后全家都来青河县做客,我亲手制铁爪面,还亲手煮给你们吃。”灵魂有些小飘然,其实穿越得不错嘛,只是穿越来的时机有些暇眦。王面儿家的铁爪面在青河县可是有名得很。
吃货的特色就是如此,王家从事与吃相关的行业,便有种格外的喜悦,面条虽个寻常的东西,在现代家家户户少不了,在古代,更是难得的食物。从新科公司的行政文员,变成古代的面条商,倒是对了吃货的味口。
竹林里鸡飞鸭叫,似欢迎着客人,连西角的猪圈和年棚里都即时传来猪牛的欢叫声。
刘大婶亲热的拉着她,从后门走进院子里面,穿过一片晒坝,进了前面的客厅。
刘家的瓦房有四大间,每间方正宽大,至少有三十平米,旁边还搭着几间功能草房,虽然墙壁不是青砖,是人工从山上开采来的灰白石头,但是石面凿着好看的条纹,看着很整齐有型。在古代寻常人家里,这是极不错的住宅了,而且还掩藏在这么大一片竹林里,环境的那个清幽,简直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
“不知道有客来。早知道,我让二娃去下河镇买条鱼回来。”
刘大婶把面儿带到屋外的一个洗衣石池里,从廊下的竹杆上扯下条干净的白布巾,放到她手上,“先洗下手,洗个脸吧。”
屋里收拾得整齐,刘大婶极讲卫生和整洁。面儿对她很有好感,洗了手脸,刘大婶又拉着她进客厅,在八仙桌前坐下,把一碗玉米粥放到她面前,又捡了个形状好看的黑馒头,递到她手上,客气地道:“你走了远路,一定很饿很渴了,就请你凑和着吃一餐吧。”
面儿接过馒头,把筷子横在碗上,将馒头放在筷子上,笑嘻嘻地看着在外面洗手的刘大叔他们,“我等大叔他们一起吃。”
虽然她很饿,可是不能没有礼貌和形象,让人笑话不懂规矩。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家在城边就是不同,比我们乡野处的人,要文明许多。”刘大婶挨着她坐下,两人一起等屋外洗手洗脸的三个人。
刘大叔先洗好脸,进来坐到上首的位置,朗朗笑道:“面儿,莫客气。”
面儿抿着嘴,笑着摇摇头,好看的伪凤目笑眯得只透出一道精亮的光芒。
“有新鲜的腌黄瓜?”二娃从外面跳进来坐到下首,接着大娃进来坐到面儿的对面。
“开吃。”二娃笑着抓起筷子,捡起个黑馒头,挟一声碧中带翠的腌黄瓜,放进嘴里,叫得嚓嚓作响。
面儿这才拿起馒头,不快不慢地喝口粥,咬口馒头,挟一块腌黄瓜。“嚓”地一下,一股酸咸的味汁,带着点草香往嘴里钻。
刘家的腌黄瓜忒好吃了,不只酸脆有味,里面还混了紫黑色的香草。面儿认得,黄瓜里混的野紫树叶,这东西既能入药,又能拌凉菜,若是家种的紫树味道更好。
一大碗腌黄瓜,最受欢迎,刘大叔和刘大婶见三个孩子都爱吃,挟了两块,便舍不得再吃,让孩子们好多吃一些。
虽是初次相识,因为铁爪面名声远扬,把大家的距离拉得极近,不到半个时辰,面儿和刘家的人已经象老熟人老朋友一般。
“你再尝尝这鸡蛋炒苦瓜,夏天吃了清热。”刘大婶挟起一大块鸡蛋放进面儿的碗里。
桌子上,鸡蛋是最营养的菜。一定是作给大叔和大娃他们吃了,补充体力的,面儿不好意思的道,“大婶,我自己来。”
煎蛋里又混了少许香菜颗粒,面儿叫不出名字,绝不是韭菜,吃进口里有种清悠的回香味,很是可口好吃。
这是童彤在古代吃的第一餐饭,看着朴实,味道实在不错。面儿由衷赞扬,“刘大婶好厨艺。”
能得到现代吃货的赞扬,刘大婶这厨艺的确不是盖的。
二娃自豪道,“方圆十里,还没人厨艺有我娘好呢。若不是我娘是个女子,她说她都想去下河县城的酒楼当厨师呢。”
“为什么女子不可以去?青河县就有女厨娘。”面儿边吃边问。
刘大叔笑道,“是我不让她去。她一个人在城里,我不放心。”
面儿心中一动,身主的记忆向她提供着一个信息,青河县的饮食生意可是好得行。便热情相邀,“大娘手艺好,你们一家去青河县开餐馆,一定能赚到钱。如是你们到青河县,可以住在我家,反正我家——”
说到这,面儿连忙打住,暂不能说出家里的事。等解决了大伯一家,她家的房子比刘家大,光拿东厢的三间屋给他们家用就足够。
“你家怎么了?”刘大叔愣了愣,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8 善传
“我家屋子有空着的。”
面儿专心嚼馒头,不敢再多说,怕说漏嘴。
这馒头可是天然的古代黑馒头,好吃着呢,古代的农作物没受污物,乔麦味很香,就是面粉好象磨得粗了些,应该是九分麦面吧。不象现代的面粉,一斤麦子磨得六分精,别的都出了麦麸,用于饲料、酿酒或者入药。
“我原来在你家摊子上见过你爹和你娘,很客气的人,去年秋天还上了青河县一次,去买铁爪面时,摊子收钱的却不是你爹娘。你爹娘现在好吧?”刘大叔边吃边问。
刘大叔的问题问中要害,面儿的爹娘都不在了。面儿正在喝稀饭,一下给哽住了。嗝地一下,回不过气。狂晕,难道我又要被哽死一次?
“莫急。”刘大婶放下筷子,在她背上拍了下,那口气顺畅下去,面儿吐口气,拍拍胸口,还好这次没被哽死。
“我爹娘都死了。”面儿小声道。灵魂跟身主已经融合,心中生出一息悲痛。
刘大婶连忙道:“吃饭莫说话。差点哽着面儿了。”
刘大叔满目惊愕,王铁爪夫妻可是比他还年轻,竟然死了?
饭桌上安静下来,刘家的人不敢再说话,怕触到面儿的伤心事。
吃罢饭,面儿便向他们辞行。
刘大叔进屋拿出个洗得发白的蓝色小布袋,里面装着些铜子,真挚地放到她手上,“面儿,我看你象没带盘缠,这有二十几文钱,你带在身上,路上可以买点吃的,遇到人家,借宿时,有小器的,你便给他几文钱。”
二十几文钱,在古代的乡野人家,可是许多哦。至少要当现代的二百多块用。面儿不敢要这些钱,推开小钱袋,直摇头,“我已经很打搅你们了。”
“面儿,你听大叔说。你一个人出门在外,定是家里有难事,去下河县找了亲戚,又一个人回去,想必办的事也不顺利。你一个姑娘,身上没几个铜子怎么行?我原来年轻时在青州城当力夫,得了重病,遇到一个过客,赠了我一两银子,其实他也不宽裕的,当时我就感激得给他跪下了。你猜,他和我说了句什么?”
刘大叔虽是个乡野汉子,却极有见地和心怀。面儿摇摇头,幽亮的伪凤目闪烁着好奇地看着他。心里对古代的好人好事十分佩服,古代不发达呀,寻常人家三四两银子,一年就能过得很不错,那人可是给了刘大叔一两哦,在现代怎么也要值几大千块。
“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哪里有不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若是这一两银子能救活你,你爹娘高兴,你又能活到老,将来你若方便时,又能这般帮助别人,助人不在银子多少,关键在于合时机,这世上就会少很多悲苦的事。今日我助了你,天晓得哪天,我有什么事,还得别人助我。”
面儿用祟敬的目光看着他,初来古代,虽然遇到的第一起人是杀手,可是第二起人,竟是如此有人情味。刘大叔讲的这件经历,令她看到了人间和谐温暖的一面。所以嘛,遇事不要老往阴暗处想,世界在矛盾的对立与统中发展,有黑夜就有白天,有恶就有善。
一双白嫩的小手,毫不犹豫地接过小钱袋,爽快道:“大叔,冲你这番话,面儿接受你的帮助了。它日,面儿方便时地,一定也这般助人,并让受助的人也这般对别人。”
刘大叔笑容可鞠地直点头,自豪地道:“我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我们下河湾的人都是这般的。可能是应了善报,所以下河湾的百姓都还算丰衣足食。”
“大叔,大婶,还有刘大娃、刘二娃,你们以后一定要来青河县找我,让我尽一回地主之谊,煮铁爪面给你们吃。”面儿诚恳相邀。
“这是四个馒头。”刘大婶已经把锅里余下的馒头,用块干净的白布巾包好,放到她手上,隔着布还能感觉到馒头的温热。
“谢谢大叔大婶。”
面儿抱着馒头包,心里暖暖的,虽然大伯一家坏透了顶,可是新来的世界有好人,令她越来越喜欢上了古代的人。
“我让大娃和二娃去送你,夏天黑得晚,到傍晚时,能把你送过龙虎滩。”刘大叔安排两个儿子去送客。
“二娃,把玉米秆,再给面儿挑几根清甜的。”刘大婶吩咐。
“好嘞。”
二娃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熟稔地选了半捆玉米秆出来。
刘大叔夫妇,又亲自把她送出院子,走到翻山路的路口上,一再叮嘱她路上多小心。
好人呀。面儿心里暖烘烘的,虽然天气炎热,可是心里热烘烘得舒服。
一路上二娃不停地和面儿聊天,一会问她青河县的新鲜事,一会给她介绍沿路经过的地方,哪里有村子,哪里有人家。大娃在后面押阵,只是听着,却不太多言。兄弟俩腰上都别着毛镰,以防身。
傍晚时,果然出了龙虎滩,上了梨花岭,满山遍野的梨树上挂着沉甸甸的梨子,梨树间,不时有村童巡视,再往前隐隐可见一个村庄。
前面看得到人了。大娃这时才说道,“你顺着这条山路,半刻钟不到,就能到前面的梨花村,村里的人都极好客。我们回去了,这还有两截玉米秆,给你解渴。”
“你们快点回去!我到前面就歇脚,玉米秆,你们拿着,还有馒头再一人拿一个。”面儿快速从布包里拿出两个馒头放在二娃手上,紧迫催促。“莫天黑了还走不龙虎滩,遇上坏人。”
昨晚她在龙虎滩遇到的那个杀手很凶残的。虽然刘大娃兄弟俩会水,可是面儿总不放心。
刘大娃兄弟俩边快步走边回头看她几眼,面儿也边走边回头看他们几眼,为了让彼此安心,走几步后,终于都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