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佞妆-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维琳闻言,抬头去看,大赵氏是独自来的,身后不见常郁映身影。
  “怎么?郁映病了?”老祖宗淡淡扫了大赵氏一眼。
  大赵氏赔笑着道:“昨夜里起风,郁映屋子没有关窗,叫风吹得有些头胀。”
  老祖宗撇了撇嘴,神色不满:“底下人怎么照顾的?郁映不晓事,她们也不会伺候主子了?晚些让段妈妈过去再教一教规矩。还学不好就换了,家里还缺人手不成?郁映年纪不小了,现在身边这几个这般不会做事,怎么放心让她们跟着郁映嫁出去!”
  老祖宗声音不重,一字一句却是分量十足、掷地有声,虽没有喝斥,但语气不善。
  楚维琳悄悄和楚伦歆交换了眼色。以老祖宗脾性。极少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大赵氏下不来台,怕是昨日常郁映进退不当,今日又称病不出现。叫老祖宗不满了。
  大赵氏口上连连应着,心里却恨得咬牙。
  昨日楚维琳睡得迟,常郁昀那套说辞和自个儿说的有什么差异?待楚维琳就是关心关切还招了岑娘子去请平安脉,到了常郁映这里就成了不晓事。底下人不懂规矩了。
  老祖宗这是变着法子要换一换常郁映身边的人手,等常郁映出嫁了。由那些人盯着防着她,就怕出些意外。
  这一年,老祖宗对常郁映真的变了太多了,从前那是捧在手心里的宝。如今一言一行都能抓出错处来,大赵氏心急,可又使不上劲。偏偏常郁映自个儿因为落差太大接受不了,想到昨日常郁映盯着老祖宗备下的名册落泪的模样。她的心都揪起来了。
  昨日,常郁映一双杏眸盯着那名册,染了嫩红色的青葱指尖点在上头。
  自己的女儿千般好万般好,大赵氏最喜欢的是常郁映的那双手,白皙纤长,真正的指若削葱根,无论指甲染什么颜色都是好看的,可眼前的颜色就如滴血了一般。
  常郁映问:“只有出身、年纪、名姓,就要我从这些根本不认得,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人里头选出一个来?这还不如直接抓阄呢!”
  对京城里的世家子女来说,嫁也好娶也罢,虽也是父母之命,但像这样只知名姓的情况并不多,各家都有自己的交际圈,联姻也多是从中选择,甚至多的是像楚维琳和常郁昀这般亲上加亲,打小就认识的,反倒是常郁映这样两眼一抹黑的少一些。
  常郁映不合作,今日又不出现,大赵氏来时就知道老祖宗会不高兴,可没有料到竟会言语“刻薄”到这个地步。
  再痛心,大赵氏也只有咬牙忍着。
  柳氏面上笑容讪讪,她昨日是帮着楚维琳说话的,今日一样的状况,她不开口未免显得厚此薄彼了,只能硬着头皮道:“大嫂,请了大夫了没有?”
  大赵氏颔首。
  柳氏还要再说,见老祖宗斜斜看了她一眼,赶忙把剩余的话又咽了回去。
  “让人去瞧瞧,”老祖宗的指腹捻着手中佛珠,“养好身子,否则还怎么定日子,昨日说的那家,等着听对方的意思吧。行了,都散了吧。”
  众人鱼贯而出。
  大赵氏站在院子里深吸了一口气。
  徐氏拉着卢氏说着话,一个劲朝大赵氏那儿看,卢氏不住摇着头,显然是不肯去触霉头。
  柳氏不用像她们两个一样忌讳,上去问道:“大嫂,老祖宗定了哪家?”
  大赵氏本不想谈论这些,可刚刚柳氏帮着说了句话,这会儿不给些面子也说不过去,便道:“岭西陈家。”
  柳氏皱了皱眉头,干巴巴笑着道:“大嫂,那可是好人家。”
  “不在京里,再好也是一样的。”大赵氏叹息。
  楚维琳不知岭西陈家,楚伦歆附耳与她道:“老祖宗的嫡姐就是嫁去了岭西陈家,如今还当着家。”
  老祖宗的嫡姐,那也是荣安公主的亲孙女,岭西陈家的名望可窥一斑,老祖宗再恼常郁映,在她的婚事上,除了不留京里,也是细心考量打算过的。
  常家与陈家天南地北,常年不往来,可陈家的当家老太太到底是老祖宗的亲姐姐,便是常郁映不知事,多少也会包容些,等成了亲,仔细打磨一番,若常郁映能收敛了做个贤惠媳妇,那是再好不过,若还是这般出格,陈老太太会收拾她,却不会下狠手折腾。
  “既然留京无望。陈家那儿真是个好去处了。”楚伦歆也帮着劝解了几句。
  大赵氏点了点头,挂念着常郁映,便带着两个媳妇先回去了。
  老祖宗修书去了岭西,一来一回少说两个月。
  日子一下子舒缓下来。
  常郁昀休沐在家,取了棋盘来与楚维琳对弈。
  楚维琳手执白子,起手时还算顺畅,都局势渐渐胶着了。她皱眉沉思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琴棋书画。讲究一个天分。
  楚维琳靠勤奋练出了一手字,琴棋却还是半吊子,便是这一世在闺中常常和楚维琬下棋。也没有精进多少,面对常郁昀这样的敌手,实在是不能不绞尽脑汁。
  常郁昀不催,指尖摩挲着黑子。看一眼棋面,又看一眼下棋的人。
  无论是凝眉深思。还是仔细落子,甚至是发现机会时一闪而过的惊喜,都叫人挪不开目光。
  常郁昀没有尽全力,甚至是留了些空隙让楚维琳破解。只是棋力到底相差太多,楚维琳中盘认输。
  第二盘一直下到了用晚饭的时候,依旧以楚维琳落败收尾。
  流玉收拾棋盘棋篓。娉依和水茯摆了桌,楚维琳起身过去。常郁昀望着她的背影,弯了弯唇角。
  棋盘上见真章,以楚维琳的能耐,一眼看穿他摆在法雨寺里的残局是不可能的,其中缘由,他能猜到,却不会逼着楚维琳开口,而本以为那夜交谈之后楚维琳面对他会有些不自在,常郁昀甚至琢磨着要如何改变这种不自在,却不想叫突如其来的孩子改变了气氛。
  这样也好,大约楚维琳也为此松了一口气吧。
  从那日段妈妈去常郁映院子里敲打丫鬟婆子们算起,已经过了十日,常郁映日日称病,不曾来松龄院里露面。
  这一日又没瞧见人,老祖宗也不是那么好的耐性,冷声与大赵氏道:“一会儿叫陈恩媳妇过来,我亲自挑一挑人手。”
  陈恩媳妇管着府里的人事,大赵氏一听这话,一时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
  大赵氏知道,不管常郁映真病假病,日日不来请安那就是火上浇油,老祖宗怎么会满意?大赵氏好言劝了常郁映许久,可都没什么用,她下狠心想硬拽常郁映过来,那姑娘倒好,撒泼一样的又是打滚又是撞头,到最后还是大赵氏心疼认了输。
  儿女都是前世债,常郁映也好,常郁晖也好,都是冤家,冤家!
  大赵氏关起门来又是气又是哭,可当着老祖宗的面,却是不想松口的。真把常郁映身边的人手都换个一干二净,还不晓得要折腾成什么样子,到最后老祖宗发火,大赵氏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求情的话,大赵氏想说,却不好由她开口,不禁就看了看柳氏和楚伦歆,盼着她们能伸个援手。
  妯娌三人,私底下有些矛盾不假,表面上还是和睦的,要楚维琳来说,起码比何氏跟李氏和睦。
  柳氏赔笑与老祖宗道:“老祖宗,陈恩媳妇带来的都是小丫鬟,从没有在院子里伺候过的,等调。教好能得用了,少说也要几个月。不如您割爱,从松龄院里点两个懂事的过去,每日能教导郁映身边的那几个丫鬟。”
  “是啊,老祖宗,正好也让她们再带几个人手出来,以后好用。”楚伦歆也帮着说了一句。
  老祖宗沉思,大赵氏见她有些松动,暗暗念了句佛号,不换人是不可能的,只赐两个人过去,可比让老祖宗把一院子的人手从头到尾换个干净要强多了。
  “便如此吧,”老祖宗颔首,又看了常郁暖一眼,“你身边那几个也不出挑,让水莲好好教导教导。”
  常郁暖没想到老祖宗会这般说,赶忙起身谢过。
  大赵氏眼底闪过一丝遗憾,松龄院里这几个丫鬟里头,她最满意水莲,却叫常郁暖得了便宜。
  “让宝笙和红笺过去吧,我好不容易教出几个人手来,倒叫你们分个干净!”老祖宗哼道。
  宝笙和红笺是松龄院里的二等,却是小小年纪就跟着段嬷嬷做事的,老祖宗原本打算等水莲几个放出府之后再把她们提进屋里伺候的,现在却归了常郁映。
  大赵氏替常郁映谢了恩。
  等出了松龄院,大赵氏自少不得和柳氏与楚伦歆道声谢。
  柳氏抿唇摇了摇头:“我也就是想着,这要是郁曚处在那个位置上,我要怎么办,想来想去,也只能如此了。”
  兴许是宝笙和红笺的出现让常郁映知道再僵下去对她自个儿没有半点好处,第二日由大赵氏哄着出现了。
  楚维琳上下打量着她,小半月不见,常郁映消瘦了一大圈,从前她喜欢把额发梳到脑后露出整个额头,今日却流了刘海遮到了眉上,显得整张脸小而尖,开春时刚裁的衣衫穿在身上空荡荡的。
  见她这幅模样,老祖宗憋着的气散了不少,摇头道:“年轻时拿身子骨撒气,等到了我这个年纪,身子骨冲你撒气,一会儿让岑娘子给你瞧一瞧,开个方子好好养一养。”
  常郁映抬起头来,杏眼没瞧老祖宗,却是瞪着楚维琳。
  那日她学楚维琳称病,哪知结果天差地别,常郁映气得不行,越发不肯来松龄院,闹到了最后还被塞了两个人过来,她这亏吃得可真冤!
  如今她是真的一副久病模样,楚维琳气色却极好,常郁映撇了撇嘴,道:“那夜受了风寒,一时养不回来,到底比不过五嫂嫂,睡一觉就跟没事人一样了。”
  听她前半句还不觉得什么,后半句又是滋事样子,老祖宗见她虚弱而产生的那一丝心软都散得一干二净。
  大赵氏恨不能把常郁映的嘴堵起来,可话已出口,她只好讪笑着道:“郁昀媳妇,一会儿等岑娘子来了,你也诊个平安脉。老祖宗的话有理,身子还是要多留心的。”
  楚维琳的葵水一直没有来,算一算日子,这一回应当能有个准的了,虽然心里十分不愿意把这事张扬出去,可到了这份上,再瞒也是不好瞒了的。
  岑娘子很快便来了,先给常郁映诊了脉,病理其实简单,就是常郁映自己折腾的,可话又不能这般说,寻了些不得罪人的言语解释了,又依着老祖宗的意思写了方子。
  “再给郁昀媳妇瞧瞧。”老祖宗吩咐道。
  楚维琳把手腕伸到岑娘子面前,岑娘子搭了脉,眼中惊喜,急急与老祖宗道:“恭喜老祖宗,五奶奶有喜了。”
  这般喜悦模样,仿佛她是刚刚才知晓此事,根本瞧不出半点纰漏,演技之精湛倒是叫楚维琳吃了一惊,一时怔怔坐着没动静。
  “呦呦呦,老祖宗您看,郁昀媳妇都愣住了。郁昀媳妇,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柳氏抚掌笑道。
  老祖宗再三与岑娘子确认,喜上眉梢,点头道:“孕中身子是会不适,这才开头,还有的熬。恒晨媳妇,她这是头一回没经验,你等下多与她说道说道。”
  楚伦歆此时是真的又惊又喜,连忙应下了。
  大赵氏死死拽着一脸愕然的常郁映,怕她再说些不合时宜的话,自个儿面上堆了笑容,连连与老祖宗道喜。
  徐氏目光直直盯着楚维琳的肚子,又狠狠瞪了关氏一眼,最后干巴巴笑着与廖氏道:“四弟妹,我们两个,还真叫五弟妹赶到前头去了。”
  廖氏捏着手中的帕子,含笑没有应声。L

☆、第一百八十章 真实(四)

  明天双更。
  …………………………………………………………………
  徐氏最不耐烦的便是廖氏这跟笑面人一样的态度了,真的是油盐不进,饶是她想撩拨几句,廖氏也从来不理会她。
  至于关氏那里,徐氏是咬牙一般的恨。
  从年纪上来说,关氏还比徐氏小上一岁,可老祖宗讲究长幼,常郁昭未娶亲时,行三的常郁晓是越不到前头去的,原本想着也就是前后脚,哪知关氏突然守丧,生生往后拖了时间,连带着把徐氏出阁的日子都给耽搁了。
  徐家里头,徐氏只占了嫡长却不得宠,娘家日子不易已是心烦,本来耽搁了也就耽搁了,哪里晓得常郁晓稀里糊涂就和屋里人弄到一起去了,等大赵氏晓得了,叫常郁晓一顿求情之下,到底没有发卖出去,如今还留在她院子里做个通房。那通房不是什么省油的,常郁晓又是那么个态度,徐氏不敢和丈夫硬碰硬,暂且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这些帐,徐氏自然是算到了关氏头上去的。
  至于肚子没动静,原先还有廖氏一块做个伴,现在楚维琳抢到了前头,她怎么会不心烦。
  徐氏到底年轻,那些心思都浮在面上,大赵氏瞧着了不喜,反观卢氏,手牵着常恭岚半点不露情绪,这才有点样子。
  手中是常郁映冰凉的手,大赵氏怕她再说什么不中听的话,便自个儿笑着与老祖宗说道:“老祖宗,是喜事啊,从来都是一样跟着一样的,郁昀媳妇有喜了。想来这接下去的日子里,家里会好消息不断的。”
  这话说得讨喜,老祖宗心花怒放,连连点头:“是这个理。”
  大赵氏暗暗松了一口气,又与楚维琳道:“郁昀媳妇,头一回总会艰难些,你婆母不在京里。有什么不懂的、不放心的。可以去与你五叔母说,也可以遣人来寻我,缺什么要什么只管吩咐下去。”
  楚维琳含笑谢过了大赵氏。
  大赵氏笑意盈盈看了眼楚维琳的肚子。又睨了卢氏与徐氏一眼。
  卢氏笑容不改,一副全然未觉的样子,徐氏涨红了双颊,紧咬了下唇。
  大赵氏一一看了。心里不由骂了一句:迂的!
  世家女眷生存,岂是单单看一个肚子能耐的事情?
  大赵氏自己肚子争气。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她从不认为这是她的本事,若男方娶媳妇只为了一个好生养,那只要是个女人就行了。为何世家挑媳妇还要讲究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就能生出一堆儿子来?
  挑媳妇看的是教养、能耐、手段,不仅仅能相夫教子,能重要的是能管家。掌中馈,能顶起后院的一片天。能在官宦女眷相交上展现手腕给男人谋助力,那可不是躺在床上奶孩子就能有的本事。
  只要自个儿厉害,便是膝下无子,也能站住脚跟,除非是遇到愚昧人家,只认儿子不懂掌事,才敢说什么无后为大,不过,那样的人家怕也娶不到好出身有能耐的媳妇。
  无后,多的是办法,可以过继,可以养庶子,但掌家的本事,却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大赵氏的这些思量,在座的无人能知,若是楚维琳能猜到,倒是会颇为赞同。
  就像何氏,死活生不出一个儿子来,不一样管着楚家三房一片天吗?出去走动,又有哪个府上的官太太敢因为她无子而低看她一头?
  至于楚伦沣心里存着谁,护着谁,那是一颗朱砂痣,和何氏有没有儿子没一丁点关系,也就是李氏寻事时以无子讽刺几句,何氏如今养着庶子,照样过日子。
  老祖宗笑着问楚维琳这几日的吃食休息,又让岑娘子仔细写了安胎的方子。
  段嬷嬷打了帘子进来,手中捏着一封厚厚的信,福身笑道:“老祖宗,二老爷从任上送来的家书到了。”
  柳氏笑道:“正在说喜事,这不也是一桩喜事?”
  老祖宗哈哈大笑,也不让旁人读,自己拆开信一页页看起来。
  晓得是常恒淼的来信,楚维琳想信上怕是会提到些和二房有些的事情,便抬眸望着老祖宗,想从她的神色里看出些名堂来。
  老祖宗读得格外认真,舒展的眉头忽然皱了皱,而后又换了下一页,等全部看完了,面上的喜悦已经淡了。
  “妈妈,把信给郁昀媳妇。”老祖宗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多余的话并不说。
  这是要她自个儿看了,楚维琳会意,从段嬷嬷手中接过了信纸。
  常恒淼的字工整大气,看得出,常郁昀从小也是学着父亲的字长大的,可上头写的内容并不叫楚维琳多愉悦,而且出乎意料。
  上头说,常恒淼想让涂氏带着一双儿女回京。
  常郁晚一日比一日大了,以后总归要在京里寻婆家,不如早些回来,适应京中生活,再交几个京中密友,不然谁还记得常家有这么一位姑娘。
  常郁曜早就开蒙了,明州学风正,跟着先生念了几年书,在同窗之间他算出挑的了,就难免有些轻浮,送回京里来,让他晓得什么是井底之蛙,对他将来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常郁昀学识出众,便是只跟着兄长,也足够让他认识到自身不足。
  再说在京里的常郁昀和常郁暖。
  常郁昀娶妻了,新媳妇年纪小些,涂氏回京来,这二房事情有婆母教导,也不会让楚维琳手足无措;而常郁暖眼瞅着该说亲了,总不能事事麻烦老祖宗,涂氏作为继母,这本该由她来办。
  再者,老祖宗年纪大了,他做儿子的不能在跟前尽孝,也要让儿媳来伺候老母,让常郁曜和常郁晚能在老祖宗膝下承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