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强国之末代公主-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一切都在唐大帅的掌握之中啊。
  原本包围着皇宫和景山的军队,在她还未出嫁之前,就已经觉得不太对头了………连淫。辱宫女的事情都发生了好几桩,战斗力能有多少,又该有多糜烂,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被兵谏,轻轻松松的就被缴了械,皇室又有了足够的罪名,师出有名,整个皇室,完全就是成为了砧板下的肉,别人手里待宰的那只鸡!
  甚至于《皇室优待条款》和议员们迅速达成的一致………要知道政客可是最会扯皮的职业了,这会儿工作效率如此之高,在消息传出来的一天之内就已经逼宫完毕,这当中要说他们没有提早知道消息,谁能相信!
  瞿凝沉默良久,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转头静静的看向她身边这个紧紧搂着她不放手的男人:“谨之……那你到底,想怎么做呢?”
  你又想我怎么做呢?
  说走,一句话自然简单,但你我身上都背着太沉重的责任,哪怕皇帝下了野,唐大帅也还是这京城的无冕之王,你唐少帅身上也还是背着放不下的包袱。作为男人,你也有你自己想达成的抱负。
  所以不管要去哪里,哪怕我肯跟着你走,但总不可能立刻说走就走的……
  唐少帅默然片刻:“我如果告诉你,今日之前对这一切我全不知情,你会相信我么?”
  “只要你说,我就信。”瞿凝柔声回答。
  “那好。”唐少帅轻轻重复了一遍,“今天以前,我对这一切全不知情。父亲也很清楚,他如果告诉我他的计划,我是一定不会同意的,所以他连半点风声都没告诉我,包括今日,我被支使去京郊领取下个月的钱粮,回到军营的时候,才发现了事态的反常。”
  瞿凝静静的听他说完,抿了抿嘴唇:“我知道你是很讨厌皇室的存在的……那为什么又说不会同意……”他的立场一直都很明确………他更支持的是共和政体,目前的君主立宪,在他看来依旧是一个腐朽落后的,让皇室趴在人民身上吸血的政体。
  “我无法苟同的,是父亲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唐少帅的眉间皱成了一个“川”字,“同样是让皇室下野,但以权谋和暴力在瞬间推翻的政体,所带给后世的教训就并不是政体本身的优劣,而是教唆了后人,如何学习政客玩弄人心和政治的手法。而这么一来,此消彼长,你退我进,恐京师无宁日矣!”他伸手紧紧搂住了瞿凝,深深吸了一口气,俯□在她耳边低声的说道,“皇室优待条款当中的很大部分,是我前些日子就已经和那些议员们在商谈了的,但我们原本的打算并不是兵谏逼宫,而是直接向日本方面表达我们拒绝履行条约的决心,如果不行,就打上两仗来说话。只要战争能赢,到时候自有民意替我们施加压力,那时候自下而上,这件事自然水到渠成。可如今父亲急于求成,将事情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样的榜样在前……”他摇了摇头,深深叹了一口气。
  瞿凝听得屏住了一口气,直到他说完,这才觉得眼角有一点点微微的潮湿。
  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就像董卓以暴力废帝,其后三国乱世百年,哪怕是短暂的统一了,其后也依旧是反复的在权谋和宫廷斗争之中度过,多少帝王死在臣子的刀下,多少枭雄不得好死,那一段时期,或许就是因为暴力的开端,导致了战乱数百年,血泪洒满华夏土壤。
  同样都是同种同源的华夏儿女,若死在和外族斗争的战场上,那是死得其所,为人称颂,但死在自己人的屠刀底下,却是死不瞑目,死也死的不值。
  在当下,对他们来说更大的敌人其实是始终在想用各种手法对华夏进行侵占的外敌,至于国内政体的变革,最少在唐少帅看来,还不值得为此而耗去现在本就不多的华夏元气,所以他宁可徐徐图之,宁可暂时容忍皇室依旧高踞宝座之上。
  而唐大帅和唐少帅父子的分歧,在这一刻,已经变得白热化了:唐大帅太激进,也许是因为年纪渐老,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像年轻人那么宽裕了,唐大帅的手段就变得极端的激进,而现在,则是完完全全的变成了迫不及待的不择手段,不顾后果。可他们底下的人,却各自出于自己的利益,宁可向着唐大帅的一方………想一想,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个皇帝被丢下来,在当下人眼里,迟早还是要有另外一个皇帝上去的。至于大总统或者什么别的名号,那不也是行使着皇帝的职责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底下人能得到的好处,又岂会不让这些本来就把脑袋挂在裤腰上的兵痞子们眼红?所以在现在,唐少帅的困境,似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两个人都沉默了片刻,唐少帅才又开口说道:“今日将《优待条款》送入宫中之后,目前双方还在僵持。父亲已经将大炮架上了景山,说如果明日午时皇帝还不出宫,就将炮轰皇宫,到时候哪怕宫中血流成河,也不会再停手。”
  “……天哪……”瞿凝半响这才震惊的吐出了这两个字,心中震荡不已。
  这一举虽然十分无礼,但同样的,若真的开炮,这一炮的威力,就简直比当年法国大革命送玛丽皇后他们上断头台更巨大了。
  唐少帅伸手摸了摸怀里女人细软的长头发,半响这才开口道:“我知道这种时候,你怎么做都是两难。但我还是得问你,你现在知道了今天发生的事情,你又打算怎么做?”
  瞿凝思考良久,然后她紧紧的攥住了唐少帅的手:“谨之,明日我想进宫一次。”
  黑暗里传来了他坚定的声音:“好。”

  ☆、第89章 无声惊雷(3)

  这一晚;两个人自然都没有了做一些别的事情的心思,瞿凝是静静的躺在唐少帅怀里;数着他的心跳声这才在临近黎明的时候入睡的。
  天色刚曙;她就已经自然而然的醒了过来;在床上稍微清醒了几秒钟就慢慢的坐了起来;挪到了梳妆台前去洗漱和打扮。
  唐少帅开了门去叫了丫鬟婆子们来给她收拾梳妆;最后很淡定的;在满室神色各异的围观底下捻起妆台上的螺子黛,轻轻替她画出了一弯如同新月一般的眉毛。
  门口的人已经换了一批;但依旧是联手挡在门口,唐少帅上前一步正待说话;瞿凝却轻轻将手在他胸前一按,他立时会意,稍稍一让,瞿凝便上前先开了口说道:“我和少帅不是要出门,是想去前院的官邸求见一下大帅,可以么?”
  听她的这一句话,原本分毫不让的阵线立时就出现了少许的空隙。
  少夫人要见公公,这个请求他们本自然是该立刻放行的。
  但昨日大帅派他们过来守门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是不能让里头的人出去乱说话,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虽然里头的这位昨日看起来格外配合,既不吵闹又不打骂,和他们想象的几乎是完全相异,但谁知道她今天会不会有了少帅撑腰,就忽然发疯往外跑?到时候到了半路上再要抓回来,就不容易了。
  为首那人稍稍一顿,旋即向他们行了个礼,肃容道:“少帅和少夫人稍后,属下这就派人去问一问,看看大帅在不在官邸。”
  瞿凝点了点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好。”
  那人立刻派了个小兵去前院传信问询,他一边看着少帅和少夫人就这么手挽着手站在一盆刚刚从暖房里运过来的花前赏花,少夫人还笑吟吟的捻起一朵花凑近了轻轻嗅了嗅,娇美柔嫩的脸上,半点也看不出来痛苦挣扎乃至疲惫不安的神色。
  而平日里冷厉如刀锋一般的少帅,在被她挽着的时候,神情也格外的温和了几分,此时和她融融细语的情景,美好的简直像是一幅水墨画一般。
  如此美好的画卷,倒叫那人看了半天,本是监视的心思渐渐淡了下去,反而换成了一种纯粹的欣赏。
  没多久那派去传讯的小兵就疾步跑了回来,气喘吁吁的:“大帅请少帅和少夫人过去。”
  那人立时微微躬了身:“两位,请随卑职来。”
  说是护送,其实像是监管一般寸步不离的被带去了前院,到了这时候被里三圈外三圈围住,到处都是执勤的勤务兵和穿着军装的男人们来来往往的官邸,围着他们的人这才了散开来,示意他们自己进去找唐大帅。
  唐大帅的办公室在最高的三楼………一层楼都是他的办公场所,只要一上楼梯就能看见了。
  他们二人上得楼去,果然唐大帅正坐在书桌面前看着什么东西,似是没注意到他们进门,继续花了几分钟将手里头的东西看完签了字放在这边,这才抬起头来看了两人一眼,脸上浮起了一抹与平时相同的,十分和蔼的笑容:“来啦?来来来,坐,”招呼着他们各自找位置坐下来,他这才懒洋洋打了个呵欠,看了一眼唐少帅,“谨之,你这孩子就不知道做父亲的辛苦,为父昨儿个晚上批文件批到现在,忙的连个阖眼的时间都找不到,你也不说来帮把手,唉……”说着摇头叹了一口气。
  先是抱怨事情多,又说唐少帅不肯帮忙,瞿凝哪里不知道,明着是抱怨儿子不听话,实际上,是在责怪她搅得他们父子之间有了隔阂。
  唐少帅抿着嘴唇不接这个话茬,只硬邦邦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脸色却越来越难看,瞿凝晓得他自昨儿个闷了一肚子的气,怕他这会儿和做爹的闹起来,忙打圆场道:“父亲您错怪谨之了。谨之他昨儿个回来的时候都已经是午夜了,只歇了一停,眼睛稍稍闭了闭眼看着天就亮了,他自己也几乎是没怎么阖眼。不过就算再忙,昨儿个咱们也说起了父亲您的一番苦心,”这一番苦心四个字,她说的格外的意味深长,“谨之就跟我说,他想着不能让父亲您太辛苦,所以咱们这就是来问问,能不能搭把手的。”
  哪怕明知她这番话不过是番谎话,伸手不打笑脸人,她话语说的很柔软,又借了儿子的名义,唐大帅哼了一声也没发作,就挑了挑眉毛伸手环胸:“那家媳你倒是说说,你们商量出了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瞿凝不慌不忙:“我跟谨之毕竟是小辈,有些事情怕是考虑的不周全,所以这才要来问问父亲您的意思。我要是有什么说错的地方,父亲您可别见怪。”
  她顿了顿,抬起头来朗声往下说:“我皇兄是个外柔内刚的人,他少年时受制于太后,成长时受制于洋夷,青年时改制后受制于国会,而他步步退让,迂回委婉,也是因此,在很多人看来,觉得他是个极好操控的人。”
  唐大帅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昨天才将大炮架上了景山,只道今日十二点,若皇帝不肯出宫,就要炮轰皇宫,到时宁可血流成河。
  若是在十二点以前皇帝真的肯退位倒也好了,大家免了一场兵连祸结,但若是到了十二点皇帝依旧不肯出宫退位,等到了那个时候,骑虎难下的,就从皇帝变成了唐大帅。
  要是真的炮轰皇宫,将宫城轰成平地,这轰掉的就不只是皇室一家人,而是皇帝的尊严,皇室的权威,乃至于皇帝这个位置在人们心里的地位。
  而瞿凝十分确定,这是唐大帅所不想承担的后果。这也是她今日前来和他谈判的柱石。
  但她心里虽然明白这点,她却感觉到,自己的手心汗津津的一握全是冷汗,只另外被唐少帅牵着的那边,还稍好一些…………因为今日她面对着的唐大帅气场全开,虽脸上还是平日里笑眯眯的样子,可身上却已经有了一种十分厚重的威胁感。
  养移体居移气,那种手掌大权十数年的威压,甚至比在宫中常年足不出户的皇帝更甚。
  瞿凝和他对视看似平静,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冷汗,却说明了她心里到底依旧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操控这词不妥,”唐大帅挑字眼道,“不过我倒是盼着陛下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人。”他看了瞿凝一眼,“在洋夷面前尚能权衡轻重,现今形式到了这个阶段,难道反倒变成了硬骨头?”
  瞿凝叹了一口气道:“要说知轻重,明进退,我想皇兄大抵不是个蠢人。但他十数年的委曲求全,全是为着皇位。而这是他的底线,不管再怎么退,再怎么妥协,这一条,他都从没变过所以我才说,皇兄是个外柔内刚的人,”所以现如今唐大帅想要的触及了皇帝的底线,才会导致反弹这样激烈,她只怕,最后免不了血流成河。
  唐大帅听她一句句说完,不置可否:“这么说,家媳你的意思,是我不应该逼迫陛下了?可如今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们根本就无路可退。若当初不和日本签二十一条,那如今一切都好说,大家还是亲家,关起门来要商量什么都容易。可现在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谁都已经退不回去了。就算我肯,我华夏这四万万民众也不可能答应。”
  瞿凝抿了抿嘴唇,点了点头有些艰涩的说道:“我明白。”民众的激愤被鼓动起来容易,要平息下去,却已经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而二十一条,不管再怎么说,哪怕皇室真是落入了他人算计也好,卖国条约只要一签,这就是无法抵赖的事实,只能竭力去弥补,却已经无法抹去。所以她也没想过要帮皇室继续保住皇位,她如今想的,是如何保证更换政体时候的平稳过渡,如何保证政体过渡了之后,不会再有帝制的复辟,不会再有思想上行为上的反复无常。
  退位要有退位的价值,革命要起到它想起的效果。否则,牺牲,冲突,流血,就一概成了白费。
  “我今日来,也不是为了和您谈条件,我是想为双方找出一条大家都能接受的路子来,出嫁从夫,我既然已经是唐家的媳妇,那我自然也是为唐家和父亲您着想的。”
  唐家媳妇四个字,让唐大帅的瞳孔缩了一缩。
  当初之所以允了少帅娶她,一则是因为想要麻痹皇室,放松了他们的警惕,这才容易找到下手的路子。二则也是为了日后能安一些遗老遗少们的心,毕竟他就这么一个儿子,又是留学回来受了新思想的,他是担心,日后他一朝撒手人寰,这逆子到时候就胡作非为,反把大好局势搞成了一团乱麻。
  但现如今,她特意提起了她已经是唐家媳妇,又提醒了他另外一件事:他不但是人臣,皇帝还是少帅的小舅子,这炮轰要是真出了人命大事,到底于名声上不太好听,如今事已将成,又何必要再背上一桩弑君的骂名呢?古往今来哪个亲手弑君的臣子,最后得了好下场的?若能手不沾血,便还是选择兵不血刃吧。
  唐大帅想了想,终于勉为其难的点了头,一转脸换上了和蔼的神色:“那家媳你有什么说头?”
  “我想入宫,去劝一劝皇兄。”瞿凝缓缓说道,眼眸紧紧的落在了唐大帅的脸上,“至于皇兄那边的条件,怕是要等我去宫中回来,才好和大帅您谈了。”她想了想补充了一句,“其实在我想来,皇兄其实也是个明理的人,我去探探,大家到底是一家人,关起门来也好商量。”
  “既如此,”唐大帅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那谨之,你就跟你媳妇一起进一趟宫吧,好好护着你媳妇,知道不?”
  始终听着他们一来一回的唇舌交锋,至始至终只是沉默的唐少帅,这时候才慢慢的回了一声“好”。

  ☆、第90章 无声惊雷(4)

  皇宫外头;站岗的人换了一批,这些军人身上穿着深墨绿色的军装,那是唐家私军的制服,一整片墨绿的颜色,衬着皇城砖红色的城墙;一排一排的刺人眼目。
  瞿凝他们乘车直入宫城;中间除了门口的守卫让他们摇下车窗来看了一眼之外,其它的完完全全就是畅通无阻。
  和她上一次入宫时候的繁复相比;瞿凝深切的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同,而唐家的权势;在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件事上;就已经得到了深刻而明显的体现。
  只手遮天,这个词用来形容如今的唐大帅;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皇帝和皇后此时正在储秀宫,瞿凝和唐少帅一前一后的进了门,皇帝正一脸阴沉的坐在殿内高处的龙椅上,冷冷的看着他们,瞧着瞿凝进来,他声音冰冷的开了口:“皇妹也是替那些不臣之人来当说客的不成?”
  瞿凝看了一眼左右,挥退了旁边侍立着的宫女和太监,示意他们关上了殿门,方才缓缓开口:“臣妹今日入宫,为的不是哪一个人。臣妹为的,是这天下百姓和万里河山。”
  皇帝冷笑了一声:“我倒不知道,皇妹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么忧心国事的人?当年在宫中,谁说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如今倒成了忧国忧民?”
  瞿凝轻轻叹了一口气。
  那句话,的确出自她的口没错:她说这愿望的时候,先太后还在世,而现任皇帝那时候十岁登基,却完全就是个“儿皇帝”,事事受制于太后,而她在那时候的生辰礼上之所以许了这个愿望,还得了满宫的疼宠,倒并不是因着别的,而是因着他们当时所处的情况,根本不由得他们选择。
  但皇帝现在说出这些事来,并不是为着提起那些旧事来暖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