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抛夫弃子-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农小荷不爱干活,家里乱得很,平时他们不得闲,今儿就比较忙了,农显安到的时候他们还在大扫除。因为常年烧火,木板墙上有很多黑色的东西,最顶上还有蜘蛛网,打扫的时候灰得不行,因此农小荷他们才避了出去。
既然决定了要去陆金莲那里一起过年,那么这扫到一半的屋子他们就没有继续打扫了,留着这乱七八糟的一半才好呢!让农小荷最近老做一些没品又浪费粮食的事情,能给她添一点堵是一点。
“真要去啊,那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准备去收拾东西的何秋英问道。去多久和带多少衣服、粮食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可不能去吃白食。
“去到初四,能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回来。”
“那我去收拾了。”
何秋英和何贵仙转身欲走,农显安叫住了她们,“除了衣服,别的都别带着去,阿娘家里都有。”见几人脸色狐疑,他又道:“这是阿娘说的,她们分的粮食比我们多,被褥什么的也都做了新的,不需要带别的去。”
“这会不会不好啊?”
“阿姐,既然阿妈说了,那就这样吧,才几天的时间,别让阿妈觉得我们见外了。”何秋英有点犹豫,何贵仙却觉得很好。
最近干的都是体力活,吃得不饱不行,眼见着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这年都还没翻过去,她就有点担心。别说她贪心,饭都要没吃的了,婆婆那里多分了不少粮食,就是一家人多吃几天也吃不了多少。
两人就各自收拾了一套衣服,就是明天大年初一要穿出去的,然后把属于她们的锅碗瓢盆甚至板凳都放到仓房或者卧室里去,锁上。
反正属于他们的东西一件也不能放在外面,不然等他们回来很可能就没了,就是闹得有赔的也是十分麻烦。农小荷的脑回路可不是他们能理解的,就是要以防万一,不能怪他们心胸狭窄。
东西都收好藏好了,家里很快就空了一截,正在一家人要出发的时候,何贵仙想起了她从娘家买来的两只鸡。
农家本来养了猪和鸡过年,可是今年那猪得病死了,几年没得杀,后面的鸡也送了农秀兰,只剩下一只了。
他们这里的惯例就是家里有几个男丁,过年祭祖就要杀几只鸡,她们养了小的也吃不了,后面就没养。昨儿才从何贵仙娘家买了两只回来过年,现在他们不在这过年,决不能把鸡落下了。
“我得把那鸡带过去,不能便宜了别人。”
几人都点点头,冬□□服厚,看着何贵仙背着一个大包还要去抓鸡,农显宗制止了她,“我去吧!”
何贵仙笑了,“我就等着你去,笼子我放杂物房的门背后了。”
一会儿之后,农显宗用扁担扛着笼子出来,何贵仙和何秋英背了衣服袋子,农显宽背着阿梁,阿梁在背后啃着沙糕,他们就在除夕这一天离开了农家。
他们没有想着跟农老图商量,因为他们清清楚楚地意识到了,农老图对他们的在乎程度根本比不上一个嫁了十六年,还因为偷人被赶回家的农小荷。
这件事肯定会让农老图愤怒不已,他们心里也隐隐有一点担忧,毕竟他还是他们的父亲。同时他们也带了一点希望,要是他能在暴怒之后反省一下,想想为什么他们这些孩子都不愿意在家过年,要是能想清楚,做一些改变这就更好了。
陆金莲基本上每年都到栗树村的山上挖药草或者草根,对这时事她已经熟门熟路,还没到中午,她就下山回家了,有些人这会儿才刚上去。
她到家的时候,农显宽寻着东西修修补补,把农显宗把柴房里的树干搬出来劈,何秋英在火塘边做午饭,何贵仙把本来不脏的房子又打扫了一遍,农秀珠带着很久不见的阿梁在院子里玩,农显安明显又是挑水去了。
这个场景让陆金莲觉得既陌生又熟悉,平时这家里就她和小女儿两人,虽然自在却也冷清,现在除了外嫁的农秀兰,所有的孩子都齐聚一堂,倒是热闹多了。
她喜欢热闹,却也习惯冷清,在这个最该热闹的时候多享受一下,也是一件好事。
“阿娘回来了。”劈柴的农显宗抬头和她打了招呼。
“阿娘回来了!”农秀珠抱起阿梁好奇地走了过来,看看她娘都挖了什么。
“阿娘回来了?”在屋里听见声音的农显宽一边说话一边走出来。
“回来了!”
陆金莲笑盈盈地放下了背篓,十分开心地各自问了一卷,然后进屋,何秋英赶紧给她倒了热水洗手。
一家人和和乐乐地吃了午饭,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好了,午饭过后就该准备今天的晚饭了。这时候的年夜饭没有现代的丰富,但绝对是最用心的,最受人欢迎的。
只要不是十分困难的家庭,每家的年夜饭上都会做得很丰盛,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猪肉、豆腐、山药、刺菇、花生这五种东西,连平时舍不得吃的白米饭也能上了餐桌,有条件的还能做几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陆家也是有的,前头说过了栗树村山谷里有个大湖,里面每年都能捞出不少鱼,时间就在那三十那天。
今天陆金山早早地就出去参加捞鱼活动了,陆家因为刚搬过来,不能去参加,但是陆金山中午的时候就送了两条鱼过来,看见几个外甥都来了,他又赶忙回家又拿了三条送过来,几个孩子更高兴了。
因为章家还送来了猪腿,所以今天的大菜就是药草根炖猪脚和酸菜鱼,别的该有的菜都有,那都是几天前在大集上买来的,大都是各家里自己种了,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卖。
做猪脚的时候把肉多的地方都切了下来,然后把猪蹄放到火上烧,直到全部烧焦起皮,那个香味能飘到两百米之外。再熬上五六个小时,肉全部熬烂了,那味道更浓。
虽然是艰难困苦的年代,但是年三十这一天,却能每个村子里都能弥漫肉香味,即使没别的好东西,这年夜饭也比那不能养猪的城里人好上一层。
正在陆金莲正把洗干净的猪脚、香料、药草根都放到大锅里,大火熬煮的时候,农老图三人终于回家了。
第42章 供奉神仙
农秀珍是和农老图一起去山上挖药草根的; 农小荷则是去洗衣服了,相比于上山; 她还是更喜欢去河边洗衣服,反正她和他哥加起来也没几件衣服。
见着两人一人背着一个箩筐到了石桥边的时候; 农小荷也收拾好了一起回家。
路上;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不客气地扒着农秀珍的背篓看; 啧啧道:“哎哟,这么几个人去; 怎么挖了这么少,我还想着分我点呢!”
现在他们几人走在路上,别人已经不爱跟他们打招呼了,他们也不爱主动,因为别人一说话就是往心口上戳,没有几句话中听的。
眼前这人是农家族里人,按照辈分农老图兄妹还要叫他一声阿妈(和爹娘一辈的同族女性都是妈),因此虽然有点不高兴,他还是好好的应了:“阿妈想要就拿一捆吧,我们家里什么也没养大; 挖多了也没好肉跟着煮。”
“那感情好; 给我两把。”老太太是个爱占便宜的,乐呵呵地就伸手过去了。
一边挑老妇人一边道:“可怜了你家那头猪仔,都养了大半年了; 就白白地没了; 今年你们还能吃上鲜肉不?”
农老图脸色暗了一下; 苦笑道:“家里养的确实没留住,不过大哥给我们割了一点,这大过年的也有点新鲜的。”
农小荷一惯看不上这过山挖树过地挖皮的同族婶婶,眼睛一转便凑上去假装亲热地道:“那才多少,切了两碗都不够,听说阿妈最会伺候家里养的,今年的猪肉肯定又多又肥,要是阿妈可怜我们,给我们也割上两碗才是真心疼!”
老妇人的眼皮跳了一下,嘴角一抽,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不过应该是挑够了,“我家人太多了,半大的孩子个顶个的能吃,那小半头都不够吃两月,都要饿死我老人家了,我得赶紧回家准备年夜饭去。”
说完就不再看三个小辈难看的脸色,把手里的东西卷巴卷巴塞到脏兮兮的围腰里就转身走了,农小荷故意跟了上去,“阿妈,这大过年的,我也想去你家看看你家的年夜饭怎么样呢!”
老妇人加快了脚步,语气也带了慌张,“今天除夕,你们得赶紧回家,过了年再来我家拜年啊!”农小荷一看就和她一样,要是去了家里还了得,火塘上还熏着好几块腊肉呢!
农老图见此情形,心中一笑,脸上也带了喜色,他这妹妹才是聪明的,笑归笑,还是打了圆场:“阿妹,别去麻烦阿妈了,赶紧回来!”
农小荷又说了两句话就转了回来,农秀珍一直在旁边做木桩子,正在三人继续走回家之后,农老根家的老幺农显光急匆匆地迎面走来。
农老图看农显光着急的样子,难得主动打了招呼,“怎么这么匆忙,做什么去?”
“啊?”农显光刚才没看路,被叫住了有点愣,“我回家,阿叔,阿孃,我刚才见到几个哥哥嫂嫂背着包出去了。”
三人都愣住了,这都三十了,明天就大年初一了,所有人都离开家了,出去还能干什么。正在三人惊讶的时候,农显光摸摸脑袋,又道:“不止人走了,还扛了鸡笼子一起,我刚想回家告诉我阿爹……”
“鸡也带走了?”
农小荷瞪大了眼睛。
“是啊,带了两只鸡。”年纪不大的农显光点头,有点不清楚这反常的状况。
兄妹俩也不多说什么了,反正也问不出来了,他们加快了脚步往家里跑去。被这情况弄得很懵的农显光呆呆地看了一下,不明不白地回家问去了。
农秀珍眼看着跟不上,走了几步就放慢了脚步,她现在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好好地过日子,安生一点,不要再有什么矛盾。可是现在几个哥哥嫂嫂都离开了,肯定是去另一边过年,这家里又要闹一阵子,她想的安生也变成了奢望。
她现在不由得想,要是她也是她的孩子就好了,不管她的性格怎么样,对她的孩子是真的好。不像她现在这个亲娘,有比没有差上千百倍。
要是她也是陆金莲的女儿,想必现在已经在准备着今天的年夜饭,还有明天的新衣服,明天的出游计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午饭都没吃,明后天的新年,估计也得在水深火热中度过。
要是她没想拿那双本来就不属于她的鞋子,那现在情况会不会不一样,她还有几个哥哥嫂嫂偶尔的关心,还有最疼爱她的阿爹,阿娘和阿妹虽然对她不好,但决没有现在让她难受。
即使很不想回家,农秀珍很快也走到家了,还没进家门,她就听见了她亲娘的叫骂,那声音估计周围的几户人家都听得见,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关心了,又不是什么好话,天天听着腻烦得很。
“这几个天杀的,把家里的两只鸡都拿走了,过年吃什么啊,他们还要不要这个家……”
他们把两只鸡带走了,那有什么错呢,那本来就是他们从娘家买过来的,又不是她养的,能把鸡圈里那只留下,已经是很够意思的了,要是她,估计连一根鸡毛都不会留下。
坐在楼下的柴房门槛上,农秀珍摸摸自己肚子,又想捂住自己的耳朵,她只想吃饭,不想听骂人的声音。
看到家里摆着孩子们拿来的鸡笼的时候,陆金莲就知道了会有这样的场面,虽然没能亲眼瞧见,光是想想,她就已经很开心了。
这辈子,她的孩子果然会站在她这边,只因她占了先机,占了主动权。
下午五点,陆金莲擦干手走到了火塘边,火塘和灶台上几个女人忙忙碌碌的,都在为年夜饭准备着。
“菜都好了吗?”
“好了!”
陆金莲,从墙上的袋子里拿出一把香来,数了十五支,拿到火塘边点上,“赶紧地分装好了,摆到神龛上去。”
她自己则是走到了门外,往左右两边的砖头缝隙里各插了三炷香,然后又上楼到神龛上,把剩余的九柱香分在三个香炉里。
“摆上来吧!”
“来了。”
两个媳妇一个女儿从灶台上端菜来到楼上,一共五个菜,每一种摆三个碗,来来回回好几次才端完了。饭菜摆好之后,陆金莲拿着酒瓶子敬酒,动作却有些停滞。
原来她是农家妇,二十几年都是给农家的祖宗敬酒,现在她离婚了,不想、也不该给农家祖宗敬酒。她姓陆,但继承陆家香火的是陆金山,陆家的祖宗也轮不到她供奉。
人人都怕死后没了后人供奉,现在她却该愁供奉谁了,看起来也真是可怜,但她一点都没有不高兴,愣了一下就继续动作了。
农秀珠离她最近,自然听到了她念的话,原来家里供的是神仙,这可比列祖列宗对她们更好,她也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希望神仙收到供奉后对她们更好些。
第43章 初一歌圩
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过后; 基本上每个人都要去外面走一圈。小孩子去找伙伴; 年轻人去找对象,没有对象的就找朋友; 老人就在路口坐着,聊天吹牛。
农家人在这个村子还是尴尬的; 他们没有去; 毕竟在这里他们没有太多熟人,索性他们人多; 话题也多; 倒是不会觉得无聊; 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
除夕凌晨,别人都睡着,陆金莲起来上香敬茶,之后又看了一下火塘,这火要连烧三天,一点都不能断了,不然就是不吉利。
之后农显宽也起来炸了十二个□□,他们买不到炮仗; 基本上每家都是自己埋了□□做□□,炸起来声音比鞭炮好多了。在一片炸响声之后,寨子里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第二天一早,陆金莲睡到了天亮才起床; 换上了一身新衣服; 下楼的时候两个媳妇都起来了; 正在拌着糯米粉准备做糯米圆子。
糯米圆子不同于汤圆或者元宵,因为里面没有馅,所以这是大年初一每一家必吃的东西。
陆家的房间比农家还多点,就是几个孩子都来了也照样够住,那些被子大部分是新做的,还有几床是陆金莲的嫁妆,虽然旧了点,却很干净。离婚的时候她把自己带去的东西全部拿回来了,包括几个旧木盆和旧被子。
其实这边的习俗就是这样,男方在结婚之前家里基本上没准备什么东西,女方嫁过来的时候大件小件的都需要自己带着,所以一般只要硬气点的人都不怕被赶出门。
洗漱好了之后,陆金莲也加入了做糯米团子的队伍,家里除了阿梁还有七个大人,还都是能吃的,做少了根本不够吃。
而且今天他们要去乡里赶歌圩,早上一定要吃得很饱,还要准备一点干粮去,到饭点就找个地方一起围坐着吃饭唱歌,这是极好的享受。
虽然可以自由买卖,可是大年初一不能花钱,自然也就没有做买卖的,什么都要自己带。
他们这里有句话叫做“大年初一不会晴,元宵十五不会阴。”其实这句话一点也不准,基本上每年的初一和十五都是晴天,还都是万里无云的那种。乡里的歌圩一年比一年热闹,多少十之七八的情侣都是从那里好起来的。
今天也是个大晴天,太阳照在身上十分暖和。吃过糯米圆子之后,一家人都换上了最好的衣服,包起了花米饭放在包里(妇女自制的单肩包,上面会绣比较复杂的花样),然后就准备出发去乡里了。
新年穿新衣服是习俗,只要家里过得去,大人都会给孩子准备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大人都是穿最好的衣服,就算再好也是旧的,这家里就只有农秀珠和阿梁穿了新衣服。
抱着白白嫩嫩,穿了一身蓝色镶白边,黑色虎头鞋,戴了大红色镶银饰虎头帽的阿梁,陆金莲狠狠地亲了他一口。这是她的第一个孙子,也是她最爱的一个,除了农秀珠之外她最念着他了。
“今天我来背阿梁吧,走的路有点远。”
何秋英有点犹豫,“阿妈,我可以自己背的,阿梁又长了不少肉,现在重的很。”
在陆金莲不想放手的时候,穿着一新的农显宽冒了出来,“你们别争了,我来背,阿梁也喜欢我背的,是不是啊?”
既然农显宽要背孩子,婆媳俩也就不抢了。一般男人都不爱背孩子,陆金莲的几个孩子都是她自己照顾长大的,虽然那时候婆婆也帮了不少忙。但是农显宽不一样,他十分疼爱阿梁,做什么都念着他,也给何秋英减了很多负担。
看着不远处的农显宗和何贵仙,陆金莲本想说什么,还是没有说出口。警告何贵仙的话,还是挑一个没有外人在的场合比较合适。
确定没什么东西落下之后,大家一起出了家门,到了路口,路上已经有不少人了。他们或走或停,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相熟的人都会结伴而行,陆金山一家都是不去的,所以他们只能自己走。
其实除了年轻人和喜欢热闹的部分老人,像陆金莲这个年纪的人都是不去歌圩的,因为她们要留在家里包粽子。甭管多穷,回娘家的时候都要带粽子带肉,不然都没脸进娘家门。
两个媳妇都到了她这里过年,陆金莲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