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抛夫弃子-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的粮食分五种,一是稻谷,二是玉米,三是冬小麦,还有白薯和高粱。
前几天离婚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已经被量了一次,陆金莲和农秀珠带走了她们的那一份,现在又再分一次,把农家三兄弟的口粮分出来,剩下的都是农老图和农秀珍的。作为暂时住在老房子的回报,这部分还特意多留了。
在这部分里又分了六担出来,剩下的就只有一小点了,就算是再省,都过不了三个月,估计下一年他们只能喝稀粥吃野菜了。
想到这里,和儿子挑着粮食回家的陆金莲止不住的高兴,反正他们又不是傻子,粮食少一点也死不了人,那几年闹饥荒的时候他们什么东西没有吃过,现在再来吃就当忆苦思甜了。
拿了钱拿了粮,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等她把盖房子的事情落实了,再来收拾别的仇人。
她现在手上没钱,又不会做生意,还得等着厉害的女主给她挣大钱,可不能现在就找上门,破坏人家发财的大计。
第23章 她的身世
一行三人很快到了陆家,陆万剩和韦春雨都在家; 他们年纪大了; 平时没有必要的话很少出门。见到陆金莲和农显宗、农显宽一起各挑了担子回来,他们都觉得奇怪。
等农显宽兄弟俩回去之后; 韦春雨才问她:“怎么又搬回这么多粮食,你回去干了些什么?”
“我在农家当牛做马那么多年,给了他们养了这么多年孩子,这是我该要的赔偿。”
老两口闻言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韦春雨弱弱地道:“都是我们没用; 苦了你这么多年。”
陆金莲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没事,不好的事情都过去了,只要以后的日子你们不拖我的后腿; 我会过得更好。”
韦春雨脸色微变,还是劝道:“……你就别盖什么房子了; 有那个钱财和粮食,还不如留着; 以后好好过日子,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不好过; 就住在家里好了; 阿蓝她爹娘不敢不让你住着。”
“没事;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也能养得活自己; 你们就安心吧!至于房子,我只是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永远不会担心什么时候就被别人抛弃了。”
她是真的怕了,现在她终于抛弃了累赘,没了丈夫没了儿子,再盖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想住到什么时候就住到什么时候。而且她还有自己的秘密,不能一直住在陆家。
她说的这句话正常得很,老两口却想歪了,气氛顿时变得沉默起来。
他们家一向女多男少,陆万剩更是一个兄弟都没有,人少了劳动力就少。那时候还是战争时期,虽然战争没有打到这里来,可影响却一点都不小,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偶尔也有饿死的。
陆家就只有陆万剩一个劳动力,包括陆金莲在内,前面已经生了四个女儿了,即使是这样,韦春雨也铆足了劲生孩子,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韦春雨终于生下来一个男孩。
这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为了养活家里所有人,陆家接过了农老图父母伸过来的橄榄枝,接受了农家的几担粮食,条件就是把年仅十一岁的陆金莲换给农家当媳妇。
在这样贫穷的时代,孩子被抱养是正常的事情,比如被收养的农老根,但明码标价的用女儿换粮食还是很少很少,陆家也算是独一份。
陆金莲虽然还小,但从记事开始就一直在照顾所有的妹妹,做很多家务,她一直是家里最苦的,也是最懂事的。年幼的她同意了这件事情,从那时候开始,她就算是农家的人了。
虽然陆家第一个男孩还是夭折了,但除了那孩子的所有人都活了下来,后面又生了陆金山这个儿子。因为这件事,陆家对陆金莲满怀亏欠,几个妹妹也很感激陆金莲。
二妹妹陆金茶比她幸运一点,她也被换给了别人家做媳妇,但到了成年的时候她不愿意嫁过去,那家人让他们家还了粮食,就没有强求,陆金茶得以嫁给自己看上的男人。
不说婚后如何,至少那男人是自己选的,没有谁的人生能十全十美,过得下去就行。
所以陆金莲还是最可怜的,她成年之后才进了农家的门,在农小荷还没有嫁人的时候,她受了很多委屈,但是她从来不说,就是因为陆家那几担粮食。
也许是因为她表现得太好,太能忍了,农家做得越来越过分,农母的恶毒,农小荷的霸道,以及农老图的冷漠已经到了极致,最后甚至不顾她和农秀珠的性命,只为了保住农小荷的所谓名声。
有时候陆金莲会想,农母真是个厉害的人,因为不舍得小女儿受苦,就用几担粮食作为恩情,定下了她这个万事皆能忍的媳妇,还有一个因为恩情就处处低一头,连话都说不上的亲家。
陆家父母心疼她,也愿意为她撑腰,但农母多次以当初的恩情来要挟,他们只能劝自己的女儿忍着,劝着劝着,就越来越理所当然了。
就连那么过分的事情,最后也只是让农小荷少回家,补偿陆金莲一点小东西,提高她在农家的地位作为结果。
陆金莲真的是个很能忍的人,娘家不能作为她的靠山,她就只能让自己泼辣起来,拿着农家人的把柄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舒服一点。
但是,对于娘家,她还是有怨的,只是她也知道他们的无奈,要是没有那时候的陆家,她这个人也就不在了。她只能从那以后就不再强求,从来不说怨他们,却也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能依靠的亲人,和不能依靠的亲人,怎么可能会是同一个概念。这一点,光从陆金莲和家人带着客气,却不够亲热的样子就能看出来了。
陆金莲忍住心中的酸意,她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不然她这用黄莲泡着的一辈子,可以让她从头哭到尾,眼泪都要流干了,眼睛都要哭瞎了。
她蹲下来,双手分别搭在陆万剩和韦春雨的膝头,万分郑重地道:“阿爹,阿娘,从现在开始,无论我做什么,你们都会支持我的,对吗?”
她的一辈子已经过了一大半,最美好的年华早就浪费在了最不值得付出的地方,她不是不后悔,只是更看重未来的生活。
她很不幸,拥有这样悲惨的命运,她又很幸运,能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重来一回,过一遍自己想要的人生。
她回来的不早,她没办法挽回自己已经浪费的人生,她回来的也不晚,因为一切遗憾的事都来得及挽回。
“你们会支持我,对吗?”
看着她突然变亮的眼睛,里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虽然十分不解,但她的爹娘都不由自主地点下了头。
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们这辈子最亏欠的人,她想要的他们很可能帮不上忙,但绝对不能再拖她的后腿。
陆金莲笑了,他们的态度不会成为她追求自由的脚步,但是第一次尝到被支持的滋味,这种感觉很美好,十分美好,她的要求已经很低很低了。
……
晚上,走了一天,去了四个寨子的陆金山回来了,四个妹夫都愿意来帮忙盖房子,也表示不要工钱,只要包吃就行,至于栗树寨里最小的那个妹夫,他早就答应了。
陆金莲选的宅基地离陆家很近,就隔着两块菜地,栗树寨的地势就是山坡状的,不存在地势高低的说法。这里所有房子都建在半山腰,上面是茂密的山林,下面是农田,最低谷是一片湖,翻了寨子过去才是旱地。
地址选好了,该用到的东西也找队长支书说过了,只要人到齐就能开工。盖房的流程是这样的,男人到山上砍树,把树晾着以后就到寨子下面的石山去打石头,女人们则是去泥塘里踩土砖。
等这些东西准备好了再去挖地基,地基和墙的下面三四十公分处都要石头。一楼上面的部分就用大块的土砖,二楼全都是用木头,包括地板、墙壁、柱子、横梁、房顶,不同的地方需要的木料也不同。
第二天一早,陆金莲的五个妹妹都带着自己的丈夫回来了。大姐当初嫁到农家就是为了换粮食,现在她受了她们都不知道的委屈,还离婚自立门户,怎么说她们也要帮上一把,不然以后哪有脸面回娘家。
二妹妹陆金茶和三妹妹陆金荷都嫁到了糯寸寨,她们的丈夫是堂兄弟,也是姓农的,堂兄的名字是农贤成,堂弟的名字是农贤朋。
农贤成最大的缺点是抠门,从来不让她掌握家里的东西,要什么都得朝他开口。
农闲朋则是有隐藏的精神病,偶尔会神经兮兮地发疯,病了也不会打人骂人,就是喜欢说长道短,跑着跑那,经常让人看笑话,没发病的时候倒还好。
四妹妹陆金英嫁到了格多寨,丈夫叫做陆明知,她是六个姐妹中过得还不错的。
五妹妹陆金芳嫁到了米孟寨,丈夫是何前虎,两人现在的日子还可以,但陆金莲知道再过几年,他们的婚姻会陷入麻烦当中,上辈子她自顾不暇,倒是没管多少。
七妹妹最小,比农秀兰还要小两岁,她出生的时候韦春雨已经不下奶了,她被同寨子的人家抱养的,那家人也没有亏待她。
嫁到了原溪村的大姑子是个很爽利的人,公公早死,婆婆改嫁,丈夫陆元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夫妻感情好,一直都过得很不错。
在他们这里,夫妻感情没有太大问题,生活水平还过得去,那已经算好的了,谁还能祈求大富大贵。
刚寒暄了没几句,陆家又进来几个人,是老大老二夫妻,还有农秀兰的丈夫陆正栋。
“你们怎么也来了?”陆金莲的语气难掩惊讶,他们是真的很忙,她没有让他们来。
农显宽微微笑了一下,“阿娘和妹妹的新家,我们怎么能不出一点力气呢?”
“是啊,盖房不是个容易的活,我们不能光看着。”何秋英也笑,他们这对夫妻是整个农家最懂事的人。
“秀兰身子重来不了,我就跟着两个小舅来了。”陆正栋是个很实诚的人,虽然农秀兰偶尔无理取闹,很多人不喜欢她,但他一直对她很好,两人基本上没有吵过架。
“来了都好,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我就能早一点住上新房子了。”
“对,我们建过的房子很多,这么多人一起,估计到腊月就能全好了。”二妹夫农贤成走了过来,觉得这几个孩子还是很靠谱的,比农老图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是啊,你们放心,无论谁来,我都不让你们白干,就和建公路的一样,不要拒绝。”
陆金莲是真高兴啊,也是有点愁,现在加上陆金山和李红园,就有十七个人了,这么多人确实很好,但不能都做免费劳动力。
她年纪不小了,农秀珠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劳力以后可还不回去,接近两个月的苦活,不能让人家白干,不然是个人就要不满,亲戚关系也要到此为止了。
大家当然都说了不要,但是陆金莲也没有继续说,农显宽走到了她身边,不解地问她:“这么多人,光是三餐就是很大一笔开销,更别说还要钱,阿娘你哪来那么多东西。”
“你不要管了,老三怎么没来?”
“他要上班,阿娘你忘了?”
“我确实忘了。”
本来她还想着农显安也来了就好,这段时间她会很忙,基本上没有时间过去那边,也就无法阻止他和岑美玉的交往。
虽然有些事情注定不一样了,那人可能也碍不着她的生活,但是在自己记忆里的痛苦她不会忘记。看来她得找点事情给农显安做,他还是值得挽救一下,挽救无果再说。
现在陆家热闹极了,这样的场景只有在过年回娘家的时候才会有,每到那个时候,陆家的堂上就会打满了地铺,所有人都只能睡在这里,却每个人都很开心。
“好了好了,我们该上山去,时间不早了。”
“走了走了……”
陆万剩是个木匠,做泥砖需要的模具他新做了好几个,陆金莲和几个妹妹、媳妇一起去了泥地里。
大家大都是分家另过的人,对于做泥砖是完全不陌生的。即使对做惯了农活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的活,盖完房子的人都会瘦下来一大截。
她们先把粘度合适的泥挖到模具里,然后就光脚上面踩,踩严实了就放到准备好的地上,晒干了就可以搬回去了。
到时候替代砂浆做黏合作用的东西是另外一种粘度更大的泥土,至于有些网文里面说的,穿越者提议用糯米做盖房子的粘合剂……
陆金莲实在是无法想象,要是富贵人家这么浪费还好,要是在贫穷的农村,山上能吃的野菜都是人人争抢的东西,米糠都舍不得拿来喂猪。糯米的产量比粳米更低,竟然还用来盖房子,这是嫌人们饿死得不够快吧!
(文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原型,身世悲惨的女主也是一样,不一样的是,她没有一个穿越的儿媳妇和一个重生的机会。ps:这几句话不多花小钱钱。)
第24章 盖房琐事
甜甜的防盗提醒,防盗比例60%; 48小时 至于分房; 夫妻感情再好也不会同房一辈子; 这很正常; 他们年纪真的不小了。
“那就算了,本来我也没想多管。男人就那么回事,没几个好的; 其实你早就该分出来了。”
老太太当然知道以前发生过的事情; 人活着总是不容易; 可既然已经这么多年都过过来了; 现在生活也还能过得去,能继续下去; 最好还是忍忍,谁知道换了别人会不会更糟。
“知道了; 反正眼不见心不烦。”陆金莲其实真的能忍,因为她的日子从来就没好过,这个时候的女人; 谁不是忍过来的; 没有几个顺心的。
“不这样还能怎么办; 命苦哦!”
“忍是能忍; 可有时候也要看值不值得,我都忍了二十多年了; 要是继续下去就是忍一辈子; 我不得憋屈死。现在我准备偷几天懒; 不想伺候他们了。”
陆金莲还没有想清楚自己以后该干啥,不想继续待在那个家里,还不如多来陪陪她老去的爹娘。
“不想,那你想怎么办?还能跑了不成。”老太太语气里表情里很不以为然。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现在我还没想好。”
老太太摇摇头,拍了一下陆金莲的手臂,“你就慢慢想吧,我干活去了,想好了又能怎样,要能改变也不会等到现在。”
要是能改变,谁不想过好一点的生活呢,但是,难!
以前一辈子过成那样,现在这辈子是白得来的,要是不让自己过得顺心,都对不起她自己。
“唉,活着多累啊,你看看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憋屈,真是一点不由人!”老太太起身,她的婚姻也是一点不如意,六七十岁的夫妻了还经常吵架,这么多年也过过来了。
陆金莲自然是了解这一点的,不过这事还真说不清楚,跟她的一样像一团乱麻,她劝了几句,然后就转移了话题。
“家里就你和阿爹,阿绿她爹娘哪里去了?”
“阿绿阿蓝跑到晒场上玩了,她爹娘都出工了,现在家里哪还有事做,不出工哪里有饭吃。”
陆金莲跟着她阿娘去了晒台,“现在还有什么事?”
秋收已过,冬小麦已种,作物已收,路还没修到这一边,不知道家里这边还有什么事情做。这个寨子是远远没有原溪村忙的,即使是同一个村子,每个寨子的风俗也可能不同,原溪村是公认的最忙。
其实陆金莲的记忆并没有那么好,很多事情她都记得,那些无关重要的小事,能全部记得就太费脑子了。
“他们去收下关的桐油果了,你们那边还没收?”
“好像没有。”陆金莲确实不太清楚。
老太太摇头,本来陆金莲说她来躲懒,她还不信,现在信了。人总是会变的,大女儿命苦,她最疼她,一直任劳任怨也会累,只要不太过分,偷懒几天算什么,反正农家人多,少一两个不算什么。
陆金莲回娘家,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她自然不会空着手回来抢家里的口粮,她背了好大一袋舂好筛干净的大米回来,这样她弟妹就不会有话说了。
再大方的人都不喜欢抢自己口粮的亲戚,这年头的饭是吃一口少一口,就像她不喜欢农小荷来家里拿东西,她能理解。
和韦春雨聊了好久,到了傍晚,陆金莲去收拾了两个老人家的衣服,装到背篓里再拿个大木盆就去水池边了。
栗树寨里没有河,只有一口水池,还有一个山谷里的大湖。大湖里有很多鱼,每年秋后他们都会全寨的人一起去捞鱼,现在是按工分和人头分配了,基本上一家能分个十来条,这是难得的美味。
这个水池没有名字,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呈长方形,经过整修之后大概一丈半长宽,深是看不出来的,后来用竹竿插进去测量,足有六米多深,里面长满了青苔绿萍。
里面的水从树木茂密的后山里下来,泉水十分清澈,水位永远都在池口往下两寸,人用的多它一夜就能恢复,没人用它也会自己流走,不会溢出。就是在干旱的时候它也从来没有枯竭,几十年后人们都从这里搬了出去,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