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宇宙霸业-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树挪死、人挪活,没有必要太过于留恋家乡的事物,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如果留恋家乡的话,也许现在的世界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汪云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贤妻良母,虽然心里也舍不得,但是她知道,自己要支持丈夫的决定,不能成为丈夫的拖累。
  “谢谢你老婆!”
  李复拉着汪云的手,轻轻地说道,心里知道汪云是怎么想的,非常感激自己的妻子能够理解自己,如果仅仅只是想过个简单的生活,那么李复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过的很舒服,可是李复有幸获得了文明种子,那么注定了就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爸妈,孩子们都在呢。”
  汪云轻轻的拍下李复的咸猪手,嗔怪道。
  “听说反垄断已经通过了,你怎么准备怎么应付?”
  “通过又能怎么样?我又没有限制其他人去研究相关的技术,更没有限制其他人去进入任何相关的行业,无法就是花钱找人和他们慢慢的去打官司,一直拖,拖得越久越好。”
  李复不削地说道,明面上李复聘请了一个数量多达1万多人庞大律师团队慢慢的和那些找自己麻烦的人打官司,暗地里李复秘密建立的元力武士圣殿在为复云集团保驾护航,任何的宵小之辈基本上都是有来无回。
  现在的复云集团可不是任人拿捏的,别的什么不说,单单是复云集团上百万的员工,再加上这些员工的家属等等,可以说牵连到人就达上千万,再算上和复云集团有密切往来的太空科技领域、虚拟世界领域相关的产业。
  可以说和复云集团有关的人就要上亿,而且这些人都是目前华夏最为精英的人,复云集团也好、太空科技产业、虚拟世界产业也好,这些行业全部都是技术性的新兴行业,代表是华夏现在最强大的新兴科技力量。
  所以想要针对复云集团,这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复云集团如此简单,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地球统一战线还野心勃勃的想要反攻大犬座星系,没有了复云集团的支持,连宇宙战舰、宇宙飞船这些东西都别想造出来。
  再加上李复现在也是一个“拖”字,没有明着来,所以李复现在根本就不担心什么,默默的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
  “嗯,没想到会闹到现在的局面,地球统一那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没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共同的认知基础,只会是空中楼阁,迟早还是要分散的。”
  汪云点点头,轻叹一声。
  “你去带孩子吧,我联系下陈彬他们,看看有没有发现时空洋流。”
  李复拍拍汪云的肩膀,然后通过虚拟机开始联系陈彬等人。
  此时在距离地球二十多个天文单位之遥的虚空之中,虚空黑暗而冰冷,太阳的光芒到了这里已经非常的微弱,如果用肉眼看起来的话和宇宙虚空之中的众多星辰没有太大的区别。
  一艘宇宙飞船在虚空之中静静的飞行,这艘椭圆形飞碟状的宇宙飞船正是复云集团研究出来的反重力宇宙飞船,依靠强大的反重力动力系统,飞船此时的速度达到了上千公里每秒的速度。
  飞船内,陈彬正在看着巨大的显示器,显示器上面是飞船上各种各样探测器探测数据绘制的一张星图,飞船周围的星图,一颗颗小行星等等都一清二楚,甚至连这些小行星的质量、飞行速度、自传速度等等都被详细的显示出来。
  “我们这个方向是半人马座星系方向,半人马座星系是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一个星系,仅仅只有4。3光年,按理来说应该是绝对会有时空洋流连接太阳系的,大犬座星系可是距离太阳系8。6光年。”
  陈彬皱着眉头,他已经在这里寻找了十多天了,可是到现在依然没有什么发现,脑海中在思考时空洋流相关的事情,目前科学家对时空洋流的了解仅限于从斯卡特·勇这里获得的信息,并没有自己亲自去探索。
  科学家们猜测恒星与恒星之间虽然有时空洋流连接,但是应该是只有相距比较近的恒星系之间才会有时空洋流连接,一旦超过了某个距离范围,恒星系与恒星系之间就应该没有时空洋流连接。
  大犬座星系距离太阳系8。6光年,半人马座星系距离太阳系4。3光年,所以科学家们断定半人马座星系和太阳系之间必定是有时空洋流连接,因为8。6光年的大犬座星系都和太阳系有时空洋流连接。
  虽然科学家们的推测是这样的,可是现在陈彬依然还没有寻找到时空洋流,半人马座星系反向的区域如此广袤,想要寻找到时空洋流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继续发射探测器,密切注意所有探测器。”
  陈彬看着巨大的显示器,显示器上面,数不清的小点,这些小点全部都是飞船上面发射出去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在飞船的周围形成一层层的网,如果遇到时空洋流,探测器就会进入时空洋流之中与自己飞船失去联系,自己就可以知道时空洋流的位置了。
  这是一种非常笨的方法,但也是一种比较管用的办法,时空洋流既不会引起引力异常,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射线、辐射、能量波动等等,探测器根本就无法探测出来,当然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时空洋流肯定是会引起时空的波动,如果能够研究出探测时空波动的设备就能够很容易的发现,可是时空科技相关的东西现在还只存在于科学家们的想象之中。
  “滴滴!滴滴!”
  一阵警报声将大家给激醒。
  “有好几个探测器突然之间失去了联系。”
  陈彬的助手马玉看着显示器,指着一个方向说道,探测器消失的方向距离宇宙飞船足足有十多万公里,以飞船的速度很快就可以抵达。
  “立刻大规模发射探测器到这个方向去,飞船开始减速,调转方向。”
  陈彬此时显得很激动,找了十多天终于有点眉目了。
  很快,飞船上面的探测器一波接一波不要钱一般的发射向有异常的方向,同时飞船也开始在虚空之中减速、调转方向,不出意外,一波接一波的探测器在抵达前方区域之后,很快又和飞船这边失去了联系。
  “哈哈,终于发现你了,立刻向大本营这边进行汇报。”
  陈彬看着显示器上面显示出来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核心的区域所有的探测器都失去了联系,核心区域意外,其它的探测器依然完好无损,可以和飞船这边取得联系,看起来就好像一个黑洞一般,一旦进入这个范围内的探测器都会消失,整个直径计算机很快就计算出来,它的范围为直径十万公里。


第265章 量子通讯
  “周围的引力很正常,可以确定绝对不是黑洞,肯定是时空洋流的出入口。”
  陈彬犹如发现了新事物一般,开始仔细的研究起来,如果是黑洞的话,以黑洞庞大的质量,周围的引力就会异常,通过引力镜透仪就能够很容易发现,可是现在没有任何的异常,说明就不是引力。
  “发射小型宇宙飞船进入其中。”
  庞大的椭圆形飞碟状宇宙飞船的舱门缓缓打开,一艘小型无人驾驶宇宙飞船缓缓的飞出,上面按照的是电浆动力,它拖着长长炽白耀眼的尾焰朝着时空洋流的出入口飞去,在漆黑的虚空之中犹如一只萤火虫一般,非常的清晰。
  当这艘无人驾驶的宇宙飞船一进入到时空洋流出入口的范围内,几乎是在瞬间,它就消失不见,似乎被周围的黑暗吞噬的干干净净一般。
  “失去联系,无线电联络不上。”
  “嗯,看来是进入时空洋流之中,时空洋流之中飞行的速度超过光速,而且应该是可以屏蔽电磁波,只有等它出了时空洋流之后,抵达了半人马座星系才能够再次联络上我们,只是半人马座星系和我们相距4。3光年,以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要几年的时间。”
  陈彬点点头,现在已经很肯定这是时空洋流的出入口了,通过这个时空洋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另外一个星系。
  “哈哈,兄弟们,我这边已经发现时空洋流了。”
  虚拟的聊天世界之中,陈彬高兴的将好消息分享出去,只是一时半会其他人根本就收不到,太阳系相对于茫茫宇宙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可是依然非常的广袤,即便是电磁波的速度从这里要联系到地球这边也是需要几个小时,这一来一回的话时间还要乘以2。
  可以说茫茫宇宙虚空,不仅仅交通技术限制了人类迈向宇宙虚空,这通讯技术也是如此,即便是电磁波的速度达到了光速,可是在光芒的宇宙虚空之中,还是显得太慢了。
  几个小时之后,远在几十个天文单位之遥的地球,李复终于收到了陈彬的消息。
  “余亮、唐泊远、董知非、罗逍遥、展飞,陈彬这边已经发现时空洋流了,你们那边有没有收获?”
  李复这边又开始联系起其它几个方向的人来,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基本上每一个方向都派了一艘宇宙飞船前去探测。
  “距离太阳系11光年的小犬座星系方向的时空洋流我们也已经发现了。”
  这时余亮的回复。
  “天鹰座方向的时空洋流也已经发现,目前正在进行精准定位。”
  唐泊远这边也是有收获,天鹰座星系距离太阳系有16光年的距离。
  “南鱼座星系方向暂时未发现时空洋流,目前还在探测中。”
  罗逍遥这边没有收获,南鱼座星系距离太阳系的距离有22光年。
  “22光年之遥的南鱼座星系没有发现时空洋流,如果说来的话,这距离超过20光年左右就不会有时空洋流连接?”
  李复一边汇总大家的数据,一边仔细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罗逍遥、展飞、董知非,你们这边再寻找几天吧,如果没有发现的话,这说明可能超过了距离就真的没有时空洋流,可以返回地球。”
  仅仅只是几条信息,这一来一回,已经是好几天过去了,因为距离相隔实在是太远了,几十个天文单位的距离,电磁信号来回一趟都要十多个小时,这对于现在已经习惯了实时通讯的人们来说实在是有些难以接受。
  “看来是有必要将量子通讯技术给弄出来了,在太阳系内部,通讯都已经延迟到了这个地步,将来要是到其它星系去和太阳系这边的联系要是还靠现在的通讯技术,先不说能不能联系上,单单是时间都要以年来计算了。”
  “即便是最近的半人马座星系,距离太阳系4。3光年,这电磁波一来一回算下来都要8。6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黄花菜都已经花开花落好多次了。”
  李复的脑海中开始思考起来,通讯技术、交通技术,这两样东西是真正制约人类脚步的东西,就像是古代一样,不可能说靠骑马和信鸽通讯来统治整个地球,当年版图辽阔的蒙古帝国轰然倒下,其实未尝不是因为版图太过辽阔,中央对于边远地区根本就是有心无力,在条件为达到一定程度下,这样广袤的版图只会是昙花一现。
  只有到了现代,随着交通技术和通许技术的飞跃发展,别说是蒙古帝国一样大的版图,即便是整个地球纳入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也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强大的交通技术、先进的通讯技术足以让统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全球各地调集力量支援到任何一个角落。
  可是到星际时代,宇宙更加的广袤无垠,即便是以光的速度也是显得非常慢,仅仅是太阳系内部,电磁波的通讯就显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
  而李复口中提到的量子通讯技术,这是科学家们提出来的下一代先进通讯技术,量子通讯技术的原理是基于量子纠缠效应原理提出的一种技术。
  量子通信主要基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使用量子隐形传态(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根据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
  利用这个特性实现量子通信的过程如下,事先构建一对具有纠缠态的粒子,将两个粒子分别放在通信双方,将具有未知量子态的粒子与发送方的粒子进行联合测量(一种操作),则接收方的粒子瞬间发生坍塌(变化),坍塌(变化)为某种状态,这个状态与发送方的粒子坍塌(变化)后的状态是对称的,然后将联合测量的信息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放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坍塌的粒子进行幺正变换(相当于逆转变换),即可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态。
  说的简单通俗易懂一些呢就是这样的,量子就好像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一样,而且这个双胞胎兄弟彼此之间又是复制出来的一个,一个举起右手的话,另外一个也会举起右手,一个笑,另外一个也会笑,就是无论其中的任何一个做出任何的动作,另外一个也会做出想同的动作出来。
  并且这两兄弟无论相隔多远,两兄弟在任何的状态下彼此之间的动作永远都是一样的,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时间差,不会因为说距离而产生差异,这就是量子的纠缠态。
  因为量子纠缠态的这种特性,量子通讯技术的力量就应运而生,理论上来说,量子通讯技术可以无视距离,不管是在多遥远的距离,量子通讯技术都可以实现实时通讯,不会出现任何的延迟。
  无论距离的通讯技术,这绝对是宇宙航行、星际殖民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不管在多遥远的距离,都能够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不会说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而出现通讯延迟。
  除了无视距离随时联系的特定,量子通讯技术还有其它几个特性也是让科学家们赞不绝口,其中一个就是安全性。
  传统通信技术和量子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安全性方面,量子通信绝不会“泄密”,其一体现在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
  其二,分别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2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信息。
  还有就是量子通讯非常的高效,被传输的未知量子态在被测量之前会处于纠缠态,即同时代表多个状态,例如一个量子态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个数字,7个这样的量子态就可以同时表示128个状态或128个数字,即0~127。光量子通信的这样一次传输,就相当于传统通信方式的128次,可以想象如果传输带宽是64位或者更高,那么效率之差将是何等的惊人。
  当然很多也许无法理解量子纠缠,量子纠缠可以用“薛定谔猫”来帮助理解:当把一只猫放到一个放有毒物的盒子中,然后将盒子盖上,过了一会问这个猫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呢?
  量子物理学的答案是: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有人会说,打开盒子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打开盒子猫是死是活确实就会知道,但是按量子物理的解释:这种死或者活着的状态是人为观察的结果,也就是人的宏观干扰使得猫变成了死的或者活的了,并不是盒子盖着时的真实状态,同样,微观粒子在不被“干扰”之前就一直处于“死”和“活”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可以说是它既是“0”也是“1”,所以量子通讯技术在安全性方面的保证就非常的可靠。
  因为量子纠缠的这种特性,即便是你截获了信息,可是因为纠缠的特性,人为宏观的去破解信息的时候,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的信息了。
  量子通讯技术的实时性、安全性、高效性的三大特点,任何一个都是传统通讯技术所不具备的。


第266章 临门一脚
  说到量子通讯,也许很多人会说这量子通讯技术地球上的科学家很早就已经研究出来了,这项技术追根溯源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一个“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
  到了1982年的时候,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所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
  在到了1993年的时候,科学家贝内特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真正的威力。
  到了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华夏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
  而到了新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在量子通讯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