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之我是大boss-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俩人正说着,外头又有人来了,是两个大姑子回来了。
  林苏的两个女儿,跟她刚来顾家时,顾家人的脸色一模一样,面黄肌瘦,一副难民模样。
  顾家这些人现在因为生活好了,虽然不能说胖,但至少脸颊上有点肉了,看起来气色好多了。他们天天见面,看着变化不明显,但跟这俩人一对比,那差别就十分明显了。
  大顾小顾都是带着孩子来的,大顾家两儿一女,小顾家一儿一女,都是儿女双全。林苏这是第一次见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一个个的小可怜模样,让她忍不住心疼,从房间里拿出一包花生酥,一人分了一块,让他们吃。
  小孩子可能从来没吃过这种糕点,一个个的吃的小心翼翼,掉点渣都要捡起来吃掉。
  厨房里,大小顾氏一来就进厨房帮忙,完全没把自己当客人。只是看到厨房里又有鸡又有鱼,如此丰盛简直让她们惊呆了。
  她们也就一个农忙季没来,家里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她们是听说顾家开始做什么豆腐生意了,但是做生意真的这么赚钱?
  俩人彼此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的震惊。
  忙活一上午,总算开饭了,照例是分了两桌,男人领着大壮这些男孩子一桌,女人领着女孩子一桌,菜端上来的时候,都能听到孩子们咽口水的声音。
  没做好的时候,他们就闻着厨房的那个香味,眼巴巴的看着,现在已经迫不及待了。
  一只鸡,一半炖了汤,一半掺了野菜炒。鱼是切成块红烧的,肉是切丝切片,每个菜里都少少的放了一些。
  也就是说,今天的菜都!有!肉!
  这桌菜让黄氏越发满意了,看来顾家还是十分看重女儿的,不然不会给她如此长脸。
  而大小顾氏也更吃惊了,她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一部分菜,用碗扣着保温,所以没看到全部。这会儿看到这菜如此的硬,对顾家的经济情况又有了新的认知。
  小孩子们可想不到其他,心里眼里满满的都是肉肉肉,头都不抬的埋首碗中,吃的分外开心。
  总之,一顿饭宾主尽欢,各个吃的肚子溜圆。
  饭后,客人也不多留,因为来往全靠走,不尽快走,怕是天黑都到不了家。临走前,林苏还给她们装了两斤豆腐带回去尝尝。送走心满意足的黄氏几人,林苏拉着大小顾氏进了自己房间。
  从柜子里,实则是从空间里摸出两块碎银子,一人一块塞到了二人手里。
  “娘,我们不能要。”两人连忙推脱,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怎还好意思从娘家拿银子?况且娘给的又不是小数目,一人二钱呢,这要是让嫂子弟妹知道了,不定要跟她怎么闹呢。
  俩人自然不想为了一己之私,让娘跟她们不合,闹得家里不安宁。
  林苏不由分说的塞到她们手里,“给你们你们就拿着,你们过的不好,娘看着也心疼。不用担心你们嫂子不同意,这点钱我还是能做主的。”
  见两人还是不肯收,林苏又道,“哎,我可怜的外孙子哟,你看看一个个瘦成什么样了?大人吃不饱也别苦了孩子啊,让人看着就心疼,就当你们借的,以后有了再还。”
  俩人这才收下,一个个面色羞愧,都是她们没本事,嫁了人还要让娘跟着操心。
  厨房里正在刷碗洗锅的妯娌三人,在悄悄咬耳朵。
  “关着门,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你们说,娘会不会给她们钱?”
  “不能吧?老太太不是把钱看的比命还重吗?谁能让她掏银子啊?”
  “老太太已经不是过去的老太太了,以前那是没钱,只能抠巴巴的过。现在有钱了,我才发现咱们老太太还有当散财童子的潜质。先是给咱们分成,现在又是鸡鸭鱼肉的待客,看两个大姑子可怜,给她们钱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那是老太太的钱,她就算真给了我们也管不着啊。”
  “什么老太太的钱,那是公中的钱!”
  “要是没老太太的豆腐,你哪来的公中的钱?说到底,还是老太太自己挣的钱,咱们不过是帮个忙罢了。”
  ……
  王氏因为记着老太太的承诺,因此帮着老太太说好话。李氏是一如既往的木讷少言。孙氏其实心里已经认同了王氏的说法,只不过嘴硬而已。
  “那也不能给她们啊,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孙氏嘀咕着,忽然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似乎空气都凝固了,王氏与李氏低头洗着碗,一句话也不说了。孙氏察觉到什么,僵硬的转过身子,果然看到了老太太逆光站在厨房门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又把她那些话听去多少。
  孙氏一边在心里骂着不厚道的两个嫂子,老太太来了都不知会她一声。一边讪笑着,“娘,我胡说八道呢,您别当真……”
  林苏阴测测的瞪着她,半天没说话,直盯的孙氏毛骨悚然、坐立不安的时候,才收回目光,看向王氏,“老大家的,你去装点豆腐,给你两个妹妹带回去。”
  王氏应了一声,起身擦了把手,往压豆腐的地方走去。
  等林苏也离开后,孙氏小声抱怨,“二嫂,娘来了你也不说一声,害我在娘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老太太什么时候过来的?”
  李氏小声回了一句,“在你说老太太散财童子的时候来的。”
  孙氏:“……”
  那不就什么都听到了?!
  其实林苏觉得孙氏有句话说的挺对,她手里攥着的是公中的钱,偷偷摸摸补贴给嫁出去的闺女确实不太好。一家之主,最起码要做到公平,现在几个儿媳妇被她压的住,所以不敢说什么。不敢说,但不意味着心里头没想法,以后家大业大了,难免会被拿出来说事。
  所以晚饭的时候她跟他们说了一声,“大姐儿,二姐儿今天从我这借了点钱,一人二钱,以后会还的,你们不要多想。”
  孙氏讨好的笑着附和道,“娘您做主就好,我们都听您的。”
  林苏斜她一眼,不是你说那是公中的钱吗?
  孙氏被她看的脊背生寒,完了完了,老太太果然记住她了,早知道就不乱说话了!
  满月礼过后,林苏果然给两个儿媳妇放了假,让她们回娘家。当然,拿过去的礼也十分丰盛,看的出来,俩儿媳妇都十分满意。
  倒是孙氏,她娘家刚来过,就不用回去了。
  孙氏:“……”老太太我错了,求再给我一次机会!


第53章 随身空间有点田10
  “……炸到外焦里嫩就可以出锅了; 浇上蒜汁、调料,吃辣的还可以再放点辣子,这一碗臭豆腐就做好了。”顾之秋站在锅台后; 边做臭豆腐边解释道。
  已经八岁的她,身体抽条了不少,站在灶台后,熟练的翻着锅铲。
  李氏蹲在灶台前给她烧火,王氏接过顾之秋递来的臭豆腐; 夹了一块尝了尝; “果然是闻起来臭; 吃起来很香。”
  她又夹了一块喂给李氏; 李氏同样赞不绝口。倒是孙氏; 一早闻到这味儿; 说受不了; 已经跑开了。
  “咱们家三丫可真能干; 做饭好吃; 还会捯饬这些东西; 豆干好吃,冻豆腐也好吃; 卖出去也十分受欢迎; 现在又弄出了这个臭豆腐,肯定又能多一个卖钱的进项; 回头啊; 得给你奶奶说; 让她奖励奖励你。”
  “奖励什么?”一个阴测测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几人回头,便看到老太太面色不善的站在门口。三人心中暗道不好,看着锅里炸豆腐剩下的油,只觉得这次肯定在劫难逃了。
  果不其然,老太太几步走过来,看到锅里剩下的小半锅油,以及还没有捞干净的几块臭豆腐,脸色立刻变了。
  “好啊,你个死丫头片子,趁我不在就在这糟蹋东西!你当这油是水吗!能让你这么浪费!才过上两天好日子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是吧?看我今天不打死你个臭丫头!”
  林苏作势要打人,被旁边的王氏跟李氏拦住,“娘,这事不怪三丫头,我们也有错……”
  “你们当然有错,由着一个小丫头片子胡闹,油多精贵啊你们让她这么浪费!”
  “娘,这都是我的主意,跟三丫和大嫂无关……”李氏想护着女儿,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林苏斜她一眼,李氏立刻怂了,鹌鹑似的低下了脑袋。
  “你不用替她说好话,肯定是这丫头的主意,她心眼子比藕都多!肯定是她说又发现了新吃食,让你们陪她实验!”
  被她一言猜中,王氏两个也不敢再替顾之秋开脱了,任由老太太把三丫骂的狗血淋头。
  顾之秋听着她奶奶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死丫头片子”、“不会过日子”云云,反正每回骂她都是那么一套,她都已经免疫了,左耳进右耳出,给老太太骂完也就没事了。
  这两年,她也算摸清了老太太的脾气,但凡她做了什么新吃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骂一顿,完了再看她做了什么。做的好的她就让娘她们做了去卖,做的不好,那就再骂一顿。
  顾之秋十分无语,也不知道老太太什么毛病。不过也还好,反正基本上她要做的东西,也都达成所愿了。老太太骂归骂,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她甚至觉得,老太太比家里所有人都有远见,目光又毒辣,她说能成的事,那肯定能成,她说成不了的事,那就一定成不了。
  比如以前被老太太压下的卖糖葫芦的事,去年家里条件好了,糖也不缺,她就怂恿着大丫二丫一块做了糖葫芦去卖。结果可想而知,要么嫌贵没人买,要么卖便宜了血本无归。跟老太太说的一模一样。
  也就是这件事给了顾之秋一个教训,让她从盲目自信中,稍微收敛了一些。
  林苏骂完,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临走前对俩儿媳妇说,“这锅油不能浪费,以后就用它炒菜,啥时候吃完啥时候再换新油。”
  这俩人忙不迭的答应,老太太不说她们也会这么做,毕竟这年头油很精贵,哪有炸过一次东西就倒掉的道理?
  然而,等她们每次炒出来的菜都带着一股臭豆腐味的时候,才知道老太太为啥要特意叮嘱一回。
  虽然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但不代表每个菜上都带了臭豆腐味会让人喜欢,更何况他们连吃了一个月。
  再也不想吃臭豆腐了!
  终于把最后一次的臭豆腐味晚餐吃完,众人均是一脸菜色,都带着劫后逢生的表情。
  林苏叫住几个大人,说要商量点事,大家便都留了下来。
  “咱们的豆腐生意越做越火,连隔壁县的都跑过来买,不过咱们这的位置不好找,前天有一个人,说他问了十几个人才找到我们这里。”
  随着顾家豆腐生意做大,三文豆腐的名声也越来越响,许多外县人也慕名而来,隔天出一次摊已经不够卖了,一天一次都供不应求。还有人等不及直接上他们家来买,这就暴露了他们家地理位置不便的这个缺点,所以林苏觉得,是时候挪挪地了。
  “娘的意思是……”
  “我是想跟你们商量一下,咱们要不要把作坊搬到城里去?那边更繁华,交通也便利。”能辐射的范围也更广,当然,这些就不方便跟他们解释了。
  众人脸上一喜,“娘,咱们当真要搬到县城里去?”县里多繁华,比农村方便太多,而且也不用每天来回折腾,他们甚至可以租个铺子,专门卖豆腐,就不用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那么辛苦了。
  “不是县里,是青山城里。”再过两年,他们迟早会发现县里也不够大,与其到时候再搬一次,倒不如这一次到位,直接搬到城里。更何况,她心里还有点其他想法。
  不是搬到县里而是搬到城里,这下让众人十分惊讶了,“娘,咱们对城里又不熟,会不会不太好?”
  老实说,乡下人进城,县里还好,反正他们经常跑,已经熟了。真要让让他们进大城市,他们是有点怵的。
  “有什么不好?你刚去县里的时候就很熟吗?还不是待的久了就熟了!城里也一样,多跑几趟就熟了。况且,大壮这几个孩子也需要更好的老师,黄秀才已经教不了他们了。”
  众人便不再反对,反正只要是老太太的主意,照办就是,一般出不了什么岔子。
  “对了娘,咱们要是走了,镇上和县上的摊子是不是要退了?还怪可惜的。还有那些经常买豆腐的人都熟了,以后让他们买不到豆腐,总觉得对不起他们似的。”
  林苏扫他一眼,“谁说镇上县上的生意就不做了?摊子不用退,留给你两个妹妹。她们家里也困难,咱们又不能一直接济她们,给她们找个营生,自己立起来,好过我们去帮她们。”
  顾大郎连连点头,“对对对,确实是这个理,妹妹过好了,咱们也能放心。”
  王氏暗中掐了他一把,疼的他直咧嘴,被林苏看到,林苏直接开口问道,“王氏,你有什么话就直说,掐大郎做什么?”
  王氏面色有些讪讪的,“娘,我这不是担心吗?拉妹妹们一把我是没意见,可是把豆腐配方传给她们万一泄露出去了怎么办?大妹二妹的人品我是信的过的,可是那不是还有她们婆家人嘛,万一一不小心给他们学去了,那可怎么办?”
  林苏点点头,“不用担心,配方不会透露出去的,这件事我另有打算。”
  王氏只好笑着应下,事实上她心中的顾虑并没有打消,就怕老太太一冲动把配方给了两个小姑子。
  对于搬进城里这件事,最高兴的莫过于顾之秋了,待在农村里干什么都不方便,她奶奶又拘着不让出门,她来了这么久,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而且次数一把手都能数的过来。
  城市,繁华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商机,或许她可以找到一条致富的方法,虽说顾家现在条件好了,可谁会嫌钱多呢?况且那都是公中的钱,攥在老太太手里,她想要的是自己的小金库。
  顾家人说做就做,雷厉风行的开始了搬家的准备工作。
  林苏先随大郎三郎去了青山城,去寻找店铺地址和住处,看好之后又去衙门办理一些过户手续。一切都准备好,其余人才从家里赶过来。
  这一家人几乎都是第一回进城,看什么都十分新奇,眼睛都不够使了。
  林苏嫌弃道,“行了,别一个个跟土包子似的丢人现眼,以后时候长着呢,迟早让你们看腻!”
  众人被她说的面露羞愧,林苏又对大郎道,“安顿好后你就带大郎他们几个去学院,可不能耽误了他们念书。”
  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大壮这几个孙子,念了书的果然不一样。读书人重礼,是以这几个孩子在举止上文雅了许多,让人一看便知是读书人。
  尤其是大壮,他学习最刻苦也最努力,黄秀才不止一次对林苏夸赞他。还说大壮明年就可以下场试一试了。孙子成才,林苏自然高兴,不能亲自教导,那当然要给他创造最好的环境。
  一切安顿妥当,林苏便领着大家开张了。
  她原先跟王氏说的不会透露豆腐秘方,并不是哄她,她确实有些打算。
  “咱们做了豆腐,一半放在店里卖,一半低价卖给大姐儿二姐儿,让她们拿到镇上和县上卖,这样不仅能帮到她们,也不会泄露豆腐秘方,咱们还能多赚点钱。要是有其他县的人愿意来从咱们这里拿货,也可以卖给他们,虽然卖价低了,但卖的量多了能赚的更多。”
  顾之秋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原来她奶奶想做的是批发生意。老太太这眼光可真是绝了,连批发都知道!


第54章 随身空间有点田11
  阳春三月,三文豆腐坊里; 林苏指挥着大家干活。现在他们家买了两头驴子; 用来拉磨; 柴禾也有人定期送; 重的体力活便不必人来做了。虽然现在一天磨的豆腐比过去多很多; 但却并没有太累。
  一家子各司其职; 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手头上的工作。
  李氏从外头进来,低着头; 又继续自己没干完的活。刚才有人找她; 出去说了会儿话; 前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
  “二嫂; 刚才那个人来找你什么事啊?是你娘家那边的人吧?怎么没留下来吃饭啊?”正在捡豆子的孙氏,好奇的打听道。
  “不了,她还要赶路回去,晚了怕是天黑前赶不到家。”李氏避重就轻的回答; 并不想告诉李氏她们谈论了什么事。
  孙氏却不想就此揭过; 又追问了几句,李氏便被她套出话来。
  “什么?她是来给大丫说媒的?!”
  李氏阻拦不及,被孙氏的大嗓门一嚷嚷; 全家人都听到了。
  正在过滤豆浆的大丫,闻言低下了头; 脸蛋涨的通红。十二岁的女孩; 已经初具少女的曼妙。这几年; 顾家生活水平直线提高; 又不用她再下地劳作,因此被养的气色极好,皮肤水嫩,唇红齿白,虽没有倾城之姿,但也是一个清秀小佳人。
  此刻她满脸红晕,一副娇羞小女儿的作态,更是让人见之难忘。
  古代孩子早熟,十二三岁议亲是常有的事。不然婚龄到了再去议亲,只怕好的都被挑走了,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所以一般都是早早议亲,看好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