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微云疏影-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说:“还是裹儿厉害,第一眼就不喜欢他。”
“裹儿确实很聪明,你将来有事,只管去问她。”陈留郡主想都不想,毅然道,“断不会有错。”
“那……永宁节的时候……”
陈留郡主摇了摇头,叹道:“那种时候,事情便轮不到你出头了,这事,二叔和恪弟会做。”
二叔?
高盈乍了乍舌,点头应下。
申国公府的波澜起伏,秦琬自有所耳闻,她挑了挑眉,默默将陈留郡主的名字往“不可招惹”的名单往前挪了几位,便施施然地坐在书房,与代王讨论起永宁节的贺礼来。
代王虽回京不过月余,诸如乔迁之喜,晋封之喜等等,长安权贵无不送了贺礼过来,加上圣人的恩赐,库房颇为充盈。
知晓代王困窘,想借机讨好他的人不在少数,这些送来的贺礼中,很大一部分都极为名贵,很适合送给圣人。秦恪对着这些珍宝,却有些不敢挪动的意思,唯恐谁借此机会栽赃陷害,又害他万劫不复。
秦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秦琬却不。她翻阅着礼单和物品册子,勾勾画画,圈了好些名单出来,拟了好久,这才递到父亲面前,温言道:“阿耶,您看,这样如何?”
此言一出,坐在书房里的一个中年人下意识皱了皱眉,威严的脸上略有些不悦,却碍着秦琬的身份,不好发作。身为代王府的司马,对县主什么外事都要插上一手,甚至越俎代庖的做法,宇文杉是极为不满的。别说是个小娘子,哪怕是个小郎君,也没有手这么长的道理,偏偏……唉,主君不说了,他一个做臣子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第九十六章 充仪蓝氏
秦恪虽信任女儿,这么大的事情却不敢让她一人决定,才巴巴地将长史、司马和裴熙一道请了过来。偏生秦琬兴冲冲地拟了礼单,直接给他看,压根连让其他人过目的意思都没有。
知晓女儿孝顺,秦恪也不好驳她的兴头,便接过礼单,认真看了起来。
秦琬见状,笑意盈盈地看了一眼裴熙,裴熙神情轻松至极,眼中带了一抹赞许。
代王对女儿无所不应,这没错,可情分这东西,挥霍着挥霍着就没了,你怎么就能确定自己经营的情分足够兑换几十年来一次又一次的要求呢?若是反过来,代王有什么难处,秦琬先帮着解决了,天长日久,代王习惯了事事靠女儿,无论什么棘手问题都有女儿处理。哪怕属下汇报了难事,代王也不会自己去想,第一时间就扔给秦琬。到那时候,秦琬即便不伸手,外事的处理权也全在她手上了。
宦官弄权,数见不鲜,何也?不就是他们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专给皇帝看他乐意看到的么?比起指点这个,抨击那个,让你这又不准做,那又不准做的忠臣,自然是事事趋奉的佞臣来得可心。
“这单子……”出乎秦恪的衣料,女儿拟的贺礼,实在没什么可挑的,就是……“好些是旁人送来的贺礼,咱们呈上去……”会不会寒酸了点?
不是说贺礼的贵重程度,仅仅是说别人送过来的贺礼,自己转手上贡,实在凄凉。
秦琬望着父亲,十分认真地说:“咱们有些什么,圣人都知道,谈不上寒酸,阿耶的孝心到了就好。再说了,您难道不觉得,登记造册,哪怕出事也有据可查的东西,总比咱们在才开不久的铺子里买来,不知是谁送过来,也不知是不是给咱们设的套儿好吧?”
“你这孩子……”秦恪听了“出事”二字,本能地心中一紧,见秦琬说得这么郑重,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宠溺道,“好吧,你这样说,咱们便这样送。”
话音刚落,他便意识到自己又不小心将长史和司马给忽视了,不由尴尬起来。
秦琬知父亲的心思,小声道:“阿耶,我听赵九郎说,魏王府在城外的庄子,最近多了好些鬼祟的人。”
代王再怎么不理会朝政,也知魏王是新太子的大热门,若他换个略好一些的生母,哪怕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宫人,也不至于处境这样尴尬。
他对赵肃十分信任,也知秦琬与赵肃的关系好,丝毫不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连连点头:“你说得不错,谨慎些好,谨慎些最好。”
说到这里,秦恪忽然想起来,女儿曾经兴致勃勃地要给赵肃做媒,他们夫妻俩还调笑,说她小小年纪就这么爱操心,也不知她究竟是三分热度还是真打算做,便随口问:“说起来,赵肃的亲事呢?定了人选没有?”
秦琬低下头,默不作声。
代王见状,便知情况有异,他按下心中的疑虑,故作随意地将单子递给长史吴利,望着宇文杉,说:“你们参详一番。”
宇文杉是个粗人,统兵作战有一手,人情世故却是自家婆娘一把抓,什么礼单啊,贺礼啊,他从来不管,挣东西是他的强项,怎么花怎么用,全归娘子管,娘子说行那就行。故他从吴利手中接过单子后,装模作样地看了两眼,一看到长长的名字,这个福那个寿,这个金那个玉,他便觉得头大,连忙将礼单呈给代王,瞧着吴利。
吴利沉吟片刻,正色道:“县主蕙质兰心,所拟之物并无不妥,唯有一二物件,略犯内宫忌讳。”
秦琬温言,微微挑眉:“内宫?郭贵妃、李惠妃和刘华妃的喜好,我都顾虑到了,陈修仪也没落下,即便是仙师,亦是按着往年的例来,不知还有设呢需要注意的?”
枕头风的威力固然不可小视,不争皇位的代王也不需要对后宫谄媚太过。
皇后过世,三夫人没了两个,剩下的那个已是方外之人,逢年过节都不抛头露面。
四妃虽是从一品,却也受不得正一品亲王的全礼,想到她们打理后宫多年,颇为了解圣人,又是如今妃嫔中身份最高的,秦琬才照顾了一下她们的喜好,尽量让贺礼不要刺到这三位的眼,哪怕是鲁王的生母陈修仪,秦琬也顾虑了几分。至于魏王的生母钟婕妤,这位常年累月都不准出席任何场合的妃嫔,谁会在意她的喜好?
吴利敢挑秦琬的毛病,自然不会无的放矢,故他欠了欠身,恭敬道:“县主有所不知,后宫中还有一位蓝充仪,虽无所出,却极受圣人宠爱,即便是……”他本想说太子妃,却立刻意识到这个外甜内苦,害得太子无子嗣,坟茔凄凉的女人已成了是皇室禁忌,便生生改了口风,“便是陈修仪,也需避其锋缨,开罪不得。”
听见这个妃嫔姓蓝,代王有一些印象,便问:“这个蓝充仪,是不是侯妾出身的那个?”
吴利想不到秦恪竟问得这样直接,略顿了顿,方道:“正是。”说吧,他压低声音,有些紧张地说,“蓝充仪不喜旁人提及她的出身,自她得宠之后,本来就位于末流的巨平侯府更没了声息。”
秦恪听了,不住皱眉。
他记性不错,依稀记得,这位蓝充仪三年前还是正四品的美人,如今就变成正二品,九嫔中排第七的充仪了?
要知道,美人到婕妤,婕妤到九嫔,看似就是一个位份的差距,实则天差地别。襄城、新蔡公主的生母,生女有功方封婕妤,若没生儿育女却能封婕妤,已是圣人爱重的表示。至于九嫔,那又是另一重意义,细细算算圣人的后宫,能位居九嫔的,或生子有功,或家世显赫,或是圣人做王爷时就进府,且有个名分的老人。蓝氏侯妾出身,不过殊色惊人,何德何能,可以位列九嫔之一?要知道,魏王的生母也只是个婕妤,代王的生母……也只被追封了九嫔中最末的充媛。
蓝氏不过是一介侯妾,代王的生母叶氏虽也是精心调教出来的歌伎,却是实打实的良民。圣人若嫌叶氏出身低微,为何给蓝氏优待?如此一来,圣人昔日的原则和坚持,岂不是一场笑话?
秦恪身为人子,自然惦记生母,听见吴利这样说,免不得愤愤不平地想——叶氏命运飘零,因美色被强抢入王府,成为湘王笼络嫡出兄长的工具;她运道好,被临幸一次就有身孕;却在那之后再也见不到圣人,直到圣人将她赠给部将,她迫于无奈,才当场说出自己有身孕的事情,又有什么错?与命运始终不由自主的叶氏相比,蓝氏不念旧主,嚣张跋扈,品德败坏,凭什么能凌驾于叶氏之上?
“孤是皇长子,犯不着讨好一介侯——”秦恪心中不悦,冷冷开口,话说到一半,见女儿对自己使眼色,裴熙也流露出焦急之色,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口道,“年轻妃嫔喜欢什么,孤怎么知道,这事也不需孤知道,按旧例办就试了。”
皇长子可以看不起一个侯妾出身的女子,却不能看不起圣人的妃嫔,哪怕只是个最末等的采女,只要她有名分,便不能将轻视挂在脸上,更不能明着非议对方。
无论蓝氏出身如何,圣人封了她做充仪,她就是正二品的充仪。拿她的出身说事,背地里可以,当面还是算了,否则不是打圣人的脸么?
吴利见状,心中一凛,腰弯得更低了。
他已看出来,代王温和归温和,性子却变得有些拧。不仅如此,对那张象征至高无上权柄的椅子,代王竟是真的没想过去争,否则也不会在明知道圣人多宠爱蓝充仪,几番为她破例晋封的情况下,只因为心中的骄傲和不满,就将蓝充仪忽视了个彻底。
这样的主君,必须顺着来,万万不能明着拂逆,尤其在海陵县主的事情上,自己需得潜移默化,不能明着与海陵县主对着干。
吴利和宇文杉走后,代王见裴熙没挪动的意思,也没将他当外人,当着他的面,十分关切地问秦琬:“赵肃的事情怎么说?”
“沈家亲眷中没合适的,伯清表哥在帮着找。”秦琬笑道,“我都说不用了,表哥还这样热心,实在过意不去。”
没有合适……的?
秦恪闻言,狐疑得紧,却忍住没问,待女儿一走,他立刻招来程方,询问事情的经过。
程方自不会让秦恪厌恶沈淮,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谨慎,他着重夸大了“沈家姻亲对赵肃避如蛇蝎,认为他配不上她们家姑娘,于氏碰多了软钉子心中不快,不愿再管”的事实,将沈淮说得繁忙无比,即便有心,也无暇顾及家事。秦恪也是不愿插手家事的人,程方这么一说,他便信了大半。也是沈淮命好,就在秦恪知晓此事的当天晚上,魏王的别院,出事了。
第九十七章 庄园出事
魏王有圣人御赐的庄子,自己也置办了一些私产,于城南有个极大的庄园,供他消暑赏玩之用。
皇孙贵胄时常驾临的地方,即便没卫士驻扎,家丁的凶悍程度也不逊于任何士兵,狼犬巡曳,日夜不歇,任谁都不会把主意打到这种不好啃的骨头上。偏偏这天夜里,防备如此森严的庄园竟然遭了贼。
既然是贼,无论东西到没到手,一旦被人发现,只有仓皇逃逸的份,这些闯入庄子的贼人却不是那么回事。他们被人发现后,非但不跑,反倒手持利刃,与庄丁搏斗,末了还放了一把大火,险些将庄子付之一炬。
天子脚下,竟有此等大案发生,遭罪得还是皇子王孙名下的产业,事态已非简简单单的“严重”二字所能形容。值夜的左金吾卫将军连夜求见尚书省当值的尚书右仆射邓疆和右卫将军,三位重臣不顾夜深,奏请圣人。圣人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当场签了手令,命北衙军拿人,三司彻查此事。
南府十六卫中,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骁卫兵守诸门,威卫东面辅助,领军卫西面辅助。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南府十六卫至少有一半能立刻得到消息,谁都没办法将之彻底捂住。
沈淮一闻得此事,便知情况不妙,他命长随富贵踩着坊市开门的点,以最快的速度来代王府报信。
代王听了这个消息,片刻的失神后,立刻吩咐程方:“喊旭之和裹儿来!等等——”他本想说,将周五也叫过来,但裴熙和周五的身份地位不一样。秦恪虽对吴利和宇文杉没那么信任,这两人到底是圣人赐的,他也不愿闹得太尴尬,便摇了摇头,说,“罢了,就喊他们两个来。”
旭之眼光毒辣,一阵见血;裹儿神思敏捷,心细如发。唤他们两个来,思考下一步的策略,绝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
秦琬和裴熙都是习惯早起的人,一听见代王传唤就立刻赶来,代王将事情这么一说,秦琬皱了皱眉,喃喃道:“看样子,魏王准备了了不得的贺礼啊!”
秦恪闻言,下意识瞧着裴熙,见裴熙轻轻点头,不由愕然:“六弟做事也太不谨慎了吧?他自己置办的宅子,岂有皇庄安全?”
皇庄大半都在城东,即便不与圣人正在兴建,用以消暑的大明宫毗邻,也相去不远。军队驻扎在侧,日日夜夜有人看护不说,真出了什么事,旁人救援起来也方便。若昨晚的事情发生在皇庄,这些贼人还有放火的机会?
裴熙虽认可了代王的好,对代王的天真却每每无可奈何,为避免自己口出讥讽之语,伤到代王的心,他下意识闭紧了嘴巴。
秦琬也有点无奈,却到底心疼父亲,仗着身份之便,柔声道:“魏王于宫中并无根基,有那样的生母,魏王怕是吃了不少苦头,对皇庄的人信不过也情有可原。”皇庄的庄头管事都是内侍、殿中二省委派的,这种地方,高位嫔妃插得上手,更说得上话,不知哪个奴才就是旁人埋下的暗线。哪怕平日毕恭毕敬,关键时刻还不是舍了性命也要来害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魏王不提防几分怎么成?
秦恪流放之前就没怎么理过事,皇庄的收成自有长史和沈曼打理,至于这两位费了多少心,劳了多少力,他一概不知。回京之后更是如此,秦琬要看账册就由她去,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自己这边人手不够,圣人赐的人也用,沈家送来的人也用,买来的奴婢略略学几分规矩,便匆匆忙忙安排到岗位上,看上去也有条有理,没出什么大乱子。
十年的流放,磨去了代王的自以为是,如今的他,并不认为我是主子,你是奴才,你就得无条件听我的,对我感恩戴德。他已经明白,哪怕是一个生死不由人的奴婢,也是会挑三拣四,趋利避害的。故女儿这么一解释,秦恪之前虽未想到,听她这样说,也就信了,感慨道:“六弟的人手还是少了点,御下也有些疏忽……”
“未必。”
裴熙冷不丁抛出这么一句话,代王不由奇道:“旭之有何看法?”
“两种情况,各占一半。”裴熙淡淡道,“一,魏王身边有埋藏得很深的细作,冒着暗线全断的危险,也要把这件事传了出去;二,这消息是魏王自己放出去的,只为打消旁人的疑虑,转移大家的目光。”
秦琬点了点头,接过裴熙的话,对父亲解释道:“无论是哪种可能,归根到底,都要落在魏王呈给圣人的贺礼上。这件贺礼必定十分珍贵,珍贵到一旦送上去,只要来路没有问题,非但圣人欢喜,朝臣也会偏向魏王,至少风向往这边倒的程度,才能惹来诸王如此疯狂的举动。”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自问自答:“究竟是怎样的贺礼,才会……珍贵的东西,诸王看得多了,也就是说,这件东西必定可遇不可求,绝非价值所能衡量的。祥瑞?有可能,但是什么祥瑞呢?若是活物,应当很好找才是,不至于放火……”
她这么一说,秦恪只觉头大如斗,见女儿和裴熙都在深思,索性说:“这样想也不是个办法,今儿没有大朝会,为父也打探不到什么消息,还是等伯清的信儿吧!”
秦琬和裴熙点头称是,却没离开的意思,秦恪见状,关切道:“裹儿,怎么了?”
“我在想蓝充仪。”
听到这个女人的名字,秦恪的脸登时黑了:“这等低贱出身,品德又不好的女子,提她作甚。”
“阿耶息怒,裹儿倒觉得,圣人并非如外人所说的那样,对蓝充仪宠爱甚深,为之屡屡破例,只是具体如何……”秦琬的目光落到没多少邸报的书桌上,略加思考,便道,“裹儿心中有个想法,却不甚清晰。”
秦恪不乐意听见旁人说生父为色所迷,听女儿这样说,忙道:“什么想法?”
秦琬摇摇头,谨慎地说:“事关圣人,裹儿不好随便乱说,可叹缺了这些年的邸报,若能将前因后果梳理一番,怕是能有所收获。”
“前因后果,问我啊!”裴熙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很直接地说,“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但凡朝野中有些动静的,我都记得,你一桩桩问过来便是。”
秦琬微微挑眉:“十年前的也记得?”
“莫说十年,十五年前的都记得。”裴熙傲然道,“五岁的时候,我就能出入祖父的书房了。”
他都这样说了,秦琬便事无巨细,一一询问过去。
秦恪起先还有精神听着,时不时补充两句,例如这个人一直跟着谁,那个人出身谁家,奈何十五年前,梁王齐王与太子分庭抗礼,秦恪越是回忆就越伤心,索性将两人抛下,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