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帝-微云疏影-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有道理的——大明宫距离皇城较远,虽修建多年,却是近几年才修缮完备的,其中究竟有哪些暗门暗道,莫说秦敬不熟悉,就连反心最坚决的右卫大将军李千都不熟悉。贸然进攻,未必能起到奇效,反可能得不偿失,太极宫也不同。若是将帝后的心肝江都公主给拿了,以她为人质,就算帝后侥幸逃了出来,也不敢贸然动作。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一步好棋。
但这人说得也对,若是帝后心一横,坚决不要江都公主……带兵逼宫,本来就是大罪,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既然孤注一掷,为何不玩个大的?
想到这里,秦敬咬了咬牙,问:“文韬怎么说?”
“文大人昨日给孙子过了生辰,席间太过高兴,喝得酩酊大醉,一时半会,怕是起不来。”明白这就是如今执掌北衙的勋一府中郎将文韬的表态了,不支持,也不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秦敬毅然道:“传令下去,赶赴大明宫!”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直闯宫城
秦敬带兵赶到大明宫的时候,右卫大将军李千已经等在那儿,还未等秦敬询问,当头就是一句:“殿下,重玄门虽攻下来了,玄武门却不曾破!”
听见这么一句话,秦敬便如被一盆凉水兜头浇下,怒斥道:“怎么会没攻破?不是说早就安排好了么?你们到底在做什么?”
李千官拜右卫大将军,并不是什么可以随意被呵斥的人物。之所以跟随秦敬造反,也只是不忿区区一个毛头小子竟要越过自己,执掌左右卫,加上先前家族与魏王走的颇近,虽抽身及时,没被魏王案卷进去,却不讨皇帝与江都公主的欢心,方想殊死一搏罢了。
事情都做了,再要回头已是不可能了,故他压住心中的无名火,解释道:“事情有变,不知怎地,郦深忽然来了。他带着一批禁军退到了玄武门内,誓死守住玄武、银汉和凌霄三门,与我们对抗!”
“郦深?他不好好当他的翊一府中郎将,跑到玄武门来做什么?”秦敬暴跳如雷,却很快反应过来,“北衙不是都安排妥当了么?今天压根不是他轮值,怎么会出这么大的岔子?”
李千心想谁让你临时改计划呢?说好了先攻太极宫,人手自然是那边安插得多些,毕竟经营的时间久。贸然改变攻打的地方,虽说同样有准备,到底略差些,又遇上这样的事……不过今儿确实太巧,巧到让李千有些不安。
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北门都叫玄武门,同样都在龙首高地上,地势比别的门高出一大截。只要掌握了玄武门,自此俯视宫城,便能将整座皇宫的情况收于眼底。
玄武门的地势如此重要,统治者自然不可能忽视,事实上,无论哪座玄武门旁都是屯了重兵的——皇帝并不放心关系盘根错节的南府十六卫,所以,驻扎在太极宫玄武门的兵马不是别人,恰是北衙勋一府的将士,也是北衙精锐中的精锐。这也是勋一府中郎将的地位为何如此特殊,人人都争相拉拢的原因。不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断无可能委派。
大明宫因之前是避暑行宫的缘故,防备并不太完善,自从帝后迁居至此,秦琬便命人在大明宫北边做了个夹城,加了一道重玄门,夹城里头则设了官署。
太极宫的守将不能少,大明宫的守将更不能少,临时招又太过草率,今年又是新帝登基的第一年,暂且没那么多兵力情有可原,但帝后安危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大明宫镇守玄武门的将士从五府中的勋二府、翊一府和翊二府中抽调,三府的中郎将轮流当值,今儿本该轮到勋二府中郎将骆猛——秦敬早打通了此人的关节,答应事成之后,不仅要给他做国公,还要让他做一方都护。
谋反大事,秦敬也不敢一个个联系,确定文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骆猛是自己这边的人,他就没敢再动作了。至于另外两位中郎将郦深和邱航,秦敬一是觉得他们权柄不如文、骆二人,二是觉得这两人并没有骆猛那么强的权力欲,一个不好就要透露风声,才没去拉拢,谁知道今天被姓郦的坏了大事!
秦敬越想越气:“告诉姓郦的,投靠我,荣华富贵有的是!若是不从,就只能送他全家下地狱了!”
“殿下,虽说南北两衙互相看不过眼,对彼此评价都不怎么高。但以我对郦深的了解,他并非一两句许诺就能轻易动摇的人。”李千比秦敬冷静不少,“玄武门一时半会攻不下来,也不怎么要紧。南边的五座门都已经被我们的人给封住了,沈淮不在,金吾卫没了主心骨,只会死守,不敢强攻。西边的九仙门和右银台门,还有东边的太和门已由我们的人接手,虽说玄武门还没破,他们也翻不了什么风浪。”
大明宫共九坐城门,东面靠山,左银台门就是个摆设。北面地势最高,战略位置最重要。西面驻扎着右骁卫、右武卫和右领军卫三支军队。这三支军队中,右骁卫大将军也投靠了秦敬,借着“换岗”的便利,全部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同样,东南的大和门中驻扎着左骁卫、左武卫和左威卫三支军队,这其中的左武卫大将军也愿意跟着秦敬干一票大的。
南府么,真正忠于皇室的还是少,渴望保住小命的多。加上皇帝登基日短,先前又没经营这一块,江都公主虽施恩了,但南府公子哥太多,小恩小惠满足不了他们。故其余两支部队也就半推半就,说投降倒不至于,顶多就是个“抵抗不力”,才让敌人攻破。
大明宫的南面乃是“正位”,正门丹凤门,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含元殿外驻扎得就是金吾卫、千牛卫和左右卫六支部队。由于执掌金吾卫的沈淮是皇后内侄,深得帝后信赖,左右卫反倒要退一射之地,故大明宫正门的守军便以金吾卫为主,千牛卫为辅,太极宫正门则以左右卫为主,同是以千牛卫为辅。这也是为什么李千觉得秦敬走了一招烂棋的原因——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太极宫都比大明宫好攻打一些,虽然也只是一些罢了。
秦敬听见优势还是在自己这边的,神色松动了一些,问:“太极宫那边,情况怎么样?”
“江都公主亲自提拔的人,还是有点本事的。虽说东、西、南三面都被拿下,但在朱明门和玄武门处遭到了激烈的抵抗。”
玄武门的重要自不必说,朱明门则是太极殿后的一道城门,太极殿、两仪殿、紫宸殿还有甘露殿,同样是在一条中轴线上的。从朱明门走,便可以通往中朝两仪殿,再往后,就是象征权力中心的紫宸殿,以及江都公主暂住的甘露殿。如果要打比方,朱明门便是宫城的“二门”或者说中门,甘露门则是太极宫的“内门”,外臣无诏是不得进入的。
朱明门和玄武门没有丢,就表示太极宫的外城、外宫虽然失守,内宫却还没被攻破。
虽然对方抵抗之顽强超出了秦敬的预期,他却也能理解——在他看来,江都公主毕竟是女人,对后院总是管得严一些的,便道:“令他们加紧进度,若能生擒江都再好不过。”说罢,抬头看着巍峨宫殿,咬了咬牙,“其他人,随我去九仙门!”
“殿下——”李千大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我等不急了!”秦敬几乎是嘶吼了,“大家随我上!谁抵抗,就将谁给杀了,若能将敌人全都杀光,本王重重有赏!”
李千脸色铁青,迫于无奈,只能纵马跟上。
数百骑兵悍然闯入皇城之内,越过内宫,直取帝王居所——紫宸殿。秦敬早就杀红了眼,待到紫宸殿,更是毫不客气,大肆搜宫。娇美的宫娥吓得瑟瑟发抖,血腥味飘散在风中,李千随手拎了一个内侍:“说!皇帝和皇后到哪里去了?”
“圣……圣人与皇后,在,在赵将军的护送下,前往含元殿了!”
此言一出,秦敬和李千的脸色更差了,秦敬就差没吼出来:“赵将军?那是谁?”
“听,听说是,是平叛归来的——”内侍两股战战,汗出如浆。
李千随手用刀将内侍的脖子一抹,语气急促:“殿下,情况有些不妙,玄武门不破,骆猛便不能带兵长驱直入。宣政殿与紫宸殿又隔着厚厚的宫墙和紫宸门,就算是紫宸门破了,还有宣政门……”
秦敬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面色扭曲:“真是反了天了,太极宫攻不破内宫,大明宫的内宫尽在掌握,外宫却出问题——我就不信,你们,给我去压着奴才,往紫宸门下堆柴,倒油!”
他心中清楚,文韬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有时效的。再拖久一点,情况对他就不妙了,所以,即便烧了这大明宫,他也非得在救驾之师到来前,拿到传位诏书不可!
利刃加身,谁能不妥协?哪怕前头就是箭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祈求自己运气好一些。没过多久,紫宸门就燃起熊熊烈火,横着数以百计的尸体。
紫宸门既破,阻挡秦敬的,也只有宣政门了。
常青站在宣政门的隐蔽高处,长弓已如满月,却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不要射秦敬,杀李千。”
“玉先生?”常青十分惊讶,“你怎么在此处?”
“我虽领着户部的衔,却得了圣人允许,可以凭腰牌出入弘文馆。”弘文馆就在宣政殿的东边,“赵肃回京述职,顺便向圣人陈述凉州风土人情,我对凉州颇为熟悉,圣人自会召我前来。若非圣人兴起,拉着我俩聊了许久,误了时辰,赵肃怎会留宿宫中?”
常青虽知秦琬早有安排,却不知连这些都计算进去,叹服之余,也惦记着刚才的事情:“都说擒贼先擒王……”秦敬一死,这些乱臣贼子立刻就会军心涣散,他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将秦敬诛杀,为何要杀李千?
玉迟哼了一声,才道:“殿下就是猜到你会这样做,才通知陈玄,让我走一趟。你要记住,皇家的人,他们自己可以杀,你不行。”
第四百三十二章 棋局已收
玉迟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常青哪会不明白秦琬的好意?秦敬虽逼宫造反,到底是皇帝的儿子,若是自己眼都不眨一眨就将他给杀了,皇帝心里能不留疙瘩?故他将箭矢对上了李千的方向:“陈玄呢?”
“他?”玉迟轻轻地笑了起来,“自然在他该在的地方。”
常青不懂,却也没多问,只将弓弦拉至满月,微微眯起眼,箭矢已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准确无误地从李千的左眼贯入!
李千惨叫一声,下意识拉紧了缰绳,战马吃痛,仰天嘶鸣,已经失了平衡的李千登时栽了下去。脖子一歪,连挣扎都不曾,便没了声息。
众人见状,不由大惊——李千身披甲胄,护住周身要害,尤其是面部。统共也就露了眼睛、嘴巴和下颌,竟有人在这样远的距离,这么乱的环境,命中李千的眼睛?
“神箭手,是神箭手!”不知是谁,声音充满惶恐,“快跑,神箭手想要杀人,从来不要第二箭!”
秦敬恶狠狠地说:“不许跑,给我把宣政门攻破!皇帝就在前头,若能冲进含元殿,重重有赏!”
常青听见他们的高喊,低低一笑:“自身都难保了,还想要重赏?”三支弓箭已搭于弦上,“殿下心愿达成,应当不会介意我杀了几匹马吧?唉,这好马,可是比人命值钱多啦!”
话音未落,三箭已如雀屏一般散开,牢牢钉在战马的头上!
霎时间,人仰,马翻!
宣政门距含元殿也不过几十丈的距离,火光映在窗户上,哪怕紧闭门窗,焦味和烟味也渐渐飘了过来。震天的厮杀声更不消说,小小的宣政门,俨然成了两军的战场。沈曼紧紧握住秦恪的手,见自己的丈夫不住发抖,牢牢地抱住了他:“恪郎,我在。”
“曼娘——”秦恪牙齿打颤,说不出更多的话来。
沈曼凝视着他的双眼,极为郑重地说:“恪郎,我在,你别担心。还有我们的裹儿,她会来的,她一定会来的。”
秦恪怔怔地看着自己的结发妻子,虽韶华不再,却有那么一些东西,无论如何都没有变过——就像很多年前,她义无反顾地违抗圣旨,褪去锦衣华服,满头珠翠,换上粗布麻服,与他一起流放。
她永远和自己在一起,无论生或死。
不知为何,那些近在咫尺的厮杀和喧嚣,仿佛就这样远去了。秦恪反握住沈曼的双手,咬紧牙关,语不成调,眼泪却已流了下来:“曼娘。”
“恪郎,不要担心,我们的裹儿,一定会来。”沈曼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秦恪反抱住她,沉声道:“是的,我们的裹儿,一定会来。”
内监张华站在不远处,充作木头人,不敢打扰帝后的温馨时刻。这时,赵肃和玉迟急急赶过来:“张大人,好消息!”
张华知他们两人都是秦琬心腹,何况此番调动金吾卫抵御敌人的就是赵肃,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担保,让赵肃及时见到皇帝,方有临时指挥权的则是玉迟。立下这等大功,前途如何,已无需多言,故张华想也不想,径直道:“二位大人请随与我一道去面圣!”
察觉到这边的动静,相拥的帝后分开,就见铁甲上血迹斑斑的赵肃大步走了进来,在极远的地方跪下,正色道:“启禀陛下,常将军射杀右卫大将军李千,敌军涣散,我军趁势反攻,大获全胜。苍梧郡王在部下的保护下逃了出去,金吾卫郑将军已率轻骑追击!”
秦恪这才松了一口气,沈曼却止不住心中的惊慌:“常将军?莫非是常青?他不是跟着江都公主的么?”
她本觉得今天略有些巧,还当女儿早有准备,请君入瓮,可……难道真只是巧合?那裹儿怎么样了?
秦恪一听也急了:“江都公主如何?”
赵肃愣了一下,玉迟马上道:“想来常将军也快到了,太极宫的情况,定没人比常将军更清楚。”
果然,他话音刚落,常青也走进殿中,干脆利落地在赵肃身边跪下:“回陛下,驻守太极宫玄武门的勋一府左郎将叛变,幸被右郎将察觉,与之交战,并派人告知殿下。当时太极宫东南西三面已被攻破,殿下命以陈将军为首的诸将牢牢守住内宫,派末将带着精锐趁乱离开太极宫,火速赶赴大明宫救驾。”
秦恪又是心疼女儿孝顺,又担忧她的处境:“那现在呢?太极宫情况怎么样了?”
“陈将军说可固守,臣已差人持殿下钧令,前往谯郡公府与诸将军府,命他们速速前往太极宫镇压叛乱,并派人前往诸公主府,请诸公主调甲兵支援!”
沈淮?诸公主?为什么不直接从城北大营调兵?公主手上也就三百护卫,能顶什么用?城北大营可驻扎着近万精锐府兵啊!
秦恪刚想问,忽然意识到一件事——秦琬手上是没有虎符,调不动北衙禁军的!
他登基之后,本想将虎符一并交给秦琬,秦琬却拒绝了,只说不愿让他更加为难。那时朝堂反对江都公主主政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若是秦琬再拿了兵权,情况怕会更糟。故秦恪就想等等,反正他不会反对女儿的任何决策。南府有沈淮,又有陈玄和常青,秦琬十六卫至少能调动四支,其他人也会买她的面子,平日也够用了,谁能想到……
“常青,你立刻带着虎符,前往城北大营,调他们来增援!”虽知敌人已经退去,秦恪还是心有余悸,“九郎,你就留在这里戍卫!”
两人得令,玉迟却道:“陛下,苍梧郡王虽逃窜,玄武门的情况仍旧危机。郦将军临危受命,手上兵力不多,一旦玄武门失守,后果不堪设想。还望陛下派一位分量足够的大臣前去喊话,提及苍梧郡王已经落败,好让骆猛缴械投降。”
秦恪连连点头,看了一眼张华,说:“张华,你走一趟吧!”
张华听见秦恪这么说,不知是该感动,还是该惧怕,只见玉迟主动请缨:“臣愿意陪张大人走一遭!”
“好!”秦恪热泪盈眶,“不愧是裹儿看中的人,个个都是好样的!”
待离了正殿,玉迟靠近张华,小声说:“张大人勿要担心,苍梧郡王既落败,‘护卫不利’的诸将自然知道该怎么选。骆猛纵有斗志,他的部下也没有,阵前倒戈乃是必然。此去无性命之虞,唯功劳而已。”
张华何等人物,一听就知道,这是玉迟,或者说秦琬在送功劳给他。
内侍能做到张华这份上,一生也没什么遗憾了,无非就是求个善终——这点张华倒不怀疑秦恪甚至秦琬的为人。若说还有什么,便是不能像匡敏那样,以残缺之身,却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匡敏随先帝南征北战,又殉了圣人,圣人也在皇陵里给他留了一间墓室,这是何等的光荣?在江都公主的提议下,史官也将匡敏的一生记了下来,保存在《大夏志》中,虽只有短短三五行,却是许多人一辈子的追求。
那些糊涂,那些痛苦,那些艰难的抉择,统统遗忘,化作云烟,知情人缄默不言。留在史书上的,唯有几句称赞,一声叹息。
赞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