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宫里宫外-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又说:“她二婶啊,我们家闺女这两年就得议亲了,这要是能进纺织厂上工,那结亲的人家也得高看她三分,所以招工那天你可千万要知会我一声。”
  达兴州的人们却嗤之以鼻,他们自己都还没着落呢,哪里容得旁人来染指。
  *
  一辆马车缓缓的停在知州府门口,秦先生伸出手让丫鬟扶下马车,有些疑惑的打量四周,都说云府是穷乡僻壤,可这一路走来,她看路边的房屋整齐干净,百姓们身上穿的衣服都不见补丁,一个个面上乐呵呵的,虽称不上富庶,但也实在不像贫穷的样子。
  顾聆收到门房传来的消息后,亲自带着丫鬟到门口迎接秦先生,见面就行了个弟子礼:“先生,总算是见到您了。”
  秦先生嘴角轻扬,将顾聆扶起来之后,两人一同往府里走:“一年不见,你如今瞧着倒是稳重了不少,不是以前那个为了偷懒就耍赖的小姑娘了。”
  顾聆听秦先生说起以前的闺中趣事,也想起了那时候刚学画画的自己,经常嫌累,总是找借口偷懒的样子,一眨眼,现在自己都是孩子娘了。
  两人落座后,秦先生问道:“你之前来信说要办书院,信上三言两语的说不清楚,可有具体章程?”
  顾聆听到秦先生的疑惑,便笑着让秋兰去将自己的计划书拿来,递给秦先生自己看。
  秦先生翻开计划书看的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展颜,让站在她身后的侍女好奇不已。
  秦先生看完后舒了口气:“你这文学课和数学课我倒是能懂,就是文学和算学,那你这个格物科还有体育课是什么,我却是没听过。”
  顾聆听了笑着解释:“大学中有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释义是让我们探究万物的规律,我觉得孩子们正是在对世间万物都好奇的年纪,若是开了这个科目,给孩子们一些引导,也许以后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也未可知,至于体育课就更好理解了,光读书可不行,得要适当的活动,劳逸结合。”
  秦先生听完点了点头,顾聆又问道:“所以先生你是否认识一些研究天算、地理、格物、机关这方面的高人?”
  秦先生嗤笑一声:“合着叫我来就是打着这个主意。”
  顾聆谄媚的倒了杯茶水放在秦先生跟前:“这不是先生您认识的人多嘛,您见识的也多,要是没有您,这学校能不能办成还是个问题呢。”
  秦先生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你也就是吃定我了,备笔墨纸砚吧,也给我那些老友们去一封信,隐世这么多年,也该让他们动弹动弹了。”
  顾聆麻溜儿的就让人备好了笔墨纸砚,等秦先生写好寄出去,剩下的就是静候佳音了。
  *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聆每天都在和秦先生一起完善一些学校的细节问题,偶尔也一块去看看学校的修建进度。
  两个月后,秦先生发出去的信件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回信,她的那些好友们,听了她的描述,大都愿意前往云府看看,毕竟这个时代对他们这些学科太不重视了,朝廷只重四书五经、科举取士,他们也只能隐世自娱。
  耗时半年后,学校终于修建好了,先生们也都到位,顾聆挑了个黄道吉日,就在学校门口放起了炮竹。
  达兴州的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知道这边有动静之后,纷纷赶往目的地,就怕去晚了一步就没有自己家的份了。
  已经到了的百姓们看见了顾聆,兴奋的喊道:“善才夫人,可是又要开新的工厂?我给我媳妇报名!”
  旁边的小伙子立马紧跟着说道:“我给我姐姐报名!”
  这两句话就和捅了马蜂窝似的,后来赶上来的人也都嚷嚷起来,好似谁声音大,谁就抢赢了。
  顾聆被他们吵的脑袋疼,双手向下压了压:“还请大家稍安勿躁,今天我们溪南子弟学校正式成立,感谢大家前来捧场。”说完顾聆朝身后示意,红布一拉开,硕大的‘溪南子弟学校’六个大字耀眼无比。
  达兴州的百姓们面面相觑,溪南子弟学校,那是啥?
  作者有话要说: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第49章 
  善才夫人开了一家书院!这是达兴州近来最火热的话题,虽然是叫什么子弟学校,但是他们认为这就是一家书院。
  据说,善才夫人是为了纺织厂工人子女才办了这所书院,纺织厂内工人子女去进学,是免束脩的,只需出一些书本钱,自备笔墨纸砚即可,若是纺织厂以外的人想送子女进学,则需要交束脩。
  更为奇特的一点是,这所书院,分为男校与女校,善才夫人还明文规定,若是送了家中的男丁进学,那么至少也要送一个家中的女孩一起进学,若是发现有人违反,便抹去他们一家进学的名额,这条规定却引起了众人哗然,这允许女子进学的书院,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顾聆还考虑到这时候的各家的孩子都多,担心他们负担不起书本费,便和博赫商量过后,推出了一本达兴善德册,顾名思义就是,官府定期筹办善堂公益、清扫街道、植树造林等活动,报名参加的人,官府会一一记录在达兴善德册里,往后可以根据善德册上面记录的次数,免除在溪南子弟学校的书杂费,还会从中评出达兴善德之家,官府会表彰奖励,若是做了好人好事并被证实了,也会记录在善德册上。
  达兴州的百姓们听完之后都心头滚烫,这可是会受官府表彰的善德之家,那匾往家中一挂,子孙后代都要以他们为荣的。
  而纺织厂内的女工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回到家中就和家里人商量送孩子进学的事情,陈杏花不顾自己婆婆的反对,要把两个女儿都送去进学,与丈夫商量的原话就是:“善才夫人已经免去我们的束脩了,若是娘反对,那就用我自己的工钱供我俩闺女进学。”
  陈杏花的丈夫则有些无可奈何的答应了,陈杏花自打能为家中添一份不少的进项,在家里是越来越有话语权了,近两年来,达兴州的女子们,说话也越发有底气。
  *
  许娘子在得知善才夫人开办了子弟学校以后,立刻就去给自己的闺女虎妞报了名,她平日里看夏橘管事能写会算的,羡慕的不得了,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她必须让她闺女去,将来她闺女也一定能像夏橘管事一样,做一个有本事的女子。
  和许娘子一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免去了束脩供家里的孩子进学,对他们来说也不再是难事,况且他们大半辈子都面朝黄土,自然会寄希望于下一代能出人头地,一时间,溪南子弟学校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学校将报名名单统计出来以后,顾聆看着上面的数据表示很满意,定了个时间开学以后,学校的授课事宜都走上了正轨,阿素近日里还抱怨太无聊了,对于重回山林跃跃欲试,顾聆想着既然她精力这么旺盛,便安排她去了学校教体育,没想到阿素这一去,就乐不思蜀了,恨不得在学校安了家。
  *
  最近格物科的陈先生却有些烦恼,平时给学生们上格物课,学生们都云里雾里听不懂,这让他感到很挫败,将苦恼说与秦先生听后,秦先生思忖了一下,便去找顾聆说了这个问题。
  顾聆在问过陈先生上课的情况之后,立刻就明白了问题所在,陈先生只是一味的给学生们讲理论,他们当然听不懂,配上一些有趣的实例,才会让学生们明白格物的真正意义。
  顾聆立刻就找到了秦先生的另一位挚友,王先生,这位王先生沉迷发明创造,在学校主教机关学,顾聆详细的说了自己想做的东西的原理构造后,王先生兴奋的立刻就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埋头制作起来。
  耗时两个月,经过多次测试,王先生才宣布制造成功,顾聆也在这一天去了学校,召集所有学生,准备给他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
  课程一开始,顾聆就拿出一盏孔明灯,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希望顾聆能点他们回答,顾聆一眼望去,点了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回答,男孩站起来兴奋的回答道:“我知道!这是孔明灯,我们浴佛节的时候放过。”
  顾聆微微一笑:“这位同学答对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孔明灯能飞起来吗?”
  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从出生就知道孔明灯点火就能飞,但是从没有一个人会去想这是为什么。
  顾聆这才给学生们解释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学生们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顾聆又说道:“那同学们相信,会有一盏能把人带上天的孔明灯吗?”
  学生们一听这个问题都嗡嗡的讨论起来,这个说:“怎么可能,我奶和我说,只有神仙才能上天呢。”
  那个又附和道:“对呀,对呀,这怎么可能呢。”
  顾聆面带笑容听着台下的童言稚语,等学生们讨论够了,才让大家安静下来:“既然你们都不相信,那咱们今天就去看看那盏能把人带上天的孔明灯吧,大家排好队,去操场集合!”
  操场上,学生们都在议论纷纷,叽叽喳喳的停不下来,就见广场上放了一个很大的篮子,篮子上还连着很大一块皮料垂在地上,顾聆深吸了口气,就要站进吊篮里,却被王先生拦了,王先生眼里闪着狂热的光:“这次起飞让我来,这是我亲手造出来的,若是有碍,我王某人也算是死得其所。”
  说完就上了吊篮,任顾聆怎么劝都不肯下来,无奈之下,顾聆只好让人将羊皮都吹起来,排列绑好后铺在地上,俨然就是一个救生气垫,见一切准备就绪,喷灯一点,吊篮上的球体就慢慢鼓起气来,过了一会儿之后,吊篮也慢慢离开地面,王先生在上面晃了晃,引起了众人的惊呼,所幸适应了突如其来的失重感后,王先生又假装淡定的扶好吊篮两边站稳了。
  距离吊篮离开地面越来越高,一根粗壮的麻绳牢牢的系在吊篮底下,稳稳的牵引着热气球不让它飞走,站在地上的人们全都膛目结舌的看着飞在半空的王先生,原来真的有能把人带上天的孔明灯啊!一瞬间,底下就和炸开了的油锅似得,都在为王先生欢呼鼓掌。
  而在吊篮上的王先生,看着底下欢呼的人群和一览无余的风景,心中生起一种舍我其谁的骄傲与自豪。
  学校外面街道上的人们看到了学校里升起的热气球,隐隐约约还能看见上面站了个人,咋咋呼呼的说出现了神迹,全都往学校的方向涌来。
  *
  顾聆看时间差不多了,怕王先生在上面待久了生变,就让几个大汉一起把热气球拉了下来,吊篮安稳落地之后,王先生还埋怨在上面待的时间太短了,顾聆差点被气笑。
  孩子们全都朝王先生涌过来,围着他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先生,这个大孔明灯是你做的吗?”
  “先生,你是神仙吗?”
  “先生,先生。。。”
  王先生还是第一次收到学生们这么大的热情,平日里这些小崽子们可是看见自己掉头就跑的。
  眼看王先生被孩子们围着手足无措的样子,顾聆拍了拍手掌,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所以孩子们,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大家去推究事物道理的原因,只要以后和格物科的先生们好好学,平日里多思多想,你们也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孩子们听得双眼发光,所以以后他们也能做到神仙才能做的事情喽?
  *
  达兴州的百姓们最近越发觉出送孩子进学的好处来,首先不会像以前似得,每日出去玩回来都似泥猴一样,给他们洗衣服恨不得洗烂了,进了学,也知礼懂事多了,散了学回来还会帮着做家务。
  除了一点,那就是孩子们越发的爱问为什么,譬如稻子长出来了,为什么会有一层谷皮裹着米,为什么捡鸡蛋总要留一个鸡蛋在鸡窝里等等问题,各种奇思妙想的问题,扰的他们不胜其烦,他们上哪儿知道去?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也就跟着照做了,只能搪塞他们去学校问先生是为什么。
  被问的多了,他们也会在心里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凉和县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一个少年正在细心打磨两个车轱辘,路过他家的人都会打声招呼:“李盛,又在琢磨你的木马呢?”
  李盛只是敷衍的应一声,便继续沉迷进手头上的工作,旁人早就习惯了他的性子,笑了笑便走了。
  李盛自小就想有一匹能带他风驰电掣的骏马,这应当是所有男孩自小的愿望,可是家中贫困,可能穷其一生他也买不起一匹马,那日在学校见到了能载人上天的孔明灯,他便突发奇想,要自己做一匹木马出来,他这个想法一出来,所有人都嘲笑他异想天开,可是他却非要证明给他们看,他一定会成功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斜钩一爿月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0章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二度废太子。
  这代表了京城里的权利又一次大洗牌,引得众位皇子们蠢蠢欲动。
  京城里的轩然大波却对相隔千里的云府毫无影响,大家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对于云府百姓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反而是官府组织的栽树活动。
  陈杏花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忙早饭,两个闺女吃完了早饭还得去进学,自己也得上工,把全家叫起来,吃了早饭便各自出门。
  陈杏花看孩子们走后,突然想起了什么似得,转头问丈夫:“今日官府是不是要组织大家一块去栽树?”
  张大恍然的拍了拍脑袋:“哎哟,可不是吗,幸好你提醒我了,上回去善堂当义工没报上名,这回我抢到了名额可得去早些。”说完就拿着工具匆匆出了门。
  达兴州自从推出善德册后,每次官府组织大家做善事,百姓们都抢着报名,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连一些小偷小摸都没有了,就怕被人抓住了去官府领功,善堂里收容的老弱病残也得到了妥帖的安排,倒有了那么一丝丝天下大同理念中的意思了。
  *
  李盛自打开始自己做木马,在学校里的时候就经常去请教王先生一些制作与构造上的问题,王先生对于刻苦勤奋的学生,那是很喜欢的,对李盛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让他有问题尽管来问,不要担心麻烦他。
  李盛听完以后心中很是感激,心中暗暗发誓不能辜负了王先生的苦心,每天回到家中都要忙活到很晚,第二天继续回学校上课,授课的先生们看他的状态都劝他多休息,李盛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回去了晚上继续熬,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盛的木马总算是被他造了出来。
  第二天他就在家里找了块红色的旧布,往上面一盖,扛着就往学校走,他要和王先生一起分享他的喜悦!
  一路从家里扛到学校,李盛已经气喘吁吁了,王先生见他汗流浃背的狼狈模样,递了杯茶水给他,李盛接过来就一饮而尽头,王先生好奇的盯着红布底下的东西,问道:“你今儿是扛了什么东西过来,还挺大件的。”
  李盛一抹嘴,得意的说道:“先生,这就是我造出来的木马。”还示意王先生去掀开红布,欣赏欣赏他的杰作。
  王先生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竟带着一种洞房花烛夜掀开新娘子盖头的心情,郑重的掀开了那层红布。
  红布一掀开,最先入目的是正前方两个把手前方安置的马头,再往下看是两个是车架相连的坐垫和车鼓励,王先生看着整个木质的构造上多加了一条铁链,蹲下身试探的动了动两边多出的踏板,铁链和车轱辘就一起转动起来,心中暗暗赞叹李盛天赋异禀,少年奇才。
  站起身正想夸他两句,看他得意洋洋的样子,话到嘴边就成了:“这东西能动吧?”
  李盛昂起脑袋,挺起胸膛道:“那是自然。”
  王先生却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那你为啥还要扛着过来?”
  “。。。。。。”他能说他忘了吗?
  李盛被王先生一句话堵的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脸涨的通红。
  王先生这才哈哈大笑,然后正色道:“你做的很好,比起许多比你年长的人都做的好,打造这条铁链花了不少时间吧?”
  李盛点点头,他当初试了各种材质来打造这条链子,最后却发现都不怎么耐用,就偷偷摸摸拿着家里的锄头出去融了,调整了多次才打好这条铁链,后来他老子娘差点被没把他打死,现在想来他还有些心有余悸。
  *
  当当当,下课的钟声一敲响,学生们就欢呼着从教室里一涌而出,平日里急着散学回家的孩子们,路过操场时都瞪大了眼睛惊呼道:“那是什么!”
  只见操场上,王先生骑着一辆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前边还安着一个木雕的马头,正在操场上歪歪扭扭的前行着,李盛在旁边小心翼翼的护着,就怕摔了他的宝贝木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