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手千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今天门口这幅仪仗,是棠梨从未见过的复杂,以此推断今日官驿中大约来了一位高官,至于具体是几品官,棠梨是看不出来的,只是知道品阶必定很高。
  这就有些奇怪了,安州城并不是什么繁盛之地,且前头百里便是一个富庶的州府,这越富庶的州府,官驿的条件也必然好上许多,故此,若非实在赶不及,大多官员都不会在安州停留,更何况这样高品级的官员,可选择的就更广了,基本不用住官驿,故交同年各地的别院豪宅有的是,随便寻一个住下就是了。
  特意住到官驿中的官儿不是在意自己的官声就是做戏,不知今儿这位属于哪一种。

  ☆、姜汤自救

  前头有迎送的仪仗,棠梨只得又绕到后面,打算从角门进去,刚拐过去就瞧见甘草在角门边儿上立着,正惦着脚一脸着急的往这边儿望,瞧见自己忙跑过来:“小姐可算回来了,夫人正着急呢。”
  棠梨挑挑眉:“娘着什么急,今儿一早出门前不是跟娘说今儿去采药的吗。”
  甘草:“平日里小姐去采药回来的晚些倒也罢了,可今儿却不妥,咱们驿馆里来了位了不得大官儿,早上小姐前脚走,后脚就到了,来的突然好一番忙活才迎了进来,这会儿老爷还在前头呢,夫人这才着急让奴婢出来望着小姐。”
  棠梨了然,想必娘亲是怕自己不知来了官员,贸然去走大门,冲撞了那官员的下人,惹上麻烦。
  这也并非她娘多虑,这官场的人,官越大架子越大,人也越不好相与,而这些官员的下人借着主子的势,更是格外刁钻,眼睛一个个都长在脑瓜顶上,岂会把父亲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看在眼里,自己这个不入流小官的女儿就更不用提了。
  万一碰上,哪句话说不对,就把这些人得罪了,虽是下人可若在他们主子跟前儿歪歪嘴,别说爹的仕途前程就是如今这个不入流的驿丞只怕也保不住。
  这便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入了仕途万事不由自己,而对于她爹的经历,棠梨很有些唏嘘,她这便宜爹的运气说好吧也算不差,一个寒门子弟即便寒窗苦读十数载,能一朝金榜题名的也实在不多,他爹却中了,还是进士,这本是逆天的好运,可这样的好运却只到中了进士便用光了,后头便十分不顺。
  棠梨是半截穿过来的,这些事自是不知,可架不住她娘总是叹气叨叨,日子长了想不知道都不可能,不过她爹娘的感情极好,爹虽仕途不顺,却从不在妻子面前发脾气,只要回到后院,便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绝不会把心里的郁闷不快发泄在家人身上,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男人,也赢得了棠梨的孺慕之情,看着便宜爹总会想起自己的父亲。
  至于怀才不遇,棠梨后来想想也不是她爹的运气差,这科考凭的是真才实学,这个她爹绝对具备,只要科考公正她爹得中也在情理之中,可得中之后凭的便不是才学了,而是门路人脉。
  这官场的规则无论什么时候都差不多,她爹这样一没根底儿二无家财的,即便有真才实学,想在官场站稳脚也实属不易,没有人脉关系,也没有银子上下打点,两眼一抹黑光靠运气是没戏的。
  所以她爹一个进士及第的青年才俊,直接被发到了这安州城当了这么个不入流的驿丞,此事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话娘也从不在爹跟前儿提,生怕伤了爹的自尊,只是背地里跟自己唠叨几句罢了。
  甘草接过棠梨的竹篓背在自己身上,瞧见棠梨手里提的大鲢鱼顿时裂开嘴笑了起来:“好大的一条鲢鱼。”棠梨瞥了她一眼,感觉这丫头馋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伸手拍了她的脑袋一下:“看把你馋的,不知道的还当平日不给你饭吃呢。”
  甘草也不回嘴,只是嘿嘿傻笑,她知道,小姐提了鱼回来,必然就有好吃的,又瞧见竹篓里的蘑菇,更是欢喜,抱着竹篓跟抱着宝贝一样跟着棠梨往厨房去了。
  灶上的婆子一见棠梨提着鱼进来,知道小姐要亲自下厨,便行礼出去了,把灶房让给了棠梨,傻姑知道棠梨回来,跑了来,憨笑着跟甘草在一边儿打下手帮忙。
  棠梨的厨艺是跟一位老阿姨学的,爷爷不喜欢城里的喧嚣,大多时候都住在郊外的老宅,而且不让儿孙们在跟前儿,只棠梨自小投老人家脾气,跟着爷爷住,上学也都在附近。
  棠梨小的时候,家里有个老阿姨帮着做饭收拾家务,日子长了,棠梨也就学会了,后来老阿姨被儿子接走养老,就剩下祖孙俩,做饭的就成了棠梨。
  其实爷爷并不讲究口味,爷爷是老中医,也秉承了中医人的传统,他总说当大夫的需安守本心,山珍海味不如青菜豆腐,烟酒更是不碰,连喝茶也是自己配的最普通的药茶,爷爷说这个最好,比什么好酒好茶都强,来了客也是如此待客,后来因棠梨年纪小,正长身体饭桌上才丰盛了些。
  虽爷爷不讲吃,家里的老阿姨却一手好厨艺,即便青菜豆腐也能做成不一样的美味,因棠梨喜欢吃鱼,老阿姨便时常变着花样的做鱼,于是棠梨也跟着学了不少绝活。
  棠梨把大鲢鱼一剁两开,寻了个大砂锅把煎了的鱼头跟白龙皮炖在一起,待烧开了转小火慢炖,需要炖两个时辰才能把鱼头的胶质跟白龙皮的药性完美结合,既补养身体同时也能保有鱼的鲜美。
  而鲢鱼的身子就简单多了,不用煎,只大大的葱姜酱料加进去熬煮开了,放鱼,炖到晚间汤都收进去就成了。
  棠梨刚收拾好,抬头就瞧见她娘苏氏,苏氏不满的道:“我还说听见你家来了,怎么这么半天不见人,果然跑到这儿来了,这才刚过晌午,怎就做上饭了。”
  棠梨:“今儿女儿运气好,在山上得了一株白龙皮,爹前几日说头疼,这白龙皮跟鱼头炖汤正对爹的症。”
  苏氏盯着眼前的女儿,不禁记起旧事,她随官人刚来安州那年,正是冬底下,大约是路上着了寒,一到安州城,这丫头就病了,寻了几个大夫来瞧病吃药却不见好,病的越发重,神志都有些不清,大夫说不中用了,自己那时候只知道抱着闺女哭,也没法子可想,还是官人说闺女小嘴动呢,许是说什么,自己凑近听了半天,方听明白,这丫头说的是姜汤。
  苏氏还当是闺女是不行了想喝姜汤,忙让丈夫去端了一碗来,灌了大半碗下去,不一会儿出了汗,人便安稳了,两口子大喜,见姜汤有效用便又灌了一些,用厚被子捂着睡了一宿,出了一身透汗,转过天果真就好了。
  苏氏记得自打那次病好了之后,这丫头便转了性子,央求着官人寻了许多医书学起了医术,先开头两口子也没当事儿,官人说闺女爱看书总是好事,看医书也好,便由着她去了,苏氏想着闺女不过是因自己的病一时兴起,过些日子也就丢开了,谁想,这丫头竟是个认死扣儿的,真就正正经经的学了起来。
  且真的学成了,后来这几年,自己两口子加上家里上下只要得病的都是这丫头给治好的,这丫头一出手便能药到病除。
  事实摆在眼前儿,也由不得两口子不信了,有了事实,两口子干脆就不管了,由着她折腾,便是她要出城采药也只是嘱咐他换成男装,免得让人瞧出女儿家的身份,招来什么风言风语。
  其实叶全章倒不怎么在乎这些,他跟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觉得自己女儿是最好的,最可心的,只盼着闺女活的快活就好,管别人说什么呢,她想学医就学,想采药就去,怕什么人言。
  苏氏作为母亲便考虑的多些,怕女儿名声不好,回头不好说婆家,毕竟这女孩子总是抛头露面的往外跑,传出去终归不好听。
  不过也知道拦不住,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嘱咐棠梨换上男装,且严令家里的下人不许在外头说起此事,因此棠梨会医术这件事儿,除了家里人也就临山村的人知道,而临山村的人就算想破了脑袋也绝想不到,给他们看病的叶大夫是驿丞大人家的小姐。
  苏氏虽不满棠梨总往外跑,却最疼闺女,听她这般一说,也只得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都多大的丫头了,还总往外跑,我看以后谁敢娶你。”
  这话她娘隔三差五就说,棠梨听的耳朵都能起茧子了,如今已经练到自动屏蔽,只当没听见,嘿嘿一笑道:“娘,刚在外头瞧见驿站外的仪仗,是来了什么样的大人物吗?”
  苏氏怎会不知这丫头是故意岔开话题,白了她一眼道:“你呀这几日老实些别往外跑了,听前头的小厮回说,是去岳州上任的布政使大人。”
  布政使?棠梨还真有些意外,据她所知这布政使可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官,用现代的官位来说,相当于省长,掌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可算得上是一位呼风唤雨的封疆大吏。
  这样手握实权的封疆大吏,到哪儿都少不了巴结之人,便在上任途中,一切从简,也不应该在安州停留才是,除非有不得已的苦衷。
  想到此,不禁道:“这倒有些奇怪,这样的官员怎会停在安州。”
  苏氏低声道:“听说是这位叶大人的老母亲病了,怕再赶路有什么闪失,这才暂时安置在了安州城。”
  叶大人?棠梨愣了愣,忽的想起今儿在黄大勇家,遇到的那个周婆子,貌似说的是叶府,而且同样也是老夫人得了急病,只得耽搁在了安州城,莫非那位周婆子所说的就是这位岳州的布政使大人?
  若果真如此,可真是有些巧了。

  ☆、又见神医

  
  苏氏见女儿出神,伸手拍了她一下:“想什么呢,娘的话可听着了。”
  棠梨深知便宜娘若是唠叨起来可就没完了,忙道:“听着了,娘放心吧,这几日棠梨不去采药就是。”
  苏氏点点头:“听见了就好,也省的娘担心。”说着又叹了口气:“盼着这位叶府的老夫人快快好了吧,阿弥陀佛。”想是心中着急,还念了句佛。
  棠梨:“听娘这话倒像不想让这位叶大人在驿馆常住似的。”
  苏氏唬了一跳,忙四处看看没外人方道:“这丫头胡说什么呢。”
  棠梨凑到她娘耳边道:“难道女儿说错了,说起来这位叶大人可是封疆大吏,若是去旁的州府驿馆,那些当官的估计能欢喜死,怎的娘却发上愁了。”
  苏氏明白女儿的意思,摇摇头:“你爹若是那样的性子,咱们也不会来这安州了。”
  棠梨心里暗暗点头,是啊,便宜爹虽心怀抱负脾性却有些清高,最不善溜须拍马之道,莫说这位叶大人是布政使,就是亲王公候的来了,以她爹的性子也绝不会谄媚逢迎,所以这叶大人对别人来说或许是机会,而到了便宜爹这儿却不然,且叶大人之所以来此,是因叶府的老夫人病的重,无奈之下才暂时留在安州。
  棠梨不懂官场却有常识,这官员上任何其要紧,若误了可是大罪,这位叶大人却下令留在安州,可见是一位孝子,若他的老母亲在安州有个好歹,极有可能迁怒爹这个驿丞,若果真如此,非但无福反是飞来横祸。
  想必她娘担心的是这个,想明白了,棠梨道:“娘可知这位老夫人得的什么病症?”
  苏氏一听,立马警惕起来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棠梨:“那个,没什么随便问问。”
  苏氏哪会不了解女儿,白了她一眼:“你要学什么医术,爹娘都由着你,平日家里人有个病什么的,你要看也便看了,旁人可不许你胡来,更何况,叶大人可是朝廷二品大员,这位叶府的老夫人更加是一位老封君,真要是瞧病便是那皇宫里的御医也寻的来,就算在这安州城里还有一位庆福堂的余神医呢,你这丫头瞎逞什么能,看过几本医书,就真当自己是大夫了不成,若是如此容易,这天下还不都是大夫了,听娘的话不许胡闹。”
  棠梨有些哭笑不得,她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人会质疑自己的医术,这倒让她想起自己上一世在中医科实习的时候,因为年纪每每被质疑,这也不奇怪,一提起中医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中医,认为越老医术越高,棠梨却觉老并不能代表医术高,高明的医术后是丰富的经验,
  也就是说看的病多了,经验越多,才可能提高医术,且要努力钻研,多看医书医案,能做到这些,哪怕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大夫,依然算得上医术高明,而许多中医大夫却是混日子,求得不过是当个太平医,治不好病无妨,只要治不死人就好,这样的大夫又怎么会花心思去钻研医术,即便年纪再大也不过是个庸医罢了。
  而棠梨更为得天独厚,她自小跟在爷爷身边,爷爷虽不在医院坐诊,却常常深入偏僻的山区义诊,有些山区甚至连一条正经路都没有,进出完全靠两条腿,而那里的人生病了也大都不会送医院,甚至不舍得吃药,只是扛着,实在抗不过去就等死,她跟着爷爷看了许多危重病人,这些经验也是她后来行医的最大资本。
  只是自己这些经验到了这里却毫无用处,甚至自己稍微问问便宜娘便一脸警惕,生怕自己去给那什么叶老夫人诊病,若是上一世,想挂自己这个军总中医科叶主任的号,得提前排三天还不一定能排上呢。
  便宜娘当真不识货,苏氏生怕棠梨阳奉阴违招出天大的祸事来,又絮絮的叮嘱了许久,直到棠梨信誓旦旦的保证绝不会偷偷跑去给那位叶老夫人看病才放过棠梨。
  棠梨大松了口气,便宜娘这个唠叨的功夫,真让人招架不住,自己也不是小孩子了,如何不知轻重,哪会轻易去给那什么老夫人看病,不过是好奇问问那位老夫人是什么症候,竟严重到耽搁在了安州。
  只不过,便宜娘这幅如临大敌的样子,自己还是不问的好,免得她娘又要唠叨个没完,还是熬鱼汤吧。
  这鱼汤熬得颇费工夫,至掌灯时分方熬成,棠梨自己尝了一口,味道鲜美之极,便装了一碗端着去了书房,她知道平日这时候她爹都会在书房料理公务,这驿丞虽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事情却一点儿都不少,且异常琐碎,害的便宜爹总是从早忙到晚,辛苦非常。
  棠梨刚到了书房窗下,便听见里头便宜娘说话的声音,微微笑了笑,想来娘心疼爹,特意送了吃食过来,想着还是不要打扰爹娘恩爱了,转身要走,却听见里头提起了大夫,不禁愣了愣,倒站住脚,底细听了听。
  苏氏本是给丈夫送吃食过来,顺便问问前头的事儿,她都担一天心了,把吃食摆好又把筷子递给丈夫才道:“前头如何了?可去请了大夫?”
  提起这个叶全章叹了口气:“大夫倒是请了,请的还是咱们安州城赫赫有名的神医。”
  苏氏忙道:“神医,是庆福堂那位?”
  叶全章点点头:“正是他。”
  苏氏道:“听说这位余神医一天只看三个病人,庆福堂外头天天都是排队瞧病的,能请的来吗。”
  叶全章哼了一声道:“寻常人想请这位神医只怕请不来,可叶大人却不然,根本不用亲自去,只遣了跟前儿的小厮走了一趟,到了庆福堂门口把叶大人的牌子一递,这位余神医便颠颠的来了,可惜了庆福堂这样数百年的老药号,据史书记载这庆福堂曾屡次帮着朝廷救助灾民,前朝还曾获封天下第一药号,不想竟出了这样趋炎附势的子孙,着实可悲。”
  苏氏:“有道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庆福堂余家都传了两朝数百年了,听说在前朝庆福堂可是皇亲国戚,了不得世家大族,这样的大族出几个趋炎附势的子孙有什么奇怪的,官人生这样的闲气做什么,况只要那神医来医好老夫人的病,平安的送着叶大人出了这安州城便万事大吉了。”
  叶全章摇头:“若果真医好,我也不会如此生气了。”
  苏氏一惊:“怎么竟没医好?不说庆福堂这位神医医术高明的紧吗,可瞧了脉?是什么症候?开了药方不曾?算着这前后不过几个时辰,就算吃了药也没这么快的啊。”
  叶全章:“这个余神医的药方子倒是开了,可叶大人不知怎的,一见那药方子便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大骂一声庸医,便让人把这余神医赶了出去。”
  苏氏:“这叶大人好没道理,药没吃呢怎就知道不管用了。”
  叶全章:“我也是纳闷呢,私下里跟那管家扫听了一下,好在那叶府的管家是个好相与之人,跟我透了几句,说这余神医开的药方跟前头几个大夫开的一般无二,老夫人先头也不过是着了风寒有些发热罢了,正是吃了这样的药,才越发病重,本来叶大人暂留在安州也是有计较,一是老夫人病重,不好赶路,再有便是听闻了庆福堂神医的名声,想着让这神医瞧瞧,谁知竟跟前头几个大夫开了一样的药方子,岂有不怒的。”
  苏氏:“如此一来,叶大人即便嘴上不说,心里岂不要迁怒官人。”
  叶全章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苏氏便越发愁了上来:“这可如何是好?要不官人再去寻旁的大夫来。”
  叶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