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俏卿宝-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管管,我管你娘呀管,你个蠢货,就知道钱钱钱,要不是我和你爹向着你,就你办的这些事,早就被黄家送大牢里去了。要不是你,大丫能白白过继给黄家?怎么着黄家也得掏个四五两。
第二十七章 结亲有因
这里里外外,被你个败家玩意差多少钱去了?”一提起过继的事来,夏老太太恨杨氏恨的牙根直痒痒。
正说到这里,张氏悄悄的溜了进来。
夏老太太大喝一声:“有你什么事?天天偷偷摸摸的,走路都没个声。滚出去,一个比一个招人烦!”
张氏怨毒的看了夏老太太一眼,灰溜溜的又出去了。
她刚出去,就遇到夏守平从外面进来了。
“娘发火呢,三哥你可小心点,别和我是的被骂出来。”张氏这话听起来象是劝告。
夏老太太在屋里听到了,大声的骂道:“天天架桥拨火,你这么爱挑拨事,怎么不托生只黄鼠狼呢,真难为阎王爷给你一张人皮!老三,你给我进来,别理那个心术不正的东西。”
卿宝这才知道,原来在这三个儿媳妇当中,夏老太太最讨厌的是四儿媳张氏,原因是张氏人品不好。
自己的娘亲黄六娘,由于娘家太过强悍,也不招夏老太太喜欢。
那这三个儿媳中,就只剩了杨氏。
虽然杨氏又蠢又笨,但比起那两个儿媳来,太好掌握和控制,所以在这三个儿媳中,杨氏也算是矬子里面拨将军,勉强入了夏老太太的青眼。
夏守平赶紧进了屋,迎接他的是老娘的一顿炮轰:“你媳妇儿呢?去哪了?他们老夏家好大的阵仗,这是给六丫出气来了,还是落咱们六家面子来了?”
夏守平也不敢还嘴,只是闷闷回道:“六娘去林大夫那里拿药了。林大夫说六丫这病还得喝几天药。”
夏老太太冷哼了一声,似乎对儿子的懦弱很不满意:“你也是个男人,你媳妇的娘家踩在你头上作威作福,你屁都不敢放一个。啥时候也能硬起腰杆来,给咱老夏家争争脸?”
夏守平老半天才挤出了一句话:“要不是大嫂打六丫,她家也不会来这么多人了。”
一听儿子竟然也向着黄家说话,夏老太太当时就火了:“滚,你赶紧给我滚,以后你光认黄家别认夏家了。赶紧的,抱着你家那个丫头片子滚蛋。”
夏守平立即说道:林大夫说六丫这脑袋不能动……”
他还没说完呢,下啊老太太立刻就说道:“怎么着,你还想让六丫在这儿过夜吗?我可没空给你们看孩子。”
卿宝也假装撒娇的对夏守平说道:“爹爹,我要回家,我不在奶奶家。”
“听见没,孩子不愿在这儿,赶紧抱家去。”夏老太太生怕卿宝住在她这儿,象轰苍蝇似的往外轰这父女俩。
夏守平无奈,只得轻轻的抱起了卿宝。
卿宝心道,自己就是走了,也不能让夏老太太和杨氏好过,自己被踢一脚的事,自己还得报报仇。
临出门前,卿宝故作天真的对夏守平说道:“爹爹,明天还让大伯母偷咱家的米饭去吧?她把咱家米饭偷了,咱们就能上奶奶家吃饺子来了,奶奶做的白面肉饺子,可好吃了。”
一听卿宝提起那锅白面肉饺子,本来就上火的夏老太太更是火冒三丈,咬牙切齿的转过身,满脸雷霆的看向了杨氏。
被夏守平抱出了奶奶家,刚出了院门,卿宝就看见四个柱子正在街上跑着玩呢。
“二哥,把咱家那盆子米饭端家去,晚上吃米饭。”一大盆米饭,不能便宜了杨氏,该拿回来就得拿回来。
二柱答应着跑进了奶奶家。
卿宝转念又一想,黄六娘还不知道夏守平带着她回家了呢,万一拿完药再回到夏老太太这里,肯定得被心情不爽的夏老太太骂一顿。为了让黄六娘躲过这一劫,卿宝又对三柱喊道:“三哥,你去林大夫家叫娘,让她直接回家。”
三柱率领着四六柱一溜烟跑的没影了。
夏守平见女儿吩咐的条条是道,不由安慰的笑道:“爹的六丫长大了,知道过日子,知道惦着你娘了。”
还好,他倒没有怀疑六丫换了个人。
卿宝吐吐舌头,决定以后还是少说话,特别是大人话,省得惹来非议。
夏守平把女儿抱回家,铺好褥子,让女儿躺着休息。
“六丫,你好好躺着别瞎动,要再伤了脑袋,可就成傻子了。你等着,爹给你烧口水喝。”
卿宝乖巧的答应了,夏守平这才放心的去烧水了。
躺在被窝也无事可干,卿宝就开始琢磨今天这事儿。
六丫家的这一窝亲戚,整天的斗来斗去,因为一顿饭就可以打起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
穷的连饭都吃饱,全部的心思和时间都用在塞饱肚子上了,怎么可能去在意卫生问题,教育问题,还有素质问题?
中国自古就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衣食不周的时候,礼节和荣辱,都没有任何意义。
六丫家太穷了,必须要想办法挣钱,要不然,七八年之后,当卿宝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被嫁入同样穷的人家,或者为了换点银子给儿子们娶妻,把她卖了都不一定。
挣钱,挣钱,一定要挣钱,只要自己手里有钱了,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只是六丫太小了,才六岁的孩子,要怎么去赚钱呀?
如果她表现的太过火,在这个男尊女卑又愚昧落后的国家,没准就会悲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本钱。
虽说黄六娘刚得了二两银子,但卿宝不用想也知道,急遽缺钱的黄六娘能给她两个铜板就不错了。
年龄太小,没有本钱,又住在乡下,这要如何挣钱呀?
卿宝想的头都破了,也是什么办法也没想出来。
知道这事儿不能急在一时,卿宝索性放开了手,还是先把伤养好了再说。
晚上临睡前,黄六娘和林守平照样说了一会儿子话才睡的。
在这次谈话中,卿宝听到这夫妻俩商量,这二两银子先不动,要攒着盖房子,预备二柱娶媳妇儿用。
卿宝知道,本钱的事情,是彻底没戏了,她还得另想办法。
接下来几天,卿宝就专门在家养伤,哪也没去。
到三月十七这天,黄大舅李氏带着林瑜来了。
夏瑜一身粉色锦锻,满头簪钗,胳膊上还带了一对白色的玉镯,一走路叮当作响,香风扑鼻。
黄六娘一看到女儿穿戴的这么富贵,又想起女儿长这么大,自己什么也没给她买过,心里又是酸又是涩。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黄六娘说道:“大哥大嫂大丫,你们咋来了。”
夏瑜这次倒没因为黄六娘叫她大丫不高兴,而是喜气洋洋的说道:“不要再叫我大丫了,我从明天起就正式改名叫黄瑜了,你们叫我瑜儿就行了。”
黄六娘张了张嘴,瑜儿这两个字还是没有叫出来。
黄大舅径自落座,对黄六娘和夏守平说道:“明儿是大丫过继的大日子,我和你大嫂寻思你们也不能白生养大丫一场,这不,就带大丫过来,特意和你们好好道个别,和弟弟妹妹们玩一玩。”
夏瑜来到卿宝旁边,看了看炕沿,又看了看自己的新衣服,皱了皱眉头,就那样站在炕沿下面,从头上摘下一根最小的簪子,扔给卿宝道:“六丫,这簪子姐送给你了,你留着戴吧。”
见夏瑜竟然送出了一根簪子,大舅母李氏不由皱了皱眉头。
她这表情,背对她的夏瑜没看见,可正坐在炕上的卿宝却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夏瑜毫无所觉,仍在对卿宝趾高气昂的炫耀:“我现在首饰多的都戴不过来,还有衣服,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贵可漂亮了。”
通过与李氏的几次接触,卿宝看得出这位大舅母绝对不是爱心爆棚的好人,从要赖掉过继费就可以看得出,她也不是个大方的人。就这样一个人,会好心的为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和她关系也不好的小姑子家的孩子打算?不仅要过继过去,还要陪十六台嫁妆,这怎么可能!
这里面,如果没问题,卿宝绝对不信。
如果不是那男方的家境已经贫困不堪了,就是那男孩有什么缺陷,或者说他家里出了重大丑闻,让李氏舍不得将自家女孩嫁过去受苦。若真是书香门第的长子嫡孙,家境又好又富裕,李氏肯定会巴巴的把自家女儿送去,这等好事儿哪轮得到夏瑜啊。
黄大舅黄炳臣和李氏一共育有五个子女。大女儿已经出嫁多年,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已经成亲,三儿子今年十六,已经订了亲。小女儿黄冰婧,才十一岁。
黄六娘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就考了个秀才。幸好黄老太太会经营,黄家虽不是大富之家,却也小富有余。膝下儿女虽说自幼都读过书,但没有一个人走科举之路。现在黄家众兄弟,虽一直宣称自己是读书人,其实在暗地里,都各自经营着商铺,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只不过铺子没有挂在他们兄弟几人名下,所以没有沦落入地位低下的商贾之流。
由此可见,那个世代书香的人家竟然上赶着要和这样黄家结亲,这其中,必有隐情。
第二十八章 又有喜了
推论是推论,可卿宝手里没有证据说那家有问题,而且就算她有证据,又有谁会听一个六岁孩子的话呢?卿宝相信就算她现在和夏瑜说了她的怀疑,急于摆脱贫穷家庭的夏瑜,也根本不会听夏瑜的话,没准还会反咬夏琪一口,说她是嫉妒呢。
卿宝识相的保持了沉默。
黄六娘看着花枝招展的女儿伤感,李氏却得意的笑道:“六妹,明儿个是过继瑜儿的正日子,我和你大哥可是专门来请你们参加宴席的。这是高兴事儿,明儿个你和妹夫把孩子们都带去,让孩子们也吃顿好饭,大鱼大肉管够。”
黄六娘从女儿身上收回目光,擦了擦眼角道:“我们就不去了,万一孩子们失口叫错了,再惹大丫不高兴。明儿是她的好日子,就让她风风光光的过一天吧。”
李氏也不再说这件事,显然她也不是真心的让破衣烂衫的小姑子一家去,说这话不过是意思意思罢了。
黄大舅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黄六娘道:“六妹,大哥知道你家想起房子还差点钱,这二两银子你拿着,早点把房子盖起来,二柱也不小了,该为孩子打算了。”
李氏一看朱大舅竟然给小姑子二两银子,那脸刷的一下就沉下来了,显然,黄大舅事先并未与她商量此事。
“大哥,这钱我不要,你留着,给大丫添妆吧!”见自家兄长还是惦记自己,黄六娘说话都哽咽了。
黄大舅把银子塞到黄六娘手里,叹气道:六妹,我是你大哥,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你和大哥客气啥。拿着,不拿大哥就生气了。”
黄六娘抹着泪,把银子收了起来。
李氏不高兴的把脸一扭,不看那兄妹俩了。
又待了没一会儿,一脸不耐烦的李氏就站起来说要走,夏瑜欢快的跟在了李氏后面,头也不回的走了。来了这么长的时间,从始至终,夏瑜一句爹也没叫,一声娘也没喊。
似乎眼前这对贫穷的夫妻,她从不认识一样。
夏瑜走后,黄六娘和夏守平大概心里都不好受,两个人默默的干着活,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点也不象平日里那样连说带笑的。
卿宝知道林瑜伤了他们的心,这个女孩太没有良心了。想过好日子,这没有错,错的是,她不应该忘了是谁生了她,是谁养了她。
不忍心看他们难过,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卿宝开口道:“娘,这么多钱,够咱家盖新房了吧?”
一提起盖新房,黄六娘提起了点精神:“夏守平,钱够了,你说咱们盖新房吗?”
夏守平仍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黄六娘想了想道:“马上就种地了,怕不好找帮工的。等夏天再盖吧,那时候闲人多。”
“行,我听你的。”
卿宝憧憬的问道:“娘,咱们盖几间房呀?我要自己睡一个屋。”
黄六娘一句话就打破了她美好的愿望:“咱们盖三间房,以后二柱和三柱成亲就都有地方住了。你这个小丫头嘛,还得和爹娘住一起。等你大了以后,娘给你盖间厢房,你就可以一个人住去了。”
等她长大了,怕是就要订亲出嫁了,破厢房盖不盖还有啥用啊。
还是想想,怎么赚钱吧,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自己赚钱给自己盖间房,那才现实啊。
三月初三,是黄家正式过继夏瑜的日子。
如果是过继嗣子,那得大张旗鼓的通知族人,还要把嗣子的名子载入祖谱。
嗣女嘛,由于不记入祖谱,就没有那么正式了。
黄家也不过是自家摆了几桌酒席,让夏瑜改口认认亲。
这种场合,做为夏瑜的父母,黄六娘和夏守平应该是要去参加的。
不过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黄六娘很坚决的没有去。
在她看来,因为家里穷而把孩子过继出去,是一件颜面无光的事情,这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她人虽然没去,心可是去了。
一整天在家里魂不守舍的,拿东忘西,前言不搭后语。
看来,她对这个大女儿还是极有感情的,想想也是,哪有当娘的不惦记自己孩子的?好歹也养了十四年,现在女儿去喊别人爹娘去了,这让她心里如何能好受?
可不管她怎么悲伤,夏瑜还是过继出去了,日子还得照样过。
黄家人来闹了一场,虽说压住了夏老太太的气焰,但在黄家人走后,夏老太太就开始想法子往回找失去的面子了。
在黄家人走后第二天,夏老太太就对外宣称生了病。
不仅让儿子儿媳去伺汤伺药,还要儿媳妇们天天做好了饭送过去,而且做的饭菜稍不顺心,就骂儿子儿媳不孝顺。
好在夏老太太有三个儿媳妇,妯娌三人一人一天轮流伺候,还能稍微减轻一些负担。
大儿媳背了贼名让夏家丢了人,她看不上眼。三儿媳带娘家人给她难堪,她看着就生气。四儿媳品行不端,看都懒得看她。
三个儿媳她统统看不上,整天连骂带训的,没有多长时间,就让三个媳妇苦不堪言。
黄六娘受委屈回来后,总要骂夏守平出气,夏守平知道自己的娘亲这是在找茬,也不敢还嘴,不仅全部承受了妻子的怒火,还天天陪着笑脸陪着小心。
卿宝看不惯夏老太太欺负黄六娘,只得给黄六娘支招,送饭这差事,交给夏守平,然后让夏守平说六丫这几天头疼的厉害,黄六娘在家熬药没空送饭。
面对自己儿子送来的饭,夏老太太挑剔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这让黄六娘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夏老太太的折腾,再加上夏瑜过继的事,让黄六娘心力交瘁,没过几天就病倒了。
长年辛苦劳作,有病都是硬挺,再加上连续生了六个孩子,让黄六娘的身体亏空的厉害,这一病就病的很沉重。
偏偏在林大夫诊脉的时候,又诊出黄六娘怀了第七胎,既要治病,又要安胎,林大夫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没敢下方子。
夏守平没有办法,只得借车拉了黄六娘去城里医馆,请一位名医给诊了诊脉。
结果诊费和药钱加在一起,不仅新得的四两银子花费一空,就连夏守平和黄六娘多年的积蓄也花了个一干二净。
当黄六娘得知她的病已经花掉了盖房子的钱时,她愤恨的用双拳捶打着肚子,哭骂着这个害她花掉了所有积蓄的小生命。
怕她把孩子打掉了,卿宝赶紧拉住了她的手。
不管从哪方面说,这个孩子都是无辜的。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是它能选择的。
要怪,只怪这个落后的世界没有tt这一伟大的发明。
一场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给二柱盖房娶媳妇成了泡影,这让黄六娘心如死灰,整天躺在炕上一动也不动,连话都懒得说了,偏偏孕吐又很严重,吃什么吐出什么,每当把她折腾惨了的时候,黄六娘就会使劲的捶打肚子,恨肚子里的小生命让她吃这么多苦头。
卿宝知道,黄六娘这是拿肚子里的孩子泄愤呢。
攒了一辈子的钱,本以为能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呢,可结果,因为要顾忌肚子里的小生命,大夫给开的药都是好药,家里那点银子,能够支付那些药费已经是万幸了。
黄六娘彻底消沉了,夏守平只得接下了照顾孩子烧火做饭的担子,天天忙的团团转。
四个柱子只要吃饱就行,在二柱的带领下,仍是在外面疯跑。
只有卿宝不敢出去,天天在屋里看着死气沉沉的黄六娘,生怕她发疯了,真把肚子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