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18岁-蛮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既然自己重生了,那么无论如何都要让爹爹把这笔债放在明处;最好是把大姐和大姐夫也叫到一起,并让大哥亲手写下欠条,并按上手印,这样大哥就是想赖也赖不掉了。
张林青主动关心大哥婚事;当着爹妈的面让大哥仔细说出每笔钱的用处,这样既让爹妈知道每笔钱的出处又能预防大哥私吞。
一旦大哥想跟上辈子一样回家多报账,爹妈不管自己就闹,闹得左右邻居都知道,豁出脸皮去了。
爹妈不是要维护大哥的名声么,自己把撕扒开来。看看爹妈这次还怎么护着大哥,把钱摊到自己头上。
既然钱借了是给大哥订婚用的;虽然没有分家,但是债务分配再也没平分的道理。
债务大哥就得分大头,他自己还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自己才同意和爹妈平分。
虽然自己没有花一分钱,但是看在没分家的份上,自己偿还三分之一一半,也算是为这个家尽一份绵薄之力了,其他多一分都不可能。
凭什么拿自己赚的钱去替他们还债,他们倒是活得逍遥自在。
可不能像上辈子那样太被动;不但债背了,钱还了。到最后还被大哥大嫂在外到处嚼舌根说他讹钱,坏了自己的名声。
再想想自己结婚成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妈什么都没准备不说;孩子他妈也要多少彩礼,多少有点跟自己私奔的意思。
这样不花钱娶回来的媳妇,在下乡下都是受人歧视看不起的。
张大妈就是不喜欢老二媳妇;经常和朱文兰一起,一唱一和的在自己的面前挑拨是非;在外面到处说闲话,挑拨离间。
老婆方美琴当时很年轻,从小也没母亲教养,跟着伯母长大,骨子里是个老实人。
每次被婆婆说了,也只能默不吭声;连在自己面前告状都不会。
你想一个连句重话都不知道回的人,更别谈反驳和骂人了。
大嫂朱文兰为了显摆她在这个家的地位和婆妈妈对她的重视和喜换,见天的一身接着一身崭新的的确良衣服在方美琴面前晃悠。
就是想看方美琴眼中的羡慕之意,只要方美琴眼中流出半分,她立马就会讽刺她。
可惜方美琴虽老实,但也不是笨的。看都不看大嫂像花蝴蝶似的,而是不动声色把大嫂引到外面,站村道上。让外人看到大嫂趾高气扬,飞扬跋扈,而自己则装个小可怜似的。
张林青在若干年后,才知道用女儿话说,那就是一个妥妥的腹黑。
上辈子张林青没按张大妈意愿入赘到人家做上门女婿,她非常不喜欢这个老二一家。
在张林青结婚,立马跟张林明商议,主持分家。
分家时,张大妈理所当然的只分了2个碗两双筷子,一间破屋子,给老二夫妇,还一副施舍的面孔。
想想倒胃口,真让人心寒。张林倒不是在乎那点东西,而是觉得妈做的太过分了。同样是儿子,怎么区别这么大的,要不是自己长得像这个家里人,他都怀疑自己是捡来的。
张林青一直是个肯吃苦耐劳的大小伙子,这在村里是有目共睹的。村里人都说,他就是被这个家庭给拖累的。
要不是生在这样的家里,以张林青的人品和品行早就结婚生子了。
80年代处处都是商机,钱特备好赚,哪怕你没有一技之长,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能赚到钱。
张林青分家时的衣柜,还是他用给别人家做家具剩下来的边边料自己晚上就着天好月亮亮时做的。
做好后,用红漆刷了刷,就这个妈都好意思当公中的财产分家分给自己!其实因为他妈嫌弃是边角料,才分给他的,要是是快好木头,怎么可能给他呢。
用后世电视剧里常说的一句话,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
至于碗筷张林青气得当场跟搜达尔一样滚给了老妈。再硬气的来了句,我不要了,您老留着吧!
然后拉着孩子她妈回了她分给自己的那间破屋子;用女儿的话,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
当天下午自己去隔壁找春奇爹,也是自己的二堂兄借了10块钱,去供销社买了碗筷等生活用品后,剩下的钱也全都留给孩子她妈,自己出去挣钱了。
想想自己那辈子吃过很多苦,做过很多生意。往上海贩过芋头,贩过味精,拾过荒,往江县买过鸡蛋,做过泥浆泵,贩过椽子,做过木工,卖装修材料。
最后搞水泥罐车,后发现不挣钱后,还是以卖瓷砖为主。
自己挣下了5间门面、一辆水泥罐车、一栋小洋楼,给儿子买辆车,自己一辆面包车,培养2个孩子上大学,儿子成家时候。给儿子花了100万在县城买了门面商住两用。
给女儿20万的陪嫁,帮女儿装修房子。值了!虽然自己后来不住村里,但是村里人提起自己都是翘起大拇指的。
都说自己真正能吃苦,苦过来的苦孩子。
真正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事事变化无常。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有人看么?无论好看与否,麻烦大家告诉我一声;我才有动力啊
☆、第 5 章
作者有话要说: 额,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锁了
一开始说抄袭,如果是抄袭的话,只能说原来人生也可以复制的
修改后又说有不文明语言,自我复查2遍,实在是找不出来
一早上花了几个小时就这在搞这些破事,有点失望、沮丧
反观大哥一家呢?好吃懒做,做个瓦工都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养育了一双儿女除了没有懒惰、好色的缺点外,其他都很像大哥夫妇。
侄女学习倒不错,可惜因为父母重男轻女的态度;以家庭条件差为由没钱供她读书,让她初中毕业后便辍学了。
送她上了3个月的裁缝培训班后,就让她跟本家的一个小姐姐去南方沿海城市打工赚钱养家。
侄儿学习成绩是一般,跟当下的男孩子一样偏科严重;中考没考上高中。大哥夫妇对儿子那是真心疼爱,想他年纪小怕他外出打工吃苦;托人找关系又花钱送他去了县里一所技校学电焊技术;毕业被学校分到C市一家船厂当了一名电焊工。
到了成婚年龄,他自己找了C市一个县城人家的独生女;自由恋爱结的婚,认识时间也不长,不了解对方底细;到了30岁的时候,他老婆发病了才从丈母娘处知道这姑娘原来有间歇性精神病;已经好多年都没发病了。
知道又能怎么样呢,后悔已经晚了;孩子都生了,而且还是大哥心心念念想要的孙子,孩子都12岁了,家里人都是劝和不劝离的,再说他们夫妻二人感情也不错,凑合着过吧,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
侄子的老丈人知道女儿的病情被亲家知道了,他知道女婿没有抛弃女儿的想法;
女婿确实是真心对待女儿的,想着自家在这方面确实有短处,怎么着也得补偿一二不是。
他们夫妇这些年在S市跟着人家后面包工程,也赚了不少钱。手上也有不少闲钱。
所以主动提出为了外孙读书,给女儿和女婿在C市买套房子;100多平米的房子价值70万,老丈人出资50万;剩下的钱让他们两口子自己贷款解决。
过了2年,侄儿老丈人又帮他买了辆汽车,虽然是人家二手车,但没要女婿花一分钱。侄儿到也算是因祸得福;得了老丈人的全力支持。
侄儿买房,大哥夫妇两人只出了1万块,据说这还是他们两口子的全部积蓄。
侄女从16岁出去打工到25岁回家乡相亲。在老家没读大学到这个年龄没成家的,也算是大龄剩女了,大哥夫妇自然着急。
其实侄女自己在外地倒也谈了个男朋友;因为大哥嫌弃对方是外地人;哪怕男方承诺会在我们当地结婚买房并定居,大哥夫妇都没松口。以死相逼,没办法自古忠孝难两全,侄女最后只能选择分手,她那个男朋友黯然离开。
就这么侄女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了几次亲都没成。
张林青后来还是听女儿提起,说是堂姐因为伤心,已经无所谓嫁什么人了,父母做主就行,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前面几次侄女相亲方美琴没去,最后这一个人家因为离家近,她倒是不好推脱,就跟着去看了。
她回来跟张林青描述小伙子其貌不扬,个子也不高,有点五短身材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有家族病史。
但因为知道大嫂一家人不太好说话,所以她没多嘴,侄女问,她只简单答了句,嗯。小妹是个实诚人,当场提点了侄女两句。
没想到小妹月美好心被当成驴肝肺,被大嫂在侄子面前挑拨是非,说是小姑见不得她家好等等,侄子当即给自己的姑姑打电话在电话里大骂她:太平洋警察管得太宽,各人吃各家饭,少咸吃萝卜淡操心。
气得小妹在接电话时,被骂的直掉眼泪;委屈的不行。至此之后两家也淡了关系,有事出钱吃顿饭,没事也不上门。兄弟姐妹中谁也不敢多他们家事。
最后侄女还是在父母做主下,定了这家有肝病遗传史的人家;结婚2年是时间里,这位侄女婿也确实因为肝病住了一段时间院,据说后来是好了。
亲戚之间都非常忌讳肝病,所以一年到头能上门的亲戚也没几个。不过侄女婿到是个老实人;两口子也能吃苦,婆婆是老实也能吃苦的,日子倒也过得还算不错。
结婚几年后,才被人传出大哥和亲家母之间有些丑事。听说当初之所以结亲就是因为男方没有父亲,只有寡母和儿子两人相依为命,妈妈又是个非常老实好拿捏的人。
大嫂夫妇想到男方家里当家做主,才极力撮合这门婚事的,张林青懒得理这些破事。
侄子侄女都结婚成家几年了;按说也该孝敬长辈了。但是结果却是逢年过节侄儿侄女们从没想到给她买件新衣服孝敬她。
大冬天穿了件薄薄的小袄子,跑到自己家,找孩子她妈哭诉;儿女都不孝顺;什么女儿自己就是裁缝都没想到给自己妈妈做件衣服。
方美琴呢,是个善良的;耳根子又软,大嫂就是看出她的软性、好骗才来找她哭诉的。
她呢,当下也就真打电话给侄女替大嫂打抱不平,真是记吃不记打的性子。
反过来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赚钱的第一年;就是给自己和老婆花几千块钱一人买一件羊绒大衣。
以后每年只要是自己老两口生日,什么父母节的,都会给我们老两口买礼物,实在想不起买什么的时候会给钱;在外工作看到有什么好吃的也会买来用快递寄回来孝敬老两口。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句古话真不假;当然大部分原因也得归根于父母教育失败。
不过现在想想这些觉得没意思,有什么可挣的呢?活到80耄耋之年;什么没看明白?
人这一生有3件事算不出来;一是算不出出生;二是算不出一生到底有多少钱;三是算不出到底什么时候会死。
这人生还是活的轻松点为好。挣那些虚名又有什么意思。他决定这辈子按自己的意愿来过,说直白点就是想活的任性些。
这辈子人生突然重生到18岁重新来过;既然给了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那么自己就得好好抓住机遇。
既然现在□□已经快结束了,那么自己就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了,舍弃那些弯路。
直接做自己当年最赚钱的生意,熟门熟路。这是张林青初步的想法。
不过现在□□刚结束,国家没有宣布;一直等到1977年下半年才正式宣布□□结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改革开放。
那个时候国家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
摸索前进,在南方沿海城市试运行。
内地暂时还不能正大光明得做生意,只能偷偷摸摸;一旦被发现会被以投机倒把罪名抓起来,再批判你资本主义者。
而且做生意也需要本钱的,还是先老老实实的攒钱;这个时候出去赚钱只能靠自己学的手艺赚点工钱。
出去做几年木工,把做生意的本钱先赚回来;这只是张林青初步的想法。到时候灵活变动吧!
这辈子呢,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那么愚孝了,也不想当个只知赚钱听话的儿子,也不会像上辈子那样觉得事事都无所谓,不去争取。
人啊,还是得为自己多考虑,得自私点了!
可惜上辈子妈妈对大哥那么好,到临了呢;她生病了住院。
当时因为已经分家由小舅主持分配了妈妈住院时,所有的花费都由自己和大哥平分。
而大哥借口回家卖鸡筹钱后就再没来医院。妈妈到人快不行时,在送往县城人民医院送的路上,妈还问了问大哥夫妇,睁眼看了看没有大哥夫妇后,都没舍得说一声他的不是,只是骂了大嫂女biaozi,长了biaozi嘴,整天哄骗自己。
到死之时,身边除了自己夫妻两和小舅小弟外,大哥夫妻连面都没露一下。
妈妈死了,从医院拉回家时;因为妈妈去的急,也没备下棺材。
没有棺材那就需要先做,当时张林青已经不再做木工,改出去拾荒,八十年代拾荒还是很赚钱的。
由于咱们这个地方是平原,所有的木材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一般人家除了建房子或则有老人病了才会买木头放家里。
其他人家是不会备下木材的,张大妈的病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也就没来的及买木头。
当时大哥家倒是备下了盖房的木材,人倒是很大方说是家里有可以腾一个木头出来。
来帮忙办丧事的亲朋好友,也就没客气,跟着去大哥家拉了一块大嫂指定木头出来;一斧头劈下去,里面被虫蛀的都快空了,根本没法做棺材。
别说做棺材了,什么都做不成。大哥站在一边不管不顾的。没法张林青只能去村里找人一同去他亲戚家赊了个棺材拉回来。
大哥到好,看自己出去买棺材后,他们家那个木头连蛀木屑的都没留下;还美名其曰说,都是自己嘴上省下来的,得留着给女儿打家具呢。
呸,他女儿那个时候才几岁啊。真不是东西,在场的人没有不鄙视他的。
自己早就知道他什么人了,也懒得在妈妈的丧事上跟他争辩,让人说嘴。
将来事情如何自有在场的人替他扬名,自己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想着离改革开放到至今还有2年的时间,比较遥远;张林青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上面。
他觉得自己还是得好好做个计划。今天醒了,病也算是好了一大半了,明天妈肯定让自己去上工,挑河泥。
虽然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但他怀疑这个的小身板真不容易吃得消。
等□□结束后,由于地少、河道和路都暂停修缮,也没那么多工分可赚时,家里又养不起几个半大的小伙子,肯定得安排去学手艺了。
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么能干了了,修路和挑河泥也干不来,得找人分担下。
一个人挑2个愤尼,一个愤尼就算是100多斤,两个要斤300了,自己体重还没有100呢,怎么弄得动?
得找个人和自己抬,2个人抬一愤尼,相对就轻松很多了。想好主意了,就得这么干。可是找谁呢,张海奇?
不行,他家就他一个,他爹妈可舍不得让他干重活。
对了,可以找春奇,虽然辈分是侄儿,但是年龄和自己一样大,从小一起玩到大。
他就是大妈家大孙子,他家兄弟姐妹6个和自己家一样经历过火灾后也穷的叮当响,他和自己一样大。
他在家也算是边缘人,他在家是老大,但因为个子太矮,人长得也不好看,性格木讷,实在不讨人喜欢。
他爹妈偏心的、喜欢是下面最小的两人,小儿子和小女儿。
作为老大也是早早的辍学在家赚工分的。
跟自己一样,□□结束后才去学手艺,学得是瓦工的。
现在是冬天虽然地里没活,但他妈也没让他在家歇了。
和自己一样每天也是起早贪黑的去江堤上工的。
自己找他,肯定能答应。不过他家现在条件比自己家好多了。
他大姐嫁到江南的江县华西村了,就是后世顶顶有名的华西村。
那里的条件比咱们这好太多了,村办企业特别多,福利又好。
听说他大姐已经在当地的纺织厂当上了纺织工人。
这个时候当工人都是吃公粮的,一个个都牛气的很。
家里条件好了也会经常让人从江南带粮食、钱贴补娘家。
嗯,貌似扯得太远了,不想了,好累啊!算了,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
自己还是继续睡觉,养好病再说,慢慢的把眼睛合上了,会周公去了。
他梦见自己和儿女们一起吃饭呢。嘴角慢慢上扬。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看向窗外发现天都黑了。感觉身体又恢复了些力气,唯一不好的觉得就是肚子好饿,多少年了再次感受到饿肚子的感觉,真不好受。
他这才想起自己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既没人给自己端饭也没人叫自己吃饭。
☆、第 6 章
唉,果然是爹不疼妈不爱的万年老二;打起精神,一切靠自己。
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