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慕华顿时醒悟,毕竟自己是监军的身份,要是自己连谈判这些事情都做主了。到时候御史台不玩了命的弹劾自己专权才怪呢!

“好,那咱们就好好去敲一出大理竹杠!”谢慕华站起身来,带着如狼似虎的众人直奔段肃顺的大帐去了。

【第十二章 杨家?乌族?】

羊苴咩城就在前方,这里大军云集,段肃顺将大宋的这些官员都请了来,又叫上大理国的文武百官作陪。这里有菜,但是没有酒,羊苴咩城里还有两万多乌族大军,要是半夜来个偷袭,只怕也不好,杨延彬临赴宴之前还特意巡查了营地,安排了岗哨。

一顿饭,大家都吃得颇为辛苦,大理人也好,大宋人也好,心里都转着自己的念头,好不容易吃完了一顿各怀鬼胎的饭,段肃顺将大宋诸位大臣都留了下来,自己身边只留下常睿冬一人而已。

这一番话提起来颇为轻松,谢慕华只是一口咬定要大理国开放互市,然后每年进贡一批好马即可。大宋的军队就留下三万为大理国守土。段肃顺居然没有反对,一口就答应下来,倒叫谢慕华有些意外,从来谈事情都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遇到个不还价的主儿,还真有些不适应。

待到这群大宋的官员离开之后,段语灵才被叫进了段肃顺的大帐。

“父皇,要是如此一来,大宋岂不是等于将大理国并入版图么?”段语灵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想到段肃顺居然一口就答应下来。

段肃顺叹道:“其实大理段氏能够得国已经是就已经是万幸了,这些年来,白族和乌族互相争斗,高杨两家蠢蠢欲动。难道你真以为大理国的这个皇帝就真的是皇帝了吗?当初宋国的太祖皇帝赵匡胤,一代人杰。在大渡河畔以玉斧一划,称大渡河外不是宋土。其实南方诸国都已经被赵匡胤平定,他又怎么不想连大理国一起拿下呢?”

段语灵说道:“他不是不想取大理,而是他北有汉国,还有大辽,幽燕之地也未能取回。无暇攻打大理罢了!”

段肃顺接口道:“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他是无暇,并不是没有能力攻下大理。大理国小,若是养得兵多,光是军饷就得让历代皇帝犯难。可是咱们大理信奉佛法,百姓除了给段氏纳税,也要给其他诸侯交税,迫得太急,咱们就和当年的杨氏没有区别了。可是若不养兵,吐蕃、大宋,我们哪个都不是对手?早晚还是被人吞并。吐蕃自己内乱不已,四大王系互相争斗不休。反观大宋就不同,朝政开明,文有赵普、谢慕华等一干大臣,武有一群能征善战之将,还有千锤百炼的精兵。你看看大瞿越国,黎桓何等嚣张,还不是被大宋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就说洱海好了,那是乌族人的地方,我们不可能杀死所有乌族人,就算杨家没了,还是要乌族人统治洱海,到时候第二个杨家就会出现。反倒不如现在这样,索性把军权放了,咱们段氏保留大理之主的名号,接受大宋的册封,天大的祸事下来有大宋顶着。段氏也不用再费心费力,成天忧愁被人吞并了……”

段语灵急道:“可是这样跟被人吞并又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只要我们愿意做大理之主,除非大宋被人灭了,否则大理段氏绝对无恙。就算是中原改朝换代,大理山高皇帝远,只需要向新朝的皇帝称臣,大理段氏一样可以逍遥自在……”段肃顺低声说道:“朕也明白,一时间你很难理解。只不过,坐在这个位置上,朕就是大理,凡事不能为自己谋算的太多。”

段语灵一时无语,扭过脸来看着一旁的常睿冬,却发现常睿冬居然有两行清泪,从腮边落下。

…………

杨峰书已经快疯了,他和他的军队被困在羊苴咩城动弹不得,而且他的亲密战友尚义立赞为了保存拉萨王系的实力,见势不妙就跑了,还真被他给跑掉了。四万多宋军,要是尚义立赞肯死拼一把的话,两家联军就算不敌,也可以重创宋军。可是贪生怕死的尚义立赞二话不说就跑了,迫使杨峰书只能一个人死守在毫无希望的羊苴咩城。

大厅里的火把烧得噼啪作响,杨峰书册封的那些文臣武将,死的死,逃的逃……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杨峰书的身边了。不过,至少他还有杨刚正在自己的身旁。

“我现在该怎么办?”杨峰书无奈的看着杨刚正:“你最有办法了,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

杨刚正踏前一步走到杨峰书的面前,直直的看着杨峰书的眼睛:“侯爷……那就要看你到底要想什么了?”

杨峰书苦笑道:“我还能想什么,现在兵败如山倒,在羊苴咩城只不过是等死而已,每天都有人偷偷的爬出城去投降,杀都杀不完,吓也吓不住。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还有多少兵马了,两万?还是一万?或许当宋军攻城的时候,还有敢反抗的吗?”

杨刚正轻声道:“侯爷,无论如何,段氏不可能灭了洱海的乌族,他做不到,谁都做不到。乌族只要不灭,咱们就还有翻身的一天。况且现在的大理应该不是段肃顺做主了!”

杨峰书猛然抬起头:“你说什么?”

“汉人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谢慕华带着大批宋军来到大理参战,他来了自然就不会走,将来大理是不是还姓段就难说的很了。要是大理不再以段氏为尊,而正式被大宋并入版图的话,咱们现在做什么都没用了,就算是洱海全部投靠吐蕃,区区一个拉萨王系能是大宋的对手吗?可要是段氏愿意放弃一部分权利,比如军权的话。来保留他们的大理王的荣华富贵,咱们乌族就还有翻身的一天!”杨刚正信誓旦旦的说道:“只不过,侯爷,咱们现在必须投降!”

“投降?”杨峰书眼中一道凌厉的精光一闪,从腰间抽出佩刀,架在杨刚正的脖子上:“你敢再说一次?”

“侯爷,只能投降!”杨刚正平静的看着杨峰书:“乌族人少,白族人多。咱们的男子这次战死了不少,就算回到洱海,也是男少女多,下次想凑齐五万大军,只怕又要等二十年,要是侯爷坚持要作战,杨刚正自然陪着侯爷,就算城破被杀,我也无怨无悔。可是为了乌族想想,咱们乌族的男子一下子没了五万,要休养生息多少年才能弥补实力?而这些年,白族就一点也不发展了吗?咱们乌族本来实力就要逊于白族,这么一来,只能将实力越拉越大。侯爷可还记得汉人战国时期秦国的白起吗?”

看到杨峰书点点头,杨刚正接着说道:“白起够狠,长平一战坑杀赵军四十万,从此赵国男丁稀少,一蹶不振,直到灭国。”

“咱们乌族现在面临的就是赵国的危险啊,侯爷,您想想,要是乌族的男子都死在羊苴咩城,那以后咱们可真是再也没有希望了啊!”杨刚正说到后来,声音都已经颤抖了。

“投降?”

“为了保住乌族?”杨峰书苦笑起来:“乌族难道就要这样被白族压着吗?”

“侯爷,若是您觉得我有什么异心,你大可以一刀杀了我。杨刚正这条命本来就是侯爷的,侯爷想要的话,随时可以拿去。”杨刚正对着闪烁着寒芒的刀锋,靠近了胸膛。

杨峰书举起桌子上的酒壶,那里大概还有半壶酒吧,杨峰书惨然一笑,举起酒壶灌了下去:“成王败寇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我输了,不过我没有输给段氏,也没有输给高氏,我是输给了宋国。一族之力,对抗一个千年来的大国……我输得一点也不冤枉……”

杨刚正就像一尊雕像一样静静的站在杨峰书的面前,他知道已经输光的杨峰书需要发泄,墙上的火炬一跳一跳的,将两个人的身影不断拉长又缩短。

“你是我们杨家的好孩子。我很后悔,一直不肯听你的劝告……”杨峰书抬起头看着杨刚正,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杨家可以输,但是乌族不能输掉。这次我输了,段氏无论如何都要斩草除根,洱海的妻儿老小,你为他们找一条后路吧。可惜我的儿子个个都是草包,没有一个能像你这样帮我的。”

“不会的,侯爷,我们是向谢慕华投降,谢慕华绝对不会对杨家斩草除根,反而,他还会帮助我们杨家重新培养在洱海的势力。要是我猜的不错,谢慕华是想控制大理,可是他并不想让白族在大理一统天下,权衡,大到君王,小到诸侯,都要用到。谢慕华很需要我们乌族来平衡白族在大理的势力。这才方便他把大理控制在手中。”杨刚正说得很平静。

“哈哈哈……我起兵反白族,吐蕃人来帮我,却是汉人将我打败,还要我向汉人投降,有趣……”杨峰书忽然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猛然用力将酒壶丢向大厅之外,啪的一声,撞在墙上,摔得粉碎。

“侯爷,谢慕华不会拖得太久,他们三路大军围困我们,拿下羊苴咩城之后,挥军洱海,到时候杨家就真的完了。”

杨峰书收起笑容,摘下自己的佩刀,递给杨刚正:“你,带着族人去投降吧。以后洱海杨家,你就是族长。我这柄刀是历代杨家族长的信物。将来,杨家就是你做主了,我的儿子……若是能提携,就提携他们一下,不过……我也知道他们都是……唉,罢了罢了!”

“你走吧,天快亮了,天亮之后,宋军或许就要攻城了……”杨峰书静静的坐了下来,挥了挥手:“走吧,以后的事,就看你了。”

杨刚正跪了下来,对着这位宛如风中之烛的族长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捡起那柄不知道饱饮了多少人鲜血的腰刀,大步走到厅外。他回头一看,杨峰书颓然坐在里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

想必,杨峰书已经不愿意再看到今天的日出了吧?

【第十三章 杨氏投降】

一大清早,围城的宋军就已经生火做饭了,杨延彬下了命令,羊苴咩城必须加紧攻打。围城好几天的宋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磨刀霍霍,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厮杀。他们没把那些来自洱海的杨家军队放在眼里,那些乌族战士连大宋的厢军都不如,况且在羊苴咩城已经打了太久的仗,人困马乏,无论如何也不会是大宋禁军的对手了。

这几天来,来自大宋的军人和大理国的士兵已经混得很熟了,生火做饭之后,那些大理国的士兵也会三三两两来到宋军的营地打打秋风,宋军刚刚平定了交趾,伙食好的很呢,比段肃顺御驾亲征的部队吃得还好。

“有些奇怪!”一个白族的士兵抬起头看着羊苴咩城的城头。

他身边的几个宋军不约而同的朝城头望去,这些人的动作吸引了更多人顺着他们的目光朝城头望去。那里还能看到很模糊的乌族战士的身影,而杨氏的大旗依然插在羊苴咩城的城头上,宋军有些疑惑……这到底奇怪在哪啊?

“杨氏投降了……”不知道是谁先爆出一声喊,白族战士顿时欢呼起来。

宋人并不了解乌族人的战斗方式,他们的投降就是将自己的旗帜倒挂,只要挂出这面旗帜就意味着乌族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准备投降了。

围城的大军欢声雷动,乌族人投降了,他们就再也不用打仗了。虽然乌族和白族并不是一个民族,但是他们都是大理人,并不想同胞相残。这些天来,死去的、残废的大理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就算拼着老命把羊苴咩城打下来,五千白族战士又能剩下多少了?每一块营地上都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些兴奋的白族战士奔走相告。

大理的军官将这份消息转告杨延彬的时候,杨延彬谨慎小心,立刻披挂出阵,指挥着士卒依然在营地之前加强戒备,诈降的事情杨延彬见得实在太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一道道拒马枪后边就是深深的壕沟,大批弓箭手埋伏在壕沟之后,宋军依然做好了攻城的准备。谢慕华也和段肃顺一起走了出来。

羊苴咩城的大门缓缓拉开了,城内静悄悄的听不到什么声音,过了一会,才能听到整齐的步伐声从羊苴咩城内传来,为首的是杨刚正,他捧着乌族的战旗,走在最前边,脸色非常的平静,仿佛他是出来赴宴的而不是出来投降的一般,朝阳照在他的头发上,泛起一层淡淡的光芒,那张刚毅的脸平静如水,一双坚定的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带着城内的士卒大步走了出来。

所有人都是空着手,一队队乌族的士兵在城外站好,他们的兵器都已经收缴了上去,一辆辆小车推了出来,上边是成捆的刀枪剑戟,成堆的箭矢……那些乌族士兵没有一个人喧闹,仿佛认命似的站在城门两侧。

宋军在各自将领的指挥下缓缓的压了上去,弓箭手已经抽箭在手,一旦乌族人暴起发难,立刻就是万箭穿心。

那些乌族士兵停下了脚步,可是杨刚正并没有停下来,他接着朝宋军的方向走去,穿着那一身整齐的深蓝色长袍,腰间绑着一条黑布腰带,头上挽着一块白手巾,那是他们乌族传统的服饰。手中那面从洱海**来的战旗,折叠的整整齐齐。杨刚正的身上连一支匕首都没有,依然径直朝宋军大阵走去。

“停下,我们要搜身!”两个校尉拦住了杨刚正,双刀出鞘,架在杨刚正的脖子上。杨刚正面不改色,高举起那面战旗,随意让他们搜身。

两名校尉互相看了一眼,确认杨刚正身上没有任何兵刃,便朝后方的士卒招呼了一身。那些排着整齐队伍的士卒如同分流的浪潮一般让出一条道路,数十名穿着官服、铠甲的人骑着战马轻快的跑了过来,为首两人正是谢慕华和段肃顺。

“洱海杨刚正请降!”杨刚正站在原地就像是长在地里的雕像一般,动也不动,不带任何感**彩的喊出这句话来。

段肃顺冷哼一声:“你们杨家胆敢叛乱,如今却知道害怕了,要请降了吗?”

杨刚正淡淡的看了段肃顺一眼,又转过头来看着谢慕华:“洱海杨刚正向大宋国枢密副使,南征监军谢慕华大人请降!”

谢慕华微一踌躇,再怎么说,这里是大理,人家的皇帝陛下还在身边站着,要是自己上去受降,岂不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段肃顺留么?

常睿冬厉声斥道:“乱臣贼子,看到皇帝陛下竟然不下跪?”

杨刚正脸色闪过一丝嘲弄的笑容,不紧不慢的说道:“洱海杨氏并没有被大理战败,我们输给了大宋,输得心服口服。但是杨氏的人宁可战死,也不会对手下败将请降。今日,若是谢大人肯受降,洱海杨氏自我以下,全部投降,不敢留一兵一卒,任凭谢大人处置。可若是大理段氏来受降,就算杨氏全部战死城下,也绝不投降!”

“好大的胆子,来人……”常睿冬怒喝道。

段肃顺挥了挥手,制止了常睿冬,低声说道:“杨刚正,你不服?”

“是,我不服,大理段氏是皇室,坐拥大理江山。羊苴咩城一战,吐蕃王子尚义立赞带兵挡住诸侯大军,我洱海杨氏大战段氏大军,段氏拥有羊苴咩城之利,可是又怎样?还不是被杨氏打得全军覆没,四万大军丢盔弃甲,斩首万余,俘虏近两万。缴获旗仗、令符、武器粮草辎重无数。若不是宋军来援,大理段氏还能坐得住江山吗?”杨刚正有意无意的瞥了谢慕华一眼,接着说道:“洱海杨氏,只对能击败自己的英雄请降,段氏?……嘿嘿!”

那两声轻笑里的轻蔑之意,是人都能听出来了,大理国的文武百官,个个恼羞成怒。主辱臣死,虽然他们冲锋的时候落在最后,逃亡的时候跑在最前,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表现自己对段氏的忠诚。一个个纷纷跳了出来,指责杨刚正藐视皇权,胆大妄为,其心可诛……

“皇上,杨氏不服王化,辜负皇上一片苦心,皇上,臣愿领兵和杨氏决一死战!”

“皇上,杨刚正口出狂言,就算是今日投降,他日必有反心,皇上,万万不可受降,臣请领兵出战……”

“皇上……”

段肃顺不耐烦的挥挥手:“够了,够了,朕自有主意!”

谢慕华正冷眼看着笑话,段肃顺忽然转过脸来看着谢慕华:“谢相公,平定杨氏叛乱的确是大宋军队的功劳,大理段氏不敢冒功。杨氏受降一事,单凭谢相公一言而定!”

谢慕华不禁低头看着高举着战旗的杨刚正,两人目光一错,随即分开。谢慕华冷笑不已,杨刚正这人城府可深得很呢,投降之时就开始挑拨大理和大宋的关系。虽然大宋强而大理弱,但是在这里,大理是主人,大宋只能算是客人而已。哪里有朝客人投降而不投降主人的道理,但是杨刚正那番歪理也说得通,杨氏击败了段家,那段家有什么颜面接受杨氏的投降呢?

谢慕华支吾了两声,扭头看向寇准等人。

寇准微微点了点头。

谢慕华朝段肃顺笑道:“陛下,连日征战,将士们都疲惫不堪,不如现在就接受杨氏的投降,到时候从大和城往西,再不用动一刀一枪,免得劳民伤财啊!”

这劳民伤财四个字真是说到了段肃顺的心里,这一段日子以来,大理国真的是劳民伤财,打仗要钱,抚恤要钱,高杨两家叛乱更是要了大理国的命,尤其高氏所在的押赤城,那是大理国重要的财政来源,一乱,战后的税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