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6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甚至假公济私,将《临海水土志》这一描写夷洲风物环境的著作列为馨士馆必读典籍之一,并且担心时人理解不了而常年悬赏批注。而且早年老爹治理东扬州时,也多有扫荡周边蛮夷部落,所得俘虏除了安置在舟山之外,也往夷洲发送许多。
  单就目前而言,馨士馆这些学生们对夷洲的了解,简直比夷洲那些本岛土著还要全面得多。甚至沈哲子还打算近年里组织一次由馨士馆学生为主体,远向夷洲的实体考察,以更加充实《临海水土志》的各种记载。
  当然,若是扪心自问的话,他可不是为了煞费苦心壮大他家在文教事业上这一株孤苗的贡献,而是为了更早的向世人揭示大海的魅力。由此也可见,沈大将军为了丰富这些馨士馆学子们的知识构成是怎样的殚精竭虑。
  海运、哪怕仅仅只是沿陆近海的航行,在时下而言也是风险多多,所以眼下基本上还是由行台统筹运营,民资涉入者则不多。而拥有了这一低成本的运输方式后,无论当下商事怎么繁荣,行台哪怕不以政令打压约束,在其中也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不过海运也如内河航运一样,受到季节的约束,甚至这约束还要更大一些。
  所以陆路运输也是蓬勃发展,尤其早前老爹沈充将沈家大量产业变现,修筑了一条江北直通寿春的驰道,道路变得更加通畅,自建康渡江上岸一路驰行,两个昼夜内便可抵达。即便不考虑其他,纯商事以论,更快的速度便意味着更丰厚的利润。
  有了这一条驰道作为标杆,其他各方也都艳羡不已,甚至不乏实力强大的商贾表态,愿意捐输承担一部分钱粮的消耗,用以修筑同规格河洛向外界的驰道。
  对于这一点,沈哲子眼下还在考虑中,虽然在主要城池之间修筑驰道是他本来就有的计划之一,但类似的大计划实在是太多了,可是眼下人力却支持不了如此大规模的深度役用。
  隋炀帝故事虽然殷鉴在后,但沈哲子也担心若再无节制的大兴土木基建会提前上演。所以尽管各方鼓噪之声热烈,沈哲子还是没有点头应允。不过待到灭亡羯赵,攻入羯族老巢后,这件事倒是值得考虑,但那都是后话了。
  待到纪友陈述完毕,其他一些部曹也都略作陈述,但所涉及便就少有大的命题,都是一些零碎的事务。
  整场会议结束的时候,早已经到了夜中时分。
  往常行台倒也勤勉,但也不至于通宵达旦,否则一些身体弱得根本受不了,就连现在都有几人有些支撑不住,只是看到大将军都是精神奕奕,也都不敢显露疲态,搁在案下的手几乎将大腿都给掐青,一个个睁大双眼瞪起血丝暗结的眼珠。
  今天会议这么冗长也是一个特例,乃是关乎整整一个年度的陈述总结。会上讨论诸多事务,除了笔录传抄发放各部曹之外,还要节录刊印邸报告示于外。
  最后,作为行台总管的杜赫起身稍作陈词总结,而后便宣告会议结束。会议结束之后,在场官员们便也获得一个比较长的休假,从腊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元宵之后,当然各部曹也都需要人员留守,但那都是部曹官长们具体安排,就不在会上细作布置了。
  结束了会议后,沈哲子也不想再回府邸打扰家人休息,便直接住在了行台。
  第二天,由于节假的缘故,整个行台都稍显冷清。沈哲子日升而起,又召集一些部曹官员询问昨日陈述不清的细务,待到家人三番来请,待到傍晚时分才离开行台返家。
  位于宣仁城的大将军府外,自清晨开始便车马云集,等待恭迎沈大将军凯旋者几乎排出了坊外。
  虽然沈大将军这两个多月的出征大半时间都留在了弘农,也没有什么高烈度的战斗发生,但是华阴并武关两处战斗在洛阳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也成目下时流热议焦点。
  那些人也不知是真的亲眼见过还是全凭臆想,俱都描述的绘声绘色,壮言王师英武,仿佛这样夸赞一番,也能让他们感觉与有荣焉。
  当沈哲子将近家门时,看到这一番迎接阵仗,反而觉得有些难为情起来,自觉今次出征虽然收复三郡之地,但也还远远配不上这一番热度。
  家门之外,沈氏一众家人、妻儿之类早已经等候在此,沈哲子远远便看到被家人环绕呵护的小儿阿秀。那小儿浑身穿戴着纸浆糊成,造型夸张的铠甲,远远看到自家父亲,便拍着手掌大笑行来。
  如此待遇于沈哲子尚是第一次,眼见小儿活泼,他心中也觉喜悦,踢腿下马弯腰抱起儿子将他按在自己坐骑马鞍上,并将腰畔佩刀解下塞入其怀内,亲自牵马于庭前绕行一周,见那小儿抱着刀开心得咯咯笑,周遭又是一片不知因何而起的喝彩声。
  待到小儿尽兴,沈哲子才将他抱下马来牵住小手直往庭内行去。周遭那些前来迎接的亲友之类,也都被沈家家人引领入宴飨食。
  沈哲子直往内庭拜见老爹,沈充又拉着他的手仔细询问西征战事种种。因为老爹今年要留在洛阳,所以远在江东的一些家人也都远上洛阳来团聚,其中就包括早年间老爹老树开花给他添的弟、妹。
  沈充早年热衷于作乱,在沈哲子之前原本还有兄弟只是未曾长成便夭折了,直到沈哲子的到来且表现神异,才让沈充安于家室之内、有了造人的兴趣。
  沈哲子两个庶弟,各自名为沈玖、沈屹,如今已经是十四五岁的少年郎。
  看到这两个将要成人的少年并行上前见礼,沈哲子也是略觉恍惚,原来不知不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第1187章 严父可惧
  沈玖与沈屹这两个少年站在沈哲子面前,神态略显拘谨,又透出几分按捺不住的崇拜,但却少了几分兄弟之间的亲昵。
  如此表现也是难怪,他们自幼从懂事开始,耳濡目染所闻俱都是这位兄长诸多或风雅、或壮阔的事迹,几乎身边每一个人言谈举止中都在充实那个光辉伟岸的形象,诸多认知早已经在他们心中变得根深蒂固。
  所以从很早开始,这两个少年便知他们之所以与周遭人都不一样,就在于他们生在这样一个庭门之内,拥有这样一位世道翘楚的兄长。
  可是,他们对于这位兄长的认知却乏甚直观的感受。彼此年纪相差虽然也不太大,可是他们还未出生,这位兄长便早已经名满江表。而当他们尚在庭下嬉戏、多有顽劣的时候,这位兄长早已经壮行中原,南北无人不知。
  看到两个小兄弟敬服之余不乏疏远的神态,沈哲子忍不住笑起来。若有所得,必有所失,他常年奔行在外,亲情上难免有些疏离。不要说这些同辈中的兄弟,甚至就连自己的嫡子阿秀,也就是在这几个月里才亲近起来。
  “风物渐变,我家幼驹都已长成。看到两个阿弟英挺面前,我都觉自己似是韶年不再。”
  指着自家两个小兄弟,沈哲子笑着跟老爹说道。这话语在外人听来实在有几分古怪,不像是兄长点评幼弟的口气,但在座一众家人们却并不觉得突兀,包括老爹沈充在内,俱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倒也并非大家族中的势利,实在是沈哲子这些年来诸多表现,让人下意识忽略他的年纪与身份。
  沈充在长子面前乏甚彰显父威的机会,大概是要将这一份缺憾在其他几个儿子面前找补回来,所以对这两个少子也都是非常的严厉,指着他们冷哼道:“你们生此庭中,得享父兄泽荫,可以少受寒庶奔劳辛苦。往年在江左不尽力于学,尚可推诿地狭屈志,可是如今既然已经入于河洛天中,就该谨记门声煊赫不易,若敢做出什么败坏门风劣迹,我就打断你们的腿!”
  两个半大小子在父亲面前向来少得欢颜,大概也是受惯了这种厉斥,闻言后连忙弯腰道是不敢。
  沈哲子看到这一幕,倒有几分不忍,尤其念及后世诸多逆袭文学的描述,保不准这两位庶弟当中就有人自带天命光环,心里窝着一团戾气,先要夺了他的天下,还要惦记他的妻妾。这么一想,心里竟有种身为反派的自我觉悟。
  当然这也只是几分噱念,沈哲子自己本身勇进至今,更明白这条路是怎样的艰辛,并不存在什么一咬牙、一跺脚就撞出一线生机的可能。
  “我常在边外奔行,少顾家门,倒是有亏长兄教诲表率之责。你们两个如今已是卓然少进,不知治学如何?”
  抛开心内些许杂念,沈哲子笑语问道,同时示意他们就近入座。
  那两个小子见阿兄态度和蔼,并不似父亲那样严厉,这才松了一口气,待到视线一转请示过父亲之后,才小心翼翼坐在侧席中,继而一板一眼叙述各自学业状况。
  时下学子进学,虽然不像明清那样从小到大各种儒学典籍安排的明明白白,但也大体都有一个步骤,幼时学字、渐长学诗,稍通声韵句读之后便要开始学经。
  到了这一步,有家学渊源的自有亲长耳提面命的教导,若没有的话,有的就此打住,转学其他庶事,也有笃诚向学者便走访各方,遍寻名师。伊阙天中学府那么大的名气,就在于这可以说是此世为数不多广有宗师公开讲学的所在。
  后世言及这个年代,或要说知识为世家所垄断。其实用“垄断”这个词还是有些偏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知识的传播并不畅通,而非那些世家主动把持知识不失外泄。寒门子弟若真有志于学,虽然不如世家子弟那么便捷,但也是有渠道选择的。
  而且就沈哲子的感受,单纯讨论知识是否被垄断也意义不大,归根到底还是知识的变现途径遭到了限制。
  天中学府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关键还是在于馨士馆与工程院可以说是行台对口的人才培养基地,那些学子们或许不排除真的求知若渴,但不占主流,更多的还是将此视作一个跳板,借此进入行台统治机构内,才是真正目的。
  就像后世知识已经那么普及,俯拾皆是,也并没有人人都成硕学鸿儒,甚至不乏草莽英雄深信学习无用。
  沈哲子家门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那就是沈劲,这小子命要比沈哲子好得多,没有家业的忧困,没有前程的忧困。原本沈哲子对这小子是深寄厚望,希望能将他培养成一个家门文盛的一个起点,可这小子却偏偏不恋经义,转好从戎。
  不过沈玖、沈屹这兄弟俩倒没有步了其二兄后尘,各自都在笃诚进学,一个拜在会稽虞喜门下,一个师从南阳大儒范汪。当然这也不排除他们不敢反抗老爹淫威,要知道沈劲这小子也是从北上寿春之后才彻底跑偏了。
  从这一点而言,家长严厉也是有好处的。年轻人爱自由、要梦想,但那一点浅薄的人生阅历和稚嫩世界观实在不足支撑他们走出一条开阔大道,即便是有,也是运气居多。
  经学义理方面,沈哲子虽然并不刻意去学,但来到这个世界将近二十年之久,日常往来都是此世最为出色的精英,可谓不学有术、明于大理。
  得知这两个小子各自师承之后,稍捡一些学义问题考校一番,这两个小子对答也都算中规中矩,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奇异禀赋并真知灼见,但也可见学业用心,并不纯以家门为恃而虚度光阴。
  “天中所在,人情、风物广博之处终究还是甚于吴中乡土。既然已经北进,也不必再作豚犬恋家徘徊姿态,安心留在此处,年后各入馆院进学,既能有益学识,也能广于见闻。日后父兄力疲,家业维持都要系于你们肩上,切记勿作骄胜姿态。”
  若这两个小子尚是稚童,沈哲子倒不介意逗弄几下以示亲昵,但都长到了这么大的年纪,再有什么戏弄亲昵反而不太合适了。于是沈哲子便也就摆正长兄姿态,正色叮嘱道。
  那两个小子还没有答话,沈充已经先一步皱眉沉吟道:“城南馆院,早前我也前往游览,确是多有少贤林立,天中人物盛态,确非我吴中偏乡可比。他们两个小子虽然各受名师教导,但学业终是稚嫩,贸然如此是否有些不妥?”
  讲到这里,沈充又望着两个少子叹息道:“大凡你们稍具你们阿兄鳞爪之能,我也不必担心你们见笑于人。才不及人尚在其次,累你阿兄贤声,又见诸多秀贤优异,难免更生懈怠懒进之惰念。”
  听到老爹忧虑这些,沈哲子又笑起来:“父亲这么说,就实在太苛求我家儿郎了。人之禀赋各有差异,生来便具短长,因是才要求诸于学,识经明义,助益于我。我家阿弟纵然质非璞玉,若能善以雕琢,也可成为世中良器。教养事宜,实在不可稍存藏拙自晦之想。悠游同侪之内,见贤思齐,知过能改,只要长持自勉之心,久来上善得居,又何惧人笑我少时旧劣。”
  讲到这里,他又说道:“我让我家阿弟入读馆院,其实还有一桩缘由。他们两个授业贤师,明年我也将要招揽盛请他们入于馆院,随师入读,也能不断学业。”
  这件事沈哲子倒也不是随口一说,以沈家目下家势,沈玖他们两个拜师进学自然不可能是寻常之选。
  会稽虞氏本就是江东屈指可数的经学名家,虞喜在其家门声誉仅次于去年病故的虞潭,且于天文历法方面都有不俗造诣。而南阳范氏旧声或是不高,但范汪却也是颇为著名的儒学宗师,此后其家门内于南朝又出现范晔这样的史学家。
  如今馨士馆祭酒颜含虽然声望不浅,乃是复圣颜回之后,正色立朝,但却早已年迈,不堪久劳。所以沈哲子早就打算邀请范汪北上作为颜含的副手,主持馨士馆事务。至于礼请虞喜,则关系到编订新的历书这样重要的事情,也是行台早就在讨论的事情。
  沈充听到这里,才算是点头答应下来,又不忘瞪眼恐吓那两个小子道:“你们于此入学,便认真治学。就算年后我要归乡,但也会时常往来,若让我知你们有什么悖兄辱家的事迹,小心各自手足!”
  那两个小子闻言后忙不迭点头,而后又对敢于当面回驳父亲的兄长加倍的钦佩起来。
  至于沈哲子听到老爹动辄便以断手断足的恶声训斥两个小兄弟,不免叹息,儿子这种生物,一两个还是怀抱珍物,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就像老爹于自己是珍爱,于沈劲是冷眼,于这两个小兄弟则是常年的厉训。
  不过也有例外,有的儿子哪怕只此一个都令人难生爱意。
  想到这里,沈哲子便望向与老爹同在一席的二叔沈克,又忍不住替将要归洛述职的沈牧担忧起来,决定封锁二叔北上入洛的消息。


第1188章 浮浪如故
  此刻的沈牧,尚且不知老父已在洛阳城里持杖久候。他久戍青兖之地,今次镇事尽付李闳、曹纳等诸将,自己则率领千余精勇归洛述职。
  如今黄河之南尽为行台治土,虽然泰山距离洛阳路途并不算近,但沿途补给不乏,畅行无阻,很快便抵达了河洛之外的虎牢城。
  虎牢城乃是河洛门户,虽然周边诸军陈设,但这关城内也是长置数千精锐镇守,守将则是雍州刺史毛宝的儿子毛穆之。
  沈牧在虎牢城稍作停留休憩,自毛穆之口中得知谢奕正率部于偃师休整野练,一颗卖弄之心便开始蠢蠢欲动。
  “东西置用经年,小子们怕是已经忘了老夫英姿,竟然敢不远出迎候,实在不能忍!”
  沈牧早已经年过而立,纸甲刮着颌下浓密短须,眯眼笑语说道。他与谢奕等人都是同期成长起来的淮南军兵长,如今虽然各自主持方面,但却少了往年并行一处互作贬损的乐趣。
  得知谢奕就在近畔驻扎,沈牧也是急于去见,不耐烦再等行台入关符令,索性将随员们都安置在虎牢城,自率三五亲信兵士便直往偃师而去。如此一来,也不算违背军令。
  虎牢距离偃师已经不远,而谢奕所部目下营驻正在北邙坡上。时下正值隆冬,山野间那些干枯的草木俱都垂挂冰霜,使得山景倍显苍茫大气。
  沈牧一路策马而行,途中偶遇戍堡兵士阻查,他心中也是小生噱意,为了避免谢奕提前得知自己到来的消息,只以随从兵牌示人。他一行随从虽然不多,但俱是铠马精良,那些戍卒们也都不敢怠慢,派遣兵众沿途指引,很快便到了谢奕所在营盘。
  因为那些兵卒俱都不知沈牧的身份,所以也就暂且寻常安置在一个空闲营舍内,继而便往主帐去汇报。
  北邙山这座营舍原本是荥阳那一部王师驻处,此前随主将郭诵入驻旧洛兵城随时准备西向作战。
  可容纳万余众的硕大营盘目下只有一军潼关王师在此野练短驻,因此整个营盘都显得极为空旷,营防也并不甚严谨。毕竟野练本身就是休整中维持战斗力的一部分,若太严肃一如在战,反而不利于状态的保持与恢复。
  沈牧坐在这稍显简陋的营舍内,尚在幻想稍后谢奕见到自己到来之后的惊讶与喜悦,想到得意处,已经忍不住大笑起来。
  可是他在营中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却久久不见人来,甚至就连此前接引的兵卒都不见了踪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