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些奢侈品集群所面对不只是侨人,还有江东那些因商而富的豪宗们。富贵不着锦,则千金俱蒙尘。以前是带着你们发财,现在是引导你们消费,同样也是一种洄流。


第1017章 礼乐归朝
  许多事情其实只要埋下一个种子,便可以非常顺畅的向前发展。
  当鼎仓将要打造那样一批工坊的消息流出后,首先受到波及影响的,便是鼎券的买卖价格。
  都督府年前刚刚发售面值一亿钱的鼎券,再加上此前几年一些流通还未到兑付期的鼎券,整个市场在存的鼎券大概在两亿四五千万钱之间。
  不过由于今年以来江东一系列政令颁行,虽然名义上不是在针对淮南,但实际上肯定会对淮南有不利影响。所以鼎券的流通价格有所降低,尤其是去年新发售的一些长期鼎券,甚至有的价格已经跌到面值七成以下。
  可是当鼎仓公布这一计划之后,低迷许久的鼎券市场顿时迎来了一个爆发期,价格更是连连攀升,一些短期鼎券价格甚至直接冲过了面值,且还保持着攀升势头。
  尤其一些资本雄厚的券商更是大肆入货,这更刺激了价格进一步的增长。甚至就连许多原本无意于鼎券买卖的商户们,在看到这火爆一幕后,也都忍不住集结财货而争抢入场。
  当沈哲子收到鼎仓关于这一方面的汇报时,也真是不知该要如何评价。市场自有其敏锐性,但不理智的一面也的确是让人触目惊心。
  市场在流通这些鼎券不到三亿钱,但因此而撬动发生交易的钱,在这一段时间内便超过了其三倍还要多。这自然说明有大量的鼎券这段时间内正在被频繁的买卖,而这增长量则是在以一个非常高的幅度在递增。
  眼看着这样一份令人哭笑不得的报表,沈哲子脑海中浮现出许多似曾相识的画面。他不敢耽搁太久,即刻将庾条等鼎仓主管们召来开会进行商讨,该要如何遏止这样一个不理智的炒作现象。
  最终,在结合当下交易状况和流通情况,都督府很快便发布行令,凡鼎券定向交易一旦超出面值三日内重复交易,超出部分以重复次数而加收印花税。至于场外交易,超出十万钱面值的则不再提供归属保障。
  都督府及时做出反应,虽然引得民众怨声载道,要知道参与到这一次炒卖中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大资本的券商,一些寻常小民也都乐在其中。
  但这也总算将这种不理智的投机给遏止住,而且取消大额归属保障,也意味着打压了鼎券的流通职能,进一步削弱其炒作空间。
  虽然这一次风波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但沈哲子也不得不感慨,古人的会玩程度较之后世并不逊色多少。真要仗着自己有什么先知先能而有松懈,真的是有可能直接玩脱了。
  虽然鼎券在整个淮南产业当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由于其独特的信用属性,一旦被这种狂欢行为高捧低摔,那对淮南产业整体布局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根本就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当然,这一次风波也并非尽是坏事,最起码又挖掘出鼎券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对淮南整体经济状况如何有一个放大彰显的作用。换言之只要不是发生全面战争那种大的动荡,只要能够将鼎券市场给维持住,淮南就算面对什么打压,基本不会遭遇什么大的混乱。
  这一层作用,沈哲子说了没有用,关键是要获得大众认可。一旦大众们达成这种共识,那么淮南的信用便也算是完全的深入人心了。
  而相对于整个淮南大盘子,区区几亿钱的鼎券市场,就算是加上那些流通不便的分红鼎券,满打满算不过十几亿,要维持起来无疑更轻松得多。
  尤其后续在消弭一些恶劣影响时,沈哲子甚至不乏邪念滋生,除了他此前所构想的那些手段之外,有没有可能将鼎券散发于敌后?若是能做到的话,则无异于多了一种新的把持各方反对势力的手段。
  这种事情要做到其实并不困难,只需要继续扩大鼎券的货币属性,增加交易中的结算职能,自然可以以淮南为中心,层层向外扩散。
  就算在更远的地方其货币属性得不到体现,也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外汇储备与淮南进行货资交流。通过本质上一文不值的鼎券,大肆搜刮敌统区的各种物资。
  但沈哲子想了想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一个诱人的想法。
  因为鼎券可以说是第一种以信用为背书的金融产品,一旦他自以为可以通过操纵鼎券以玩弄世人,得利只是一时,遗害则悠久,会给后世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甚至让这种金融行为成为一个不能涉足的禁区。
  总之,鼎券风波算是告一段落。而沈哲子原本还打算将那些北地匠户们所带来的物品进行一次产品展销,经过这一件事之后索性也就直接放弃。反正这一件事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
  接下来,淮南新的产业布局便悄然展开。
  这一次新产业的创建,其实与普罗大众关系并不太大,也不是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格调最重要。
  品牌效应,沈哲子已经践行良久,小到他个人,大到如今整个都督府,其实都可以说是一个品牌,所以这一次的产业运营自然也不例外。
  沈哲子本身便是此道圣手,加上手下已经培养出一批如江虨等人这样的成熟团队,这件事在都督府会议上稍集众论,一个花团锦簇的方案很快便被酝酿而出。
  淮南周边虽然因为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但江东毕竟太远,自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首先需要在江东制造出一个轰动效应。
  都督府的第一道文案名为“礼乐归朝”,那就是命令这些工匠们依据中朝各类典章,采石销铜,打造一批钟磬礼乐用具,大张旗鼓的送回江东,使正声鸣于江表。
  如此一来,既能与中枢稍微缓和一下近来过于对冲的气氛,也能向整个江东彰显,中朝久礼因淮南而复得,同时中原最正统的各种工艺,眼下都在淮南。
  提出这一方案的乃是谢尚,而这一提议,也得到都督府众人交口称赞。
  沈哲子也是在听到谢尚陈述这一方案时,才突然想起来原本历史上这正是谢尚的手笔,北伐中得到传国玉玺,使东晋皇帝结束了白板天子的尴尬处境,同时采石制磬,成为江表钟石雅乐的开始。
  应该说,陈郡谢氏之所以能够久立豫州、兄弟为继,并且成长为盛极一时的江东权门,谢尚的这一次政治投机占了很大的比例,给整个谢家都积攒下庞大的声誉遗产。
  所以沈哲子也不得不感慨,真正从礼法方面来说,自己较之真正的古人还是差了许多,虽然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却并不能将之发挥到极致。所以当他一旦不再过分迁就那些台辅执政的时候,细节上面的一些疏忽很容易就被引申为狂悖无礼。
  幸在他麾下如今也是贤能毕集,可以拾遗补漏。如此一个表里光鲜的提议,自然没有不通过的道理。所以这件事也就交给谢尚负责统筹,尽快拿出一个成果。
  接下来便是品牌的确立,一些与会人员对于早年沈氏南苑那种高端精品路线仍是记忆犹新,不乏想要再复制一次。但南苑这个品牌,本身就是建康城中一个区域品牌,且早已是过眼云烟,若向更广阔去推广,还是有些阻滞。
  最终,还是沈哲子敲定“神都”两个字,天中神都坊,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高大上档次,这将会是未来淮南主打的一个奢侈品概念。
  本身框架和概念已经确立下来,接下来就是正式投产。经过过去这一段时间的观察遴选,那几千名工匠里一些工艺之外尚有别的禀赋才能的,也大体被圈定起来继续观察。至于剩下的那些,正好可以投入到这个神都坊的生产中来。
  而讲到生产,又不得不再提一句,那就是过去这段时间针对这些工匠的检验,并不是全无收获。更偏远的地方,沈哲子不清楚,反正在淮南工匠营里,第一台加工车床就此产生出来。
  这件事说起来,又是一个机缘凑巧的故事。反正就是工匠们根据都督府给予的命题,大胆放手的去改造而得到的一个意外收获。
  对于这一点,沈哲子也并不感到意外,所谓穿越必备神技的印刷术,说穿了无非印章、碑拓、印染等各种早就存在的技术叠加起来。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这种组合的思路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应用前景。
  车床的产生,让各种精细器件的加工和批量生产前景广阔,虽然第一个产品惨不忍睹,而且手摇脚踏的动力模式与后世那种概念也不可相提并论。但只要思路有了,那就是立足于此继续迭代,优化动能和提高动力转化效率。
  享受到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甘甜喜悦,沈哲子对此不免更加热衷,每天都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巡查一遍,希望能再沙中淘金,在众多改造品中发现值得深作挖掘的产品。
  这种热忱态度,甚至就连杜赫等都督府属官们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屡屡劝告沈哲子不可耽于机巧而误于军政事务。沈哲子对此只是嗤之以鼻,这些人眼界短浅,根本不了解自己这种见证奇迹诞生的快乐。
  不过,很快沈哲子这种悠闲时光便也告一段落。年前他便派人前往辽地与慕容氏沟通,现在慕容氏终于作出了决定并回应,慕容皝派遣他的儿子慕容恪前来淮南,商谈战场上共同进攻石虎的合作。


第1018章 慕容南行
  慕容氏今次派往淮南的使节规模不小,足足有五百余众,除了慕容皝之子慕容恪之外,还有早年奔走于江东而为慕容皝求封的封弈并一些重要属官。
  整支队伍甚少胡人面孔,多为气壮晋民,甚至就连慕容恪这个货真价实的鲜卑人,也是一副胡中英挺姿态。看得出慕容皝对于今次的出使沟通也是颇为重视,甚至就连仪容相貌这种细节都注意到了,不敢遣用太多胡态浓郁之众以避免刺激到淮南人的心情。
  不过都督府在接待方面则就显得有些草率,仅仅只派出了征虏从事温放之这么一个年轻人前往清口迎接,至于杜赫等重要属官们,则是一个都没有露面。
  倒不是说都督府刻意怠慢辽地使者,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分心于此。都督府本身就有大量的政务亟待处理,而沈大都督最近这段时间也颇有种不务正业的懈怠姿态,让一些属官们忧心忡忡,更没有闲心去过问远在辽地的慕容氏的事务。
  辽地一众人浩浩荡荡的庞大队伍路途遥遥、浮波而来,结果在抵达清口时,却只看到温放之这么一个小年轻并其身后属员、卫兵都不足百人,心情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徐州军在清口的守将淳于安在看到淮南这么随意的迎接队伍,一时间也是颇觉尴尬,他是徐州方面负责接引这一行使者的人员,自淮阴一路同行而来,与那些热切于与他攀交情的辽地使者们倒也积下些许情面,在为双方引见介绍时,便也存了一点小心。
  “这一位便是大司马温公府下贤子温弘祖,目下正于淮南梁公麾下职任从事,所谓风云相从,如今时流秀出一众俊彦,梁公之下并有弘祖等少贤襄助共事。慕容郎君同样辽中少秀,今日相见,必有更多雅论流出。”
  听到淳于安介绍温放之的家世,辽地一众人对温放之也都忍不住刮目相看。淮南不甚重视慕容氏,其实辽地对于南面人物也都多有陌生,除了像封弈这样常常有机会出入江东的人之外,其他人消息也都不乏闭塞。像是沈哲子麾下一众所谓的天中贤能,在辽地也都乏甚知名度。
  但温峤则是一个例外,一方面其人名起于中朝,不限于南北,另一方面便是刘琨的缘故。温峤作为刘琨的外甥南来劝进,作为晚渡之臣,有襄定内乱之功,权位更是达到人臣极致。所以温峤在北方辽地名声也是不弱,在去年中原大战之前甚至还要名重于沈哲子。
  “江东琼林嘉树,秀枝并出,小子何幸之有,竟有劳温氏贤兄远出来见。”
  辽地一众人自然以慕容恪为主,慕容恪亲行上前,远远便对温放之抱拳施礼,态度可谓恭谨无比。
  温放之眼见这一幕,眸中也是忍不住闪过一丝异色。
  此前辽地来人略有失落和不满,其实温放之本身也是不想过来的,他更乐意跟在大都督身边往匠户营里钻,去欣赏那些新奇物件。但在都督府一众从事中,他年龄小资历浅,而且近来因为跟大都督出入相随,被人笑是侫幸,所以才被打发了这一个跑腿的闲差。
  是的,都督府的确不重视辽地的来使。虽然此前是主动去与慕容氏沟通,但姿态很高,开出的条件也很苛刻,与其说是谋求合作,不如说是拱火。毕竟慕容氏仅仅只是辽地一稍有势大的虏酋而已,甚至还不如段氏在南面知名度高。
  而在面对淮南这么苛刻的要求,慕容氏居然还能放低身段来谈,可见本身境况已经变得非常恶劣,急需来自外部的助力。都督府上下多多少少都沾染一点唯实力论的风气,对于这样一个虚弱的所谓合作对象,自然谈不上有多看重。
  不过在见到慕容恪之后,温放之倒是不免有些改观。这个虏酋之子年龄似乎比自己还要小,但却并无寻常胡人蛮夷气息,相貌中虽然胡态浓厚但也充满英挺,尤其言谈举止更与冠缨子弟近似,单单这一点,已经足够人高看几分。
  温放之这几日长跟随于大都督身畔,倒也偶有听到大都督谈起这个辽东的慕容氏,大都督曾言道其家能够以胡虏之本质盘卧于一方,累世以传,并且广得流落辽地的华夏人士拥戴,可知其家自有非凡之处,假以时日,极有可能会成为继于贼赵而起的新的祸患。
  这一个评价已经非常高了,虽然大都督兴兵以来便以石赵为最大对手,并且将之打残四分五裂,去年更是鲸吞黄河以南大片疆土,直接击垮石赵当中重要的一股割据力量。
  但是作为曾经统治整个北方的羯胡,至今所残留力量仍然极大,甚至在未来可见数年之内,都会是淮南最大的敌人,尤其是石虎这个内斗中的胜利者。
  可是大都督居然评价这个蜗居辽地,本身还在分裂,又被石虎穷攻残喘的慕容氏居然有能够取代石赵成为晋祚大敌的潜力,哪怕温放之对大都督所论向来深信不疑,但对此仍然有些不能尽信。
  不过在看到慕容氏随便派出一个作为质子的子弟便有如此气度,温放之对大都督这一判断不免就信了几分,也因此更加审视其这个慕容恪来。
  时人重于仪表,倒也并不全以胡态为卑劣,譬如肃祖便有几分碧眸黄须,但仍被时流推举为人主雄顾姿态。这个慕容恪看起来便是胡中英类,在接下来一起乘船前往寿春途中,温放之也发现如封弈那些随员们,对慕容恪的尊敬也都不是作伪。
  可见这个慕容恪或者说其父慕容皝,的确应该是俱有让人景从咸附的气质。像封弈这样的人,虽然在淮南人看来有几分甘于从贼的下流,但也不得不说仪态、谈吐甚至是才能都有可观。而能让这样的人物甘心为用、殷勤奔走,却不仅仅只是强权压迫能够做到的。
  所以接下来的行途中,温放之也是打起精神来应对,不敢再敷衍。毕竟他身系其父温峤并整个都督府的尊严,若是表现的过分荒唐,便是自辱于人。
  辽地等人对温放之也都不敢怠慢,一者自然是因为其出身,二者自然也是今次前来的使命就是要低头求援,不敢要强。
  自清口到寿春,这一段淮河水程并两岸风光自是繁华异常,尤其两镇首长都达成共识,下面自然更加深了交流。
  淮水两岸阡陌交错,初夏新耕,禾浪滚滚延伸至目不可及,耕牛漫行于郊野,农人俯仰于田垄,画面之和美令人神往不已。
  而河道上则更是忙碌异常,大大小小舟船往来不断,千石之容量都只是寻常,往来船工们号声与水流声交织成为一曲嘈杂而又令人振奋躁动的乐章,站在船上望乎左右,更是大生目不暇接之感。
  辽地今次所选派使者以晋人为主,如渤海封氏、北平阳氏之类,都是例显于中朝又因北方战乱而不得已投奔辽地。
  辽地慕容氏如慕容廆、慕容皝,的确都不乏英主姿态,父子相继经营偏隅之地,也是成果卓然,如今慕容氏势力范围所在的棘城并昌黎等地,更可以说是辽地第一等繁荣所在,而这也是慕容氏能够受到北地晋人拥戴追随的原因之一。
  但世事真的是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这些人游行于如此天中乐土所在,才知人世繁华竟可达于此境,与之相比,他们所以为的辽地繁荣简直就与蛮荒之土无异。
  尤其一些永嘉之后便一直羁留辽地、没有返回中土的人,一路行来胜览繁华,口中已是忍不住嗟叹连连,更有人甚至垂泪叹息:“何以苍天独薄永嘉亡魂!若是当年晋世得此大治境地,怎么会有胡奴凶横、戕害华夏之惨剧……”
  听到如此悲怆之声,那些船上人众们心内也都各自泛起复杂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