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把那庄子怎么了?”
  沈哲子见公主这副模样,心中更觉不妙,疾声发问道。
  “我、我只是把伶人遣散,许给庄人各自婚配了……”
  公主怯怯道,继而又补充一句:“这事阿姑和几个姨母也都是知道的,她们还赞了我。”
  沈哲子听到这话,顿生一阵眩晕感。前溪上庄伶人培养,从他爷爷辈就开始经营,到了老爹接手,更是色艺冠绝江东,吴中各家争相求访前溪伶人,就连东海王府都有前溪伎做府中婢女教习。哪怕他接手家业后并不扩大经营,也只是维持着一个规模。
  本来公主向他要上庄名册,他也没觉得如何,但却没想到几个妇人勾结在一起作了大祸,败坏祖业。老爹虽然宦居在外,对上庄之事也是极上心,几次传信给自己叮嘱不要短了上庄伶人的用度,那些色艺双绝的伶人在各家交际中也是扮演很重要角色。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先知会我一声?”
  哪怕沈哲子并不热衷于这些色艺舞乐,但老爹叮嘱过的事情,变成这个模样,终究不好交代。哪怕是他,也只是抽调几个伶人派往女工作坊做些记账的事情,却还没有做到遣散家人这么狠。
  “我若说了,你会答应?成天忙得不见人影,我都睡了还不见你回家!”
  说起这事,公主也是振振有词,继而又软语温言央求道:“你帮我一次,好不好?以后你总也有事要求到我,我都不会推脱!”
  沈哲子听到这话,倒是想起日后还打算在这女郎封邑之地做些布置,心内便是一动。他倒也不觉得公主这事做的有多恶劣,上庄之事他本就无暇过问,诸多伶人在庄内也只是虚耗钱粮。与其供养着做高门玩物,分遣婚配给自家再添人丁也是一桩好事。
  只是这女郎背着自己做出这么大的事,却不能没有一个教训。略加沉吟后,他才说道:“姨母她们惧人争宠,自然乐见你做这些事。我一年去不了上庄几次,身边足够听用,你又做这些无谓事情有何意义?父亲他在上庄也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才有如今规模,你这么做,可是罔顾了长辈心血。”
  “所以才要求你帮我啊!你们骨肉至亲,做错一两件事他也不会责你。我若让阿翁生厌,就只能回建康了,可我在这里还没住够。我舍不得你啊,沈哲子……”
  先是软语温言,而后公主语调便强硬起来:“你不帮我也休想置身事外,上庄名册还是你给的我!”
  “夫妻本应相濡以沫,你做错了事,我帮不帮你都难辞其咎。”沈哲子沉吟道。
  “对的,对的!”
  公主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只是且不说日后我有没有事情求到你,眼前之咎却要代你承受。现在我索要些报酬,这不过分吧?”
  “不过分,不……你想要什么?”
  公主一脸警惕望着沈哲子,沈哲子则附其耳边低语几句,小女郎脸色顿时羞红起来,秀眉一扬:“沈维周,你……唉,去舱里好不好?这里好多人都看见……”
  沈哲子闻言后大笑,便站起身往舱室中走。公主在其身后银牙错咬,恨恨望着沈哲子背影,但最终还是站起身来,挪着小步随行进舱。
  船行一日,便达余杭。随着吴兴水道畅通,余杭作为南北货运周转,地理位置更加显重,左近河道屡经开拓,但往来舟船仍是拥堵不堪。沈哲子一行七八艘船,也被堵在这河道上,难得存进。
  眼见天色渐晚,沈哲子索性让人靠岸,让人通知在余杭的族人。过不多久,便有车驾来迎,总算在入夜前到达了位于此处的庄园。
  以往沈家在余杭产业不多,但是在剿灭乌程严氏后,严氏于此经营多年的产业尽数归了沈家。单单在余杭左近,便有数个庄园,再加上余杭舟市里的邸舍舟船等产业,足让沈家成为此地势力最大的几个大宗之一。
  负责在余杭打理自家产业的乃是沈哲子的族叔沈伊,以往沈伊都在会稽始宁经营沈家在那里的大片田庄,老爹到了会稽任上后更得地利之便,加之如今会稽各家与沈家关系也日渐融洽起来,倒也不需要再特意经营,于是便转来了余杭。
  沈哲子一行到达自家位于浙江水畔的庄园,沈伊早率领一众管事在门前迎接。托了公主的福,如今沈哲子在家里虽然辈分不甚高,但在面对长辈时也不需再伏低做小,站在公主身边还能沾沾光,看着长辈礼拜行礼,也是他近来颇为享受的一桩恶趣。
  公主尚记得在船上被沈哲子威逼胁迫的旧怨,下车后见他行过来,当即便冷哼一声,只是看到庄园前有那么多人,不能让他难堪。于是便站在那里,等沈哲子行上前时,接着衫裙遮挡探出手去狠狠掐了他一把。
  这一幕被后面的沈牧看到,登时便摇头叹息,以往在他看来多么从容淡然的兄弟,成婚后却摆布于妇人之手,实在是令人扼腕。继而便又想到自己今次往会稽去的目的,心情顿时灰败不堪,转而望向随队去看望葛洪的纪友,感慨道:“文学今晚无事,我俩再竟夜共邀一醉?”
  这时候,长须飘飘的沈伊已经行上来,先对公主行礼,然后才又望向凑在公主身边沾光的沈哲子,笑语道:“哲子你所作商盟,近来诸多资货调运,可是让我等余杭同僚疲惫不堪,苦不堪言啊!”
  沈伊除了打理余杭家业外,在余杭舟市还有任事。而余杭舟市乃是连接会稽与吴兴的特大转运站,江东货品半数经此,商盟近来所集货品航船更是云集于此,等待排期北上。
  听到族叔笑语抱怨,沈哲子也笑起来:“各家盈亏都仰叔父勤勉任事,任重道远啊。”
  “闲话少叙吧,请公主先行进庄。我来为哲子引见余杭各家,如今你可是江东豪主,集财散资,各家得知你来,都在这里苦候良久了。”
  又笑谈几句,一行人才进庄,沈哲子先将公主送入后宅安顿好,然后才又转回来与各家见面。商盟创立,余杭各家但凡有资格加入的也是分外踊跃的加入其中,因而今天也算是商盟股东一个规模不大的闭门小会。
  沈哲子要在余杭停一站,也是有事要与各家商议,所为之事便是余杭舟市。日后商盟将有大批货船要在舟市转运,因而沈哲子打算将舟市收编过来。


第0212章 舟市包税
  余杭地临浙江,除了地理上的优势之外,左近多膏腴良田,物产丰饶,较之太湖周边也相差无几。
  但也正因为这样优越的条件,余杭也广受瞩目,早在东吴时还有大量军屯于此,因而并没有崛起什么太强势的人家。吴亡后才有大量吴中人家来此经营,如今也只是小成气候而已。
  席中这些人家,相对于吴中其他动辄占田围湖百数顷、大兴耕桑果饲的人家,在庄园经营上反而没有太大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家就是弱势群体,他们占据地利之便,大收货殖转运之利,乡土中虽然不成气候,但所掌握的浮财却是海量的。
  早先沈家虽是冠绝吴中的兵甲豪族,但一样拿这些余杭人家无计可施,泾渭分明,彼此都难施加影响。
  但随着沈家在乡土中强势崛起,加之得到乌程严氏的大量家产补充,渐渐将吴兴串联成一个整体,余杭这些人家便难保持超然地位。要维系以往的既得利益,必然要随着吴兴整体而做出调整。归根到底,根扎得不够深,太容易受到局势的影响。
  这就好比南渡的侨门,太依赖于政治形势的波动。一旦政治优势不再,那么也就会快速衰落下来。南渡百氏,真正能熬过这场考验的寥寥无几,以往高门,多数流于寒庶之中。
  所以,余杭但凡有名号的人家,在商盟中都有参股。因为这样的社会地位,需要拥有更敏锐的触觉,一旦不能紧跟大势,随时都有可能掉队而被排挤。
  沈哲子也知自己这个年纪,要让人家业相托是欠缺一些说服力,所以商盟虽然谋出于他,但是明面上的主持一直是他叔父沈克。
  所以在席中听各家讲述眼下余杭舟市的集货情况,沈哲子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并不发表太多自己的意见。纵然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也都是在心里默记下来,稍后再用商盟函文责令修改,避免直接面斥予人难堪。
  总体而言,余杭舟市的集货情况尚算乐观。原本此地这些人家便是靠此为生,维持家业,都有各自的供货渠道。加入商盟之后,他们所面对的客户不再是遍布整个江东的商贩,而是直接向商盟这个大客户供货,原本所拥有的渠道则也变形成为商盟的延伸。
  这样的结合,对彼此而言都是一桩好事。商盟能借此急速扩张,扩大影响力,而余杭这些人家则能大大缩短财货往来的周期,原本集货的风险也都降低下来。
  听这些人讲述完舟市的情况后,沈哲子才笑语道:“货殖行贾乃是诸位本业,各家同心戮力担当任事,商盟也必将欣欣向荣。大家祸福共享,亦是我郡中乡人之福。”
  “哲子郎君年浅智高,我等虽然痴长,在你面前也不敢言谋深啊。”
  座中一人笑着恭维道,乃是余杭钱氏族人名为钱举,亦是钱凤的族弟。因与沈家交情深厚,钱氏这一脉虽然迁来余杭未久,但随着沈家逐渐兴旺起来,近几年发展势头也很迅猛。
  因为钱凤的缘故,其家除了明面上在商盟的两股股资,另有沈哲子从自己股份里划出的一部分以供养钱凤家人,也都寄存在其家名下。
  听到这话,其他人的都纷纷笑着附和,无论心中想法如何,最起码表面上不敢流露出对沈哲子的轻视。
  此类话语听得多了,沈哲子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听过之后就算了。与众人再寒暄几句,沈哲子便又讲起了今次碰面的重点:“今次途径余杭,除了与诸位见个面之外,尚有我家叔父叮嘱的一件事情,与余杭舟市有关。诸位长居此乡,对此自然也有独到之见,还要征求各位的看法。”
  说着,沈哲子抬手示意仆从将一份份函文摆在各人面前案上。早在乌程商盟之会上,众人便见识到这种方式,眼下也不感到意外,听闻是沈克这个商盟总裁交待的事情,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那函文仔细阅读起来。
  待看清楚函文内容,众人脸上便纷纷流露出震惊之色,那钱举手握函文,神态凝重道:“要让商盟出面,替朝廷代理余杭舟市……令居兄这想法,实在是前人未及,发人深思,亦撼人心魄!”
  沈哲子闻言后便是一笑,函文中的内容,便是他关于余杭舟市的构想,那就是由商盟出面,向朝廷请求对余杭舟市进行包税。
  包税制度,利弊参半,对于弱势的朝廷中枢而言,能够借此获得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代价则是放弃一个地方的税收权。史上这种扑买制度,肇始于南朝,盛行于五代,都是割据乱世,没有一个稳定的集权中央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权益之法,让政权获得一个尚算稳定的收入。
  早在年初南下会稽行过余杭,见识到余杭舟市繁华之后,沈哲子便一直思考如何将这个地方纳于自家掌控之下。但那时候,老爹的会稽内史之位都隐有不稳,即便有想法,也没有相匹配的力量。
  之所以要包税余杭舟市,沈哲子也是经过了一番权衡,考量诸多。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原因,第一是借朝廷赋予的包税权,让商盟掌握余杭舟市的经营,这对于商盟的初期发展壮大意义极大。
  至于另一个原因,当然是为了给自家再施加一层保险,谋求新的筹码。皇帝命不久矣,时局将有变化,庾亮的权势即将攀至顶峰。眼下虽然由于公主的缘故,沈家与庾亮的关系有所和缓。
  但政治上的考量从不以感情上的偏好而有转移,庾亮一旦大权在握,必然会有集权的需求,像沈家这种盘踞地方的豪强,既是帝戚,又搞出商盟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彼此之间会有冲突乃至于敌对,这是必然的。
  沈哲子虽然娶了公主,给自家争取到一个政治上的优势,但这优势在眼下而言,前景大过了实际。无论是他,还是公主,想要对时局有大的影响,单凭眼下的年纪便尚稍欠火候。换言之,沈家想要争取一个政治上的山头,担当起南人大旗,成为真正的执政高门,虽然道路已经铺就,但还要时间去攀爬。
  所以,沈哲子要在庾亮还没有大权独揽的时候,给自家争取更多底牌,摆脱政治上的依附地位,谋求自立。
  余杭舟市赋税乃是重要的台资来源,对于许多家无恒产、要靠俸禄赏赐度日的侨门台省官员而言,影响极大。若沈家能掌控住这里,一方面让吴中基本盘更稳固,另一方面有了直接影响中枢的手段。虽然这影响还很微弱,但对沈家而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以包税制分割中枢事权,此前未有此例,但沈哲子权衡诸多,却觉得卡在时下这个时节,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如今沈家乡望达到一个顶点,而且用来发声的商盟虽然只是草创,却囊括牵涉诸多。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并非仅仅只对沈家有好处,对于中枢而言也是颇为得利的举措。
  时下的余杭舟市,管理极为混乱。朝廷和郡府虽然在此设立市监,但占据位置的却是吴中各家,朝廷能够施加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前单凭一个乌程严氏,凭其家把持舟市,便将舟市搞得凋零大半,近来才再有起色。由此益发能看出,朝廷对于节制地方的无力。
  沈哲子提出这个包税方案,是在此前数年的平均值基础上,翻一倍进献赋税。是抱残守缺守住这一点名义上的节制,还是放弃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税收权以换取一个长期稳定的财政收入,那就真要靠台省自决了。
  其实要获得舟市的掌控权,对沈哲子而言,凭借商盟耐心经营几年,也能逐步吞没过来。但缺点则是时间太长,而且反弹过大。余杭舟市沟通南北东西,凭眼下的商盟,能够影响的也仅仅只是南北这一条吴中线,至于西行荆、江的商路,势力同样很庞大。
  而且还要考虑到台中的态度,若台省扶植荆、江而压制吴中,想要完全掌控舟市,仍是障碍多多。这不是没有可能,月前江州刺史应詹任上病逝,庾亮的好基友温峤已经离都担任江州刺史。
  对于沈哲子而言,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实在不必争得脸红脖子粗。若台中不答应此请,那也不必客气,中书执政又不能亲临舟市坐镇,家门口偷税漏税实在太简单,他可以保证今年的舟市台资收入锐减乃至于颗粒无收!
  虽然沈哲子对皇帝不乏感恩,与公主之间的关系也是你侬我侬、恋奸情热,但上升到政治层面的考量,分割司马家权柄,也不会太客气。稍后小舅子登基大典太难看,他可以看公主面子,私人补贴一点,但这种政治筹码的争夺,绝无可能因为个人情感而有所退缩。哪怕不回房睡觉,这事情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而想要通过包税来获得舟市管理权,便要仰仗余杭当地这些人家。所以趁着今天路过余杭,各家聚集在此,沈哲子把这方案抛出来。此议如果能成,对他们这些人家而言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第0213章 舟市波折
  座中这些人长居此乡,又多依赖舟市盈利为业,况且这函文上对于包税的各种举措也描述的很详尽。所以不需要沈哲子多做提醒,很快便意识到这件事所蕴含的利润和意义。
  这件事能否成议,还不是这些人家需要考虑的层面。他们首先关心的是,如果此事能够运作成功,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朝廷对余杭舟市的管制,除了市监直接收取过往舟船通行之税外,还有盐铁等特殊商品的加派赋税,也包括舟市沿岸邸舍货仓的使用收费。收税项目虽然极多,但真正能够收取的有多少,其实大家各自心知。
  像沈伊这种市监属官,各自乡土中都有纠葛,交好各家船行至此,能行方便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反正都是慷他人之慨。无谓为了朝廷交待下来不切实际的任务而见恶乡土,征集乡土民资去奉养台省那些侨门诸伧。
  至于朝廷新拍下来的市监,民风门路都不熟悉,若有心同流,那边也共逐富贵。但若态度强硬,要行什么察察之政,那各家也都不会客气。常年行贾各方,谁家没有一二人脉和豢养的豪侠之辈,要用点手段将人逼走,那也并不困难。
  余杭舟市勾连四方,舟船往来频密,各家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若依足朝行政令收足赋税,那么所得钱粮将比眼下翻了数倍都不只!如今每年所供奉的赋税,其实都是在临缴税之前,由市监属官与此地众商家碰头商议,确定一个数额,由各家按照所经营的规模补足,上缴朝廷以应付过去。
  一旦余杭本地人取得舟市的控制管理权,那这其中的利润则实在可观。就算比照往例再翻一倍缴税,也大大的有利可图!他们长居此地,对于往来商旅避税的门路实在太清楚,就算不苛待为难乡人,单单别郡商旅应缴赋税,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