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隆基带着几分惊疑的瞧着裴旻,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道:“静远觉得此事有假?”
  裴旻摇头道:“有没有假,这个臣不清楚。对于南疆,臣了解的不多,没有什么发言权。不过对于吐蕃,臣可以颇为自豪的说一句,除去已故的郭相,就在这朝堂之上,还真没几人能比的过在下!”
  他不只是深入了解吐蕃西方,还跟着脑海中的历史记忆以及发展趋势来分析判断。
  尽管这些年,历史已经变了样,可是很多进程,国家的大局走向,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干略什么的东西都不太可能大变。
  随着自身能力远见的提升,裴旻能够分析出很多常人无法分析出来的事情。
  就比如说吐蕃的动向,面对唐军兵指青海湖的局面,吐蕃不敢在青海湖这块折腾。
  以裴旻的看法,转向西域,从大小勃律入手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向南方折腾,裴旻以为可能性不大。
  六诏位于云贵高原苍山洱海附近,古代的苍山洱海可不是后世大理云南,人间天堂,那就是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
  或许经过六诏子民的苦心经营,情况大有改善,依旧改变不了恶劣的环境。
  吐蕃经过几年和平发展,走出了战败的阴影毋庸置疑。但若要再起兵事,目标没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以吐蕃老妇人的性格显然是不会做的。
  六诏中五诏归顺了吐蕃,仅为六诏中区区一南诏,劳师动众的南征?
  没有任何意义!
  裴旻好奇问道:“昔年诸葛亮南征南蛮,是为了稳定大后方!那吐蕃南征,图的是什么?也是想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还是南诏的那尺寸山林土地?”
  这话说的李隆基自己都不信,吃重的道:“没有可能!南诏所在的地理位置,靠近我大唐一方,与吐蕃并不连在一起。南诏要威胁到吐蕃,必需经过其他几诏的领地才行,他们都归顺了吐蕃,南诏就是有心,亦是无力。那南诏意欲何为?”
  裴旻笑道:“我估计这个南诏阁逻凤野心颇大,是动了一统六诏的心思,想得到我们的支持,成为六诏之主。故意夸大事实,以此来求得我们的协助!”
  李隆基略一皱眉,叹道:“只怕就是如此了,阁逻凤往来的国书中,不止一次提起余下五诏的危害,大有为我大唐除害的意思。”
  说到这里,他脸上有些郁郁。对于阁逻凤表现出来的大仁大义,他颇有好感,却不想也是另有所谋。
  裴旻也知李隆基身为一个少有的重情义的皇帝,将人情味看的极重,劝道:“人与人的接触,自然有真情实意。但国与国的交往,以利益为上,这点实无半点情分可说。”
  李隆基叹道:“依静远之见,南诏又当如何处理?”
  “这个……”裴旻沉吟了半晌,他行事喜欢谋定而后动,对于南诏的了解实在没有西域阿拉伯、拜占庭以及吐蕃那般明确,道:“不凡支持南诏统一,相比其他五诏,南诏确实更为可靠。南诏统一,也能免去南方的后顾之忧,还能给吐蕃制造一定的威胁麻烦。至于未来如何,臣倒是希望南诏能将云南之地彻底开发出来。若他们强盛之后,真有了反意,我们亦可接收他们的成果。”
  在他心中云贵之地,毫无疑问也是华夏的固有领土。
  由大唐接管,投入太多心力建设,得不偿失,不如由南诏自行发展,最后由他们收取渔人之利。
  至于会不会养虎为患,裴旻心底没有这个顾忌,南诏发展的局限就在那里,充其量不过是一犬,狼都算不上,何况是虎?
  李隆基笑道:“朕发现你这心思最是阴损不过了……”
  裴旻权当是夸奖,接着道:“至于倭国、新罗什么的多半是来凑凑热闹,想从我们这里骗取一些好处而已。对于他们,咱们应当一视同仁。想要学我大唐文化,这点我们欢迎,故步自封也确实要不得,只有不断的进步,才是强国之本。死守着点滴资本,闭门造车,反而不美。但国与国的往来,还需以利益为上。肥了他人,亏了自己的事情,做不得。倭国盛产金银,新罗盛产镔铁,想学我大唐文化,跟我大唐深入交流,拿出等价的物资交流才是。”
  李隆基慎重的点了点头,长吐了口气道:“听静远一席话,朕心底的大石也算落下了。大食国、拂菻国、突骑施、回鹘、葛逻禄、南诏这些国家,或多或少皆有求于我大唐,才有这番盛况。哈哈……还是以我大唐为主。即是如此,我大唐也要拿出东道主的气魄才是,让所有来访的国家,深刻的认识到,我大唐的强大。”
  裴旻颔首称是,心底想着此事罕见的事件,想必是陇山道、乌鞘岭山道的开通,刺激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令得双方不得不正视彼此的往来。
  大唐因自己的出现,已经先一步走迈向世界了。
  由此一想,裴旻心底也充满了自豪,扬声道:“陛下,此次诸国集会,是难得的盛景。想必他国也不想我大唐专美于前,在宴会时,必然有所表示。尤其是大食国、吐蕃,我们可不能让他们比下去,固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需做些准备才是。”


第十二章 一剑成两圣
  李隆基双手一合,道:“静远这是提醒朕了,现在朕也不信大食、吐蕃是什么良客。确实要准备妥当才是。属于我们的威风,焉能让他国抢了去?这宴会的地方,朕已经选好,就在这承乾殿!太宗皇帝以承乾殿开创我大唐辉煌篇章,朕亦要以这承乾殿为起点,扬威诸国,让我大唐之名,震慑东西。还有一个月余时间,足够准备妥当。”
  顿了一顿,他又道:“这些天反正闲来无事,静远正好多往梨园走走。梨园现在的变化,你可别大吃一惊,可用今非昔比来形容。如此盛宴,少不了梨园的出场。你且亲自把关,选择三个精彩的节目出来。对了,对于公孙大娘,静远可知道?据传你们关系不错,朕手中还是一副你们的画像呢!”
  裴旻一脸莫名。
  李隆基挥了挥手,让高力士去取画。
  裴旻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将自己与公孙姐妹的关系细说,道:“我们是患难之交,早在幽州的时候,便以认识。后来长安再会,牵扯上了屠夫刘光业。刘光业的武艺刀法不逊于臣,他若一味逃跑,臣未必奈何的了他。亏得公孙姐妹相助,她们双剑合璧,阻挡了刘光业的退路,也令得臣得以擒下巨恶。”
  李隆基闻言眼前一亮,道:“如此说来,她们可信?”
  裴旻犹疑道:“这要看陛下想干什么,以品行而言,她们姐妹皆当得上侠女二字。”
  李隆基没好气的道:“朕还能干什么?你不在长安,自是不清楚。这些年公孙大娘的《剑器舞》风靡一时,可谓名声鹊起。青羽楼之名,可不逊于梨园。”
  裴旻确实知道早在一年半前,公孙幽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青羽楼正式开张。
  凭借出色的功底,以及用心的经营,青羽楼发展的极为迅速。
  若说梨园名扬于贵胄,青羽楼则成名于民间。
  公孙幽不只坐困于长安,每隔一月,必然会组织一场义演,往长安周边的乡镇明间献舞,并且收留收养天赋异禀的孤儿孩童,传授他们求生演技之道。她的所作所为以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公孙大娘之名,越传越盛。
  这一切远在陇右的裴旻都有所耳闻,对此裴旻除了由衷为公孙幽感到高兴之外,心底还有些小小的失落。
  他有些希望公孙幽碰着钉子,他好出手相助。
  但是公孙幽委实出色,她的心思才略,毫不逊于男子。遇上的各种问题,难关都凭借自己的本事,一一克服,凭借自己的能力,将青羽楼的招牌打响。
  这一点让裴旻,委实敬佩。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公孙幽的名气居然传到宫里了,连李隆基都听过公孙大娘之名。
  “这一点,臣还真未不清楚,想不到幽姑娘做出了如此成绩!”
  李隆基道:“朕是没见识过公孙大娘的剑舞,可文武百官见过的大有人在。无不赞不绝口,李龟年亦推崇有加,说公孙大娘的剑舞可以与你的剑相比。有人提议,邀请公孙大娘参加年会表演,朕不想节外生枝,有些犹疑。若是她可信,邀请她来表演,在天下各国面前展现我大唐的舞蹈文化,于她于我大唐皆是利处。”
  “当然可信!”裴旻对于公孙幽还是充满信任的。
  李隆基也应答的毫不迟疑道:“朕不信公孙大娘,却信你裴静远。你说可信,那朕给她这个机会……”
  正说间,高力士拿着一幅画走进了殿内。
  李隆基让之直接交给裴旻。
  裴旻好奇的伸手接过画卷,摊开画卷细看,竟是那日遇到李十二娘时,与公孙幽同舞的鸿门剑会。
  “这……”
  裴旻一脸震撼,当初他选择用那种手段救助李十二娘母女,就不怕外人说闲话,说他有失官德什么的。
  不过似乎围观者并未将他认出来。
  想来也是,他裴旻几次轰轰烈烈的出现在大众面前,不是穿着大红喜服就是一身铠甲。与一身寻常劲服有不小的变化。兼之他离开长安在洮州年余。百姓就算原先见过他,印象亦是不深。谁又会想到一个地方大吏,皇帝面前的第一红人,竟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舞卖艺?
  就算有人觉得裴旻很是眼熟,也没有将他们想到一起去。
  那一次的登台表演,也没有给裴旻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
  除了私底下裴旻会小小的怀念与公孙幽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之外,过程事情早已抛之脑后了。
  想不到多年后,竟然能够看到昔年他与公孙幽共舞的画像。
  众所周知一点,这绘画以画人最难。
  人除了外貌之外,还有精气神,画人不画精气神等于描绘死物。但是精气神虚无缥缈,玄之又玄,想要以笔墨绘画出来谈何容易。
  然而面前的这幅画却将他与公孙幽舞剑的细节描绘到了毫厘,裴旻扮演的项庄表现的张力杀气跃然纸上,而项伯的稳重,左右为难也一眼可见。
  不看画卷上书的《鸿门剑会》四个字,懂行之人甚至可以仅凭这画就能看出这演的是《鸿门剑会》。
  这作画之人不但将他裴旻与公孙幽的模样描绘的活灵活现,甚至连他们扮演的对象的绘入画中。
  这份绘画的功底,委实骇人听闻。
  这种绘画的功底,裴旻在记忆中只在一人的画中感受过。那就是齐白石的真迹《醉虾图》,看着那画中的虾,几乎就能感受的到虾在水中游一样。
  这人的画功,居然不逊于齐白石,难道是?
  裴旻震撼道:“此人是谁,绘画功底委实了不起。”
  李隆基大笑道:“是朕的供奉、内教博士,吴道子……”
  果然……
  画圣吴道子!
  苏东坡曾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又一个称圣的奇人,裴旻心底忍不住一颤,叹道:“要是知道当时吴道子先生在场,臣定会多待一会儿,让他多看几眼,将臣画的更潇洒一些!”
  裴旻有些爱不释手的看着手中的画,正想开口。
  李隆基却脸色一变道:“想也别想,这画可是朕的!你想要他的真迹,自己找他去。没有你的剑,就没有吴道子的今日,对于你的要求,想必他是不会拒绝的。”


第十三章 拉皮条
  裴旻暗自诽谤李隆基小气,恋恋不舍的将画还给了高力士,心中想着什么时候向吴道子讨要一份墨宝来。
  现如今他府邸珍藏的墨宝已有王羲之的《乐毅论》、张旭的《赞秦王》、李白的《胡无人》,还有贺知章《咏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昌龄的《从军行》等等。
  这些真迹墨宝,留到后世那可是无价之作,价值连城。
  千百年后要是裴家后人不争气,无以为继,随随便便拿一副出去甩卖,也够用大半辈子的了。
  裴旻并没有收藏癖好,但是一个个的草圣、画圣,诗仙、诗佛什么的,不跟他们讨要一些墨宝,对得起身在这梦幻般的朝代?
  与李隆基稍作闲谈,裴旻说着这些年陇右的一些趣事以及开陇山,修乌鞘岭的经过,当然包括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难关。
  李隆基听了亦不断唏嘘道:“果然,这其中的坎坷,也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静远修通西域商路,这功劳可不逊于始皇帝的秦直道。秦直道横贯南北,加强我华夏对北方的掌控,而陇右道、乌鞘岭古道直通东西,令我大唐对西域的控制更近一分。利国利民,还功在千秋。”
  裴旻忙道:“这点臣可不敢邀功,陛下才是一切的关键。若无陛下的远大抱负,焉有如此魄力发动二十五万百姓,完成如此壮举?再艰难,再困苦,有陛下、有朝廷,还有数十万百姓的支持,哪有开不了的山,平不了的岭!”
  李隆基听得也是眉飞色舞,道:“多年不见,静远也变得跟力士一样了,尽说些让朕欢喜的事情来听。”
  一旁的高力士连忙叫屈。
  裴旻也道:“臣是实话实说而已,想与做是两回事,做与做到又是另外回事。陛下敢做他人不敢做之事,以显魄力。成功了,更是英明睿智。”
  李隆基给吹的飘飘然,都有些找不到北了。
  天色渐晚,裴旻亦准备出宫,李隆基突然道:“玄玄入宫陪父皇说话,不知走了没,要是没走,静远不妨护送她回家。有你在,相信长安无人伤的了她。”
  裴旻莫名,不知“玄玄”是谁。
  李隆基也醒悟过来,道:“就是玉真,玄玄是她的字,也是小名。你们相伴为邻,一路也可相互照应。”
  裴旻想着娇陈当初的怀疑,心底更是忍不住心想:“这真是想拉皮条?”
  长安天子脚下,玉真公主贵为公主,他们所在的辅兴坊离皇城不远,属于长安治安最好的区域,岂能有个意外?
  不过李隆基既然亲口托付,裴旻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在承乾殿等候了片刻,玉真公主的车驾已到殿外。
  高力士似乎没当灯台柱的意思,也少见的没有护送。
  裴旻与玉真公主的车驾一并往宫外走去。
  看了玉真公主的仪仗,裴旻不由想起了昔年的太平公主,这一车之隔的公主,虽无太平那般强势霸道,但无疑问是李唐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公主无疑。
  感叹间,却听车内传来了李持盈的声音:
  “冬风严寒,黄昏露水渐重,国公不妨上车,以避寒露?”她的声音带着些许颤音,显然是鼓着勇气说的。
  裴旻立刻应道:“无妨,公主殿下无需顾忌在下,在下习武之人,耐风抗寒,远胜常人。”
  李持盈听罢心底莫名松了口气,不知万一他真的上了马车,如何面对,可又有着小小的幽怨。
  原来李隆基因为误会,存着拉皮条的心思,还将此事告诉了太上皇李旦。
  李旦自从交出大权以后,一直在皇宫静养,许是思妹忧伤过渡,两年前生了场大病,险些去世。
  好在宫中御医医术精湛,又从宫外请了刘神威入宫,得以渡过险境。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李旦似乎看开了许多,对于李隆基的态度有了极大的缓和。
  李旦即便身在内宫,也听过裴旻这些年的赫赫功绩。而且昔年先天政变之时,他也见过裴旻。确实是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郎,有才有貌,当的上驸马职位,也跟李持盈谈了此事。
  李持盈自幼出家做了道士,虽无道心,却也受到点滴影响,对于情爱看的很淡,并不在意。
  近来沉迷于研究黑火药,无法自拔,更没有心思顾念此事。
  之前李旦、李隆基皆跟李持盈谈了多少次,也说了不少的好话。
  但是李家这对父子是一个德行,许是因为武则天昔年杀的太过厉害。对于亲人,他们有着超凡的容忍力,皆不愿意强迫李持盈干她不愿意干的事情。
  每次谈话,最后都是因为李持盈的严厉拒绝而不了了之。
  今日李旦又跟李持盈说到此事。
  李持盈一如既往的想要拒绝,李旦却先一步说了对象的名字“裴旻!”
  即便是现在,李持盈脑中还浮现当时的情形:“玄玄,你觉得裴国公如何?”
  “裴……裴国公?那个裴国公?”
  “在我大唐岂有第二个裴国公?就是陇右的那个裴旻!”
  李持盈听到这里,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好快,大有找个地洞钻下去的感觉。
  对于裴旻,李持盈并没有别样的感情,但却有着极深的好感,救命之恩,自不用说。
  黑火药的关系,足以让李持盈对裴旻印象极佳,加了不少分。
  以往李旦、李隆基介绍其他英杰,李持盈心底只有排斥,如今一说到裴旻,各种好感不由涌上心头:念及他这些年干出的大事贡献,那罕见的文武全才,诚可谓当世无双的大英雄。
  那个少女不怀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