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他们不会耕种,这个无关紧要。
  在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耕种专家,作为农耕大国,随随便便于大街上抓一个农民百姓,都能说出一大套耕种道理。
  这地方官员发力,请上了年岁的老农手把手的传授他们耕种经验知识。
  这人为了生活给逼到极处,就没有学不会的道理。真的排斥,不愿意学,那便去干手工粗活,什么也不愿意做也活该饿死。
  想要造反?
  身在江南,周边都是血统纯正的华夏子民,只有脑袋让驴踢了,才跟他们一同造反。
  至于六胡州的发展,宰相团也有了全新的思路,六胡州较之洮州,更加不适合耕种。
  洮州能以畜牧业、手工业维持整个州的资源运转,六胡州为什么不能全力发展畜牧业?
  而且推广畜牧业,对于大唐的粮食产量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虽然耕种的百姓少了,但是畜牧业除了盛产羊奶马奶,能够让大唐的青壮年孩子更加健康壮硕之外,还能够培养出许多耕牛,弥补耕牛的不足。
  以牛耕代替劳力,非但能减轻百姓负担,还能让每一户的百姓多耕种好几亩田地,令粮食增产。
  这一切并非是意想,洮州现在的繁荣正好证明了此举可行。
  多元化的发展才是国之大利,死守农耕固然能够保证百姓衣食无忧,与长远却是不利。
  裴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洮州放弃农耕的治理方式,改用工业、畜牧业为上的行政方式,无形中促使大唐制度上的进步。
  ……
  “陇右节度使、按察使、领御史中丞、凉国公裴旻,英勇无畏,月平乱六胡州之乱,擒贼首于大漠,加封冠军大将军。另闻喜县夫人裴氏,教子有方,加封金城郡夫人……”
  “谢陛下隆恩!”裴旻搀扶着裴母起身,大笑着从传旨太监手中接过圣旨,热情的让人将传旨太监带下去好生招待。
  裴母双手抱着李隆基赏赐的国夫人的装束,宝贝似的笑的合不拢嘴。
  裴旻其实心底没有什么所谓,冠军大将军是武散官,得了只是在他超长的官职面前多加一个虚衔,多领许多俸禄而已。
  以他现在节度使、按察使、御史中丞、凉国公一年的薪俸,已经足够他吃喝半辈子了,再加上冠军大将军,意义并不是很大。
  只是这是李隆基的心意,裴旻就算不怎么在意看中,也要笑脸以对。
  何况官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越多越好,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见裴母如此高兴,裴旻心底也跟着开心。
  “娘,好好拿着,别弄掉了。孩儿手中还有公务,先去了!”
  裴母听出了这话中的调笑之意,白眼道:“去去去,你懂什么,郡夫人可比县夫人威风的多,要是哪一天,你能让为娘当上国夫人,那娘即便去了,也心满意足了。”
  裴旻边走边道:“那娘亲可有的等了,再过个一百年吧,总能盼到的。”
  裴母看着裴旻已经消失的身影,开怀一笑:“这孩子!”
  来到议事厅,裴旻意外见到了袁履谦的身影,大笑道:“履谦兄,辛苦了!快,跟我汇报一下,情况如何?”
  他没有招呼袁履谦在右侧坐下,而是拖着席子移到了案几的正前方,两人好方便对着说话。
  这君臣之间,尚且对坐而奏。
  裴旻除了在正紧的公事面前会维持自己的威严,其他时候特别随和随意。
  袁履谦也知自己这位知己的脾性,相对坐了下来,汇报情况。
  裴旻在王之涣、王昌龄未来之前,麾下人手稀缺,如张九龄、袁履谦这样的大才,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方能维持节度使府的运作。
  袁履谦的身份是节度使支使,负责陇右军诸部的监测巡察,正好因为陇右大旱,许多百姓无以为继。
  裴旻根据张九龄的提议,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劳作来解决陇右百姓的温饱。
  有的修路,有的开渠,还有的修葺城池……总之裴旻的原定计划就是打算借此机会将陇右来个大修。
  在寻常时候,百姓有农事要忙,不愿意掺合进来,需要朝廷特别下令,募集劳役,方能干这些事情。
  如今有这个机会,不需要特别下旨,不好好利用起来,实在可惜。
  这全面大修,百姓的工程毋庸置疑,他们为了生活吃饭,肯定会用心劳作。
  裴旻担心的是有地方官员或者负责工程的地方豪绅,借用此机会暗自发财。或是以次充好,或克扣百姓工钱。
  这种事情不只是现代屡屡发生,古代亦是如此。
  裴旻为了防范此类情况,特地让袁履谦负责监察之职,往陇右各地巡视,顺便也履行节度使支使的责任。
  袁履谦在裴旻出战康待宾的时候已经出去了,一连两月余,方才回来。
  袁履谦早已将自己一路上的见闻记载成册,递了上去道:“地方一个县令,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了百姓修葺府衙,将外堂内宅都翻个新。怎么处置,还得你来定夺。”
  裴旻毫不犹豫的道:“撤了,没的说。这地方官员若重视面子工程,觉得府衙过于破烂,有损朝廷颜面,乘机修葺外堂,可以理解。这连内宅都修,摆明了为官不正,要之何用?对于这种官,有一个,我撤一个,绝不含糊。”
  袁履谦接着道:“还逮住了两个豪绅!他们贪墨的不多,属下也没有给他们留情面,直接下了大牢。其他一切还好,地方官员似乎都知道裴兄的威名,都不敢中饱私囊。我统计了一下,这两个月,陇右一共修葺好了街道三十八条,挖出了水渠三道,还在金城与洮州之间,开出了一条官道,便于两地的往来。城池城防多多少少进行了维护。关键重要的几条街道都修葺的差不多了……各地的商人百姓有了极大的响应,纷纷称道。各地豪绅见效果非凡,也纷纷出资,请求修葺各自村县的道路。官员也在询问,接下来应该往何处修葺?”
  裴旻问道:“我们不是豪绅的棋子,这要当也当百姓的棋子。百姓的便利,才是我们的便利。你这两个月深入百姓,可探出了百姓的心声?”
  袁履谦苦笑道:“百姓想要开陇山,修乌鞘岭!”


第五十四章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怎么更加合理的利用手中的民力,裴旻最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莫离驿、石堡城的修葺需要慢慢来,但是街道的修葺,城墙的修补,这些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很快就能完工的。
  现在陇右最不缺的就是劳力,经过三个月余的修整,关键的几条主干要道,该扩建的扩建,该休整的休整。地方上堵塞的河渠当清淤的清淤,当疏通的疏通。
  不说全部完工,至少关键重要的地方已经修缮整理妥当。
  至于一些顾及不到的小地方,裴旻暂时不打算安排人手去打理。
  毕竟那是地方县令村官的事情,没有必要乱用这劳力。
  这接下来怎么安排,怎么样使用这些劳力给陇右带来最大的便利,裴旻心中以有几个计划。
  不过他更想听听基层百姓的意思,他的主观计划却是利于百姓不假,可是否能解百姓心头之急,却越是未知之数。
  有一句话说的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现在裴旻既是陇右军政的第一把手,为民着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解决百姓心头之急,才是他应该做的。
  如今一听百姓的心声是“开陇山,修乌鞘岭”,裴旻立刻傻眼了。
  “开陇山,修乌鞘岭”七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陇山是关中黄土高原与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又是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主峰山高千丈,平均海拔比贺兰山还要高,有一句诗是这样形容陇山的“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
  这想要开陇山,谈何容易。
  至于乌鞘岭,更不简单。
  乌鞘岭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那里的气候严寒,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说法,素以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而驰名于世。
  陇山,裴旻只是远远眺望,到底如何,他不好说。
  但是乌鞘岭他是亲自攀爬过的,而且就在不久以前。
  从凉州到鄯州,乌鞘岭是必经之路。
  当时裴旻还觉得乌鞘岭像一条巨龙,头西尾东,西高东低,披云裹雾,蜿蜒曲折,格外壮观,甚至发出了以一军抵挡十万兵的感慨。
  要修葺乌鞘岭,谈何容易?
  见裴旻不说话,袁履谦也一时无言。
  裴旻从案几上翻出了陇右地形图,看着地图上的陇山、乌鞘岭,心底念着“开陇山,修乌鞘岭”这七个字,越念越觉得势在必行。
  陇右想要发展,想要成为凉州那般重要的经济命脉,陇山必须开,乌鞘岭也必须修!
  这一切都源于四个字“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开始,打通了西汉与西域之间的通道。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唐初太宗皇帝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灭了高昌,臣服漠南漠北。其子高宗李治又灭西突厥,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令大唐掌控了西域的主权,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都属于当世巅峰。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以大食帝国为桥梁,官方、民间都进行了全面友好的交往。
  这条商道也有了另一个令华夏人自豪的称呼叫“参天可汗道”。
  因为丝绸之路的飞速发展,丝绸之路给大唐带来了无法预估的经济效应,称之为国家经济命脉毫不为过。
  凉州原本偏僻荒芜之所,便是因为丝绸之路,硬生生发展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凉州姑臧更是成为可以与长安、洛阳相提并论的存在。
  陇右同样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但是受到的影响却远不如凉州。
  这个中缘由细细说来,归根究底在于陇山、乌鞘岭这两地。
  裴旻目光看着陇山、乌鞘岭,道:“我觉得百姓所求,合情合理!”
  袁履谦显是做足了准备工作,肃然道:“西域商路以长安为起点,至敦煌这一条线路,我们称之为东段路线,有三条道路可走,俗称北线、南线、中线。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过汧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狄道、枹罕,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至张掖。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
  “这北线是汉朝时的线路,沿途几无补给,少有人走。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是以大多商队,皆以中线为主要商道,南线次之。但是中线的陇山、乌鞘岭却给商队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深深影响到陇右的发展,若是陇山开,乌鞘岭得以修缮,则凉州的财气涌入陇右,而关中的富贵也会涌入陇右,陇右将大受利处,成为不逊于凉州的存在。”
  “不只是如此!”裴旻目光灼灼的看着地图道:“这中段路线的通畅,能够更大限度的刺激商路的繁华。届时可不只是陇右得利,对于凉州、对于大唐皆有着莫大的好处。各种商税关税少说也得增加好几成。”
  袁履谦长叹道:“话是如此说来,但真实行动起来却是太难。以陇山之固,乌鞘岭之险,若非调动十数万民夫,花费经年时间,难以功成。而且修葺开山的这段时间,中线商道必然受到影响,与国家不利。工程太过庞大,未知险阻太多,失败可能太高。若是成功尚且好说,万一失败,劳民伤财,还有可能自毁商道。面对如此未知可能,朝廷又凭什么答应开陇山,修乌鞘岭的政策?能够稳住中线商道,保持当前的利益,以是了不起的选择。至于长远影响,求一变,不如求一稳。”
  裴旻让袁履谦说的有些无言以对,再度沉吟了半晌,目光看着地图,想要放弃,但念及百姓的要求,心中却是一动,道:“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年内完工,在这一年时间,让商队委屈一下走南线,将会换来长远的未来。不论于大唐、凉州还是陇右,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袁履谦脸色剧变道:“一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做到。静远兄万不可效仿杨广,强迫百姓赶工,造成可怕后果。”
  裴旻笑道:“履谦兄想哪去了,我只是在想,如果能够开山裂石,将会大幅度减少工期,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五十五章 李持盈的心病
  开山裂石?
  袁履谦一脸莫名的看着裴旻。
  裴旻心底想到了黑火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现世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史,从冷兵器转向热武器的发展。
  黑火药对世界历史的推动发展而言,与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的。
  黑火药的作用其实并不仅限于战场,作为战场杀器。
  杀戮只是黑火药的一部分作用,用于造福天下也是黑火药存在的价值。
  这开山修岭其实并不难,难是难在开山修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坚硬如铁的山岩,人力不可抬的巨石。
  在没有掘土车,举重机的古代,遇上这种山岩、巨石,需要以人力,将山岩、巨石一点一点的凿开,一点一点的敲碎,然后再一点点的运下山去。
  开山修岭大部分的耗时都用在了开凿山岩、巨石之上,若有黑火药,强制炸开山岩、巨石,将会令得工期缩短一半有余。
  只要有黑火药,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裴旻见袁履谦一脸的懵懂,笑着解释道:“我曾在一本古书上看过一个配方,说只要用硫、碳、硝等物品依照一定比例组合起来,将会配成黑火药,通过燃烧,产生巨大的威力,有开山裂石之效。我们若能将黑火药制作出来,以黑火药为助臂,开山修岭,即便陇山再坚固,乌鞘岭再险峻,也难不倒我们。只要朝廷支持,一年足以。”
  “黑火药?”袁履谦沉吟半晌道:“属下只是听过火药一事,黑火药还真未曾听过,书中可记载详细配方?”
  裴旻恼怒的在案几上一拍,心中后悔不迭,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于黑火药了解的实在不够详细,只是知道什么材料,但是比例什么的,真记不太清楚,依稀记得自己曾经背过一个一二三的方程式,具体什么一时间想不起来,只能懊恼着摇着头道:“有点印象,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本古书早已不知去向。不过,无关紧要,知道材料,焉有配不出来的道理,我大唐从来不缺修仙炼丹的道士……”
  唐朝以道教立国,为了提高李氏皇族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皇室中人还带着几分无耻的认了老子李耳为祖宗,弘扬道教。
  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尤其是茅山道人葛洪将道教神仙方术和儒家纲常名教相结合,构建了一套长生成仙体系,形成了上层士族丹鼎道教。
  丹鼎道教以炼丹为主,硫磺、雄黄、水银、砒霜、硝石为原材料练至长生丹药。
  因为这些材料含有剧毒,道士研究各种去毒的方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火法炼丹,以烈火降服剧毒,从而练至长生不老或者包治百病的金石药。
  黑火药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意外发现的,充满了偶然性。
  裴旻手中已有配方,只要将这偶然变成必然,黑火药定能提前出世。一边用来造福天下百姓,一边还可以用于日后的战事,两全其美。
  “这样,履谦兄,你去找些擅于炼丹的道士方士,顺便收集一些硫、碳、硝来。若真能研制出黑火药,我们便开陇山,修乌鞘岭,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裴旻眼中泛着几丝兴奋的光芒。
  袁履谦亦是如此,真要是一切功成,开陇山,修乌鞘岭,打通最便捷的西域商道。
  那么他们将会如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开郑国渠的郑国一样,为陇右的发展求得千年便利,成为流芳百世的存在。
  “属下立刻去办!”袁履谦风风火火的去了。
  裴旻心念火药之事,无心处理公务,想着长安是天下中心,道观万千,道家的宗教领袖叶法善还是他的邻居,顿了顿又亲自修书一封,让人送达长安,交给叶法善。
  ……
  长安玉真观。
  叶法善作为一个道士,深得李隆基的器重,不但赐予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以及护国天师的身份,还封他为越国公,成为当朝国公爷,可见恩宠。
  这日叶法善正在跟门下弟子传授炼丹之道。
  道家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重神仙术,通养生法。
  这炼丹之术,是道家必学的一门学问。
  叶法善看着门下拘谨的学生,登时觉得大感头疼,瞄了一眼下手听得兴致勃勃的妙龄少女,心底也颇为无奈。
  妙龄少女正是玉真公主李持盈,这位已经是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公主,津津有味的听着课。
  只是她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