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南枝)-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心底还是有个声音在对着自己说:“再等等,再等等。或许再过一会仙师就下来了呢。”

    又是一刻钟的时间悄悄走过,李世民不说是度日如年也相差不远了。现在的他连坐都有些坐不住,不住的在山门旁徘徊着,走的让守门的道士看了都觉得心情烦躁,不得不暗自念诵几遍清心经。

    “陛下。来了!”小道士远远地看见山上走下来一个道士,对着依然在踱步的李世民提醒道。

    “哦?终于来了?”李世民如梦初醒般的看着从山上而下的白衣道士,很明显这人并不是黄俊明,这让李世民轻轻地皱了皱眉头,可看那身形有些面熟,李世民也没多想。权当是山上的道士下来办事。肯定不是听到自己传话,而下来的。

    正当李世民准备着继续靠踱步打发时间,可那白衣道士人未至声先至的开口说道:“皇兄,等急了吧。师尊知道你的来意,让小弟过来跟皇兄说一下。”

    李世民猛地一转头,这不是他那八弟李元亨又是谁?若说现在李世民对什么罪有所顾忌,无他就俩字,‘兄弟’。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夺得了皇位,这件事如同噩梦一般在李世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所以李世民现在对这剩下的这些兄弟格外的珍惜:“小八,你身体不好,怎么还下山了?仙师呢?”

    李元亨听到‘小八’这个名字,眉毛顿时一挑,随即又舒展开,没在对着李世民用‘皇兄’俩字称呼,而是说道:“二哥,小弟身体现在可是好得很啊。至于师尊嘛。。。师尊拖小弟给你带话。。。”

    “哦?仙师说什么?”李世民听着李元亨说身体很好,也不多问,直接忽略掉。毕竟现在对他来说黄俊明的消息是最主要的。

    李元亨猛地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随后开口道:“皇兄,师尊说,他不属于这个世界,很多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与大唐不同,与皇兄你说多了,恐怕会适得其反。以后还是少见为好。”

    李世民没有过多的在意李元亨将二哥这个称呼又换成了皇兄,相反,却为了黄俊明让李元亨传的话,皱起了眉头,仙师让自己的八弟说给自己的话是什么意思?仙师说他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人。这一点谁都很清楚,仙师来自天界,在天界前也是跟着张玉帝的,世界和这大唐并不相同。这一点仙师也说过。

    可第二句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什么?拆开来看,世是人世,界也应该指的是现在大家所处的这个人界,传说天有七界,仙、魔、佛、灵、鬼、修罗、人。 这些东西在仙师的只言片语中也有所提及,至于观,按照字面意思看应该是观察,看法之意,难道仙师想说的是对现在大唐所在的这一界这一世的看法和其他人不同?行为方式倒也好理解,这一连起来。难道大概意思就是说仙师觉得他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唐人现在的做法不同?可这有什么关系啊?当仙人的想法和行为要是和凡夫俗子一样的话,那还是仙么?

    在往下想,和我说多了,会适得其反?什么会适得其反?李世民迷茫了,难道是。。。李世民从心底突然想起一个事情来,那就是黄俊明和他说的财政预算一事,确实,自己和臣子们没有办法按黄俊明的意思去做。黄俊明现在躲着不见我,对我这个当皇帝的不满那是不会,这一点很容易就看出来,应该就是怕再一次触犯皇权罢了。

    想明白的李世民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对于黄俊明这种藏头露尾的行径已经算是了解了,想的东西和大唐人不一样。会不经意间触及到皇权,为了避免再次触及皇权,只好对自己闭之不见,虽然在李世民心里,黄俊明这么做没什么必要,但是还是颇为受用的

    ——————————————————————————————————————————————————————

    今天也是这一章,感冒还没好,今天提前去打的吊瓶,还是没有什么状态码出五千字的章节给大家。希望大家见谅,感冒好了之后会尽量多更的。

正文 no、189 锦囊妙计

    no、189 锦囊妙计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的所有的人和事物,按照李世民所想,都应当是他所管辖的。黄俊明地位超然,人家是下凡的天仙,虽说李世民默许了黄俊明的这一较为超然的地位。但内心还是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想法,皇帝嘛。一国之主。肯定不想要有人不在掌控之中。

    若是黄俊明不是众目睽睽之下“下凡”到长安城,而是流落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没准现在已经被当做妖言惑众的妖道,或者是精神病一类的患者流放到边疆去了,不想被流放?那就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呆着,过个几年大赦天下,抓住机会没准还能谋个身份,要么碰巧赶上个皇帝出猎,然后阴差阳错的和皇帝有了交情,那也是可以出来走动的。穿越过来没有户籍,就等于是没有身份,而古人的意识里没有身份的人无非就有两种,一种是逃奴,另一种就是敌方的探子之类的。这两种人头一种,虽然是逃奴还勉强是皇帝手下的子民。后一种,乱葬岗丢了去吧。

    可以说黄俊明有现在的身份就是赶巧落到了长安城,众目睽睽之下被承认了罢了。 也就使他成了在整个大唐中唯一一个,有可以不受皇帝管辖,不去在乎什么皇命等等一些与帝王驽下相关的权利。而现在听李元亨传来的口信,很显然。黄俊明这个大唐唯一的仙师,对自己频繁触犯皇权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度,变相的说,不就是黄俊明这个天仙承认这大唐只有李世民这个皇帝的地位是最崇高无上的么?

    李世民思索明白之后,似乎觉得对黄俊明的做法大为受用,整个心情也好了许多,不过话说回来。这黄俊明对自己避而不见,那今天关于水泥路的事情问谁去?原本因为李元亨转述黄俊明的话而心情不错的李世民,又渐渐的郁闷了起来。

    “八弟。仙师这不见朕,可朕还有好多的问题想问仙师啊。”李世民有些焦急的对着李元亨说道:“再说,朕也从来没有怪罪过仙师的意思。仙师不是说了么,他所说的东西仅供朕参考。八弟,你也知道二哥我不是那种分不清好坏的人,仙师每次提出来的事情都是好事,虽说可能大唐现在办下来有些难度,但是朕也都一一准许实施了啊,要不八弟,你在上去替二哥请一下仙师吧。”

    李元亨见李世民这个样子不由得暗笑,说实在的,李元亨记事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出征在外了,十多年不怎么相见。要说和李世民相处,也就是在李世民荡平了窦建德、刘黑闼之后。到现在连五年都算不上,可在他的记忆力李世民一直是一个果敢刚毅的形象,哪曾有过现在这幅焦急摸样?身为皇家子弟。李元亨对于皇权还是有些抵触的。古往今来因为皇权引发的流血事件的例子举不胜数,现在当了道士,自然是没人会多在乎他这个曾经的皇子,但是对于黄俊明所说的触及皇权还是知道的。见到李世民这幅摸样,李元亨对自己这个便宜师尊百年道人更加的佩服了起来?以退为进么?还是别的?不管怎么说起码人家触及了皇权之后,皇帝也得焦急跑上门来求着让他指点。这一点就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二哥,不是小弟我不去找师尊。”李元亨强装着苦笑,对着李世民说道:“师尊一旦下定决心,是很不容易更改的,要不二哥过段时间再来?没准那时候仙师就见你了呢?”

    听到李元亨这么说,李世民脸上的苦色更弄,唉声叹气的说道:“哎,时不等人啊。小八,你知道行军两天腹中空空,闻到饭菜的香味却吃不着的那种感觉么?你二哥我和现在的朝臣就是这样啊!”

    “二哥,到底是什么难事?说出来让小弟听听?没准儿小弟还能帮上忙呢!再怎么说小弟也是师尊的九弟子之一。”李元亨似乎肯定自己能够帮得上李世民的忙一样,对着李世民说道。

    “还不是水泥路那事?”李世民似乎有满腹聊骚,却没见李元亨的脸上布上了一丝笑意:“小八,你帮不上的。这一切都是仙师和朕的临时起意。”

    “二哥,这你可说错了!”李元满脸笑意的对着李世民说道:“这事,小弟我还真能帮得上。”

    “我就说你帮不上!”李世民似乎是没有反应过来李元亨的话,猛地一下转醒,大声问道:“什么?!八弟,你说你帮得上忙?”

    “能!”李元亨笑着说。

    “八弟,你要什么?你要是给二哥我办好了这事,二哥什么都答应你。”李世民仿佛是溺水的人看到了漂浮的稻草,也不先听李元亨说怎么帮得上。就开口承诺道。

    “二哥,小弟我身为道士还真没什么需要的东西,只是除了放假少见父皇。二哥在父皇面前替小弟多多尽孝就行了。”李元亨似乎对李世民的承诺毫无兴趣。依然还是那副笑脸:“再说,二哥,你说的这水泥路一事,也不是小弟帮你,是它帮你。”李元亨说着,从道袍中取出三个锦囊抓在手里,在李世民的眼前晃道。

    李世民看着李元亨手中的锦囊,顿时明白了什么。心情也好了些许。对着李元亨回道:“好你个小八,竟然敢捉弄二哥?有这锦囊妙计早拿出来啊!”说着一手向着李元亨手中的锦囊抓去。

    李元亨轻轻的甩手躲开李世民抓过来的手,将锦囊抱在怀里随后说道:“二哥,小弟没有捉弄你。小弟先前所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半分虚假,师尊说,有些事情既然是他开的头,那有了疑问就应该由他来解答。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所以给了小弟三个锦囊,并嘱咐如果二哥你是为了水泥路一事来找他的话,就把锦囊拿出来。若不是就当没有这仨锦囊。”

    ———————————————————————————————————————————————————————

    吊瓶回来,今天也是两千字,预计周五恢复更新(每日两更,五千字。)

正文 no、190 又见预言

    no、190 又见预言

    这仅仅是叫小道士通传一声黄俊明,黄俊明就能预料到自己是因为水泥路一事来找他?不纳贡做好了三条锦囊妙计。这可让李世民大感叹服,不说别的就说黄俊明的这一点洞察力和前瞻性,就足以让人钦佩了。

    “小八,你呀,和仙师一样学会了卖关子。快给朕看看。”李世民一把从李元亨手中抢过了锦囊,再次问道:“朕听闻曾经诸葛武侯也做过这么三条锦囊妙计,不知这锦囊妙计可与那诸葛武侯的锦囊一般有什么顺序?”

    李元亨颇为郁闷的看着被李世民抢夺过的空空的手,随后说道:“师尊没说什么顺序不顺序的,直径就把这锦囊给了小弟。皇兄拟制及看着办吧。没事的话,小弟先回去了。”

    “着什么急,你就这么不待见二哥?”李世民听到李元亨要回宫,挽留着,说实话,自玄武门一事之后,总觉得和李渊,还有自己的那些个兄弟之间有了一丝为不可查的隔阂。不过这种隔阂在李元亨身上却没有体现。所以说,他还是乐意和李元亨多多相处一会的。

    “哪有。”李元亨轻轻回道:“这不是还要赶回去修行么,再说现在道藏中那些养生之法可是小弟负责整理的。忙得很啊。”道教的养生之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相当实用的一种东西,黄俊明在现代的那种注重养生的耳濡目染之下倒是学了不少,想起来的那些东西早就一股脑的传授给了他。那些暂时想不起来的,也在他偶然想起来之后,写了下来丢给了李元亨,再加上典籍中记载的那些养生之法,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由于这天仙宫上下对于养生之法最熟悉的除了黄俊明,孙思邈两人之外也就只有李元亨了。所以李元亨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

    “行,行。行。”李世民对于李元亨的话还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应承了几个“好”字。随手取过一个锦囊打了开来,只见锦囊上写道:“自古囚徒。罪孽深重者斩,罪孽不深者,或囚。或流。斩者暂且不论,囚,每日两餐供应。禁于囹圄,或受狱卒鞭笞,或耗费光阴。流,千里远涉,不毛之地求生存。于国无弊亦无大利。修路,利国益民之大事,人手不足。徭役伤民,何不取天下囚徒劳作?以力消除自身之罪孽。按罪情大小,划分其劳作年限?年限一到自然放归家中,即利国事,又使罪犯得到惩罚,劳作中修正自己的罪过。两全其美。”

    李世民看着这一条,默默不语,无论在什么时候,世界上都少不了犯罪,或轻或重,轻的打几个板子就算完事。重的就像是黄俊明所说,要么直接砍头,要么丢在牢房的某个角落,要么就流放某个不毛之地。黄俊明提出的这个方法,历代帝王也有用过,比如秦始皇修皇陵。等等甚至在更早些的时候囚犯也是用作士兵的。

    看了黄俊明的这点建议,李世民心里甚至在琢磨着,是不是把现在的武德律取消了,毕竟武德律是沿袭隋朝的律法,和大唐的现状已经不是十分合用了,再把什么打板子之类的肉刑也取消了,犯罪了就像黄俊明所说的一样,干活去,按照罪情大小干几年活不等,至于那些死刑犯,干一辈子吧,也不害人性命。应当不错。至于大唐律还要等上几十年才能出现呢。

    李世民甚至在想,每次黄俊明给出的答案似乎都不止适用于一件事,这黄俊明不见自己,对大唐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啊,再说黄俊明每次触犯皇权也都是无心之过,从出发点上和最终的结果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相当好的。再说了,黄俊明的建议每次也都是和自己说传不到外面去,也没什么值得忌讳的。似乎自己这个做皇帝的有点显得不是那么大度了。

    心里想着,李世民随手从剩下的两个锦囊之中拿出了一个,打开之后,仅仅看了一眼,就满头大汗,连手中的纸条都掉到了地上而不自觉,只见纸条上写着:“贞观二年,蝗灾,以工代赈。”

    贞观这个年号早就定了下来,当初为确定年号还被朝中大臣吵了个天翻地覆。最后选来选去,觉得李世民这贞观子的道号中,“贞观”二字确实不错,便选了贞观作为年号。也就是说,明年过年的时候就可以称作贞观元年了,而后年就是贞观二年,现在已经是十月,蝗灾又多发在夏季,算算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按照黄俊明所说,贞观二年会发生蝗灾,这绝对是一件大事。而且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 也就是说,如果黄俊明的语言准确的话,贞观二年绝对是一个灾年。并且,蝗灾乃是天灾,自古以来蝗虫便有“蝗神” 之称,一旦发生蝗灾,就证明统治者不利,引发天怒。并且“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这样的看法也是深入人心。

    李世民的这个皇位自己是怎么得到的也很清楚,虽说蝗灾是天灾,但也极易引发人们的口舌,说他不该当这个皇帝云云。对于这件事的真假,李世民却不会去产生疑问,哪次黄俊明的语言不是准确的?震惊归震惊,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个事情提前的处理好。 应对一年半之后发生的大蝗灾。

    震惊过了蝗灾,李世民又看起了“以工代赈”四个字。“以工代赈”这几个字李世民不难猜出其中的意思,对比自己想要修路,顿时觉得是一个相当好的方法,以后发生什么灾祸,这几个字也是相当合用的。

    ———————————————————————————————————————————————————————

    抱歉,昨天喝多了,明天四章一万二。欠一章,西南自己找个枝头挂上去!

正文 no、191 反思

    no、191 反思

    对于大唐这个封建王朝来说,战乱、天灾、地方吏治。都可能引发出这样或那样的状况,一旦出现状况,官员们和富豪们没什么大损失,最多是舍了房子换上一个地方去居住。可对于普普通通的平民来说,那便是天大的大事了。

    本来就家徒四壁,靠着那几亩薄田生活,一旦发生战争,天灾,地方吏治不清明,那平民们就会不得已舍弃自己仅有的那些家业,到其他的城市去讨生活。可这讨生活对于一无所有的平民来说是何等的艰难?渐渐地连平民的称呼都不在,被人们乘坐流民,甚至贩儿卖女再把自己也卖掉,成了别人家的奴隶。其实这都是好些的,一旦官府对这些“流民”处理不当。没办法,为了生存,这些“流民”会铤而走险的去犯罪。给整个国家的安定造成影响。

    黄俊明的以工代赈四个字,对于李世民来说完全是一个处理流民的好办法,“流民”通过劳动换取食物,既耗费了流民的体力,又可以安抚流民,更重要的是,加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