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南枝)-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俊明好似有说不完的嘱咐。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这么婆妈了起来。金蝉子应着声,可嘴唇却死死的闭着,好像一张嘴就会带出眼泪。

    “还有,金蝉,清河崔家是什么样的家族你也知道,虽然今日崔家人并为出现,那只是暂避风头罢了,毕竟陛下是要打压世家的,今日之事由崔家而起,也就等于给了陛下一个打压他们的把柄,虽说崔家暂时偃旗息鼓,不过等风声过了,肯定还是要找你麻烦的。找天仙宫的麻烦贫道不怕,至于找你的麻烦,贫道会不闻不问,崔家再大,再雄厚也不敢上天仙宫找正在闭关的你。”黄俊明看似狠心的对着金蝉子说道。

    “师尊!此事因弟子而起,不能让天仙宫和您为弟子挡灾。”金蝉子紧咬着牙关,高声说道。他也是知道崔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的。

    “好!”黄俊明对着金蝉子赞道:“有作为,敢担当,这才是贫道的徒弟。在你闭关的这一年里,崔家的一切事情,由天仙宫拦下,等你闭关之后,你自己处理!记住男儿当自强。贫道送你十二个字,心智不衰,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是!”金蝉子高声喊道,惊的飞鸟扑棱棱的扇着翅膀在黑夜中惊慌飞翔:“男儿当自强!心智不衰,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好了,那就回去睡吧。”黄俊明拍了拍金蝉子的肩膀,扭头向着百年殿走去,伫立在山门处的金蝉子,眼见着黄俊明的身影一点点的融入黑暗,直到远去。轻轻拢了拢道袍擦了擦眼。也奔向着黑暗之中的屋子走去,不为别的,就为那屋中烛火散发出的莹莹之光。

    黄俊明不知道,原本的金蝉子对于黄俊明的那些科技颇感兴趣,或许那西行的他就此变成了大科学家,可就在这一年的闭关当中,金蝉子的思想逐渐变得成熟,对道家典籍也是随手拈来,而男儿当自强,心智不衰,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更是他在几年后独身一人行走在西行道路上的永久动力。

    ——————————————————————————————————————————————————————

    感谢卿噬朋友的章节赠送,常常在看盗版的朋友们,可以时常留意作品下方的章节赠送,那里有书友们赠送的章节,机会不多先到先得。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盗版现在有机会看正版了,那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当然仅限于普通账号可以领取赠送的章节,vip账号是无法领取的。昨日五更看的爽否?今天一下子卡文了,因为不知道该咋写了。嘿嘿。码字辛苦跪求支持。

正文 no、143 终南山古楼观

    no、143 终南山古楼观

    金蝉子在藏经阁开始了他一年的闭关生涯,两日之后,道藏正式开编,还是在百年殿侧殿,黄俊明带着几个徒弟,几个从李世民手里要到的刀笔吏,和袁天罡,李淳风开始了苦闷的编书生活。

    “仙师,您看这终南山古楼观送来的典籍!”李淳风拿着一摞刚刚拆去包裹的典籍对着黄俊明说到。

    终南山古楼观,黄俊明是知道的。在这大唐,终南山古楼观就是道教祖庭。相传东周时期,老子在终南山教徒讲道,等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由尹喜在终南山老子讲道的原址处建立了一个道观,也是中国道教历史上的最早的道观。 终南山古楼观始建于东周,增建于秦汉,鼎盛于唐,兵毁于金,复兴于元,渐衰于明清。《陕西志》记载:“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因周大夫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名楼观,相传老子在此著书《道德经》和讲经说道而闻名于世。

    黄俊明在武当山的时候,也曾跟随师傅到过这古楼观,印象比较深刻,伸手接过李淳风递过来的典籍,黄俊明粗略的扫了一眼,开口说道:“李道友,这典籍直接收录编纂就是了,贫道看这个做什么!”

    李淳风苦笑着说道:“仙师,若单是典籍还好,你可看到那份拓印的绢帛?”

    黄俊明一听,便从典籍中取出一张崭新的绢帛,没等打开,便出声问道:“可是这份?”

    “就是这个!”李淳风苦笑着说:“典籍中夹杂了一份书信,仙师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黄俊明疑惑的翻找出书信,一字一句的开始读到。道家本就经常写奏表,黄俊明读起文言文丝毫不觉得吃力,信上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说是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上有这样一副楹联,但是楹联是用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和平常书写的文字不同,相传这幅楹联是老子所做,只是从西周至今上千年来,古楼观的道士们却未过多在意楹联的内中含义。只是口口相传知道这些字怎么读。到了后来等到在意起这幅楹联的时候已经没人能解答个中含义了,只是隐约觉得这幅楹联深含大道。现在将这幅楹联拓印下来,希望仙师和诸位道友能在编纂道藏的时候做一下解答。

    黄俊明轻轻地合上书信,对于古楼观说经台的这幅楹联,黄俊明也是知道的,当时去古楼观的时候,有古楼观的道长为他做过解答,现在到还记得内容,只是现代时的古楼观是在建国之后重建的。楹联上的字早已改变,不复从前的模样,黄俊明也不敢保证是否与这拓印相同。

    轻轻地展开绢帛,只见一份绢帛上用黑墨拓下了十四个字,只是这字实在是冷僻的很,黄俊明看来有如天书一般。黄俊明轻轻放下绢帛,对着李淳风说道:“李道友,这十四个字可是: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李淳风也是取过古楼观的,见黄俊明从未接触只是看了一眼拓印就准确的说出了这几个字的读音,不由得欣喜的问道:“仙师懂这句话的意思?贫道就说嘛,仙师一定知道!”

    黄俊明见李淳风的表情,不由得在心底暗自盘算着,现在这十四个字,只留下读音,但是其中含义已经不为人知了,是不是要将从现在听到的含义说出来呢?要知道在康熙字典当中也只是有七个字的含义而已。黄俊明暗自盘算着得失。不由得有些走神。

    “仙师,这幅楹联真的可以解答?”不知什么时候袁天罡也凑了上来,对着正在思索的黄俊明问道。

    黄俊明最终决定还是将这些字在现代研究出的含义说出来,毕竟没有坏处就是好处不是么。黄俊明略一沉思,缓缓开口答道:“这幅楹联事实上是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

    “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袁天罡,李淳风瞪大了眼睛重复问道,他们没想到这东西竟然是一个养生诀。片刻的错愕之后连忙叫来两个刀笔吏,准备听黄俊明解释。

    “对!这就是太上老君作十四字养生诀!”黄俊明肯定道:“想要解读这十四个字,首先从字形、读音、字义诸方面来解答。”

    黄俊明见几人都是一副认真听讲的乖宝宝的样子,继续说道:“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比如玉字。众所周知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其珍贵如玉,因之,以玉取形,以‘玉’取声,赋予这个字的具体意义。再如炉。老子认为人身的阴阳交会,可以修炼内丹。所以炉字说的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火炉,而是说人的本身就是宝贵的炼丹炉。再看益字,这个字以‘天’、‘水’、‘井’三部分组成,指人杂念俱消、形神归一的极静状态下,上腭会产生一种津液,因其从上腭而下,比喻为天井之水。又因为这是我道家在修炼养真功夫上取得的初步成效,所以引申以‘益’字取声取义。”

    “恩。”李淳风袁天罡不住的点着头,两个刀笔吏的芦管笔写得飞快,但是还是有些跟不上。黄俊明见此情形也缓了半缓,等到两个刀笔吏停笔之后,黄俊明又继续说道。

    “随后,我们要理清条理和次序,如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是指:内炼筑基、得药三个方面及次序过程。而下联正道行修益寿丹则指:外行修德、以至见效丹成的次序与过程。”

    “听仙师这么说,贫道倒是明白点了。”李淳风摇头晃脑的说道,却遭来袁天罡的一阵怒视,李淳风打搅了黄俊明继续说下去的话,让正听得上了瘾头的袁天罡能不恼火么!

    “呵呵,说完了整体,咱们再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一下。”黄俊明见袁天罡的眼神,心底就是一阵暗乐,看来李淳风要遭殃了,黄俊明没有打扰这师徒二人,而是指着第一个玉字说道:“咱们先看这个玉字,此字是珍贵之意。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作此字。会意身内有宝,珍贵如玉。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意即为人生由于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天亡。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黄俊明略微等了等正在奋笔疾书的刀笔吏,随后指着炉字继续说道:“炉字,是冶炼的器具。而我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比如草、木、山石、银、砂等,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即内丹。而《丹经。悟真篇》开头就写道:‘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身丹字反映了道家关于修养的基本方法。”

    “恩。”袁天罡皱着眉头沉吟道:“仙师,这《丹经。悟真篇》又是何派典籍?贫道怎么从未听说?”

    坏了,黄俊明心里一咯噔,一时间竟然忘了这大唐还没有《悟真篇》,要知道北宋张伯端是在1077年才完成的《悟真篇》,这可是四百年后的事情,一不小心竟然说出来了,实在是大意了,只得含糊其词的说道:“这个问题稍后贫道在做解释。先解读这十四个字要紧。”

    袁天罡一听,觉得也对,不过却对《丹经。悟真篇》上了心。“还请仙师继续。”

    黄俊明对着二人一点头,同时瞟了一眼刚刚放笔的刀笔吏,心底暗自对着刀笔吏说了句对不起,随后继续说道:“烧字,按张道忠解释。”黄俊明看到袁天罡又是疑问的神色,无奈的说道:“张道忠是谁你们不必知道。”谁让张道忠也是个宋朝人呢。

    。。。。。。

    “这几个字说完吗,我们在连起来看一遍,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意思就是,‘延年药’这个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就有最好韵冶炼炉,可以烧炼出来。意义既深刻又易懂,一语道破了修炼的奥秘。下联:‘正道行修益寿丹’。‘益寿丹’与上联的‘延年药’意思基本相同。‘道’是方法,也可作‘规律’解。‘正’是区别词,与。邪’对立。‘正道’就是正常的方法或固有的规律。“行修’含有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这一联的意义,就是按正常的方法下苦功夫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真丹来。这里还须指出,上联的‘烧炼’、下联的‘行修’是这幅联语的关键所在,不过这只是贫道自己的解答,每个人想事务的方式不同,所以取得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如果你们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说,咱么一起研究研究。”

    ——————————————————————————————————————————————————————

    这章资料类的东西有点多了,大多数观点来自于楼观台监院任法融道长。

正文 no、144 无为

    no、144 无为

    黄俊明对着十四个字的解释让袁天罡等人感慨颇多,听到黄俊明说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袁天罡打心底觉得是黄俊明在谦虚,这几百年上千年没人能够解答的十四个字,黄俊明却是信手捏来,要说黄俊明所说的不是最正确的,那起码也是最接近答案的。

    “仙师,您高看贫道了。”袁天罡苦笑着说。“除了仙师的解释之外,贫道可是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黄俊明也只是随口一说,不过看袁天罡的这个样子,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这个解释虽然是在现代才完善的,但是在这古代还真的适用,也就放开了一些顾虑。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黄俊明知道的很多东西的解释是在唐以后才逐渐发展完善集结成册的,这编纂道藏。免不了要说的超前一些,经典不比其他,一两句话虽然能让大家隐约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却不能把握具体的内涵。黄俊明有时在想,是不是凭着记忆写一些唐以后的比较有名的经典出来呢?

    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插曲,道藏的编纂由几个人一同努力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以奏表之类的最好整理,只要想、抄录好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在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就行了。所以这些东西黄俊明看也不看直接甩给了那些刀笔吏,找了一个涉猎比较广的老道配合着进行。

    “仙师,你看这个。”负责初览典籍的李淳风又递过来一本书册,这本书册不厚,却显得很古老。“仙师,您看,这本典籍上说,初汉崇信黄老之学,以无为治天下,什么都不做,这才导致了文景之治的成功。这话小道看上去有些别扭。有点拿不准。”

    也不怪李淳风有些拿不准,初汉时期崇信黄老之学是一个事实,并将“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西汉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人民需要休生养息。黄老学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无为而治,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汉文帝、景帝、窦太后等都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都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儒家才开始走向政治的前台,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干,顺气自然的发展,这么一说倒是也解释的通。只是身处官场的李淳风觉得有些牵强。

    黄俊明一听竟然是这个疑问。也是大为头疼,不为别的,就为这“无为而治”几个字在现代也是你来我往的喷口水的呛个不停,一直也说不出个好,或者一个不好。无奈之下,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缓缓的开口。

    “这件事的关键在于无为而治几个字上。”黄俊明含了口水,缓缓的咽下,整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从字面意思上看。无为而治,的确是用什么都不做来治理国家。不过这本书说的太片面了。”

    李淳风一听黄俊明这么说,暗道一声有门,急迫的开口说道:“还请仙师指点。”

    “不要着急。”黄俊明拖着话,努力的将自己所想到的东西慢慢串联。:“咱们还是先分着看,无为而治的重点是在无为上,治就是治理。这一点贫道就不多说了。而无为又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和清静无为的无为字义相同,贫道解释为不轻举妄动。也就是说治国要不轻举妄动三思而后行。”

    “那另一层意思呢?”黄俊明话音刚落,却听身后一个不该出现在这的声音问道。 黄俊明扭头望去,却见李世民不知从什么时候占到了自己的身后,连忙起身行礼道:“贫道参见陛下。”

    李世民向下压了压手,示意黄俊明不必多礼,随后拉了张椅子坐了下来,对着黄俊明说道:“仙师,你继续朕要听听这无为而治到底怎么回事。不过刚刚那层意思朕认同,治国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必须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能轻举妄动。仙师解释的好啊。朕都迫不及待的想听另一层意思了。”

    见李世民都这样说了,黄俊明欠身对着李世民示意了一下。 再次开口道:“至于这第二层含义嘛,咱们就得一点一点的看了,首先老子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来说明自然与人为的关系。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也就是说,必须无为才能有为,无为之中产生有为。这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基本含义。”

    “仙师这无为有为的可把朕绕糊涂了!”李世民虽然对道教经典也能背下一两句,可听黄俊明这么说,却有点浑浑噩噩起来。不过李淳风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黄俊明也不管李世民的无奈,现在的他好不容易找到点思路,如果给李世民解释,没准思路就变了。黄俊明丝毫不理会李世民的话继续说道:“再有,老子又提出道法自然,道本身自然而然。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