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南枝)-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听到晓露这么说,程怀亮这才老大不乐意的,将手中的青蛙一抖,甩出了窗外,随后对着殷思雨说的道:“死鱼姐姐,是怀亮做错了,对不起。”

    这么干瘪的话自然不能让哭泣的女孩子破涕为笑,不过已经说了道歉,晓露和殷思雨也不可能抓着这事不放,只好换了个话题。而那可怜的青蛙,在这个将门之后的摔打手劲下,和天仙宫的水泥路面来了个亲密接触,摔了个血肉模糊。

    “程怀亮,你知道青蛙的故事么?”晓露借着被程怀亮摔死的青蛙,随口说道。当然这个故事也是当初黄俊明说给她听得。

    “从前有一只小蝌蚪她不知道他的妈妈是谁。。。。(故事大家都知道,西南不赘述)”晓露开始缓缓地讲起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些小孩子们虽然大的年龄已经十二三岁,小的五六岁,但是对于听故事可是相当的喜爱的。所以一个个的危襟正坐,专心致志的听起了故事来。

    “你们现在知道青蛙的故事了么?”晓露讲完故事,对着大家说道。

    “知道了!”很整齐的回答声。很有一种当初童言无忌稍显刻板和认真的小时候的班级气氛。

    “怀亮!去给你摔死的那只可怜的小青蛙入土为安吧!”李承乾对着程怀亮调笑道。

    正站在李承乾身边的晓露自然挥手轻轻的就给李承乾一个爆栗,随后开口说道:“怀亮,给青蛙入土为安这一点就算了,在青蛙的观念里可没有这个,不过以后要善待青蛙知道么?听仙师说,青蛙可是人类的好朋友呢!青蛙放在农田里不但不伤庄家,而且可以帮助农民吃掉农田当中的害虫。据说一直成年的青蛙,一天可以吃掉一百多只害虫呢!这样一来可是省下了农民伯伯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晓露师姐,什么事害虫啊?”武曌小朋友坐在前排,由于在这些孩子当中他的年随时最小的,所以显得很是滑稽。坐在凳子上也仅仅是比桌子稍高出一个肩膀而已。

    “害虫啊,就是吃掉菜叶的大清虫啊。蝗虫啊,等等,甚至连夏天吸血的蚊子也都是害虫!只要对人的生产生活有害的虫子都是害虫,知道了么?明空师妹?”黄俊明对于起道号这一点很是烦心,所以干脆就取了武曌在历史上曾经的僧号作为了他的道号。反正这东西又看不出来是道是佛。

    “竟然能吃蝗虫啊!”小武曌显得很是惊奇。随后又说道:“父亲最近和太上皇正在担忧明年的蝗灾呢,蝗灾不就是非常多非常多的蝗虫嘛?那咱们找出非常多非常多的青蛙,是不是就能把蝗虫吃干净呢?”

    ————————————————————————————————————————————————————

    注:武曌这个名字,西南由于之前就这么用了,所以就没法子更改了。就这么样吧。查了一下史料,武则天到底叫什么还真没有一个定论,大部分书上说这个“曌”字是武则天自己在登基的时候创造的。还有的书上说武则天的本名就是“曌”或者是“曌”的谐音。“媚娘”两个字是李世民赐予的并非是武则天的本命。另武则天字明空,在李世民死后出家当尼姑的僧号也是明空。

    今天一万五千字完毕!!!!支持在那里????!!!!

正文 no、250 生物灭蝗法

    no、250 生物灭蝗法

    二百五十章了。西南这个二百五自己鼓励一下自己,嘿嘿。另,今日淘宝被钓鱼网页坑掉一百五十块大洋,我这心啊,碎的跟饺子馅似的,郁闷。骗子的企鹅号:1816510099。好友验证:淘宝。没事干的朋友们可以去恶心恶心他。

    —正——文—

    晓露到底是个女子,虽然知道明年有蝗灾,却没能将这青蛙和蝗虫之间的关系想起来。当然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是很久之前黄俊明抄录给晓露的。当时黄俊明也没有提及蝗灾一说。这让晓露被自己这个小师妹说的一个尴尬。

    当然这生物链,天敌之类的话,晓露是说不出来的,只好尴尬的搪塞了过去,继续开始了新的讲课。晓露虽然将这事情遮掩了过去。可是这在下听讲的孩子们,却暗自将这话记载了心里。

    身为官宦子弟,这些小权贵们就算再活泼,再爱闹事,年岁再小对于政治也是敏感的,或许再换句话说,这些孩子们的家长,除了武曌的老爹武士彟之外都是李世民集团的人,很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感官在其中。自家老爹每天都愁什么,为了什么事情忙的热火朝天,小孩子们也是知道的。为父分忧这一点可是历来国人无论大小都会去考虑的事。所以这帮孩子都将这青蛙可以吃蝗虫一点记载了心里。等着放学归家的时候说给自己的父亲听。

    李承乾虽然也这么想,但是历来聪慧的他。也不打算只是单单的和李世民说着青蛙可以吃蝗虫这件事。在他看来,晓露既然说出这青蛙可以吃蝗虫却不能解答,那肯定是黄俊明传授给晓露的了。所以与其给父皇带去一个点子,不如直接去黄俊明处求一个正儿八经,完整的方案。

    “仙师,您有时间么?”打定了注意的李承乾抽了个空闲就带着李泰找到了黄俊明。

    近些日子,黄俊明又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道藏的编纂上。由于加班加点的修改刊定,道藏的编纂已经过了大半,估计这能在贞观二年之前刊定完毕。为了把这道藏编纂的事情拖到明年。黄俊明自然是牟足了劲头埋头修书。见着李承乾带着李泰问自己有没有时间,黄俊明放下了手中的书册。转身对着两个皇子和蔼的说道:“哦,是承乾和青雀啊。你们两个找贫道有什么事情么?”

    “仙师。是这样的。今天晓露阿姨说青蛙可以吃蝗虫,所以承乾想问一下仙师明年的蝗灾可不可以用青蛙灭蝗呢?”李承乾直截了当的对着黄俊明说道。

    “哦?为什么不可以呢?”黄俊明惊讶的看着李承乾这个孩子,自己都没想到的灭蝗办法竟然从一个孩子的嘴中说出。实在是有些好笑。不过转念一想,在这唐朝,用青蛙灭蝗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构想罢了。局限性太多。“承乾,青蛙虽然吃蝗虫,对于蝗灾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青蛙也有它自己的生活空间啊。咱们大唐的天地多是旱田,而青蛙则是水陆两栖动物,离了水是没有办法生活的。而蝗灾一来,铺天盖地的都是蝗虫。青蛙又不能离开水源太远,怎么去扑杀蝗虫?”

    李承乾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听到黄俊明的回答,李承乾思量一番之后,这才觉得自己是在是太急切了。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想到,就匆忙的跑来问黄俊明事情,这一下,小脸有些火辣辣的泛红,连说话都变得有些唯唯诺诺起来:“仙师,那就没有办法灭蝗了么?”

    看来李世民是没和自己家孩子说这灭蝗的办法。不过这又不是保密的事情。黄俊明自然不用有什么顾虑。很是随意的开口说道:“承乾,你有没有注意过现在的农人养的家禽呢?蝗虫大多生于旱地,而蝗虫卵又是鸡鸭等家禽最爱吃的饲料。只要农人提早发现蝗虫卵,自然可以将鸡鸭驱赶到含有蝗虫卵的土地上,让家禽刨食。等蝗虫长成之后,虽然有了翅膀可以飞行,对家禽来说捕食起来稍有难度,但也可以让鸡鸭消灭掉蝗虫啊。这和让青蛙吃掉蝗虫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李承乾反复回味着黄俊明的话,同时也对李世民前段时间发的圣旨更加深了一层了解。正打算接口感谢黄俊明讲解的时候,又听黄俊明说道:“蝗虫大多喜爱吃植物的茎叶,但它也不是什么茎叶都吃的。承乾,你也可以找些农田去调查一下,哪些农作物的田地里有蝗虫,哪些农作物的田地里蝗虫少,这样一来,到了蝗灾之年多种植蝗虫不喜的作物。不就减少了损失么?”

    “再者,天下万物鸡吃虫,棒打鸡,虫蚀棒。自有轮回。蝗虫是农作物的克星,但是蝗虫的克星又有不少。承乾你可以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多走走,多看看,看看除了青蛙,家禽之外,还有什么是以蝗虫为食的。这样一来到了蝗灾来临的时候,让蝗虫的克星去捕杀掉蝗虫。这样不就好了么?”黄俊明可没打算把自己刚想出来的那几个蝗虫的天敌说出来。李承乾既然能问道自己身上,就证明他有这个灭蝗为父分忧的想法。让他自己去扎找蝗虫的天敌不正好能欲教于学么。甚至可以培养他用特殊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

    这灭蝗一事在现代也都是提前防治,生物灭蝗,和药物灭蝗而已。提前防治无非就是找到虫卵,生物灭蝗用的就是蝗虫的天地来捕杀掉蝗虫,而药物灭蝗多是农药之类的物事。生物灭蝗这不用多说,黄俊明推崇和实际上做的也是这点。农药灭蝗这一点黄俊明可是相当不感冒的,虽然从旁人处得知这唐朝还是有早期的农药,但是身为道人的他更喜欢用无害的自然之道解决问题罢了。况且农药这东西在现代相当的头疼,若是黄俊明在这唐代推崇农药灭蝗这件事,时间一长指不定后人会怎样评说呢。

    ————————————————————————————————————————————————————

    第一章,在家呆的好懒散啊,总想着玩不想着写。orz。

正文 no、251 一封来自边境的信

    no、251 一封来自边境的信

    “师尊钧鉴:弟子万冥、沐轩于贞观元年四月进驻商城至今已有三月有余。一如师尊所言,商城联通大唐、突厥二国,货物交通往来频繁,唐以金、银、绫罗、茶叶、瓷器换取突厥之牛羊马匹。进展颇顺。颉利屯军三万于商城之北二十五里,唐亦屯兵五万,于商城之南三十里,两方对峙而不敢动。期间有突厥之小部落,欲劫掠商城之财物,皆被驱逐。突厥商人有言,颉利下令凡欲劫掠商城之部族,皆罚没钱财,人口沦为奴隶。初,唐、突厥交流谨慎,忽悠防备。月余,防备之心皆无。唐除盐铁,军备物资以外,皆可于商城销售于外。突厥亦是如此,然,早年突厥无制度,颉利听信赵德言之言论,变更突厥就素,政令严苛且繁琐,突厥百姓偶有怨言。常私绕道入唐由唐境贩马,换取所需。师尊临行之言皆中。由此三月之内,突厥贩马入唐逾万匹之多。牛三万四千余,羊不计其数。”

    “颉利重胡人远突厥,时与东突厥引发战乱,去年冬日,天降大雪。牲畜减半,百姓遭冻饿之苦。颉利钱财不足,除与唐加大贸易之外。更加大对百姓之盘剥。凡突厥商人交易归国。十抽其五,引各部族怨声载道。或叛或离。颉利兵势衰落至极。偶有两三小部族临近大唐,常与之交易。幕我大唐之繁荣。羡我大唐之文化。知我道乃炎黄之正统传承。愿举族皈依。(这俩字佛道通用,只不过一般佛教说的比较多。)弟子沐轩子与众弟子允之。亲授道法。洗其罪恶。加之颉利盘剥严重,归唐即可在望。突厥信奉之萨满,不明教化,不通大道,常做舞请以妖邪。弟子以为恶。”

    “商城之地虽小,胜在两国交流频繁,大部突厥之情报。弟子均已收集完毕,传与我皇处,无甚危险。仅在交流。望师尊勿念。又因商城之地临近梁师都叛军,梁师都又为突厥傀儡。叛军之情报也稍有搜集。然明年蝗灾,突厥、梁师都尽得其信。传言颉利欲趁明年蝗灾引军南下,以战养战。又闻梁师都言‘死上一半人,让另一半人吃饱’今我朝兵强马壮,大兴农事。定能洗刷去年之耻。梁师都过于丧德,亦不长存。我朝灭梁,屠突厥之日指日可待。”

    “商城以西,为故汉丝绸之路。今已与商城连通,常见西秦之人往来。弟子闻之,西秦一分为二,其一已灭。军阀混战不休。其二守成,百年前又有雄主颁布一律,曰查士丁尼法典。弟子观之,部分条款于我大唐颇为适用。故找人译制成册随信发出。忘师尊点评。西秦又有一教,名耶。然此教与我道教先前混乱之时一般无二,分为诸多教派。互以何为正统争论不休。弟子观之,若使其整合为一,必为我道大敌。”

    “西域之地大食之地,有一人名曰:默罕默德,号召百姓弃其本教;信真主。授权贵驱逐。后起兵反之,已攻下大食大半领土。立教曰伊斯兰。弟子观之,此教残暴,不从者杀,以弯刀传教者焉能长久?焉有道理?然大食之地,默之兵强马壮,恐取地而建国。如此必外侵周边各国,恐与我朝为敌。忘师尊早作打算。”

    “又有天竺之地商旅声称,佛教于天竺之地已经衰落,婆罗门取而代之。佛寺被毁,经典付之一炬。仅余周边小国存留些许传承。既原佛已灭,我中土佛教苟延残喘。何不趁势灭之?”

    “另闻众师弟身死,弟子几人于塞外心如刀绞,奈何无法归国,还请师尊代为祭奠。并请师尊查证凶手,绳之以法。遥拜恭祝师尊康泰。以上,贞观元年七月。弟子万冥、沐轩叩首。”

    黄俊明轻轻放下手中写满了字迹的信件,脑中感慨颇深,这一晃,万冥子和沐轩子已经走了三个多月了,还真是有些想念。这大唐并不像是现代,通讯发达。按照这时候的话说,只要没有信件那就是好事。可是这让黄俊明一个现代人怎么习惯?

    时隔三个多月,万冥子和沐轩子终于给自己来了信,接到信的黄俊明异常的欣喜,又有那么一丝的念想。抛去这些,万冥子和沐轩子对黄俊明当时交代他们的任务也是完成的极为不错,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

    商业交流方面,单凭这两人在信中所说的三个月时间交易了万余匹马,三万多的牛,不计其数的羊。这一点就足够看的出来他们的努力了。更别说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突厥人放下了戒心和唐朝交易。这除了商业最原始的魅力之外。万冥子和沐轩子可以说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让黄俊明感兴趣的就是这突厥人竟然学会了走私。军备物资无论哪个国家都是把关相当严密的。突厥人竟然能在颉利陈边三万的情况下绕道与大唐交易。可以说是被商业交流带来的利润绑缚住了,人都说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商人就可以不顾性命铤而走险。果不其然。

    再者情报方面,凭着信中所言,万冥子肯定已经将这突厥的大小情况摸得比较明白了。而且并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遭到暴露。而突厥的这一系列情况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可是曾经几年也笼络不出来的东西。想必有了这些情报。商城恐怕会被大唐朝廷中的那些儒生重视起来吧。

    看着万冥子话里话外的意思,突厥那边去年冬天遭受了大雪灾,损失相当的大。而颉利又听信赵德言,弄得整个突厥离心离德。正是现在出兵反击的大好时候。可惜对于战局把握的这一点,万冥子还是稍显稚嫩。黄俊明孙然对军事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但在现代起码也当了那么几年兵,见是还是有的,今年唐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发展发展在发展,抛弃了发展再去打仗显然会对国家有很大的损耗。

    而明年蝗灾是跑不了的了,蝗灾一来,举国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气氛需要发泄。在捕杀蝗虫的同时,大可发病攻打突厥。有了今年的发展,一切军备全都跟得上。正好今年可以让突厥民众多积累一些对颉利的仇怨,多了解一下大唐。到时候打起仗来就是相当容易的了。至于万冥子所提的梁师都,就凭他说出明年蝗灾,死一半人让另一半吃得饱。(这句话是近代的一位中国人说的。大家习惯性称他为大点祖。)他就不能成就大事。明年蝗灾一来。这梁师都被灭肯定是一个定局。

    黄俊明唯一想不到的就是这万冥子他们竟然能够连接上丝绸之路,并且和欧洲的商人们搅合在了一起,现在的欧洲黄俊明也是稍微有所了解的,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欧洲西部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小的公国,公国公国之间交战不休,而这个时代又一直持续了三百多年。由于基本上每个稍有实力的公国都支持一个基督教教派,所以这个时候的基督教也是相当混乱的。

    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虽然得以保全但是国力也衰败了不少。不过还好有一个查士丁尼的领袖改革了社会制度,让东罗马得以延续。而万冥子他们随信附送的查士丁尼法典黄俊明还真没看过,当然黄俊明也不打算看。有时间送给李世民就好,这种东西多李世民来说比放在自己手里有用。

    万冥子说的也没错,现在基督教处于混乱中,算不上什么大敌,但是等到基督教整合完毕之后。那对道教来说绝对就是一个有实力的敌人了,黄俊明在现代的时候就对基督教有所了解,没办法谁让基督教的教徒在现代的华国比本土的道教教徒还多呢。黄俊明一个道士自然得多多留意一番。记得有本书上说基督教在结束了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