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周由木质的围栏围起,只留着南北两座营门,供大军出动。

当刘封与庞统赶到城北大营,南边营门口的时候,军营内的士卒依旧在训练。只是听其声音,气势远不如破军营士卒。

黄忠的军营比想象中的要难进一些,刘封等人表示身份,但也没能进去,那守门的小卒死活要先禀报黄忠。

这引起了身为刘封亲兵头子的寇水不爽。但刘封却没有什么举动,乖乖的在营门外等候。

开玩笑,小卒这么做是军纪森严的表现,是好事,刘封又怎么会破坏。

在营门外等了片刻,刘封这才见黄忠领着军中的一些骨干军官走了出来。一月未见,黄忠依旧红光满面,其实如虹。

“哈哈,老哥的军营可真难进。”刘封哈哈一笑,主动迎了上去。

“那是为了彰显军纪,不管何人,要入军营必须上报。主公勿怪。”见刘封主动迎了上来,黄忠不由停下了脚步,微微一笑道。

说是勿怪,其实一点也没有歉意。

“呵呵,玩笑话而已。军纪森严我欢喜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责怪呢?”刘封呵呵一笑道。

“呵呵。”黄忠微微一笑,他阅历不凡,对刘封也看的比较透彻,自然是知道他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降下罪责的。

笑过之后,黄忠举拳道:“主公来的正好,听闻周瑜可能会兴兵讨伐江夏的消息后,我准备了一支军队。可能会用得着。”

“哦?”刘封顿时来了兴致,黄忠亲自准备的军队。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突如其来的喜讯

第一百八十一章突如其来的喜讯(第二更)

黄忠的这支军队是刘封军队中唯一一支大型军队,兵种当然也有很多。不过大体也是与这个时代的兵种一个样。

人数最多的长矛营。次之的弓箭营,再次之的是大刀营,以及最弱小的探子营。有些探子还配备军马。

长矛营的功用是用来正面厮杀的。弓箭营是远程兵种,大刀营是在关键时刻突进用的。探子营不用说了,探听消息用的。

规模庞大, 还很正规。不像邓艾,以及张贵那营的兵马,因为人数限制,只有长矛营,弓箭营,以及少量的探子。

此刻,校场被分做了若干块。有长矛营的士卒在练习刺杀之术,也有大刀营的士卒在联系劈砍。当然也有弓箭营的士卒在联系弓箭。

老实说,刘封的领兵经验,也就限于长矛手,以及大刀手了。破军营的士卒,擅长的都是这两样,弓箭手稀少的很。

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弓箭手训练,不由多看了几眼。

只见一块空地上,上千个弓箭手,正背着羽箭,拉着弓,朝着前方射箭。前方有一块被划出来的空地,空地的中央插着一支青龙旗。

弓箭手们只要把箭矢射入那快空地上就行了。

虽然第一次看到实物,但是刘封却是看过不少兵书,对于弓箭手的训练也有些了解的。

战场上,弓箭手其实不用准心的。只要跟随号令,往人多的地方射箭就行了。毕竟黑压压的一片,只要箭矢射出去,总是能伤到人的。

不要准心,但是要手速,谁能在短时间**出最多箭矢的士卒,才是精英。

能像黄氏父子一样,用乌龙弓在一百米开外就能射杀大将的,毕竟是少数。

不过,黄忠说的特别准备的军队显然不是这弓箭营。

刘封等人很快就从这块空地上走过,到了校场的一处角落。刘封只觉得眼前一亮,大约有一百个士卒在这块校场内训练。

科目是,射箭。

但是这些人显然不是刚才见的那些普通货色,这些人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双目锐利,精神饱满,手上的弓,也比普通弓箭手手持的弓大上一号。

这些人训练也与普通弓箭手不同,不是随大流往一个方向射箭,而是瞄准,才开弓射箭。

此刻,校场内摆放着十个箭靶,百余个士卒正排成十排,一排士卒射光了箭壶内的件事后,立刻后退。下一排顶上。

准心很准,几乎百发百中。但是弱点就是速度较慢。

“这些士卒都是我特地选出来的,五千人中,只有九十八人。独立一营,号为”神臂。”个人的能力都很突出啊。”

“缺点是这些士卒作为弓箭手其实是不合格的,因为在大的战场上,守城的战场上,他们的射箭速度实在太慢了,杀伤力没有那些普通弓箭手们高。但是在小规模的战场上,他们的作用绝对是突出的。人数越少,威力越大。若是在五百人以下的战场上,攻营拔寨,所向无敌。”黄忠抚摸了一下下颚的胡须,笑着道。

听琴音而知雅意,刘封与庞统都不是蠢人。闻言皆是心中一动,不由对视了一眼。

“将军有事直说就行了。”刘封笑着问道。

“呵呵,对于此次周瑜兴兵,我心中是有些见解的。不过都是个人见解。”黄忠微微一笑,思量了片刻,这才抬头看着刘封道:“江夏一郡之地,兵马不过一万余。不管是素质,还是兵力都不足以与江东对抗,所以,这战争必须守。守得城池不失,又可磨砺兵马。”

“但是守,也不能死守。主公帐下有破军营,相当的厉害。而江东的人,恐怕是不知道主公有这一营人马的。所以,江东周瑜该派遣先锋,还是会派遣。主公就可以仗强兵,一举拔掉江东的先锋,挫其锐气。这种守法,才能长远。”黄忠细细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说完后,又抬头看着刘封道:“各人浅见,还请主公不要见笑。”

“所以老哥才选出了这神臂营,打算与破军营配合,拔掉江东先锋?”刘封深深的看了眼黄忠,微微一笑道。

“是。”黄忠点头道。

“将军在刘表帐下任中郎将多年,叹时运不济啊。”庞统叹黄忠的时运不济,黄忠的想法与他如出一辙。可以说是深知兵法精要。

“那主公是赞成了?”黄忠心中一喜,笑道。

“这是庞统,字士元,与老哥一样,他也出了这个计策。拔其先锋。”刘封想起还没介绍庞统,于是顺势指着庞统,笑道。

“见过庞先生。”黄忠立刻道。

“将军。”庞统还了一礼,道。

见礼之后,黄忠笑着对刘封道:“原来庞先生早已经向主公进言,我还自以为高明呢,却原来是马后炮了。”

“呵呵,那可未必。我是先知先觉,第一个知道周瑜要进兵消息的人,先想出来不算本事。”庞统摇头道。

他与黄忠接触不多,但是只凭一句话,他就觉得黄忠这个人是将才,军事敏锐程度,不比他差。带兵的能力,恐怕也很高。

刘封以一郡之地,帐下却有黄忠,甘宁等将才,马良,伊籍等良才。庞统惊喜之余,也只能感叹人才济济了。

“呵呵。”黄忠也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那番话只是说笑的而已。闻言也只是笑了笑,没往心里去。

互相笑了笑后,刘封对黄忠道:“这营兵马,老哥就派人送去陈大处吧,合起来训练,也可多多增加默契。”

“诺。”黄忠应声道。

所谓惊喜,也只是黄忠其人,与这一营号称神臂的兵马罢了。黄忠这一军的士卒更多的是与甘宁的差不多,鱼龙混杂,只能用来守城,上不了场面。

这让刘封与庞统心中喜悦稍微的散去了一些,面对周瑜,他们除了破军营以外,其他完全落在下风。

行事一定要小心,布局一定要谨慎。

否则江夏这条小船很有可能在狂风中覆灭。

刘封带领庞统四处转悠,都是为了让庞统熟悉将领的性格,能力,己方的实力。黄忠这边是最后一个了,邓艾,以及张贵那边刘封并不想去。

不用看也知道,那两营的兵马跟黄忠一定是一个德行的。不堪一击。

因此,转悠了一圈后,刘封很快就带领庞统返回了太守府。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研究地图。

一圈下来,兵力,将领,优势,劣势。庞统心中都有数了,剩下的就是地势了。

刘封对兵法有研究,但是更多的是带兵的手段,包括训练,军纪等,对于实地研究如何用兵,其实不怎么在行。

因此,就没有打扰庞统。

而是吩咐环儿,叫了几个仆人侍女在旁伺候,顺便的还为庞统找了一座府邸,派出了仆人收拾。

做完这一切后,刘封才把心里觉得必须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只要准备,准备,再准备,等待周瑜兴兵就可以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周瑜要兴兵这个消息,恐怕是刘封握在手中最有杀伤力的武器了。

直到这时,刘封才发现自己的身体疲累异常,旅途的疲累,以及思考如何迎敌,让他透支了大量的精力。

后院,蔡玉的屋子内。刘封靠在榻上,觉得很舒适,不想起来了。

这男人有权势是好事,但是必须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巩固维系权势。看着刘封疲累的摸样,蔡玉有些心疼。叹了一口气,亲自拿着一条毯子盖在了刘封的身上。

今日蔡玉穿着一件素白的衣服,头上只扎了一根木簪,俏脸上也是素颜,没有施任何粉黛。

但就算如此,此刻的蔡玉也像是出水的芙蓉一般,即优美,又水灵。这段日子,蔡玉着实是玩耍了一番,最近觉得有些厌了。又恢复了些许,当初与刘封相遇时候的优雅摸样。就像是一座火山,突然喷发之后,又恢复了平静。

“夫人。有个姓张的官吏求见主公。”忽然,一个侍女走了进来,低着头禀报道。

“姓张的?他有没有说自己是干什么的?”蔡玉看了眼闭起眼睛,似乎已经进入熟睡的刘封,没有立刻叫醒他,而是问道。

“他自称是武库的官员,许正大人的佐官。”侍女回答道。

蔡玉其实不太了解刘封收下官员的构造,但是许正这个人蔡玉到是听说过。而且她也知道刘封在没有前往襄阳以前,似乎下令武库研究一种兵器。

简单的来说,很重要。

蔡玉点了点头道:“让他等片刻。”说着,蔡玉上前几步,来到了刘封身边。轻轻的把刘封唤醒,蔡玉道:“有武库的官员上门了,姓张。”

“张?”还睡眼朦胧的刘封只觉得浑身一个激灵,立刻清醒了过来。

他当然知道那姓张的是谁,是他亲自任命,管理那群铁匠的官吏。他上门肯定有大事。

难道在准备就绪后,自以为没有什么地方遗漏的时候,还能有惊喜等待他?

横刀?

刘封只觉得精神一振,掀开了身上的毯子,立刻走了出去。

“我先忙了。”人走出了很远,这句话才飘到了蔡玉的耳朵中。

“风风火火的。”蔡玉嘟囔了一句。不过还是如贤妻一般,弯身捡起了刘封丢下的毯子。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战争的号角

第一百八十二章战争的号角(第三更)

横刀,一种盛唐时期才被造就出来的刀具。

或许有些人对唐太宗这个人抱着一丝怀疑的态度,但是绝对不会有人不承认,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候。

汉朝虽强,武帝虽刚,但国力确实是不如。

当时唐朝版图广袤,城池百姓无数。什么样的东西都是处在最顶峰的时候。横刀就是其中一种。仗着强大的兵器优势,唐朝前期的军队几乎无人能敌。

唐朝过后,宋朝,以及以后的明朝,中国的兵器都处在下滑的状态,廉价的制式兵刃,取代的昂贵的横刀。

无比的悲哀。

而刘封迫切的希望能研制出横刀,却不是为了悲哀什么。他就是想要仗强有力的兵器,抵御外敌。

比如周瑜,曹仁,曹操等。

如今大敌当前,生死存亡的时候,哪怕是多添加一分实力,也可以增加一分胜利的几率。何况横刀这等超级刀具。

怀着迫切的心情,刘封出了后院来到了前院。

前院大厅内,坐着一个男人,这男人大约三十五六岁,面相敦厚,有那么些沉稳的味道。但是看神情,此刻这男人有些激动,时不时的抬起头看向大门口。

这男子姓张,名威。乃是刘封亲自任命掌管那一帮铁匠的小吏。

当刘封的身影出现的时候,张威的激动达到了顶峰。豁然站起,上前相迎道:“主公,那横刀经过众位工匠的研制,已经初具雏形了。”

“刀呢?”刘封迫不及待的问道。

“那刀还有些优劣,需要铁匠们为主公讲解,因此,尚在武库内。”张威道。

“走,去武库。”刘封闻言心中有些失望,但一想到只需片刻,还是能见到横刀,不由振奋了一下, 道。

“诺。”张威应声道。

随即,刘封与张威立刻出了太守府,乘车前往武库。片刻后,武库就在眼前了。

刘封下了马车,与张威一起走进了府库,随即又直奔铁匠作坊。

作坊内,十余个铁匠正聚集在一起,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他们前边的一柄刀,这刀长约三尺半。刃薄,窄。

这些铁匠的眼中,尽是痴迷之色。不时有人伸出粗糙的手,去抚摸刀刃。

他们打了一辈子的铁,但却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刀,不管是从刀身,还是轻重,以及使用程度,它都是工匠们所见过最美丽的刀。没有之一。

就算是刘封走入的动静,也没有引起铁匠们的注意。

“让让,主公来了。”直到张威挤进来,大声叫了几句后,铁匠们这才回过神来,看见刘封站在旁边,纷纷拜见道:“主公。”

“刀呢?我看看。”此刻,即使这些宝贝铁匠们,也没有引起刘封的重视,他的心只期待横刀的出现。话音未落,刘封自己就看见摆在案上的一柄刀。

这刀尽管与刘封在后世照片上看到的横刀有些区别,但是大体上却是一样的。

看到这把刀的一瞬间,刘封心中的镇定轰然告破,浓重的喘息着。持续了片刻,刘封这才深呼吸了一口气,重新镇定了下来。

很稳重的伸出手,拿起了这柄刀。

入手并没有冰凉,反而有些温热,甚至是烫手。不用想,这柄刀应该是刚刚打造好不久。

握在手中,刘封就已经感受到刀的第一个特点,窄,薄。继而轻盈。汉代的剑都是很重的,重就笨拙。

而这刀的重量,只有汉剑的四分之一。轻盈,就可以节省体力。

第二个感觉,就是美丽。这刀刀背厚实,到刀刃处才慢慢的变薄。其上露出一些花纹,这些花纹是经过折叠法,锻造的时候,露出的自然花纹。很是玄奥,美丽。

第三个感觉,就是锋利。

刘封伸手轻轻的在刃口上划了一下,只觉得指尖一疼,一滴鲜血流淌了出来。

汉剑的特点就是重,大。耐用。巨大的剑身,可以很好的承受冲撞能力。使得一柄剑能够反复使用许多次。

但是他的弱点也很突出,那就是不够锋利。不够坚固,因为若是开口太锋利,就会导致出现缺口。

而刘封所用的这柄刀,就很锋利。

“刚才张大人说,这刀的优劣需要你们来跟我解释。这优点我已经感受到了,说说缺点吧。”刘封横刀在胸,随即做了个下劈的动作,一声呼啸声中,很轻松的做出了这个动作。

好轻。常年练剑的刘封,心里忍不住赞叹。

铁匠面面相视了一下,从中出来了一个老头。这老头刘封认得,姓陈,是这群铁匠中技术最高超的。

这刀应该就是他造出来的了。

“主公。您以前交代下来的,覆土煅烧,包钢,夹钢等等,我们只研究出了覆土煅烧,其他包钢,夹钢都是一头雾水。而这柄刀在锻造的过程中,只融入了覆土煅烧的方法。自然就谈不上,外硬,内软,中间韧了。”陈铁匠眼中的痴迷稍微的收敛了起来,有些忐忑的看着刘封道。

这刀说实在的连初具雏形都没有,只是一柄缺陷很严重的刀。

刘封对刀的理解有限,但陈铁匠说的已经够明显了。他不由皱起了眉头道:“脆?不耐用?”

见刘封皱起了眉头,陈铁匠的忐忑更重了。也有些后悔,把这柄没有完全成型的刀造出来的消息,告诉刘封了。

但是此刻,他也已经没有退路了,不由咬牙道:“对,是脆。”说着,陈铁匠又道:“这柄刀其实已经是第二柄了,第一柄我们拿来试验了,在沙场上兵器冲撞中,只能坚持二十下左右。”

陈铁匠说完后,对着身后的一个铁匠使了个眼色。那铁匠立刻转身,从不远处拿来了一柄断为两节的刀递给了刘封。

看着手中这柄断为两节的刀,刘封心中的火热终于平静了下来。

这刀果然不是那么好研制的,也是。时隔数百年,这其中的技术不是说能研究出来就能研究出来的。

只经过一二个月,这些人就研制出了这种刀,也算是很厉害了。却然缺陷很严重,但是刘封却不在乎了。

看这些铁匠的情况,这种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装备军队。而对付周瑜,刘封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破军营。

拔其先锋,几乎就等于是胜利了。好刚用在刀刃上,这种锋利的刀,能够帮助破军营的士卒,在短时间内攻破江东先锋。这就足够了。

至于碰撞二十下就会断裂的缺陷,在一场顶多两千人的交锋中,根本不算什么。

又不是数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士卒需要砍杀到手软。

能在战周瑜之前,出现这种有优势,有劣势的刀,已经够幸运的了。刘封不贪心。

“这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