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敌当然要在国门之外,否则战火内燃,损失会很大。

太史慈乃是江东名将,若是他来攻打,必定是凶猛无比。因此,霍峻在这些年中,大幅度的构建了防御工事,加强了护城河,加高,加宽了城池,耗费了不少的物资。

不过,随着寇封节节大胜。

荆楚的整个态势,早已经由当初的防御,转为现在的主动进攻。陈兵天子都城外,更是威慑天下。

霍峻也已经接到了消息,吴侯孙权在豫章屯扎重兵,并且铁索横江的事情。因此,有些气馁。

为楚将多年,却寸功未立。

而霍峻在庐陵县内,当然也布置探子。太史慈军队调动,探子先一步探听到了,并且把消息放在了霍峻的案上。

“兵出七千,临攸县?”书房中,霍峻豁然大喜。

这些年,虽然霍峻没有经历什么战阵,但是为将日久,身上的威势就越发浓厚,熟话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只要放对了地方,霍峻做将军正是方对了地方。

“来人,快马往襄阳,言太史慈兵寇入长沙。”霍峻先下令快马给寇封消息,作为别部将领,霍峻虽然屯兵长沙,但有权利越过现在的荆南刺史刘泌,直接上书寇封。

“下令众将来大厅议事。”随即,霍峻又下令道。

“诺。”一声应诺,亲兵立刻夺门而出,召集众将去了。

很快,霍峻就穿上了甲胄,来到了大厅。帐下数位将领,也都到达了。其中,资历最重,也是寇封心腹的军司马周顺,最为显赫。

别坐在霍峻的左侧。

周顺当年为水贼,后归降寇封,随之征讨。为寇封起家老臣。又骁勇善战,长于统兵,霍峻向来敬重他。

“有消息传来,太史慈起兵七千向攸县而来,不久就能抵达。太史慈乃江东猛将,勇不可挡,不可不防。”说着,霍峻又站起道:“召集士卒守城,请假归家的将士,也立刻召集。若是不来,斩之。”

霍峻的兵都是长沙人,常有请假归乡的。

“诺。”以周顺为首,众将齐齐应诺道。

随即,霍峻亲自率领三千兵丁,走上了攸县城头,等待太史慈到来。

东方,距离攸城大约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村。有人口上千,自寇封拥有长沙以后,用舅舅刘泌为太守。

刘泌虽然才能不足,但也算清明。

自那以后,长沙就是大治。百姓富足,后来迁徙山越人,北方掠夺的人口来此。本来地广人稀的长沙,显露出了一种人口稠密感。

隐约有盛世的影子。这样的大村子,在长沙可以说是极为多的。

经过数日兼程,太史慈的军队出现在了这座村子的不远处。

太史慈乃猛将,帐下士卒自然精锐。兵将七千,队伍严整,一股子锐气直冲云霄。

太史慈策马在前,胯下骑乘一匹西凉战马,身上穿着金色甲胄,手握丈长长枪,后边背着一柄家传宝弓。

太史慈善射,曾经与孙策一起攻打一座城池,城上有人辱骂孙策,太史慈弯弓,射中那人左臂,钉在门板上。

一射成名,军中无人不服。此刻,乃是数年来首次出阵,自然是把吃饭的家伙也给带上了。

他身旁跟着掌旗兵。一杆上绣“太史”二字的将旗在掌旗兵的手上,迎风飘舞,张牙舞爪。

连日赶路,士卒疲乏。眼看攸县快到了,这儿又有一座大村,太史慈想了片刻,勒马下令道:“命士卒去村中取水来,埋锅造饭。”

“诺。”帐下副将应诺一声,率领数百人涌向前边的村子,太史慈则率领众将士,选了一处空旷地方休息。

他们大军到了,取些井水造饭。在太史慈看来,应该是挺简单的事情,于是他下令士卒先埋锅,取柴火。

等水到了就可以造饭了。

不想,却出了麻烦。

片刻后,刚才被派去取水的副将,一脸晦气的回来了。士卒们还押送着一个衣着朴素,但却昂然挺立的老者走了回来。

这老者一边走,一边骂:“贼寇,要杀便杀。”

太史慈这一看,心下颇为恼怒。他为人忠义,与当时大儒孔融都有些交情。为将后,也善待士卒,爱惜百姓。

太史慈临来的时候,就交代了帐下将领,切忌不可祸害百姓。要以礼相待。

不想,这刚到攸县,就有部将居然犯了他的忌讳。

那副将率兵数百人,押送这老者,老者还大骂不止,在太史慈看来,却是得罪了这老者了。

一个老人也应该是村中最德高望重的,得罪了老者,就是得罪了这座村子。这叫以礼相待?

“怎么回事?”太史慈亲自起身,来到了副将的面前,语气不善的问道。

这副将也知道太史慈的忌讳,当下也不敢隐瞒,把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却是副将奉命去村中取水,也是依照太史慈的规矩,先拜会了村中长辈。也就是眼前这老者。

老者初时很热情,甚至热情的让副将受宠若惊。不过,当老者得知他是江东将领的时候,当即就变了脸色。

不仅是不客气,反而暗中招呼村民,在井水中抛下牛粪,马粪一类的东西。

让好好的井水,变得奇臭无比。并且大骂贼寇不止。

“老先生为何如此?”太史慈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弯身问道。

这老者可能也是骂累了,在副将说话的时候,在旁没吭声。这个时候太史慈问他,他撇了太史慈一眼,道:“江东,贼也。屡次兴兵作乱,攻我大楚。而今我楚侯官居镇东将军,你江东的吴侯也不过是楚侯的部属罢了,不仅不听号令,还来作乱。身为楚民,不骂你骂谁?”

老者牛气哄哄,一副看不起江东人的样子。说起楚侯的时候,脸上自然而然的露出了崇敬之色,自称楚民更是露出了傲然的摸样。

不仅忠义浮于面,而且声粗理更足。

让太史慈皱眉不已,如今乱世,多少百姓见到大军所至,都会露出忐忑的摸样。但是这人非但没有,反而如此拥护寇封。

自己污秽井水,也不给他们江东兵吃用。

传闻寇封入江夏,兼并九江,入长沙。不仅帮助他们打造深井眼,挖通河道,渡过了那一次数百年难一遇的天灾。

而且建立学校,任用贤才。三郡繁荣,百姓归附。

如今寇封割据荆楚,地方雄长数千里。带甲数十万。但是根本还是这三郡。只要三郡不失,寇封即使大败,也可以退居三郡而自保有余。

太史慈早有所闻,当时感叹寇封得人心至此。江东历经三世,十余年,也不过如此罢了。

但是今日一见这普通老者,也敢与军队为敌。辱骂吴兵为贼寇,忠义浮于面。亲眼所见,才知道寇封如何的得人心。

顿时有一种郁闷之气,直冲头颅。他本来打算占据攸县,安县,扩张展现,以帮助豫章的防御。

没想到,却是这个摸样。

这就算打开了城门,破了城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城中百姓偷偷打开城门,迎接楚军入城。

不得人心,怎么守城?

这无异于一盆冷水,浇在了太史慈的心中,意气风发什么的一下子就减了一半。心中郁闷,但是太史慈性格很好,挥了挥手,下令道:“既然老者不欢迎我们,我们也不好强求,放了吧。”

“诺。”那副将应了一声,带着老者离开了。

随即,太史慈下令士卒们远去江河处,取水,才埋锅造饭。

正文 第六百二十六章先赚太史慈

第六百二十六章先赚太史慈(第二更)

襄阳城。

自寇封把书贩给了邓广以后,就开始关注北方的形势了,不过,估计这会儿,邓广在北方还没有掀起什么风暴。

还没有出现北方大规模的商人南下购书的热潮,寇封的充盈国库的大计,只能暂且放着了。

这段日子,寇封的私生活也算是挺丰富的。与糜氏算是新婚,常去她那边就寝,另外,寇封也把丁夫人带给了张仲景诊断。

结果就是,丁夫人的身体还是能够调理的。这一结果,让丁夫人几乎晕眩过去,当夜就把寇封给榨干了。

这日,寇封刚从温软的床上爬起来,就来到了书房中。因为,黄忠有紧急军报呈上。

寇封今日穿着一件宽大的便服,头上也没戴冠,只是随意的裹着布巾。一股居家之气很浓。

少了那往常非常威仪的气势。

寇封面带笑容的把手中的折子给放在了案上。所谓军报,也不过是江东增兵罢了。

孙权加高城墙到二十五丈,铁索横江,再在江底插上一些尖锐如长矛的东西,以阻断长江流域。

这些手段,寇封都没有出乎寇封的意料之外。孙权把希望都集中在了豫章,认为保豫章就能保住整个江东。

不由抽调了整个江东的所有兵力,东拼西凑兵马。以仅剩下的宿将之一全琮,以及昔日猛将凌操之子凌统防守豫章。(昨日一章三七大意了,凌统父子的身份对调了。汗,经书友指点已经改了,抱歉,抱歉。)

这内部自然是空虚了,对于甘宁那快捷的水军,也就不得不防了。

铁索横江。按照黄忠的话来说,铁索粗如手臂大小,有数十之多。连贯南北,以巨大的木桩作为固定,辅之以巨石。

并且派兵驻守。

以甘宁的力量,可能还拿不下。

这些都没有出乎寇封的意料,只有一点,孙权为了防备他,居然请了曹将李典南下。

李典乃是名将啊,不是一时猛将。他能够经略一个底盘。把他请过来,再想赶走,恐怕就不容易了。

但是孙权仍然咬了咬牙,把李典给请过来了,可见是下了血本了。一定要把他寇封挡在江东之外。

看着黄忠来报说的,孙权的这些种种布置。寇封心下就有了定计。

增兵,给黄忠增兵。

黄忠在九江,共计三万五千人。但显然威胁不够,寇封打算增兵致十万,把留在襄阳的庞统,以及张飞全部派遣过去。

并且亲自领兵,造成一种压力,更加抽调出江东的骨髓,后方兵马。给予远在台湾的海军,腾出机会来。

一举攻破吴郡。造成江东震荡。如此,江东就拿下了一半了。寇封一瞬间,就了定计。

大军方面也没有问题,

自屯扎回襄阳以后,就开始休整,如今大军也算是焕然一新了。尤其是经历大战,新兵也磨成了老兵。

也因为大胜了数场,江陵赚了周瑜,徐晃,襄阳打败了于禁,高览,天子都城外,败曹操。

士气上也是气势如虹,可以随时出阵。不像曹操那边因为士气低落,一时难以再战。

就在寇封打算下令先遣蒋琬送辎重入九江的时候。

有护卫在外报道:“主公,长沙郡尉霍峻那边的急报。”

“喔,呈上来。”寇封却是心下一动,长沙,布置在那边的霍峻是蜀汉历史上少有的善守的人,也是特地的防备猛将太史慈的。

那边急报,恐怕就是关乎于太史慈的事情了。

对于太史慈,寇封还是觉得很是奇怪的。寇封很了解汉末的历史,不过对于名将,谋臣门的生死时间段就不怎么了解了。

因为有些资料是用年号来记载的,比如说黄龙元年什么的。甚至于三国以来,三个国家,分别各自有年号。

有的则是用公历。

很混乱,寇封哪能一一记得清楚?不过,对于太史慈的记载,寇封却是有些印象的。

寇封记得很清楚,太史慈是在赤壁前后死去的。因为记载简单,太史慈又是少有的名将,所以寇封记得很清楚。

所以,对于太史慈到现在还活着,寇封才觉得奇怪。虽然他的到来改变了不少历史,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

但是对于武将的生死,应该没有大的变化的。

奇怪的时候,寇封就恍然想起了一个记载。太史慈是病死的。可能也是因为他过早把黄忠给拿下了。

太史慈与黄忠交战的次数减少,从而保持了一段日子的养精蓄锐,才没有病死。

这是寇封能找到的唯一理由。

不过对于太史慈生死,寇封计较其实不大。他还活着,寇封反而觉得有些欢喜。

因为太史慈,可能是寇封唯一能正常收服的将领了。

太史慈忠于孙策,这毋庸置疑。也终于孙权。不过,在寇封看来,太史慈忠于孙权,但始终是保持了一定疏离感。

孙策那么多重将留给孙权,孙权也都重用。但是对于太史慈,却似乎没有什么用过。

从中就可以看出来,孙权也不信任太史慈。为什么呢?可能也正是因为太史慈太忠心与孙策,而对于孙权的态度,有些疏离。

心更向着孙策的长子孙绍。另外,孙权再怎么隐瞒他薄待孙绍的消息,也会有渠道泄露出来。

太史慈闻言可能会有不满,这更加导致了君臣之间的裂痕。结果太史慈就被派遣进入了长沙,远离了江东数次的大规模征讨江夏的战争。

长沙只是副线,江夏才是江东的主线啊。

不过,另一方面,太史慈也没有被孙权抛弃,镇守庐陵,也算是信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从中,寇封就觉得若是俘虏了太史慈,让他见一见故主孙策的长子孙绍,聆听一下大乔述说,孙权是怎么薄待她们母子的。

应该有机会让这个江东大将对孙权反目成仇。这也就不会造成在江陵的时候,韩当,黄盖等众将或战死,或自刎的情况了。

所以说,寇封一瞬间就改变了主意。增兵九江的同时,他决定率兵一万人,前往长沙,先拿下太史慈,以及庐陵再说。

谋图太史慈的同时,也能解了长沙之危。

寇封心中有了决断之后,立刻起草文书,命张飞,陈大等勒兵一万,随他南下长沙。

另外,庞统率领众将共计五万大军,增援长沙,给江东造成压力。

起草了文书以后,寇封就命护卫传去了主簿刘巴那边,以刘巴的渠道,分别送去黄忠,以及霍峻那边。

一攻一守,孙权也算是等不及了。正好也乘早料理了,免得徒增变故。不过,才回来襄阳没多久。

就要征战厮杀了,当真是有疲累。

这段日子,寇封觉得过的不错,与妻妾厮混,常常孝敬一下甘氏。算是比较安稳了,前段时间先往江东,后又去台湾,回来后,马不停蹄的北上江陵,襄阳,屯兵许都。实在是太累了。

有那么一瞬间,寇封稍微有些厌倦。不过,寇封历经乱世,四处征讨,本就已经是刚强无比的人。

这份小小的厌倦刚刚出现,就被寇封给抹杀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满身的锐气。

在书房坐了片刻,寇封回去了后院,打算跟甘氏说上一声。

甘氏屋子内,只有甘氏一人跪坐着,做女工。往日几乎形影不离的糜氏不见了。自从寇封纳了糜氏以后,可能也是糜氏觉得有些难言面对甘氏,就避退了一段时间,打算喘口气,再想怎么面对甘氏。

甘氏也不介意,整天坐着女工,或是让媳妇们把孙子给抱过来,逗弄一下。小日子过的挺好。

“封儿来了?”门外的动静,引起了甘氏的注意,她抬起头见来人是寇封,不由露出了慈爱的笑容,道。

洁白的额头上,有一点点疲累的样子。

寇封看的有些心疼,现在的甘氏可整天都在赶工来着,家里的孙子太多了。

“母亲,您多歇歇,忙不过来的。”寇封走了过去,坐在甘氏的旁边,轻声劝说道。

“也是,等将来你的子嗣多了,还真忙不过来。”甘氏笑眯眯的道。

“咳。”寇封轻咳了一下,有些尴尬。这女人多,这子嗣当然多了。

“对了,母亲,儿子恐怕就要南下长沙了。过来跟您说一声。”寇封对着甘氏道。

“长沙出事了?”甘氏闻言立刻没了笑容,叹了口气道,这也就是要出征了。

“嗯。小事,母亲不必担心。”寇封笑着道。

甘氏点了点头,虽然对于战争有些恐惧,但是寇封常年在外征战,还真没出过事。心下还是挺自豪,骄傲的。

寇封就这么坐着,直到黑夜,才以甘氏的名义,召集了家中的妻妾们,享用了一次完整的家宴。

当天晚上,寇封也没有与妻妾们厮混。而是养精蓄锐。

次日一早,寇封衣甲整齐,率领张飞,陈大等人,勒兵一万南下长沙。顺便的,还带上了大乔母子。

这一次不仅要拔掉太史慈,还要赚了这个江东大将。

太史慈既然都没有如历史上那般病死,那就能活个九十九。若顺利,又是一员大将啊。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七章张飞斗太史慈

第六百二十七章张飞斗太史慈

荆楚是大汉最大的州之一了,东西雄长数千里,南北更有数万里。寇封虽然所领的是精兵,但是从襄阳出发,乘船顺江南下夏口,再经过陆路,来到长沙。

足足用了半月有余。

这日,寇封的大军来到了长沙治所,临湘城内。这个地方,距离目前的战场的攸县,安县,只有数百里。

要是迅速一些,一日一夜就能赶到了。寇封打算从新任长沙太守那里了解一下情况,同时把随军而来的大乔母子也给安顿在长沙。

城池,寇封就没有进去,而是在城外大营内,召见了长沙太守。

本来,长沙的太守是寇封的舅舅刘泌,刘泌向上走,迁为荆南刺史以后,长沙太守就腾了出来。当时,刘泌上书。选拔了郡内很有清明的官员吴薛作为信任的太守。一方面是信任舅舅,一方面寇封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