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自带进来的。

看了几眼,刘封有了些眉目,不由感叹了一句,这缺什么,什么就上门了。

只是不知道是谁。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或是默默无名之辈。

不管怎么样,能劳烦蒋琬亲自带进来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辈。

“这二位是?”因此,紧接着刘封就开口问道。

“是宜城向氏子弟,向朗字巨达,这是巨达胞弟之子向宠,都是师从庞德公。”蒋琬笑着介绍道。

“见过刘江夏。”蒋琬身后的向朗两伯侄听见蒋琬介绍,不由齐齐对着刘封拜见道。

“有礼了。”刘封面上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股喜悦之情,这两个人刘封都听说过,尤其是向宠。

是出师表上都记载,属于诸葛亮看重的人。诸葛亮那个人看人未必有刘备准确,但是对于人才任用还是挺有眼光的。

而且向宠此人是在历史上证明自己能力的。

向朗刘封到是没多少了解的,但是也是蜀汉大臣,似乎是能力很强。

这武将嘛,看向宠才十几岁年少了一些。但是向朗却已经成年了,刚好可以托付新城的事情。

刘封道了一声多礼,向朗伯侄也顺言起身。

“马季常曾盛赞过二位具是千里之才。今日得见,实乃我幸。”刘封微微一笑,说了一番好话。

这马良到底有没有说过,就只有刘封心里知道了。

但这种盛赞都的话,总会让人觉得颜面有光的。

向朗伯侄的脸上的笑容,不由多了几分。向朗对着刘封举拳道:“季常谬赞了。”

马氏与向氏都是宜城大族,只是一个是高门大族,一个是当地望族。差别很大。但总归是同乡,向朗与马氏五兄弟还真的都很熟。

“呵呵。”刘封微微一笑,随即起身对着向朗微微一拜道:“俗话说来的巧,不如来的妙。我正在这琉城外建造大城,因为缺少官吏而头疼不已。不知先生可否为我解忧?”

旁边的蒋琬心中为刘封的举动赞了一声,向朗伯侄明显是来投奔的。本是郁郁不得志,才前来投奔的。说实在的有些不体面。

但是随着刘封先一句赞向朗乃是千里之才,后一句又是主动招揽,给足了面子,也显示了重视。

如此费心,还不怕二人拼命效忠?

果然,沉稳如向朗的脸上也闪现出了一分红晕,眼中兴奋之色一闪而逝。他做了几年县令了,始终不得重用。

又逢刘表死,这才起了投奔刘封的念头。说实在的,向朗确实是含着期待的。

但是也没想到,刚一到,刘封就给足了他们伯侄面子,而且还托付建城大事。

向朗兴奋,年岁还小的向宠更加的激动。伯父终于出头了。

伯侄两个对视了一眼,向朗对着刘封一拜道:“承蒙主公赏识,征召为官。我必竭尽全力为主公谋划。”

“呵呵,我们先去看看新城吧。”刘封闻言呵呵一笑,起身道。

虽然向朗的能力刘封比较信任,但也必须先带着他介绍一些新城的事宜啊。唯一让刘封稍稍欣慰的就是向朗本身是做过县令的。

对于治理地方,上手应该很快。

“诺。”伯侄二人齐齐应了一声。

刘封要出府,准备事宜很迅速。很快,府上就准备好了几辆马车,刘封与蒋琬并坐一辆马车居前,向朗伯侄也同座一辆马车,局后。

队伍在寇水等亲兵的护送下,朝着新城而去。

一百里地,很快就到了。

当刘封下来马车后,把目光投向北方。还是前些日子来的那块地方,左边是山,北边是小河。

地理位置有着其天然的防御力,很不错。

而唯一与几个月前不同的就是,现在正有一二万的士卒正在热火朝天的建造外城。

汉代的城池,大部分都有是土墙。

别以为土墙就不行了,反而土墙可能比砖头墙更加坚固一些。因为泥土更加的凝实,浑然如一。

当然也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土墙,而是一种经过反复击打,很凝固很凝固的一种叫做夯土墙。

按照刘封的了解,这种著城方法,一直延续到了宋朝。

老实说,这是刘封在那日考察之后第一次回到这个地方。看着热火朝天的士卒,想象着在自己的一声令下。就有一二万士卒在这里使城墙拔地而起,抵抗曹氏。

刘封心中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许久后,刘封才收回了目光,对着向朗道:“这座城池我取名为固,意为坚固。在弱时以防守为主,当强盛时,这做城池将转化为进攻之城,屯之以别部,进攻中原。”

刘封是在向向朗阐述这座城池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野心。

进攻中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彻底的向朗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刘表再强也只是守土之贼,而刘封虽弱,但却有进取之心。这两种人,当然是跟着后者才有干劲。

“必为主公繁荣此城。”向朗压仰住心中的激动,朗声道。

刘封含笑点了点头,随即又命人找来了庞统。

“咦,这不是向巨达吗?”庞统迎面走来,见向朗后发出了一声轻咦。显得很意外。

“士元(士元先生)。”向朗伯侄弯身对着庞统行了一礼。

向朗是庞德公的弟子,虽然庞统年岁小,但是天资聪颖。所以向朗对于庞统也很有敬意。

“巨达以后就是江夏从事,负责兼管江北。”刘封对着庞统道了一声。

“巨达做了好些年的县令,如今终于脱离苦海,得偿所愿了。”庞统闻言并不惊异,向朗都在这里了,当然是因为刘封有意重用。

而且向朗的才能,庞统也是钦佩的。所以并无意义。

“全赖主公赏识。”向朗微笑着回了一句。

“呵呵,我们去看看这座城池。”刘封微微一笑,打断了二人的叙旧,起身道。

“诺。”几人应了一声,与刘封一起视察城池。

城池长有八里,宽六里。是庞统精心设计的。现在只挖出了地基,但是四座城门楼,却已经初具雏形了。

上边两个大字。“固城。”很是龙飞凤舞,应该是出自庞统的手笔。

江北迎来了一个江夏从事管理,分担了蒋琬的压力。这件事情绝对是可喜可贺的。

刘封带着向朗走了走,看了看。回到琉城后,大摆筵席。为二人接风。

并且起草了文书,命向朗为从事,兼固城县令。向宠年纪幼小,但是刘封深知他是非常人,就把他交给了庞统。

命为小吏。在军中效命。希望他能从庞统那里学到本事,积累经验。

对于刘封的这个安排,伯侄二人都很满意。向朗不必说,向宠的待遇真的很好。

凤雏庞统,南州士之冠冕。在他手下做小吏,不是耻辱,而是一种机会,学习的机会啊。

满意嘛,归属心自然就更强了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双娶与人才(第一更)

把江北的这几座城池,加上十几万百姓交给一个执政经验,又有能力的向朗,刘封觉得很安稳。

经营的好了,再有所发展,屯些兵马。

等以后曹操再来,那就是固若金汤,曹操只能干瞪眼。

既然已经任命了,这件事刘封也不再多想了。

但是有一件事,刘封觉得是该进行的时候了。

这还是要靠向朗的提醒。荆州的情况引起了刘封的注意。

刘封早知道打败曹仁以后,所起到的效果是很巨大的。

现在又摊上刘表早死,荆州人心浮动,有些有才能,但却官职不高的人,都蠢蠢欲动。

向朗只是其中一个。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在思量是不是找寻明主什么的。

刘备名气大,但是现在未必比得上他了。

虽然他的名声有些污点,但是常胜将军。而刘备是常败将军,这其中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只要稍微有些头脑的人,就知道该做什么选择。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了,人才自动投奔。但是刘封却觉得还不够,打败曹仁只是表现出了刚强的一面,领兵的能力。

蔡瑁,掌权者,势力滔天。黄承彦,名士,名气大的惊人。

是该娶他们的女儿,把声望提升到如日中天的时候了。

书房内,刘封跪坐在案前。

双目一闪,脑中浮现出了黄月英,蔡妲的容颜,一个倾国倾城,一个半遮半掩,都是美丽女子,家世又好。

想起当初”求费氏女,让甘氏伤透了脑筋,还huā了三千黄金。

而现在,却是一娶就是两个,家世好,还不要钱,可能陪嫁还会很多。

果然是应了一句老话,大丈夫何患无妻啊。

刘封心中微微有些感叹,随即提起笔,书信一封给留守西陵的焦祥。

大略的意思是命焦祥为使,前往襄阳与蔡氏,黄氏商议婚事。

写好后,刘封提起竹简,细细的看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遗漏之后,召了一个护卫进来,让他快速发往西陵。

吩咐了下去后,刘封缓缓的站起了身体。

扫视了一下书房,这是一个住了许久的地方。但总是要离开的。

大婚,大旱,洪涝。

这些事情还得返回西陵处理。

……………………

蒋琬虽然是主簿”但实际上却是太守。他的衙门也是实际上的太守府。各个重要官吏,都在主簿的衙门内处理公务。

西陵城,主簿蒋琬的衙门中,功曹焦祥办公的屋子内。

焦祥刚刚接到了刘封的命令。与几个月前相比,焦祥的目光更加锐利,气质更加的沉稳了。

这一刻,也不像当初了。

当初焦祥接到刘封的命令,去襄阳去下聘。还抱着怀疑”疑惑。这一刻却是自信。

在焦祥的心中,如今已经掌管三个郡,打败了曹仁之后的刘封。腾飞之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配黄氏女,蔡氏女,已经不见得是高攀。而是般配了。

除了双娶还有些让人震惊以外,其他焦祥都觉得很正常。

收起了刘封的手书,焦祥抬起头”朝着门外大声道:“来人,准备行囊,我要去襄阳。”

说着,焦祥顿了顿”又道:“再快马去知会甘校尉一乒,请他准备一艘大船,供我出航。”,外响起了护卫的声音。

焦祥抬起头看着北方,抱拳道:“主公放心,这双娶的事情,属下一定办得妥当。让主公的声望借机拔高至如日中天。”

…………………………

三日后,彻底交代下了江北事务的刘封,乘坐战船渡过长江,随后在夏口靠岸,随后乘坐马车回到了西陵城。

西陵城,还是那座城池。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这一路上,刘封已经感觉到了变化。

本来江夏郡在黄祖的治理下,人口越来越少,越来越地广人稀。但是经过这次战争后,长江以南的半个江夏获得了十万百姓填充。

沿途的一些废弃村庄在经过短暂清理,或是重新建造村庄。安置了百姓。

使得人口很丰盛,丰满了整个江夏。

有什么能比发展城池,领地更加让人喜悦呢?

江北造城,江南殷实人口。

带着这种喜悦,刘封回到了太守府内。

前院内,蔡玉领着环儿,小乔迎接刘封。

三人都是穿红带绿,打扮喜庆又俗气。但是穿在美人身上的感觉,跟一般人是不同的。

蔡玉本就极美,气质又好。穿起红,带起绿,那种感觉是很端庄,大气。

相比于蔡玉,环儿则要小家碧玉了一些,但也是难得的美人儿。这些年经过刘封滋润,富足的生活,四个字“丰满少妇”足以概括她了。

小乔就要显得秀气许多了,秀美的脸庞上闪着琉璃般苒光泽,娇艳欲滴的红唇,宁和宁静的双眸。

高挑丰满的身材上穿着什么衣服都很好看。

当刘封踏入前院的时候,三人的眼中齐齐的闪过喜色,随即又齐齐的对着刘封弯身行礼,娇声道:“恭喜将军凯旋而归。”,说实在的,刘封被三人的打扮给吓了一跳。

穿红戴绿,真是俗气但是细细看去,三人那独特的气质,美貌的容颜,这点俗气一点也不影响她们,反而托起了喜气。

凯旋而归,可不就是凯旋而归吗。

刘封的目光略过环儿,看向了蔡玉,小乔。这二女身份特殊,但如今,眼中的喜悦却是难以掩饰。

也没有一点的虚假。

刘封心中不由升起了几分怜爱。男欢女爱,男欢女爱,就有这样,日子才能过的滋润舒适。

“哈哈。”刘封的心情本来就不错,见了三女后更加的舒爽,不由长笑一声,道:“可摆好了酒宴?”,“将军征战而回,怎么能没有酒宴呢。”蔡玉调皮的眨了眨眼睛,笑道。

“哈哈。”刘封哈哈一笑,转过头看着寇水道:“你们也一路辛苦了,自己去吩咐厨房烧些好菜,好好的欢乐欢乐。”,水应了一声道。

跟随刘封日久,寇水对刘封的命令都是任劳任怨,恭敬不减当初。

刘封点了点头,随即转过头,笑看着三女道:“走,伺候为夫饮酒。”

女都是微微一笑,弯身再礼道。

蔡玉,:卜乔都是熟妇,环儿是少妇。又都是那种很丰满的人儿,这一弯腰,三对丰满的双峰呼之欲出。

说实在的,刘封在外征战,禁欲都几个月了。这会儿,有些喉。发干。

那炙热的目光,让三女的脸上同时浮现出了醉人的红晕。

当日”刘封大醉。

卧房内,床榻上下,到处都散落着衣物。

有贴身的小衣,也有包括峰峦的肚兜儿。甚至有被撕成了两半的外衣。

床榻上,刘封与蔡玉都是一丝不挂。甚至连被子都没有盖上。

此刻已经天色大亮”蔡玉的完美的胴体清晰可见。

丰满圆润的峰峦,顶尖一点嫣红,细致如柳枝般的小腰”以及在下边的一点黑色,圆润的大腿儿,小巧的玉足。

全部都暴露在了空气之中。

只是,此刻这具几乎完美的玉体上到处都是咬痕,最深的就是左边峰峦上的一排牙印了。

齿痕清晰,可能要伴随蔡玉一生的。

再加上地上撕裂的衣服,可见昨晚刘封大醉之后”有多么的粗暴。

只是蔡玉的脸上,出奇的没有痛苦”紧闭的双眸犹自弯弯,红唇微翘”嘴角处挂着一丝口水。

那摸样明明就是满足。

最先醒过来的是刘封,毕竟是血气方刚,精力无穷。昨晚上也不知道来了几次,但是一觉之后,就是精力充沛。

刘封觉得除了因为宿醉而有些头晕以外,头脑还算清楚。缓缓的睁开了双目,看了一下四周。

最后才把目光投向了怀中的人儿。

初时也被蔡玉身上的咬痕给吓了一跳,但看着蔡玉脸上那股满足,刘封在心中道了一声,真是难喂饱的妇人。

小心的抽出搭在蔡玉胸前峰峦上的右手,刘封缓缓的站了起来。

随即摄手摄脚的从床上下来,再看了一眼蔡玉。

这天气其实有些凉的,一晚上因为有刘封这个血气方刚的大火炉在,没盖被子也不觉得冷。

但是刘封这一离开,蔡玉就感觉到冷了。

虽然没清醒,但是眉目间有了一些痛苦,人也缩卷了起来。

虽然也是别具风味,但是刘封看着却是怜惜不已,连忙拿起被子为蔡玉盖好。

看着蔡玉眉目间的痛苦一点点的缓解,刘封松了一口气。

出了里屋,叫了侍女进来。洗漱,穿戴整齐后,精神奕奕的出了卧房。

温柔乡虽然好,但毕竟还是江山好啊。

出了卧房后,刘封就暂时忘却了蔡玉。在书房内用了早膳后,开始处理公事。

在琉城的时候,事务太繁忙了。有些事情都忘记做了,刘封现在想起来太寡恩了。

对,就是寡恩。

熟话说,有功就赏,有过就罚。

但是宛城一战的元勋,甘宁,施畅,庞统,邦艾,陈大等人的封赏,刘封居然全忘记了。

现在才想起来。

有些惭愧啊。

书房内,刘封先后起草了文书,进行了对几个人的任命,以及封赏。

其中甘宁节制刘备有功,封中郎将,邦艾因擒获曹仁有功,封为校尉。其余人等都是赏赐,官职上并没有升任。

没办法,就说庞统把,他身上的军师将军这个职位,还是刘封自己创造的,按照职权,比刘封身上的杨武将军都还要大。

不能再升任了。

文书起草好后,刘封迅速盖上印信”并且找人速度发去江北。

这些都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其他还有因为焦祥去襄阳后,留下的一些琐碎小事,刘封也一并处理了。

这竹简拿起来重,读起来也费劲。

刘封起的又比较晚”处理完后,刘封看了一下时辰,居然已经接近中午了。

刘封刚打算找人去小乔那边,知会一声,午膳去她那边用了。

却见门外护卫进来禀报道:“主公,门外有一自称是九江郡守马大人的幼弟马谡的人求见。”,刘封先是惊异,随即觉得脑门一疼。

马诚马良前来投奔,是举家而来”其中马氏五常都到了。马氏的几个兄弟,马玄,马康,马津三人都已经出仕,目前都在江夏,九江的一些大县做县令。

他们都有些才能,但到底是新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磨砺”刘封才能让他们升迁做郡守。

郡守”也就是数百里之才。与马良这种千里良才,差太多了。

唯独这个马谡,刘封实在是犹豫难决。说他是天才吧?是天才。在有些方面,超过了其兄长马良。

说他是庸才吧?也确实是庸才,因为不务实。

这怎么用”如何用。一念之差,就可能造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