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是有主之臣啊。”公孙渊闻言反驳道。

“曹仁南下征讨江夏,刘封灭亡不远矣。就算如今伊籍乃是有主之臣,等过些日也成了无主孤魂了。”公孙康闻言冷笑道。

“既然如此,父亲为何不杀了伊籍,而侵吞其财物?”公孙渊闻言眼中冒出一阵贪婪的光芒,道。

“财物?你是说伊籍自称的那三万石粮食,三千金吗?”公孙康不由失笑,道:“那海上风浪太大,这粮食能不能到还两说呢。”

“再说,在为父看来那伊籍比区区三万石粮食重要的多。”顿了顿,公孙康又道。

不过,公孙康虽然循循教导,但是公孙渊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摸样。公孙康见此不由摇了摇头,心中起了把辽东太守之位,交给弟弟公孙恭的心思。

二人虽然处事不同,为人也不同。但是眼光却还是基本一致的,认为江夏在曹仁的攻打下,必定会灭亡。

在大宅外边驻足了片刻,公孙康坐上了马车,公孙渊起码,二人在护卫的簇拥下返回太守府。

太守府门前,一个面相与公孙康有几分相似,但看起来很柔弱的男人,在等候着,神色焦急。

这男人就是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

忽然,公孙恭见公孙渊的马车向这边使来,眼前一亮,快步迎了上去。

“大哥。荆楚传来急报,说是刘封大破曹仁,奔袭千里攻入宛城。”一边走,一边公孙恭大声道。

说话的时候,公孙恭的脸上已经没了焦虑,反而多了兴奋。没错,是兴奋。

曹操的强大,对于辽东公孙氏来说,无异于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随时都能压垮公孙氏,而如今居然有人能打败曹仁,打了曹操一记耳光。

公孙恭又怎么能不兴奋?

“什么?”因为吃惊,公孙康在马车上豁然站起,失声惊叫。

公孙康如何不吃惊,他千算万算,千想万想,怎么想都认为刘封打不过曹仁,不是失败,就是彻底退往长江以南。

就是没想到曹仁会失败。

两万五精锐大军啊,刘封多少军队?加起来也不够两万,还要扼守几个郡,能出动的兵力不足一万。

而且还大多都是杂牌军,居然能打败曹仁?一个成名已久的名将,率领的精锐大军。

公孙康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什么?”公孙渊也一样吃惊,而且更甚于其父。一惊之下,拉着马缰的双手太过用力,战马受惊。

人立而起。

“轰隆。”一声,公孙渊整个人被摔倒在了地上,七荤八素。

“二公子,二公子你没事吧?”护卫们纷纷惊呼着,下了战马,扶起公孙渊。

父子二人一个公然在马车上站起,一个摔倒在地。引得路人侧目不已。

这一下虽然摔的很疼,但其实不怎么紧要。公孙渊很快挣脱了搀扶着的护卫们,来到了公孙康的马车旁。低声问道:“父亲,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虽然没有惊慌,但也含着太多不确定了。

刘封打败曹仁,从而强盛。这对于公孙氏来说其实也没有大的影响,毕竟不直接接壤。

但是其中的微妙会影响全局。

刚才公孙渊还有贼胆洗劫刘封的粮食,金银,那么现在连屁都不会放一个了。

“回去。”公孙康目光一闪,道,随即缓缓的坐了下来。

公孙渊明白公孙康的意思,本来应该没必要商谈的事情,现在有必要商谈了。刘封已经表现出他的力量了。

天下诸侯谁都不能忽视的力量。

就在公孙康马车掉头,打算返还伊籍所在大宅的时候。公孙恭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上前一步,低声道:“大哥,也有官吏传来消息,有一个自称是刘封帐下军侯的人,率领三十艘大船到达了西平。”

西平是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乃是一座大型渡口,当年公孙度派遣军队攻打青州,就是从这个渡口起航的。

“居然真的到了,这难道是天意?”公孙康的身体一抖,有些不可置信道。

以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从南到北,或是从北到南。都要度过难以想象的困难,才能到达目的地。

而刘封第一次派遣军队过来,居然到了。这只能说的天意了。

而且,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因为航海经验是会增长的。船只的功能尚在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航海经验。

若是江夏真的能供应粮食,充足的粮食,黄金。他再回馈以战马,奴隶。这是双方面的互利啊。

何等样的盛况。

公孙康怦然心动。

随即,公孙康立刻挥手打发走了公孙恭,下令马车启动,去伊籍大宅。

很快,公孙康就折返了回来。让门前的两个守门仆人很是惊异。

这次伊籍带来的人也不少,有官吏,也有仆人。虽然大宅是公孙康赐予的,但是守门的仆人,却是伊籍自己的。

正当两个仆人想要迎上去的时候,从公孙康的队伍中,分出来了一个护卫,策马来到了门前,翻身下马,朝着两仆人举拳道:“辽东太守公孙大人到访,还请通报。”

两个仆人心中更是惊异,因为连日以来,公孙康虽然尊重伊籍,但却从来没有这么正式过。

往常来的时候,也都是先入门,而后通报。现在却是甘愿坐等门外,而先通报。这前后态度,差的也太多了。

两个小仆人虽然诧异,但也猜不出什么来。

二人只是对着护卫弯身抱拳,随即其中一人进去通报。

书房内,伊籍才刚头疼要怎么处理辽东事呢,听见仆人进来禀报说公孙康去而复返。

并且,还在门外等候。

心中诧异的同时,一股喜色从伊籍的心中升起。莫不是,莫不是主公在江夏大胜的消息,传到了辽东?

这个想法刚刚升起,就已经开始在伊籍心中蔓延了。

“走,出去迎接公孙大人。”伊籍豁然站起,出了书房。

不久后,来到了大门。伊籍抬起头,只见公孙康,领着次子公孙渊在门外等候。

不由上前几步,抱拳道:“公孙大人。”

“机伯先生。”公孙康满是笑脸的迎了上去。

公孙康的这个态度让伊籍心中的惊喜扩大了许多,以前公孙康也很礼遇他,但那是带着矜持的,贵为一方之主的矜持。

也只当他是送上门来的人才,根本没有当做过一国使臣。

而公孙康现在的摸样,才是真正的对待一个强国使臣的态度。

这才是一个使臣应该有的待遇啊。伊籍的腰板不由挺直了一些,觉得很是吐气扬眉。

如果你是一国使臣,去出使别的国家与别国君王商量大事。而别国君王却顾左右而言他,反而想招揽你。

而现在你背后的祖国,强大了,强盛了。足以让人侧目了。别国君王也不仅正视了你,而且以真正会见使臣的态度,礼遇你。

这是何等的一种快感啊。

“不知太守大人去而复返,是为何事?”伊籍心中虽然觉得吐气扬眉,但面上还是给了公孙康面子的,很自然道。

“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公孙康看了一下四周,轻声道。

“太守大人请。”伊籍会意,弯身虚引,请公孙康进府。

公孙康点了点头,回身示意公孙渊在门外等候,起脚跟随伊籍走了进去。

很快,二人就来到了书房内。互相坐好后,公孙康首先举拳对着伊籍道:“恭喜先生,江夏大捷,刘将军先大破曹仁于琉城,进而顺势攻入宛城。气势盛矣。”

尽管已经猜中了这个消息,也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这个消息真正被证实的时候。伊籍仍然忍不住大喜。

只有江夏大捷,他出使辽东才有意义。只有江夏大捷,他才能从中影响辽东,进而以微妙的小地方,影响天下大势。

这一切都建立再江夏大捷的上边才能进行。要不然公孙康岂能答应结盟?

心中大喜,伊籍面上却藏了起来,很从容的举拳对公孙康道:“不知太守大人现在觉得如何?”

伊籍当然是暗指结盟了。初见公孙康的时候,伊籍提出结盟,却被公孙康给搪塞了。明显是不相信刘封能够打败曹仁啊。

而现在却不同了。

“结盟之事,乃是当务之急。”公孙康断然道。

与初时的回答截然不同。

当初伊籍初见公孙康的时候,提出让辽东与现在盘踞在乌桓的袁尚,袁熙兄弟,互相依附,结为唇齿。

在平常的时候,出兵骚扰幽州。当曹操北上的时候,两方人马互相依附,抵抗曹操。

当时公孙康断然拒绝了。

可能也是因为底气不足,毕竟曹操太强大了。与袁尚,袁熙结盟,太冒险了。但现在不同了,刘封在江夏打败了曹仁。

无异于一个耳光打在了曹操的脸上,告诉天下人,曹操也不是不可侵犯,不可打败的。

给天下人立下了好榜样。

给了公孙康抵抗曹操,保持自主独立势力的野心。

看着公孙康眼睛内精光闪闪的摸样,伊籍心下一笑。

主公打败曹仁后,对于天下局势所带来的微妙影响已经开始了。

“嗯,现在就看我主从江夏出发从海上运送过来的辎重到达了。”伊籍微微一笑,举拳道。

“已经到了。”公孙康微微一笑道。

“到了?”伊籍双目大睁,惊喜道。

西平渡口,没有什么城池建筑,而是一座露天,也没有什么水寨保护的渡口。

也没有什么商船走海运的,只有公孙康的一支三千人的水军,驻扎在这里。

房稻的三十艘船只,也停泊在这里。二万八千石粮食,以及三千黄金。都卸在了陆地上,由这边的守将管理。

岸边上,房稻与一个中年人一起在散步。

海上的生涯,让房稻的皮肤黝黑了许多,脸上的风霜也更浓了。

这中年人就是这做渡口的守将,校尉严风,长得高高大大,很典型的辽东人。

严风转头对着房稻道:“房军侯能走到这里,真是奇迹啊。”

严风看着不远处,停泊在附近的房稻那三十艘商船。仍然忍不住赞叹,真是奇迹啊。三十艘走内陆,吃水较浅的商船,居然能横跨茫茫大海。走到辽东。

“呵呵。”房稻呵呵一笑,默认了。确实是奇迹啊。而且更大的奇迹,还是他们在海外发现了一块可以驻扎兵丁,作为军事渡口的大岛屿。

就在这时,有一个小卒策马而来。

来到二人身边后,小卒翻身下马,报道:“校尉大人,主公到了。”

“呵呵,走。”听着小卒的禀报,严风微微一笑,转头对着房稻道。

“嗯。”房稻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是个武夫,负责把物资运送到这里,而接下该怎么处理这批物资,还是要看伊籍。

把这批物资交到伊籍手上,就是完成任务了。

对了,还要告诉机伯先生,那座海外大岛屿的事情,要怎么经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用。

还得机伯先生做主啊。

房稻一边想,一边与严风来到了中军大帐。

进帐后,房稻看见了伊籍,也看见了公孙康。房稻先是随着严风拜见了一下公孙康,随即上前一步,对着伊籍深深的鞠躬道:“机伯先生。”

“房军侯。”伊籍起身还礼道。

二人互相行礼后,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他乡遇故人的喜悦。一个从陆地出发,穿越真个曹操领地。一个从海上出发,渡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都安全抵达了辽东,并且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真是天佑江夏啊。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曹操摆起歌舞,等曹仁凯旋而归

第二百六十八章曹操摆起歌舞,等曹仁凯旋而归(第二更)

几人见过后,严风带着公孙康,伊籍等人去看了下那二万八千石的粮食,以及三千金。

还有乘载房稻等人而来的那三十艘商船。

公孙康虽然是太守,但是从小在辽东长大,辽东是靠海的地方,公孙康对大海的见识很深。

见房稻乘坐内河商船,就敢横跨大海,也忍不住赞叹道:“军侯真乃神勇。”

房稻摇头笑道:“非是神勇,而是主公所命,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会闯上一闯。”

公孙康闻言肃然起敬,心中对于那个素未谋面的刘封起了相当大的敬意。以弱兵大败曹仁,御下手段还如此高超。

此人必定是曹操大敌。也是辽东公孙氏能够安康的友人。

“这来时没办法也就算了,回去后如果还用这些船,就是我待客不周了。等你们启程返回江夏时,我送你三十艘可以航海的大船。供你们回去。”公孙康笑着道,随即顿了顿,又道:“刘江夏的这些辎重,我也不会白白要了。我另准备九百匹战马,你们带回去交给刘江夏。”

“多谢太守大人。”伊籍心中大喜,连忙抱拳道。

这九百匹战马可是重礼啊,虽然在辽东,这些战马的价值大幅度贬值。但是在长江以南的地方价值不下九千金。比刘封送出去的辎重,粮食都要值钱的多。

物依稀为贵嘛。

“呵呵,各取所需而已。”公孙康呵呵一笑,道,随即忍不住又望了那二万八千石的粮食一眼,心中忍不住火热。

辽东苦寒,人口不丰,粮食也缺少。这二万八千粮食,足以让十万大军开支一个月了。

这还只是一趟,若是两地交易的规模上升。

他的军队,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再与袁尚,袁熙联合。何愁不能保住公孙氏的基业啊。

不管是结盟,还是贸易往来,都已经有了一些定论。

伊籍再与公孙康谈了几句后,忽然接到房稻的一个眼色,心中一动,与公孙康告罪了一声,带着房稻,来到了一处营帐内。

一进入营长内,房稻立刻变得很激动,举拳道:“机伯先生,属下我在海外发现了一座大岛,面积不下一个郡。”

“你说什么?”伊籍大吃了一惊,失声道。

不过伊籍立刻反应了过来,低声问道:“在什么位置左右,距离海岸近吗?”

这可是大事一件,若是距离海岸近,只要经营数年,就可以作为一支秘密力量,攻击沿海。

伊籍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但眼光却不差。一个郡的地方啊。那得多大,样多少人。有多么大的作用啊。

“距离不远,大概十日就能到了。在吴郡附近。”房稻也跟着低声道。

“好,好啊。这以后要是再遇到周瑜来犯这种事情,我江夏就可以直接进攻吴郡,还以颜色了。”伊籍闻言连叫了两声好,喜形于色。

意义实在是非凡啊。有了这座岛屿,看以后孙权还敢不敢嚣张,若是嚣张一下,刘封的军队可以直接从九江出发,攻打豫章。

从长沙出发,攻打庐陵。从那座大岛屿出发,攻打吴郡,会稽。攻击范围几乎是整个江东六郡。

一支多么富有攻击性,隐秘性的力量啊。

见伊籍喜形于色,房稻接着又详细的解说了一下他所知道的岛屿。包括这座岛屿的部分地形,以及异族的情况。

最后还有留下的那一百兵丁,五艘大船,以及两千石粮食进行剿灭异族的情况。

“好,做的非常好。”伊籍闻言连声道,说着,伊籍的眼中闪着思索的光芒。

那座岛屿既然能够建立渡口,建造城池。还有自行附带的人口。只要花费几年时间,慢慢迁徙汉人,以及军队过去。

再剿灭异族,获得劳动力。就是一个郡啊。养几十万的人口,二三万的军队。

想着,想着伊籍有一种亲自去经营的心思。这是从无到有,万世之功业啊。

“房军侯先呆在这儿,我去向公孙康求些人口,以及能制造海船的工匠。”想着,伊籍起身道。

“人口?”房稻疑惑道。

“对,人口。”伊籍点了点头,随即微微一笑道:“前些日公孙康大破高句丽,破其都城,虏获三万人口。正没办法安置呢,我们去讨要一些。我想他不会不答应吧。”

“嗯,最好就从辽东运一些人口过去,要是从内陆运送,南面途径江东。风险太大。”房稻点了点头道。

二人都是行事果决的人,做了决定后。

伊籍立刻起身出了营帐,来到中军大帐找公孙康。

公孙康正在在中军大帐内,闭目修养。他也不再年轻了,一路上赶的急,很是疲劳。

忽然听营帐口护卫说伊籍去而复返。公孙康心中惊异了一下,随即,整理了一下衣衫。抬手道:“请先生进来。”

“诺。”帐外护卫应了一声,片刻后,伊籍走了进来。

“拜见太守大人。”进大帐后,伊籍朝着公孙康深深的一鞠躬道。

“呵呵,先生去而复返,必定是有要事相商,且说。”公孙康呵呵一笑道。

“在下是听说太守大人前日,攻打高句丽,破其都城,掳掠三万人口。于是厚颜向太守大人请求,能够把这些人**予在下,带回江夏。”说到这里,伊籍微微一笑,举拳道:“除此之外,还请太守大人能够拨给在下一些能制造海船的工匠,让在下带回去。”

最后,伊籍又深鞠躬道:“等下次来的时候,必定奉上五万石粮食,以酬谢太守大人。”

虽然与公孙康接触时日短暂,但是伊籍知道公孙康这人,有些不肯吃亏。

等价交换没问题,但要是一味索取,那就太不智了。会影响结盟,所以伊籍给出了五万石粮食的价钱。

公孙康的眉目,本来已经深锁了。但是随着伊籍最后一句话出口,他脸上的表情要轻松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