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革兴大宋-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了,一旦这个位置空出来,朕会给你留着。”
“谢皇上!我等万死不辞!”祁仲豪和梁适一起应道。
杨斯恩看了一圈,发现皇上跟其他人都交代完了,惟独剩下自己一个人,很自觉的凑上前去,眼巴巴地望着赵祯。
赵祯拍着他的肩膀,深深地叹了口气,按说他是不想派自己辛苦训练出来的人材去冒这个风险的,可是又只有他们才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的意图。恰巧,白玉堂在这个时候回来了,他便对杨斯恩说道:“你的事,待会留下来细说。”
杨斯恩很听话地点了点头,又回到边上琢磨自己的事情。
“皇上,臣把她带来了。”白玉堂带着蝉衣姑娘来到赵祯面前,并扯了一下她的衣袖:“快来见过皇上!”
“民女见过皇上!”蝉衣乖巧地给赵祯见了个礼。
“免礼!”
赵祯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发现她长得也挺一般的,距离白玉堂描述的那个漂亮还有很大距离,看来果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朕听玉堂说了你们的事情,你是个不错的女子,心地善良是好的,朕很喜欢。但是,朕今天找你来不单是为了夸你,是还有个事情要跟你商量一下!”第一次见人家,赵祯怎么也要装得中规中矩一点。
蝉衣微笑着不卑不亢地说道:“但凭皇上吩咐!”
“嗯,想必你也看到了,白玉堂的身份跟你知道的有出入,你也不要怪他瞒着你,这都是朕的命令!”
“民女不敢!”
“如此甚好!但是你可知道,朕今天心情很不爽,朕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才,居然就要被你拐跑了,放着好好的官不做,非要跟你去浪迹天涯……你可知罪!”赵祯吓唬道。
蝉衣啪一声就跪倒了地上,打着哭腔说道:“民女知罪!都是民女的错,求皇上不要怪他!”
又是啪一声,白玉堂也跪倒了地上:“皇上……”
“行啦!都起来吧!一点幽默细胞都没有,无趣至极!”赵祯一边吐槽,一边把两人拽了起来,要说这当上皇帝最烦的就这点,找不到死党,也不能随便开玩笑,开个玩笑都能把人吓哭。
“朕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是真喜欢上你了,要是蝉衣姑娘也喜欢他,朕也不能棒打鸳鸯,要是你不喜欢他,那朕就得治他一个藐视朕的罪名,不然谁想辞官就辞官,朕还怎么办……嗯,起码让他充军啥的才行。不知道,蝉衣姑娘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赵祯这么一问,不仅其他人都盯着蝉衣,白玉堂也紧张地盯着她,傻子都知道皇上这是在帮自己呢!
蝉衣看着紧张的白玉堂,脸都红到了脖子,片刻之后,还是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轻轻地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自然是皆大欢喜!
白玉堂激动地拉起蝉衣的手,一起给赵祯行了个大礼:“谢皇上隆恩!”
“快快平身!”赵祯和颜悦色地说道:“玉堂啊,好好对人家姑娘,你要是欺负人家,朕抽死你!好了,不要搁这秀恩爱了,带着她去完成你们的意愿吧!”
“等一等……”白玉堂跟蝉衣两人同时喊道,果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31章 探宝行动

白玉堂两人互相谦让了一番,最后还是在赵祯的咳嗽声中结束了他们秀恩爱之举。
最终还是白玉堂先开了口:“皇上,臣想完成这次任务!”
“不陪你的蝉衣姑娘啦?”
白玉堂先点点头,想了想又觉得有点不对,便又摇了摇头,感觉还是不对劲,他干脆直接跟蝉衣说道:“等我两年可好?待我完成皇上的任务一定回来陪你!”
蝉衣没有马上回答的他的话,反正又朝赵祯行了个礼:“启禀皇上,民女有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赵祯豪爽地挥了挥手:“问吧!”
“敢问皇上,可否告知民女为何要让他离开那么久么?”蝉衣壮着胆子,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一些。
赵祯想了一下,这事也不是啥机密,便很大方地告诉她:“沃夫阔斯!这也没啥大不了的事情,简单点说就是朕要让他们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坐船大概得半年才能到,那里有许多好东西,我大宋很需要。你们也知道,我朝百姓还有不少人吃不饱饭,虽然咱们自己也有好几种粮食,但是产量还远远不够。朕已经在想办法提高稻谷的产量,不过这需要好多年时间,还要运气好才行。而朕人他们去的这个地方,恰恰盛产多种粮食作物,只要把这些引进到我朝,让老百姓都种上,那就可以大大缓解粮食短缺的情况。总之,这是一件关乎天下百姓的大事!”
“您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咱大宋的百姓就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么?”
“嗯,朕这点信心还是有的!”
“皇上,您能让民女跟着一起去么?民女会些医术,此去路途遥远,民女也好给他们一点帮助啊!”
赵祯对此是有些顾虑的,都知道在大海上一般是不让女人上船的,除了一些迷信的原因,女人本来也不方便。
白玉堂没出过海,不知道大海的凶险,但他开始听赵祯说得还挺严重的,自然是不想蝉衣跟着冒险。奈何他劝了半天,蝉衣还是固执地盯着赵祯,等待答复。
赵祯也顶不过她那执着的眼神,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她:“你去也可以,正好他们也得配备郎中,待会让斯恩带你去找欣然和吴仁学一些海上的注意事项。朕这也写了一个关于豆芽制作的方法,你也好好学学,以后在船上这就是你们的家常菜了。”
“谢皇上!”蝉衣开心地接过赵祯递给她的纸,若获至宝一边,很自觉地躲到大家后面去细品。
赵祯咳嗽了一声,把大家(主要是白玉堂)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来:“既然人到齐了,朕就开始布置任务了。种爱卿,你的事朕就不再说了。朕现在任命此次任务负责人为梁适,此次行动代号为‘探宝’,你们都将是此次探宝行动的核心队员,在整个任务期间,你们都得服从梁适队长的指挥,明白吗?”
“臣等遵旨!”
“仲贤呐,这次任务很重,需要你负责整个统筹规划工作,这也是朕让你在水军担任临时后勤官的目的。大家过来看地图,你们此次将从黄河入海口进入大海,然后一直向东走,朕给你们画了一条大致的路线,在这一条线上有一些小岛可以作为你们临时补充之地。但是,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参照,很容易迷失方向。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朕已经让皇家研究院做出了一个星空定位仪,有了这个东西只要能看见星星或是太阳,就能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再配上由司南改进而成的指南针,那应该就没有问题……你们听不懂都没关系,斯恩去学学怎么用,到了海上就靠你来领航了。”
“是,皇上!”杨斯恩很轻松地应下来,无非是一些利用数学计算,对他来说不算太难。
“接下来,朕在说说仲豪,你负责这次远航的水军指挥工作,保护大家的安全就靠你了。朕批准你从现有水军选拔出两个中队(两千人)的人手,进行两个月的突击训练,不仅要学会操纵大船,还要学会新式弩炮和炮弹使用方法。此去途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当地土著人,一定要注意安全,能沟通则沟通,不能沟通也要避免激发矛盾,不到万不得以不得使用新式武器,除非你们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胁,明白吗?”
“明白!”种世衡也习惯了敬礼。
“玉堂……”
“臣在!”
“朕这次其实也是对你的一次考验,想看看你是否能够胜任以后更重的担子。”
“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嗯,有信心是好的!朕此次派你去基本上担任军法官的位置,你自己从几只特战队和国安寺选拔五十名队员,随船监督士兵们的行为,不能让他们到了外面就无法无天。另外,你还负责处理一些特殊情况,朕也不知道你们一路上会遇到什么麻烦,你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臣遵旨!”
“你们也看到了,朕为了这个事费了不少功夫,不只是为了让你们出去跑一圈。你们此次任务的核心就在斯恩身上,朕稍后会交代他怎么去找那些需要的东西,你们要尽力协助他找到这些东西,并且顺利地带回来!如果在路上遇到什么麻烦或者是分歧,你们几个商量着来,不管怎么样,保证你们自己的安全是第一位!”
“臣等谨遵教诲!”
“其他人都下去准备吧!两个月后,朕也要大婚了,你们等朕大婚完就得出发了,抓紧时间!”
“是!”除了杨斯恩以外,其他人都恭敬地行了个礼之后离开了。
赵祯给自己找了个椅子坐下,朝杨斯恩招了招手:“斯恩呐,你今年应该快二十了吧?”
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杨斯恩也不矫情,跟小时候一样,大大方方地坐在赵祯旁边:“是的,皇上,臣过完年就二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都十多年过去了,你们这些个家伙也都长大了,可以天南地北到处跑了,可朕还得被关在这皇宫里面,哪也去不了……”
杨斯恩没心没肺地劝道:“皇上,您不用伤感,您想去哪,臣就去哪,当您的眼睛!”
赵祯没理会他那没有营养的话,自顾发布自己的感慨:“你跟其他人不一样,懂得更多,也知道航海是件风险很高的事,一定要安全回来!”
杨斯恩只是无声地点了点头,并不是他真的没心没肺,只是不喜欢伤感的氛围。
“来看看朕要收集的东西,朕都写在这个小册子上了,还配了简单的图画。这些东西的名字都是朕取的,至于那里的人怎么叫它们朕也不知道,甚至长得跟朕画这个图像有出入也并非不可能。朕把那片大陆叫美洲,这会估计还没有正式的国家出现,有的也就是些原始部落,这些部落一般都是打猎为生,很少种植食物。所以你要收集的这些物种应该都还是野生状态,多带点种子回来,并且记录它的生长环境……”
赵祯指着册子上面陌生的东西,极尽自己记忆的样子,给他详细讲解,杨斯恩也认真的听着。两人整整聊了一下午,赵祯才把那些东西介绍完。
杨斯恩收好这本小册子:“皇上,臣一定尽力把这些个东西带回来!臣有些奇怪,您说这个土豆还真跟咱们的大豆不一样哈,居然是长在土里面的,难怪您叫它土豆!不过,臣有一点担心,您说要是我们过去的时候,这个土豆在土上面的部分干枯了的话,还真不好找呢!”
赵祯对此深表赞同:“你说得没错!本来这活朕应该交给农业司的来做,可是向忠天他脱不开身,朕只有让你辛苦一趟。你说这个土豆的问题,还不单单是这一个,像这个红薯、豆薯还有花生都是在地下的,都不好找。朕想你们可能还是得跟当地土著试着交流交流才行,他们或许不种,但应该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反正到时候都得靠你们自己去想办法,朕也无能为力!”
“臣明白!臣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您这上面记载的橡胶、玉米、红薯、土豆、辣椒、四季豆、番茄、西葫芦、菠萝、木瓜、向日葵、豆薯、花生、南瓜、笋瓜、佛手瓜、莱豆、腰果……等等,臣都尽量把它们带回来!”
“唔嗯,朕等着你们回来!如果实在是太困难,其他的可以不管,但玉米和土豆一定要找到,哪怕是其中一样也行!还有橡胶也不能少!”
“是,皇上!那臣是不是先回去准备?”
“不慌!朕再给你讲讲航线的事情。”赵祯从箱子里面拿出来一个球一样的东西放在桌上,并像他问道:“还记得朕给你讲地理课的时候,提到过的经纬度么?”
“嗯,臣还记得,就是给咱们这个地球弄的一个人为的坐标系嘛!”
“没错!你看,这是朕做的一个地球仪,上面还有些地方可能不太准,大体上就是这样子。这一条横着最长的就是赤道,竖着的这些线条就是经线……总之,朕就是以咱京城为起点,把这个地球竖着分成三百六十块,再从赤道两边分别画上一百八十道圈,这样就可以把地球分成一个个小块。你把这个地球仪带着,沿途做个参考,并且把你们的航线和中途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后人之用。”
“臣记下了,等回来了,臣也弄一本游记啥的,您看怎么样?”
“喜欢写你就写,朕不拦着。还有一点,朕要告诉你,在海洋上航行,与在江河里面的情况大不相同。尤其是像你们这样远洋航行,季风和洋流很重要,朕给你们规划的这个线路正好就是利用洋流的,这样去来都相当于顺流而下。再加上冬季出发的时候,季风整好是吹向东方,如果你们能够敢在夏天回来,那么回来的时候还能借到风……”
“皇上,您这么一说,臣想到唐代诗仙李白那首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就是臣即将经历的么!想想都好激动,臣也想作诗一首……”杨斯恩没有真正经历过海上的苦难,这会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在那抒发自己的激情。
赵祯忍不住给他照着脑门来了那么一下:“等朕说完你自个回去做你的诗,你们到达美洲之后,就沿着南边的海岸线从南到北上走一趟,运气好的话就能收集到那些种子了,到时候直接从北边返回来。行了,就这么多了,回去做你的诗去吧!”
“臣遵旨!”
杨斯恩刚出门口,赵祯就听到外面传来他那鬼哭狼嚎的声音:“大海全是水,蛤蟆两条腿,哦,不对,蛤蟆四条腿,啊……谁砸我!”

第32章 裁军伊始

赵祯策划这次美洲探险,最主要的目标当然是为了找到橡胶,其他的不过是顺带为之,之所以打着寻找食物解决百姓温饱,那只不过是为了减少朝廷反对的声音。
不这么做,肯定会有人跳出来骂他昏君,劳民伤财尽搞些“没用”的东西!
其实,真要解决粮食问题,短期来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派船去南边占婆国或是真腊国“买”些回来,反正这些地方地广人稀,还一年三熟,把那里的人都养懒了。
除了派人去美洲收集物种,赵祯还下令让大宋各地把自己那的各种作物种子,哪怕是没用的,都送到了京城。自从先前的“石头令”之后,这种类似的怪命令已经不鲜见,再多弄出个“种子令”也没激起啥波浪。大家就当是当今皇帝脑子间歇性犯抽,亦或是没见过这么多稀奇玩意,反正这些个东西到处都是,费不了啥劲,皇帝喜欢弄给他就好了。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赵祯对于百姓对自己的诽谤,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也怪不着老百姓,历来都是这些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接收信息最晚,知识水平最低,适应社会变化理所当然也是最慢的。对他们来说,这个新皇登基之后就是怪花样多,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不,“种子令”的风波还未平息,京城周边的百姓又听说皇上要跟北边的人干架了,连守卫皇城的禁军和野战军都派到北边去了,看样子这回是要跟人家死磕的节奏。
就在老百姓提心吊胆无所适从的时候,朝廷终于出来辟谣了,从皇家时报到地方官府张贴通告等各种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澄清了事实。原来这是新皇在搞啥裁军,说是要降低军队开支,以便以后减轻百姓负担。
对于皇帝这么想,大多数老百姓肯定是表示支持的,还有什么比能够让自己少缴税跟好的事情呢!
当然,也有不少读书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在给敌人可趁之机!
不管民间风声如何,裁军的圣旨一出,那就已成定局。
神卫军和龙卫军共计五万余人,很快便赶到了宋辽边疆,分别接管了保定军和安肃军的防线。随后,野战军也赶到了位于河北西路祁州安国城外的永宁军(永宁军既是当地的行政地名,地位等同州府,一般设在军事要地,同样也是对驻军的称谓)营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加强我朝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思想素质。即日起,河北两路诸军开始接受整编。特命你部即刻出发前往永宁军集结,限期一月内赶到,违者军法从事。钦此!”随着神卫军和龙卫军去的锦衣卫,分别在保定军和安肃军的营地大声宣读了圣旨。
前往保定军宣旨的正是当年随孙复去辽国幸存的两位锦衣卫中的一个,因为那次的功劳,这个叫贾三的家伙也混到了小队长的位置。
待他念完圣旨,保定军的军官们都朝他围了上来,这倒不是他们想造反,只是想打听一点情况安安心而已。这种大范围的裁军要是放在其他朝代估计不是兵变就是有人带头造反,惟独在宋朝很难出现这种情况,或许这是赵祯最感谢历代“重文轻武”决策唯一的一点。这些个文官搞好事可能不在行,但是他们却把武将管得死死的,没有将军带头,下面的小兵就算有啥想法也掀不起波浪。
保定军的主将带头向贾三问出了无数疑问:“天使大人,您能不能给咱们说说,到底什么情况?为何圣上突然让吾等前往永宁军?吾等驻防边疆,这样一来岂不是离开了边疆么……”
贾三虽然是个传令的,身份比较特殊,但他也知道自己跟人家一军大将有不少差距,也没端什么架子,和气地说道:“回禀将军,小的就是个传话的,圣上让做啥咱就做啥,小的不敢妄自揣度圣意。不过,小的可以告诉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