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革兴大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他终于说服了宋仁宗,获得了他的支持下,才当上参知政事,开始主持改革事宜,这就是有名的“庆历新政”。刚开始的时候,新政的效果还行,宋朝也由此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但是最后还是被保守派给搞垮了,自己也郁郁而终。
在这段新政的时间内,范仲淹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非常重视教育和治学。在他还没中进士的时候就主持过应天府府学,从来都是诲人不倦。有时还招待学生们吃饭,他还联络和资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宋初三先生”、张载等,这些人后来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范仲淹为了给国家培养实用人才,还提议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转向讲求经旨的义理之学和注重实用的经济之学。这个提议看似简单,在还是儒学为正统的宋朝,他就有些跟全民作对的节奏了,不被搞死都没天理了。不过还真被他搞成了,此后考试内容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思维,学校教育减少了死记硬背、脱离社会实际的章句记诵及词赋学问,能力可真不是盖的。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各个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北宋的强盛和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就这么一个牛人,赵受益是打死都不能放跑的,不然就该找块豆腐撞死了,太丢广大穿越众人的脸了。范仲淹注定是这个时代唯一一个能勉强跟上赵受益节奏的人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范仲淹的能力还没那么强,经历也也还不够丰富,不管怎么说,他是最具有潜质的。在历史他考自己都能有那么大成就,赵受益相信在自己引导下,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范爱卿,本太子就跟您明说了。今天招您来,是因为本太子发觉爱卿的才能人品很出众,甚合我意。本太子欲推举爱卿就任我大宋皇家学院学监一职,不知爱卿意下如何?”赵受益瞪着自己代表性的大眼睛看着范仲淹表达自己诚意。
此时快三十的范仲淹听到这可激动了,想想自己也就一个从八品小官,怎么就被太子给注意到了,还要大力提拔自己,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行者,显然对于新出现的大宋皇家学院有过了解。
范仲淹开始还以为这是皇太子闲的蛋疼,没事瞎折腾,还在哀叹大宋要出混居了。没想到他对发布的公告详细的看了一下,看到赵受益因为霍奇升写的《农事杂谈》居然奖励了千两白银,还留任学院做老师,并且布告天下,这是典型的千金买骨。
于是范仲淹又找人专门详细的了解了一下赵受益的轶事。这一看又吓到,没想到这么个小屁孩,生下来没几年搞出这么多事,都还挺创意的,甚对自己胃口,要不是自己有官在身也会抛去学院凑热闹了。
看到赵受益这么诚心邀请自己,范仲淹感动的说道:“微臣感谢太子殿下厚爱,但微臣觉得自己的资历似乎不够吧?微臣担心影响殿下计划。”
“这个爱卿不用担心,您的能力本太子是充分相信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就不用操心了,本太子来解决。”赵受益安慰道:“以后学院就交给爱卿了,另外现在学院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大部分是本太子教出来的新学弟子,主要负责教授新学。所以啊,还得借重爱卿的威望,多找些您觉得学识、能力、人品过得去的都招来,本太子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拜托爱卿了!”赵受益说完给范仲淹大大的鞠了一躬。
“殿下重托,微臣愧领了,臣必不负殿下!”正值壮年的范仲淹慷慨激昂的向赵受益表达自己的忠心。

第15章 三个臭皮匠上

赵受益起身将范仲淹送出门外,接着就去了垂拱殿。
垂拱殿中,宋真宗正与寇准在讨论皇家学院。宋真宗和寇准的皇家书院一日游,给他们很大的震惊。
“皇上,老臣觉得太子可是我大宋之福啊!皇上和列为先皇辛勤治理才有我大宋今日的辉煌,虽然现在边疆仍有蛮夷窥视,老臣相信以后我大宋会越来越强大的。”寇准跟宋真宗中讲这掏心窝子的话。
“哎,可惜我们都老了。朕以前觉得太子还太小,担心将来朕走了,他不能撑起这个国家啊。现在朕只想着趁还能动,多为他攒下点家底。”可怜天下父母心,虽为帝王,终究是老了,这心思也就重了。
“是啊,老臣也不行了,一把老骨头了。皇上啊,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殿下真是天纵奇才,老臣真的很想看看我大宋在他的治理下会变成什么样。可惜啊,老臣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两个老头子这一刻,放下了君臣关系,就像两个普通老头一样唠着嗑,不觉泪沾满襟。
两老头聊得正得劲,赵受益这个没眼力劲的家伙就跑来打岔了。
“皇上,太子在殿外求见。”吴诚小心的给宋真宗报告。
“呃,还真是说曹操这曹操就到了,寇老我们来看看这小家伙又想整出点啥。”宋真宗笑呵呵对寇准说道。
“那老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老臣也挺好奇太子又要做啥。”寇准抚摸着胡子哈哈大笑。
“儿臣叩见父皇,拜见老师。父皇,儿臣打扰到您和老师商讨国事了吗?”赵受益这个年纪是硬伤,见到年级大的都吃亏啊。
宋真宗摆摆手道:“没有没有……,父皇正和寇老谈到皇儿呢!今天找父皇有何事啊?”
“父皇,儿臣今天见到了一个人,他叫范仲淹,现为集庆军节度推官。儿臣与他谈论了半日,发现此人虽然还年轻,但学识却非常渊博,且涉猎深广,文学、政治、教育、军事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赵受益向两位老人大致介绍了一下范仲淹,还朝寇准眨了眨眼。
寇准颔首表示自己明白,赵受益才继续说道:“儿臣觉得,范仲淹此人的才华和人品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从小家境贫寒,深知百姓疾苦,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因此,儿臣想让他出任大宋皇家学院学监一职,望父皇成全。”
寇准看到赵受益看着自己,略为思索后对宋真宗说道:“皇上,老臣也曾听闻此子之名。乃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曾在应天府书院苦读,享有盛名。”
“哦?”
“老臣还曾听闻一则关于他的故事呢!说他家境贫寒,由于应天书院可以免费读书,他才去那读书。他也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来到此地之后,他是鱼得水啊,心情非常高兴,故他十分珍惜这天堂般的知识殿堂,不思昼夜,刻苦攻读。他的一个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看他常年吃粥,生活艰苦,身形消瘦,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任凭佳肴美味发霉发烂。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但享受美味佳肴,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寇准帮着赵受益向宋真宗大力推销范仲淹。
赵受益接口道:“儿臣为了确认他的能力,还专门调阅了他为官的经历。他在任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时,掌管讼狱、审理案件公正严明,无不称赞。后来擢升为集庆军节度推官,他深入了解我大宋军队情况,曾上书指明我朝军队缺点和改善措施,可惜未被采纳。后来儿臣找来他当上奏章一观,发现他所说的情况属实,而且现在我朝军队的弊端已经初现,儿臣希望父皇注意了。”
“是吗?问题有这么严重,朕还真没发觉。这要到冬天了,那些北边的蛮夷之辈又要来叩关打劫了,要是军队出现问题就麻烦了。看来朕必须的下旨敦促边关将领做好准备了。”宋真宗说做就做,找来吴诚传旨。
“父皇,儿臣想我们总是被动防守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得给那些蛮夷一下教训,让他们不敢犯我大宋才是啊!”
“哎,谈何容易啊!蛮夷民风彪悍,善骑射,我朝军队不善战,且缺乏马匹,无力组建骑兵,根本无法应对来去如风的蛮夷骑兵,唯有依城而守啊!这也是父皇不能释怀的地方。”宋真宗露出无奈的表情。
“父皇,您不用担心,虽然现在我朝军队处于劣势,那是因为您和诸位大人的眼光被固定思维局限,其实我们是很有优势的。”赵受益表示对宋真宗的担忧毫不在乎。
“呃……,皇儿有何想法,说与朕和寇老听听。”赵受益的话勾起了两老头的兴趣,寇准虽然知道赵受益的来历,但也不知道他会有何提议。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大家只看到了蛮夷之辈的凶悍,却不知没有文化的蛮夷只是虚有其表。儿臣相信,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蛮夷单人武力值相比我大宋来说高出很多,可我们为什么不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弱点呢?”
“皇儿不妨细说一二。”
“儿臣现在给父皇和老师分析一下敌我态势。北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们有大量的马匹,可以组建机动性高的骑兵;其二,他们的孩子从小生活环境恶劣,以打猎为生,练就了骑射的好本领。虽然优势很明显,但弱点同样不少,其一,文化落后,平民几乎不识字,更不识大体;其二,国家政权不健全,民众向心力不足;其三,农业底子薄,粮食常年不足;其四,工业落后,或者说没有,甚至连武器都装备不齐;其五,商业落后,经济不流通。说实在的,我大宋对上这么一个连国家意识都还没有的蛮夷之国居然连连失利,儿臣很是不解。”
赵受益吧啦了半天,感觉口渴就自己倒了杯水喝,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接下来分析一下我大宋,先说劣势吧!相对于游牧民族的北蛮来说,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劣势在于没有马匹,没有强壮的士兵,没有勇武的大将。可儿臣不这么认为,这些劣势在儿臣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儿臣觉得我大宋的问题还是出在朝廷。”
宋真宗对赵受益感到很是惊讶,没想到众所周知的问题却有了新的答案,急忙追问道:“皇儿,你这话和解?难道我朝大臣都是无能之辈?还是父皇昏庸?”
“父皇误会了,您是最勤劳的了,为我大宋江山时刻未有懈怠,称千古明君也不为过。至于朝中大臣,儿臣相信大部分还是很有才能的,就像寇老一样,一生为我大宋鞠躬尽瘁。当然也有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林子大了什么鸟的有,这人上一百也是形形色色,无可避免。”
宋真宗对赵受益的解释点了点头,表示接受。
“儿臣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我朝现在国策上有一个严重的错误,当然这个错误的后果现在还不明显,所以少有人看到,而范仲淹就是看出后果的人。我大宋建国的时候,太祖为了取得士大夫的支持,大力扶持士大夫集团。现在看来这个国策没有错,也正是这个国策让我大宋有了今日的繁荣。”
“可是,时代是变化的,老祖宗定下的规矩现在也可能适应不了了,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一些改进。当然了,只要一有改变,就会侵犯到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就会跳出来说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变了就不孝啥的。我们是应该孝顺,问题是什么才是孝顺呢?我想祖宗也是想让我大宋永远繁荣富强吧,那么我们的孝顺是不是应该满足老祖宗的这个愿望呢!儿臣想保持我大宋永远的强大才是最大的孝顺吧!”
宋真宗也下意识的点了点头,继续沉思状。
“儿臣以为,历来各朝变法之所以失败,并非变法本身的问题,其实这是变法的内容对国家的强盛是值得肯定的。其关键在于变法侵犯了朝中许多势力的利益,才导致变法的夭折。恰恰这些势力是以损害国家利益来满足自己。古来推行变法的君主最后放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君主自己放弃,而是被朝中势力逼迫所致。”
两老头都是博古通今之辈,对赵受益的话深表赞同。
“儿臣思虑良久,观我大宋日益繁荣,可潜藏的危机也随之而来。儿臣认为我大宋也到了变法的时候,不变则矛盾日深,变则再创辉煌。”赵受益第一次向宋真宗表露的心迹,还是挺忐忑的。
宋真宗长长的叹了口气,曰:“父皇也不是没有想过做一些改变,只是牵扯甚广,朝中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再说父皇老了,没有那么多精力折腾了。”
“父皇您不要操劳了,这些问题交给儿臣吧!上天赐我奇术,其主要内容在于富国强兵之法,想必是老天也想助我大宋吧!”
赵受益看到宋真宗的意识有些动摇,拿出这个时代杀手锏,毫不犹豫地扯出老天爷相助。

第16章 三个臭皮匠下

赵受益觉得今天这样的机会难得,就自己和寇准在,没有捣乱的,说服老爹的把握还挺大的。历史上范仲淹都能说服皇帝搞改革,想来自己也能办到,赵受益也决定借这个机会试一试,一旦成功,自己的步伐又将向前迈大一步。
“父皇,借助今天这个机会,儿臣初略给您讲讲奇术。奇术所载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其一曰经济,其二曰工业,其三曰农业。经济主要在于促进商业发展,加速商品和经济的流通,在这个过程大幅提高产值。工业主要在于加速社会财富的积累。农业就不用说了,人生活之必须,维持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赵受益也不管他们能否听懂,反正听起来高大上就好了。
“我大宋现在农业方面勉强过得去,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相信按照儿臣的方法,大宋不会再有灾荒存在了”赵受益向宋真宗夸下海口。
“皇儿所言属实,真的不会再有灾荒?”宋真宗急切的问道。要知道,此时的宋朝虽然富余,那也是相对来说,灾荒还是免不了的。
“儿臣所言句句属实,切不敢妄言。奇术有记载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儿臣现在正通过皇家学院收集各方面的人才,希望通过他们来吃透奇术的内容,为我大宋造福百姓。”
“嗯,这个朕有听说。据说你给一个叫霍奇升的奖励了千两银子,就因为他写了本什么书,是吧?”宋真宗笑着问道。
“是的,父皇。儿臣想通过这个来吸引更多埋没的人才,挖掘他们的潜力为我大宋做事。”赵受益点头承认。
“儿臣再说说这个经济,其实我大宋这么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是这些财富却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金钱的价值在于它流通过程中的再分配,而这个分配的过程其实就为大宋创造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财富,其实这才是国家所需的。国库中有再多的银子,既不能吃又不能穿,那也只能是一堆无用之物,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它的价值。而我大宋讲求士农工商,把这个对经济流通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居然置于社会最底层,您说着合适么?”
面对赵受益的提问,宋真宗保持了沉默,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这也就是赵受益能够这样说,要是别人估计都没说这话的机会。
寇准开口道:“殿下,老臣认为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士农工商的阶级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想要改变谈何容易,到时恐怕会被群起而攻之啊!”
“父皇和寇老的担忧,儿臣都清楚,这些问题是确实要面对大难题。不过儿臣认为,我大宋绝不能被士大夫集团绑架,变法势在必行。为了给变法保驾护航,需要一支绝对控制的力量,当然也包括武力。”
“儿臣打算通过皇家学院和启蒙学堂的大范围推广,广纳天下寒士,挑选才能和人品兼备的人才进入我变法队伍。因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了解普通大众需要,能够帮助我们团结广大老百姓,树立朝廷威信。难得的是他们出身寒微,与现有士大夫集团牵念甚少,且还有对立的倾向,相当于扶持一股势力对抗现有士大夫集团。”
宋真宗和寇准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宋真宗说道:“听了皇儿说了这么多,皇儿似乎很早就开始计划了啊!计划听详细,准备也挺充分,皇儿还真勾起了朕的好奇呢!给父皇讲讲后面还有什么安排,父皇也好有个准备。”
“父皇唔,儿臣说了,您可不许取笑儿臣。”赵受益对宋真宗撒了一盘嫩嫩的娇。
“哈哈……,不笑不笑,父皇保证不笑。”说完还是忍不住笑喷了。
“太子殿下,您刚才要不撒娇,老臣还以为在听大人谈论国家大事呢!殿下这么优秀,老臣都快忘了您还是个孩子啊!”寇准看着赵受益搞怪的表情也乐了。
“父皇,您不要笑了嘛!儿臣还有计划呢!您知道吗,这奇术里面介绍了很多武器制造方案,但是受限于现在的工业条件,绝大部分做不出来。不过,还有几种能够做出来,我想应付北蛮还勉强够用了。儿臣的想法是从全国各个军中挑选精锐集中起来,用新式武器进行装备,严加训练后进行对北蛮作战或维持国内稳定皆可。而且这只军队得由父皇亲领,还得找个借口堵住大臣们的嘴才行。新式武器方面就交给儿臣了,希望父皇把将作监划归儿臣掌管,儿臣需要用到他们。”赵受益向宋真宗提出了自己的武备计划。
宋真宗沉思良久,太头看着寇准问道:“寇老觉得如何?”
“老臣听殿下所说,觉得甚是可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