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革兴大宋-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这事?”毕昇和曾公亮两人惊讶问道。
毕竟皇家的事情在普通百姓中流传甚少,燕肃也是当了几年官才知道这些的,他们惊讶也在情理之中。
“那是当然了,你们也不看看以前有这些神奇的知识么!”燕肃肯定的说道。
“说的也是,老哥哥我一辈子就做了个印刷工匠。你们是不知道啊!咱们现在印刷一本书有多繁琐,光是刻板就费了老劲了,一本书就得重新刻一次版,可错一点就废了,可费时间了。”毕昇停了停,似乎在回忆自己以往的岁月,过了一会才接着说道:“老哥哥我就想啊,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把咱们用得到的字刻在一个什么小物件上,要用的时候就把他们排列起来,这样可以免去重复刻板的过程,大大节约时间的成本。”
“老大哥,你这个想法很好啊!我觉得完全可行,一定支持老哥把这件大功劳给完成了,这样咱们读书人以后就有福了。小弟在机关技巧方面还是小有心得的,也略有余财,老哥若有需要尽管吩咐。”燕肃听了毕昇的话,脑袋瓜子稍微转了转,就看到了这个想法的广阔前景,表示全力支持。
曾公亮也不干落后,急忙说道:“老哥哥,小弟也支持你,要什么老哥你就说话!”
“说起来,还真需要两位贤弟帮忙咧!你们也知道老哥哥身无长物,想要做这个尝试还是需要一定资金的。老哥哥我想这个很久了,来这里读书也是想找到一些方法,还别说,真就让我找到了。可是让两位贤弟为此破费,老哥我心里不落忍啊!”毕昇不好意思的说道。
“老哥哥说哪里话,朋友有通财之义嘛!咱们的就是你的,再说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咱们还沾了哥哥的福呢!”燕肃热情的说道。
“就是,就是……”曾公亮也附和道。
“那老哥哥我就多谢两位贤弟了,两位贤弟且随我来,这是老哥哥我这些年来书写的方案,两位看看,给为兄指导一二。”毕昇指着自己桌上的实验方案对两位说道。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咱们找一种适合雕刻的木头,把它们做成大小一致的小方块,在上面雕上常用的字。需要的时候就把相应的字拿出来,放进一个框中,固定起来,这样就可以印刷了。”毕昇向两位简单的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燕肃在机巧方面还是有一定研究的,略微沉吟了一下便说道:“我觉得老哥哥这个想法可行,老哥哥在雕刻印刷方面想必很在行的。至于排版嘛,小弟我见过一种药水可以把东西沾起来,小弟突然有个想法,咱们是不是可以再个木框里面涂上药水,那样雕刻的字就可以沾上面了。”
“好!就这么办,咱们这就开工吧!”曾公亮的性格相对比较急躁,脑袋一拍就想开干。
于是三人各自散去,忙着准备相关事宜。
数日后,三人带着准备的东西碰了头,毕昇拿出自己做的样品和印刷工具,三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三人都信息满满准备收获成功的喜悦,现实却给他们泼来了冷水,印刷效果跟他们想象的有一定偏差,最坑的是沾在模板中的刻字居然很难抠下来,这可就不方便以后使用了。
三人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毕竟不是一般人,并没有气馁,而是坐下来一起商讨对策。
“老哥哥,您好好想想,你们一起刻板和现在这个有什么不同么?怎么咱们这次印出来的字的效果不佳呢?”燕肃看着印出来略微变型的字,眉头紧皱,原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边开口问道经验丰富的毕昇。
毕昇拿着一个个刻字仔细端详,终于发现了问题说在:“两位贤弟,我明白了,一起啊,咱们刻板是刻一大块,还真没发现这个问题。你们两来看看,这个方木块沾上墨水后似乎有点变型哟!”
“还真是欸!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而且这个木头和木头用药水粘连也太紧了,不好拆开。我记得一起见别人用这个药水的时候,用火烤一烤就松开了,可咱这是木头不能用火烤啊?”燕肃想两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也是哈,咱们是得好好想想,什么东西不怕火呢?”曾公亮也歪着脑袋使劲的想着。
“不怕火的东西……想想啊,对了,铁不久不怕火么?”
“铁是不怕火,可它也不好雕刻啊!”毕昇否决了曾公亮的提议。
燕肃看着手中的茶杯,目光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不由得大叫一声:“我想到了!”
两人惊奇的望着他,不约而同的问道:“何物?”
燕肃举着手中的茶杯说道:“就是它了,你们看哈,这个瓷器不就是用火煅烧成的么,咱们也可以用泥来做刻字模子啊!”
“对啊,我咋就没想到呢!”曾公亮又开始咋呼。
“那行,老哥哥我先用泥做几个样品,然后找个陶瓷厂烧来看看。既然这个药水要加热才能分开,咱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字模放在一块铁板上,那样用完之后用火烤铁板就容易取下来了。”毕昇无视了一惊一乍的小曾同学,接过燕肃的话说道。
于是乎,三人又开始了下一步尝试……
又是一个月后。
“成了,成了……两位贤弟快来看看啊!”毕昇对着燕肃和曾公亮两人高声呼喊道。
两人闻此,快速聚到毕昇身旁,拿起印制出来的纸张细细端详,感觉效果确实不错了。
大家又按照设想的办法,将刻板放在火上适当了烤了烤,药水果然溶化了,字模轻松的取了出来,完全达到了大家想像的效果。
三人兴高采烈的带着这些作品,急匆匆的赶到范仲淹的办公室,当着他的面来了一次完美的表演。
范仲淹也被他们的想法深深的震撼了,激动的对他们说的道:“好,好,好啊!你们果然没有白读书,没有辜负殿下的期望,知道学以致用,非常的好!你们下去把你们这个印刷方法详细记录下来,本学监一定要亲自呈报给殿下。”
“诺!”三人齐声答道,然后欢天喜地的找了个地相互庆贺一番……

第36章 真宗驾崩

公元1022年2月末,京城中春节的喜气还未散尽,家家户户都还挂着火红的灯笼和喜庆的对联。
赵受益领着凯旋的将士,押着俘虏在东京西门十里外就碰上了前来迎接的王公大臣和赶来看热闹的老百姓。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殿下不及弱冠之年领军征战,驱除敌寇,劳苦功高,吾等奉皇上之命在此迎接殿下凯旋归来!”王钦若作为首相带着众大臣迎接赵受益的归来。
“诸位大臣请起来吧!为国征战那是本王的本分,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再说了,这次战士能够取得成功,全靠诸位将士用命拼杀,当然还有诸位大臣的鼎力相助,本王不敢居功啊!”赵受益从马上下来,扶起诸位大臣,一脸谦虚地说道。
“殿下您过谦了,您的功勋那是震古烁今啊!您是不知道,现在京城百姓可都说您是武曲星下凡,天下无敌呢!您一出马,敌寇那是望风而逃啊!”王钦若这拍马屁的功夫倒是练得愈发精纯了,逮着谁都能拍两下。
众人寒暄了一阵,一个太监模样的人站了出来,用他那鸭嗓子嘶声揭底地喊道:“皇上有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殿下帅皇家野战军,千里奔弛,歼灭敌寇,活着贼首,武功盖世,特升太子为野战军统帅,总领野战军一切事务。另,野战军诸位将士奋勇拼搏,保家卫国,所有将领官升一级,其余将士按功依例嘉奖,忘尔等再立新功。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赵受益在诸位大臣的陪同下,押着俘虏在东京城中游了一圈,狠狠的涨了一下威风,也给百姓们增加一点信心。
赵受益正游着,寇准在旁边小声的讲了京城的近况,当他听说父皇病重,草草的结束了游行,赶忙进宫来到宋真宗床前,跪着哭着说道:“儿臣不孝,未能在父皇床前照顾您!您为何不告知儿臣您病重啊!”
“皇儿莫哭,父皇这不是好好的么,这老了啊,毛病就多了,不用担心的啊!再说了,皇儿在外征战,为父皇分忧,父皇怎么能让你分心呢!”宋真宗示意赵受益起来靠近他,轻声对他说道。
“父皇,您好些了么?儿臣这就去召集全国名医来给您看病。”赵受益说完作势欲出。
“皇儿不用操心了,父皇知道自己的身体,不用整那些没用的。父皇啊,就是放心不下你呀,所以一直舍不得走。”宋真宗拉着想要离开的赵受益语重心长的说道。
“呜呜……父皇不准你这么说!”这一刻赵受益确实被宋真宗的这种父爱给感动了。虽然一直都有介怀他处理自己亲身母亲的事情,但毕竟还是自己的父亲,关键时刻父爱的流露还是很感动人的。
虽然赵受益想着要在大宋掀起一番波浪,宋真宗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他的发挥,但是当了一世孤儿的他,还是非常享受母疼父爱的感觉。
此刻,想到命不久矣的宋真宗,赵受益不由得悲从中来,那个嚎啕大哭的情形,反而惊呆了宋真宗和旁边的刘妃,没想到自个儿子平时看着挺像大人,这感情丰富起来反而更像小孩子了呢。
“哟哟哟!怎么还哭了呢!这还是那个杀的敌人片甲不留的小将军么!乖啊,不哭了。”刘妃打趣的哄着赵受益。
“哈哈哈……”宋真宗也难道被眼前的情形逗笑了,好不容易稳住情绪才对赵受益说:“皇儿啊,你可是男子汉大丈夫,可不能哭啊!父皇这身体是不行了,以后这个国家就靠你了,答应父皇,一定要把咱们大宋的江山守好!”
赵受益看着宋真宗的眼睛,深深的点了点头。
宋真宗又看了看刘娥,缓缓说道:“这些年可苦了爱妃了,一个人把咱们的孩子养这么大。皇儿啊,以后要好好孝顺你母后,知道吗?”
“儿臣知道了!”赵受益檫干眼泪后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父皇还没恭喜皇儿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呢!辛苦皇儿了!”
“儿臣不辛苦,这些都是儿臣应该做的,不给他们些教训,当我大宋好欺负!”赵受益气鼓鼓的说道。
“是啊,打得好!父皇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虽然我一直都不愿意承认,可我大宋军事弱于人家那是事实,平时歌功颂德,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宋真宗落寞的对赵受益说道。
“父皇,您不必自责了,这也不是您的过错。我大宋历经数朝,承平已久,武备松弛,文官爱财,武将惜死,战力低下,不敌北蛮那是在情理之中。父皇这些年来,励精图治,国力日益强盛,繁荣程度远超历代,这些都是您的功劳啊!”赵受益真心实意的对宋真宗说道。
从后世历史来看,不可否认宋仁宗当政时期,宋朝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相对最强盛时期,GDP几乎占全球的十之一二,这在现在看来可是很难想象的。虽然宋真宗在对外政策上比较弱,但在经济、农业、工业、商业以及文化的发展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然而繁荣的宋朝却没有一支能够匹配它的军队,这也是取祸之道啊……
宋真宗听到自己的儿子夸耀自己的功劳,作为父亲都免不了要自豪一番的。
“我大宋现在虽然繁荣昌盛,却也埋下了祸根咧!”赵受益话头一转,打断了宋真宗正在酝酿的豪情壮志。
宋真宗不解的问道:“皇儿这话和解?”
刘妃也同样用疑惑的眼观看向他,在她心中宋朝就应该最强的,何人敢撄其锋芒。
“父皇,母妃,您们想一想。假如一个大户人家有很多钱财,却没有保家护院的,恰好在他家边山上有强人作乱,这是什么结果?”
“那还用说啊,肯定会被这伙强人给打劫了,这个臣妾都知道呢!”刘妃听了赵受益的比喻,自己的想法就脱口而出。
“母妃说道是啊!然而我大宋现在何尝不是如此啊……”赵受益感慨道。
宋真宗皱着眉头示意他继续说道。
“父皇您看哈,我大宋坐拥繁华的中原之地,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我朝军队却不堪重用,各地边军守城尚且勉强,各州府乡兵不堪一击。国朝这么大的领土,现在却只有靠那么少数几只军队和民团苦苦支撑,岂不危矣。”
“儿臣详细了解我朝军队,发现只有折家军、高家军和杨家军,这几只军队可勉强与北方蛮夷一战。然而,我朝群狼虎视眈眈,都想来咬一口,辽国就不说了,每年咱们都要进贡。且说这次入侵延安府的党项人,看他们的苗头也有崛起之势。儿臣还听说,西北边境不宁,女真族人也有得隆望蜀之嫌啊。西边更是有吐蕃诸匪,犹如附身之癣,去之不尽。”
“由此可见,我大宋就犹如那被强人盯上的大户,还不止一家,若不增强自己,必为其所害啊!退一步来讲,就算我大宋的那几支军队能够战胜敌人,可有哪一支是我朝廷直属的呢!太祖建国后,杯酒释兵权,解除给地方军阀力量,集中权利,而现在我朝却有弱干强枝之势!”
宋真宗听了赵受益的论调,仔细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这可不得了,不推敲不知道,这一推敲把自己都吓住了,想想自己已经不行了,这个时候出现这么多问题可咋办呢?这一着急,老毛病又犯了,头冒虚汗,呼吸急促。
赵受益一看,也吓了一跳,不就随便说说嘛,用得着这么激动么。于是赶忙扶着宋真宗又是抚摸又是捶背的,总算让他安定了下来。
“父皇,您不用着急,儿臣很早就发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才吵着让您建立皇家野战军的。亏得父皇鼎力相助,儿臣这才练成这支野战军。儿臣原来计划的就是逐步调动各地边界中的战力较强的部队,混合在一起训练成一之新军,一支完全由朝廷和父皇您掌握的强军,防止他们一家独大,要让他们为我大宋守边御敌,却又不能对江山造成威胁。”
“儿臣是这样想的,这首支野战军算是勉强练成了,咱们可以轮流让各地边军和各州府乡兵中的精锐来京城训练,扩大野战军的规模,同时还能提高各地军队对朝廷的中心,防止边军将领拥兵自重,您看可以么?”赵受益接着这个话题,想宋真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皇儿今年才13岁(虚岁)吧!没想到这么老成持重啊,父皇原本也就是抱着让你玩玩的意思,没想到你组建野战军却有这么多想法,父皇也就放心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自己决定吧!父皇是老了,不中用了”宋真宗没有回答赵受益的提问,直接没头没脑的说道。
看着眼前这个儿子,宋真宗深深的一了口气,心中那是百感交集,感谢上苍把这么个天才送到自己身边,感谢祖宗保佑大宋江山永固……
陪着宋真宗和刘妃聊了良久,赵受益才得以回到东宫休息。
赵受益走后,宋真宗并没有立即就寝,而是招来了内阁大臣,当着他们的面写下了一道圣旨。
半夜时分,赵受益正与周公吹牛,不想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了他的美梦。他极不情愿的打开自己的眼睛,看到小顺子正跪在床前,哭天抹泪,那叫一个伤心。
“小顺子,咋的啦!大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啦!”
“殿下,您快去正德殿吧!皇上他……呜呜”小顺子哭着断断续续的说道。
赵受益听到父皇有事,里面翻身起床,随手拿了件衣裳披上就跑了出去。
“殿下,您的鞋……”

第37章 登基大典

且说这个小顺子还跪在地上没反应过来,赵受益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鞋都没顾得上穿。
这可苦了小顺子了,他可不像赵受益那样注重锻炼,提着鞋在后面追的上气不接下气的,临到了也没赶上。
几个朝阁大臣接到通报也纷纷往皇宫赶去,看到比平时戒备森严的皇宫内院,一个个心中忐忑不已。作为大宋的几个大佬,与宋真宗私交不错,都想到了那个可能的结果,一个个都不自觉的加快步伐。
赵受益衣衫不整的冲到了宋真宗龙榻之前,跪在地上,握着宋真宗那卷曲的枯手,呜咽道:“父皇,儿臣来了,儿臣在这呢!呜呜……”
此刻,旁边站着的诸位大臣,没有人出来指责赵受益的衣冠不整,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至孝至诚的好孩子。
“孩子……别哭了!父皇……只是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以后……这个国家就靠……你了,一定要……坚强,知道吗?”宋真宗用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的说道。
“嗯!”赵受益使劲的点了点头,心想着:“您就放心吧!孩儿一定改变大宋命运!”
宋真宗把头转向诸位大臣,示意他们靠近些,对他们说道:“太子还小,以后拜托诸位爱卿多多扶持,拜托了……”
“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位大臣跪在地上异口同声的说道,面对宋真宗的托孤,众人感想不一,有悲哀、有痛苦、有担忧、更有兴奋……
了结心愿的宋真宗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离开了执政二十五年的大宋王朝,享年五十万岁。
看着宋真宗微笑的离开了人世,赵受益与宫殿众嫔妃大臣,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抑或是其他,总之那哭声是惊天地动鬼神,绕梁三日,延绵不绝……
皇宫那口从不轻易敲响的大钟,也在这个晚上强烈的宣示自己的存在。一百零八声雄浑而凄凉的钟声回荡在京城上空,惊起万家灯火,好奇的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