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革兴大宋-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我懂!”张柔点头说道:“我估计你准备那些玩意在这个年代应该很有市场,你也让你的人多准备一点,倒时候即便国内消费不了,还有广大的国际市场可以消化。”
赵祯:“那是必须滴!我都憋了好多年了,就为了等它给我捞钱呢!”

第40章 献俘开始

兴华一年腊月二十五,朗朗晴空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增加了不少热气。不过这对京城百姓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因为今天又有一场超级大戏可看,就算下雨也不能剿灭大家的八卦之火。
按照朝廷发布的通告,此次献俘仪式安排在申时举行,不过在此之前已有许多民间表演团队进入了场地,一来增添气氛,二来吸引人气。街道两旁除了各类表演,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层出不穷的美味佳肴。许多百姓为了看热闹,早早的就赶到了新城,一边吃着小吃,一边看着戏曲杂耍,难道在年关大肆挥霍一回,消费热情十分高昂。
到了这个约定的日子,唐介和陈升之又相约聚到了一家梦想酒楼,点了几个快餐,匆匆吃完中饭之后,便一起向新城走去。这个时候,越来越多人从家里面走出来,街头巷尾都是移动的人群,唐介两人狼狈地穿行在人流之中,也顾不得自己的仪表风范。
陈升之在不知道第几次被人流挤到之后,抱怨道:“子方兄,你说不就看个热闹嘛,用得着这么夸张么?你看这人群,我估计整个京城都快搬空了吧!”
唐介安抚道:“快过年了,人自然多了。我大宋平和几十年,首次交锋便能取的如此成就,老百姓激动那也是很正常的。且忍一忍。新城就快到了,新城街道宽阔,想必不会向现在这么拥挤了。”
陈升之:“说句实话。虽然我不看好圣上推行新学,但是圣上在一些事情上面的前瞻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就拿这个新城来说几年前大家都说一面倒的反对态度,觉得圣上这是在劳民伤财,昏聩至极。然而到如今这个时候,似乎才慢慢体现出圣上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呐!”
唐介:“你说这话我倒是不反对,在此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京城人口会增加这么快。街道上不知不觉就变得拥挤起来。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是这几年生孩子的人多了么?可这也不对呀,就算生也还没长大呢!”
陈升之:“子方兄。你这个问题今天可是问对人了。说来也巧了,就在不久前,我偶然间认识了一个在皇家学院就读的老乡。当时还跟他辩论过新学和圣学的问题,他非要说皇家学院里面经过圣上修正过得文科才能代表真正的圣学。我自然不服气了,跟他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我在他家里面看了一篇他写的文章,好像叫个啥《京城人口增长调研》什么的,我记不大清楚了。不过,他里面写的内容我还记得,我觉得还蛮有道理的。”
唐介欣喜道:“哦?旸叔老弟。快说来听听!”
“好!”陈升之默想了一下才是说道:“依他所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京城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由于士大夫集团的特权,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导致越来越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或佃户;其二,因为圣上自登基以来,大力倡导和发展工商业。京城乃至周边的各种作坊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尤其是以皇后掌控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工商业集团为代表,给广大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人口向京城聚集。综合上面两个主要原因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才有了如今这番景象,进一步印证了圣上做出筹建新城的英明决定。”
唐介:“听你这么说,貌似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或许是那位为了给自己正名,才故意让你这位老乡写这样的文章也不一定呀!”
陈升之:“应该不会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的文章早就在时报上刊登出来了,可是每期时报我都有看,并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啊!”
唐介点点头:“这倒也是!”
“呀!”在人群中东张西望的陈升之突然发出一声惊叹。
唐介忙问道:“怎么啦?”
“嘿嘿!”陈升之笑道:“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你看到没,前面那个穿白衣服的,就是我那位老乡呀!”
“是吗?”唐介喜道:“走,介绍给愚兄认识认识!”
陈升之点了点头,拉着唐介就在人群中奋力穿行,用了好一会,终于赶到了那位白衣男子旁边。
“嗨,春卿兄,您也来看热闹啊?”陈升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地打招呼。
“啊呀!”这个白衣男子猛然受袭,吓了一跳,看到是陈升之这位小老乡,才大声说道:“唉呀妈呀!吓死我了,原来是旸叔老弟!对了,你好久没去愚兄那玩耍了,都在忙啥呀?”
陈升之:“春卿兄说笑了,小弟我一天就游山玩水,没干什么正事!先别说我了,来,小弟给你介绍一位朋友,这是我在‘卫道书院’的好朋友,姓唐名介,字子方。”
“你好!你好!”白衣男子连忙朝唐介抱了抱拳:“在下吴育,字春卿,跟旸叔老弟一样来自建州,请多多指教!”
唐介也连忙应道:“春卿兄太客气,看您这岁数应该比咱们都年长吧!您多多指教才对嘛!”
吴育谦虚道:“虚长几岁,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呀!”
陈升之:“春卿兄,您也别谦虚了。子方兄,你还不知道吧!春卿兄可是天圣八年的进士哟!”
“啊?”唐介惊道,连忙拱手说道:“失敬失敬!不知春卿兄现任何职呀?”
吴育摆了摆手:“快别提了。按照当今圣上的规定,所有进士除非被圣上钦点,否则都得进入皇家学院再次学习。直到毕业才能够正事上任。哎,愚兄我到现在也买有完成毕业策论,郁闷得很啦!”
陈升之:“春卿兄,您就放宽心,好歹您还考上了,哪像咱们两个考都考不起!”
“唉!”吴育叹道:“谁让你那么执着呢!其实我觉得你挺天分的,可你为什么非得更圣上较劲。学学新学怎么啦,又不会让你少一块肉!虽说你们‘卫道书院’的院长李迪大人贵为兵部尚书。但跟圣上还是没法比呀!你们是不知道,皇家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有不少被提皇上提前选中,而且担任的职务可都是实打实的要职呐!”
陈升之:“春卿兄。小弟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你的心意我们心领了。今天咱就不提这些事情了,刚才小弟还跟子方兄提到你的那篇《京城人口增长调研报告》,怎么没见你发表出啦呢?”
吴育:“不瞒你们说,那篇文章愚兄本来要用来作为毕业策论的,不过老师觉得我写的过于空泛,所有论点都缺乏实际的数据支持,把我的文章驳了回来,要我继续深入调查。并统计相关数据,不能像咱们以前写文章那样泛泛而谈了。你们是不知道这些数据收集有多难,我写这篇文章可是费了老大的劲。很多东西在书本上都查不到,全靠我自己一点一滴去积累呀!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陈升之:“好好好!咱们今天啥也不说了,就开开心心看热闹好不好?”
吴育:“如此甚好!”
唐介:“那咱们加快速度,去占个好位置吧!”
……
咚咚咚……
皇家学院对面山上,新京城简洁的皇宫顶部。一面巨大的蓝红双底色金龙旗伴随着那座巨钟的敲响缓缓升起。
正在新城东乾大街上游荡嬉戏的老百姓,都被这突然冒出来的钟声吸引了目光。纷纷看向那座还未完工的新皇宫顶部。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大家心中五味陈杂,不明觉厉。或许他们也不知道,在赵祯长时间有意识地引导下,一个国家的真正印象正慢慢地在他们心中发芽……
悠长而深邃的钟声响完之后,紧接着便是一队队巡城兵丁、开封府衙役和保安排着队,小跑着来到了东乾大街。
待所有百姓被疏散完,都在街道两边规定的区域内站定,又是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禁军从城门开了出来,沿着东乾大街两旁组成了两列人墙。与此同时,沈仲元也在忙着调兵遣将,并汇合展昭一起派出大量的高手混迹于人群之间,以应付突发事件。
呜呜呜……
这时,一阵雄浑的号角声在京城西门响起。
赵祯和他的三个老婆,驾着一辆大马车,在众多侍卫的保护下,慢慢向着新城中央广场前进。而朝中大臣则纷纷骑着马,亦步亦趋,紧随其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祯龙辇出现在东乾大街的那一刻,入眼所见的百姓纷纷跪在在大街两侧,高声呼喊着口号。
赵祯拉着张柔几人站在龙辇上,一边接受百姓的朝拜,一边亲切地示意他们平身。就这样走一路,跪一路,费了不少时间才赶到目的的。
中央广场之上,一座只有两层却又高高的台子坐落在那里,四周兵丁环视,戒备森严。赵祯一行到达之后,他带着张柔几人登上了最高处,分座落座。而大臣则在晏殊的带领下,坐在赵祯下面的那层的位置上。
小顺子瞅了一下时钟,凑到赵祯跟前说道:“皇上,申时已经到了。”
赵祯:“知道了,你去通知孙大人准备开始吧!”
“喏!”小顺子应了一声,便快步跑到孙复身边,朗声说道:“圣上有旨,献俘仪式现在开始!”
“臣遵旨!”孙复弓着身子,恭恭敬敬地回道。
随后,在孙复的授意下,不远处的空地上,九发烟花逐一升空。
看到烟花信号,杨金花迫不及待地带着献俘代表团队离开营地,快速向东乾大街赶来。
又过了快半个时辰,看热闹的百姓都有些不耐烦了。这时,大家忽然感觉到地面上传来一阵阵颤抖。就在大家不明所以,四处张望的时候,十头庞大的大象,分成两列,迈着缓慢而整齐的步子踏上了东乾大街,这支沉寂已久的特殊军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再次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
“呜嗷……”
在象兵的控制下,所有大象纷纷举起自己的鼻子,发出一声连着一声的叫声,它那独特的声音中,充满了凄厉、凄凉、悲惨和悲壮糅合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本来兴致高昂的围观百姓,似乎也被这种独特象声所感染,现场气氛很快便得沉重起来……
不过,这种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一会。因为,一阵鼓声随后随后响了起来,那个曾经出现在码头边的军乐团再次出现大家的面前。
赳赳炎黄,赴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赳赳炎黄,赴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中原大宋,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宋有锐士,谁与争雄?
东有大宋,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宋有锐士,谁与争雄?
……
一百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敲出一致的鼓点,还是那些人,还是那首歌,再次回荡在新城上空……

第41章 收买军心

喧嚣的军乐队走过之后,终于轮到今日的主角们登场了。
所有参与三关战事的十二支部队(青龙军团5个军、白虎军团4个军,卫戍军3个),各自派出了一个中队作为代表。此时此刻,他们每个人胸前都带着一朵大红花,一个个都跟新郎似的,在各自中队长的带领下,踏着小碎步,跟随在杨金花和她卫队的后面缓缓入场。
然而,这个本该很欢快的时刻,现场的气氛却显得有些诡异。各代表队除了领衔的中队长和旗手之外,其他所有士兵两手各捧着一个牌位,神色庄重地走在平整的街道上,对于瞧热闹的百姓大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什么情况?不是说献俘么,怎么一个个端着牌位,难不成他们还给敌人立了碑不成?”人群看热闹的陈升之看向两位同伴。
吴育:“应该不会吧!不是说献俘虏么,就算是走过场也得弄几个喘气的才说得过去噻!”
唐介:“就是就是!咱们还是先看看他们在玩什么把戏,反正今个就是来瞧热闹的嘛!”
陈升之跟吴育两人点了点头,三人再次一边胡吹一边观看者缓缓行进的队伍。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这十一个小方队终于全部走完了东乾大街,并且依次把手中的牌位摆放在一座临时的阁台之上,然后再次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上。
这时。吴育偶然回头一瞥,看见街头再次传来一阵骚动。他拉了拉两位同伴,说道:“两位老弟。你们看,这会才是正主呢!”
“哦?”陈升之回头看了一眼之后,大叫道:“我就说嘛!好好的一个献俘大会,咋能没有几个俘虏嘛!”
正说着,一群俘虏代表也在禁军的押送下,缓缓穿过了人群,都全部都汇集到了广场上。而看热闹的老百姓也在保安的控制下。慢慢移动到广场周围,献俘仪式的前半段到这里也就告了一段落。
冬天是白天比较短暂。等到这一切安排妥当,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就在大家以为今个的热闹就要如此草草结束的时候,赵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前走了两步。凑到搭建好的几个大喇叭旁边,喊道:“朕的子民们!欢迎你们前来参加今日这个盛大的集会!在这个新年即将来临的喜庆的日子里,朕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当然,你们今天能够来到这里,肯定都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但是,朕还是要跟你们在说一遍。就在两月前,辽国太后兴兵二十万犯我大宋三关,我大宋官兵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辽军。此战共歼灭辽军九万余人。俘获近六万人,并且还让辽国北院大王萧浞卜及若干高级将领授首,可谓战果辉煌!
然而。在这个辉煌的战果背后,那是我大宋官兵付出3319人阵亡和8571人受伤的代价换来的。或许,在大家看来,此次我大宋以极少的代价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没错!朕也为他们的胜利感到高兴,为他们能够兑现自己用生命捍卫国土完整和百姓安危而感到自豪!
但是。朕每每想到这里,真的高兴不起来!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是一个将的事,而是我们大宋这个国家的事。老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商人想要和气生财,朝廷希望天下太平,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安定的内部环境。
有道是,内无忧,外无患,民安国昌,倚马可待也!
因此,朕要在这里代表我大宋皇室、大宋朝廷和天下百姓,感谢各路将士的辛勤付出!是你们用生命捍卫了我大宋的尊严!是你们用热血保卫了百姓的安宁!
同样,朕也明白,我大宋军人身份低微。常言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朕相信,在座的诸位恐怕都是这么想的吧!
但是,朕今天要在这里当着这3319名阵亡将士的英灵做一个承诺。朕向你们保证,从今以后,任何一个为大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朕和大宋皇室都会谨记他们的功德。朕在此前已经跟朝廷大臣们商议过了,即将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宋卫国英雄塔’,用于存放给位英灵的牌位,让他们永享大宋百姓香火。
当然了,那些因此而受伤受残的人,朕也不会不管不顾,所有因公受伤者,我大宋皇室都会悉心奉养,殉职者家属也会悉心关照。
朕之所以费这么大周章,就是要告诉我大宋百姓,你们生是我大宋的人,死也是我大宋的鬼。朕要让每一位心向我大宋之人,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为我大宋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打造一个真正强盛的宋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真正永享太平吧!”
赵祯说道情深之处,激动举起双臂,俯视着自己脚下的百姓,自己都快被自己劣作的表演给感动了。可是,广场上的百姓似乎并不买他的账,一个个就那么呆呆地看着他一个人在那高台上叫唤。
而此时此刻,穿着将军服饰站在军阵中的杨金花,看到自己男人居然被冷场,心中的怒气值急速飙升,直达百会穴。
她跺着脚,快步从队列中跑了出来,跑到高台面前,单下下跪,大声喊道:“誓死效忠皇上!誓死报效朝廷!誓死保卫国家!”
“誓死效忠皇上……”
“誓死报效朝廷……”
“誓死保卫国家……”
……
经她这么带头一吼,所有参加献俘仪式的军队代表,也都纷纷单膝跪在地上,扯着嗓子一阵狂吼。刚开始的时候。声音还很杂乱,也很微弱。但不久之后,这种声音想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慢慢汇聚成洪流之势。
看到下跪的人群如波浪般从自己脚下向远处蔓延,赵祯终于大松了一口气,缓缓放下手臂,朝杨金花悄悄地了眨了眨眼。而杨金花也朝回了他两颗大板牙,两口子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流。
然后,赵祯回到座位上。朝的小顺子点了点头。
小顺子向赵祯躬了躬身,快步走到台前。从袖口中取出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麒麟卫指挥使折惟正阵前指挥有功。挫败辽军入侵,功勋卓越,特升为中将军衔,并授予‘银质卫国勇气勋章’一枚。麒麟卫副指挥使狄青,击杀辽国北院大王萧浞卜,成建制俘虏辽军骑兵万人队,缴获马匹数万匹,战功赫赫,特升为少将军衔。并授予‘银质卫国勇气勋章’一枚。另,青龙1军指挥使折继宣、青龙2军指挥使孟良、青龙3军指挥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