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海魂-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量避免使用无线电报?”宅男的气势汹汹差点让台下的雷德尔上校笑出声。尽量减少无线电报,这几乎为少壮派把持的大洋舰队量身打造,这其中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二部 炮声 第九章 左摇右摆的青春(三)

     第九章 左摇右摆的青春(三)
  “1914年11月18日柏林海军总部召开的海军会议又被史学家称为“1914转折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大洋舰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海上态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群富有才华勇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登上舞台,大洋舰队的战略目标和武备发展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规划,才华横溢的海蒂-西莱姆在会议上更是连续提出比马汉海权论更加简练的三要素:地理、资源和战略战术。
  从1914年末至1915年初,海蒂-西莱姆根据海权三要素陆续推出《打破远程封锁》、《资源战争》、《无畏舰时代的舰队》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与德意志海军另一位天才沃尔夫冈-魏格纳1915年6-8月撰写的《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我们能改善现状吗?》、《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三篇文章在战后修订成为《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成为各国海军军校必备教材。
  尽管英国谍报人员向英国海军部报告了关于“1914转折会议”语焉不详的情报,温斯顿-丘吉尔和威廉-r-霍尔(英国海军情报部部长,绰号“信号灯”)也有所警惕,可无论是丘吉尔还是“信号灯”都没能预料到“1914转折会议”对海军态势的影响,它将在1915年爆发的日德兰和1917年奥克尼群岛海战中一一显现出来。”
  ——摘自《一战中的大洋舰队》,莱茵哈德-舍尔。
  长达一个小时的争执和妥协之后,保守而固执的海军部就密电码泄露问题达成共识:更换密电码,尽可能的了解英国人对的德国密电码的破译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战略欺骗。加大对英国电报系统的侦听和破译工作,尽量避免无线电报的使用。
  在王海蒂再三要求下,无线电定向测距技术和用于军舰之间联络的小功率电台上舰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1913年,由于陆军庞大的扩军和备战计划,人力和资源极度缺乏,原定于1913年开工建造的四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不得不推迟到1914年。1914年海军获得4。7亿马克的经费,在动员预备役舰队和战争准备、改装德意志号战巡后,也只够开工两艘主力舰。”
  出身于西里西亚省布劳雷斯的新任海军总参谋长目光扫过全场,苍老的脸上掀不起一丝波澜。
  “感谢西莱姆将军,赫尔戈兰湾海战和多格尔沙洲海战辉煌的胜利可以让海军部理直气壮的向军事统帅部要求更多的资源,皇帝也向我私下保证下一年度海军将获得五艘主力舰的经费。 值得考虑的是,大洋舰队究竟需要更多的日德兰型战巡还是巴伐利亚级超无畏舰?”
  11月17日,北海对岸的英国人高调宣布铁公爵和猎户座号战列舰改装工作提前完成(铁公爵号临时终止动力改装工程),正在为地中海气候做相应改装的爱尔兰号战列舰、爱琴海执行封锁任务的不屈、不挠号战巡重回大舰队编制,大舰队拥有21艘战列舰、6艘战巡(英国人将无敌号也算入其中),而此时,大洋舰队只有15艘主战列舰、4艘战巡,陷入劣势。
  面对皇家海军和皇帝威廉的双重压力,携带足够安眠药的雨果-冯-波尔上将走马上任伊始就旗帜鲜明的祭出了“存在舰队”这面大旗,将大洋舰队野心勃勃的战斗巡航取消。不过,把持海军总参谋部拥有战役策划权的波尔到底是海军人,他并不反对为存在舰队添船加瓦。
  1898年,国会通过《第一次海军扩军法案》,史学家将这一标志**件看做德英海军军备竞赛的,并且将十数年的竞赛用妙笔生花渲染成两个国家之间堪比白衣飘飘的骑士之战,极尽风雅能事。
  事实上,德英海军军备竞赛两国海军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英国人那支袖珍陆军从来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皇家海军可以肆无忌惮的盘剥80%的军费;反观夙敌大洋舰队,德意志的陆军传统让被戏称为“皇帝的玩具”的大洋舰队发展举步维艰,1914年德国陆军军费预算是4。42亿美元,而海军只有可怜的1。12亿美元。
  虽然年轻的德意志帝国和它的皇帝挥舞着宝剑和海军旗,向海洋索取阳光下的地盘,但是海洋民族与大陆民族的差距在军费这里暴露无遗。
  1899-1900财年,德国海军军费仅有3191万美元,法国5678万美元,美国5741万美元,俄国4497万美元,英国1。19亿美元,英国海军军费是德国的3。74倍。1905-1906财年,德国海军军费5616万美元,英国1。63亿美元,英国海军军费是德国的2。9倍。1913-1914财年,英国海军军费预算是2。37亿美元,同期德国海军军费预算是1。12亿美元,英国海军军费是德国的2。11倍。
  这仅仅只是海军军费的差距,具体到海军装备费用,1907-1914年间德国用于海军装备建设的拨款仅相当于同期英国海军的40%,德国海军军费只能支撑大洋舰队每一年或者每两年建造四艘主力舰,英国人则是可怕的七艘!
  不过,窘迫的军费没能打倒这个懵懂的大陆民族,提尔皮茨和他的大洋舰队竭尽所能,硬是用这么可怜的一点经费建立起来了排名世界第二的大洋舰队,且不提质量优势,主力舰队的数量更是超过了英国的7成。
  “七艘主力舰?”议会将所有权利交给军队后,帝国皇帝和最高军事统帅部成为资源的支配者。历来坚持陆军优先的最高统帅部偶尔的恩惠让在场所有人受宠若惊,须知道海军部还从未像今年这般阔绰过,手握七艘主力舰额度。
  其实海军部经费短缺问题由来已久,第一侦查舰队旗舰塞德立茨号就是军费不足的缩水产物!1909年11月,议会勉强同意追加一艘凯撒级战列舰——腓特烈大帝号,拨款4540万马克。海军决心将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大洋舰队的旗舰,增加旗舰设备后,资金缺口高达110万马克。无论海军如何哭诉,议会无动于衷,海军只能将毛奇级战巡三号舰缩水,这才挤出一艘完整的大洋舰队旗舰,海军的窘迫可见一斑。
  “战巡舰队已经有三艘德弗林格尔级战巡,也许我们应该建造比巴伐利亚级更强大的终极战列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弗朗茨-马维(mauve)中将言之凿凿。
  根据海军情报处零星的情报,受国王级战列舰下水、巴伐利亚级战列加开工建造消息刺激的英国人制定了规模庞大的造舰计划,五艘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超过七艘复仇级战列舰陆续出现在干船坞中,这些新锐战列舰装备“14英寸主炮”、水线带主装甲和炮塔装甲超过12英寸,尤其是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其设计航速可能与一般战巡旗鼓相当。
  当然,德国海军情报处的情报并不准确,复仇级(r级)战列舰只建成了五艘,其余三艘造舰计划临时变更为设计航速30节,标准排水量33725吨,水线带和炮塔主装甲10英寸、装备15英寸主炮的声望级战巡,而“14英寸”主炮只不过是英国人为保持口径优势,特意丢出来的烟雾弹,这几艘新锐战舰都装备了可怕的15英寸(381毫米)主炮。
  即便是烟雾弹也足以对德国人产生无与伦比的压力,不仅因为英国人的造舰速度,还有伊利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的设计理念。作为德意志海军人,马维中将迫不及待的盼望大洋舰队拥有更多的巴伐利亚级超无畏舰,当然,马维中将也是有私心的,他的第二战列舰分舰队都是些前无畏舰,如果那七艘超无畏舰建成,显然逃不走第二战列舰分舰队编制。
  “多格尔沙洲海战已经证明了战列巡洋舰的价值,更何况后塞德立茨型战巡350毫米水线带和炮塔主装甲超过英国人铁公爵级战列舰12英寸主装甲,350口径主炮也不逊于英国人即将下水的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14英寸(357毫米)主炮!”以理智冷静著称的大洋舰队副司令、公认的大洋舰队最好的战术弗兰茨-冯-希佩尔上将开口了,冷峻道:“即便是快速战列舰又怎么样,后塞德立茨型战巡防御力和火力未必比伊利莎白女王级差,而且战列舰再快,还能跑得过战巡?”
  从塞德利茨号开始,德国战巡开始披挂上和战列舰同等级的舰体防御装甲,这些战巡也被统称为后塞德立茨型战巡。海军史上通常将伊利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作为世界上第一级快速战列舰,然而也有不少人持反对观点,因为德国塞德立茨号战巡除了主炮数量、口径和续航力,各项技术指标并不亚于英国和美国所谓的快速战列舰。
  “将军,你的建议是什么?”雨果-冯-波尔上将略带惊诧的看了看就事论事的希佩尔,问道。
  “加速马肯森级战巡设计进度,海军需要马肯森级,越多越好!”希佩尔毫无脱离带水,淡淡道。
  “德弗林格尔级战巡造价5600万马克,而装备380主炮的巴伐利亚级也只不过5000万马克!”弗朗茨-马维中将差点没跳起来掀桌子,愠怒道:“至于马肯森级,它的造价是6000万马克,又或是6500万?如果装备马肯森,恐怕我们只买得起6艘,而物美价廉的巴伐利亚级,我们可以装备7艘,还附带一艘轻巡洋舰!希佩尔,你这是对德意志紧缺的资源最大的浪费!”
  会议室喧闹起来,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足够多的、强大的无畏舰才是海权的象征,而战巡则偏离了正统。然而支持建造马肯森级的也不在少数,因为与造船实力强劲的英国人比主力舰数量无疑是天方夜谭。
  这时候,一直沉默无声的大洋舰队总司令莱茵哈德-舍尔上将开口了。
  “1897年,德意志海军战略天才在《论战列舰时代的非对称作战》论文中首次提出全装重型火炮概念和完美巡洋舰概念,于是我们在不公平的德英海军竞赛中总能后来居上。1914年,战略天才修改了《论战列舰时代的非对称作战》,提出建造一种兼具无畏舰和战巡的快速战列舰,很欣慰,塞德立茨号战巡已经有了快速战列舰的影子。既然这一切都逃不开西莱姆中将的窠臼,为什么不参考他的意见呢?”




第二部 炮声 第九章 左摇右摆的青春(四)

     第九章 左摇右摆的青春(四)
  “经历日德兰战火的淬炼,德意志海军战略双杰之一的沃尔夫冈-魏格纳在1915年6-8月连续撰写《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我们能改善现状吗?》和《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三篇论文。
  四十岁的魏格纳基于日德兰海战后德英两国海军态势指出赫尔戈兰湾基地已经没有战术价值,德国应该以轻型舰艇攻击英国人的运输线和海岸线,随后利用快速战列巡洋舰部队作为基干,一举占领设得兰或者奥克尼群岛,一劳永逸地破除英国封锁德国舰队的机会,最后在德国选定的有利海区与大舰队决战。
  纵观一战,大洋舰队高层对战略双杰之一的魏格纳评价远不如海蒂-西莱姆,不仅因为魏格纳论文中随处可见的悖论,而且他的论文脱胎于那场酣畅淋漓的日德兰海战。毋庸置疑,如果没有海蒂-西莱姆在“1914年转折会议”上的纵横捭阖殚精竭虑,也就不会有1915年大舰巨炮时代最强音和魏格纳的三篇饱受争议的论文。”
  ——《迟到的赫尔墨斯,无畏舰时代的海蒂-西莱姆和沃尔夫冈-魏格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王海蒂的身上,不屑一顾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更多的人都在期待德意志的战略天才,看他用块垒和鞭辟入里造出什么世界!
  戴上军帽,将头上缠着的绷带遮掩起来,伴着希佩尔和舍尔激励的目光,王海蒂深吸一口气,毫无做作的走上发言台。
  1897年,王海蒂提出比绿水海军学派走得更远的“非对称作战”概念,这概念重视对飞行器、潜艇、水雷等新技术的运用,也不排斥全重装战列舰、完美巡洋舰和马汉式的战列线决战,然而内容缺乏理论数据支撑而过于苍白无力,被当成凡尔纳的科幻小说;1914年,三十六岁的王海蒂修改和完善了“非对称作战”概念卷土重来,但是他主动进攻观点与海军部对英国人不会参战的判断大相径庭,因此被决策层华丽的忽视;开战后,大舰队坚守斯卡帕湾实行远程封锁,王海蒂重提“非对称作战”,又因为与存在舰队理念格格不入,穿越客的理想和矜持再次被放逐。多格尔沙洲海战,王海蒂终于跻身海军高层,在柏林海军总部陈旧破败的会议室里积累了足够的话语权,这是王海蒂期待已久的舞台,逆天改命、完成大洋舰队自我救赎的绝佳良机!
  带着雷令风行,王海蒂站在发言台上,锋芒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举手投足间绝无拖泥带水。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动作,台下海军人心底都产生一种诡异的预判,也许过了今天,不,出走会议室门槛的那一瞬,年轻的海军战略天才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杰出的战略家。
  “先生们,战巡或者无畏舰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题!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王海蒂第一句话就轰动全场。追溯这个年轻人叛逆的服役生涯,他的观点决计不是一种妥协折中,而是风雨欲来的前奏。穆勒和保守派元老冷笑着,而年轻人则不自觉的握紧拳头热血沸腾。
  “1890-1905年,马汉在他的海权论三部曲中陆续阐述了什么是海权、海权的六要素、海权与陆权的关系、海权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海上交战原则。”
  回想起前世斯卡帕湾上空的彩虹、战后失落的二十年,王海蒂挥洒他二十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才识,站在会议室那几尺方台上,洋洋洒洒不落窠臼:
  “且不提马汉海权论海权六要素之臃肿,对于陆权和于战列线决战的过度拔高。大洋舰队作为海权论的崇拜者和产物却没有与之相应的海洋战略,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1898年,提尔皮茨元帅以“风险理论”为基础,试图组建一支足以威胁英国,让他们在可能爆发的欧洲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大洋舰队,然而无论是提尔皮茨还是帝国皇帝都小看了英国人对海洋的野心,不列颠人将海洋视作他们的禁脔。1906年,随着无畏舰下水,德国海军看到了一条捷径,通过破交战调动英国舰队,用无畏舰质量优势获胜,然而战争阴云密布之时,德国人又不顾一切的保守起来,他们寄希望英国人会主动进攻拥有北海水雷场保护的大洋舰队,将存在舰队的命运交给陆军的速战速决,却丝毫不考虑英国人远程封锁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洋舰队劣势将越来越明显,持久战这泥沼让王海蒂不得不一吐为快。
  “我们在海军军备竞赛这条竞争残酷的路上走得太久了,以至于大家都忘却了本心和事实的真相。德意志从来就不是一个海洋民族,而是一只刚刚学会远涉重洋的海鸟。
  陆军的强势、与英国终有一战的宿命赋予大洋舰队的任务是作为一个中等海海上力量,用破交战尽可能的封锁和削弱英国的资源,将英国主力舰队牵制在全球范围,然后通过几场具有决定性的海战削弱其本土舰队的实力,打破英国人的的封锁,摧毁英国的战时经济,继而源源不断的获取资源,此消彼长赢得最终的胜利。
  然自军备竞赛以来,海军似乎有一种误区,主力舰的多寡决定海权,存在舰队可以作为海权的象征而存在。事实上,大英帝国作为第一等海洋强国,船台林立水手不计其数,而我们的海军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获得的资源都不可以与之比拟,因此妄图用数量优势却扼杀英国人是不切实际也不合时宜的。海权也不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而是这支舰队是否能控制和利用大洋。
  在我看来,热兵器时代决定海权具有三大要素:地缘、资源和战略战术,地缘制约资源的获得和战略战术的使用;战略战术的运用削弱或者加强地缘因素,影响资源的获得,而这其中,资源显然占据支配地位。
  从三要素来看,德国处于天然不利的地缘态势,从设德兰群岛、斯卡帕湾,到不列颠本岛、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英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营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封锁线,切断我们的运输线。然而大洋舰队并非没有机会:不列颠岛四面环海,本土资源短缺和殖民发达国家的特质要求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全球存在,保证殖民地能够源源不断的向本土输血。
  如果把英国看做一个正处于壮年的男人,那么着一条条通往英国的航线就相当于人的动脉。而如果动脉的输血跟不上消耗,那么再强壮的人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因此,德国要想取得这场海上对决的胜利,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迫使英国加快对资源的消耗;第二,使用某种手段,尽可能阻止英国殖民地对本土的输血;第三,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