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是汗,再这么抵抗下去,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无奈之下,托尔布津向清军投降,并且表示再也不来雅克萨了。
  失去二十多年的雅克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令人伤心的是,最终雅克萨还是失去了。不过,这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了。
  战场上的胜利并不能弥补决策的失败,清军在攻陷雅克萨之后,没有在雅克萨驻军,甚至没有割取雅克萨附近的田禾,就将全部将士撤回到瑷珲。
  令人气愤的是,清军放走托尔布津后,托尔布津回到尼布楚,碰上了拜顿的援军。拜顿是德国的一个军事工程师,得知清军撤离雅克萨后,他建议托尔布津再次占领雅克萨。这次,托尔布津带了五百人,再次占领雅克萨,并将附近的田禾收割,用作粮草。在拜顿的指导和监督下,俄军开始修建堡垒,由于有专家指导,堡垒比以前修得更坚固。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萨布素侦查到俄军又回到雅克萨。萨布素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报告康熙,请求率舰队亲自去征剿。康熙还以为这是个谣言,他觉得罗刹不至于那么大胆,后来从一名俘获的俄军口里得知情况属实。
  康熙下令:“罗刹又在雅克萨城盘踞,如果不快速扑灭,他们势必会积粮固守,时间长了,要拿下来就比较困难了。”
  萨布素和郎坦等人率领两千多官兵由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在七月十八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到了以后,还是老一套,先警告俄军“速回本土”,俄军当然不买账。这次,托尔布津有军事专家拜顿的支持,加上火器充足,城防坚固;对比之下,清军由于紧急调动,炮火明显不足,主要武器还是弓箭大刀。尽管如此,清军还是主动出击,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屡次击败俄军。
  当然,这次要攻下城池确实没上次那么容易。雅克萨一带冬天来得特别早,八月份就特别寒冷,康熙让萨布素做好结冰时期的打算。在这种冰天雪地的地方打仗,天气是影响胜负的至关重要因素。一旦结冰,肯定对攻城一方不利,守城者在城堡内至少不会挨冻。
  萨布素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边防大将,他针对各种情况,很快就出台了一揽子计划。首先,敌方城池坚固,萨布素暂停攻城计划,而选择长期围困敌人,他在城墙三面挖了壕沟,设置了木桩鹿角这些障碍物,同时在城对面的岛上筑起指挥所,当作士兵们的过冬营寨。萨布素还将炮口对准雅克萨,封锁江面;大江两岸驻扎有水师,防止敌人从江上逃走,此外,还在城上游的港湾内,埋伏好战船,堵截从尼布楚那边过来的援军。
  萨布素负责围城,索伦在从后方运来粮草。
  就这样,面对清兵的重重包围,俄军被困在城中无计可施。俄军几次企图突围,都失败了。托尔布津在一次突围中激战身亡,随后,拜顿接过指挥权。拜顿虽然是个军事技术专家,但是对于俄军当前的处境没有任何办法,城内俄军缺乏粮食和柴火,饥寒交迫,不少士兵病死饿死。八百多俄军最后只剩下一百多个人,眼看这些俄军除了投降再也没有活路,鉴于上次的经验,投降了清军会放过他们吗?这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康熙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或许有人非常郁闷,仗都快打赢了,干嘛还要送橄榄枝。要知道,康熙并不是打仗的将领,他是一个政治家,准确地说,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全歼雅克萨城内的俄军容易,但是修得百年和平难啊!再加上这时候蒙古部落的一个叫噶尔丹的酋长很不安分,噶尔丹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看到沙俄在边境滋事,意识到翻江倒海的机会来了。噶尔丹企图和沙俄勾结,在清朝北部边疆攻城略地。康熙不希望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安内必先攘外,要想把内部的叛徒剿灭,必须先安定这些好事的罗刹。
  康熙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边境问题,并将这种意向用国书的形式交给沙皇。
  沙皇本来也是个很强硬的人,但是考虑到雅克萨的俄军已经陷入绝境,如果不谈判的话,城内俄军就会全军覆没,雅克萨城一样是丢。万般无奈之下,沙皇接受了和谈的建议。
  九月,沙皇派遣使者魏牛高到北京,通知清廷,俄国政府愿意接受和谈,已经指派戈洛文为大使举行边界谈判,希望北京方面能够撤回雅克萨的军队。
  康熙面露微笑,立即下旨撤回雅克萨的清军,允许城内罗刹自由出入。康熙二十六年正月,朝廷派遣了一些医生到雅克萨去为清军治病,康熙对萨布素下令:“我军虽然和罗刹对垒,现在既已和谈,就不再是敌人,如果城内有罗刹生病,也给他们治疗。”
  五月,清军主动后退二十里,七月,俄国谈判代表已经抵达边境。康熙再次命令清军撤退到瑷珲和嫩江一带,充分显示出了和谈的诚意。
  《尼布楚条约》
  外交是战争的延续,打仗并不困难,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都取得了胜利。这场外交战能够全胜吗?
  在清军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包围后,俄方反而一再拖延,故意让清廷焦躁,以此增加在谈判中的筹码。罗刹也会耍赖,所以怪不得金庸在《鹿鼎记》里让韦小宝这样的无赖与俄国人谈判。
  俄方一再拖延,一年半后,戈洛文才派遣斯捷潘科罗文到北京,告诉康熙谈判地点定在色楞格。康熙表示同意,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月,派遣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佟国纲、尚书阿喇尼以及将军马齐、马喇等人前去谈判。除了谈判的人之外,还带了两百前锋士兵、四百护军、两百八十个火器营的士兵。
  临行前,康熙对索额图说:“罗刹侵犯我边境,占据我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收留我叛徒根特木耳,在我黑龙江边筑城,我们两次发兵,才逼得他们谈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都是我们的地盘,不可让给罗刹哪怕一寸土地。根特木耳这些人,一定要罗刹归还,只要他们归还了,我们也归还他们的俘虏。划定疆界后,可以允许边境的人民自由通商。”
  索额图等人五月出发,七月下旬,到达克鲁伦河,不巧遇上了草原枭雄噶尔丹。噶尔丹打败蒙古喀尔喀部落后,称雄于草原。索额图等人前行的道路受阻,康熙让他们暂时先回到北京。清廷让前锋将领索罗希前往色楞格,告诉他们受阻的原因,并建议俄方再派遣代表到北京,重新商定谈判的地点和时间。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戈洛文再次派使者到北京,提议在尼布楚举行谈判。就在这时,噶尔丹征服了喀尔喀全境,势力逐渐庞大,暗地里与沙俄勾结,准备南下。由于形势的转变,康熙不得不在与沙俄的谈判中做出让步,以便及早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
  沙皇方面,对戈洛文的要求是:“以黑龙江为界,如果不能以黑龙江为界,最后的让步也应该把国界定在牛满河或者精奇里江。如果对方连这个都不接受的话,我们还可以再退一步,以雅克萨为界,但黑龙江与牛满河、结雅河沿岸的渔猎场全部归我们。如果清朝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话,没办法了,只能打了,所以军事方面也要准备好。”
  沙皇也是个贪婪的角色,他想通过外交的方式得到战争得不到的东西,侵吞清朝黑龙江的大片领土。
  然而,沙俄国内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真正的扩张重心在欧洲,但是这一年沙俄的远征军在克里米亚遭遇失败,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动荡,贵族和商人们都不希望俄国再和清朝发生战争。此时,沙皇也希望尽快和清朝议和,达成协议。在谈判之前,沙皇命令军队撤出雅克萨,并要求拆除防御工事。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三十一日,索额图等人到达石格勒河,距离尼布楚只有几里路,不久,萨布素带领的一千五百官兵也抵达尼布楚。让人气愤的是,戈洛文却迟迟没有来到。索额图多次派人到尼布楚催问,俄方却敷衍塞责。后来,戈洛文来信说明迟到的原因,并要求清军水师退到下游。
  谈判的时间定在八月二十二日,地点设在尼布楚与河边的空地上,谈判的场所是郊外搭建的帐篷。谈判的原则是平等,双方都不得凌驾在另一方之上,两国使臣可以各带三百名侍卫,侍卫只能带冷兵器,不能带火器之类。会场外面,双方可以布置五百名卫队。
  八月二十二日,第一次谈判大会正式开始,中方代表除了索额图、佟国纲、马喇、萨布素、郎坦等人外,还有两个西方传教士张诚和徐日升,他们负责翻译;俄方代表是戈洛文、弗拉索夫和科尔尼斯基。
  戈洛文首先发言,他把中俄战争的责任全都推到清朝身上,诬陷清朝没有宣战就派兵侵犯沙皇的国界,所以沙皇才派遣大量精兵,携带无数的弹药来讨伐敌人,直到收到清朝皇帝的和谈信,热衷于和平的沙皇陛下才放下兵器,派我们这些人过来谈判,所以清朝应该对受害者俄国进行赔偿。
  当翻译把戈洛文的话翻译过来后,索额图火冒三丈,痛斥戈洛文一派胡言,指出沙俄是侵略者,在黑龙江地区犯下了滔天罪行,清朝皇帝是忍无可忍才出兵讨伐,即便如此,也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没有杀害任何投降的罗刹。索额图一番义正词严的控诉让戈洛文哑口无言,戈洛文不想就谁是谁非这个问题争执。
  他一再抗辩说尼布楚、雅克萨是沙俄先民开拓的地方,甚至说黑龙江流域自古就归沙皇陛下。沙俄企图通过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取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索额图明确表示不可能,他说道:“敖嫩河、尼布楚向来是我女真部落居住的地方。我们皇帝几次出兵都没有攻打尼布楚,并不是不想夺回这块地方,只是不忍心让你的人民死于屠刀之下。皇帝如此仁义,就是希望你们能幡然悔悟,及时回头。如果你们想强占这块地方,我们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索额图要求沙俄交出尼布楚和雅克萨,退到色楞河以西。不过,第一次谈判没有得到结果。
  第二天,进行了第二次谈判。戈洛文仍然坚持以黑龙江为界,索额图明确表示拒绝。戈洛文看这个方案不可能被中方接受,便抛出第二个方案,以牛满河和精奇里江为界,想把精奇里江东面和西面的大片领土包括雅克萨据为己有。索额图拒不接受,但此时索额图犯了一个错误,他亮出了底牌。他以为沙俄做出了让步,康熙又喜欢尽快达成协议,便把康熙最后的底线,也就是以尼布楚和音果达河为界摊了出来。这样一来,等于是把贝加尔湖以东至尼布楚的大片清朝领土让给沙俄。
  尽管中方代表已经做出了重大让步,而且这个方案也满足了沙皇的训令,但是戈洛文仍然耍尽手段,想多占有一些领土。看着戈洛文卑劣的表演,中方代表非常愤慨,索额图直接说道:“除了尼布楚外,我们不会接受任何其他边界。”
  这样一来,会议中断,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一度剑拔弩张,沙俄增派了三百名火炮兵,索额图也采取措施,准备将尼布楚包围起来。
  谈判仍然在继续,中方翻译张诚和徐日升告诉戈洛文:“如果不将雅克萨及其附近的地区让给清朝,和谈不会有任何结果,到最后可能还是要通过武力解决。”
  沙俄虽然固执己见,但清政府已经做出了让步,而且军队也已经准备好,再加上尼布楚一带的少数民族早已忍受不了沙皇的压榨,准备和清朝军队联合,共同反抗沙俄。沙俄在尼布楚的军力本来就不多,西伯利亚那边也没有兵力可以支持,如果逼清军走极端的话,很可能引起整个贝加尔湖以东的殖民区产生动荡,戈洛文可不想冒这个险。
  九月七日,中俄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土地属于清朝。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都是清朝的内河,清朝同意让出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原属于清朝的土地,并允许沙俄在边境通商。沙皇同意将黑龙江内的军队撤回国。
  在边界处创建了一个永久的界碑,可惜后来清政府不争气,还是让沙俄把雅克萨等大片领土夺了去。无论如何,这个条约奠定了中俄边境百年和平。
  
  第五章 大漠孤烟马蹄疾——康熙亲征噶尔丹
  
  噶尔丹在西藏求学时非常刻苦,深得班禅博克多的欣赏,班禅圆寂后,噶尔丹跟随达赖学习,不仅学佛法,也学武功。这些学习无疑培养了他强悍的意志力。
  噶尔丹是何方神圣
  清朝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很多,但唯一称得上大帝的只有康熙。康熙一生不仅在文治方面有声有色,在武功方面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康熙一生,指挥和经历的战争实在太多了,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唯一让康熙没有坐在帷幄之中的是一个叫噶尔丹的人,因为他,康熙三次御驾亲征。想想当年,对付吴三桂的时候,康熙都没有亲自出马。这个噶尔丹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让康熙接连三次不远万里到草原上征讨?
  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也就是在这一年,天山脚下蒙古的一个部落里,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噶尔丹。
  从努尔哈赤时代起,满洲跟蒙古就是世代姻亲的关系。清朝的成功也离不开蒙古人的支持,但是在康熙时,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逐渐崛起。噶尔丹就像一条贪吃蛇,陆续吞掉其他一些蒙古部落,发育得越来越壮硕。
  噶尔丹是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个儿子,据说他从小就是个转世活佛,所以在他十三岁的时候,送到西藏去学习。
  噶尔丹在西藏求学时非常刻苦,深得班禅博克多的欣赏,班禅圆寂后,噶尔丹跟随达赖学习,不仅学佛法,也学武功。这些学习无疑培养了他强悍的意志力。
  康熙四年,噶尔丹的父亲去世,哥哥僧格继位。康熙九年,发生了内乱。在内乱中,噶尔丹的哥哥僧格被同父异母的兄弟车臣和叔叔干掉。听到这个消息,噶尔丹召集哥哥逃散的士卒,在阿尔泰平原打败敌人。回来后,噶尔丹杀掉车臣,囚禁叔父,击杀堂兄弟巴赫班第,一举夺取政权。
  康熙十一年(1672年),噶尔丹脱掉僧衣,自称台吉,正式当上准噶尔部的首领。后来的事实证明,噶尔丹是一个军事强人,康熙十六年(1677年),他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统一了卫拉特各部。同年,五世达赖授予噶尔丹“丹津博硕克汗”,噶尔丹大有当年努尔哈赤的雄风。
  噶尔丹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他不会到此为止。接着,他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征服了天山南麓的回疆,结束了叶尔羌汗国一百六十年的统治。
  噶尔丹的征战就像是一道冲击波,在大草原上引起了巨大的震荡。草原英雄噶尔丹很快就引起了康熙的重视,康熙得到情报:“噶尔丹攻克了回疆的萨马下汗、哈萨克斯坦、布鲁特、叶尔钦、哈斯哈尔、塞拉姆、吐鲁番、哈密等国,攻下的城池有一千两百多座。简直就像当年的成吉思汗。”
  康熙眉头深皱,他很清楚,噶尔丹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最终的目的就是统一蒙古,达到与清廷对抗的目的,然后效法当年的蒙古和满洲,夺取中原神器。
  “决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康熙对自己说。
  康熙毕竟不是崇祯,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历史重演。
  统一西蒙古后,噶尔丹策马直指东蒙古。他将自己的大本营从伊犁迁到东面的阿尔泰山,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巨大的军事风暴即将来临,带来这个噩梦的人就是噶尔丹。
  对于噶尔丹,康熙仍然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首先伸出温柔慈祥的手,抚摸噶尔丹的头:“孩子,别闹了,都是一家人。”
  对于康熙的安抚,噶尔丹表面上臣服,但是丝毫没有放松扩充势力。噶尔丹也是一面稳住清廷,一面攻城略地,壮大自己。噶尔丹会按时向清廷纳贡,后来达赖给噶尔丹加上大汗的头衔,康熙本不愿意接受噶尔丹的贡物,因为接受就意味着承认对方是汗。但为了大局的稳定,康熙还是接受了。
  跟清廷搞好关系后,噶尔丹想攻打西河套蒙古,在打之前他们先试探康熙的意思。康熙非常明确地说:“西河套蒙古属于卫拉特内部事情,跟你完全没有关系。”
  噶尔丹虽然对西河套垂涎三尺,但还是忍住了,没有攻取,兵锋越过西河套,向漠北蒙古冲去。
  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这里有三个大的部落,土谢图、车臣、札萨克图,在三个部落中,土谢图部落的势力又是最大的。
  噶尔丹很早就把土谢图锁定为自己的目标,但由于土谢图汗跟其他部落联合起来,噶尔丹不敢贸然动手。后来,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发生纠纷。札萨克图汗成衮死后,儿子沙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