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除了是一个战争的好手,也是一个管理高手。皇太极设立六部后,为了挑选一个吏部尚书,伤透了脑筋。他选来选去,最后还是不得不让多尔衮担任这个职位。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部长,主持官员的任免。所有官员都要经过多尔衮的首肯,才能上任,这就是为什么多尔衮在第二次汗位争夺大会上说话底气那么足,人家是有群众基础的。手中掌握大权后,多尔衮自然会对那些曾经伤害过,得罪过自己的人动手。
  多尔衮最恨谁?自然是皇太极和豪格,但皇太极是最高领导,是多尔衮的保护人,你多尔衮不可能对皇太极有什么不友好的举动。多尔衮也不敢动豪格,这可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只能对付那些皇太极看不顺眼的人,皇太极看谁不顺眼?
  皇太极看不顺眼的人实在太多了,代善是首当其冲的。正好,多尔衮对代善也非常有意见,当时你要是支持我老妈的话,我老妈也不至于死了,现在我哥仨也不至于活得这么艰难。
  怎么整代善呢?要整死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打压他还是可以的。这不,机会就来了。
  满洲人是马上民族,长年累月在杀人放火,杀人放火是有风险的,总是会死人。所以,满洲人一般会用投降的人补充那些在战场上不小心挂了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清军不断壮大。但是这个投降的人也有先后之分,先投降的称为“旧满洲”,后投降的称为“伊彻满洲”。旧满洲比伊彻满洲享受的待遇要好,连投降都论资排辈,许多后投降的人就不满了,什么世道啊,难道投降也分先后?
  这些不满的人选择了开熘,开熘的人恰好多数是代善的手下。皇太极这下得理不饶人了:“礼亲王代善,你说你咋个回事,连那么点人都管不好吗?”代善心想,我论资格比你老,别看你是领导,没我支持,你能上来?所以很不爽地回道:“我的人马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不劳太极老弟你费心了。”
  皇太极气得吹胡子瞪眼,多尔衮这时不怀好意地上了一道奏折,洋洋洒洒几千字,说的就一个意思,礼亲王代善治兵无方,以后就不让他的旗扩大了。皇太极一听有道理,就这么着。从此以后,正红旗和镶红旗的人马那是有出无进,死一个少一个,所以到最后,这两旗是八旗中势力最小的两个。
  我们可以看到,在斗心眼方面,多尔衮可能仅次于皇太极。所以,皇太极死后,他没有为了个人的权力选择莽撞行事,而是顾全大局,和反对派作出妥协,让福临当皇帝,自己当摄政王。
  我们再看明朝那边,表现得实在太让人失望了。国家都已经亡了,崇祯的几个儿子还斗得稀里哗啦的。所以,明朝不亡,那是没有天理的。
  多尔衮绝对不是什么善类,在特殊时期他选择了大局,一旦腾出手来,小我就占上风了。
  但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却非常让人意外,多尔衮处死了硕托和阿达礼,硕托是代善的儿子,代善早就想除掉他了,因为这事还导致汗位被废,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人们会说,多尔衮不是看代善一族不顺眼吗?处死他的儿子和孙子是很正常的事。
  不正常,因为这两人是多尔衮的支持者,是多尔衮的爪牙,他们被处死的罪名是谋反。他们为啥谋反?还不是为了多尔衮,这两人看多尔衮没当皇帝,急了,准备杀掉豪格和顺治,强行拥立多尔衮。最后礼亲王代善大义灭亲,向多尔衮告发这两人,没办法,多尔衮只好把这两人处死了。
  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呢?硕托和阿达礼如果没有得到多尔衮的同意,敢谋反吗?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多尔衮授意这两人去活动,可惜这两人把事情办砸了。这两人居然去拉拢两黄旗的大臣图尔格这些人,这不是脑子进水了吗?阴谋变成阳谋,多尔衮能不气愤?
  处死硕托和阿达礼之后,多尔衮也很后悔,很内疚。他作了许多补偿措施,将硕托的幼子接到自己家里,当成亲儿子一样养着。他还让阿达礼的弟弟接替阿达礼的一切职务,当然,这些补偿措施只能说明多尔衮知道这两人是好心为自己办事,但办了坏事。
  多尔衮第二步是分化两黄旗的八位大臣,这八位曾经歃血为盟支持豪格。现在时势逆转,多尔衮执掌大权,自然有机会对他们实行分化。首先是拜音图家族叛变,不再支持豪格,坚定地跟多尔衮站在一边。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还揭发郑亲王,说济尔哈朗在背后说多尔衮坏话。
  多尔衮郑重其事地找济尔哈朗兴师问罪,济尔哈朗也很坦荡,表示我确实说了你的坏话,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多尔衮说,那好,你既然承认了,自己看着办吧!
  济尔哈朗说,行,我知罪,这个摄政王的位子我没脸再坐下去了,我回家了。
  多尔衮很满意,让弟弟多铎当上了摄政王。现在清朝大权就操在这哥俩的手中。拜音图叛变不久,何洛会也叛变了,何洛会不光叛变,还揭发了八大臣中的图赖、图尔格,说这两人说多尔衮坏话。
  说我坏话是吧,削职为民吧!何洛会,你检举有功,可以升官。这么一搞,原先的八大臣只剩下四个了。
  把豪格的羽翼剪除得差不多,多尔衮决定对豪格下手了。碰巧豪格逢人便说多尔衮这人有病,什么病我们不知道,根据豪格的说法多尔衮这人活不长。
  多尔衮怒气冲冲地叫豪格过来,问他,这些话你是不是都说过?豪格也不隐瞒,我确实说过。多尔衮就说,你这样做不是故意破坏八旗的团结吗?我年龄比你小,但论辈分是你叔叔,你对长辈这样,你说该怎么办吧?豪格大声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你不就想我死吗?我死就是了。
  多尔衮说,这可是你自己说的。豪格点头,大丈夫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多尔衮问诸位亲王和大臣有什么意见?代善说,没意见。济尔哈朗也说没意见。大臣们都说,这个豪格确实该死。
  多尔衮说,那你就自杀吧!
  豪格也是个汉子,拿起刀准备自杀。事情到这一步应该没什么悬念了,但豪格命中注定不该这时候死。就在全场鸦雀无声,只等豪格血溅当场的时候,突然跑出了一个小孩子,搂着豪格的腿大哭:“我不要哥哥死,哥哥如果死了,我这个皇上就不当了。”
  全场哗然,多尔衮眉头紧皱,小顺治哭着对多尔衮说:“你要杀我哥哥,就先杀了我吧!”
  这么小的孩子尚且懂得亲情,整得豪格当场流眼泪。福临,你是个好弟弟,有你这么个好弟弟,哥哥死而无憾。
  顺治的突然出现,搅浑了整个会场,一时之间,多尔衮也束手无策,总不至于连小皇帝也杀了吧!没办法,暂且留下豪格的人头,豪格虽然沦为庶民,但总算是保全了性命。当然,豪格仍然可以带兵,毕竟打仗这家伙能干,不用的话是一种损失。多尔衮说,你虽然是庶民,一旦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不过,打仗回来后,你仍然是个草民,人家打仗回来有功可以得赏,你什么都没有,你是义务兵,懂吗?
  豪格说,我懂。
  直到现在豪格才懂得这个道理,跟权力是没法讲道理的,虽然心里不服气,但从此确实乖乖听话。豪格当时的心里肯定是这样想,我才不是为你这个人面兽心的多尔衮办事,我是为我小弟弟,为了他,我什么委屈不能承受。
  多尔衮心想,豪格,你别以为小皇帝能保你。现在张献忠在四川那边闹事,豪格你去吧,把张献忠的人头提回来送给我。豪格二话没说,带兵去四川,任务完成的非常好。豪格不光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还亲自射杀了张献忠。回来后,多尔衮连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豪格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豪格越是没有怨言,表现得越是乖,多尔衮就越生气,豪格你这个莽夫还跟我玩城府了。到了1648年,多尔衮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把豪格关了起来。我不能杀你,关你的权力还是有的。小顺治再哭再闹,哭呗,闹呗。
  进了监狱的豪格如同进了地狱,被折磨得怎一个惨字形容,豪格是怎么死的?精神分裂而死。豪格死后,多尔衮又将豪格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纳为自己的妃子。多尔衮如愿以偿地打掉一个个对手,将大权控制在自己哥仨儿手中。摄政王啊摄政王,其实比皇帝还牛气。
  这时候,多尔衮如果要废掉顺治,将江山收入自己的怀抱,应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六章 大西政权的没落
  
  狼与狼也是有差别的,愚蠢的狼见人就露出獠牙,聪明的狼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獠牙给藏起来,装出一副羊的面目。豪格进四川之前,就发布了安民告示:“朝廷命我出师剿匪,削平乱贼,百姓不必惊慌,我等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张献忠之死
  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小的时候,他跟着父亲来到四川内江,在这里贩卖枣子。在四川发生了一件事影响了张献忠的一生。
  那时,张献忠很小,将驴子的缰绳系到了一个富人家的石柱上,岂料,驴子拉屎粪便弄脏了石柱。结果,富人家仆人用鞭子狂抽张献忠的父亲,张献忠就在旁边看着,眼中噙满泪水,拳头捏紧,却敢怒不敢言。这件事对他幼小的心灵打击非常大。
  长大后,张献忠加入农民起义军,逐渐爬到领导的位置。在张献忠的带领下,部队的人数越来越多。顺治元年正月,张献忠攻入四川;六月,拿下重庆;八月,又攻下成都。先后杀掉明朝的端王和蜀王。十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改蜀王府为承天殿,将养子孙可望提拔到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在大西政权内部,孙可望的地位仅次于张献忠,这就为后来孙可望和李定国的矛盾作了良好的铺垫。李定国的能力比孙可望强,可是地位却没有孙可望高,最后功高震上级,孙可望主动讨伐李定国,讨伐失败后,孙可望主动投降清朝。李定国直到死,也没有接受清廷的招降。
  在张献忠生前,李定国是大西政权第三号人物。张献忠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西将军,刘文秀为抚南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张献忠给这四大将军赐姓张,分别封王。
  张献忠最开始打着反明的旗帜,所以在四川遭到了故明势力的抵抗。对于不听话的人,张献忠习惯采取高压政策。顺治二年以后,张献忠在四川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一方面是清军的压力,一方面是四川百姓的反抗。这种处境导致张献忠变得焦躁,为了肃清一切反对的力量,张献忠听从了汪兆麟的建议,对成都居民实行了大屠杀。顺治二年七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张献忠亲自指挥部队在成都实行了一次大屠杀,先杀掉男子,然后再逼着女人跳江。当时,自杀的人不计其数,根据记载,被杀的人不下四五百万。
  成都大屠杀没过多久,张献忠杀心又起,他借着举行“特科”之名,命令各府县的生员一律送到成都。送到成都后,张献忠并没有举行什么特科,而是把这些书生全部聚在一起,来个集体大屠杀。当时,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看到这一幕,感慨地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辛苦奔波,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百姓吗?没想到这一切付诸东流,实在太可惜了。父王这么做,实在让人无法理解。父王本来应该是百姓的首领,犹如身体的头部,现在砍掉手足,头又怎么能独活呢?有王无民,何以为国?”
  张献忠倒行逆施的行为连自己的养子都看不过去,何况四川的官民。四川人民看到张献忠的野兽之心后,纷纷组织了许多武装力量抵抗大西军。曾英在重庆纠集部队,朱化龙在茂州组织了一支军队,曹勋带领人马盘踞在大渡河一带……总之,大西政权在四川民心尽失,四川的人民纷纷用马粪涂抹大西年号,刺杀大西官员。很多大西官员到任不到两三月就被杀害,有的县里面甚至几个月连杀十几名县官。
  张献忠搞得民怨沸腾的时候,清军已经平定了江南。随即,多尔衮又任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征讨四川。张献忠的末日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川人民的好日子就来了,这情景不过是走了一群狼,又来了几只老虎。老百姓横竖是被奴役,被屠宰。
  狼与狼也是有差别的,愚蠢的狼见人就露出獠牙,聪明的狼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獠牙给藏起来,装出一副羊的面目。豪格进四川之前,就发布了安民告示:“朝廷命我出师剿匪,削平乱贼,百姓不必惊慌,我等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迫于清军巨大的军事压力,顺治三年八月,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在离开之前,张献忠下令屠杀所有妇女,收缴所有金银,凡是藏匿一两银子的人砍头,藏匿十两以上的剥皮示众。奇怪的是,张献忠收缴银子并不带走,而是将金银全部投进江里。
  临走之前,张献忠还命人焚烧成都城,摧毁成都及其州县的城墙。就这样,背后是火光冲天的成都城,张献忠带着部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成都,到达西充,驻扎在凤凰山上。张献忠当然很清楚凤凰山不是久留之地,又让士兵们砍光凤凰山上的树木,做成船只,打算渡江到湖广。
  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大西军出现了叛变,骁骑营都督刘进忠投降清军。就向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一样,刘进忠引清军入川。历史一再重复,重复的不是历史,重复的只是人性。
  四川的地形非常复杂,山多平原少。如果没有刘进忠这么一个好向导,清军是不会这么顺利地进来的。刘进忠直接把清军带到凤凰山下。根据史书记载,这天风特别大,雾气特别浓,完全看不清东西。张献忠早上起来,走出帐篷,忽然一个哨兵报告说后方有马蹄声和铠甲声。张献忠听了大怒,让人把哨兵绑起来,准备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首。但是,没过多久,又有很多哨兵传来相似的报告。张献忠不由得起了疑心,张献忠亲自带着亲兵来到凤凰山下,这时,大雾已经散开,张献忠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清兵。
  张献忠离清军的距离很近,刘进忠一眼就认出了他,对豪格说:“这个人就是张献忠。”
  豪格急忙拉弓,一箭正中张献忠的胸口,张献忠当即摔下马,气绝身亡。当时,张献忠军营里有一个外国传教士,他曾记述张献忠的死亡过程:献忠闻警,不问详细,是否果系清兵马队,随即骑马出营。未穿盔甲,亦未携长枪,除短矛外别无他物,同小卒七八名,并太监一人,奔出营外探听满兵虚实。至一小岗上,正探看之际,突然一箭飞来,正中献忠肩下,由左膀射入,直透其心,顿时倒地,鲜血长流。献忠在血上乱滚,痛极而亡。太监见献忠已亡,先奔回大营,高声叫道:大王已被射死。声震各营,一时大乱。各营军队不击自散,各奔一方,各逃性命。
  张献忠一死,结局不难想象,大西军是失败大逃亡,清军是胜利大追杀。清军斩首数万级,获得马匹一万二千匹。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带着几千残兵、几万家口,从重庆南下,辗转来到贵州,后来在云南创建了四将军政权,联合南明,继续抗清事业。
  末路英雄李定国
  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余部失去了最高领导,抗清事业由四将军继承,但这四将军之间的矛盾也挺多的。
  四将军都是张献忠的养子,在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可望年纪最大,跟张献忠的时间也最长,张献忠死后,起义军都称呼孙可望为大哥。张献忠生前最器重的人是孙可望,论理,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是毋庸置疑的领导人。
  事实上,孙可望也确实当上了起义军首领,但是平辈太多,局面并不好控制。部队占领贵阳后,在军队去向问题上首先发生了争执,矛盾首次公开化。孙可望主张率军进入岭南,李定国则坚持要向云南和广西一带发展,这样的话可以方便联合南明。
  应该说,李定国的建议要好一些。所以,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孙可望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同意往云南、广西发展,联合南明势力。
  李定国的战略确实是有效的,进入云南和广西后,大西军再次发展到二十几万人。孙可望随即称王,设六卿,以“兴朝”为年号,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权。应该说,孙可望治国能力并不差,至少不比张献忠差。孙可望在自己的地盘内,分田地给老百姓,对于特困家庭还给予特殊补助,比如给他们耕牛和种子,让他们自力更生。在孙可望等人的努力下,大西政权又出现了繁荣局面。
  孙可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政权稳固后,他为张献忠创建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太庙,称呼张献忠为“老万岁”,一切大事,都要先告太庙而后行。张献忠以前自称为秦王,这时,孙可望请求南明封自己为秦王,以示继承张献忠的遗志。
  确定了联明抗清的政策,行动起来就有方向了。1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