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无语)-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市场大的很,只要这两年,咱们能撑下去,就能不用担心将业,咱们现在要专心办好下面几件事,一是到5年元月,咱们要把铁路修到西安,这是重中之重,这样咱们的将来就能顺着铁路把沿线工业带的产品铺到陕西,甚至甘肃、四川,第二件事,就是港口,这两件就基础建设,交通不解决,商品就运不出去,设备也运不进来,第三件就是要把钢铁厂建好,生产设备需要大量的钢铁,嗯,还要建一家电解铜厂,生产电机还需要铜,第四件事,就是机械厂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扩大,第五件事,就是机车厂和造船厂,这两件也要抓紧时间办,这两个和铁路、港口是相辅相成的……”

    接连一股脑的吐出公司未来两年要办的事情时,穆湘玥在合笔记录的时候,却把眉头微微一敛。

    “这些工程要是办起,恐怕资金方面会有问题尽管公司的资金充足,但是如果要办这些事情,恐怕还是有些紧张,更何况现在公司还准备办一家银行,银行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准备金,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附属中型配套工厂,资金充沛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唯一前提,而且,”

    穆湘玥又一次把话题转到了之前两人的争论上。

    “你还要办大学,还有教育,这都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或许……”

    不待穆湘玥把话说完,李子诚便把打断他。

    “学校不能停,这些学校是保证未来企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根本保障,没有他们,咱们根本就不可能在未来七八年内实现真正的膨胀式发展,宁可少办一座厂,也要保证沿线的教育推广,还有大学的建立,没有钱,嗯……”

    沉吟片刻之后,李子诚又继续说道。

    “等明年咱们的工厂一个个的开始投产了,可以考虑用企业作抵压,抵压给银行贷几笔款子,即便如此,咱们也要把这个教育办下去”

    或许是怕穆湘玥还不能理解自己的用意,李子诚又语重心长的说道。

    “藕初,你知不知道,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

    “嗯?”

    “人才”

    学着葛大爷的腔调,李子诚重重的一哼。

    “只要咱们抓住了这两字,公司的未来就会前途无量,这人才不单单是指将来培训出来的大学生,更重要的是技术工人,这几年,咱们要是能培训十生,五六年后,公司至少能得到六万熟练技术工,两万五千名技术员,一万名教师、基层管理人员,还有五千大学生,这些人能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啊”

    一声感叹之后,李子诚又认真的说道。

    “所以说,教育,教育才是强国之本哪我的穆藕初同志,所以……”

    认真的的看着穆湘玥,李子诚继续说道。

    “我准备过几天去一趟青岛,专程去和德国人谈合办大学的事情”

    。。

第109章 德华大学

    第109章德华大学(第一更)

    在青岛最为知名的学校,就是地处火车站西南威廉皇帝岸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尽管英美教会很早就在中国建立大学,但是这些学校却一直未得到清政府的承认,只有这所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对是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学堂。

    高等学堂的校园一直延展至海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里上学是幸福的。它面朝大海,风景优美。推开一扇窗,就是一幅画,而最能让让学生感到幸福的,恐怕就是是他们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

    在青岛,这片德国人的租借地上,德华分治,德国人对一般中国人有着很多的限制,但对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则另眼相待。每个学生持有胶澳总督发放的特殊护照。拿着这张护照,一些列为中国人不得进入的“禁区”,他们也可以随便进入。

    德国提督楼附近的公园,是提督夫妇散步的地区,严禁闲人进入,否则即予拘捕处罚。但该学堂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汇泉林场,严禁当地居民进入,如误入林场被林警发现,即被殴打,但是高等学堂的学生却可以在林场内随意游玩。

    尽管这是清政府和德国人合办的大学,虽说这里的课程采用的是“科学+孔子”的教学模式,但是这间大学的创办者以他们素来闻名的严谨态度,将德国学术的研究方式与现代学科的分类体系引入到这所学校,这里传袭感染了传统德国大学对知识的神圣崇敬,弥漫着超功利、超宗教的纯学术氛围。

    充分的学术自由、第一流的德国本土学者教授,德语教学、德国慕尼黑皇家拜仁高等技术学校的原版教材,尤其是一些享有声誉的科学家的加入,使得高等学堂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都可以与当时德国本土的研究水平相提并论。最终铸就了这所亚洲第一流的高等工科学校。

    手持着德国胶澳总督府开具的特别护照,步入德华大学的校园时,李子诚忍不住打量起这所学校,这所学校规模并不大,甚至还不如一所中学,如果拿后世的标准来看,甚至还不如一所小学,至少在学校的建筑规模上。

    “董事长,那栋楼就是德华大学的教学楼”

    叶英明手指着校园南部的一栋二层高的楼房说道,董事长会亲自来青岛,着实出乎他的意料,而这次他还是专程来德华大学,为此,他甚至特意向总督府申请了不受限制的特别护照,而总督府的办事人员一听名字,立即开具了特别护照。

    “盛名之下啊”

    想着办理护照时,那位总督府的亨尔斯秘书脸上流露出的神采,叶英明不禁又看一眼身旁的董事长,谁能相信董事长会这么年青。

    朝着那楼顶为四坡斜顶的楼房看去,李子诚只是点一下头。这次来青岛目的就是为了和德华大学谈在连云港合办一所分校的事宜,之所以自己亲自来青岛,就是怕别人把这次事办出差池来,现在自己可是一天都不愿意等,最好,能今天就敲定协议,明后天就把学校办起来,不过,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连云港那边不过才开始着手在公司用地之外购买学校用地。

    就在这时,远处的操场上却传来一阵口令声,隔着树丛看去,只看到20名中国学生正在德国军官的口令指挥下,肩肛步枪踏着德式正步。

    “这是……”

    眼前的这一幕,只让李子诚一惊,这是在干什么?这是不是高等工科学校嘛。

    觉察到董事长面上流露出的诧色,作为一个“青岛通”的叶英明连忙解释道。

    “董事长,这是学生们在上体育课,该校课程大都仿效德国,所以在体育课中有军操训练,现在咱们国内的大学、中学也是如此,只不过这里的枪、弹都是由学生自行保管”

    叶英明的解释只让李子诚一愣,会有这样的学校,对于此时教育处于茫然无知状的李子诚只是点下头,管他们怎么教,自己需要的只是一所真正的理工大学

    “咱们直接去拜访凯贝尔校长吧”

    作为学校的监督,格奥尔格?凯贝尔每每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打量着这所规模并不算大的学校时,都带着一种浓浓的自豪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大学才会成为全亚洲第一流的,丝毫不逊于德国本土大学的高等工科学校。

    “可惜,海军部无意扩建这所学校”

    想到海军部多次回绝自己要求扩大学校建议,格奥尔格?凯贝尔便总会生出一些无奈,因高等科则全部由德国教授用德语授课,恰与山东基督教大学形成鲜明对比。以至许多中国青年把到该校学习视同留学德国,争相报名,结果求学者年年激增,以至于苦于接收。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监督的格奥尔格?凯贝尔自然倍受鼓舞,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德国希望在中国找到一种文化扩张的稳定和秩序化的方式,把其建设成从各方面对中国人进行“德国化”教育的基地,利用青岛没有英美势力的竞争,以“现代教育的最好大师”身份展现在中国人面前,最终培养中国精英的亲德意识。

    原本面对这种中国学生争相报名的时候,学校就应该抓住机会进行扩建,同时扩大招生,但是自己的提议却被海军部否决了,尽管这是一所由德国和中国人创办的学校,但是德国却是经费的主要提供方,每年常办经费13万马克,而中国人只负责的4万马克。

    “在现阶段,在海军同英国进行军备竞赛期间,扩办高等专门学堂无疑是不智的行为……”

    最终来自本土的由赫赫有名的“大海军主义”倡导者、主管胶澳租借地事务的帝国海军署国务秘书梯尔匹茨的亲笔信,彻底的打消了凯贝尔想要办一所真正的“德华大学”的念头,办一所大学,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没有钱,自然也就不可能建成他心目中的大学的。

    可是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及海军部官员的凯贝尔,却一直无法放下“德华大学”的野心,甚至于,在这所学校内,之所以要求学生们称学校为“德华大学”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学缔造者”的名衔在诱惑着他。

    “一百年后,所有人都会忘记格奥尔格?凯贝尔,可只在德华大学存在,世人就会记住格奥尔格?凯贝尔”

    当心底的这个声音再次响起时,凯贝尔却又无奈的叹口气,也许,再过几年,自己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凯贝尔先生,六合公司的李子诚先生来了”

    “哦,快请他进来,不,我亲自去迎接他”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凯贝尔非常佩服这位“发明家”,所以才会在听到李子诚拜访时会显得有些激动,原本在得知李子诚来到青岛的消息后,自己还曾想邀请他来德华,可没想到,现在他竟然主动上门了。

    刚一走出办公室,凯贝尔便看到站在办公室外的一前一后的两个中国人,望着站在前方的那个穿着黑色呢绒大衣的年青人,凯贝尔的脸上挤出了笑容。

    “李先生,欢迎您来到德华”

    凯贝尔说的是中文。

    “你好,凯贝尔先生”

    李子诚说的却是德语,虽然德语并不算流利,但还是让凯贝尔一喜,连忙改用德语说道。

    “我一直想邀请您在合适的时候访问德华,可是……不过,我想,我们之间,已经打过一次交道了”

    凯贝尔意有所指的说道,前些天,那些洋行的经理们可是没少抱怨,六合公司挖走了一大批德华的毕业生。

    “凯贝尔先生,此次来德华,正是想表示我的感谢,感谢凯贝尔和德华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工科人才,现在,他们的所学将在六合公司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想这应该远比在洋行出任翻译,更适合他们的发展”

    “当然,”

    凯贝尔肯定的点下头,同时请李子诚进入自己的办公室。

    “不过,李先生,这次您似乎来早了点,这一届学生毕业要到明年四月份,嗯,您早来了五个半月”

    尚不清楚李子诚来意的凯贝尔试探着说道,在他看来李子诚之所以主动来德华,恐怕还是为了这一届的一百名毕业生,在凯贝尔看来,眼前的李子诚不仅仅是一名发明家,同样他的眼光看的非常深远,单就从他不惜高薪挖走德华大学的毕业生这一点,就能看出他远比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更有眼光。

    “凯贝尔先生,我来这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那些学生,更是为了德华”

    李子诚开门见山的道出了自己的来意。

    “哦”

    “我想请问凯贝尔先生,是否有意,在连云港设立一所德华大学的分校”

    凯贝尔的双目一睁,看着李子诚,半晌才回过神来。

    “德华大学?分校?”

    (说实话,无语真的没想到,历史还有一所一建校即为“亚洲第一理工学校”的德华大学,哎可惜了)。。。

    更多到,地址'(m)無彈窗閱讀'

第110章 文化远征(第二更)

    青岛迪特里希山东麓的半坡上坐落着一幢优美华丽、气势非凡且极具浪漫色彩的别墅式官邸,这里便是胶澳总督府,也是德治青岛的心脏。

    “总督先生,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的建议。”

    面对着麦耶?瓦尔德克总督,格奥尔格?凯贝尔郑重其事的说道,昨天,那位李子诚在德华说服的自己,准确来说,是他构思的那个“德国和中国合办的全亚洲无论是其质量或是规模都属第一流的大学”。'搜索最新更新尽在shuhaige。'

    “凯贝尔先生,在这里,我需要提醒你注意到一点,连云港在未来将会是青岛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如大连、上海、广州一样”

    作为胶澳总督的麦耶?瓦尔德克早已经知道李子诚将会来青岛,对于这位“名扬中外”的发明家、企业家,尤其是他的连云港开工之后,他的眼睛便片刻未曾离开对其的关注,无论是连云港的创建,或者**从挖空大连的日本工厂,他一直都在关注着。

    而这一次他来青岛之后,更是倍加关注,也知道他下榻在风景优美的“沙滩宾馆”。这是一个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旁边的假日型宾馆,随行21人,总共包住了8个房间。当然也知道他的房间正好面对美丽的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湾。

    相比于其它人,身为胶澳总督的麦耶?瓦尔德克敏锐的意识到,未来连云港的存在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岛造成成冲击,连云港的发展同青岛一样,都是一港一路,而相比于胶济铁路,直达中国西北腹地的陇海铁路将会连接更为庞大的市场,这会使得连云港更加的繁华,到那时,青岛甚至有可能被边缘化。

    这绝不是麦耶?瓦尔德克所能接受的,如果不是因为苏北靠近英国人的势力范围,恐怕早已经开始着手对连云港的打压。

    “但是总督阁下,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改变连云港已经筑港,陇海铁路已经动工的事实,这并不是我们所能阻止的,对于德国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一事件中谋利”

    格奥尔格?凯贝尔当然不是傻蛋,他知道眼前的这位总督在意的是什么,他在意的是青岛,在意的是胶澳。

    “总督阁下,不可否认,连云港或许会对胶澳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冲击却是非常有限的,胶澳的重心在山东、同时辐射河北,而陇海铁路却是江苏、河南、陕西以及甘肃”

    当然格奥尔格?凯贝尔并不是要和总督争论两地的冲击,这次他来拜访总督是为了得到总督的支持,在连云港设立德华大学的分校,只不过这个分校的规模更大。

    “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更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青岛,而是整个德国的利益”

    一句话从格奥尔格?凯贝尔口中吐出之后,麦耶…瓦尔德克总督的脸上浮现出一些不满,他的意思难道是在指责自己就不曾考虑德国的利益吗?

    “凯贝尔先生”

    “总督先生,请听我的解释”

    凯贝尔认真的说道,这时他的那种学者式的困扰脾气涌上了心头。

    “无论是阁下或是我本人,我们都知道7年前发生的“摩洛哥危机”,使德国清醒地认识到,在英美列强挟制下,以武力在海外开疆拓土,暂时还没有德国的“用武之地”。德国国内一些自由主义政治家,开始酝酿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在规避战争的孤立主义危途中寻求德国个性的“世界政治新模式”——既安全可靠,能有效地规避战争,又有利于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德国文化,进行无硝烟的“道义征服”。在政策转向过程中,英美通过教会在华办学进行文化渗透,既有启示,又使德国感到了一种竞争压力,也就是从那年起,我们几乎是用一种追赶的姿态,进行对外政策的调整,把对外文化政策与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并立,并坚信德意志这个崇尚哲学、教育和科学的民族,能够在这场特殊竞争中后来居上。最终,这个理念促成了今天的德华大学”

    在凯贝尔提及德华大学的起源时,麦耶?瓦尔德克始终保持着沉默,凯贝尔讲述的是事实。

    “作为后起的工业国家,德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角逐中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老牌强国那里分到一杯羹。而德华大学的系科设置和教学过程始终贯彻了这种竞争意识。

    早在在德华大学之前,美国在山东的基督教大学早已设立,并形成很大的势力。德华大学设立伊始,即把山东基督教大学列为竞争对手。当时我们仔细研究了前者的学科设置,结合当时中国实际需要,英美在中国所办的大学,都以神学和医理为主,唯缺工科,如我以办工科为主,就可以同英美竞争。因此,德华对工艺科尤其重视,工科教学正是德华成功的根本所在,而事实证明,德华是成功的,今年有8764名中国学生来青岛报考德华,可是德华受限于规模却只能接收100名学生,总督先生,我们创办德华的目的是什么?”

    凯贝尔的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