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给了李牧四十万,赵丹手里还能剩个一二十万,但是这剩下来的部队都是渣渣,根本没法比啊。
  有那么一瞬间,赵丹甚至真的以为李牧想要造反了……
  要是李牧真想造反的话,这四十万大军在手,谁挡得住他啊。
  赵丹咳嗽一声,决定先不聊这个让人扫兴的话题,道:“西海和河西走廊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李牧答道:“依照大王的吩咐,酒泉、张掖、武威、西宁四城皆已经开始兴建。”
  “很好。”赵丹叮嘱道:“汝让汝那边的人盯着,这阵子注意收集一些来自西域的情报,要知道汝将来可是要征伐西域的,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无患。”
  西域是一定要拿下来的。
  对于赵丹来说,960万平方公里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便自己这辈子做不到,自己的子孙们也必须要做到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如果赵丹没有记错的话,此刻的西域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情况之中。
  现在的西域大抵还是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部下和子孙所统治,而西域诸国的宗主,塞琉古帝国的第三任皇帝,有“神”之称号的安条克二世刚刚结束第二次叙利亚战争不久,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
  但这个阶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安条克二世将会因为休妻事件而埋下内战的伏笔。
  塞琉古帝国的又一次内战,也就是第三次叙利亚战争将在六年之后的公元前246年爆发。
  只要赵国能够在这之前征服西域,就拥有了趁虚而入进攻塞琉古帝国东部,也就是后世被称为阿富汗斯坦那片地区的大好时机。
  拿下了阿富汗,赵军无论是西进伊朗高原,又或者是南下进攻印度孔雀王朝都是可以作出的选项。
  赵丹十分自信,无论是内战之中的塞琉古帝国还是印度的孔雀王朝,都不可能是自己赵国那些百战精锐的对手。
  任何一个以军功爵制度立国的国家都需要不停的战争来扩张,这是军功爵制度本身的特性所致。
  纵观历史,一旦一个军功爵制度的国家停止了对外扩张,那么这个王朝的衰败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到来,无论是秦、汉还是唐都是如此。
  想要扩张,就得有一个扩张的方向。
  虽然说现在的赵国还拥有着秦齐楚三个国家没有征服,还可以南下征服诸越以及西南诸夷,但是再想要继续往南的话就会被茂密的丛林挡住去路。
  东边是无尽的大海,北边是茫茫的大漠和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想要让赵国维持活力并且继续强大下去,那么唯一的道路就是战争,而战争唯一的方向就是西边。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如此重视西域的根本原因。
  只要西征打得好,赵国就能够维持更长时间的强盛。
  西边的土地实在是太辽阔了,打完了伊朗还可以打叙利亚,然后从埃及进入非洲,或者从中亚经过乌拉尔山脉进入东欧大草原,然后从这里进入欧洲。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向西走,那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至于如何去统治这么大一片领土,赵丹的解决方法是用生产力的发展来搞定。
  简单的来说,就是让火车啊、电报啊这些东西来缩短国土之间的距离。
  当然了,轮船也不能缺席,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也是必须的。
  当年的日不落大英帝国,不就是依靠着这些东西维持了几百年的统治么?
  要知道大英帝国的领土多在海外,比起赵国将来可能的领土来说要分散多了,统治的难度也要更大。
  难道老子堂堂华夏王族加上穿越者光环俯身,还比不上不列颠半岛上那些现在还在罗马帝国光辉下瑟瑟发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成?
  但很显然,生产力发展这个东西可不是十年二十年就能够搞定的,只能算是一个长期方案。
  短期来说,其实并没有一个太好的办法。
  不过事在人为嘛,蒙古人当年不也是沿着这个路线打下了一片巨大的疆土么。
  蒙古人统治得了,寡人统治不得?
  最差最差,不也就是和当年的蒙古帝国一样分裂成几个小一些的帝国么。
  那也都是寡人的子孙在统治,一样不亏……只要好好的洗脑一下,把这个大一统搞得深入人心就行。
  整个亚洲的大一统……啧啧啧,想想就特么很刺激啊。
  赵丹心中的这些盘算并没有告诉李牧,但是李牧仍旧能够从赵丹的神情之中得知赵丹对西域的重视。
  李牧的心头微微一暖,毕竟谁都知道西域战事一直都是由李牧一手负责的,赵丹如此的重视西域,实际上也就等于是对李牧的看重了。
  李牧沉声道:“请大王放心,臣一定让他们做好这些工作!”
  赵丹点了点头,道:“好了,既然来了,那么汝这阵子就在邯郸住下吧。好好的熟悉一下邯郸,对汝的将来有好处。寡人知道汝的心里可能有情绪,但是这一次寡人调汝回来并不是什么猜忌,而是寡人觉得汝在北方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寡人需要汝来帮寡人征战中原,明白了吗?”
  李牧正色道:“臣明白。”
  赵丹拍了拍李牧的肩膀,道:“这阵子汝要好好的学习一下,毕竟大军征战的军略方式和骑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明年汝就要领大军出征,到时候不要手忙脚乱才是。”
  李牧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忍不住冲口问道:“大王准备让臣明年作为主将出征?”
  这就是没人脉的坏处了,事实上这个消息在邯郸的高层之中早就不是秘密,然而李牧却直到现在才得知。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名爱将,点头笑道:“没错,汝就是主将。寡人知道汝担心义渠胜他们,汝放心吧,这件事情寡人心中有数。汝只要好好的打好汝的战争,其他的事情自有寡人料理。”
  李牧心中激动,站起来朝着赵丹行了一礼:“臣多谢大王!”


第890章 下一个目标
  当冬季即将到来的时候,一个让赵丹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终于传来。
  韩国人的最后据点,由韩太子安和韩军残部所驻守的宛城终于因为粮食不足,被廉颇所率领的赵军给攻破了。
  即便是攻破了城池,赵军仍旧在宛城的大街小巷之中遭遇了激烈的抵抗。
  这让廉颇大为光火。
  事实上不只是廉颇,赵军上上下下都对于这座城池有着极强的怨念。
  于是宛城就遭了秧。
  韩太子安以下的数千名韩国士兵统统被处死,赵军大索全城,将城中所有成年男性尽数贬为奴隶,一部分押到北方的工厂去炼铁,另外一部分则押到西北去建城。
  但这其实并没有让赵军满意,甚至有不少赵军将领要求进行屠城。
  所谓的屠城,就是将高于车轮的城中男性统统杀光,女性和幼童贬为奴隶。
  这个建议被廉颇十分果断的拒绝了。
  无论如何,宛城的陷落绝对是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情,因为它象征着韩国的彻底灭亡。
  在宛城之战结束后,原先的战国七雄之中魏、燕、韩已经彻底的成为了历史,赵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只剩下秦、楚、齐三个国家。
  在这一年的元旦节过后,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的龙台之中也展开了一场机密性极高的讨论。
  赵丹看着面前的八位龙台重臣(庞煖因镇守西北缺席),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缓缓的开口说道:“今日召集诸卿前来,其实是为了一件事情。来年春天到来之际便是寡人再度发兵之时,诸卿以为究竟要选择哪一个国家作为下一个目标呢?”
  赵丹的话音一落,诸多大臣们的脸上就是神情各异。
  平原君赵胜作为相邦,理所当然的第一个开口道:“大王,臣以为秦国应当是下一个目标。”
  赵丹将目光投向了赵胜:“平原君,说说汝的理由。”
  赵胜道:“纵观如今三国,唯有秦国实力最强,而且又拥有关中这般富饶之地,正是适合攻伐的绝佳目标。拿下秦国之后,楚齐便不足为患也。”
  “而且拿下秦国的话同样也方便之后的伐楚之战,到时候大王可以从邯郸出一支主力部队南下,同时从巴蜀出一支偏师沿长江东进,如此两相配合,破楚之战便容易许多。”
  赵胜一口气毫不停歇的将这些话说完,显然是早就已经想好的。
  赵丹听完了赵胜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但是并没有马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还有其他人都没开口呢。
  在赵胜开口之后,接下来说话的就是廉颇了。
  只见这位刚刚班师回朝不久的老将军声若洪钟地说道:“大王,臣以为齐国才是最为合适的目标。如今的齐国已经被赵国完全包围了,大王若是攻伐齐国的话,那么无论是楚国还是秦国想要出兵相助,都不能够直接到达齐国的领土。”
  “如此一来的话,大王只需要派出两支偏师来拖延秦楚两国的脚步,而齐国又是现在三国之中疆域最小的那个国家,大王完全可以派主力用最短的时间将其攻灭,如此一来秦楚两国甚至来不及采取什么动作齐国就已经灭亡了,如此才是正道啊大王。”
  赵丹砸了砸嘴,算是看出一点苗头来看。
  从平原君赵胜的角度来说,他是希望先难后易。
  先把最难啃下的骨头秦国给拿下,然后消灭楚国和齐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从武信君廉颇的角度来说,则是希望先易后难。
  毕竟齐国从地缘上来说完全就是赵国的囊中之物,而且邯郸距离齐国也是很近的,拿下齐国无疑是一件省时省力的选择。
  虽然两位巨头都已经表达了意见,但是赵丹仍旧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说道:“其他诸卿还有什么意见吗?”
  虞信、李伯很快就表达了对廉颇的支持,而剧辛自然是要为赵胜摇旗呐喊,李斯在思考了一会之后也加入了赵胜的伐秦阵营之中。
  这么一来的话,就只有郑朱和李牧没有表态了。
  郑朱清了清嗓子,率先说道:“大王,臣也觉得攻伐齐国是一个好主意。如今齐国相邦后胜在臣和胡衣卫的努力之下态度极为艾美尔,臣认为只要派出大军攻伐齐国并且让齐国濒临绝境的话,后胜很有可能就会抵挡不住这个压力,劝说齐王建投降。”
  赵丹嗯了一声,轻轻的点了点头。
  在历史上秦军伐齐的时候,就是后胜这个家伙劝说齐王建不战而降,而齐国也是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之中抵抗最为微弱的国家,这不得不说和齐王建与后胜这一对昏君佞臣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赵丹穿越之后这齐王建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老是要和赵丹作对,但是后胜毕竟还是那个后胜,这位齐国相邦对于齐王建的影响力还是杠杠的,因此劝说齐王建投降这种事情的确不是不可能发生。
  赵丹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李牧:“大都督,汝是这一次的主将,汝也来说说汝的意见吧。”
  李牧要成为接下来那一战的主将,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李牧,想要知道李牧的答案。
  鉴于李牧一直以来都深受大王的信任,所以在场众臣的心中都很清楚,其实李牧的答案才是分量最重的。
  李牧看上去也是早就胸有成竹,所以很快就作出了答复:“大王,臣以为齐国临近邯郸,乃是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还是应该先将齐国解决,这样臣等以后才能够放心的西进南下,去攻灭秦国和楚国。”
  李牧同样也认为齐国是适合征伐的目标。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从李牧自己的角度来说,指挥步骑混合的超大兵团作战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选择一个最有把握的对手也无可厚非。
  既然所有人都作出了回答,那么赵丹也就不再犹豫,拍板作出决定。
  “很好,那么接下来就以齐国作为下一个攻伐目标,诸卿都各司其职,不要出任何的差错!”


第891章 赵国来使
  齐国首都,临淄。
  这座城市看上去一如既往的繁华,人们热热闹闹的在临淄城的街头穿行着,即便是远在大街之上也可以听到市场那边传来的叫卖之声,汹涌的人潮更是证明了临淄的人气比起过去的几年来说不但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还增加了不少。
  这其实也是可以预想到的事情,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战火其实是很少烧到这座城池之中的,所以临淄的人气增加也就是必然之事。
  即便是所谓的大争之世,但是人们的趋利避害心理依旧是一种本能。
  除了极少部分的战争狂人,没有任何人喜欢战争,更没有任何人会喜欢居住在一个战争频仍的地方。
  即便是以军功爵制度而闻名天下的秦国和赵国,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平民们除了参与到战争之外别无出路罢了。
  男人都是有责任感的,当必须要通过拼命来保证自己的后代拥有生存机会的时候,即便是不想拼也不行了。
  毕竟在上古的蛮荒时代,人们就是这么用一条条人命和野兽搏斗,然后才慢慢的生存繁衍至今。
  只不过到了现在,这种搏命的对象从野兽变成了人类自己罢了。
  “吾讨厌战争!”后胜坐在马车之上,注视着面前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默默的想道。
  说实话,后胜其实并不反对战争,但是问题在于这几年来,齐国的对外战争就没有赢过!
  虽然说这些战争的决定者都是齐国的大王齐王建,但是毫无疑问,人们在指责的时候是一般都不会指责自家大王的。
  谁吃饱了撑的要去得罪自家国君啊,万一哪天国君发怒了给自己穿小鞋怎么办?
  所以理所当然的,国君之下的第一人、齐国相邦后胜就成为了大家的指责对象。
  已经不止一次有人当众指责后胜在过去的几年之中误导了齐王建,让齐王建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决定,从而导致齐国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屡次参与到战争里,却又往往得不到什么好处。
  这种指责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被后胜放在心上,甚至就连指责的那个人也没有太当回事,毕竟后胜受宠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随着赵国的一步步强大,这种指责的声音开始变的越发的迫切和强烈起来。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傻子,当看到魏国、燕国和韩国先后灭亡之后,所有人都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战争的阴影已经随时都可能笼罩在齐国上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胜就非常的狼狈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口水几乎要把他给淹没了。
  这一天,后胜的府上迎来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客人。
  一个来自赵国的客人。
  “后卿,许久不见哪。”郑朱坐在后胜的面前,十分热情的对着后胜打着招呼,就好像这座书房的主人并不是后胜,而是他郑朱自己一样。
  后胜看上去显然就没有郑朱这么高兴了,他十分冷淡的看着面前的这位赵国大行,缓缓地说道:“不知郑卿这一次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到了这个时候,后胜多少也已经回过神来,知道上一次的战争之中其实赵国人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如果当时的齐国能够选择果断出兵的话,虽然也不一定就能够取得胜利,但那却是一个对于齐国乃至是其他三国来说最佳的出兵时机点。
  只要在那个时候齐国选择了出兵,就有希望能够对赵国造成最大的伤害。
  但是后胜却在赵国人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了劝说齐王建不必出战,让齐国彻底的在这一次的战争之中保持了中立,坐视了韩国的灭亡。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胜才会在战争结束之后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批评声浪。
  多名齐国大臣上书弹劾后胜和赵国人勾结误导了齐王建,让韩国白白的被赵国给吞并。
  这些弹劾虽然都被后胜给扣押下来了,但是仍旧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风声传入了齐王建的耳中。
  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还是真的!
  所以在这段日子里,后胜能够感觉到齐王建似乎在有意无意的疏远着自己。
  这对于后胜来说绝对是一个糟糕至极的消息。
  因为后胜本来才能就十分有限,靠的就是齐王建的信任才能够在齐国的政坛上安安稳稳的混到现在。
  如今齐王建对后胜的信任出现了衰退,这简直就是按死了后胜的命门啊!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后胜面前的郑朱!
  有了这样的一些来龙去脉在里面,后胜觉得自己在看到郑朱的第一时间没有命人将郑朱给赶出去,实在已经是自己颇有涵养的表现了。
  当然了,如果真的要让后胜去赶人的话,后胜其实也是不太敢的……
  对于后胜这番不咸不淡的态度,郑朱倒是并没有任何恼怒的表现,反而笑吟吟的拿出了一张纸,放在了后胜的面前。
  “后卿请看看,这是吾王命吾带来的礼单。”
  礼单?后胜心中疑惑,下意识的看向了礼单。
  黄金一千五百镒,翡翠五十对,珍珠一百颗……
  说实话,在过去的几年里,后胜其实也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