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王稷忍不住摇了摇头,声音也变得缓和了几分:“范君之言,暂不可取。以寡人之见,武安君还是暂且留在长平吧。”
  既然白起都留在长平了,那么调长平之兵南下的事情,也就自然作废了。
  范睢的意见虽然被否定了,但是这位秦国相邦的脸上不但没有任何挫败的表情,反而露出了笑容,然后恭恭敬敬的朝着秦王稷行了一礼,高声道:“大王英明!”
  大王嘛,总是英明的不是?至于背锅这种事情,就让我范睢来吧!


第75章 诱之以利
  秦王稷看着面前恭恭敬敬的范睢,脸色也渐渐的和缓了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其实已经很清楚,之前所谓的从长平调兵的话,那确实是有些冲动了。
  毕竟秦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赵国而不是楚国!
  只不过一想到如果不调兵的话,东南两郡很有可能长时间饱受战乱,甚至有可能会完全被楚军给攻占,这就让秦王稷非常的不爽。
  自从东帝齐国彻底崩盘之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生过敌人打进秦国境内这种事情了。
  毕竟一直以来秦国的态势都是不停的对外扩张,不停的攻城略地,战场从来都不是在秦国境内,而是在秦国境外。
  就算是九年前失败的那场阏与之战,也是在赵国的国土上打的。
  可现在,明明秦王稷统治的是史上最强的秦国,却偏偏被早就已经踩在脚下的楚国人打进来了!
  千年小受竟然还想要翻身作主人?简直反了天了!
  这就是为何秦王稷会如此火冒三丈的理由。
  所以虽然已经基本上被范睢说服了,但是秦王稷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范君,若武安君不动,调王龁率军回援,如何?”
  很显然,秦王稷还是不太情愿放弃这个教训楚国人的机会。
  毕竟秦王稷现在已经是六十五岁了,以战国时代的寿命来看,秦王稷就算是今晚睡梦中去世,那都是不折不扣的喜丧了。
  在这个年纪的人,对于“失去”这两个字是非常敏感的,因为这种“失去”的感觉总会让秦王稷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失去生命!
  范睢看了秦王稷一眼,笑道:“大王多虑也。以臣之见,楚王元、黄歇、景阳之流,不过泛泛之辈。若我军胜赵于长平,则天下再无国可当我军精锐之师也。楚国不过我大秦帝国手下之败将,即令楚人复得两郡,待破赵之后我大秦亦能失而复得,王又何须忧之?”
  范睢所说的这番话,才是这位秦国相邦一开始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但是一开始由于秦王稷正在气头上,所以范睢必须得先想办法给自家大王消气了,才能够在这个时候把真正的立场说出来。
  毕竟秦王稷可是领导着秦国一步步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明君,这样的一个明君只要冷静下来,当然不会不接受范睢的正确意见。
  楚国只不过是小麻烦,赵国才是秦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所以范睢的态度很明确,在这种关键时刻,所有的力量都应该拿来干翻赵国,而不是拿来浪费在楚国的身上。
  至于楚国嘛,就让他先嚣张一阵子好了,等到收拾完赵国,还不是想怎么调教就怎么调教?
  范睢的话音一落,当下便有几名秦国大臣们出声附和,毕竟能当到这个职位的人真的没几个是傻子,察言观色的本领都不差,既然都知道秦王稷消气了,那么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刻自然也就到了。
  但是秦王稷也并没有立刻同意范睢的话,而是在皱眉思考了一会才开口道:“范君之意,寡人已知之,可如今长平一线赵军不肯出战,该当何解?难道寡人与大秦之希望,只能寄托在那燕人手里不成?”
  虽然秦国距离燕国的路程远较燕国距离赵国的路程要长,但是秦王稷知道燕国伐赵的时间点却要比赵丹还早两天,这是因为燕王在确定伐赵之后就立刻派出信使通知秦国方面了。
  虽然已经知道燕国出兵了,但是秦王稷的心中仍然觉得不太稳,毕竟燕国和赵国当了几十年盟友了,谁知道燕国会不会,又能不能狠狠的在赵国背后刺上几刀呢?
  如果燕国攻击赵国的力度比不上楚国攻击秦国力度的话,那也没多大用处啊。
  范睢道:“大王难道忘了臣前日所献之三策乎?燕国伐赵,不过臣之中策尔。若单凭燕国之力,成功与否尚在五五之数。但若臣之上策得成,则胜利于我大秦唾手可得!”
  范睢所说的上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
  说魏伐赵!
  然而秦王稷此时此刻,却没有第一次听到这个“上策”的时候那般开心了。
  事实上秦国的探子早就报来消息,魏国上将军晋鄙都已经带着十万魏军在邯郸城对岸的邺城钓了好些天的鱼了,但就是特么死都不过河攻击赵国!
  魏国要是不展开对赵国的攻击,就算有一百万魏军在邺城又有什么卵用?赵国又不会因此而损伤一丝一毫。
  不仅如此,凭借着秦国发达的间谍和密探网络,秦王稷更知道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早就已经到了魏国首都大梁,正在拼命的用各种手段游说魏王圉以及魏国大臣们不要出兵赵国。
  毫无疑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赵胜的行动到现在为止都是成功的,而赵胜的成功当然就是秦王稷和范睢的失败了。
  所以秦王稷便说道:“魏人迟迟不欲出兵,又当何解?”
  范睢笑了一笑,道:“以臣之见,魏王圉不过一逐利短视之徒,其所以犹豫不决,无非王予魏国之利不足也。魏有信陵君此等贤人,故魏王圉必知王允诺魏国之垣雍乃空割尔。若王愿以厚利诱之,则何愁魏王圉不举兵向赵?”
  说白了,之前秦王稷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点。
  想要魏国出兵当然是要给好处的,可是秦王稷一来不给钱二来也不归还魏国土地,反而把韩国的垣雍许诺给魏国。
  这不是把魏王圉当猴耍嘛!
  当然了,即便如此,那个每天想着开疆拓土想疯了的魏王圉在龙阳君的劝说下也差点上当了……
  可问题在于,魏国不只有魏王圉这种脑子不清楚的家伙以及龙阳君段干子这种因为各种因素站在秦国一边的人,更有信陵君魏无忌这么一个天下闻名的大能!
  秦王稷的外交骗术可以骗过别人,但绝对不可能骗过以贤能著称的信陵君。
  根据秦王稷和范睢所知,此刻魏国政坛之中最主要的反秦派,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信陵君。
  也正是因为战国四君子中的两位联手,所以即便是魏王圉真的很想和赵国开战也仍然被劝住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的原因。
  在平原君和信陵君的联手下,此刻魏国朝堂之中反对攻赵的声浪太大了,甚至势头都已经压过赞成攻赵的一派,所以魏王圉这个本来就优柔寡断的人自然是更加的举棋不定了。
  有鉴于此,范睢的意思很简单,既然骗是骗不了魏王圉的,现在情况又这么紧急,那么大王你还是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给魏国人,让魏国人替咱们卖命吧。
  秦王稷沉吟半晌,说道:“以范君之见,寡人当以何利诱使魏国参战?”
  给倒也不是问题,毕竟之前秦王稷也同样用这种归还土地的方法来破坏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联盟,这套路早就烂熟于心了。
  对于这个问题,范睢的心中早有答案,只见范睢微微一笑,山羊胡子下的那张嘴吐出了一个让秦王稷始料未及的答案:“陶郡!”
  “陶郡?”这个答案一出,不止是秦王稷,在座的每一个秦国大臣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第76章 一郡换一国
  之所以秦国君臣如此,实在是这个陶郡,对于秦国来说是相当特殊的一个地方。
  陶郡是秦国的一块飞地,所谓的飞地,也就是指和秦国本土不相连的地方。
  从秦国本土往东,要先穿过韩国,然后再穿过魏国,足足几百近千里的路程过后才能够抵达陶郡。
  为什么秦国会拥有这么一块和本土相隔如此之远的飞地呢?这还得从二十五年前的五国伐齐说起。
  五国伐齐的起因是齐国吞并了时有“战国第八雄”之称的宋国,宋国当时共有三郡之地,陶郡便是其中的一个郡。
  如果算上临阵倒戈背叛了齐国的楚国,五国伐齐实际上一共有六个国家对齐国进行了瓜分。
  这么一场大瓜分之后,楚国占领了齐国南方不少土地,赵国占领了齐国西边不少土地,魏国占领了刚刚被齐国吞并的宋国三郡,而最大的赢家是燕国,燕国在一代名将乐毅的率领下,把除了莒城和即墨之外的所有齐国疆域通通占领了。
  秦国和韩国,因为不和齐国接壤的原因,在这场大瓜分之中一无所获。
  韩国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最弱的国家,本身也是被秦赵魏三国挟裹着一同对齐国发动攻击的,所以即便分不到什么东西,韩国也无可奈何。
  但秦国不一样,要知道在五国伐齐之前齐湣王自称东帝,秦王稷自称西帝,秦齐两国当时并列天下最强,结果现在东帝齐国倒下了,已经是唯我独尊的西帝秦国竟然一点好处都没捞着,这秦王稷怎么可能乐意?
  当然了,从长远来看,五国伐齐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就是秦国,就好像苏联(东帝)的垮台最大受益者是美帝(西帝)一样,但是当时的秦国什么看得见的好处都没捞着也是事实。
  于是秦王稷决定去打打秋风,怎么也得替秦国弄点好处过来。
  一开始秦王稷打秋风的对象是赵国,秦王稷打算让赵国吐点好处出来给秦国。
  为什么是赵国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秦王稷在齐国垮台之后,给自己的秦国设定的下一个敌人就是赵国,所以削弱赵国当然是秦王稷所乐见的。
  秦王稷也很鸡贼,一开始秦王稷想要从赵国讹的好处并不是土地,而是一块壁。
  和氏璧。
  在秦王稷看来,你赵国捞了这么多好处,给块壁总不能推三阻四了吧?不给的话我秦国可就要打你了哦!
  但秦王稷万万没想到的是,赵国居然出现了一个蔺相如,不但把秦王稷狠狠的摆了一道,最终蔺相如以及和氏璧还都安然无恙的回到赵国去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完璧归赵”。
  被摆了一道的秦王稷自然是勃然大怒,等蔺相如走后不久就发兵攻赵,一定要给赵国一个好看。
  然而秦王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五国伐齐的总指挥、身兼燕赵两国相邦的乐毅出手了。
  乐毅暂停了伐齐大业,亲自率领燕国军队和赵军会合,组成燕赵联军和秦军对战。
  结果乐毅确实不愧是乐毅,在他的英明指挥下燕赵联军将秦军团团围困在林下,眼看秦国远征军就要全军覆没。
  无奈之下秦王稷和当时的秦相穰侯魏冉又是割地又是赔款,总算是让乐毅放了秦军一条生路,让秦军灰溜溜的回到了秦国。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兵困于林下”。
  这件事情对秦国君臣造成了很大的震撼,让秦王稷和魏冉意识到了燕赵联军的强大,又有乐毅这种不世出名将的指挥,即便是强大的秦国也难以抗衡。
  于是秦王稷和魏冉商议之后决定先不碰赵国这个硬骨头,找根软骨头啃啃。
  这一不碰就是十五年,直到十六年后秦国把楚、韩、魏吞得差不多了,又有了华阳之战的铺垫,秦赵两国才从阏与之战开始进入真正的战争对抗时期。
  而在当时,那个被秦国锁定的软骨头,就是将宋国三郡吞下来的魏国。
  而秦国想要从魏国拿到的好处,则是宋国三郡之中的陶郡。
  和燕赵联军相比,已经不复当年天下霸主之威的魏国显然是一个更好欺负的对象。
  事实也证明了秦王稷的判断,由于魏国并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援手,而且消化宋国故地也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昭王考虑再三之后,将陶郡让给了秦国。
  如此一来,宋国三郡之中魏国就得到了大宋郡和方于郡,而秦国则得到了陶郡。
  考虑到这三郡在五国伐齐之前原本并不属于魏国或者秦国,所以秦魏两国对于这个结果都表示满意。
  这就是陶郡之所以成为秦国飞地的由来。
  所以陶郡这块地方,在短短几年间从宋国土地变成齐国土地,然后又变成魏国土地,最后再变成秦国土地,估计当时陶郡的子民们心中也是比较崩溃的:“我是谁?我到底哪国的?”
  陶郡这个地方,无论是对于秦国还是魏国,地位都很不一般。
  陶郡之所以得名,乃是因为这个郡之中最富庶的城市——陶丘(又称陶邑、陶城)。
  陶丘位于济水南岸,距离位于济水北岸的魏国首都大梁城不过百里,从陶城出发度过睢水南下直至鸿沟,便是楚国未来的都城陈城。
  而从陶丘沿着济水穿过大野泽东进,既可以攻击此刻赵国控制下的阳晋、高唐等城市,也可以进攻齐国五都中的平陆城。
  总言而之,陶郡的地理位置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简直是太优秀了。
  有了陶郡,秦国不但能够成功的将魏国的疆土分成两半,而且在东方还有了一个威慑各国的前进据点。
  除了军事之外,陶郡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经济。
  宋国向来重商,而陶郡的经济又是宋国三郡之中较为发达的一个,陶郡的富庶可以说是天下皆知。
  以至于当时赵国的权臣奉阳君李兑和秦国权臣穰侯魏冉在讨论五国攻齐的时候,两人都想在瓜分齐国之后把陶郡作为自己的封地。
  而后来当秦国打下陶郡之后,这里也确实成为了穰侯魏冉的封地。
  在获得陶郡之后,魏冉对于这块封地相当重视,屡屡出兵攻伐陶郡周围的各国,想要为陶郡增加更多的领土,这也是秦王稷后来除掉魏冉时所用的借口之一——“公器私用”。
  正是因为陶郡拥有着如此之多的优秀条件,如果拿陶郡来引诱魏国的话,的确是要比什么垣雍靠谱得多,也有吸引力得多了。
  毕竟垣雍只不过是一座城,而陶郡可是一个郡,而且还是一个天下知名的富庶之郡。
  所以范睢在提出这个提议之后,便继续说道:“大王若将陶郡予魏,则魏必出兵攻赵,如此赵之灭亡可期。赵灭后我大秦放眼天下再无敌手,此乃魏国得陶郡之小利,而我大秦得赵国之大利也,王且思之!”
  魏国如果得到了陶郡,不但所有国土连成一片,而且国力也必然会得到增强,瞬间就能够从二流末尾国家爬升到二流前列,这对于魏王圉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但假如魏国能够以此出兵并帮助秦国攻灭赵国的话,那么秦国得到的利益却是要十倍于魏国了。
  毕竟以区区一个陶郡去换取赵国这个争霸对手的灭亡,这笔账怎么算都只有“赚翻了”三个字。
  在说完这番话之后,范睢就闭上了嘴巴,安安静静的等待着秦王稷的回答。
  范睢觉得自己该做的该说的都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就看秦王稷如何选择了。


第77章 废立
  秦王稷会怎么选择呢?
  老实说,这个选择一点也不难。
  要知道战国时代不同于后世,由于战争频繁到了几乎每年都要开始进行的缘故,因此各国的疆土和国境线都是一直随着战争而不停的变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割地求和,割地求助这种事情对于战国时代的任何一个君主来说都不少见,秦王稷也不例外。
  别看秦王稷现在是天下第一君,但是那并不代表着秦王稷这一朝秦国就牛逼的不得了,六国就真的如同苏洵在《六国论》里所说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那样花式跪舔了。
  事实上秦王稷这些年来别说是割地求助了,割地求和这种事情他也没少干。
  公元前296年,齐国战神匡章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历经三年时间攻破函谷关,兵锋直指咸阳城,让秦国面临一次严峻无比的灭国危机。
  刚刚登基没几年的秦王稷在三国联军的威逼下被迫向齐国称臣并且割地求和,然后才换得三国联军退兵。
  事实上如果当时的齐国相邦孟尝君田文不是因为担心灭掉秦国之后秦国土地被韩魏瓜分而让匡章退兵的话,秦王稷就要以亡国之君的身份载入史册了,就更别提什么承上启下,也没有秦始皇什么事了。
  好在后来五国伐齐之时匡章已经老死了,不然有匡章在的话,齐国会不会直接被其他六国一波流推平,那还真不好说。
  函谷关被破之后,秦王稷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终于抓住机会参加了五国伐齐把齐国一波带走,在商鞅变法整整七十年后终于让秦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战国第一强国。
  但即便如此,秦王稷也马上就遭遇了“林下之围”的惨败,被迫再次割地求和,不但将秦赵边境的蔺和离石还给了赵国,并且还不得已放弃了对赵国占领的胶东以及燕国占领的济西两地的领土要求。
  既然当年连割地求和这种屈辱的事情都干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