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途借势-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边走交流不多,肖子山也是提一提让杨东轩现有准备,至于领导会有什么想法、做法,肖子山自然不会多嘴。能够到这一层次的人,谁肚子里没有些扎实的东西?他看着杨东轩从普通教师在一年之内起来,超越大多数人到实职副处级别,背后有多强大的支持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岂会简单?

    提一句,是在示好。说多了,那是对领导智慧看低,是犯错误。

    肖子山敲门,随即推门进去,杨东轩跟在后,肖子山说,“书记,杨区长到了。”“书记,我迟到了,该批评,等下自罚三杯赔罪。”杨东轩笑着表态。包厢还有苏培秀和另一个人在,杨东轩便招呼,“秘书长好。”

    “杨区长到了,我给你介绍一位客人。”苏培秀说,“这位是从省里过来的大老板,江生江总。”杨东轩伸手跟江总握手,说,“欢迎江总,到城南区体会体会城南区的热情。”

    “江总在省城做实业的,书记请动这尊财神可费不少力气。”苏培秀说,听他这话,杨东轩心里反而有些茫然,肖子山提示了熊锐聪引进大厂项目,这时候苏培秀极力介绍江总,难道两者一体?可又不像啊。

    “苏常委说远了,我不过一个小商人,能够得到杨书记邀请,万分荣幸。”江总笑着说,对杨东轩不是很在意。像他这样在省城玩转久了,什么大人物没见过?到平秋市城南区来,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主要是散心的性质,没必要对地方小领导们在意。但跟杨东轩握手,也表现出热情,这仅仅是职业习惯罢了。

    这段时间,杨东轩接触到的人不少,特别是与省里沟通省教育发展规划建设试点工程项目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领导、行局、部门,知道杨东轩来历的和对他完全陌生的都有,便见到各人人物、各种脸孔、各样脸色,同时对人在自己面前的情绪也能够看得出一些。对江总的态度,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江总过谦,大财神拔一根毫毛都能运作一个大项目了。”

    “杨区长这话更不敢受,做生意的不管怎么吹牛其实就是借势,借地方发展大势来赚钱,要不然,把钱往水里丢不管多少都不会起泡。”江总笑呵呵的,似乎在说笑其实也是表示自己来平秋市的用意。

    “江总这话是本情,能够看清一个地方的大势,就是能耐就是发达的本钱。做生意的千千万,真做出头的都是顶尖人物。”杨卓林说。

    “杨书记也是一个看清发展大势的智者。”江总说,这话有几分真不知道,江总如此说也是因为他受杨卓林所邀到平秋市城南区来做一点注脚。见彼此说话都有用意,杨东轩听出两三分来,便坐下喝茶,不准备参言插话。

    苏培秀、杨卓林不时说几句城南区建设方面的话题,撩拨着江总,想将话题引出来。江总却不肯多说,也不提来城南区的用意。杨卓林试了两三次也放弃了,说话风向便转向一些。苏培秀突然说,“东轩区长,熊区长前些日子跟省城那边接触,引进一个大厂项目,听说了吧。”

    “苏常委,这阵子家里有点私事,断断续续请了几次假,回来后一直在几所学校那边转,被缠在里面出不来,区里的消息都没听到。”杨东轩不知杨卓林的用意,先退一步。“这是城南区的大好事,引进一家大厂,对城南区经济结构的改善大有可为啊。”

    “确实是这样。”苏培秀说。

    “书记,不知引进的是哪方面的厂子?”杨东轩确实不知详情,这种事本来属于机密,但苏培秀显然是要将这个作为一个主要话题来讨论,杨东轩这么问便是给领导脚踏板。

    “金属制造和加工业,产品覆盖在这一区域,能够消化掉,销路不是问题。”杨卓林说。

    “钢铁加工?有色金属、还是电镀业?”对于金属产业,涉及面非常广,可产品能够在平秋市这一区域消化掉的行业却又不多。应该与近来发展迅速的房地产也有关才合理,房地产业崛起,消耗的钢材急剧飙升,就近加工、炼化等确实有很不错的前景。杨东轩无法判断这个投入千万的大厂,主业是什么,但隐隐的担忧越加重了。上次在省城时,与周瑾瑜说到江南省的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异同,便说了近几年发达地区对重污染产业的限制,使得这些产业向内地迁移,想不发达、较封闭地域迁移、落户。平秋市地区很可能这种产业老板目标,引进这家大厂,会不会就是这种情况?

    心里有这担心,却不能直接说破。即使这家大厂真是这种迁移重污染产业,杨东轩也没有立场直接抵制。

    “这家大厂的具体业务还不知,有待进一步接触。”杨卓林说。

    “书记,大厂引进是好事,能够改变我们产业格局,有了第一家大厂进驻,就必然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城南区有交通优势,铁路、水运都便利,是不是要组建一个工业园区?”组建工业园在城南区也早提过,只是,市里、省里都没听过这方案。倒是平秋市有意要成立一个新区——经开区,将进入平秋市的工业项目集中在一块管理,是平秋市最优整体布局。

    如今各地组建开发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的热潮已经过去,各级部门对这类也有比较明确的限制和审批。不过,平秋市还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开发区,城南区如果引进几个长、几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也可争取运作出一个开发区或工业园区。

    杨卓林看一眼过来,不知杨东轩真实想法,他对经济方面不熟也没什么,这时说出这话却将话题扯大了。

    “市里几年前就在酝酿成立经开区,条件都无法达到指标,城南区即使引进这个项目,离成立工业园的硬指标还远得很。”苏培秀说,“城南区真有成立工业园的实力,书记肯定成市里主要领导了。”

    “话扯到哪了?没的让江总笑话。”杨卓林笑着说,对苏培秀的话没在意,“城南区交通相比平秋市其他区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毕竟在平秋市这一方地域,在外面的人看来,整个平秋市都是落后、封闭、贫困的,那会有商家看中这里?”

    “其实,平秋市如果有一条高速通往省城,再贯穿临省,才真正解决具体问题。”杨东轩说。

    “高速路?”苏培秀笑笑,“谁都想啊,可谁肯到平秋市来修高速路?”

    “还是面对现实吧,锐聪区长如果真引进千万的大厂,落户在什么地方是即将面对的问题。”杨卓林说,“这几次接触,对方有意在十里牌建厂,区里该有什么态度才好?”

    “杨书记,我插句话。”江生说,“十里牌这个地方用来建厂太可惜,划为商业用地,建造一组别墅群,不用五年,就成为抢手地块。”

    在十里牌建别墅,当然会有人肯买,城南区将这地块炒起来,确实能够拿到一大笔收入。杨东轩看江总一下,见他无风无波动样子,他的目标是要地?

    杨卓林摇摇头,对江总的说法只能笑笑。杨东轩说,“书记,对方看上十里牌,是因为那里的水还是水运?”十里牌有一个小码头,运货小火轮停靠便利。

年轻有为() 
交通运输的便利任何厂家都会看重,会节省环节成本。十里牌那段江面水流平缓,船方便停泊,同时,水位跟地平线差距不大,很便利抽水利用。当然,如果遭遇大洪水,十里牌也是洪灾易发地域,对建厂说来存在隐患。如果所建的厂是重污染行业,排出的污水没能完全处理达标,对平秋市本身的影响不太大,江流下游就遭灾了。大江傍平秋市流过,到城南区这边后流经十里牌,再折往东,继而流向省城方向。

    到省城,江流已经被污染得不成样子,污浊腥臭,水中完全是带着各种残渣、垃圾,如果用烧杯装一杯江水观察,体会和认知更具体。

    从某种角度说,将厂子落户在十里牌,对平秋市而言又是比较有利的。厂子排除的污染,将对平秋市水域影响较小,至于下游的区县、其他地市,那不用考虑。即使今后对方提出异议,大可推诿、彼此计较五年十年的,对厂子生产没根本性影响。

    如今,国民环保意识大为加强,只是,这种意识更多停留在大脑意识中,实际情况遭遇到污染往往是另一回事,或睁眼不见或吵骂几次,至于往环保部门投诉、写信、举报也会偶尔有人为之,可只要地方的政府支持这种厂生产就不会停,污染也不会减弱,抗争的人遭到挫折后也渐渐消停,骂几句娘、发一通牢骚而已。

    能够清醒地意识到重污染工厂进入本地将会有什么发生,杨东轩明白关键是要看杨卓林等城南区、平秋市主要领导的态度。杨卓林或许都无法左右这种大事,田盛、覃和平才是关键人物,他们对本地污染与否、江流污染与否会有多少责任感?

    “具体情况区政府那边还没有材料送过来,对方选址看中十里牌,水路、江水都是便利资源,谁不想要?”杨卓林说,也不回应江总建别墅群的提法。

    “十里牌离火车站也近,材料进来、产品出去,成本都会降下来。”苏培秀说。

    这个话题也聊不深,几乎没有什么信息,熊锐聪和厂方的意图或许也在这里,严格控制信息使得城南区这边有反对意见的也无法提出。杨卓林却不想如此被动,也许讨论这样的话题,听一听江总有什么说法,毕竟城南区这边的人对工业不熟,江生哪怕不是做工业本行,在外面做生意总有足量的信息可参照。

    “东轩,你是学化学的,多少也懂一些。金属加工厂对环境影响有多大?”杨卓林见话题方向总不得劲,直接提这个问题。

    “书记,我学的是化学学科基础,没涉及到工业生产领域的专业。金属生产、制造、冶炼、深加工等等,行业细分何止千万。从大的方向看钢铁行业、有色金属、铝电解等都是中污染行业,国内这些行业的生产都是牺牲环境来换取效益的方式,至于如何取舍,完全看地方的政府。如果这个大厂是重污染产业,放在十里牌落户,对平秋市说来牺牲确实要小些,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江总提议在十里牌建别墅群得到的回报比建工厂更丰厚,或许也值得城南区考虑到方案。”杨卓林想听具体看法,杨东轩虽没有更多的资料来佐证,内心真不想将重污染的大厂落户在十里牌。破坏那片农田,对市区的影响也不小,对今后的生活环境有多大干扰谁能预知?来之前,匆匆在电脑上查了些关于重污染的信息,有些情况触目心惊。

    江生看过来,或许是因为杨东轩提到别墅群或许是他对重污染看得比较严重,这与如今的领导群有些不同。

    “说到重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我是见过很多的,有专家提出,重污染产业得到的收益与今后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花费的成本比较,完全是得不偿失。”江总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只脚断了腿,即使医术再好,将骨接好,能够跟没断相比?显然不同的。再说,土地、河流、地下水源等污染过了,要治理就得用相反的物质来中和那些污染物,能不能完全中和消化腺别说,两种物质在土地里反应,这土质还会是之前的土质?显然不能再回到从前。不说我们国内,大英帝国当年首都伦敦的污染,至今多少年了,英国对环境够重视吧,如今,伦敦还不能恢复正常的环境,更不要说我们国内、我们的治污能力和决心了。

    当然,有所得就会有所失,国内人居环境稍微好点的,都是没有工业、没有加工厂、生产厂的地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地域闭塞,这些矛盾本身就像是不可调和、不可折中、只能取舍的现实。城南区也好、平秋市也好,今后都会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取舍,也该是杨书记你们这些肉食者头痛的时候了。”

    杨卓林呵呵笑了笑,对苏培秀说,“江总一语惊人,震耳发聩。东轩啊,你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这段时间在工作之余,多查找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做一些准备,也让我们今后在决定之前不要糊里糊涂的瞎说。”

    “好的。”这个工作任务杨东轩很乐意接受。

    苏培秀让人上菜、上酒,杨东轩不肯拿酒瓶,苏培秀笑呵呵地当了席长。给每个人斟酒,江生也不推托,表示自己酒量小,只能喝一杯,城南区这边客气,今天拼着醉也要多喝一杯。酒席上的话做不得数,倒了酒,先干一个,对江总到城南区来表示热情欢迎,也表达对江总到城南区来做事业的期待之情。

    江生没有多说,笑着将酒喝了,有这么一会也看出杨东轩在杨卓林和苏培秀心目中的地位,说,“这位小老弟是负责哪一块的?”“江总,我是给书记跑腿、打下手的。目前在学习、充实自身,工作上说单独负责一块能力有限还担不下……”

    “江总,杨区长是负责城南区文教卫方面工作,城南区近一年来最有起色的工作就是教育方面的基础建设。目前,城南区作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基础建设的试点,工程项目建设全部落实到位,过几个月,便能够陆续完工投入使用。”苏培秀说,倒是对杨东轩用心推介。江生听了这话,果然有效不同,看了看杨东轩微微点头。

    “杨区长年轻有为,来来来,我敬你一杯。”江生拿起酒杯来跟杨东轩碰,虽不觉得多热情,可比之前的神态有了变化。“江总,真当不得‘有为’二字,工作上说到底还是听书记指挥、听秘书长指点,按劳动意图执行。江总大老板、大财神、事业大成功者,正式我们年轻人仰望与学习的强者、能者,江总,今后有机会还要多向你请教,可要给点实在的哈,来,我敬你一杯。”

    喝下这杯酒,江生似乎和气多了,对杨卓林说,“杨书记,一个地方的发展最难得的就是人才,难怪城南区在平秋市地区脱颖而出,有你这样具有开拓性的领导、又有杨区长这样有执行力的年轻领导,城南区快速发展是必然的。”

    “城南区发展的根子还要有资本进入,开发、拓展商机,推动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才是发展的根本。当然,城南区也会不断地调整自身,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的良好环境,保障引进资本后能够得到更好的运转。江总,有没有决心过来试水?”杨卓林再一次比较正式地邀请江生过来投资。

    “江总,目前城南区的商机或许还没有完全显露,我没有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工作,不懂,说几句外行话,还清江总别笑话。”杨东轩说。

    “吃饭闲聊,天南海北的,杨区长莫要太认真啊。”江生笑着说,“杨区长如今抓文教卫方面的工作,还没接触经济这方面的事,其实,经济工作真接触了,也就那么回事,只要肯做事又有什么事做不好?再说,旁观者清,我很想听听杨区长的高见。”

    能够聊起来,对城南区说来便是工作上有进益,杨卓林和苏培秀都乐见其成,笑呵呵的抽烟看着他们。杨东轩说,“全国的经济形势喜人,沿海地区有着地域上的优势和强大资本优势,这些优势对商家们而言,机会都是均等的,到某种层次之后难分高下。要突破局势,大多数人会找新的商机,那么,这些人面临的选择有二,一是冲出国门,走进国际大舞台,二是向国内内陆开拓市场、整合资源。两者的风险和机会并存,谁才是最有利商家发展之地?我觉得,平秋市地区至少是一个不错的新领域、新市场。江总,我这个外行人真想听一听你的高见。”

    “杨区长还说不懂经济,你这番话仔细琢磨一番,就是一篇立论高原的大论文,发表出来会让很多经济学家都引起思考的东西。”

大厂() 
江生在城南区并不多留,也不因杨卓林、杨东轩等人游说留下任何承诺,不过是到城南区转一圈,或许,是有人给杨卓林透露江生的行踪,杨卓林作为书记邀请江生吃饭,谋求一个项目而已。杨东轩不多想,杨卓林的用意或者不仅仅如此,好在自己陪着吃饭,也不是没有收获,江生这样的大老板在省城根子深,说不定哪一天会再次有交集,有较好的第一次见面,以后总好说话些。

    吃过饭,送江生回大华大厦休息,杨卓林换要陪一陪,杨东轩先离开回银行宿舍。

    于此同时,熊锐聪在市里也在忙着,从省里接触这家名为远扬金属制品的公司、得知这家公司有意到平秋市落户,更看好城南区这边的交通便利,投资额度过千万或许总会有三五千万都说不定。接触后,听对方介绍情况,这个厂投建后每年的收益仅仅税收就会过百万,涉及到其他相关方面比如运输、用工、材料、生活物资消费、教育、住房、用地等等,对城南区经济改变前景可观。而居中推动这项目的,应该是田盛市长。

    市长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甚至都没有给他暗示,熊锐聪猜不到领导的意思,问过赵丽丽。赵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