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途借势-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韵秋,又瞎说什么。”宋玥秋脸颊通红,宋韵秋虽在打击杨东轩,那话有什么意思她也明白,同时,杨东轩心里隐隐有什么想法,她哪会不知?不过,彼此之间有太多障碍,宋玥秋自己心里也没那些想法。

    过两天,接到肖子山电话,让杨东轩过去汇合。从省里回来后,在苏培秀全力推动下,对一中剥离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和相关材料收集基本齐全。杨东轩在做自己份内工作之余参与其中,肖子山这时来电话,已经到综合全面材料的时候。

    进区委,杨东轩已经是熟人,径直去书记办公室。肖子山站在走廊上,见杨东轩到了,笑着说,“老弟,当大红人很辛苦吧。这几天不停奔波……”

    “我是哪门子红人啊,肖哥你是在取笑老弟,可不成。”杨东轩笑着说,“我再忙,还有老哥在老板身边忙?”

    “都忙都忙,我说,等忙过这段,得聚一聚,放松放松,尽兴喝两杯。”肖子山非常真诚。

    “好,我听肖哥的。”两人相视而笑,这事便定下来。

    进办公室,杨卓林坐在沙发上,招手让杨东轩过去,肖子山要泡茶,杨卓林说,“没必要了,东轩,这些材料拿回去看不迟,我们过去跟叶区长碰面。”

    苏培秀没有跟着走,杨卓林带了杨东轩和肖子山,没有往区政府而是往香港街。车进江天茶楼,见叶幸秘书李昌华在等候着。见他们过来迎上来招呼,不免多看了杨东轩两眼,对这个同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

    杨东轩在区政府那边走动较少,但李昌华知道不少关于杨东轩的事,此时,区里两大巨头碰面,他夹在里面是什么意思?

    想归想,脸上却不会有任何表露。

    茶楼已经订好包间,叶幸先在里面坐了。见杨卓林进门,站起来,说,“书记到了,请坐。老习惯?”

    “老习惯。”杨卓林应一句,坐下,对杨东轩说,“坐下吧,要什么茶自己点。”

    杨东轩先跟叶幸问好,叶幸也没料到杨卓林会将杨东轩带来。前两天到省里办事,城南区的压力消除,他是知道的。杨东轩自然立下功劳,只是,今天见面又是为什么?

    “东轩局长,坐。”叶幸不浓不淡地说,虽然对杨东轩有些欣赏,可杨东轩跟杨卓林太紧,自然不可能站到他阵线去,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

    “谢谢。”杨东轩坐下,点了一杯八宝茶。肖子山、李昌华也各自点了,李昌华跟着出去弄其他点心、瓜果。

    “叶幸区长,你先看看这东西。”杨卓林将材料递给叶幸,叶幸接了,先看封面标题,心里一紧,不由地看杨卓林一眼,见他风轻云淡的样子,心里也有火。一中剥离项目上回确实是区委在推动,可这些工作不得是由区政府来主抓吗。

推辞() 
推 辞

    心里想法虽多,叶幸也只能压住,沉着脸看材料。 看了材料封面便大体知道内容,之前,杨东轩曾提出一中剥离,花两亿再建一所学校,他作为区政府老大,也做过一些功课,对这个提法搜集过一些资料。但翻看材料后,心里便惊到了,从材料上推测,之前给市里压制的一中剥离的提法,杨东轩和杨卓林等人依然暗中准备着,到目前已经相当完备。

    今天过来,是要重新提起这一话题吗?

    叶幸速度不慢,只是材料五十多页,也要一些时间看。杨卓林不急,喝着茶,杨东轩更不能表现出急切。李昌华点了吃物回包间,见自家老板专心看材料,也不敢出声,眼观鼻静坐等待。

    叶幸将材料合上,手压在上面,抬头看杨卓林,神态严肃。杨卓林笑笑的,没有直接为叶幸解惑,说,“东轩局长,你给叶区长汇报情况吧。”

    这是杨卓林掌控了主动权,又让杨东轩跟叶幸之间稍化解一些芥蒂。一中剥离的工作往下推动,杨东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叶幸也能够看出其中的玄妙,这时候,杨东轩主动些,叶幸也容易接受。

    杨东轩点头,说,“区长,之前周瑾瑜周老来城南区时,曾留下话,会到省里问一问建设项目资金。只是,后来一直没有消息,我也不敢瞎猜。这回书记到省里去汇报,将我带去,到省里见到周老,他突然问起一中剥离答情况,我便将城南区的一些额情况粗略汇报了,周老听后让我将这些情况到省府教育督导室屈亚男厅长那汇报,之后又带我去见省教育厅张处长。

    屈厅长、张处长都承诺帮忙向省领导提这个项目,具体怎么操作我一点都不知。跟书记汇报后,书记指示具体工作听政府这边,情况大体就这样。”

    杨东轩知道不可能将他摘除干净,叶幸不能跟杨卓林计较,心里的郁闷必然落在他身上,只是,已经选择在杨卓林这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杨东轩这番话叶幸也只信一半,但事情已经这样,如果不是在省里得到确切的答复,杨卓林不可能将准备工作做得那么周全,也不可能从省里回来两天后才来跟他沟通。收拾自己的心情,叶幸对杨东轩点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汇报,说,“书记,这个项目对城南区教育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得加强力度,务必将准备工作做到完善、全面。”

    “我也是这样想,平秋市教育工作在全省落在最后多年,这是一场机会。我们不是要争取,而是必须拿下。老叶,我提议成立一个项目工作小组,你我担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全力以赴推动这工作。”杨卓林说。

    “我同意。”叶幸说,“这个小组很有必要,书记你担总责,具体事务抽调人手,平时工作我来督促抓紧。你看行不行?”

    “好。”杨卓林当仁不让,这时候不是谦虚退让的时候,“杨东轩虽然年轻,但对教育建设方面工作是有能力的,其他还需要哪些人来配合工作,今天就定下来。”

    “东轩局长是个人才,年轻,才有活力、精力、有使不完的劲,正好多磨砺磨砺。”叶幸说着,接连提了几个名字,对区政府这边的人,他熟悉。

    小组的名单定出来,区政府几个主要领导都挂名在其中。除了杨卓林、叶幸之外,熊锐聪和另一个副区长都是领导小组成员,若非空缺一个主抓教育的副区长,还会多一人。小组成员里,做具体工作的则是区里一些职权部门的业务精干、副职等组成,确保在需要任何一部门支持时,不会有拖沓、推诿。

    杨东轩很想将文璐拉进来,文璐对城南区的情况熟悉,文笔也强,资历也够,只是,他此时不好开口。在杨卓林和叶幸面前,杨东轩资历太浅。当然,背后跟杨卓林说说,或跟苏培秀说说,把文璐运作进这个小组也不算难事。

    文璐进来有不少好处,杨东轩琢磨着要不要将她拉进来?心里多少有些犹豫。私心里也矛盾,跟文璐天天在一起,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深,今后还可能分开?她或许不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又很在意这些亲密,文璐这种性格的人,真难琢磨透她的心思。

    到此时,叶幸心态也平和了,说,“书记,小组具体工作还得有一个抓常务工作、统筹协调的人,是不是将这个在交给杨东轩局长负责?”

    杨卓林看向杨东轩,他的主要任务是跟省里那边联络,城南区这边的具体工作反而不要太参与太多。可叶幸提出来,对杨东轩能力上既是考验也是锻炼,更主要的是一次重要资历。这样的资历对今后升迁有不小作用。如此,便不好否决叶幸这一提议,想看看杨东轩自己的意思。

    统筹协调牵涉很广,工作涉及到城南区甚至市里诸多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能力、资历和人脉,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资历、人脉是杨东轩目前最缺的东西,当然,如果能力足够,这次工作完成后,他在城南区或平秋市将积累大量的人脉,今后工作会顺利无比。

    杨东轩有自知,以目前自己的情况,真要做统筹、协调工作会非常被动的。城南区不少人对自己有较深的成见,比如熊锐聪阵线上的人、年连成的人等,还有一些人见自己提升得快,心里有妒忌和不满也会在工作上设置障碍,对工作的推进极为不利,会将一桩大好多事情演变成一场波及面较大的政治较量,自己虽不担心,但总是不利工作目标的实现。

    “书记、区长,我年轻、没工作经验,最适合的工作就是跑跑腿。统筹协调要有足够的大局观、也要熟悉各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是我的弱项。”杨东轩说,看向两人。叶幸虽提出这一提议,并不是真想杨东轩来担这样重任,便看向杨卓林等他决策。

    “再考虑考虑。叶区长,区里准备工作开始的同时,这个项目还得跟市里汇报。市里有什么指示,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杨卓林说。

    “书记,向市里汇报还得你出马……”叶幸自然想他去汇报,只不过杨卓林肯定不会让出这样的机会。

    “好,我尽快与市里联系,沟通这一工作,小组这边你来主持,市里那边有了具体指示后,立即全面推动工作。”

    出茶楼,杨卓林让杨东轩跟着上车,随后往市里去。没想到杨卓林办事会这样紧迫,应该是考虑周全了,叶幸才得知推动一中剥离项目,即便有其他想法,也来不及跟外面沟通。杨东轩体会着最近的经历,感受不小。

    以前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教育战线的人文人意味浓,人与人之间等级观念淡薄,即使有些勾心斗角的事,也显得浅显多数谨守着心里的底线。之后,听文璐说了不少事例,体会终究没有自己经历来得深透,默默地品嚼着,今后开展工作才更有章法。

    所谓官场智慧,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里,感悟到规则里的内窍、规则。

    见杨东轩没多问,杨卓林很满意,两人在工作上网来不少,但真正接触并不多,之前杨卓林也未必有真心要接纳这个年轻人。如今却不同了,杨卓林才会在种种小事上看杨东轩的反应和表现。

    之前在叶幸面前推掉负责统筹协调的工作室有自知、有分寸,此时不多问、不乱说话则是沉得住气,这些都是年轻人常常缺少的东西。

    “东轩,我们去市里找领导汇报一中剥离筹备工作,关于项目在省里那边的情况,由你来阐述,先准备准备。”杨卓林说。

    “是。”杨东轩轻声应了。肖子山在车前排副驾驶座上,自然体会到杨东轩在自家老板心里的变化。

    第一次来市政府,十二层高的大楼,大楼前宽敞的空地,有台阶、绿化带、小舞台和音乐喷泉,还有休闲器械。黑油油的炒砂路是八车道的,并不显得特别宽。

    走在市政府大楼前的十级,九阶一组,共三组,不知是不是取九五之尊的意思。不管怎样,走在台阶上,自我感觉如同蚂蚁一般渺小,让人心里无端生出几分自卑。

    敲门进副市长办公室门,江敏敏是抓平秋市文教卫工作的副市长,五十一岁,已经是第二届任这一工作。也因此,江敏敏在平秋市教育口有很深的影响力,教育口管理层领导不少人是经她的手提起来的。对平秋市教育的困境、发展阻力、布局和发展思路,江敏敏同样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见杨卓林进来,江敏敏说啊。快请坐。”

    “江大姐,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虽想到江大姐这里来请教,又怕打搅大姐、影响大姐的工作啊。”杨卓林笑呵呵地说。

江敏敏的选择() 
没想到杨卓林与江敏敏副市长称姐道弟的,关系可见一斑。 这让杨东轩放心不少,市里之前对一中剥离的态度是明确的,如今,要突然反转,必要有强力的支持才会顺利。

    “什么事?还能劳烦你这个大忙人亲自过来。”江敏敏笑着说,虽然杨卓林身边跟了两个人,却不去注意。

    “江大姐一直关心我、关心城南区的教育工作,我哪会不知。江大姐,我先介绍一个年轻人。”说着将杨东轩拉到身边,“这是城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东轩,目前城南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探索就是他在推动,很有想法的一个年轻人。”

    “江市长好。”杨东轩郑重见礼,领导第一印象很重要,作为年轻人在礼貌上要讲究。

    “不客气。”江敏敏看着杨东轩,城南区引起的一些风波,她是知道的,杨东轩这个人也听说一些。这时候,杨卓林如此郑重带来见面和介绍,肯定还有其他意思。对杨东轩点点头,说,“不错,怀德镇学校的事做得好。”

    “谢谢江市长鼓励。”杨东轩说。

    “江大姐,今天过来是有这样一件事。”杨卓林微笑着说,“城南区在建设工程上以前存在一些不足,省里督查组周老指出我们的工作漏洞,责令城南区做好弥补工作,免得发生安全事故,这是对我们关心。

    当初,到平秋市一中巡查时,曾提过一中格局偏小、学位严重不足。杨东轩当时在旁,提到请周老到省里反应城南区的情况,周老答应了。后来,一直没有具体消息,城南区这边曾动议过一中剥离的话题,市里认为时机不成熟,我们也将这一工作先放下了。这次到省里汇报城南区自查自纠工作,汇报后周老将杨东轩叫去,透露了省里对一中剥离项目的意向,认可我们目前的困难,有意解决我们新建一所高级中学。具体情况,东轩,你给江市长汇报吧。”

    说到这,江敏敏已经听出一些名堂。对一中剥离的提法,她也是有想法的,最初是支持的态度,毕竟剥离初高中后有利管理和发展,资源上也可重点偏重,对教育成效有利。只是,后来认清了形势,平秋市在未来至少五年都不可能有财力来改善教育方面的投入,更不要提基础建设,进行新学校项目建设。

    再提一中剥离就不恰当了,舆论力量会让不少人看不清现实,会让市里领导工作上被动。特别是一些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他们有可能将提案交到市里进行讨论,也可能交到省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再说,一中剥离的话题说多了,对平秋市一中教师、学生也是冲击,队伍的思想不稳定,同样会让工作受到不良影响。

    杨卓林所说也是一中剥离的话题,这跟之前城南区准备将一中剥离话题推向社会进行大讨论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今天有了新的内容。

    省里有周瑾瑜这位大人物在关注,而且,省里已经有这意向,事情便完全不同。江敏敏对省里的情况所知虽不多,跟脚也不深,对周瑾瑜的能力和脾气还是了解的。

    不急着跟杨卓林和杨东轩表态,要先消化一下杨卓林所说的内容。省里有意向推动平秋市一中剥离项目,市里这边怎么没有一点动静?按说是该平秋市先规划,将规划提请省里审批、立项,再寻找建设资金才符合一般程序。

    杨东轩给带过来不算,还让他汇报具体过程,这就有意思了。江敏敏虽不知城南区到省里的详情,可杨东轩与周瑾瑜之间有共同救人的经历,周瑾瑜要抬举他也是情理之中,见面对此理解,也愿意这种舍命救人的人提拔启用。

    江敏敏走到办公桌背后,拿出工作笔记,显得对即将的汇报很重视。再回到沙发,才让杨东轩汇报到省里之行的情况。杨东轩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汇报明白无误又显得重点突出,把自己那份功劳忽略而突出杨卓林的成就。

    十几分钟,将事情汇报清楚。杨卓林才接着说,“江大姐,我觉得这是我们平秋市一中发展的机会,具体怎么运作还要江大姐来做主。”

    江敏敏笑眯眯地,将笔记里记录的东西再扫一眼,才抬头起来,舒缓一下身子。说,“东轩局长为我们市立了大功啊,老弟你得多给他锻炼机会,人才难得,品质好素养高的人才更是稀缺。”

    “那是,是人才放到哪里都会闪光。”杨卓林笑着说,听江敏敏的语气,知道这次来见面应该达到效果,也是高兴。

    江敏敏话题一转,说,“一中剥离搬迁不是新话题,之前我就支持这一工作,不过,市里虽有这样的想法,奈何客观因素不少,这项工作迟迟不能正式启动。平秋市一中要怎样建设却又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大事,正如省教育厅张处长所说,平秋市教育规划要有一个全盘的方案,不能打补丁式的建设。至于怎么规划,还得请示市里主要领导,再请专家进行把关。”

    不论是杨卓林还是江敏敏,都不可能决策这样的大事,向领导汇报,争取同意推动这一工作,之后在执行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就是最好的结果。

    今天杨卓林过来专程汇报这一工作,也是起到这样的作用,不可能直接跳过江敏敏去找市里主要领导。江敏敏赞同后,再找主要领导汇报,以后工作推动起来就少很多阻力。当然,也是因为杨卓林与江敏敏之间的关系好。

    江敏敏得知一中剥离项目资金有眉目,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