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她留了个心眼,没有直接打电话去厂里头,而是通知了王大军,送一百袋面饼过来,连着一千只纸碗。
  咸腌菜炒猪油渣,直接来两大脸盆。
  “两百五十块,真的不能再少了。”林蕊正色道,“这个面饼本来就一块一毛钱,这个纸碗跟小叉子加在一起也是一毛钱,咸菜还有猪油渣,我就是白送,也得考虑炒起来耗费的油跟柴火。”
  无苦眨巴两下眼睛,感觉她小师嫂怎么挣的比自己卖的钱还多啊。
  一千份面条,小师嫂得熬多少猪骨头汤啊?
  他总觉得加在一起的花费应当不止五十块。
  苏木心里头却舒服了不少。
  要是蕊蕊看在这人是那个邹鹏堂哥的面子上就主动打折,他才不痛快呢。
  蕊蕊辛辛苦苦想出来的法子,凭什么要便宜别人?
  林蕊干净利落地收了钱,主动邀请大表哥跟孙泽去饭店里头坐坐。
  她转头冲邹鹏笑:“你要没事的话,一起过来吧。我玲玲姐做的寿司跟寿喜锅都不错。”
  饭店的二楼,其实有点小资情调的,很应该拉拢追求格调的青年男女过去用餐。
  不过,今天林蕊没心情推荐饭店的招牌。
  她现在一门心思地想要促进方便面换卡车。
  穿越过来这么久,她头回觉得自己跟国家命运隐隐约约联系在一起了。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她就忍不住有点小激动。
  进了店之后,她示意邹鹏自己到处去看看,然后自己则盯着大表哥不放。
  “生产方便面运到苏联去,不能光想着挣快钱,还要打造出我们的品牌来。”林蕊眼睛闪闪发亮。
  上辈子她虽然不怎么关心经济政治,但也隐隐约约地知道,在有些地方,中国制造相当于假冒伪劣产品。
  那些早期去苏联解体后国家做生意的华人,因为太过于逐利,只想挣快钱,反而将名声给搞臭了。
  就是现在,假冒伪劣产品也遍地,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林蕊目光灼灼地盯着大表哥,认真道:“赚钱的时候也要注重品牌打造,这样才能长远地赚大钱。”
  大表哥揶揄她:“那你打算怎么长远地挣大钱啊?”
  林蕊得意洋洋:“山人自有妙计。”
  铁路是最好的信息传播枢纽,铁路四通八达,可以通往全国各处。
  现在就有个极好的广告传播方式,纸碗面饼以及小叉子。
  林蕊眯起眼睛,痛快地说出了自己的主意:“其实面饼加上纸碗,还有小叉子,在一起成本还不到一毛钱,但它的广告效应远远超过海报。”
  她的办法是免费捐赠,在纸碗上印刷广告,然后免费将一套面送给滞留的旅客。
  国民勤劳又朴实,在民工身上体现得尤甚。
  虽然是一次性纸碗,可是他们照样舍不得用完就丢,而是会清洗干净,晒干了,等着下一次再用。
  刚才他们临走的时候,就有民工过来试探着跟她打商量。
  他就用原先吃过的碗,可不可以便宜五分钱,再卖一份面给他。
  纸碗被使用的时间越长,看到的人就越多,广告传播的效果就越好。
  这个辐射面可不亚于在电视上花重金打广告。
  现在的电视广告都是万字起步。
  可发出这样一万张广告所需的成本仅仅为一千元。
  是不是很划算?
  大表哥懊恼道:“可惜我手上没有什么产品,不然我立刻就投你这个广告。”
  林蕊笑嘻嘻的,双手一摊:“那我可就只能直接找造纸厂了。”
  他们生产的纸碗除了素面的,还有不少外面印了工厂logo,算是隐形广告。
  林蕊抬眼见邹鹏从二楼走下来,手上多了一盒寿司,笑嘻嘻地跟他打招呼:“有件事情,不知道你堂哥能不能帮忙牵线搭桥?我请你吃寿司。”
  邹鹏笑了起来,点点头道:“什么事?”
  “是这样的,现在滞留在火车站的民工不少,有人想给他们捐赠食物,就是刚才的碗装方便面。不知道你表哥他们能不能帮着安排一下?”
  邹鹏眉眼笑得极为舒展,高兴地应下:“当然好,他们一定会给捐赠的人发锦旗的。”
  现在各个部门的经费都极为紧张,这么多人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
  少年立刻高兴的过去给火车站打电话,联系他堂哥。
  苏木面色不豫,连林蕊送到他嘴边的鹌鹑蛋都不肯张开嘴吃。
  少女拉着他翘了一下午的课,颇为心虚,嘿嘿笑着:“怎么啦?谁欺负我们苏木啦?姐姐罩的人也敢欺负,姐姐帮你揍他去。”
  苏木不满地嘟囔道:“干嘛还要过他一到手啊?现在有人捐东西,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平白无故的反而倒像是他们欠了邹鹏一个人情。
  林蕊点点苏木的脑袋。
  哎哟,她可真犯愁,这傻孩子想问题,怎么就不能长远点呢?
  邹鹏是学生,是他们的朋友。
  可是邹鹏的背景却不简单,他是外交世家出身。
  “猜也猜得到,他这位堂哥家里头的背景也差不多。他现在促成这件事情,是不是在领导面前露了脸?咱们能结个善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多伸伸手。”
  做人做事很多时候结的就是人脉,越是怕麻烦就越麻烦。
  前期准备工作做得越多越细越全面,后面的事情才会进展得越顺利。
  眼下想用方便面从莫斯科换到他们的大卡车,没有官方行方便,可没那么简单。
  所谓掮客,做的从来都是两头的买卖。
  大表哥听得哈哈笑,不住地点头,夸奖林蕊:“你要是当个倒爷,说不定现在早就是百万富翁啦。”
  这丫头脑袋瓜子灵活的。
  林蕊正色道:“我这可是为了您的事业和国家经济发展。”
  邹鹏那边直接谈妥之后,林蕊也将电话打到了造纸厂中。
  许老板已经尝到了广告效应的甜头,应该不会吝啬于这点儿投入。
  果不其然,听了她的建议,许老板相当痛快地应下了捐赠方便面。
  他感慨道:“你干爹可真是高人,想出来的主意跟我们果然不一样。你看看老胡的那个电动车,才在广播上打了一个多礼拜的广告,立刻有人摸上门订单子。可惜人家广播台不让他继续打下去,否则的话效果肯定更好。”
  林蕊一愣,下意识地追问:“为什么不让打?当初不是说好的赞助整出广播剧吗?”
  第一季10集广播剧播出后效果非常好。
  从第3集 开始,里头就已经相当有预见性的发现这部剧有希望成为热门,立刻联系孙泽,让他接着写下去。 
  刚好孙泽为了讨他追求对象的欢心,趁着坐火车跟住旅馆的时间,又写了续集,这回是个盗墓案。
  薛老师他们喜出望外,立刻拿过去配。
  现在第二季广播剧已经安排上了。
  林蕊他们班就有同学在追听。
  许厂长也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只知道广播台的意思好像是,当初电动自行车厂赞助的就是第一季《防空洞的哭声》,后面的剧集已经有了新的广告商,双方的合作结束了。
  许厂长感慨道:“还是看不上我们这些小打小闹的厂子子啊。老胡都说了,赞助费可以翻倍,结果还是不行。”
  林蕊心中十分不快,愤懑于广播台的过河拆桥。
  当初广播剧无钱启动,是她辛辛苦苦拉来的广告赞助商。
  现在眼看广播剧火了,他们就这样迫不及待地翻脸不认人,实在太过分!
  就算是房租到期,原租客也应该有优先承租权。
  胡厂长又不是不给钱。
  林蕊咽不下这口气,立刻打电话找薛老师,她一定要问个清楚。
  否则这事传出去,她以后还怎么当这个中间人。


第179章 植入式广告
  薛老师也十分头痛。
  她再三向林蕊解释; 因为这事; 她跟分管领导吵了好几架; 还闹到了台长面前,真是不行。
  因为现在的广告厂商是台里的老客户,之前就一直赞助广播剧跟小说联播节目。
  台里头选择广告合作对象自然会倾斜性照顾对方。
  林蕊在心中冷笑。
  薛老师没有明说; 但她已经隐隐约约地捋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显然人家一开始看不上这出广播剧,拒绝赞助。
  结果电动自行车厂捡了个漏; 意外飞升; 彩电厂又惊讶地发现这居然是个爆款; 所以忙不迭地过来要求加入。
  广播台好歹是省级事业单位,大约觉得电动自行车厂这种乡镇小企业没什么大不了; 立刻凭借合同里头的漏洞,让人家三振出局。
  他们觉得自己挺牛掰的,想怎么耍电动自行车厂就怎么耍,殊不知他们也是被人耍的。
  那家彩电厂不照样将他们当成猴儿一样耍。
  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走了再来,你们还得屁颠颠的迎着。
  大家是合作关系,广播台非要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这么卑微; 人家不踩你的脸踩谁。
  挂了电话; 林蕊的脸拉得比面条还长。她心中有团火在熊熊燃烧着,烧得她两只眼睛都像是炭火。
  孙泽拍着手笑:“这么一看; 我们蕊蕊可是个大美女,娜斯塔霞。眼睛多漂亮。”
  林蕊这会儿真发了怒。
  她小脸通红; 眼睛里头蒙着的全是水润润的光。
  摸着良心说,按照孙泽的审美观,蕊蕊生气跟大笑的时候一样好看,生机勃勃。
  少女气得在店里头走来走去,口中不停地念叨:“气死我了。”
  苏木生怕她撞到了人和热汤锅,赶紧跟上去拉住她的胳膊。
  李蕊还在跺脚,咬牙切齿地瞪着脸上挂笑的孙子。
  孙少下意识腿一疼,老疑心自己还会再断一次。
  他赶紧收拾了看热闹的心思,假模假样地关心林蕊:“怎么了,这是?”
  待听说广播台弃了电动自行车厂,选择彩电厂作为合作伙伴,孙泽不以为意地摇摇头:“不奇怪,现在彩电可是个香饽饽。”
  去年的抢购狂潮,让所有的彩电厂仓库都被扫荡一空。人们托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走后台,也要弄一台彩电回家。
  手头宽绰的家庭,甚至连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将来成家立业要用到的彩电,都想办法先存下来一台。
  国家有关部门从中发现了商机,决定实行彩电专营。
  什么是彩电专营呢?就是国家指定销售点,比方说现在有一百个地方卖彩电,砍掉绝大部分,只留下十处。
  至于哪些地方能够被留下,那里头的文章可多了。
  国营商店自然被排在前头,私人销售点当然不配有姓名。
  除此之外,彩电还俨然成了奢侈品,今年二月份就开始征收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
  这个奢侈品税多少钱呢?比方说店里头那台18寸的彩电,当时是花四千块钱买的,按照现在的标准,就得额外再交九百块钱的税。
  彩电如此抢手,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广播台上赶着想跟人家搞好关系也是理所当然的。
  林蕊眨巴两下眼睛,表情一言难尽:“真的?”
  孙泽点点头:“都开始实行了,我骗你做什么?”
  林蕊深深地叹了口气,旋即捂着嘴巴狂笑不已。
  哎呀妈呀,原来传说很有可能是真的。
  据说某位副总理视察手表厂,当知道一块手表抵得上普通工人几个月工资时,高兴地表示,那全国手表厂开足马力生产手表,每个老百姓都有几块,那不就全过上好日子了。
  有些领导是真的完全不懂经济,连最基本的经济常识都没有。
  现在大家都卯足了劲儿,拼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相方设法增加销售点扩大销售市场,他居然来个彩电专营,还收这么高的附加税?
  全国彩电厂到底怎么得罪了这位婆婆呀?真是被坑死了,都不打商量。
  去年彩电卖疯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关部门心里头就没点儿逼数吗?
  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里头都说的清清楚楚,物价闯关失败,导致物价飞涨,人民抢购恐慌情绪普遍存在。
  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销售正常情况。
  以此为依据来实现彩电专营,那会坑死开足马力生产彩电的厂商。
  这么多彩电,这点儿销售渠道他们要卖给谁?
  产品在仓库里积压一天,就意味着他们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大一成。
  现在大家都已经被三角债搞得头大如斗,再来这么一出,就等着停工破产吧。
  林蕊不住地叹气,完全不敢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难道就没一个人懂吗?”
  少女的指责明明跟邹鹏毫无关系,可是少年的脸依旧忽而一红。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家族都是从政者。
  大表哥眯着眼睛笑:“大概国家是觉得现在生产彩电的厂商太多了,需要优胜劣汰一批吧。”
  达尔文早就教导过我们,物竞天择,生物是如此进化的,企业也一样。
  也许有关部门的本意是想保护国有企业,可是如此一来基本上被拖垮的都将会是国有企业。
  为什么?
  因为它们长期缺乏竞争的意识,被过度保护的后果是不曾经历危机锻炼,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即使有人意识到不对劲,但以国企繁冗复杂的流程模式,从一件事情提出来到真正实行,半年都算迅速了。
  可半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让这个厂子被活活拖死。
  孙泽漫不经心地笑,只有死亡才有新生,抓住这个机遇的话,彩电行业很有搞头。
  人民还是需要物质文化来充实满足精神世界,倒了一大批彩电厂,那就需要真正的行业巨头出现。
  不过,这些跟他没关系,他不关心。
  林蕊可不能让他置身事外,她还需要孙泽来实现她的计划。
  当初要不是出于对她的信任,哪怕这个信任因素只占1/10,电动自行车厂,也不会在资金那样紧张的情况下,依然痛快的掏出钱来支持广播剧的录制。
  现在孩子都生出来了,孩子却跟他们没关系了?
  要真就此咽下这口气,那她以后还怎么在业内混?
  送走该回家见长辈的邹鹏,少女转过身,盯着孙泽,正色道:“孙哥,你第三季的稿子什么时候交?”
  第二季已经在录了,来不及,那只能从第三季的广播稿上做文章。
  林蕊打电话给电动自行车厂的胡厂长。
  跟她想的一样,这位胡厂长即使天都黑了,还泡在厂里头,跟技术人员们一起探讨产品的性能问题。
  听了林蕊的道歉,胡厂长连连表示:“这又跟你没什么关系。半仙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办法还是很好的嘛,只不过我们没经验,吃了点小亏而已。”
  林蕊正色道:“不行,这件事情不能就此揭过。胡叔叔,我会想办法弥补的。这次我不收你点子费,我只要求你送一辆电动自行车给无苦。另外,半年内新增加的客户,我还是要求每辆提成十块钱。半年后我就不收钱了。”
  胡厂长笑了:“无苦小师傅年纪还太小了,那个电动自行车他骑不了啊。”
  “没关系,孙泽能骑就行。”
  吃饱喝足,正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的孙少立刻跳脚。
  开什么玩笑,和着他以后还得给了小和尚当司机?
  居然是电动自行车的司机。
  小轿车他就不指望了,好歹买辆哈雷摩托车嘛。
  林蕊冷酷地看着他,直接戳人心窝:“你的广播剧还不够红,什么时候哈雷摩托车想来投植入广告,你再骑吧。”
  没错,她想到的补救方式就是在广播剧里头插植入广告。
  幸子衫光夫衫,还有小鹿纯子头什么的,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的植入广告。
  事实证明,现在这样的广告形式,效果也非常的好。
  或者说是出乎意料的好,因为人们对这种形式还不熟悉,也没有生出反感情绪。
  第3季的广播剧中,小和尚无苦跟他的朋友孙泽多了一辆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他们骑着时兴的玩意儿四处办案。
  除此以外,他们还搭乘过卖菜的老农骑着电动三轮车,免费品尝了人家在集市上卖的速冻水饺跟汤圆,用的是一次性纸杯跟纸碗。
  孙泽眼皮子直跳,忽而反应过来:“你说是一网打尽,一个都不落下啊。”
  林蕊挑挑眉毛:“还没完呢,我们郑家村的草莓也要上市了。”
  还有蒌蒿,已经卖了好几茬。
  小龙虾的口味如此好,大棚里头养殖的跟油菜地里套种蘑菇鲜嫩爽口,客官,不考虑来点儿尝一尝?
  大表哥兴奋起来:“方便面,我预定了啊,到下半年起,必须得出现方便面。”
  他们坐火车去办案,路上自然得带方便面,桶装的那种。
  孙泽要跳脚,凭什么呀?一个个都指派他干活。
  “给钱。”林蕊简单粗暴,“每植入一个产品,我就去帮你要三千块钱。不过是你的广播剧起码得持续十季,人在江州城形成话题效应。”
  孙泽迅速在脑袋里头扒拉了一遍算盘。
  三千块钱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根本是小意思。
  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