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国大哥,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我姐姐她是关心则乱,你们好好谈,说清楚。”宁东很快就高兴了起来,亲口听到安国的保证后,他也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安国有了结婚的念头,找到宁乔一番表白心意,说了他的打算后,宁乔也同意了。
  唐静秋对于安国两人的想法也很是支持的。
  安国的岁数也不小了,是该结婚了,现在结婚了,那孙子还会远吗?唐静秋喜滋滋的在脑海中幻想着白白胖胖的大孙子,心里高兴极了!
  大伯母唐静秋的行动力那是没的说,这不,1个月后大哥安国就要结婚了。
  当时是凭票供应商品的年代,有些东西也得提前很久才能买到,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婚礼有些仓促,但是绝不简陋。
  七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讲究“三大件”,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有的还要加上收音机,故被称为“三转一响”。在安家村呢,农民们票证不多,所以大多要呢大衣、布料、皮鞋和手表之类的。
  唐静秋是个大方的人,不仅用石灰将家里的四壁刷白,在家里新打了大立柜、双人床、写字台等家具,还给宁乔买了一块瑞士手表,一个毛毯,三个被面、三个褥面,分别是粉色的、翠绿色的缎子面料,最后还给了100元的聘礼钱。
  宁乔家里的父母都没有来,不过倒是邮过来一些钱,让她自己准备。
  宁乔婚礼前用聘礼做了三床被褥和2身新衣服,知青点的女同志们有的会手工的利用休息时间帮着宁乔绣很多窗帘、门帘、被面、褥面等作为自己的嫁妆,大多是选的鸳鸯、喜鹊、孔雀图案的蕴含喜庆的图案。
  婚礼一周前大哥和宁乔去了县里照了结婚照,办了登记结婚。
  安茹好奇的拿着大哥安国的结婚证观看,,结婚证的底色偏黄,四周用桃子、石榴、玉米、稻穗、麦子等图案包围成长方形边框,正上方一个带有五角星的徽章,四面国旗各插两边,给她的印象就像是个奖状一般。
  大哥安国结婚那一天是1970年7月的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70年代的农村婚礼,喜庆而热闹,迎亲的队伍都是天不亮就出发了。去时为了赶时间,队伍都不大讲究,正式的仪式都在接到新娘以后。
  新娘子们这边一大早,手巧的李文月就拿出红纸剪出6个大红喜字,贴在了知青点黑旧的门窗上。
  接到新娘子之后,气氛才真正的活跃起来。
  队伍的最前面是两个10来岁的小男孩,分别是安谨和安树林,他们一人扛一面标准的五星红旗卖力的挥舞着。
  红旗后是手持锣、鼓、镲的敲鼓手一群农村壮汉,他们“锵……锵……赤,锵……锵……赤”的敲着,尤其到了那干活的田边铿锵的锣鼓就敲得更大声了。
  干活的社员们听见远处传来的嘈杂的声音,也都纷纷的放下锄头、放下手中的农活来看看热闹,生产队长就是看见了也不干涉,毕竟么,吹吹打打的婚礼也算是这寂寞年代难得一见的一抹亮色了。
  在往后几米远处就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安国,新郎安国一身蓝卡其布的衣裤,崭新的白边千层底布鞋,面带喜色、目不斜视正步向前。
  后边就是赶着的牛车,车上面坐着新娘子,只见新娘子低着头、表情既羞涩又紧张,那模样就是被后面看热闹起哄的人弄得手足无措,后面的是他们脚下虎虎生风,抬着宁乔的嫁妆,有柜子、箱子、椅子各一对,洗脸架、脚盆各一个,被子、枕头、镜子、梳子等日用品。
  迎亲队伍快到安家时,安庆昌就放起了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没响完,硝烟还未散开,一群小孩就上前争抢鞭炮成一团,安文也在其中,安茹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想必是成功的抢到了。
  传说换牙的小孩让新娘摸一下牙龈,新牙会很快长出来。所以大哥结婚时,沈翠翠不顾安茹的反对,压着安茹就把她拉到宁乔面前,让她摸了一下安茹的缺牙巴。等宁乔摸完,安茹就立马推开沈翠翠,连忙想外跑去,看到平时一副小大人模样的安茹羞窘的样子,周围的人都大声的笑了起来,安茹听到身后传来的一阵哄笑声,尴尬的想要找个地洞钻进去。
  抬回来的嫁妆并不急着往屋里弄,而是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院子里,让来客一一参观。
  婚礼就这样举行了。
  安老爷子身份高,为主婚人,首先是向□□像三鞠躬,这个时候的人是打心眼里尊敬毛的,所以几乎家家户户室内重要的位置都挂有主席像。之后新娘子就进入了洞房。
  滚床。为了图吉利和好兆头,祈求多子多福,所以要请小孩子滚床。安才作为新郎的弟弟,是个男孩子,长的又是白白胖胖的,所以就被选做滚床的最佳人选。
  安才是小婶赵小花的小儿子,今年才不过3岁,正是活蹦乱跳,不肯消停的的年纪。这两年安茹家条件还不错,安才在胎里是也被赵小花养得好,生下来时可比安茹胖多了,足足有6斤3两重,着实是个胖娃娃。
  安才今天穿着红红的小衣服,更是衬的他皮肤白嫩,玉雪可爱!
  安奶奶把床铺好后,早就等候在床边的安才就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大人们开始往床上撒糖、花生和核桃之类的东西,他在床上又抢又跳,新房里顿时就热闹极了,欢声笑语不断。
  之后就是安茹最喜欢的环节了,那就是分糖果和吃酒席。
  大伯母家的酒席肉不多,毕竟不是年根下杀猪时,平时的肉不好买,只有一个头菜,不过因为清水湖的原因,鱼倒是有2道。肉菜的用料都极为节省,大伯母请了个手艺好的厨师,8两肉就能做一桌,每样荤菜一人只有一片或一坨。
  酒席就摆在院子的中间,摆不下的就在院子外面。这个年代,对于难见荤腥的老百姓来说,借参加婚礼打打牙祭是每个人心照不宣的重要目的。
  因为机会难得,一般吃酒席时都是全家出动,因此大伯母家的婚礼酒席开了好几轮,吃到半下午的人都有。
  吃晚饭后,大家就散了。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年轻小伙子,因为他们要闹洞房。
  至于如何闹洞房,安茹是没亲眼看见,偷偷留下来的她被沈翠翠给赶出来了。安茹表示她很难过,闹洞房这么热闹的事,怎么就不让她看呢,小孩子没人权哦,于是安茹有些意兴阑珊的回去了。
  安茹今天最后虽然没有看到闹洞房,有些遗憾,但是除此之外,到也过得很开心,迎亲队伍前面的红旗、锣鼓喧天的队伍、抬着嫁妆的汉子、啪啪啪啪燃放的鞭炮、滚床的弟弟安才、穿着崭新的新郎安国、羞涩腼腆的新娘子宁乔、院子里的不太丰富的酒席,这场农村婚礼是深深留在了安茹的脑海里,久久不会忘却。
  这场结婚典礼,是安茹漫漫人生路上的一道风景,却也是安国和宁乔人生的新起点。
  结婚典礼不久之后,安国就背着他的行李,在唐静秋和宁乔强忍着泪水的双眸的注视下,离家求学去了,这一去,安国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 

☆、第29章

  安茹坐在小木扎上,用双手托着下巴,怔怔的望着远方。
  自从村里通了电之后,有条件的人家也像安老爷子一样,用上了半导体和收音机。之后的安茹有时间也会听一下,好丰富一下自己娱乐活动少的可怜的匮乏生活。
  但是时间一长,广播中播放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毛语录、毛思想、毛万岁之类的,要不然就是一些听惯了的红色歌曲,其中最有用的大概就是每天的天气预报了。
  现在听广播听腻了的安茹,感觉很是无聊,小学学习的知识对于她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平时也没什么课外书看!
  哎,电脑啊电脑,此时的安茹万分想念她上一世水果牌的笔记本!
  安茹无聊的发呆中。。。。
  10分钟后。
  “小茹,走,我领你去摘荷花去,奶奶说要做荷花糕给我们吃。”安谨兴冲冲的跑过来向着发呆的安茹说道。
  被安谨这个大嗓门叫的回过神来的安茹,听到有的吃,还有的玩,立马兴奋起来:“好,哥哥,咱们快点走。”安茹站起身来,看她的样子随时可以出门。
  7月份正是荷花开的时节,每到这个时候,安奶奶就让安谨摘些荷花,然后亲手给大家做荷花糕吃。农村人只有在夏秋两季的时候有一些零食吃,所以安茹很是珍惜这为数不多的机会,大吃特吃一顿。
  “你们小心点,安茹,你不准下水,知道吗?安谨,照顾好妹妹,听到了吗?”随后出来的沈翠翠殷切的叮嘱着兄妹俩。
  沈翠翠不担心安谨,现在的农村男孩没有几个不会游泳的,但是安茹是个小姑娘,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下水衣服湿了也不好,对于这些沈翠翠平时很是在意,所以沈翠翠从来不让安茹去水里玩。
  “知道了,妈妈。”跑出去的安谨,听到身后沈翠翠的话,并没有回过头来,只是大大咧咧的挥了挥手,快速想外跑去。
  安茹却是回过身来,向沈翠翠答了声好,然后才转头快跑着跟着安谨的脚步。
  到了清水湖的岸边,安茹看着湖中成片成片盛开的荷花,向人们展示着它曼妙的身姿,绿的叶,红的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马上就要破裂似的。“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真是美极了!
  此时的湖里有些小孩子在大闹,还有些大人们在下工后趁着有时间,来湖里洗个凉水澡,消消夏天的暑气。
  “小茹,你也来了!”安小小作为安茹最合格的小跟班,在安茹到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她,于是她抛弃了自己的同伴,快速的与安茹会和。
  “小小,你也在啊!”安茹瞅瞅自己的小伙伴,脸上满是见到伙伴的高兴。
  “小茹,我是跟着哥哥来的,他在那边打水仗呢!”安小小颇有些不是滋味的说道,哥哥扔下她,跑去一边和人玩去了,想到这里,安小小顿时气鼓鼓的向安茹表示着她的不满。
  看着安小小可爱的样子,安茹手痒的戳了一下小姑娘的鼓起来的肉肉的脸颊,手感挺好的,于是又戳了一下。
  “呀,小茹,你欺负人家,不能再戳了。”安小小躲着安茹罪恶的手指,向安茹娇声的声讨着。
  安茹看着安小小避之不及的样子,有些心虚,嘿嘿,好像当了一回怪阿姨,真是罪过罪过,“额,那是小小太可爱了嘛!”不过安茹是不会跟小跟班道歉的,于是无耻的把原因归咎于安小小自己的身上。
  “小茹,你又欺负小小了!”一个温柔的女声传来,安茹回头一看,原来是王大姐家的安萍。安萍亭亭玉立的样子,顿时吸引了周围少年们的热烈目光。
  此时的安萍是个15岁的大姑娘了,清秀的面庞,白皙的皮肤,一头又黑又直的头发扎成了两个粗粗的大辫子,穿着洗的干净格子衬衫,安茹仿佛能问道她身上芳香的气味。
  “呀,安萍姐姐,我就是轻轻的戳一下她,没用力哒。”安茹惊喜的看着这个对她很好的温柔的大姐姐,有些恹恹的回答着。
  虽然安萍的语气很温柔,但是安茹还是能听到她语气里暗藏的警告的意味,于是安茹立马推脱道,“是吧,小小。”
  安小小被安茹威胁的小眼神震住了,于是只好向大姐姐安萍无力地说道:“恩,没用力。”安小小为了加深安萍对于她说的话的信任,更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安茹瞥了安萍一眼,给了安小小一个赞赏的眼神。恩,孺子可教,下回安小小再问她数学题,她一定不会骂她笨蛋了!
  安萍虽然不相信安茹,但是她也不准备多管闲事,毕竟安小小和安茹两人的相处模式就是如此,她刚才也是开个玩笑,逗逗安茹罢了!
  安萍看着安茹得意的小脸,就不由得有些好笑。
  “安萍姐姐,你来这里是干什么啊?”安茹歪着脑袋,有些好奇的问道。
  安萍知道安茹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接着她的问话说道,“哦,我来摘一些荷花,做荷花糕吃。”
  听到安萍的来意后,安茹于是对着安萍笑着说道,“正好,我哥哥也要摘荷花的,让他多摘一些就好了。”
  安萍是知道安谨的,她对于让安谨替自己摘荷花,也没有异议,于是点点头,表示赞同。
  “哥哥,你摘荷花的时候也替安萍姐姐摘一些。”安茹四处环顾着,终于在一处看到了正在和小伙伴们打水仗的安谨,于是安茹向着安谨大声的喊道。
  此时的安谨正沉浸在玩闹中,也没有听见安茹的声音。
  在一旁的安树林比安谨大了好几岁,正是少年慕艾的年纪,自从安萍来了之后,眼角的余光一直听着安萍的动作,于是安茹的喊话生被他听到了也不奇怪。
  这不,这边的安谨没有反应,安树林就向着安茹说道,“小茹,一会儿,我和你哥哥去摘荷花,一定帮你安萍姐姐多弄一些!”安树林还在这边想着,一会把荷花交给安萍,说不定她还会对自己笑一笑呢!
  忙着攻击他人的安谨听到了安树林的回话,心意一转,知道这是安茹让他多摘荷花,对于安树林把他手里的活抢去,完全没有异议。
  岸上的安茹看见安谨完全不理自己,于是只好郁闷的向着安树林道谢,“还是树林哥哥好,谢谢你了!”
  安树林看着安萍也在一旁盯着他瞅,于是心里更是激动了。
  此时的安萍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她只是单纯的瞥了一眼说话的安树林而已。
  虽然现在的农村姑娘都是17、18岁结婚,15岁的大姑娘也是懂了一些事情,但是安萍却没有想那么早结婚,因为如果她嫁人了,那么王大姐以后就是孤身一人了。
  为了她的母亲,安萍甚至动过终身不嫁的念头,但是她试探过母亲,母亲不同意她的想法。于是她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想要20岁以后结婚了。
  安谨在湖中玩够了水,才在安茹的连番催促之下,慢吞吞的去摘荷花。
  安茹把安谨摘到的新鲜的荷花小心的放到挎篮中,看着荷叶上点点滴滴的水珠,想到不久之后就有荷花糕吃,心情就像夏天吃了一碗冰糕般,舒畅极了!
  一旁的安树林也终于亲手把鲜艳欲滴的荷花交给了安萍。虽然安萍没有和他多说话,但是安树林心中也是满足的不得了了。
  安茹在和安小小、安萍等人告辞后,就与安谨一起回到家中,并把新摘的荷花交给了奶奶。
  第二天上午,安茹就又再一次看到了安奶奶制作荷花糕的过程。
  做荷花糕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步骤也不多,就是很耗费时间,做这个东西需要耐心。
  安茹看着安奶奶首先把米淘好用水浸泡2小时到4小时。之后将水倒掉,把米放在筛网内晾干。然后将米磨成粉状,将米粉和荷花放在碗里,蒸熟了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夏天的天气温度高,荷花糕在没有冰箱的农村不易保存,所以安奶奶做的也不是很多,每次都是现吃现做。
  下午的时候,安茹眼巴巴的看着刚做好后还热腾腾的荷花糕,吞了吞口水。
  安奶奶看着安茹馋的可怜的小样子,于是用筷子夹了一个荷花糕放到盘子里,递给安茹。
  安茹接过盘子,小声的欢呼了一下,道谢道,“谢谢奶奶!”之后迅速的将荷花糕夹了起来吹吹,等到它不那么热之后,放到嘴里慢慢的咀嚼,眉眼间散发着娱乐的幸福感。
  安奶奶看着安茹如猫咪般进完食眯起双眼的动作,也是很开心,孩子们吃得好,就是对于老人最好的回报。 

☆、第30章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一转眼,一年时间就这么溜走了,安茹也10岁了。
  大哥安国也毕业了。
  安茹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莫名的感觉很奇怪,爷爷不是说要学2-3年嘛,怎么大哥安国就学了一年就从a大毕业了呢?
  后来安国回来后向安爷爷说起这件事,安茹在一旁听着,才得知前因后果。
  原来安国在a打是学的印度语,上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这批学员得知他们的学制是为期一年的短训,不是本来以为的2-3年。于是所有的学员们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a大,另一部分去了分校,而留在a大的几乎全部都是解放军学员,学时都是短训一年。
  后来1971年初局势紧张,从而影响到了解放军学员的生活。于是学了9个月,突然通知这批学员结业,当然这其中也就包括安国,之后安国就毕业了。
  用安国的话说他自己的经历就是,满怀希望的上了大学,然后什么也没学到,白白混了一年。因为上面派你就是干活,干什么活呢,在农场犁地,工厂炼钢。有那么一句话说的是“上大学、管大学和用毛思想改造大学”。
  安国的大学生活不像安茹想象中的大学,安茹前世上大学那就是学习,考试,各种参加社团活动,各种联谊,各种浪。
  安国的学习方面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