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晚饭的时候,这洋鬼子的筷子使的那个溜,夹起菜来得心应手,边吃边喊:“go!go!”
舅姥娘听不明白,她小声的问姥姥:“秀芹,卫华姑父这是啥习惯,喊着够了够了咋还吃。”
第464章 录像
吴馨儿笑的差点岔气:“嫂子,他说的是英语,是好的意思,不是说够了。”
迪迪在一旁听见了,捧着肚子狂笑。大伙弄明白了,也都跟着笑。
大卫开始也莫名其妙,等他回过意来,笑的声音更大。
晚饭后,吴馨儿搂着悠悠就舍不得撒手了,一家人在一起叙述别情,一会哭一会笑的。
吴馨儿在伦敦的中医诊所,已经发展成了大型的疗养院,名气相当的大。可是,近二十年的和国内亲人失联,让她对亲人的思念越来越重。
中英关系刚开始解冻,她就迫不及待的回来了。谁知道天人两隔,亲人再也无法相见。
在京都见到自己的侄子和侄媳妇,得知三个孩子都在韩屯村,她不顾天寒地冻的,跟着来到了乡下,只想早点见到三个孩子。
看到悠悠家的条件,特别是看到停在院里的吉普车,她一直提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她拉着大卫,恭恭敬敬的给舅姥爷老两口鞠了个躬,感激的对他们说:“大哥,嫂子,我代表哥嫂谢谢您们,感谢您们对卫华和孩子们的照顾,卫华给我说了,要不是有您们照应,孩子们可得遭大罪。”
舅姥爷赶紧站起来,扶起他俩:“妹子,咱就是一家人,说啥两家话啊。不满你说,我从小和妹妹失散,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
幸亏后来相聚了,婉莹就和我的女儿一样,孩子来到我的跟前,我就得护着。
说起来惭愧,孩子们跟着我,可是没少受罪。家里的生活,也就这几年才好起来,还是秀芹带着大家过起来的。
卫华在这里,可没少给大伙办好事,他救下的人多了去了,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他在这里,名气可大了,百里开外的人都知道。”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早上起来,村里就传来了阵阵鞭炮声,人们早起祭灶,早早的把喜欢打小报告的灶王爷送上天,就能放心的过年了。
去年除夕那天,贴在灶门旁边的灶王爷,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
今年的麦芽糖,特别的好卖。刚进腊月,集市上卖麦芽糖的就开始了。
人们不管过的穷富,都会买上半斤一斤的麦芽糖,用于祭灶。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谁家没点闹心的事情,管家的灶王上天,可得把他的嘴粘牢了,防备他打小报告。
早先没请灶王爷的时候,人们也没把二十三祭灶当回事。今年大部分人家都请了灶王爷,祭灶就格外的用心了。
大卫和吴馨儿听到村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赶忙走出屋门,再看到院子里忙着挂鞭炮的迪迪,吴馨儿不解的问姥姥:“大姐,这是干什么啊,咋都放鞭炮?”
姥姥端着纸元宝,拿着香和麦芽糖,正在忙活着祭灶:“今天是腊月二十三祭灶日,大家都忙着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迪迪挂好鞭炮,过来用英语给大卫解释祭灶的事情,他也是个孩子,碰到不懂的地方,还得用华语问姥姥,两种语言来回转换,急的小脸通红。
等他们弄清的是怎么回事,大卫赶忙跑进屋里,拿出一个录像机,把姥姥的祭灶的全部过程,都录了下来。
迪迪头一次看到录像机,兴奋的不得了,特别是大卫把录像,回放给他看后,更加的兴奋。
小小少年,知道要好了,回屋里换了一身新衣服,还把头发用水沾湿了,梳理的整整齐齐。
回来就缠着大卫,让他给自己来段特写,并且用英语来了段自我介绍。
妈妈和智慧姐回来了,悠悠主动从厨房里解放出来。她不仅自己罢工了,还把智茹从厨房里拽出来,带着她一块疯玩。
悠悠觉得,自己还不如刚穿过来时,心里年龄大。姥姥说的针对,这几年下来,自己还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悠悠跟着大卫学习录像技术,其实她就是装个样子,自己本来就是个中高手。
看到悠悠接手录像机,迪迪不放心的问:“老姐,你行不行啊,别把我拍歪了。”
悠悠根本不理他,扛着录像机埋头录制。这时候的录像机还是带磁带盒的,重量得有三十多斤。要不是自己身体倍棒,一会就得累趴下。
实践证明,悠悠的技术那是相当的好。迪迪的各种小动作都被她抓拍了下来,一家人看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姑奶奶笑的不行,直接安排悠悠:“悠悠,这录像机以后就归你了,多录点你们的生活情景,姑奶奶回去后,想你们了就放着看。”
家里人可是不知道悠悠的底细,他们都夸悠悠脑子聪明,学什么都快。
迪迪也顾不得搞怪了,立刻缠上悠悠:“老姐,您教教我啊,我学会了也能给您录,您的光辉形象可是比老弟好看多了。”
姑奶奶自豪的笑着说:“迪迪说的对,这是咱吴家人的优点,个顶个的漂亮。”
卫华红了脸,不好意思的对她说:“姑,哪有您这么自己夸自己的。”
“我也没说错啊,你看这俩孩子,长的这个好,迪迪和你小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我啊,看到他时都楞了,以为你还没长大哪。”
吴馨儿有点不明白了,自己没说错啊。她本来就是个直爽的性子,再加上这些年在国外年,国人说话委婉的传统,早就被她忘完了。
姥姥给她解围:“馨儿妹妹说的对,不是咱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咱家的孩子,确实长的好。”
大卫不明白,疑惑的问:“姐姐,孩子的模样怎么和卖瓜有关系?”
大家看着他那纠结的模样,又是一阵大笑。迪迪笑的弯着腰,还抢着说:“我知道,我来告诉您。”
成语故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被迪迪翻译的磕磕绊绊,不过大体意思倒是差不多。好多还是悠悠给的提示,姑奶奶吴馨儿也跟着帮忙。
大卫终于听明白,他指着吴馨儿大笑起来,兴奋的喊道:“你是王婆!”
第465章 分红
悠悠顿时奥特了,谁说外国鬼子好糊弄的,这大卫的反映也太快了吧。
吃过早饭,大卫看到代销点里人比较多,就凑过去看热闹。村里的人知道了,有事没事都来买东西,为的是瞧一眼外国鬼子。来韩屯的外村人,更是挤进代销点里,好奇的看着大卫。
他们看大卫,大卫也看他们,在大卫的眼里,他们同样是外国人。
乡亲们腼腆,进门光瞧不吱声。可大卫大方啊,他见人就打招呼:“您好,您好。”弄的大伙都不知道咋回答了。
还没孩子们大方,村里的孩子在迪迪的带动下,基本上都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对话,他们看到迪迪和大卫讲英语,都抢着和大卫交流。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用英语和大卫打招呼、问好,一片“哈喽,哈无啊有”声。
大卫楞住了,吴馨儿也奇怪:“大姐,这村里的孩子咋都会说英语?发音可挺标准,比京都的翻译强。”
“国家从初中开始设英语课,咱家的孩子跟着卫华学的,发音当然标准。
迪迪在京都,和外国人交流过,他没事就喜欢和村里的孩子用英语对话。村里的孩子是跟着他们兄妹学的,都会说两句。”
看到孩子们喜欢说英语,大卫也高兴的和他们逗趣,孩子们围着大卫,叽里呱啦的说着鸟语,大家看着都高兴。
“没想到,咱们孩子还真的会说外国话,韩支书,留他们在这里过年吧,正好孩子放假了,咱孩子也能跟着他们多学点,这可比跟着录音机学强多了。”
悠悠听了,真的佩服群众的智慧,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外教啊,这想法太超前了。在智脑的记载中,新世纪开始,外教才开始进入学校。
吴馨儿很快就发现了新大陆,上午九点多,人们陆续来卖手工鞋垫和手工鞋。
她看着成包袱的鞋垫和布鞋,稀罕的不行。不住口的喊着:“好看,真好看。大卫,快过来,快看我发现什么了。”
大卫过来后,比她还夸张。又大声的“gogo”上了,大伙听的一头雾水。
一个上午,吴馨儿和大卫两个,都沉迷在鞋垫和绣花鞋中,他们和卖鞋垫的人们交谈着,请教着,普通话、本地方言、英语都出来了,有时还上了肢体语言,交流的相当热烈。
他俩主要是对上面的手工绣花感兴趣,丰富多彩的绣花图案在他们的眼里,代表的是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特别是手工制作的绣花鞋,用刺绣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是最具有华夏文明特色的传统手艺。
大卫把这一切,让悠悠用录像机记录了下来。录像机在这年代可是稀罕东西,大卫把录制的镜头,当场播放给大家看,把大伙给惊的,她们都认为这就是录电影了。
好多的人当场打扮起来,也就是梳梳头,整理一下衣服,还有人去代销点里买件新衣服,穿在身上。
姥姥看到他们喜欢,就把原来收购的绣球门帘拿了出来,把他们激动的,满眼的放光。
中午吃饭的时候,吴馨儿告诉姥姥,大卫在英国有一家公司,专门经营华国的产品,特别是华国的手工品,深受英国人的欢迎。
这次大卫跟来,就有趁机考察市场的想法,主要是找合适的项目。
吴馨儿问姥姥:“大姐,您收的这些东西,卖到哪里去了?我在京都,没见有卖这些的啊。”
舅姥娘听了她的问话,笑了起来:“妹子啊,咱国家的人可没人花钱买这个,抽空自己做几双,就够用的了,谁会花那冤枉钱。”
姥姥给她解释:“我在深南建了两个公司,这些东西通过公司卖到港岛那边。”
馨儿听姥姥说在深南有两个公司,敬佩的说:“大姐,您还是那么能干,国家刚放开,您就有了自己的公司,这样好啊,咱们就可以合作了。
大姐您是不知道,外国人喜欢的不只是华国的丝绸和瓷器,这些传统的手工绣品,他们也非常喜欢。
现在,这些手工的绣品在国外可是紧俏商品,好多被当成艺术品收藏,价格特高。
大姐,您组织人加工,我和大卫负责销售,价格保证比港岛合适,就是不知道数量能不能保证。”
吴馨儿的话让姥姥吃了个定心丸,从开始收购手工鞋垫至今,姥姥的心里一直不落稳。
她总是觉得悠悠商城里的交易虚无缥缈,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交易,让她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现在吴馨儿提出的交易,才让她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她的信心。
“馨儿妹妹,您要是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可是为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数量你尽管放心,先前我就没敢放开了收购,这里的妇女大部分都会绣花。
别说农闲季节了,即使是夏秋农忙季节,光晚上绣的也够咱们卖的。”
当大卫弄明白这些手工绣品的价格后,更是激动,他兴奋的喊着:“简直是太便宜了,我都要了,有多少要多少。我要把这些漂亮的东西,买到全世界。”
二十三日的晚上,村里进行年终分红。今年,韩屯村的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光是肉食厂,就盈利近2000万,养猪场200万,鱼塘100万,服装厂的管理费80万,卫生院20万。
不算地里的收入,全年收入2400万,村里留出一半做集体积累,平均每人3。9万元。
中秋节每人1万元,现在每人就是2。9万元。村里现在发钱,都是十沓一捆一万元,用帆布袋装着。
今年,村里又开始分现金,大伙还是不信任银行,怕国家的政策再变了,银行里的钱就是死证家(证据)。
姥姥主动提出,全家人的户口已经迁回京都,自己家以后就不参加村里的分红了。
大伙听了,坚决不同意,关键是服装厂是姥姥创办的,每年给村里带来几十万的收入。
最后大伙还是没有犟过姥姥,不过二爷提了个折中的办法,悠悠家只是不跟着分红,可是其他的和村民一样,跟着一起分配。
第466章 卫生院
村里每年分的粮食和瓜果蔬菜,折合成钱款也没有多少,可是新鲜方便,姥姥接受了下来。
腊月二十四日,志远志亮和昊昊他们,放假回到了家里,跟着一块回来的,还有志斌和志新。
现在的高中,平时学习抓的挺紧,放假还是按照国家的规定,特别是年假,从腊月二十四到明年的正月十八。
志远他们的期末成绩都很好,主要是得益于他们的英语程度好,把精力都放到了其他的功课上。
志亮还是第二名,他也习惯了,自嘲的说:“跟着昊昊,我就是千年老二。”千年老二,是悠悠先说的,大家以为非常贴切,几乎成了志亮的别称。
没用舅姥爷挽留,大卫和吴馨儿主动提出留在这里过年,他俩对手工绣品简直是入了迷。只要有人来交货,俩人肯定在场。
卖糖葫芦的老外
他们还对赶集上了瘾,姥姥每天上午都陪着他们去赶集。今年的年集,更加的热闹,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乱市了。每天都有卖东西的,而且延长到下午四点才散集。
几个孩子跟着他们当翻译,交易主要是姥姥出面。大卫扛着个录像机,忙活着录像。
亏得他的个子高,拍摄的角度好掌握,不然这挤成一团的农村大集,想选个理想的镜头,可是不容易。
吴馨儿虽然是华国人,可是她从小在京都长大,还真没见过农村的集市,大卫更是看什么都稀奇。
他们激动,赶集的群众更激动。国家封闭锁国近二十年,京都的人都很少见到外国人,何况是偏僻的农村。
特别是他俩一激动,就满嘴里是英语,叽里呱啦的,更是引人注意。
人们对集市上突然出现的外国鬼子,好奇极了,每次都会被围观,造成交通拥堵。
悠悠跟着去了两次,就失去了兴趣,迪迪和他的小伙伴,乐此不疲,每次都跟着。
大卫和这帮孩子相处的很好,昊昊他们回来后,也加入了赶集的队伍,他们主要是练习英语口语,进步极快。
大卫和吴馨儿,就像两个长不大的孩子,对集市上卖的零食非常热衷,每次都买一堆,和孩子们一起,边逛边吃。
吴馨儿爱吃糖葫芦,大卫看见就包圆,还把人家插糖葫芦的麦秸棒也买过来,自己亲自扛着。孩子们跟着他,随吃随拔。
看着人们不解的目光,就搞怪的喊上一嗓子:“糖葫芦!买糖葫芦了!”别扭的发音,总能引起一阵欢笑,他自己也笑得特别畅快。
上午赶集,下午大卫在家挑选各种鞋垫和绣品,晚上忙着整理录像做笔记。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村里的孩子和他混熟了,陪着他熬到夜里十点。
吃着大卫买回来的各种各样的零食,孩子们和大卫用中英文交流着。悠悠家代销点西边的两间南屋,成了暂时的中外交流场所。
吴馨儿每天下午则跟着卫华去村里的卫生院,听说卫华回来了,新老病人都赶来看病。
现在,吴卫华同志在临水可是名人,人们都知道,他在京都是专门给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名医。
即使是现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悠悠爸回来刚两天,专门来韩屯找他看病的,每天都有上百人。
他们不管临近年节,也不顾天寒地冻,每天都早早的在卫生院排队等着。
卫华见天的从天明忙到天黑,吴馨儿跟着他去了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病人,就主动帮上了忙。
病人听说她是吴卫华大夫的姑姑,来自国外的医生,都争着让她瞧病。消息传了出去,结果来韩屯看病的人更多了。
吴馨儿在国外待的时间长了,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经验相当的丰富。别说宝景了,就是卫华也跟着他学到了好多的知识。
在吴馨儿的眼中,韩屯的卫生院条件还是相当的简陋,连最基本的化验室都没有,光是凭望闻问切和听诊器诊断。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宝景的诊断准确率受到吴馨儿的推崇。听说宝景是卫华的徒弟,她老人家还真的把宝景当成了吴家的徒弟。
嘱咐宝景年后抽时间去京都,让卫华安排他学习医疗仪器,她回去后就给韩屯村的卫生院,购置基本的医疗设备。
二爷听说了,就准备给宝景办个正式的拜师仪式。卫华对此不上心,吴馨儿非常热心。可是每天这么多的病人,哪有时间啊,只好推到了年后。
这里的人们有忌讳,除非得了紧急的病,一般正月十五以前不去医院看病。
在人们的意识里,正月十五以前,都是年节,代表着一年的运气。十五前进医院,会招来一年的病灾。
因此,新年后的半个月,是医院和医生比较清闲的时候。
其他的三位舅舅都是腊月二十八日回的家,爱民舅舅和爱军舅舅在舅姥娘家住,援朝舅舅住在了爱国舅舅家。
大伙还是在悠悠家一起吃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