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翠花的六十年代-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所有您这是买给姑爷的,是吧?将来我妹夫们都得入赘,是吧?”子筑很欠揍的说着他的理解。
“那也跟你们没关系。”罗玄绷着脸。
“爸,我不要。”二女儿子筝扯着她爸的衣服角儿,小小声的说着。“给大哥。”
“乖,爸妈给你的你就拿着。大哥能自己挣,哥不像你二哥、三哥那么出息。”老大子笙摸着二妹的头发,安抚她。同时也不忘了,损一下俩弟弟。
“大哥,你怎么能瞧不起人呢?看招……”俩弟弟说着就上手,没一会儿就疯到一起去了,战圈儿很快从屋子里转移到院子。
大人们也不管,就看着他们玩儿。
“设计得不错,没啥错处。这外国人,有点儿本事。”罗道士看了半天,虽然是西式的,还真没有犯啥风水上的忌讳。
“那就好。你看没毛病,那我就能开工了。”不找明白人看一看,方淮心是没法开工的,风水这个事情,别人怎么想,信不信的,她也不知道,她是确信的。
第二天,到建筑公司,开会,分配任务。开工。
这个小区,因为绿植和景观多,工期就长,盖轻工厂的家属楼三栋才两个月,这个小区,两年能盖下来,就算是快的。
“等这楼盖起来,孩子们都快毕业了。”罗玄一听工期,就说了。
“可不是嘛。小子们就不管的。闺女们上学方便就行。”方淮心说完,两口子互看一眼,笑倒在一起。
儿子们果然都是捡来的。
女儿们五岁,明天六岁上学,也就通勤一年,七岁就能住上自家的新房子了。
“哎呀,差点儿把正事儿给忘了。今年儿子们中考啊。”这爹妈当的,心也是大。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这么快,儿子们就要中考了。
这可是大事儿。
自打五年前恢复了高考,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就再没有什么事情,比中考和高考更重要了。特别是在第一批大学毕业,工作都分配在非常好的单位之后,考试,更是成了万千家庭里,孩子们出息的最重要出路。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考,比高考还要重要。因为这时候,真正上高中的孩子,连三分之一都没有。更多的学生,更原意上中专。中专只上三年。别人参加高考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可以参加工作了。等同学们再念四年大学出来,人家有了四年的工作经历,已经是你领导了。这时候,中专的学历,一样是高学历。所以,中专的分数比高中的录取分数要高出去几十分去。
还有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生,中专考不上,也知道上了高中,大学也考不上的。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他们是没人给分配工作的。这些人,都是直接走上社会,或是跟着父母,做些小买卖,或者给别人打工了。
在农村,连上初中的都还一半都占不到。很多很多孩子,小学没毕业就缀学了。在家里帮着干活儿,或是出门打工。很多都去了南方特区。也有一些,进了京城。毕竟是京城嘛,还是有很多人向往的。
自家的公司里,现在就雇着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有在工地上当建筑工人的,有在饭饭里当服务员的,还有在商场打扫卫生的。优中选优,培训得最好的那一部分,才能进王府别院和温泉庄子里,从服务员干起。有出息的,能历练出来的,才有机会提拔成管理层。
自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可挑可选的,谁也没想着读个中专就出来工作了。主要,就是读了中专出来,他们也还没有成年呢,工作啥呀工作。
最大的卢念,才十四。再上三年也才十七。大学毕业才二十一,干啥来不及?自家三个,就更小了。大学毕业才十九啊。更是有大把的时间了。
但是别管怎么说,中考都是重要的。
两口子都自觉的调整了时间表,尽量多空出来一点时间,回家里陪孩子。
“爸,妈,你俩干啥呀?不忙啊?”在父母每天陪着做作业,然后还陪着打球或者玩儿别的,周末带着他们几个去公园或是看电影啥的。折腾了两周之后,孩子先受不了了。
“不忙。这不是陪着你们放松一下嘛。劳逸结合,别累着。学习的事儿,你们自己把握,乐的部分我们负责。保证给你们安排好。下周咱们去登山怎么样?”方淮心用特期待的眼神儿看着儿子们,满脸都是快表扬我,快表扬我,我是个好家长的那种表情。
……
“妈,你俩突然这样儿,我们不太适应。不就是一个中考嘛。你俩别整得跟要上战场似的行不行?还能考不上啊是咋滴?”子筑都扶额了。
“那不行,你这种态度就不对。要战术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事关一辈子的大事儿,怎么能如此随意呢。”方淮心严肃起来了。
“姑姑,没事儿的。我们没有不重视,只要不发挥失常,都能考上高中的。不用这么紧张。”卢念都看不下去了,他姑这说的都是些啥呀。难道他们在这么折腾之前,都没有去学校问问他们的成绩吗?
“你也说了,这不是还有失常的可能性吗?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个可能性降到最低啊。”方淮心还是不服气,这怎么,重视还错了?
“妈,你要是该干啥干啥,咱们各自安好,那基本上就没啥可失常的了。对了,你要是实在不放心,给我们整点儿提神醒脑的药啥的,就比什么都强了。可别这么折腾了。累呀。”子箫也出声了。
“爸,妈,真的不用这样。你们忙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向来很少说话,但说话就很有份量的子笙也说话了。
“好吧,那就相信你们。不过有任何要求,一定要跟我们说啊。”方淮心还是不放心。
过后,虽然是不再强行跟着儿子们了。也不强行安排娱乐活动了。但是吃的喝的,全面升级。也没跟配什么提神醒脑的药。是药三分毒,而是配了熏香,还有香包。晚上书房里点上香,白天香包随身带着,作用也是一样的。
考生家长,这个工作,方淮心自认,做得也还是可以的。
第73章 小鸟们要出飞儿啊……
“听说米国出了叫什么计算机的。也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有。”家里添了电视机,洗衣机; 还有冰箱。虽然说费电得要死。总算也是实现现在化了。罗玄摆弄了一个遍之后; 又想起林援信里说的更高科技的东西了。
“那你急什么呢; 说有还不快呀。林援现在不是就迷上了那玩意儿吗?早早晚晚还不得给你弄回来一套啊?”林援这个学经济的; 出去三年多; 拿完了经济学的学位之后; 不知道怎么想的; 又转去学计算机了。这人; 还真是,多大年纪了; 还能保持着一颗年轻的;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也算不易。
“嘿嘿,既然说到这里了。看来我得泄个秘了。你们不知道吧; 咱国家已经有人在研究大型的计算机了,现在已经很有成效,预计最晚明年就能有成果了。”到他们家来参观家用电器的孙小云; 在边儿上得瑟。
她不是在校务处工作嘛。学校的研究所里都有啥课题; 她还是知道的。尤其她又是学数学的,本来就跟计算机有关系。
“哎哟,那感情好了。那是不是离咱们自己的国产计算机上市也不远啦?你的愿望快实现啦。”方淮心碰了一下身边的罗玄。
“是啊。”罗玄是搞科研的,平时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计算当中了,要是有机器能把他们从这些繁琐的运算当中解救出来,那可真是太好了。
“这彩电就是好哈。”孙小云对于彩色电视非常喜欢。
“说了要给你带一台; 你又不要!”方淮心就说她。
上个月,方淮运那进出口公司,从霓虹国弄了一批家用电器回来。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民国的时候,都有的。偏偏国内一直就生产不了,就是这几年,改革了,合资合营了,电器厂才多起来。不过都是相对落后的产品。就说电视吧,还只是十二、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占主流呢。到是霓虹国,走在了时代前沿。
新的家电实在是不便宜,方淮运弄回来,主要也是奔着往谢家的酒店还有自家那王府别院里放的。够档次嘛。方淮心一看,确实是好,就顺便给家里也都换上了。当初她就问过孙小云要不要换,是她自己不换。
“换啥呀。那么多钱。这个祖宗生下来,就是个吃钱的主儿,还不知道怎么养活呢。”孙小云的肚子已经很大,马上要到预产期了。她现在是啥啥啥的全都围着肚子里的孩子转。也不像之前那样大手大脚的花钱了,知道省钱养孩子了。
“什么钱不钱的,你跟我提这个啊。”方淮心也是无耐,不是她不想直接把电视搬过去,实在是身边的人太多了,给谁家搬不给谁家搬是啊。有些人,你可能觉得跟他的关系没近到那个份儿上,可人家觉得跟你近呀,你没表现出来那么近,人家就不乐意了。有些人,你觉得近,人家却不一定觉得跟你近,你表现得太近了,人家还不自在。所以,除了确实不用想,比如像是胡魁啦,林援啦还有慕易那样的。其他的人,她向来都是要问一问的。
“不是那事儿。亲兄弟明算账。再说,我们也不是真的就买不起,这不是得培养一下节省的思维嘛。我们有我爸妈补贴着,总不能等孩子长大了,还要让老头儿老太太还补贴孙子吧?”孙大叔现在管着咸菜厂,一个月的收入够别人家挣好几年的。他们老两口又没有啥花项,可不都补贴孙小云跟夏天了嘛。
“你俩的工资也不至于低到那个份儿上吧?”虽然现在社会上已经开始有啥做导|弹的不如茶叶蛋的话传出来了。他们俩好歹也是高级人才,怎么整得跟要吃不上饭了似的呢?
“低调,低调。”他们住着四合院,吃的用的,都比别人强上好多,夏天还好点儿,男人们粗心大意的,又都是书呆子,也看不出来好赖,不知道嫉妒。可孙小云不行啊,她在校务处,本来就是女同事多,那眼睛,一个个的,老厉了。她生活质量老这么高,都有怪话传出来了。
“噗……”这人……
所以呀,还是自己做生意好,没有这些个破事儿。
不患寡而患不均,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啊……啊……啊……不行了,不行了,快快快,上医院,肚子疼了。”正说着呢,孙小云就开始喊疼,一支手使劲拍着方淮心。
这事儿闹得,怎么说生就要生了呢?不是还有半个月才到预产期吗?
“怎么回事儿啊?怎么突然就要生了呢?”医院里,夏家两老还有夏天急匆匆的跑过来,还以为出啥事儿了呢。
“自说着话呢,就发动了,别担心,肯定不是没有意外,是正常的。”方淮心赶紧安抚人。
夏大叔手里还拿着个小板凳,就在产房的走廊头儿里坐着。
孙小云这一胎生得可是不容易,三十多了,头一胎,毕竟比不了二十来岁的身体。方淮心没进产房,她不是产科,毕业之后也没有在京城医院挂职。进手术室不合规矩了。何况都是正常的生,人家大夫护士哪天不得接生个十例八例的,没什么处理不了的。
足足等了,六个多小时,天都黑透了。孩子才算是给生出来了。
“母子平安。”大夫从产房出来给大家报喜。
“哎,哎,哎,谢谢大夫,谢谢大夫。”夏天傻乎乎的,光会说谢谢了。夏婶子在边儿上直问,啥时候孩子能抱出来。方淮心在边儿上问,产妇怎么样。
夏大叔最狠,一听说生的又是个孙子。拿着小板凳就走了,看也没看一眼。方淮心老觉得这个画面在哪里看到过!可又想不起来了。
忙忙叨叨的。总算是把孩子生下来了。
就这,夏天和孙小云,在他们这一拨儿里,也没被落成老末儿。
还有林援在后面儿呢。
人慕易后发先至,别看结婚晚,跟林悦儿可是啥也没耽误,孩子都周岁了。算来算去,就剩下林援,又跟计算机磕上了,一点儿也没往谈恋爱结婚的事儿上想。林家两老早都已经对他死心了。好在林家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老两口也不缺孙子孙女。
方淮心做为孙小云最好的朋友之一,除了帮着孩子准备纯棉的小衣服小被子啥的,就是在她坐月子的时候,帮着熬点儿补汤下奶的汤啥的往家里送了。
再加上孩子们要中考。她这日子过的,虽然是不怎么管生意上的事儿了,可真的是一点儿也没有闲下来。
“哎……我现在真成了洗手做羹汤的黄脸婆了。”啥时候,山大王成了整天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家庭主妇了。
“我看看。”罗玄把方淮心的脸捧着转向自己,近到几乎鼻尖相触,又吸了两口气,闻了两下的样子。“不黄,一点儿都不黄。白白嫩嫩,豆腐都比不了。还是香的。我尝尝,可口不可口。”然后一嘴就亲了上去。
许午之后……
“可口。”
切……
这人。
偏自己还真就被这么安抚了。
也真是一物降一物,奇了。
转眼就到了中考的时候,四个孩子分了三个考场,方淮心跟罗玄就俩人儿,都没够分的。罗道士老两口年纪大了,总不能让他们去跟家长们挤。还是方淮远这个二舅,特意请了假。负责一个学校。
常红跟陈娜两位舅妈负责伙食,明明自家就是开饭馆子的,还非不让去店里吃,就得自己在家做。得大早上的,去早市儿,买最新鲜的菜,然后再一起到大院里,自己做。大院里有灵气,孩子这么关键的时候,肯定是离不得的。所以,哪怕是考场再远,宁可开着车来回的接送,也得让他们中午能回来睡个午觉。吃食主要也是以清淡为主。都是方淮心特意开出来的菜单。
考完了,家长心里还惦记着成绩呢。人家几个考生却是大解放。把书本一扔,立马见不到人影儿了。
方南国跟黄芪也回来了,把放了暑假的方昊和方媛都给带回来了。这家里可就更热闹了。得亏家里人多,还能从饭馆里送饭菜,要不然,就这些个孩子,都能把人累出病来。光是这十几个孩子的衣服,大夏天的,爱出汗,得天天洗,那洗衣机,就没有个停的时候。后院的院子里,跟挂着一院子彩旗似的。
“妈,我们想去山里找胡爷爷去,行不行?”子笙做代表,晚上跑到帽子胡同这边儿来跟方淮心请假。
“去呗,这有啥不行的。”现在火车都通到农场了,跟山里也都修着路呢,每天都有车进出,很方便的。他们几个在山里长到五六岁,对山里还是有感情的。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就让我们自己去?”男孩子,长大了,老觉得自己是大人,想要出去闯。
“去呗。”方淮心的心比儿子们还大。
有啥好担心的呢,火车能直接坐到富强县上,到时候打个电话让农场的谁去县上接一下就好了。
“啊?啊……太好了。谢谢妈。”子笙都没想到,会这么简单,还以为自家的妈会各种阻拦不让他们走呢。就冲着考试之前她那个紧张劲儿,谁能想到她能这么开通呢。
“你们也都这么大了,能独立了。要不,你们也感受一下我跟你爸当年我们下乡的时候坐那火车的感觉?”男孩子出去摔打摔打,没毛病。何况这几个小子,又是从小习武的。也不怕被人欺负了去。这跟考试可不一样。考试那是一辈子的事儿。出去历练怕什么呢。还能丢啊?
“好啊,好啊。”子笙就更高兴了。
“都谁要回去啊?就你们仨吗?卢念去不去啊?”当妈的,这会儿才想起来问一问,都谁要出去。
“嗯,不光有念哥,还有昊昊,还有大姨家大哥二哥。”子笙算计着人数。
“啊,那行,去吧。注意着,别把钱丢了。还有,有啥不明白的,多听你大哥二哥的话。照顾着点儿昊昊。哪天走,去找你们孙大爷,让他送你们上货车。”大姐方淮清家的老大老二都已经十六岁上高一,后年就要高考了,比他们大得多。最高的就是大哥家的方昊,才十岁。还是小孩儿呢。再往下,就是更小的了。
“尊命。”子笙美了,乐颠颠儿的跑走。
然后小哥几个就开始准备行李,一人一个双肩背的大帆布书包,都塞得满满当当的,也不知道人家都准备了些啥。大人们也不管,由着他们折腾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没有家长参与的旅行。
大姐给田承田志拿了多少钱方淮心也没问,走的时候,又一人给了二百。这俩是大的,肯定啥啥都是他们俩出头儿,钱肯定也是他们花得多。方昊她也给了两百,不能厚此薄彼,他最小,估计这钱是花不出去。那就当给他以后零花好了。
自家的四个,一分钱没给。
他们平常的压岁钱什么,都是自己攒着的。还有,他们两口子是按照老辈儿的规矩,跟红楼梦里小姐少爷们的月例银子一样,按月给零用钱的。从几毛钱到几块钱,到现在每个月一百。每个孩子都有的。就是要从小培养他们自己管理银钱的习惯。别整得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