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翠花的六十年代-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等我回信儿。”方淮心没法儿直接答应,这买卖太大了,不是她能决定的。
没有半点耽搁,刘厂长一走,她就出来给农场发电报。因为这个事情,赵场长还特意派了人在邮电局守着,只要一接到电报,就给场里打电话。
所以,很快,就来了信儿,同意刘厂长的提议。
一百吨粮食,如果都是玉米的话,得二百多亩地的产量了。要是高梁,产量更底。不过对农场来说,也不是拿不出来,今年还瞒着一千亩的开荒量呢,新开出来的生地产量低点,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量。再加上土豆地瓜那些个,产量高得很,一亩地就几千斤呢。真不是事儿。
可这么多东西,从农场,辗转到拖拉机场,怎么运,这就是大事儿。现如今这个形势,还得做得不引人注目,还得防着万一有人找碴的话,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赵场长的回信儿上就说了,他跟范书记会亲自过来一趟,跟刘厂长详谈。
方淮心把这个意思给刘厂长一回,人家也就开始准备了。接待赵场长跟范书记这个还好说,现在也不兴铺张浪费的,能吃饱,有地方特色就是很好的招待了。主要还是运输,他们这边该准备得也得准备了,能找的关系都得开始找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人家农场安排,那这买卖怕不就得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以后了。
易货的事儿定下了,方淮心就有事儿干了。她就不光在厂房外面瞎转悠了。而是想办法进车间、仓库里面看。啥样的机器好,什么样的零件对农场最有用,得有数儿啊。
两位领导来得很快,出了正月,就该整修机器啥的准备生产了,正是需要机器的时候,他们能不急嘛。这不是,接到电话,一天都没等,赵场长叫上范书记,就往车站赶。细节在火车上慢慢商量就行,好几天的路呢。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林援,是赵场长留了个心眼儿,上车之前跟林援打的电报,林援从京城直接上的车。机修两位领导不懂啊,不能瞎弄,就带个专业人士来。
方淮心一想,就找方南国。
“爸,你有没有关系,能跟劳改农场那边儿联系上的啊?得让罗玄跟慕易过来,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行,我这就去打电话。”又不是想要怎么地,就找个人,这样的事情,对于方南国来说,还是很容易的。研究所的同事是指望不上的,找学问的,如今都被打倒的,没倒的,不是一心钻营的,就是小心翼翼的活着的。他能找的关系就还是以前的老战友。
“算了,老方,还是我去吧。你的关系都是学术界的,别让人家为难了。”黄芪就出声儿。
“哎,好吧,那还是你打吧。”方南国一想,也是,这时候,他这个圈子的,还是低调吧,可别出来蹦跶再惹人关注了。
黄芪不一样啊。她这样的大夫,那认识的人可就多了去了,只要不过份,她有一些动作,也没人会找她别扭。老中医们都遭了殃,可也得分是谁。黄芪这样的,谁也找她的不是,自然也会有人给她说话的。
父母出面了。方淮心很快就联系到了罗玄,让他带着慕易,来拖拉机场,劳改农场就在隔壁省,两天就能到。林援一个人有关注不到的地方不说,这件事儿是个大事儿,做好了,可是大功一件,罗玄还好点儿,对慕易就是太重要了。他这样儿的,谁愿意粘,总得做出点儿什么,让农场的两位领导愿意接受他吧。
原本罗玄都想了,要是实在不行,就让慕易到江湾屯插队算了。不过那样要动作的更多,江湾屯之前可没有知青。
有了这件事儿就正好了。
慕易懂不懂机修这个不要紧的,他可以突击给他补课嘛。
领导们怎么谈的,方淮心他们这些知青是不知道的,赵场长待了三天就往回返了,范书记却留下了,然后就每天带着林援、罗玄和慕易往车间和仓库里钻。不到饭点儿都不出来。
方淮心参与不了他们的工作,就做后勤,反正方南国的身体也要保养的,顺便了。跟黄芪两个就是琢磨着吃的喝的。做药膳啥的。
方淮远离开京城这一年多,独立行医,也遇到了不少以前没见过的病例,趁着黄芪还在,也在抓紧时间请教。
身边的人,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着,忙碌着,方南国慢慢提也就被这气氛感染了。他原本也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只是阎先生对他有知遇之恩,又待他如亲弟,急怒攻心才吐了血。缓过来也就好了。
又忙了半个月,都二月中旬了。农场的粮食运到了。
赵场长找的军垦,跟军垦领导也不知道是怎么说的,人家帮着找了关系,专门给调了一趟火车,从进步镇直达拖拉机厂不过十里地的中转间,中间不停。这中转站是为了钢厂运煤建的,往常都是往出运车的时候,拖拉机场才会申请一下站台调度。这回倒是用上了。
这边儿车和零件随后也往车上运了。
四辆最新型的大型号拖拉机,还有两辆小一些的,之前农场一直用的那种。还有足足两个车厢的零件。
怪不得运来的粮食,方淮心怎么看都不止一百吨呢。还多了两车厢的细粮,大米和白面,还有一车厢的冻猪肉和山货。这些可都是好东西。那大米,农场就没有水田,肯定是从军垦调的。
拖拉机上车了,他们也该回去了。搭顺风车一起走。
“走吧,走吧。我已经没事儿了,你们娘俩在那边儿好好的,就比啥都强了。”父子两个把母女俩送到车上,黄芪一遍一遍的交待方淮远注意事项,方南国安静的在边儿上听着,车都要走了,他才说话。
哎,离别总是来得这么快。
方淮心看着火车出站之后,一直还坐在发呆的黄芪,都感慨,加魂这一年多,怎么好像一直在面对各种分别呢~!
不转车,就省时间,货车走得再慢,四天也就到了富强县了。
“怎么在县里停了?”林援出了车厢一看,这可不是镇上,还没看到来接站的,啥情况呢?
“给军垦卸货。”范书记心情好,还真就回了他了。
然后人就下车了,去跟来接货的军垦领导交接。给卸了一大一小两辆拖拉机下去。还给配了两大箱子常用的大消耗的零件。
人家来接车的,也没空着手,人是坐着大货车来的,拉了满满一车的大米来。回去正好拉零件。拖拉机都是只有车头,可拉回不回去那么些零件。
该卸的卸下去了,该装的也都装上了。火车才又接着往镇上开。
到了镇上的火车站,赵场长带着人亲自来接了。把农场的十辆拉来机都给带出来了,后面都挂着货车。江队长他们也都来了,不过马车都没赶来,就只是青壮们都来了,东西多,得搬呀。
足足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才把零件、大米啥的都装到车上去。把拖拉机头也都装满了头,能走了。问共就四辆车,罗玄跟林援还有慕易一人开一辆大车,小的方淮心给开回去了。
哎呀妈哟,这大冬天的,开着拖拉机,北方呼呼的吹,穿多少都没用,没十分钟呢就吹透了。回到农场得三个多小时呢,下车的时候,方淮心都觉得,腿和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劲儿都不会使了。
还不如赶马车的呢,人家冷了还能下车跟着马车跑一会儿暖和暖和。
怪不得一到了冬天,赵场长就不让场里的拖拉机跑远路了呢,人家这不光只是抠啊,人家这也是好意呀!
回了屋,就外衣一脱,就坐到炕头儿上了。身上还压了两层厚被子,炕是烧得热乎的,李英又把三个人的热水带都给灌上了,两个脚下各放了一个,手里又抱着一个捂在肚子上。还足足哆嗦了半个多小时,才缓过来。
黄芪是坐在后面车斗里的,有车厢板挡着,底下铺着草铺子,上面盖着棉被,冷也还是冷,但还能忍受。
对于方淮心这种自告奋勇非要开车的行为,都不知道说点儿啥好了。当着领导的面儿,还能说她积极不好吗?没看人家跟来的几个司机,一听不用他们开车,麻溜儿的都上车坐着去了吗?傻孩子。
回到农场,一看她冻得那个怂样子,是又心疼,又无语,想说她活该吧,到底还是不忍心,在小炉子上给熬了姜汤祛寒,也没忘了给罗玄他们向个傻小子也送过去一些。
一身汗出了,也就没事儿了。
到底是年轻,身体底子又好,抗造。
黄芪没在农场多待,当天就回了林场了。
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又是新了一天了。
也还是跟之前的无数个日子一样,上班,干活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万刚跟李敏慧结婚之后搬出去在自己的小院子里过小日子的生活把其他人给激刺着了。男知青们一个个跟发|情的公|猫一样,热情得让人受不了。
女知青们,大的也不过才二十岁,哪里能抗住这种追求。
五一之前,赶在农忙还没有开始,一下子又有三对儿扯了证搬出去住的。女知青这边儿就剩下六个人了。
方淮心她们屋子里就占了一半儿,剩十钱三喜、张美娟和进门第间屋子里的王桂芬。这下好了,她们三个倒是能一个人占一房间了呢。
今年农场要大范围的开始使用化肥了,再没有实验小组了。但是前一年的实验小组成员们,都成了技术员儿,分散在各组,指导怎么使用化肥。所以,方淮心反而更忙。
山一绿,要做的事儿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感觉多少时间都不够用一样。采药,弄吃的,种地,种园子,扯洗旧被褥,棉衣裳。医务室的活儿还不能落下。零零碎碎的,人跟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小伙伴们也没有时间在一起聊天啥的了。慕易调到农场了,罗玄他们的四人小组,成了五人小组。哎呀,不对,算是四个半吧。因为高明结婚了,他媳妇儿不是别人,正是江彩霞。也不知道俩人啥时候好上的,反正是方淮心从拖拉机厂回来之后,就听说,人高明已经正式到江家提过亲了。江家当然没什么不满意的,京城娃,又有文化,还是男知青的队长。长得也体面,这就算最好的女婿人选了。俩人已经定了婚。
一开春儿,能建房子了,人家小两口就结婚了。有江队长帮衬着,喊一嗓子就能来一两百青壮,再另上二十多号男知青,两间土坏房子,就是一下午的事儿,就给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人家直接在新房子里结的婚。小日子正过得甜蜜呢。所以,高明跟罗玄他们几个光棍儿混得时间就少了,也就算半个人儿吧。
因着慕易的到来,老胡又给他跟罗玄送了半车的好吃好喝的,这回人家也知道的,就没往田知青院那边儿送,直接给送到方淮心这边儿了。也行吧,反正现在女知青院地方多得很,多少东西都放得下。
也就是晚上来蹭饭的时候,能跟他们见上面。问一问,他们的情况。
其实也没什么,还不都是那样,开机器修机器,检查电路,今天农场里机械多了,赵场长又报了两千亩的开荒任务上去。这样光是账面上的就足足五千多亩地了。不开山的话,开原地界已经没多少地方可开了。偷摸留着点儿的,也就不到五百亩了。山后那些跟江湾屯的地连在一起的,都往屯子里划。
就这五百亩,也是留得小心翼翼的。今天刚开化没多久,上面就派了工作小组来量地。好在那时候地还没开完,按报上去的数来算,也没超支。好歹糊弄过去了。人个的地只能往江湾屯算,要不然怎么办?说给工人个人家分地了?那不是找死嘛。
可江湾屯这样一来,那地就多了,两百多人的小屯子,三千多亩地。那工作组走了没多久,公社的公粮任务就下来,江湾屯定量一千五百吨玉米。杂粮啥的全都按平均亩产换算成玉米量下的。可这是掐着脖子给定的量了。差不多按一亩一千斤的产量定的。这还是他们不知道现在江湾屯也跟着农场用上化肥了呢,要是知道,那就敢再多定些量。
任务都下来了,赵场长一看就傻眼了,农场按这个量定可以,毕竟农场的工人还发工资呢,可屯子里可没有。赶紧就召集全场的员工开会,征求意见,看看咋整,毕竟是因为自家的地并过把,才把人家江湾屯给坑了的。
那还能咋整,各家也都出公粮呗。就按每亩一千斤玉米的粮出。
“凭啥让咱们出粮啊,那任务又不是给农场下的,既是给屯子下的任务,就应该屯子自己干。咱们把农场的任务干完就行了呗,咱们可是三千吼吨的任务量呢!”下面就有人不愿意了。
“你要是不想出公粮也行。公社定任务是按照土地面积定的,你家那十亩地也在江湾屯的地里呢。那你今年就不要种了。”赵场长不能惯他这个毛病,直接就给怼回去了。
他这么一说,下面就没人再吱声儿了。都是种地的老把式了,去年实验小组的亩产他们都看着呢。就是交上去一千斤公粮,那一亩地也还能剩下三四百斤呢。十亩地就是三千多斤的粮食,一家子敞开了肚皮也吃不了那些个,分的口粮,那就都是挣的。不种可不行。
赵场长一看没人有意见了,当场就拍了板。回头就跟老胡说了,农场这边儿的地公粮自己出了。
那老胡就没啥不满意的了。他人精得厉害,借着农场也算是欠了屯子里一个人情的机会,厚着脸皮跟赵场长借拖拉机。赵场长能咋说,借吧。
人家趁机就在后山又多开出来二百亩地来!
七月份的时候,新一届的初中生高中生毕业了。这一次,已经有了正式的文件,所有知识青年,都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几百万的知识青年要下乡,北大荒做为国家的粮仓,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地方呢,一下子就分了八十万知识青年下来。
这回,农场和林场不用去抢了。不想要都不行,农场直接给分了两百知青,林场也分了五十人。连江湾屯都分了二十个。
一听分来这些人,赵场长也好,李场长也好,就是老胡,也都有点儿麻爪儿。
这帮孩子可都是愣头青啊,还全是从各地来的,外人。那这山沟沟里的这点儿秘密,还能保住不?以前吧,农场的人多,其实也没有说把秘密守得那么死,工人的亲戚啥的,差不多都知道农场日子好过。不过那也就是三不五时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来借个粮借个钱啥的。还都知道这最后能救命的地方,要是也没了,就真完蛋了。所以,哪怕是半公开的秘密,把上面也瞒得严实。
可这要是被内部的熊孩子跟捅出去,那可怎么整???
太闹心了。
两位场长,再加上两个书记,还有老胡,凑到一起,喝了两天酒。说是喝酒,其实一个个的,愁都快愁死了,哪还有啥心情喝酒,就在一块儿研究怎么办,研究来研究去的,也没想到啥好办法。
都七月份了,那地里的庄稼都一人高了,蒜地葱地啥的都收了一茬了,第二茬的萝卜白菜苗都涨得挺高了。你不能都这时候了,再给领导去说,我又多开出来多少亩地吧?那不是自投罗网嘛。
可是你不说,被发现,难道就是事儿了吗?
林场没有地,看着是没他们什么事儿。可话又说回来了,那地就在你眼皮子低下呢,你是瞎呀还是咋滴呀?看不见?你说没得好处,谁信呀。没好处你这消停?
所以你看看,怎么都不好办。谁也跑不了。
“哎呀,要我说啊,你们就是瞎操心。别的我就不说了,我们家心心,你们几个都是了解的,就说说这农活干得怎么样吧?”领导们喝酒,老胡抽空跑到黄芪的医务室要喝酒药去,顺便也想要点儿好药酒。黄芪就给送过来了,听了一耳朵他们的“烦恼”,就问了一句。
“那不用说的,要是没有小方儿,咱今年更难。可就真得勒紧了裤腰过日子了。黄大夫,你啥意思?”范书记跟黄芪接触得相对少,他主要管人事和后勤的,业务方面不咋参与,而且跟方家也没有旧缘,所以平常也没有特意结交。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方淮心的欣赏,去年方淮心带着几个知青,看了多少农业参考书,研究明白那个化肥的使用方法,增加了多少的产量啊。
“你看,你们都挺认可那孩子的吧?是不是也觉得她对农活挺了解了?”黄芪又问了一句,看几位领导点头,才又说了,“可那孩子,她对土地面积就没有概念。你跟她说多少平方米,她能明白,也能想出个大概,但你要说亩,她自己那二十亩实验田,你问她多少垄,她知道。你问她一千亩是多大,她能给你说个数儿出来。但是你问大得多的面积,她根本说不出来……我跟那帮知识青年的孩子接触得多,他们都对这些个概念的……”黄芪说完转身就走了。
留下屋里几个大老爷们儿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了好半天 ,“艹……”才胡直接就飚脏话了。
三天之后,两家的书记加上老胡,亲自到镇上去接知青们,那一个个的,精神状态,那叫一个好。别管让谁看,人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