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六零开网店-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章 
  这个时候就会传来大人的斥骂声,队长清清喉咙示意大家安静,天已经擦黑,人脸上还有模糊的光亮,他让大家自己看看还有谁没来:“没来的赶快去喊,开了会回家钻被窝。”
  人终于来齐,会场上的吵闹也安静下来,因为这次会议也有小孩子的事情,孩子们也都安静的或蹲或坐听队长讲话:“上头说,争取今年一年四害精光,不光除四害,还得计数,往上报小啄脚老鼠尾巴蚊子苍蝇。万户百万只,就是一户一百只,不管是老鼠麻雀都中,十个小的顶一个大的。”
  “还有植树造林,一户一升,种核桃桐油子都中,还得讲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到时候人家卫生员来了都听着,态度好点,认真学习。”
  “后个儿全县动员逮麻雀,不论谁都得敲出来响,集上查地严,不敲个响不叫你上街!”
  听到这里,群众们都沸腾了:“全县动员?那以后天天都得打梆子,不干活啦?”
  轰的一下,大家全笑了,都打梆子不做活儿大家喝西北风去啊?
  队长重重地磕一下他的千层底布鞋:“豆三天豆三天!”
  总之每户人家一百只,这是确定了地,不管你家里人多人少。这个时候人多的就占优势,一家十口人,均摊到人头上,就是一个人十个就够数,要是一个寡汉条子,就是一个人一个月逮一百个麻雀,你说气人不?
  会说完了,人却没散,黑布隆冬的也不耽误大家说笑的兴致,今天出工的就在这里记工分,反正队长就在这儿没跑。女人们说一起去赶集,说借鞋样子的事。
  大家对于除四害打麻雀却是不痛不痒的态度,上头布置任务下来了,就干呗,以前又不是没干过,一阵风刮过去了就散了,大家还是该干啥干啥。
  李明言上辈子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后来发生了蝗灾,人们才隐隐约约觉得这场灾难是不是与打麻雀有关?老人们也都念叨,把鸟都打完了,没有小鸟去吃它,那蹬倒山不就出来了?
  可是她此时什么都不能做,也做不了什么。工分记完了,李明言就趁机让队长开介绍信,她跟娘说好了要去隔壁窑头镇赶集,坐火车去。
  这次开会,陈梅还说好了一桩大事!那就是二儿子明湖的相亲敲定了,就在县里集中力量除四害的三天,不用上工么,正好闲着相看相看。
  人渐渐的散了,陈梅回到家里,点上油灯说了这次的事情:“打麻雀的时候给你二哥,还有你大伯家二哥都说了媒,到时候家里收拾干净点。”
  然后给一个孩子分了一块糖,老二明湖已经十六岁,刚说完他的大事,还有些害羞,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已经不适合吃糖了,将糖让给了小妹。爹心疼小的,也将糖给小妹,娘看老四眼巴巴的看着小妹分到三块,就将她的一块给了老四。
  老三已经十二岁了,可自觉跟弟弟年龄差不多,于是将目光转向大嫂,然后就见大嫂把糖纸剥开,整个吃了下去。
  李明言没有看见老三渴望的目光吗?不是,她看的很清楚,可是她不想再纵容这个三弟了,平时兄弟多没有发现,其实老三是最不像老李家的人。他更像舅舅,婆婆陈梅的大哥,一个上过大学被国家重用的人。老李家都是朴实谦让的,沉默的那个。而他是嘴甜的,需要人谦让的。想到上辈子的事情她就心寒,一块糖都不想给!
  李明言吃着糖哼着歌儿去整理要卖的东西,簸箕,筛子,笊篱,锅盖,炊秫,再记下娘让买的蚕种,粗盐,酱油,粮食。
  第二天人们依旧被赶着上工,问队长不除四害了?
  “除?咋不除,地里的活儿不能耽误,人误一时,地误一年!”
  明礼趁机规划自家的院子,她家的东边是个池塘,池塘边上就种的有韭菜,菠菜莴笋蒜苗生菜芫荽,这个时候正新鲜,自家菜园舍得上肥,都长的水灵灵的。
  这些都是她的劳动成果,没有办法,不种多点儿不够一大家子吃的啊!
  池塘埂子有些塌方,如果能用石头垫一下边,再垫一点儿土,就又多一厘菜地。可是她很忙,油菜该收割,东西得去买卖,况且等人民公社成立,房前屋后这点儿地都属于集体了,大概就到八月吧,那只能种四个多月,不划算!
  用一个上午将菜地里的草除净,下午又用手机实验捉虫,效果显著,整个菜园只有菜,没有草,生机勃勃的,任谁看了都说这家菜地好,啥菜都长的旺。
  第二天一早四点多,她下菜地薅了芫荽菠菜生菜莴笋,掰点牛皮菜,又割两垄韭菜,这些都是春天吃的,如果吃不及等到入夏,那菜叶子一个比一个老的快,长薹开花还耗地力,留一颗收种就足够,其他的要赶紧买了。
  捡一把麻绳,将还沾着露水的菜叶粗粗一捆,趁着夜色上路了。
  有几天没有给大哥写信了?不知道上一封信他收到没有,这次去窑头可以再送一封信去。走到半路见左右都没人,将东西一样放进仓库两个,每样都定价很高,根据她对于手机连接的另一端的了解,人们买这个完全不是当做工具使用,而是当手工艺品欣赏来着。毕竟发明了这么终端这么高级的东西,还要啥背篓?估计大卡车都用不着了,直接瞬间传输到目的地。
  所以她大胆定价到……一百块!
  火车站比赶本地的集还要近,李明言到时天擦亮,一个个都挑着扁担,跟李明言一样的装扮,李明言把那几块布也带来了,放在家里她怕小明礼乱翻。还是早点处理掉变成钱比较好。
  火车上一片嘈杂,鸡鸭鱼和人共乘一节车厢,火车是一个镇一个镇的停的,还没起步又要减速,所以慢腾腾,可真是受罪啊。
  下车的时候李明言已经浑身家禽味儿人味儿旱烟味儿了,她找到集市,将竹编往地下一摆,开始捋麻绳,将小菜一把一把的扎起来,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面前,放置在竹筐里的时候青菜的根都是朝一个方向的,所以青菜看起来还是干干净净,卖相很不错。而她则是坐找来的石头上,静待买主光临。
  日头越来越高,窑头镇走动的人们也多了起来,她面前走过千层底,这是老农民来赶集,走过小脚的老太太,这至少得五十岁,走过劳保鞋,那肯定是窑头镇钢铁厂的工人去上班呢。
  终于有脚步愿意在她面前停一停了,是问簸箕的,一听要五毛摇头走了。
  又来一个,听统统五毛钱,就问能不能四毛五?
  窑头镇去年轰轰烈烈的建起了钢铁厂,人口一下子变多了一倍还要多,街面可比别的小镇都气派的多,可人还是扣扣索索地。李明言价格已经给到最低了,不还价心里不舒服似的。
  李明言还是摇头,她的手机传来震动,有人下单了!她立刻发货,确认之后余额立刻变多,那还在这里摆摊卖什么?
  立刻收拾东西把东西都放空间,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做好多活呢,得回去整地下菜秧。茄子辣椒番茄黄瓜都该种了。
  想到这些,她立刻手脚麻利的收拾东西,找个背人处把东西收起来,只留下布偷偷的在镇上卖,然后买点洋火,洋油给娘交差,再给明礼买点吃的。
  心里思量着这些,她就没有注意几个痞里痞气的年轻人正朝这边走来。
  “喂,交卫生费听见没有?”一个梳着二分头的小年轻居高临下的开口。
  李明言抬头看向几个年轻人,都瘦骨嶙峋的,卫生费摆明了就是保护费,她还是头一次遇见呢,几个瘦弱的年轻人摆出这个架势一点都不吓人,只是这几人里头仿佛有…二癞子?
  “你认识他?”领头的男人指着他们其中的一个,原来李明言看到二癞子的时候脱口而出被这位听到,随即他就改变了态度,“那行,熟人卫生费减半。”
  二癞子有些迷茫,他翻遍记忆也找不着这位小媳妇的身影,或许是哪个远房亲戚听说过他的大名,特意交代了这事?那行吧,“大哥,照顾照顾,要不算了吧。”
  李明言看到二癞子迷茫的目光,也明白了这个时候的他应该是不认识李家庄的人的,应该是明年他才受不了后爹一家子,跑到李家庄的吧?那个时候大哥回乡转业,下了火车回来的途中遭遇不测,她难过的浑浑噩噩的,似乎听见村里人说来一个外来户,说是队长一个娘的兄弟,当年队长爹得病没了,队长娘就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走到别家去,在别家生了孩子,村里风言风语说队长娘并没有怀孕,可是这个外来户并没有侵占村人利益,自己开了四亩地的荒,以后也就像村人一样下地挣工分分粮,所以并没有人深究。
  这人情等二癞到李家庄安家再还,李明言心里暗暗的想,面上朝二癞子感激一笑。
  大哥摆摆手,看在二癞子的面上免了李明言的卫生费,继续朝下一个摊贩走去。
  被收了卫生费的其他人就朝她投来羡慕的目光。
  却看见李明言收拾东西要走了,就有人问:“大妹子,这咋就走了?都不收你保护费,你就在这儿坐着呗,你的东西好,等会问过价的保管回来!”
  说这话的大爷也是好心,他卖席的,蒲席竹席各种席都有,两人生意不冲突,以为这姑娘少不经事,回家啥都卖不出要落埋怨。
  李明言手心又传来震动的感觉,她咧嘴一笑,说:“我到别处去卖!”
  她想赚钱,用来买粮食买衣服,省得家人挨饿受冻,可是在这里的买卖实在不值得,卖出去不值,纯手工的竹编是最不值钱的,比起香皂毛巾这些紧俏货便宜不说,还不好卖。
  已经卖出两个簸箕,李明言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终端上的两百元够买两百斤玉米,够一个人吃半年的。一家八口人要度过□□,只需要96个簸箕!


第9章 
  找到背人处将扁担挑着的东西收进手机仓库,仓库的容量很大,她问小郭上限是多少,小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她就放心用。
  手里只剩一包袱的布,李明言觉得轻松无比,先去邮局寄封信,说说家里的情况,说家里正在除四害,给明礼做了裤子,二弟也要相亲了,父母身体都好,最后惯例写上,复员回家务必通知,亲自去接的字样。写了好几页纸,坐在邮局门口写信的先生都不耐,这才结束。
  写完信已经身无分文,她决定把背上的布卖出去,以现在的价值观去衡量这块布,一定是最贵重的,二十年之后大家还会以化纤的衣物为荣,任务非天然的就是好的,的确以实用性来说,目前的化纤更适合劳动人民。
  她在街上搜寻这些布可能的买主,在包袱上特意露出一截布头,在街上慢悠悠的走着,眼神一直注意着路人,看谁对她的布有兴趣,脸色不能太差,饭都吃不饱的人不会花钱买高价布。
  搜寻半天她终于朝看中的目标走去,“同志,要布吗?俺自家织的。”
  那人摆摆手,示意不要,然后匆匆走了。
  李明言叹气,第一次做投机倒把的生意,还是有些不熟练,衣服不是刚需,一般人家用旧衣服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一年,哪有那么容易大街上找个人就能卖出去?
  广撒网吧,还怕哪个人坏心眼的举报了去,一时间李明言竟然陷入了茫然无措中。
  她迈步走向供销社,布料柜台前几个妇女在指指点点的,营业员鼻孔朝天,任凭顾客在那里看来看去,自己给其他人算账扯布。她这还算好的,任凭顾客们过过眼瘾,隔壁卖点心的直接骂人:“没粮票看什么看,一群乡巴佬,唾沫星子沾到桃酥上有你赔的。”
  卖点心的背后贴着大红的标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再下面一点贴着“不要打骂客人”。
  “0。465的哔叽6尺,2。79元,当面点清,出门概不负责”卖布的用一米长的木尺子,尺子的一头有一个小刀片,量好六尺布,刀片一划。然后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布,胳膊一伸开,布就“刺啦”一声,一桩买卖就算是完成了。
  这块布就剩二寸,按理说是布头了,排在后头等买布的大娘就问:“同志,这布头咋卖?”
  买布的翻了个白眼:“您几年没买布了,还想着不要票的布头呢,现在买手帕都要布票!”
  被抢白一顿的大娘就不说话了,这个供销社工作的都是大爷,得罪了她,轮到她扯布的时候手一紧,将一尺的布拉成一尺二的,找谁说理去?
  下一个排到的是一位大爷,洗的发白的衣裳上头几块深色的补丁,他小心翼翼的从内衣里掏出一个黑布包。
  营业员问他:“你扯几尺?”
  大爷将布票和钱递到柜台上,“七尺”
  营业员漫不经心的瞅了一眼,“你这是废票。”
  大爷急了,“这是今年刚发下来的票,还没用呢咋作废了?”
  “你存根呢?没存根就是废票。下一个。”营业员显然没有多少耐心,任凭大爷如何哀求,一口咬定就算把存根拿来这票也已经作废。
  大爷仍然小心的用布包包好布票,抹了把眼睛出了队伍。营业员也开始驱赶这些不买瞎看的人,“看够了就赶紧出去啊,人家买布的还挤不进来。”
  李明言连忙跟随大爷出去,大爷显然很伤心,连后头跟个人都没有注意到。她拍了拍大爷的肩膀:“大爷,还买布吗?”
  “啊?买啊,买。回去粘粘再来试试吧,一家就这七尺布票,老娘八十大寿,一辈子没穿过新衣服,得做一件,你这是?”大爷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疑惑。
  李明言掂下包袱,示意自己包里有东西,说:“我可以卖给你一块,不要布票,就是有点贵。”
  大爷看看左右的行人,没有几个注意到他俩的,往巷子那里一指。
  在背人的巷子里,李明言掏出那块黑红相间的千鸟格,布料有些厚重,给老人做寿穿再合适不过。
  果然,大爷一见到这抹鲜亮的色彩,整个眼睛一亮,将手在衣服下摆擦了擦,却怕自己整日扎扫帚的手把它给刮花喽:“闺女,这布咋卖?”
  “每尺五毛,一共七尺,三块五。”这些布头说是布头,其实是制衣厂剩余的尾料,又不够做一件衣服的,每件都有一米五到两米之间,宽幅不定,李明言做惯了衣服,拿眼一看这块布足够给老太太做个上衣的,甚至做个大衣也成。
  大爷显然也知道这布比供销社的看起来更鲜亮,他上手摸了摸,软和看起来还挺括,在包袱里窝着拿出来也一点折痕都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小姑娘也不像骗人的,于是他拿出黑色布包,数出三块五毛钱,然后再把剩余的毛票装到黑色布带放到前怀内衣里。
  李明言数好三块五毛钱的毛票揣兜里,将布递给大爷。
  大爷拿了布,嘿嘿笑:“这是俺卖扫帚的钱,零地很。”将布放在胸前的褡裢里,就鼓鼓囊囊的了。
  临走李明言嘱咐大爷:“你那布票粘一粘,去别的乡供销社看看,肯定还能用。”
  接着她又如法炮制,排到了想要的布卖完了、好不容易买次布,票证过期、各种各样,总算将剩下的三块布卖掉了,晃到最后供销社的营业员都拿白眼看她。
  算下来,一共得了十来块钱,比在网上买还要贵!赚了,买的时候九块九五块布,这还是别人送给她的,到她手里的时候只剩四块了,一样卖了十多块钱。可这十块钱的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比如说网上火柴一盒要五毛钱,而现在只需要两分钱。这倒是一个长久的生意。
  接下来就是要买娘交代的火柴煤油酱油醋盐,她还想买块肥皂,家里只有碱面还算是贵重物品,只有衣服实在洗不干净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用,还有洗头洗澡,都很不方便。
  李明言再次去了供销社,火柴需要票,幸好家里给的有,买了两盒,盐煤油酱油醋不要票,可是限量购买,李明言买了最大的量。
  可是肥皂需要票,不给票不让买,加钱都不行。手机上倒是可以买,就是质量和样式肯定和这个年代的不一样,露陷了怎么解释。
  “你东西卖完啦?”一个人走到她面前呲着牙笑,是刚才收卫生费的二癞子。
  他瘦的跟麻杆似的,见少女愣了一下,还以为已经忘记了他,站在眼前明媚的少女面前有些局促。
  他挠挠头:“我是二癞,你忘了?”也不知怎么回事,他看到这个女孩站在路中间,四顾茫然的样子,就想上来问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他知道这个女孩可能并不认识他,只是家里大人交代了遇到事情就提二癞的名号,以躲过市管会。
  不知怎么回事雀跃的心有些失落,就像欢快翻腾的气泡突然全部破裂。
  李明言笑了,“怎么会忘,我认识你!二癞”
  以前除了大伯娘还有二伯娘,帮助她最多的就是新迁来的异乡人二癞,他操着一口蛮蛮的口音问她粮食够不够吃,帮她干自留地里的活儿。可惜现在两人还不认识,没想到他一直都这么热心。
  二癞的心又欢快的翻腾起来,一直以来别人都叫他二癞,可他突然不想叫这个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